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如何维护政府关系
如何维护政府关系前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小到雇员的吃穿住,达到企业的安全和外部环境,因此如何处理好于当地政府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与政府关系的认识简单六字:离不开,靠不住目前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可分为三种:交警与司机。
手足关系。
父子关系。
我司处在“交警与司机”这一关系上,即政府只需要告诉我们什么不该做,其他就都不管的情况。
二、政府关系具体处理方式1、勤走访(1)定期不定期到政府有关部门走访,通报情况,了解信息。
(2)利用传统节日等,对各部门进行走访,互通信息,增加了解和沟通。
2、提高企业自身形象(1)在对外交往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想政府有关人员宣传企业的情况,使他们了解我司经营情况及各项指标数据完成情况。
(2)有条件时,组织政府部门有关人员到我司参观指导,对我司增加感性认识,可以进一步融洽关系,增强对我司的印象。
(3)在于政府官员交往中,我司人员要注意自身形象,不断提高政策和理论水平,寻求共同话题。
(4)在于政府官员交谈中,要适当对我司进行包装润色,加强政府官员对我司印象,以及提升我司在政府官员心中的地位。
3、充分利用各个协会、各种会议、各类活动等平台(1)积极参与各种协会,并适量完成协会任务,出席协会会议,塑造良好合作的形象与积极参与的态度,有助于我司对外公共形象的确立。
(2)积极组建或参与各类活动,政府关注哪类活动,哪个方针政策,我司便努力此方向靠拢,塑造为政府办事、解忧的良好形象。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建立政府关系资料库,详细的记载政府官员的联系方式、爱好、生日等资料。
方便我司能从各方面与政府进行情感的沟通。
(2)细节决定成败,将关注度放眼到小事上,譬如政府官员的接待中的细节如何把握,接车要注意什么,宴请时怎样点菜(符合政府官员胃口,且要低调的隆重),资料的提供等等都需要详尽地考虑和规范,形成制度。
5、糖衣炮弹政策(1)应适当给政府官员带高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2)节假日等特殊日子,适当拜访重要政府官部门或与我司关系密切的政府官员,礼到情义在。
政府与企业管理
政府与企业管理近年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因为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都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与企业管理旨在实现协同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政府角度和企业角度探讨政府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优势。
一、政府角度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核心力量,拥有权力和资源来引导和规范企业的发展。
政府与企业管理对于政府而言,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政府与企业管理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激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
政府还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2. 调整和规范市场秩序: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减少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公信力。
3. 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政府与企业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就业政策、培训计划等,促进就业稳定和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
政府还可以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二、企业角度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政府与企业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与企业管理可以通过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提供便利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企业成本压力,提高企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 支持企业发展和壮大: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资金投入、引导银行信贷支持、提供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政府还可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维护企业权益和市场秩序:政府与企业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减少侵权行为。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不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企业提供一个公正的竞争环境。
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一、国家的定义从抽象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国家政权是国家的具体化身,也是通常意义上对国家的理解。
它是一种拥有治理或管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在国际关系的理论上,只要一个国家的独立地位被其他国家所承认,这个国家便能踏入国际的领域,而这也是证明其自身主权的重要关键。
广泛意义上来讲,国家一词通常用以称呼所有政府机构或政治统治行为(古代或现代皆然)。
二、企业的定义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企业主要指独立的盈利性组织,并可进一步分为公司和非公司企业,后者如合伙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在20世纪后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领域新概念大量涌入的背景下,“企业”一词的用法有所变化,并不限于商业性或盈利组织。
随着社会发展,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肯定是公司类型的企业。
三、企业的模式阶段1、原始的企业模式阶段这个阶段的企业,主要以小商品或日常用品等的交换为主;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有了一定的分工;以个人为主的社会元素拥有了剩余的劳动成果和劳动价值,在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以后,通过自己的剩余价值或剩余劳动成果,和其它人进行交换,以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或其他无形的东西;这就是最原始的企业模式发展阶段。
2、成型的企业模式阶段经过社会制度的变更,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专门从事市场活动的个人或群体、组织,这一类型的个人或群体,脱离了单纯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交换,而产生了通过纯粹交换来实现其交换目的的专业运作;此一阶段,有了明确的国家概念、市场概念,社会分工基于相对明晰的大环境。
这一阶段的企业,具有了企业的一些基本职能,例如:经济职能、社会职能等。
3、政治因素介入的发展模式阶段政治因素的介入,宏观上来讲,企业具备了需要发展的政策支持;微观上来讲,对企业具体的运作或目标市场,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控或者拥有,有了更深的目的性,企业规模和阶段存活时间、市场占有的份额有了更量化的、积极的结果,使企业的规模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充分体现了企业经营与国家政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共生共赢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
共生共赢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传统上,政府主要扮演着监管和管理的角色,而企业则专注于生产和创新。
然而,如今全球各国越来越意识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是实现共生共赢的关键所在。
一、政府的角色与使命改变传统上,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的角色与使命也发生了转变。
政府不再仅仅是经济的管理者,而是成为促进创新和发展的推动者。
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角色主要包括制定创新政策和法规,提供创新资源和环境,推动科技进步和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等。
通过这些方式,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企业的作用与责任转变企业也在协同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传统上,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价值和盈利。
然而,如今的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与政府的合作和共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企业在协同创新中主要承担着创新和研发的责任。
通过与政府合作,企业可以共享政府提供的创新资源和支持,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并能够更好地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参与政府的创新战略和规划,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三、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以下几种较为常见。
1. 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研发政府与企业可以共同投资研发项目,共享研发成果和技术资源。
政府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企业负责实施研发工作。
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可以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则能够获得更好的研发环境和资源支持。
2. 政府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政府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政府可以举办创新峰会、技术展览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同时,政府还可以组织企业间的联合研发项目,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共享与转化。
浅论企业政府关系管理中的游说
【摘 要】交流、沟通、劝说(游说)是企业公共关系管理中的三个重要过程。将政府作为特殊的“公众”看待,是公共关系实践与 理论的一大发展。政府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与管理机关,定义着政府与企业的管理与被管理、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企业作为税收重要的 缴纳主体之一,要求政府就保护社会和平、维持社会秩序、为经济发展创造便利条件等提供更好服务,意味着政府与企业又是服务与被服 务的关系。在充分与各层次政府进行信息交流、就双方各自立场、利益进行沟通后,如何游说即成为企业政府关系管理中的最重要工作。
四、企业游说的评估
企业政府关系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对其进行评估与衡 量非常困难。笔者认为国际公共关系委员会推荐的“投入---产出----结果”模型可资利用。对于企业游说而言:投入就 是游说方案的制定与预算;产出就是游说方案行动的量化产出; 结果就是游说目的的完成率。企业游说的评估不仅仅是对具体 的游说人员与部门进行考核,更重要的是将游说方案与实际过 程进行衡量,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游说方案。当政 府的政策导向出现重大变化时尤其如此。因此,企业游说的评 估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是未来游说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 的气氛,而且能够为各种教学手段的实施奠定基础。因此,教 师应当对学生多加以关心和鼓励,特别是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 生,要让他们充分摆脱消极的学习情绪,对学习树立起兴趣, 对自己树立起信心。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活泼、大胆, 但出现些病句的状况也是在所难免的。而有些同学,就会因为 怕出错就不太愿意表露自己的意愿。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来说,应该鼓励学生在表达之前多思考,多引导学生勇于表达 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一来就算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在自信心 上获得提升。
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
但是,利改税改革仍没有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经营环境和合适 的经济激励,一户一率的“调节税”实际上让政府可以根据每个 企业历史上的盈利状况制定相应的调节税,如果企业盈利能力高 ,就把调节税定高一点,这势必导致“鞭打快牛”现象。
第二步利改税之后,工业企业的利润严重下滑,从1985年8月一 直到1987年3月持续了20个月。
政府把大量的政府职能发包给国有企业承担,国有企业以此作为 寻求国家补贴和救助的借口,双方进入一种隐含的交换关系,彼 此相互依赖,也相互制约,这种双垄断关系也是造成预算软约束 的根源之一。
政府依赖国有企业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限制了政府关闭长期亏损 企业的威胁能力,国有企业利用政府的“软肋”以及信息不对称 而向政府不断索取各种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
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虽然可以降低代理成本,但也同时带来了政 治控制的成本,即政府干预本身可能带来的瞎指挥和管得过死的 毛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面临着“代理成 本”和“政治控制成本”的权衡。
政企关系中“代理成本”和“政治控制成本”的交替,根源在于 改革思路仅限于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增强物质激励。
在政府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有很多办法去增加企业 的利润留成和职工的奖金支出,最后企业这些策略行为所造成的 社会成本(如巨额的财政赤字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必然是政府和 社会共同买单。
1980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这一年,中央和地方的财 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制。
1981年初,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稳定财政收入,对所属企业也实 行了“包干加奖励”的办法,即利润(损失)包干的经济责任制 。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特别是1999年的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进 一步明确公司化改制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化改革才真 正进入了按照国际通行规范建立现代公司的阶段。
明晰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的关系
明晰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蓬勃壮大,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密而复杂。
对于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来说,明晰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明晰双方的职责和权力。
一、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的互动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互动是一个相互依存且相互影响的过程。
企业需要依靠政府监管机构提供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来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政府监管机构也需要依赖企业的合规经营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在互动中,企业和政府监管机构应该秉持着平等、互利、诚信的原则。
1.企业对政府监管机构的需求企业希望政府监管机构能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确保监管规则的公正执行。
同时,企业也希望政府监管机构能够提供有效的监督和支持,加强市场秩序和诚信经营的监管力度。
对于那些依赖于资源分配和政策支持的企业来说,政府监管机构的支持和协调更为重要。
2.政府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要求政府监管机构主要通过监管制度与企业进行互动。
他们要求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诚信合规经营。
此外,政府监管机构还会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要求。
二、明晰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的职责为了确保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之间关系的正常运作,明晰双方的职责是必不可少的。
1.企业的职责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经营活动中遵循市场规则,秉持诚信原则。
同时,企业还应当主动接受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督和指导,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此外,企业还应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环保、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义务。
2.政府监管机构的职责政府监管机构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规则,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和体系。
他们要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遵守竞争规则、遵循道德伦理,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政府监管机构还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的合规运营。
三、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与合作模式明晰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的关系离不开一个健康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模式。
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摘要政府与企业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公共组织,他们之间不是简单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合作关系。
作为决定社会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核心因素,政企关系始终是牵动政府和企业神经的因素,本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探讨当前政府和企业关系的现状,以及应当如何正确处理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政府应如何创造好外部环境来引导和刺激企业发展,而又不伤害企业的独立性,企业又如何制约政府,怎样在这种关系中获得最好的收益,这都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使用比较研究、理论分析和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首先本文对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其次分析政企关系的现状,给出针对的意见,最后做出小结。
关键字:政府企业关系目录1 政府与企业职能概述 (1)1.1政府的职能 (1)1.1.1建立市场 (2)1.1.2监督市场 (2)1.1.3调控市场 (2)1.2企业的职能 (2)1.2.1生产的职能 (2)1.2.2技术创新职能 (3)1.2.3文化培养职能 (3)2 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现状分析 (3)2.1政府微观干预过多 (3)2.2企业社会负担沉重 (3)3.3改革各方利益格局失衡 (4)3新型政府与企业关系重塑的思考和建议 (4)3.1加强我国法律政策体系建设 (4)3.1.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5)3.1.2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 (5)3.2建立现代企业领导制度 (5)3.3加强企业对政府的制约性 (6)结束语 (6)后记 (6)参考文献 (7)引言经济发展应该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在从传统计划经济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推动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转型。
在此阶段,必然要对以前的社会秩序和格局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利益关系调整集中体现出来了。
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社会结构的调整是社会转型的一般规律,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重点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系,纵观改革的历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各种关系的调整,打破阻碍发展的因素,从而促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地方政府与企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地方政府与企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第一章:引言地方政府与企业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但二者之间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
地方政府的既定政策和行为会对企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也会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理解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政策、企业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参与以及推进地方政府与企业互动关系的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二章: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国家政策层面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都促进了二者之间的合作。
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大的组织及主体,其背后的力量和作用可以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经营者和贡献者,其数据和产出反映了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
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不断加深,既促进了两者的共同发展,也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
第三章: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政策政府在宏观上通过宏观调控、财政扶持等方式来支持企业。
微观上也通过支持企业来调整社会资源的配置,包括吸引项目、促进产业升级、优化服务等方面。
通过对特定的企业及其产业的成长支持,地方政府能使这些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发挥更好的竞争力,这样不仅促进了本地区企业的发展,而且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提升。
第四章:企业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参与企业在参与地方政府管理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企业可以为当地的政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意见,更好地协调企业和政府的利益双重要求。
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监督地方政府职责的履行,以防止其在政策执行或者经济管理方面犯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第五章:推进地方政府与企业互动关系的方式推进地方政府与企业互动关系的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政策支持来推动地方企业的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如何建立良好的企业和政府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企业和政府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开始意识到良好的企业和政府关系的重要性。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与政府的合作如果得当,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益处。
因此,建立良好的企业和政府关系成为了许多企业的优先任务之一。
然而,如何建立良好的企业和政府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企业领导者具备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经验。
一、政府是好的合作伙伴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政府。
政府既是法规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
政府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还能在资源配置、市场开拓、项目申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作为一个组织,政府也有自己的利益和目标,有时候,政府在和企业合作时也会采取一些自己的利益策略。
因此,企业需要了解政府的目标和利益,把握政府的态度和应对策略,才能在与政府的交流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是企业和政府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需要理解政府的工作和职能,并通过搭建平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等方式,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同时,企业也需要给予政府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政府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业务、产品和服务,以期获得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三、坚持诚信合作诚信合作是企业和政府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诚信合作不仅涉及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还涉及政府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企业必须在与政府合作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诚信原则,履行合同和达成的承诺,并做到及时清晰的沟通和信息反馈,避免给政府造成误解和困扰。
四、注重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品牌企业的形象和品牌是企业和政府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企业应该引导政府了解自己的形象和品牌,同时,也需要保持自己的形象和品牌的一致性,以塑造企业的专业性和诚信形象。
五、积极参与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是企业与政府交流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企业需要通过关注社会问题、反哺社会、为社会贡献等方式,表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政府也会在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从政企关系看政府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从政企关系看政府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强调企业的微观决策主体,但政府的宏观调控仍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更应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协调、服务、管理的作用,努力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解决瓶颈问题,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标签:民营科技企业;管理一、市场经济中政府与企业的一般关系政府、市场与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赖以运行的三大支柱,三者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依存。
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协调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本身的客观要求。
由此可以得出关于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几点基本认识:1.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微观决策主体。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要求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通过市场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
市场机制是以供求规律为内在依据,以价格变动为其外在指标,通过市场供求变动,使稀缺资源合理流动与配置,从而最大程度满足社会需求并实现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运行体制。
因此,市场机制也就是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则是市场主体——企业必须作为独立的实体存在,拥有自己的微观经济决策自主权。
2.政府对企业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不能代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适度干预却是必不可少的。
现实生活中,人们找不到实行纯而又纯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因为市场经济的实践常常不如自由市场所描述的单靠市场就能够完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市场本身就存在许多“天生”的缺陷,如不完全竞争、外部经济效果、高昂的交易费用、有限知识和理性、行为短期化等。
单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社会资源在企业间的最佳配置,得寻找其他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这就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准备。
3.政府宏观调控必须以不侵犯企业的微观决策权为前提。
政府干预是通过政策与计划指导、经济协调以及通过市场参数的改变和经济杠杆的调整等各种因素来实现的。
因此,政府调控经济的职能不能过分夸大,即政府不要包揽一切,不要去做本来应当由市场去做并且已经证明市场能够做好的事情。
政府与企业论文
政府与企业论文工商管理学院专业:财管13-1班姓名:秦平学号: 201308051003浅论中国当前经济中政府与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政府与企业是现代社会中两种最有影响力的组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政府有着政府的职能,企业有着企业的作用。
中国的经济体制,一方面,以历史的路径依赖性基础上已有的制度为依据;另一方面,又根据技术变化、规制缓和等外部环境的改变产生着适应性演化,以及与外国不同的经济制度的相互作用,而向新的体制转变。
改革虽然是通过若干这样或那样的政策来实现的,但它有一根主线,这就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
本文将会从政府的与企业地位以及其分别扮演的角色,政府与企业分别发挥的作用来探讨政府与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政府与企业市场经济政府企业宏观调控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它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主导者,在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起着发动者、设计者、调控者、推动者的作用。
中国经济市场化所以要由政府主导,是因为中国经济市场化受到五个方面的制约:一是受时间的制约;二是受市场化进程的体制起点的制约;三是受内部经济二元结构与外部国际竞争的制约;四是受由前面的原因而导致的市场化推进方式的约束;五是受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制约。
任何经济条件下,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关系都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我们认为企业在保证市场体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尽管我们希望市场体系会通过看不见的手管理好自己。
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狭隘的自我利益和竞争压力就能够为社会保护和推进市场体系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和金融危机余波后的许多资料所持观点不同,我们也没有将政府视为市场体系的救星,当然,好政府很关键。
政府需要企业的支持和参与才能更加高效运行。
市场经济在西方社会已经达到相当成熟和完备的程度。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模式探讨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模式探讨在现代社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模式。
企业为了赚取利润和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协助;政府也需要企业的投资和合作,来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然而,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双方共同协商和协调,才能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模式,以及如何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政府的角色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各种政策,来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
政府的政策能够影响和促进企业的发展,例如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等。
政府也需要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例如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
政府还需要对市场进行监管和管理,防止市场出现垄断或不公平竞争。
因此,政府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企业的角色企业作为经济的主体,是创造财富和就业的主要来源。
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来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
企业需要依赖政府的政策和公共服务来进行投资和扩张。
例如,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企业也需要遵守和遵从政府的监管和规定,例如环保、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三、合作模式针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政府为主导的合作模式政府为主导的合作模式是指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企业为政策的执行者和服务提供者。
政府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扮演着决策者和监管者的角色。
政府通过政策和计划来引导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有序的经济环境。
企业需要按照政府规定的要求来执行和完成任务,从而获得政府的支持和奖励。
2. 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是指企业凭借自身的实力和资源,主导和推动合作关系的发展。
企业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扮演着创新者和市场引领者的角色。
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来引领市场发展,从而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认可。
简述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一、上世纪50年代末至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之前以指令性计划指挥经济运行排斥市场,经济活动的决策权集中于中央政府,政企关系是层级制的上下级隶属关系。
特点是:1、国家是企业唯一的产权主体,企业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2、企业负责人是国家干部,由上级人事部门委任。
3、政府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向企业无偿提供资金,收取几乎全部剩余利润,企业为职工提供医疗、住房等社会福利,成为小社会。
二、1978年—1991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转轨时期政府开始注意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间接管理企业,由实行价格双轨制发展到经济体制各方面的双轨并存。
特点是:1、以法律规定的行政性计划联系为主,以市场为纽带的经济联系为辅。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促进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改革进一步推进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改革实现国家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的分离,减少了政府的随机干预。
2、以法律形式约束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但缺乏有救的约束机制。
3、政府对企业预算的软约束依然存在。
双轨制下,政府的一系列改革都局限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上,并未能给国有企业带来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独立的利益主体,也必然对政府有着行政依赖。
三、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味着中国改革跨越了新旧体制的“分水岭”。
1993年3月29目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国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一字之差,却意味着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开始转变为资产国家所有、企业经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这一时期政企关系的特点是:1、由上下级隶属关系转变为产权所有的关系。
2、以计划为约束的直接联系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间接联系。
3、由单一的行政关系转为法律、行政并存的双元关系。
4、由于长期形成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政企依旧难分。
因此,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总体上是半市场,半行政、半法律、半依赖的关系,仍然具有“父子”关系的特征。
推进政府与企业融合发展
推进政府与企业融合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与企业作为经济的主体之间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从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必要性、合作模式的创新以及合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必要性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政府与企业合作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府在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中具有专业性和灵活性。
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政府与企业合作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政府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政策方面具有引导和支持的作用,而企业在技术应用和市场推广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
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再次,政府与企业合作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
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具有责任和义务,而企业在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方面具有积极性和创新性。
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共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
二、合作模式的创新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不断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首先,政府与企业可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政府可以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合作方向和目标,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政府与企业可以建立联合研发机制。
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项目,共享研发成果和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再次,政府与企业可以建立政企合作平台。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搭建政企沟通和合作的桥梁。
此外,政府与企业还可以建立社会共同体。
政府可以与企业共同参与社会事务和公益事业,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合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政府与企业合作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从企业角度浅谈如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从企业角度浅谈如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亲清政商关系是指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起来的亲密、清廉的合作关系。
构建良好的亲清政商关系,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首先,企业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政府是公共事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过程。
企业可以通过与政府合作开展公益、社区服务等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获得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
作为优秀的企业公民,企业应始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改进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运营方式。
只有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企业才能与政府建立起亲清的合作关系。
再次,企业应建立诚信经营的文化。
诚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前提。
企业应坚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原则,保持与政府的沟通畅通,遵守合同精神,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管理。
从管理角度来看,企业内部的不良行为往往会对外部政商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反腐败机制,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企业的自律性和自我监督能力。
最后,企业应重视与政府官员的信任建立。
政府官员在政商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应注重与政府官员的互动和沟通,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与政府官员建立起信任、共赢的合作关系。
企业在与政府官员交往中,应尊重政府官员的权威,坚持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总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
企业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遵守法律法规,建立诚信经营的文化,加强内部管理,重视与政府官员的信任建立。
只有通过亲清政商关系的建立,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司公关与政府关系的协调与合作
作者:XXX
20XX-XX-XX
目录
CONTENTS
• 公司公关与政府关系的重要性 • 公司公关与政府关系的协调策略 • 公司公关与政府关系的合作模式 • 公司公关与政府关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 公司公关与政府关系的发展趋势
01 公司公关与政府关系的重 要性
提升企业形象
媒体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01
媒体对企业公关形象至关重要,正面报道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而负面报道可能损害企业声誉。
建立媒体关系
02
企业应与各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媒体传递企业价
值观和正面形象。
舆论危机应对
03
在面临舆论危机时,企业应迅速采取措施,包括发布澄清声明
、危机公关和修复形象等。
利益冲突与协调
建立联络部门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公司与政府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以便及时获取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最 新动态。
公司可以设立专门的政府关系部门, 负责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共同参与社会活动
公益活动
公司可以与政府共同参与公益活动,提升公司的社会 形象和声誉。
行业协会活动
公司可以加入相关的行业协会,与政府共同参与协会 活动,加强与政府的合作。
3
适应国际法律法规
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与当地 政府建立良好关系。
政策变化与调整
01
政策变化对企业经 营的影响
政府政策的变化可能影响企业的 经营策略、投资计划和市场布局 。
02
及时了解政策动向
03
调整经营策略
企业应建立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机 制,及时了解政策动向,以便提 前做好应对措施。
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学生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指导教师专业层次批次学号学习中心工作单位年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却没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双方的能力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发挥,使双方的发展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政企关系是经济发展良好的标志,政企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所以建立良好的政府和企业关系是我国企业和政府今后的重要工作之一。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自由度和活力。
本文对我国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世界政企关系发展的历程,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观点。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最好的结果就是政府达到自己的管理目的,而企业也取得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政企关系政治企业经济目录1 前言 (1)1.1 本文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国外政企关系对国内政企关系的影响 (2)2.1 从世界各国当前的发展来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的类型 (2)2.2 目前来看,我国几种典型的政企关系模式同时并存 (2)2.3 结合世界政企关系的发展启示,我国政企改革之路还很长 (3)3 我国政企关系的新变化 (3)3.1 互利互惠、呈现双赢局面的关系 (3)3.2 企业与所在地政府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增强 (4)3.3 政企之间关系的假设性发展 (5)3.4 政企关系的当事主体呈现多元化状态 (5)4 政企关系新变化产生的原因 (6)4.1 为建立新型政企关系需要多方面通力协商 (6)4.2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应进行转变 (6)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6)5 政府和企业关系发展中存在互不信任的现状亟待解决 (6)5.1 政府对企业的定位出现偏差 (6)5.2 政府不能平等对待所有企业 (7)6 政企关系正常化下的探讨 (7)6.1 政府高效的服务 (7)6.2 营造环境 (7)6.3 合理的企也与政府关系应该具备以下原则 (8)7 结论 (9)后记 (10)参考文献 (11)1 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论国有企业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共同富裕,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考虑公有制这一基本原则。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在国企改革实践中便会缩手缩脚,表现为改革力度不大,成效不显著。那么怎么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呢?首先,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第二,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衡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们认为有三个基本标准,一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必须以一定的量来作为保障;二是公有制经济必须有很强的盈利能力,这是质。否则,即使量上占很大比重,但大多为亏损、微利企业,仍不能形成主体地位;三是在产业结构上必须能够对整体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如果多为一般产业,甚至被私有经济牵着鼻子走,也谈不上主体作用。我们说,这三个标准不是断裂开来说的,而是缺一不可,互相补充的。这三个标准在国企改革中有着深远的意义。第一,在量上,我们可以适当缩减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对国企的拍卖、转让等方式能够取得正确认识;第二,在质上,国企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搞活国有企业,提高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第三,在产业结构上,公有制经济理应从某些行业退出,以各种方式重点在主导产业中保留或再投资。——这是单纯对国有企业界改革而言,当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可以通过国有资产在非国有经济领域的投资来实现,所以,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国有经济的改革,或者说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部分,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从应有高度把握国企改革的思路。
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
政府是国有企业出资人或最大出资人,拥有出资的最终所有权;企业是企业财产的法定代表,拥有支配和经营权。政府和企业是出资人与经营者的关系,这样,如果政府参与经营,实际上成为出资人侵犯经营者权益;如果企业要代表出资人行使权益,不仅没有资格,还会造成出资的不安全。所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是分离而相互制约的,这就是“政企分开”的基本内涵。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越俎代庖,所有权与经营权统揽于一身;现在的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行使充分的经营权时,还被政府委托为国有资产的代表,所有权与经营始终捆在一起推来抛去,这就是大家常常为之无奈的“老板缺位”和“经营者错位”现象。国有企业改革,迄今为止未曾跨过“政企分开”的门槛儿。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本质上是出资者与经营者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在一个混合所有的股份制企业里,这种关系的协调更容易被说明。这个企业的多个出资人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行使所有权,并且仅仅是所有权,它关注投资的用向、运营状况和实现收益,而对这个过程没有多少参与权;这个企业的总经理在总体目标下支配企业财产、调动各种资源、完成收益过程,行使着单纯的经营权。董事会可根据业绩指标对总经理考核和任免,总经理可以根据报酬的多少来决定去留。如果达成合作,双方便会形成相互的制约;如果合作不成,那就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干,总经理不会要求、董事会也没有义务对总经理本人的升迁、就业负责。可以明确地说,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政府和国有企业实质上是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学生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指导教师专业层次批次学号学习中心工作单位年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却没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双方的能力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发挥,使双方的发展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政企关系是经济发展良好的标志,政企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所以建立良好的政府和企业关系是我国企业和政府今后的重要工作之一。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自由度和活力。
本文对我国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世界政企关系发展的历程,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观点。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最好的结果就是政府达到自己的管理目的,而企业也取得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政企关系政治企业经济目录1 前言 (1)1.1 本文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国外政企关系对国内政企关系的影响 (2)2.1 从世界各国当前的发展来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的类型 (2)2.2 目前来看,我国几种典型的政企关系模式同时并存 (2)2.3 结合世界政企关系的发展启示,我国政企改革之路还很长 (3)3 我国政企关系的新变化 (3)3.1 互利互惠、呈现双赢局面的关系 (3)3.2 企业与所在地政府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增强 (4)3.3 政企之间关系的假设性发展 (5)3.4 政企关系的当事主体呈现多元化状态 (5)4 政企关系新变化产生的原因 (6)4.1 为建立新型政企关系需要多方面通力协商 (6)4.2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应进行转变 (6)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6)5 政府和企业关系发展中存在互不信任的现状亟待解决 (6)5.1 政府对企业的定位出现偏差 (6)5.2 政府不能平等对待所有企业 (7)6 政企关系正常化下的探讨 (7)6.1 政府高效的服务 (7)6.2 营造环境 (7)6.3 合理的企也与政府关系应该具备以下原则 (8)7 结论 (9)后记 (10)参考文献 (11)1 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政府和企业关系的不明确成了我国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政府对其关系有了一个明确的指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国今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
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完善,经济能否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等。
因此,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透明高效的政企关系,是我国必须重视和尽快解决的重大课题。
政府与企业关系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政企分开。
1.1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政府和企业关系的不明确成了我国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是政企不分,使政府难以公正对待各类企业,承担起公共管理者的角色。
政府既是社会经济调控者,又直接管理着庞大的企业群。
政府角色的不确定性,使政府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努力大打折扣。
二是国家所有,多头管理,产权责任不清。
当发现资产流失时,无法追究,任何机构和企业都可以找出理由推卸责任,最终只得不了了之。
三是企业内所有者缺位,治理机制不健全,使内部人控制带有普遍性。
在传统资产管理体制范畴内,就企业的经营权力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上收了下放、下放了再上收,在这怪圈中已经循环多次,但决定政企关系的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却始终没有到位,企业内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四是政府为企业设置过多的目标,降低了资本运营效率。
由于政府给经营者设置了相互矛盾的目标,使企业的股东权利变得模糊,企业利益的独立性不复存在,准确成本计算难以进行,因此对经营者就很难准确考核。
在出现亏损或经营劣迹时,经营者有足够的理由推卸责任。
另外从世界各国当前发展来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使我国政企改革之路有了深的思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国今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政企关系的新变化以及从世界政企关系中得到的启发。
随着时间的发展,当今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政企关系上大都采用企业自主经营、政府协调指导的政企关系模式。
但从总体上讲,政府主导型仍是我国占统治地位的政企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政府官员的潜意识中,政府和企业仍然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政府为企业服务的观念和制度远未形成。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透明高效的政企关系,是我国企业和政府今后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我国必须重视和尽快解决的重大课题。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完善,经济能否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等。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才能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和谐发展。
2 国外政企关系对国内政企关系的影响2.1 从世界各国当前的发展来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的类型第一种是市场主导型的政企关系。
即政府致力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只需要告诉企业什么不可以做,在此范围之内企业拥有经营活动的全权,政府不进行干涉。
欧美多数国家都是如此,它们认为政府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不是主要生产者,要求政府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减少行政管理层次,下放权力。
这种关系在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占主流。
第二种是政府主导型的政企关系。
即大到制订国家产业政策,小到企业的外汇、银行贷款、海外投资、原材料供应,政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政企关系的实质是社会资源有相当一部分被政府垄断。
韩国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的政治情结很浓,摆脱不了对权贵的依附。
韩国十几年来的民主化并没使情况有根本的改观,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企业家向政界靠拢、“商而优则仕”的现象仍不少见。
翻阅近几届韩国政府内阁名单,不难发现不少部长出自三星、现代、LG、SK这些大企业的管理层。
第三种是政企合一的关系。
企业没有独立的地位,完全成为政府的附属物。
政府通过制定各项计划直接对企业进行控制,如前苏联和我国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关系,由于自身的致命缺点已经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在WTO的框架之内,后两种类型的政企关系明显出现了向第一种类型靠拢和同化的趋势。
2.2 目前来看,我国几种典型的政企关系模式同时并存随着时间的发展,当今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政企关系上大都采用企业自主经营、政府协调指导的政企关系模式。
这种政企关系模式以法人产权为主导、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并存的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
政府与一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甚至乡镇企业之间,仍然保持着政企合一的关系。
与所办的企业、一些基层政府与乡镇企业之间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政企关系。
大部分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与政府之间开始向市场主导型的政企关系发展。
事实上,现实中的政企关系是不断变动而且更为错综复杂的,如政府对民营企业虽然大体上接近市场主导型的政企关系,但政府职能部门受过去传统习惯的影响,并未真正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而总是试图对企业进行超越自身权限的管辖。
而企业为了得到方便,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也对政府官员进行公关和贿赂。
但从总体上讲,政府主导型仍是我国占统治地位的政企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政府官员的潜意识中,政府和企业仍然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政府为企业服务的观念和制度远未形成。
2.3 结合世界政企关系的发展启示,我国政企改革之路还很长2.3.1 通过加强法制推进,引导政企分开稳定而权威的法律环境是市场经济高效运作最基本的保障。
政企分开需要法律手段来维护,通过立法形式转变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人、财、物的直接干涉权。
要科学、彻底地解决政企不分及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
2.3.2 改革产权制度,对企业实行产权法人化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实行产权法人化,让法人财产权真正进入企业,实现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必要的前提,从而为政企分开提供产权制度保障。
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基本方向来理顺产权关系。
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家人才市场,营造企业家阶层。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改善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确立企业家的竞争机制,完善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
2.3.3 加强政府机构及配套设施改革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家行政效率的重大措施。
政府职能应尽快向规范化的间接管理转变,以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
政府应当好“守夜人”的角色,为企业的自由经营提供一个宽松而又安定的外部环境。
3 我国政企关系的新变化3.1 政企关系之间问题的研究在上市公司的发展中,政治关系是不可忽略的角色,企业越来越关注与政府之间的联系。
自2006年我国股市改革的成功后,印花税的调增,银行利息等的变动对股市影响,在我国引起社会公众对政治与企业业绩的普遍关注。
最早的关于政治关系与企业业绩的研究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分析可以得知,政府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市场经济的干预和诱导;二、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而企业作为主要利益团体来影响政府决策与法律制定过程的行为,受到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关注。
因此,按此推断,政治关系的变动将对企业业绩产生重要影响。
在以往的文献中有人研究了公司中的政治关系行为,以及政治关系与企业业绩的多重角色。
但专门就政治关系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缺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政府与企业之间不仅仅是监督与被监督、纳税与收税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唇寒齿亡的关系。
如今,政府与企业有着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例如劳动就业,能源供应,科学发展等。
政府作为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支持、援助往往可以使其获得更优越的竞争条件和更强劲的发展环境。
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企业商业交易费用的增加,而企业是否成功地运用政治权力获得潜在的利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及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