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多元文化融合

中国文化传统形成的第二个背景条件是多民族、多国家文化融合和渗透。

“多元”、“合金”、“融合”解。

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有几个转折点。

中国文化融合的四次转折点。

(—)华夏文化形成

华夏文化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末期至父系氏族时代。

在黄河中上游分布着华夏文化圈。

在黄河下游分布着东夷文化圈。

两文化圈组成黄河文化主流。

黄河东西部政权交替主政,促进了东西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黄河文化形成之际,南方长江流域和北方等也有其他文化在发展,周至秦时期,成为黄河,长江乃至五大河流域文化融合的重要时期,中国的版图正是在这种融合中逐渐扩大的。

图2.2.1 秦版图

(二)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早在华夏文化形成之际,周边已经出现其他族的文化,例,“东夷”、“南蛮”、“北狄”、

“西戎”等。尽管这些称呼在当时确实含有贬义,但也说明在周以前,中国版图内不仅仅只有华夏文化,还有其他族的文化。

华夏族与其他族不断接触、融合,形成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汉族。关于汉族。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早在周时就开始了。这个融合也包括了战争和冲突,但也包括了经济文化的往来和交流。

我们大致可以以汉代划一个界线,汉武帝以前,融合更多地是汉族以武力拓疆进行的。管理极限。至汉武帝(刘彻)时,通过北击匈奴、南下平越,最后巩固了秦时建立的版图。当时的中国版图可以说已是大到极限,从古代管理的角度看,其也大到极限。因此,继续依靠武力拓疆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从汉武帝以后,中国的对外战争,几乎都是防御性的,对邻国没有强烈的领土要求(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也基本上以经济交往和文化交往为主。

汉代以后,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几个主要途径:

1、经济交往使民族文化互相同化

最典型的是汉代,汉族人与匈奴族的交往。

介绍匈奴。匈奴与汉的同化。

图2.2.2 汉反击匈奴全图

图2.2.3 霍去病像图2.2.4 霍去病墓前石马

图2.2.5 王可伟油画:霍去病收复河西

2、贸易之路成为连结各民族文化的纽带

介绍“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穿越西域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中原与国外进行贸易时,必然会与这一带民族互相沟通,其中也会进行文化交流。

图2.2.6 张骞出使西域图

析:丝绸之路式微的原因,以再驳斥“古代封闭的地理环境必然导致封闭的中国文化个性”论。

图2.2.7 古楼兰遗址

图2.2.8 新发现的古楼兰壁画⑴

图2.2.9 新发现的古楼兰壁画⑵

图2.2.10 新发现的古楼兰壁画⑶

说明:丝绸之路穿过的西域一带,如古楼兰,在中唐以前,河流婉延流淌,地表植被丰盛,牛羊逐水草而居(见图2.2.8-2.2.9),人民生活并不像现在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灰蒙蒙一片(见图2.2.10)。唐朝末年,西域发生地理大变迁,河流潜行地底,沙漠扩大,

古楼兰等逐渐被沙漠掩埋,成了现在我们见到的样子(见图2.2.7),丝绸之路方才逐渐式微。

3、成功的民族宽待政策成为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前提

由于秦汉时,中国的版图已经大到古代管理的极限,因此,汉以后历代皇帝都意识到,皇朝管理对边疆的少数民族来说,已是鞭长莫及,即使穷兵黩武,也往往不济于事。于是一些英明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往往采取的是尽量缓和民族矛盾的宽待政策。

例:唐太宗与突厥(Turk)民族。

其中,最突出的是:

★“和亲政策”。例:唐朝文成公主与吐蕃的赞普(臧王)松赞干布;金城公主与弃隶缩赞。

图2.2.11 文成公主进藏图

图2.2.12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自治政策”。例:唐时的 “羁縻(mi)州”——“夷僚之户皆从半输”。

以上民族宽待政策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除可获得边境安宁外,更主要的是促进了汉族与周边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中国与亚洲邻国的文化交流

一个民族如有谋求发展的愿望,既使处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状态,她也会想办法打破封闭。介绍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及外来文化大规模入华之始的情况。

(四)中西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丝绸之路,但大规模出现是近代的事了。

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国文化也带上了异域文化的色彩,其中最典型的是戏剧。

例:中国戏剧的产生及其在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

中国戏剧的多民族性和中外交融性表现在:

l、戏曲的音乐和演技带有突出的中亚和“西域”色彩。

中国传统民乐与西乐的区别:“乐器之和和“旋律之和”。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与美学思想。

2、戏曲文学部分吸取了印度文化的精萃,如佛教文化。

3、近代以后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和美学的有益内容。

因此,有人说,当代中国戏剧实际上是以中为主,“三美”(中国、印度和西方)皆具的产物。

除了戏剧以外,中国在近代以后,一直到现代,均大量吸收了外国,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尤其是科技、哲学以及现代经济管理、教育管理和国家管理等方面的文化。

说明古代中国(公元五世纪之后)与欧洲文化的交流,其出超大于入超,原因是文化的流通特性,与中国是不是封闭无关。文化有这样—种特性,那就是高层次文化会向低层次文化流动,而低层次文化要向高层次文化扩散就比较困难。

附图:环境与系统间信息传播的几种状态。

图2.2.13的含意是:参阅龚红月:《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结构》载《暨南学报》1995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