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探析
浅析城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
第16卷 第11期 中 国 水 运 Vol.16 No.11 2016年 1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November 2016收稿日期:2016-07-28作者简介:宋 飞,河北省张家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浅析城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宋 飞(河北省张家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 张家口 075000)摘 要:完善城市防洪减灾工程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还能维持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
因而应当合理布局城市防洪体系,并转变传统的防洪理念,提高城市的综合防御能力。
所以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实现城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科学、合理的规划。
关键词:城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1-0224-02完善城市防洪减灾工程建设能够将灾害给人们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因而应当合理布局城市防洪体系,并转变传统的防洪理念,提高城市的综合防御能力[1]。
所以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实现城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科学、合理的规划,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稳定。
一、河北省邯郸市防洪减灾工程的建设现状河北地处黄河以北,分布着大面积的海滦河流域。
其中大多数的河流发源于东部的太行山和燕山,横穿河北省,最终穿过天津流入大海。
总体上来看,河北地区的海滦河分布较松散。
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重,河北省的大部分小河流出在干涸的状态,从而造成了居民防洪意识淡薄的问题。
而且省内大部分的河道、河槽等防洪工程已荒废。
在2012年发生的特大洪水事件给河北省内居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由此可见,加强河北省防洪减灾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邯郸市的防洪减灾工程的建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河道亟待完善。
二是各分支河流的防洪减灾能力下降,且成为影响整体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
该市区内的沁河齐村大坝、滏阳河张庄桥节制闸、支漳河分洪闸、苏里泄洪闸等防洪工程早在多年前就已完成。
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探析
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探析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的简述。
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管理一、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要点城市水利工作的发展,奠定在现代水利的前提下;反过来,现代水利也是城市水利发展的必经之路。
所谓现代水利,就是融合现代化的防洪观念、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科学的防洪技术以及现代化措施手段,来研究洪水、治理洪水,最终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的良性发展,满足和谐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们现代化生活质量及精神需要。
1.防洪工程的总体规划城市防洪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工程,与城市建设、土地应用、城市交通、抗旱排涝、征地拆迁等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应提高防洪标准,制定严谨的防洪方案,实现工程总体布置,加强论证与综合规划。
2.防洪工程的资金筹集城市防洪工程是一项基础投资项目,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在县(市)城镇地区,防洪工作的投资至少千万元以上,甚至上亿元;但是与县(市)的实际财政情况相比,投资缺口非常巨大。
如果单靠传统的政府投资方式,很难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而地方财政也难以招架巨额投资。
另外,很多县(市)城镇不靠近江河,再加上城市规模有限,不属于国家重点防护对象,难以获得更多的中央资金支持。
因此,当前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发展,应转变观念,突破过去“等、靠、要”的思想,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度,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尝试“招商引资”的新模式,强化市场运作,获得更多商业支持,以市场途径筹措资金,促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与发展。
3.防洪工程的征地拆迁一旦城市防洪工程已经立项,则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征地拆迁”工作。
以大量城市防洪工程的工作实践来看,征地拆迁工作的进度、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防洪工程的进度与效果。
由于受到历史原因的限制,一般城市临河或者滨江一带的工厂企业、居民较多,给征地拆迁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矛盾较为集中,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可能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事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影响防洪工程的顺利开展。
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及其效果评估
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及其效果评估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各地正加快城市防洪体系建设,本文将从防洪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形式和建设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防洪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巨大的水资源压力和洪涝灾害风险。
城市化导致了大量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发气象事件,如暴雨、封冻、水灾等,对城市造成的影响愈发明显,尤其是低洼地区和沿河地区更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袭击。
因此,防洪体系建设成为了城市化保障的重点环节。
防洪体系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和损失。
城市防洪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城市建设和生产活动将受到严重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也将受到威胁。
二、防洪体系的建设形式城市防洪体系建设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防洪设施的建设,另一个是防洪管理的规范和加强。
防洪设施建设主要包括:1. 河道治理:对于一些临近城市的河道,需要进行河道治理,扩大河道槽宽,清淤疏浚。
对于人为破坏河道的情况,可以采取修复措施,在修复中增加河道的弯曲程度,增加河床的摩擦磨损,以减少洪水流速。
2. 雨水排放系统:城市的排水系统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而雨水排放系统作为城市的主要生活排水方式之一,其建设与管理也是城市防洪建设中很重要的工作。
通过纳管、消落、加大沉淀池等措施,可以减小雨洪对城市的影响。
3. 提高建设标准: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防洪和排水设施的合理设置,以及设计、建设、管理等全方位的环节。
这包括建设的裕量和担保制度、规范化的市政设计、施工操作标准等。
4. 防洪墙和堤坝:在一些低洼地区和沿海区域,可以建立高强度的防洪墙和堤坝,以抵御洪涝的袭击。
三、防洪体系建设效果评估城市防洪体系建设之后,如何评估其效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评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效果预测:在设计和建设之前,可以使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设计工具进行各种情况下洪水水位的模拟和预测,以评估防洪体系的建设成效。
城市防洪系统设计与建设经验
城市防洪系统设计与建设经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洪水威胁。
城市防洪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防洪系统设计与建设的相关经验,以供参考。
一、提前储备水源在城市防洪系统的设计中,提前储备水源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建设蓄洪区、调蓄湖泊等水体,将城市附近的洪水分流至这些区域,有效减轻城市本身的洪涝压力。
此外,可以在城市规划中考虑设计人工湿地和绿化带等措施,帮助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自然循环,减少地表径流。
二、提高排涝能力城市防洪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排涝能力。
城市排水系统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并且要依据城市的地形、地势以及降雨特点来进行调整。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建设大型排水站、主干排水管网以及分区分段的排水系统。
此外,可以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地下蓄水库和抽水站,提高排水能力。
三、完善预警体系在城市防洪系统中,完善预警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建立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洪水监测设备和迅速传递信息的系统,及时了解气象和洪水情况,提前发出预警信号,有助于人们做好应急准备,避免洪灾带来的损失。
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和洪水应急演练,提高居民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四、加强整体规划城市防洪系统设计与建设需要加强整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到城市的防洪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用地,避免建设在易受洪水威胁的区域。
同时,要加强与城市周边地区的合作,建立跨区域、跨行政区的洪水联防体系,实现洪水的整体控制和统一调度。
五、引入生态防洪概念生态防洪是一种创新的防洪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减缓洪水的产生和传输速度。
在城市防洪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中,可以引入生态防洪的概念,如人工湿地、绿化带、自然保护区等,以增加城市的自然抵抗能力,减少洪灾对城市的损害。
六、强化监管与维护城市防洪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完成后,需要加强监管与维护工作。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防洪工程的巡查和检测,定期进行维护和修缮,确保防洪设施的正常运行。
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是确保城市安全的重要举措。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城市防洪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因此,一个完善的城市防洪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首先,规划设计是城市防洪体系建设的基础。
城市防洪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地势、气候变化等因素,确定防洪标准和防洪目标。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水文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此外,规划设计还需要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相协调,确保防洪体系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适应。
其次,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自然和人工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河口等水域资源,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减轻洪水的冲击。
例如,修建堤坝、拓宽河道等措施可以增加流域的排水能力,降低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危险程度。
另外,人工资源包括防洪墙、泵站等设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的扩散和影响范围。
建设城市防洪体系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市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再次,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引入先进的科技和技术手段。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可以对城市的洪水风险进行全面、精确的评估,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利用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洪水的动态,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
此外,利用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可以加强城市的排水能力,防止因排水不畅导致的洪涝灾害。
最后,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城市防洪的行为与责任。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城市防洪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规划设计的实施和防洪体系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是确保城市安全的重要举措。
它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人工资源,借助科技与技术手段,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一个可持续、灵活高效的城市防洪体系,确保城市的安全与稳定。
城市防洪体系的优化与管理研究
城市防洪体系的优化与管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的洪水威胁日益严峻。
城市防洪体系的优化与管理成为保障城市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防洪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管理措施。
一、城市防洪体系的现状及问题(一)城市化对水文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使得大量的土地被硬化,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汇流时间缩短。
同时,城市建设改变了河道的自然形态,缩小了河道的过水断面,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二)防洪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对防洪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防洪标准偏低。
部分老旧城区的排水管网老化、管径偏小,无法满足暴雨时的排水需求。
此外,城市周边的堤防、水库等防洪工程也存在年久失修、设施老化的问题。
(三)防洪管理体制不完善城市防洪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水利、市政、气象等,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够顺畅,存在职责不清、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
在防洪应急管理方面,应急预案不够完善,缺乏实战演练,应急响应能力不足。
(四)公众防洪意识淡薄很多城市居民对洪水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防洪避险的知识和技能。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些单位和个人随意侵占河道、填埋湿地,破坏了城市的自然防洪屏障。
二、城市防洪体系的优化策略(一)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水文环境的影响,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增加绿地、湿地等自然景观的面积,提高雨水的渗透和储存能力。
规划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海绵城市设施,减少地表径流。
(二)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加大对防洪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的防洪标准。
对老旧城区的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升级,增大管径,提高排水能力。
加强城市周边堤防、水库等防洪工程的维护和加固,确保其安全运行。
(三)完善防洪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防洪综合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提高防洪决策的科学性。
加强防洪应急管理,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以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并针对问题从健全和完善防洪排涝管理体系、制定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方案、做好相关配置管理工作等方面探讨了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对策,以期为保障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标签:防洪排涝;城市;问题;对策1、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1管理职责不明确目前,我国防洪排涝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着重关注工程建设周期,严重忽略了防洪排涝体系管理责任人的职责,从而造成责任主体的不明确,导致防洪排涝体系逐渐走向分解。
防洪排涝是一项全生命周期工程,关乎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和安全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管理中,建设单位若将防洪排涝工程肢解成若干小的部分,城市外河道和城市内部排涝管工作的主管单位分别为水利部门、排水管理部门以及城市建设部门,管理的分解不仅会导致责任主体的分解,也会大大增加防洪排涝建设工作难度,最终导致防洪排涝工程在关键时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1.2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化、合理化建立防洪排涝体系之前,需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进而保障防洪排涝工程的有序展开。
比如调查规划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目标、不同城市构建防洪排涝体系的方法等。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大部分城市在构建防洪排涝体系时,仍然照搬他国相对较为成熟的建设方法,应用他国相对科学完善的设计方案,从而忽略了我国城市发展情况和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现状。
其后果是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我国防洪排涝体系的不完善、不科学。
城市防洪排涝问题一旦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系统的实用性,需要确保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方案与建设目标与城市整体建设方案和建设目标相吻合,从而保证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建设步伐能够适应城市发展速度。
1.3不完善的配置设施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速度相对缓慢,且处于极度失衡的状态。
城市防洪规划与建设的探讨
城市防洪规划与建设的探讨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灾,愈发频繁且具有越来越强的破坏性。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发展,洪灾频繁事件也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为此,对城市防洪规划与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城市防洪规划与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
城市防洪规划与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城市防洪规划和建设形式多样,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
比如,在城市中心区设立抽水站、城市河道排水设施的建设、河道加固和改造等;对于一些水位较高的区域,建设堤岸、加固水坝和排水渠道等的防洪工程。
另外,还有制定城市易涝点和城市排涝渠道等雨蓄设施等的措施,以及应对短时强降水的措施。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防洪规划和建设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针对性强的防洪规划。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也以分散成为主要特点,同时缺乏统一性规划和标准,导致无法统一效果和节约成本。
因此,城市防洪规划和建设需要注重科学性和统一性。
针对城市洪涝灾害预警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导致对于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存在一定难度。
当城市遭遇洪涝等自然灾害时,如何快速有效的进行防范和撤离成为了关键问题,而对于绝大多数城市而言,如何及时获取灾害信息和进行预警则是当前城市防洪技术和设施完善的重要环节。
城市防洪规划与建设的发展方向1. 建立完善的防洪规划体系城市防洪规划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城市空间布局、环境和自然条件、流域特征以及人口分布等,对于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口密集程度进行分析,并制定全面可行的防洪项目规划方案。
采用防洪项目规划方案,针对城市地区的不同区域进行优化和调整,使其更加有效地降低洪涝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2. 完善城市防洪设施和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防洪效果,同时推进防洪设施的完善和科技创新。
例如,加强河道整治和加固工程、完善防洪预警技术,并积极发展适应多种严重自然灾害的防洪设施和防护工程。
3. 多方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城市防洪是一个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
浅析城市防洪系统
浅析城市防洪系统浅析城市防洪系统1、城市防洪是指防御洪水危害城市的水利工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可以对比得出我国城市防洪工程的特点:(1)城市防洪工程标准低,远不能满足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建设要求。
(2)时空跨度长,时间遗留下的隐患多,质量不够。
(3)城市防洪区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一旦发生洪灾,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4)防洪工程管理水平落后,洪灾频发,防洪工作鲜于见效。
(5)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比如防洪工程的安全标准、风险水平以及洪区的经济补偿等法律。
2、鉴于我国南方洪涝灾害的教训,城市建筑仍然是重视地上建筑而轻地下建设,我们必须明白,解决内涝是城市化的必修课。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更要稳固发展成果。
我们可以吸取发达国家在城市防洪方面的成功经验。
(1)选择最佳的防洪标准本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实际经济能力,确定制作适合我国城市的防洪标准。
(2)制定标准时必须利弊权衡,需要兼顾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考虑国民经济效益发展,造福于子孙后代。
(3)注重城市调蓄城市防洪所面临最严峻问题就是致灾因素的多样化和城市相对于灾害的脆弱化。
国外城市针对这一情况给予措施是设置雨洪调蓄池以此来减轻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4)注重堤防建设,严格工程质量城市排水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洪涝是否发生或发生灾害是否严重的直接要素。
所以相关部门理应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监管,只有排水系统不出问题,洪涝灾害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5)全民较强的防洪意识人民拥有防洪意识对于防洪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合情合理的防洪意识更将有助于防洪工作的开展和防洪措施的实施(6)注重城市防洪方面的支持与研究。
3、我国城市防洪灾害发展策略(1)、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防洪标准相关防洪部门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如经济,政治,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多方因素,为我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适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防洪标准。
(2)、加强防洪工程质量城市防洪工程是整个防洪体系的基础,基础一旦不牢固,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广德县城市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广德县城市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随着“工业兴县、竹业富民”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县域经济的不断崛起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县城市防洪现状,直接影响我县投资环境和居民正常生活,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为推动城市防洪体系建设,结合城市建设推进年活动,根据县政协2007年工作安排,县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在水务部门配合下,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调查报告如下:一、城市防洪排涝水系现状广德县城位于无量溪和粮长河两河相夹的三角地带。
防洪排涝水系可概括为“三沟、四河”。
即白虎沟、迎春沟和古胜关沟;无量溪河、粮长河、熙春河和护城河。
白虎沟全长770m,控制东城墙以西和万桂山路以东区域汇水(现已基本丧失排水功能);迎春沟全长890m,控制万桂山路以西和复兴街以东区域汇水;古胜关沟全长850m,控制复兴街以西和西城墙以东区域汇水(现已填埋完全丧失排水功能)。
无量溪河城区段长6.8km,防洪能力约5年一遇;粮长河城区段7km,防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熙春河全长5.6km,已整治达标800m;护城河全长6km,由南经东西向北汇集于东风闸,经泥河(1.5km)进入粮长河,最后汇入无量溪河。
二、防洪排涝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防洪标准低,安全隐患多。
无量溪河、粮长河城区段现有堤防堤身填土砂卵石含量高,存在稳定性不够和渗透隐患,已建浆砌石堤高度不够,破损严重,防洪标准仅为5年一遇。
调研中发现多处安全隐患,其中粮长河大房村、二房村段有2.6km无河堤,已建防洪墙毁坏,稍遇较大洪水,洪水将直接进入县城区;濯樱桥上游左岸堤防高度不够,严家湾一带防洪安全得不到保障;濯樱桥下游右岸河堤坍塌,直接影响市民居住安全;管家坝消力池水毁严重,大坝影响行洪;新建广溧路大桥位于粮长河弯道顶冲段,桥墩两岸未护坡,如不立即采取措施,主汛期极有可能造成河岸崩塌,后果不堪设想;保德桥下游两岸土堤崩岸严重。
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与建设方法
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与建设方法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的洪水风险日益增加。
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与建设成为保护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与建设方法,旨在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洪水风险评估在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与建设中,洪水风险评估是一个关键步骤。
通过对城市洪水历史数据和气候预测信息的分析,可以确定洪水的频率、强度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同时,还需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因素,综合评估洪水对城市的潜在影响。
二、城市防洪规划基于洪水风险评估结果,城市防洪规划应综合考虑防洪需求、城市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需求。
首先,需要确定防洪的目标和指标,如洪水保护水平、防洪设施的设计标准等。
其次,要考虑城市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布局,合理划定洪水风险区域和防洪区域。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生态修复和绿地建设来增加城市的自然防洪能力。
三、防洪设施建设城市防洪体系的核心是防洪设施的建设。
在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根据洪水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防洪设施的类型和规模。
防洪设施包括河道整治、堤防建设、水库建设、调蓄设施建设等。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采用生态工程手段来增加防洪设施的稳定性和抗洪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防洪设施的监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
四、城市防洪管理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城市防洪管理是确保防洪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
城市防洪管理包括防洪预警系统的建立、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防洪演练的开展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防洪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合作,形成多部门、多层级的防洪合力。
结论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与建设是保护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洪水风险评估,可以科学确定防洪需求和规划目标。
在防洪规划中,要兼顾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实现防洪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探讨强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
探讨强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前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防洪排水体系,如果缺乏对该系统建设的关注,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势必会给城市居民生活造成麻烦,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人身伤亡,提高城市排涝应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加强对城市防洪排水体系建设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主要是由防洪及排水两套系统组成,城市堤坝一般将抵御洪水作为核心目标,而室内排水管网系统则主要承担地面径流任务。
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地面径流引导不当、排水设施老化及管网规划不合理等方面,上述种种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机会,究其根本,主要是受到防洪体系建设不到位、排水管网及防洪排水体系缺乏合理性等因素造成的。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体系建设不到位,直接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权责划分不够明确部分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管理职能是由市政、水利、城管等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其中水利部门主要承担防洪,而市政及城管则负责排涝,由于权责划分不够明确,不仅会造成部门权力较差,还会导致互相推卸责任现象的出现,对工作衔接质量产生消极影响,使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造成防洪与排涝管理之间相脱节。
同时,城市部分区域在规划建设之初,便没有对管理范围及职责进行有效划分,留下了隐患,难以为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二)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诚然,我国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水雨监测体系,气象预报准确性及精度有了较大提升,在防洪防涝等方面意义重大,但是,就现阶段情况来看,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实践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区域监测点布局密度较低等,难以形成高效、网络化布局体系,城市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另外,在监测体系建设过程中,虽然,信息技术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在信息整合与共享方面效果并不好,由于水雨监测信息主要来源于气象部门、水文部门等,部门之间并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直接影响信息共享价值。
防洪工程建设调研方案
防洪工程建设调研方案一、研究背景洪水是因雨水过多导致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急剧上涨而产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洪灾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通过调研,研究现有防洪工程建设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产生活,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三、研究内容1. 现有防洪工程建设情况:调查各地区现有防洪工程的规模、设施、投入和效果等。
2. 防洪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现有防洪工程的不足之处,包括设施老化、维护不力、规划不合理等。
3. 防洪工程建设的改进建议:提出在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改进建议,以提高防洪工程的水平和效果。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防洪工程建设资料,获取各地区防洪工程的情况。
2. 实地调研法: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防洪工程建设地点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实际情况。
3. 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防洪工程的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访谈,获取专业意见。
五、研究步骤1. 调研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收集相关资料,制定调研计划。
2. 调研实施阶段:进行现场调研,收集数据和资料,开展专家访谈。
3.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4. 结果报告阶段:撰写调研报告,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六、研究成果1. 报告撰写:将调研的资料和结论整理成报告形式。
2. 政策建议:提出研究结果,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防洪工程的建设和提升效果。
3. 宣传推广:通过相关媒体和渠道,向公众宣传防洪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现状。
七、研究意义1.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防洪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2. 促进相关部门加强对防洪工程的重视,加大投入和改善管理水平。
3. 提高民众对防洪工程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自身防洪意识,减少洪灾损失。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加快了经济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显著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但现阶段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对缓解我国防洪抗灾压力、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
为了保证我国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建立并完善城市防洪抗涝体系建设工作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我国城市防洪抗涝建设体系的基本情况出发,具体分析了若干现实影响因素,提出了积极应对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现实问题;解决策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化与城镇化率持续提升。
作为一个承担着庞大人口经济、文化、政治需求的供给集中体,现代城市的职能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入化的发展趋势,这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几年,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极端暴雨天气时有发生,我国许多城市均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状况,这对于我国城市的正常管理建设与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优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与完善相关管理体制的是城市管理人员的必要选择。
1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城市的防洪排涝工作主要由城市内部排涝以及城市外部防洪两方面组成,即城市排水与防洪两套建设体系。
城市内部的排水管道系统主要解决城市内部地表径流积累的问题,这一体系划分于市政管理部门;城市外部的防洪堤坝主要是阻挡洪水对城市的不利影响,隶属于水利部门管理。
这两道系统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属于不同的专项规划内容,但共同作用构筑了城市防洪抗灾保护网。
两者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中应依据建设城市的实际地理等情况,充分考虑其用地与布局规划需求。
目前,在我国国内城市的防洪抗涝体系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地表径流不正确引导、排水疏导设施老化失修、排水管网系统规划不合理、排水管道设计规格偏低、防洪细节设计不科学、设备管理不到位等现实问题,显著增加了我国城市内部出现洪涝灾害的概率与影响程度。
新型城市防洪体系建设研究
新型城市防洪体系建设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洪灾频发成为全球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城市洪灾,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新型城市防洪体系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新型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进行研究,探讨其核心要素与实施策略。
一、建设新型城市防洪体系的背景与意义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是保护城市安全的重要举措,它可以减轻洪水对城市的破坏,并降低居民的灾害风险。
具体来说,建设新型城市防洪体系的背景与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洪灾成为一种常态。
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临更大的洪水危险,因此新型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1.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密度和建筑开发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的防洪压力也越来越大。
新型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能够提升城市的防洪能力,减轻城市面临的洪灾风险。
1.3 城市经济与社会稳定的需要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保护城市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产业发展对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新型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降低洪灾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风险,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城市防洪体系的核心要素新型城市防洪体系包括从洪水预警到灾后恢复的全过程管理,其中核心要素包括:2.1 洪水预警系统新型城市防洪体系需要建立健全的洪水预警系统,通过对气象、水文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前发现洪水的可能发生并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出预警,帮助他们做好防洪准备。
2.2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新型城市防洪体系需要通过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来控制洪水的发生和流动。
这包括对城市水系的改造与疏导、人工湿地的建设与管理、水库的建设与调蓄等措施,通过优化城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减轻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2.3 城市规划与防洪设计新型城市防洪体系需要将防洪设计纳入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和建筑布局,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防洪规划与建设方案研究
城市防洪规划与建设方案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防洪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市防洪规划与建设方案的研究成为了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城市防洪的背景和挑战、规划与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防洪的背景和挑战城市防洪是指通过规划和建设措施,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水灾害对城市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城市防洪问题日益凸显。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开发和水泥化,导致城市地表的自然渗透能力下降,雨水无法迅速排出,从而引发城市内涝。
其次,气候变化也对城市防洪带来了新的挑战,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使得城市防洪工作更为紧迫和复杂。
此外,城市排水系统的老化和不完善也是城市防洪的一大难题。
二、规划与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城市防洪规划与建设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城市防洪工作不仅仅是单个项目的建设,而是需要考虑整个城市的防洪体系,包括城市排水系统、水库和河道的综合利用等。
其次,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城市防洪规划与建设方案应该考虑到长远的发展需要,避免短视和片面性。
此外,要注重科学性和技术性。
规划与建设方案应该基于科学的数据和技术手段,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规划与建设的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和技术。
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城市的地形、气候和水文等情况,为规划与建设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其次,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进行预测和分析,评估不同方案的效果和风险。
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进行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为规划与建设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防洪规划与建设方案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荷兰的防洪工程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城市防洪项目之一。
荷兰位于北海沿岸,地势低洼,面临着严重的洪水威胁。
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城市洪涝灾害频发。
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城市防洪的概念入手,阐述城市防洪体系的构成和优化手段,并结合案例探讨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城市防洪的概念城市防洪是指通过人类的努力和技术手段,减少或避免城市地区因降雨、雪融、水位上升等原因造成的水灾、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扩大范围的过程,以保护城市群众和财产安全,维护城市正常的社会发展秩序。
二、城市防洪体系的构成城市防洪体系是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的,其中包括:1.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防洪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排水设施和管理组成,其目的是在降雨或雪融等异常天气时,快速将雨水排入河流、海洋或下水道,以避免水位过高而引发洪水灾害。
2.水库和调蓄池:水库和调蓄池是城市防洪体系中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进行雨水的调节和储存,将多余的雨水存储起来,以便在需要时供应城市用水或用于洪涝缓释,同时也可以减轻陡然增大的径流带来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3.护堤和防浪墙:护堤和防浪墙是用于防御河水、海水和浪潮的冲击,维护城市群众和财产安全的一种安全设施,通常被建于河流和海岸线。
4.测漏预警系统:测漏预警系统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测水位、降雨量等气象信息的装备设备,一旦监测到异常的气象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城市群众和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三、城市防洪体系的优化手段1.科学规划和设计:科学合理的城市防洪规划和设计是建设城市防洪体系的前提。
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要素,适应不同的气候和降雨情况,以确保城市防洪体系能够起到有效的防御作用。
2.强化维护和管理:城市防洪体系需要长期的维护和管理,包括定期检查、清理和维修设施设备。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以保证城市防洪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3.加强应急预案:城市防洪体系需要有详细的应急预案,在洪涝灾害发生时,能够高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抢险救援措施,迅速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探析
摘要:
完善城市防洪减灾工程建设不但能够提升城市的抗灾水平,还能维持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
因而理应合理布局城市防洪体系,并转变传统的防洪理念,提升城市的综合防御水平。
所以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实现城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科学、合理的规划。
关键词:
城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
完善城市防洪减灾工程建设能够将灾害给人们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因而理应合理布局城市防洪体系,并转变传统的防洪理念,提升城市的综合防御水平1。
所以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实现城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科学、合理的规划,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稳定。
一、河北省邯郸市防洪减灾工程的建设现状
河北地处黄河以北,分布着大面积的海滦河流域。
其中绝大多数的河流发源于东部的太行山和燕山,横穿河北省,最终穿过天津流入大海。
总体上来看,河北地区的海滦河分布较松散。
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重,河北省的绝大多数小河流出在干涸的状态,从而造成了居民防洪意识淡薄的问题。
而且省内绝大多数的河道、河槽等防洪工程已荒废。
在2012年发生的特大洪水事件给河北省内居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由此可见,增强河北省防洪减灾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邯郸市的防洪减灾工程的建设存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河道亟待完善。
二是各分支河流的防洪减灾水平下降,且成为影响整体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
该市区内的沁河齐村大坝、滏阳河张庄桥节制闸、支漳河分洪闸、苏里泄洪闸等防洪工程早在多年前就已完成。
但是仍然存有一定的问题:一是防洪减灾工程的防洪标准偏低;部门工程已经荒废。
二是城市内的排水系统、雨水管网等工程建设不完善,致使城市内经常发生积水现象。
二、河北省邯郸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建设
1.防洪工程措施
继12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之后,在2016年邯郸市又发生了“7.19”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和滔滔洪水。
而水库、河道等水利工程发挥了
削峰、拦洪、排涝等巨大潜能,最大水准地减少洪涝造成的损失,成
为邯郸市防洪减灾工程的关键。
据相关数据统计:漳河下游磁县境内
岳城水库,洪峰流量最大达到5,200m3/s,且两天时间蓄滞洪水3亿多
m3;滏阳河上游东武仕水库,在形成洪峰693m3/s情况下,蓄滞洪水
3,000多万m3;实践证明,邯郸市的防洪减灾工程是不可替代的。
其
市区的整体防洪减灾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河渠清淤清障工作。
如
对市区内滏阳河、渚河、纺织沟、铁路边沟等多处容易发生淤泥堵塞
的河道实行清理,尤其是在防汛工作期间。
二是做好市区内排水管道、泵站的检修工作。
尤其是在汛前,对于易发生堵塞的路段、管线、检
井等重点工程,落实责任制、实行分片管理。
另外,还需增强市区内
立交桥抽升设备的检修调试,从而保证立交桥道路的畅通。
三是重点
增强汛期的安全检查工作。
不但要落实防汛工作,还应该要做好排水
系统应急工作。
2.河流防洪布局
该市区的河道建设包括滏阳河城区段、沁河城区、渚河城区等几
个部分。
其中滏阳河城区段主要是指张庄桥截止闸到北环路段,该路
段属于常年性河流,属于三级河道,现状过流水平是40m3/s。
另外滏
阳河左堤长为10.95km,堤防等级为1。
该市区的和平路东雨水强排泵站、和平路西强排泵站、向阳路雨水强排泵站、展览路雨水强排泵站
是像该流域排水的主要泵站。
并且该城区河道断还具有贺庄橡胶坝,
坝长为18m,蓄水量为10m3。
沁河城区主要是指齐村大坝到丛台区春
厂东,该河道属于城区雨污水的主干流域,且属于4级河道,现状过
流水平是68m3/s。
河流防洪总体的布局主要是特征是纵横交错、贯穿
全市,并相互融合成统一的整体。
其它河道的信息如表1。
另外,该市区的北交道泵站和人民路立交雨水泵站是向该流域排水的主要泵站。
总体来说,河流防洪布局的重点在于滏阳河城区段,并增强其它城区
段的建设,各河道工程相辅相成。
简单的说是采取蓄、泄、滞、引、补、调相结合的措施,具体的防洪设施方案为: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
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重点落实好党政领导包河、包堤、包重
点部位、包重要设施责任制。
以“水上滩、人上堤”确定上堤时间,
坚持24h巡查堤防,密切注视责任段内水情、工情变化,封堵穿堤路口、穿堤涵洞,加高加固堤防低洼薄弱段,即时处理出现的各类险情,配备专用机械,随时清除阻水障碍物。
当水位距堤顶1米时,调集抢
险队上堤防护堤防。
由此可见,完善河道防洪布局,并提升河道的防
洪水平对于完善城市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3.城市水利建设
该市的城市水利工程包括沁河齐村大坝、滏阳河张庄桥节制闸、
支漳河分洪闸、苏里泄洪闸等。
另外,还雨水管网主要由学院北路、
光明大街、贸易路、联防路、东环路雨水排放系统组成;如下图1,图中红色线表示已建设的雨水管网,蓝色点代表泵站建设。
抽升泵站共
21座,为107沿线各立交桥泵站,滏阳河、支漳河分洪道沿岸各泵站等,总抽水水平17.7m3/h;城区排沥的重要渠道主要有胜利沟、化工沟、纺织沟、邯临沟等。
上述所排沥水最终汇入滏阳河。
因而应该合
理调度滏阳河城区段的张庄桥、柳林、电厂三座节制闸和贺庄橡胶坝,
使其在满足工业用水的前提下尽快排除城区沥涝。
总的来说,该市的
水利工程比较完善,具有较好的排水功能。
4.非工程措施
(1)部门职责
参与防汛工作的部门包括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市政公用事业
管理局、市建设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
局等。
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责。
如市气象局主要是监测天气变化、提前发布灾害预警信号,并即时向相关部门实行汇报2。
水利局主要是负责日常的防汛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负责雨水的监测、
防洪排沥工程的建设。
又如增强汛期执勤备战,一旦发生险情,第一
时间调集力量做好应急救援和抢险工作。
(2)防洪预案
该市的防洪排涝预警方案:建有防洪排涝预警预报机制。
其主要
内容包括预防预警信息、预警级别划分、主要防御方案及预防预警行
动。
气象、水文部门负责对重大洪涝灾害的联合监测、会商和预报,当预报城区即将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时,城市防汛指挥机构按照预警级别规定提早预警,通知各区县、部门和单位做好相关准备并适时启动河道洪水防御方案及暴雨沥涝防御方案。
另外,该防洪预案的编制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邯郸市防洪条例》、《邯郸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基础的3。
(3)水情分中心
邯郸水文局在全市共设雨水情自动测报站点370多处,各站实时的雨水情信息自动传至水情分中心。
并且该市水文站配备的卫星通讯电话,确保了两站水情信息的即时传输,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
在“7.19”洪涝灾害发生期间,邯郸水文局水情分中心成为各级机构决策的唯一信息来源。
据相关数据统计:自19日0时至20日24时,共接收并发送雨情信息15000条,水情信息285条。
根据雨水情信息,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即时向乡镇村发布山洪灾害预警,组织转移受灾群众11.63万人,极大的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城市防洪减灾工程建设不但能够提升城市的综合防御水平,还能够保证城市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展开,从而充分发挥出防洪减灾工程的优势,最大水准的减少损失。
因而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工程建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应用。
这样才能真正维持社会的和谐,促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亭秀.城市防洪系统评价模型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2郭宏章.增强城乡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的思考A.重庆市水利学会.重庆市水利学会“加快城市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重庆市水利学会,2012:5.
3周正凡,郑冬燕,王艳苹.城市防洪减灾综合治理分析与实践J.人民珠江,2014,01:105-108.
4马义强.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城区防洪体系解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2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2:2.
5段爱国.邯郸市中心城区防洪工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传播,2012,04:134-135.
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