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 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多因素的整体创造,以建筑空间为载体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的和谐,并在其中实现个人诗意化的审美栖居。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里,建筑 的美不仅有单体建筑的美,更重 要的是体现在一种整体的和谐中。
中国的建筑以与环境相呼应、建 筑之间互相联系、相互映衬才是 中国建筑的美学形态。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在传统园林设计中,山石、花 木、水池等自然物构成园林景 观的主要内容,占地和数量都 远远超过了可以居住的建筑。
中国古人理想的居住环境体现在住的形式上,最重要的就是古代的园林 设计了。
瞻园的南假山,设计注重细节,有如真山意 象。
在设计手法上则“法天象地”、“移天缩地、模山范水”,通过对自然的 写意与模拟,将自然意境微缩到微观的空间营造中。
木构架中,柱与梁、枋搭接时,斗拱设置为柱头扩大承压面,起到扩大支座的承 托作用。当木构架建筑的屋顶出檐较大时,檐下就需要支撑悬挑的支点。
柱头斗拱在发挥承托和悬挑作用的同时,由于扩大了支座,增添了支点,改善了 节点构造,就明显地减少了构件的弯矩应力和剪应力。
山西五台山唐代佛光寺东大殿及斗拱。
斗拱的出现主要是功能作用,在唐代建筑上其结构机能和造型已臻完善,成熟期 的斗拱实现了力的传递与美的造型的有机统一。
这种整体创造出来的美,是形式构图、技术建构、意境创造和审美文 化的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理想的居住美学观念。
正是在山水自然之中,中国人感受到了“坐忘”、“畅神”、“物我 两忘”的审美享受,把对自然的欣赏提升到了“心怡神畅”的美学感 受中。
2. 和谐统一的建筑之美
早在《诗经》等古代文献里,中国建筑就已经有了“如翚斯飞”、“作 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的建筑不仅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并 且在形式上已具有了美学功能。
中国士人的退隐情结和对隐居山林 的生活向往,一直影响到现在,长 久地存在于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和居 住文化中。
美丽的自然山水是居住的必然 条件,山水花木的自然美景成 为避世之士的精神避难所,隐 逸自然、寄情山水变成了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官场的心理调节方式,享受自 然美景成为了高雅的审美情趣。
瘦西湖,凫庄,外向布局,视野开阔通透
意境美的实现还有赖于空间动态 地呈现,即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 对于空间形式本身的理解与解读。
在对中国传统的居住环境和空间的审美过程中,人们将个体主观的感性与客 体的理性相融合,重视体验、领悟,从个体主观的悟性与社会群体认知的角 度去领会、感知环境、建筑和空间的美。
在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设计中,设计者把意与形、意与境融合在一起,使 欣赏者达到情景和谐、物我两忘的境界,从情景营造升华到审美意境。
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观点十分吻合中国居住环境景观的美学理 念。
风水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分,遍布中国的农田、居室、乡村之 美不可胜收,皆可藉此以得说明。
中国传统居住的美体现的是一种与自然、与环境协调一致的韵 律,这逐渐演变成了居住的审美判断标准。
陕西秦岭终南山红草园艺术园。
天井虽小,由于有自然的陪伴,生活因此变 得有声有色,具有了无穷乐趣。
楼台亭阁是构成居住环境景观的一部分,被 精心地布局在景观中,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 体,其不同的造型和角度,都成为了居住环 境审美中的重要元素。
耦园的竹林掩映与建筑一起构成环境景观。
建筑因为结合了自然条件的空间布局,堪称绝妙的城市设计创造,其 与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古典园林,乃至摩崖题字的书法艺术等综而 合一,是各种艺术之集锦,包含极为丰盛的美学内涵,使城市倍增美 丽。
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园林建筑空间,除 了关怀人在其间的生活起居的舒适度 外,还注重人的审美享受和情操陶冶。
苏州怡园曲廊
建筑的内部空间不仅为各种生活方式的上演提供了呈现的舞台,还为 人们在精神层面提供了审美享受,对空间的审美感受随着人们的行进 徐徐展开。空间变化随行进方向逐步展开。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是木架结构,一 些地区也有土木混合结构的木构架建 筑,即采用木框架为主体结构,以土 作为围护的墙和隔断。
中国的建筑往往以群体取胜,而不是以单体的建筑物取胜。因为是群体建 筑,建筑的美还体现在主次统一的视觉效果上。现在建筑上则是在主次、 高低、大小的建筑组合中找到和谐与平衡。 中国传统宗法式的伦理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合族而聚的居住 方式。
山西五台山寺院建筑群。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了在严格对称中仍有 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山西五台镇
中华民族的祖先对自然的“养人”“利人”称之为“大德”,表现为一种感恩 型的自然崇拜观念,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后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哲 学上就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融为一体。
风水术对中国居住环境观念的确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风水术中虽然有不 少迷信、神秘的内容,但其中所呈现出来的总体思想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居住环 境意识,强调了人居与天地融合、天道与人道相通的观念。
3. 时空一体的空间之美
在建筑中,真正有用的是建筑空间,但建筑空间必须通过建筑实体的构筑 才能获得。 造房子重要构筑建筑的实体,但效益却是从建筑的空间取得。 从审美意义上说,建筑美既包括实体美,也包括空间美,在不同的建筑形 态中,可能出现不同的侧重。
强调实体美的建筑多以体量美、形象美取胜。 强调空间美者,多以建筑的意境美、境界美取胜。
中国几乎所有的艺术都追求意境的美,在居住设计美学中,因为设计与物质 生活的紧密联系,其有用和适用之“形”虽然限制了对于意境的自由表达, 但在“形”之上仍然表现出对超然于形式之外的意蕴追求。
设计的意境也许并没有文学和绘画那么明晰,但并不是没有意境美的追求。
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产生性灵的融 合,激发审美的感慨。
1. 天人合一的环境之美
中国的哲学不是要增加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而是为了提升人的 心灵以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道德上的价值。
如何提高人的心灵,就是中国文化里经常讲的修身养性。
我们既然没有办法改变已经设定的世界及秩序,我们所能做的 就是通过修养自己的德行,在现有的秩序中寻找到恰当的位置 和心灵的寄托。
在中国哲学思想里,自然充满了人格特征。
颐和园,西堤远借玉泉山宝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与“中 庸”思想也被运用在园林设计美 学中,就是在设计中对“度”的 把握。
中国园林之所以遵循这样的美学范 式,与中国的哲学、绘画、诗词和 文学的审美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造园家, 许多园林都是由文人和画家直 接设计的,这就使中国园林从 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浓厚 的感情色彩,反映了这些人的 趣味、气质和情操。
只有在了解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及其崇尚的美学精神后,才能从文化的 角度剖析中国当代建筑是否具备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精神,有没有把中 国在建筑上的传统融入到现代建筑之中。
正是这种与自然协调、与环 境呼应、建筑之间和谐统一 的传统美学思想培养了中国 人对优秀建筑的判断和理解。
北京颐和园万寿山 建筑群坐落在山体之间,参差错落,主次分明。
苏州网师园
园林所营造的山水意象,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严谨中求生动、规 整中有变化。苏州网师园以水为中心,周边环绕建筑、道路、山石、 植物,道路,高低错落,虚实相间。
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思想也被用在传统的园林设计的美学评价上,宋代郭熙在其 著名的论山水画著作《林泉高致》中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 有可居者。”
节奏和韵律也是形成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点的重要手法,如房屋的横向开间 和塔的竖向楼层设计变化,就形成了建筑立面形式的节奏感。
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极为清晰,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部件——斗拱,也是 形成建筑美的重要元素。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独有的构件,是用以连接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托架, 主要起着承托、悬挑作用,减少弯矩和剪力。
儒家思想中把自然美与人的精神和道 德情操联系起来,对中国传统居住美 学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道家对自然的认识超越了人与天地万 物的同一,获得精神自由、心灵解放, 由此到达超越时空的自由境界。
扬州的片石山房。
对于自然居住环境的推崇,还和中 国士文化中的隐逸生活有关,和文 人士大夫热衷的隐居的理想生活范 式密切联系在一起。
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有限的建筑手段与无 限的自然意趣相结合,人们生活在其中,就 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四时变化,享受到自然环 境的美景。
山水自然的美,才是真正让人精神愉悦的宜 居因素。
只有生活在自然中,才能够乐在其中。
传统的园林设计是中国古人居 住美学思想的物化,其审美意 义甚至超过了居住的功能需求。
颐和园昆明湖边参差错落的建筑群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非常注重对称与均衡,以此来实现建筑群体和单体之美。
无论是从建筑的形象上还是建筑的内 部装饰上,中国建筑都体现了一种“飞 动之美”,如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
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
中国建筑都体现了一种“飞动之美”, 亭台楼榭的设计,是在形式上体现 “飞动之美”的典型传统建筑。苏州 拙政园的芙蓉榭,底部石梁柱深入水 中,建筑轻巧,似凌于水上。
与儒家文化对应的是道家和佛家文化,讲求与儒家入世相平 衡的出世思想,追求审美化的栖居理想,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境界。
在中国传统的居住设计中,礼乐文化成为重要的表达内容。 在中国传统的设计美学中,与“礼”相对应的是理性,也就 是儒家秩序严谨、等级分明的文化象征,感性则对应着 “乐”,可以看作是道家文化倡导的自由浪漫、逍遥出世的 文化象征,这两种追求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居住设计审美的 整体和谐。
北京颐和园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的美学思 维重视整体、讲求辩证,追求理性与感性的融合,讲究形神兼备、 情景契合,注重整体美的视觉效果,重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苏州网师园
中国文化是由中国士人在许多世纪中培养起来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居住方 式代表了中国人对住的美学追求。 诗人在田园生活中保持着自己的理想、情操,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这 种审美生活奠定了中国人理想的生存基调,几千年来,仍然是中国文化中最 具魅力的生活方式。
苏州拙政园里一波三折的水廊。
在中国的园林和建筑设计中,都存在着在 形式之外更深层的意境之美,这种意境之 美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设计给人的一种 心理上的感受,是一种对人居环境和文化 环境的营造,也可以理解为园林和建筑设 计的内在精神与外在环境的完美统一。
扬州瘦西湖的风亭。
中国传统居住设计的审美强调意 会与体悟,希望个体的欣赏者通 过直观感受与理性知觉等个人主 观情绪进行对空间形式的审美体 验。
山西唐代建筑南禅寺
东汉时期木构架建筑体系已基本完成,已经明确形成了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 基本的构架形式,斗拱的探索和运用也十分活跃,多层楼阁建造很频繁。屋 顶形式也形成了庑殿、悬山、攒尖和两叠式歇山顶。 唐代的中国木构架建筑已经非常完整和成熟了。 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里,木构架建筑持续发展,不曾中断,建筑的语言和形式 都极为丰富,成为了具有东方文化和美学特征的独特建筑形式。
从中国建筑史上我们知道,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基本形制到汉代已大 体确立,秦时已经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并且在美学上体现出了建 筑的审美意象。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中国确立了具有自己文化背景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思 想,以及与西方建筑不同的美学原则。
中国以木架结构为特点的建筑,构成了中国建筑美学的独特形式,也形成了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不同的东方建筑体系。
“望”不仅是对居住空间开阔的 视觉要求,也是人可以欣赏到自 然美的一种方式和角度,因此获 得了身在居室但可以神游自然的 视觉效果。
北京颐和园,窗户如画框,窗 外景色如画,层次丰富。
北京颐和园
中国传统的居住环境往往是建筑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整体环境,在古代城池 和聚落设计中都看到这种设计的案例。
自然往往成为中国居住环境中的重要内容, 也成为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一章 中国传统居住设计美学
1.天人合一的环境之美 2.和谐统一的建筑之美 3.时空一体的空间之美 4.书香雅致的陈设之美
中国古代居住的设计思想和审美观主要建立在中国人的哲学 思想和世界观上。影响中国文化的主要是儒道释思想。儒家 注重社会规范,以“礼”为社会标准,并且为“礼”的实现 制定了严格的、明确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