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课件
食物链
• 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
节肢动物
21
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70页
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6
222
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70页
寄生食物链
• 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 • 以大型动物为食物链的起点,继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
物、细菌和病毒 • 后者与前者是寄生关系
• 哺乳动物或鸟类-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
TC-1.5 C-11
D-5
H-37
P-809
能量金字塔
kcal.m2.y-1 TC -21
C- 383 H-3368
P-20810
D-5060
449
第四十九页,本课件共有70页
数量金字塔与生物量金字塔
TC-1
9 ×104 C
数量锥体 1/1000m2
H-2×105
P-1.5×106
夏季草原
TC-2
南极海洋浮游食物网
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70页
狼、狐、 雪鸮、贼鸥、隼
雀鹬 类
昆虫
麝牛、驯鹿 、雪兔
旅鼠、雷 鸟、雁
植被
食物关系 主线
能量关系
28
食物链的特点
• 陆地和浅水生态系统中,能流是以碎屑食物链为主。 • 陆地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只有很少一部分通
向捕食食物链。
• 只在某些水生生态系统中,捕食食物链才会成为能
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70页
11.1.3 生态系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英国学者坦斯利(Tansley)于1935年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强调生物和环境的不可分割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为国际上生态学研究的焦点。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 生产者 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
植物
蓝藻
硝化细菌
硫细菌
● 消费者 不能以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 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
消费者的种类: 食草动物(herbivores) 食肉动物(carnivores) 顶级食肉动物
● 分解者 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 为生产者能重复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能量。
真菌 蜣螂
秃鹫 蚯蚓
食物链和食物网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 各营养级的消费者不能全部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 各营养级的同化率不是百分之百。 ◆ 各营养级的生物维持自特征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 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 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无机环境 阳光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
● 生物群落 生产者(producer); 消费者(consumer); 分解者(decomposer)
第八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 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 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 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的森林、草原、荒 漠、海洋、湖泊、河流等,不仅它们的外 貌有区别,生物组成也各有特点,但都是 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物质 不断循环、能量不停流动的生态系统。
21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三)营养结构
1.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 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 按其事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food chain)。“大鱼吃小鱼,小鱼吃 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都是 食物链形象地说明。在食物链中每一个资 源消费者反过来又成为另一个消费者的资 源。Elton(1942)是最早提出食物链概念的 人之一,他认为由于受到能量传递效率的 限制,食物链的长度不可能太长,一般由 4~5个环节构成。
23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图8-2 一个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4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图8-1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六大特征
生态系统的六大特征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自然单位。
它具有六大特征,分别是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弹性和边界。
一、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各个物种的相对丰度。
物种多样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一个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通常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强的生态功能。
二、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的形式流动。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而食物链中的各个层次则通过捕食和被捕食来传递能量。
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
三、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在不同组分之间的流动和转化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这些循环通过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相互作用,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得以循环再利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稳定性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指的是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对于外界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修复能力。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也是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
五、弹性弹性是生态系统适应环境变化和干扰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通过调整内部结构和功能来适应外界的变化,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弹性越高,生态系统越能够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和干扰。
六、边界生态系统具有明确的边界,即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限和联系。
生态系统的边界可以是地理上的界限,也可以是生物学上的界限。
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界交流和物质交换对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都非常重要。
生态系统具有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弹性和边界等六大特征。
这些特征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
了解和研究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生态系统,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三、消费者 是针对生产者而言的,即它们不能从无
机物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
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因此属于异养生物。 消费者按其营养方式上的不同又可分为: (1)食草动物 (2)食肉动物 (3)大型食肉动物或顶极食肉动物
四、分解者 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的 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 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作用正好与生产 者相反。 地球上生态系统虽然有很多类型,但通 过上面对池塘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比较,可以 看到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如下图可代表生 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性模型,模型包括三个亚 系统,即生产者亚系统、消费者亚系统和分 解者亚系统。图中还表示了系统组成成分间 的主要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1.形态结构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 间位置、种的时间变化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形 态结构(水平结构、层次结构、多维结构)。
2.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建立起来的营 养关系,构成了营养结构。营养结构的模式可 用下图表示:
第三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所固
定的能量和物质,
根据林德曼测量结果,这个比值大约为1/10, 曾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学定律。在其他不同 的生态系统中,高则可达30%,低则可能只有1%或 更低。
第六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自然生态系统几乎都属于开放系统,只有 人工建立的、完全封闭的宇宙舱生态系统才可 归属于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下图(a)]必须依 赖于外界环境的输入,如果输入一旦停止,系 统也就失去了功能。开放系统如果具有调节其 功能的反馈机制,该系统就成为控制系统 [下 图(b)]。所谓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 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一个系统,如故其状 态能够决定输入,就说明它有反馈机制的存在。 下图(b)就是(a)加进了反馈环以后变成了可控 制系统[图(c)]。
生态学:生态系统一般特征
生态系统层次上的能流分析
主要差别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效率来说,银泉比Cedar Bog湖高 出10倍,但前者呼吸消耗的能流是后者的2.5倍 Cedar Bog湖大约1/3的净生产被分解,其余的沉到湖底 ,银泉大部分未利用的净生产量被水流带到下游地区
49
3. 森林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温带落叶林中的能流情况
P=R*C*3.7/k P-----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 R-----相对光合率 C-----水中的叶绿素含量 k------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
3 淡水生态系统:营养物质(N、P)、光、 食草动物的捕食
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1 产量收割法
收获植物地上部分烘干至恒重,获得单位时间内的 净初级生产量
净初级生产力不是受光合作用固有的转化光能的能 力所限制,而是受其他生态因素限制
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1. 陆地生态系统 光、CO2、水和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温 度是影响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而食草动物的捕食减 少光合作用生物量。
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2 水生生态系统:光
2 放射性标记测定法
把具有14C的碳酸盐(14CO32-)放入含有天然水体浮 游植物的样瓶中,沉入水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 滤出浮游植物,干燥后,测定放射性活性,确定光合 作用固定的碳量
由于浮游植物在黑暗中也能吸收14C,因此,还要 用“暗吸收”加以校正
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3.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次级生产过程
•对一个动物种群来说,其能量收支情况可以用下列公式 表示:
C=A+FU 其中C代表动物从外界摄食的能量,A代表被同化能 量,FU代表粪、尿能量。 A项又可分解如下: A=P+R 其中P代表净生产量,R代表呼吸能量。 综合上述两式可以得到: P=C–FU–R
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整体。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
1.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包含多种物种,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内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作用,不断传递和转化能量,形成物质循环。
3.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不断地吸收、消耗和释放物质,包括水、碳、氧、氮、磷等元素。
这些物质通过生物体内外的转化和流动,完成物质循环。
4. 动态平衡:生态系统内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平衡,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动态平衡。
5. 生态脆弱性:生态系统对外部因素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受到破坏,破坏的影响可能会扩散到整个生态系统中。
6. 可持续性: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和环境要能够长期相互适应,保持生态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的特征
生态系统的特征
生态系统的六大特征包括组成特征、开放特征、时间特征、功能特征、空间特征和可持续性特征。
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扩展资料
(1)组成特征
生态系统包括有生命成分和无生命成分(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
(2)开放特征
各类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开放系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系统内的加工、转换再向环境输出。
(3)时间特征
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随着时间推移而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生态系统也表现出这种明显的时间特点,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变规律。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随着生态系统的发育呈现出明显的时间特征。
(4)功能特征
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其功能特征主要体现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空间特征
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相联系,是生物体与环境在特定空间的组成,从而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点。
(6)可持续性特征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转变思想,对生态系统加强管理,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特性,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全面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 三 大功能。 4、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5—6个。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 生态系统是当代生态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研究
5 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ies) 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 部的比值关系。
• 传递效率 能流过程中各个不同点上能量之比值,可以称为传 递效率。 • 摄食量(I): 表示一个生物所摄取的能量。对于植物来说, 它代表光合作用所吸收的日光能;对于动物来说,它代表动 物吃进的食物的能量。 • 同化量(A) :对于动物来说,它是消化后吸收的能量,对 分解者是指细胞外的吸收能量;对于植物来说,它是指在光 合作用中所固定的能量,常常以总初级生产量来表示。 • 呼吸量(R) :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 的全部能量。 • 生产量(P): 指生物在呼吸消耗后净剩的同化能量值,它以 有机物质的形式累积在生物体内或生态系统中。对于植物来 说,它是净初级生产量。对于动物来说,它是同化量扣除呼 吸量以后的净剩的能量值 。
•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 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雷击火烧、人类修建大 型工程、排放有毒物质、喷洒大量农药、人为引入或消灭 某些生物等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 本身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导致发生生 态危机。 •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 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 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 别注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以便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能基 本保持生物圈的稳定和平衡。
生态学:生态系统一般特征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异养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生态系统能流模型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基本概念
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植物所固定的太阳 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
净初级生产量(NP): NP = GP – R 总初级生产量(R): GP = NP + R
生产量:每年每平米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干重或 每年每平米所固定的能量
生物量:在某一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寄存的 有机物质。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初级生产力分布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变化
垂直变化:乔木层—灌木层—草被层逐渐增高 随群落演替而变化:早期低、中期高、顶级最小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生产效率
净初级生产力不是受光合作用固有的转化光能的能 力所限制,而是受其他生态因素限制
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1. 陆地生态系统 光、CO2、水和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温 度是影响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而食草动物的捕食减 少光合作用生物量。
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2 水生生态系统:光
P=R*C*3.7/k P-----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 R-----相对光合率 C-----水中的叶绿素含量 k------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
3 淡水生态系统:营养物质(N、P)、光、 食草动物的捕食
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1 产量收割法
收获植物地上部分烘干至恒重,获得单位时间内的 净初级生产量
猎物种群生产量(886.4g)
未捕获(876.1g)
被捕获(10.3g)
被吃下(7.93g) C 未吃下(2.37g) 同化(7.3g) A 未同化(0.63g) FU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征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征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系统。
它包含了生命的各种形式,包括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生态系统的一些特征: 1. 多样性:生态系统包含了大量的生物种类,这些生物种类具有不同的大小、形态、颜色、习性、行为等特征。
2. 互联性: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它们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是不断流动和循环的,这样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 开放性: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使得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
5. 可持续性:生态系统是一个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系统,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变化,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了无数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而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网络。
了解生态系统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 1 -。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嘿,咱来聊聊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哈!你说这生态系统啊,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里,各种生物那可都是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呢!就好比森林里的大树,那就是老大哥呀,高高大大的,给好多小动物提供了家,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厉害吧!还有那些小小的昆虫,虽然不起眼,可也是生态系统里不能少的一份子呢,它们就像大家庭里忙前忙后的小角色,干着各种杂活。
生物多样性呢,就像是一顿超级丰盛的大餐,啥菜都有。
要是只有一种菜,那多没意思呀,吃两口就腻了。
但是有了各种各样的菜,那就不一样啦,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生态系统也是这样呀,有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才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呢!你想想,如果只有一种动物或者植物,那这个世界得多么单调啊!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呢,就像家里的钱和东西在不断地流转。
能量从植物到动物,再到微生物,就像钱从爸爸手里到妈妈手里,再到孩子手里一样。
而那些物质呢,也在不断地循环利用,就像家里的东西用了又用,坏了再修好或者变成别的东西继续用。
生态系统还有一定的稳定性呢!就像咱家里有时候会有点小风波,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很稳定的呀。
生态系统也是,偶尔会有点小干扰,比如一场小火灾或者一场小洪水,但它总能慢慢恢复过来,厉害吧!
你说要是没有了这些特征,那生态系统不就乱套啦?那我们生活的地球还能这么美好吗?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保护这个大家庭,别去破坏它。
我们要爱护那些大树,别乱砍乱伐;要保护那些小动物,别去伤害它们;还要珍惜各种资源,让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一直顺畅地进行下去。
总之呢,生态系统就是我们的大宝贝,我们得好好珍惜它,保护它,让它一直好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丽和乐趣呀!难道不是吗?。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生物量、能量和个体
01
单位来表示。
02
2,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六、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ies)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 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 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iosphere 2 ( science, v.302, 19 December 2003, p2053)
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
变温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更有效的“生产者”。
特点
七、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01
(positive feedback)
正反馈
02
(negative feedback) 1,反馈(feedback)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 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响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 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5—6个。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 大功能。 结构越复杂、物种数目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二、生态系统的特征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产者(producers) :绿色植物、蓝绿藻和光合细菌
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 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三)营养结构
1.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 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 按其事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food chain)。“大鱼吃小鱼,小鱼吃 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都是 食物链形象地说明。在食物链中每一个资 源消费者反过来又成为另一个消费者的资 源。Elton(1942)是最早提出食物链概念的 人之一,他认为由于受到能量传递效率的 限制,食物链的长度不可能太长,一般由 4~5个环节构成。
4
生态系统的范围和大小并没有严格的 限制。小到一滴水,大到整个海洋,甚 至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圈,都可以称为一 个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 一般在1~105m之间;海洋生态系统的空 间范围通常要比陆生生态系统大,在 102~106m之间。
5
生态系统的边界可能很清晰, 也可能是模糊、过渡的。在生态系 统边界划分上一定要注意尺度,根 据研究问题的特征,用与生态系统 的规模相当的尺度分析边界。同样, 研究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时间尺度也 是不一致的。
2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Odum E.P.和 Odum H.T.兄弟二人对生态系统概念 的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从上世 纪50年代以来,Odum E.P.就一贯强 调生态系统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营养动态和能量流动方面提出了 许多新思想和新方法,并创建了空间中共同栖居 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 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 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的森林、草原、荒 漠、海洋、湖泊、河流等,不仅它们的外 貌有区别,生物组成也各有特点,但都是 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物质 不断循环、能量不停流动的生态系统。
8
图8-1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9
一、生态系统基本组成
(一)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包括能源、气候、 基质和介质,以及参加物质循环的 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和非 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等。
10
(二)生产者 生产者(producer)包括所有 绿色植物和可进行光能和化能自养 的细菌。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进行 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以简单的 无机物质为原料制造各种有机物质, 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 其他生物类群以及人类食物和能量 的来源,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成 分。
23
自然界中常常是一种动物以多种生 物为食物,同一种动物可以占几个营养 层次,如一些杂食动物。生物之间实际 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并不像食物链所表 达得那么简单,各种生物成分通过食物 传递关系存在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 这种联系似一张无形之网把所有生物都 包含在内,使它们彼此间都有某种直接 或间接的关系,因此称为食物网(food web)。图8-2就是食物网的一个例子。
17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结构(structure)是生态系统内 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属性。生态系统的 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空间 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生态系 统各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 养来实现的,具体体现于食物链和食 物网。
18
(一)空间结构 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可以分为垂 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方面。 生态系统在形成过程中,由于 环境的逐渐分化,导致对环境有不 同需要的生物种各自占有一定的空 间,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stratification),构成生态系统 的垂直结构。
29
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之间的量值自基 础营养级向上排列,呈现出下大上小的类 似金字塔的结构称之为生态金字塔 (ecological pyramids),又称生态锥 体。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个体数量单位、 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来度量,采用这些 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就分别称为数量 金字塔(pyramid of numbers)、生物 量金字塔(pyramid of biomass)和能量 金字塔(pyramid of energy)[图8-4]。
20
(二)时间结构 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动结构亦 发生变化。一般有三个时间度量,一是 长时间度量,以生态系统进化为主要内 容;二是中等时间度量,以群落演替为 主要内容;三是以昼夜、季节等短时间 的变化。
21
生态系统短时间结构的变化反映了 植物、动物等为适应环境因素的变化而 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外貌上的变化。随着 气候季节性交替,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 呈现不同的外貌就是季相。例如,热带 草原地区一年中分旱季和雨季,生态系 统在两季中差别较大;温带地区四季分 明,生态系统的季相变化也十分显著。 温带草原中一年可有4~5个季相。
15
大型食肉动物或顶级食肉动物即以食肉 动物为食者。例如池塘中的黑鱼或鳜鱼,草 原上的鹰隼猛禽等。它们可统称为三级消费 者(tertiary consumers)。
16
(四)分解者 分解者(decomposers)都是异养生 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土壤原 生动物和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等。是把 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 能重新利用的简单的化合物,并释放出 能量。其作用刚好与生产者相反。分解 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没有它们,动植物尸体将会堆积成 灾,物质不能循环,生态系统亦将不复 存在。
26
碎屑食物链又称为分解链 (decomposition chain),是以死的动植 物残体为基础,从真菌、细菌和某些土壤动 物开始的食物链,如动植物残体→蚯蚓→动 植物残体→微生物→土壤动物等。以往人们 更多的关注捕食食物链而忽略了碎屑食物链 的重要价值。在森林中,有90%的净生产是 以食物碎屑方式被消化掉的。即使在大型食 草动物十分发达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被吃掉 的牧草通常也不到植物生产力的1/4,其余 部分也是在枯死后被分解者分解。
33
呼吸量(R):指生物在呼吸等新 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所消耗的全部能量。 生产量(P):指生物呼吸消耗后所 净剩的同化能量值。它以有机物的形势 累积在生物体内或生态系统中。对于植 物来说,它是指净初级生产量(NP)。 对动物来说,它是同化量扣除维持消耗 后的能量,即P=A-R。
34
利用以上参数可以计算生态系统 中能流的各种效率。营养级位内的 生态效率用以量度一个物种利用食 物能的效率,即同化能量的有效程 度;营养级位之间的生态效率则来 量度营养级位之间的转化效率和能 流通道的大小。
6
寻找自然生态系统持续稳定性的机理, 是研究生态系统规律的主要目的。近年来,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又把自然生态系统 进一步扩展为包括经济和社会的复合生态 系统。马世骏等(1993)在探讨人类生态 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 生态系统(Social-Economic-Natural Complex Ecosystem)模型。该模型反映当 代许多社会问题,或多或少关系到社会体 制、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系统的真实情况。
第八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 G. Tansley在研 究中发现气候、土壤和动物对植物生长、 分布和丰盛度都有明显的影响。于是他在 1935年首先提出了生态系统(ecosystem) 的概念——“生物与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 正是这种系统构成了地球表面上各种大小 和类型的基本单元,这就是生态系统”。
35
二、 营养级位之内的生态效率
(一)同化效率 同化效率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 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 食的能量中被同化的能量比例。 同化效率即其中 n为营养级数。 一般肉食动物的同化效率比植食动物 要高些,因为肉食动物的食物在化学组 成上更接近其本身的组织。
36
(二)生长效率 包括组织生长和生态生长效率。 即通常植物的生长效率大于动物, 大型动物的生长效率小于小型动物, 年老动物的生长效率小于幼年的, 变温动物的大于恒温动物的,通常 生物的组织生长效率高于其生态生 长效率。
7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根据其在生态系 统中发挥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划分为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 因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可以概括为: 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系统和环 境系统共同组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 没有非生物环境,生物就没有了生存的 空间。(图8-1)
30
图8-4 生态锥体
31
第三节
生态效率
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总会有大量资源不能 转化成产品而损失掉,为了比较转化能力的 差异,生态学上采用类似经济学中效率的概 念。各种资源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转 移过程中的比值关系,常以百分数表示,被 称为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ies), 或转移(transfer efficiencies)。由于能量 的可比性和便利性,所以一般用能量为基础 计算。生态效率的定义有多种,较为混乱, T.T.Kozlovsky(1869) 曾做过评述,提出 最重要的几个,并说明之间的关系。
11
绿 色 植 物
12
(三)消费者 消费者(consumers)是指不能用 无机物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 地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的异 养生物(heterotrophs)。根据营养 方式的不同,消费者可分为食草动物 (herbivores)、食肉动物 (carnivores)、大型食肉动物或顶 级食肉动物(top carnivores)。
32
一、 常用的几个能量参数 摄取量(I):表示一个生物所摄取的 能量。对植物来说,I代表被光合作用所吸 收的太阳能。对动物来说,I代表动物吃进 的食物能。 同化量(A):表示在动物消化道内被 吸收的能量,即消费者吸收所采食的食物能。 对分解者是指细胞外产物的吸收。对植物来 说是指在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常以总 初级生产量(GP)表示。
27
可见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往往同 时存在(如图8-3),相辅相成地起着作用。
图8-3 两大类型的食物链间的关系(引自E.P.Odum , 1983)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