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测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议论文阅读》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分数
一、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_________________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
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
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
这个解释有些道理。
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
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
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
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
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
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___A__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
___B___《史记》中荆柯刺秦王,一番悲壮,一暮惊险。
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
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品读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
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
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
例如,杜甫的“三吏”“三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
___C__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
___D___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引出中心论点
B.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C.激发阅读兴趣
D.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3.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
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性:“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为外界所扰。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曰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
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寂
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
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
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思,花落而萧然自得。
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
“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一4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
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形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B.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C.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
族的经典作品。
D.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4.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
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
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
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
心灵的满足。
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不是把尽责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
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
⑤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
这是一种情况。
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而是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
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
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
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
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⑥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
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邓稼先吴王夫差刘禅司马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阅读题
(一)1.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意思相近即可)
2.B
3.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意思相近即可)
4.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以《史记》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意思相近即可)
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
(意思相近即可)
(二)1.要严格自律,有艰难困苦的历练,借读书荡涤浮躁之气。
2.①通过父子寻表的故事引出论题;②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③故事开篇,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毛泽东特意到喧闹的地方读书、有人为戒除浮躁而每日“静坐”两个例子,具体形象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4.示例:每当我遇到烦恼、心情烦躁的时候,我会选择出门跑步,跑完后我就会身心舒畅,能够重新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三)1.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或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
)
2.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把“母语”比作“文化母乳”,形象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
易懂。
3.A
4.示例: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但便于与人交流,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
同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血脉。
用键盘打字,字体规范、速度快、准确性高。
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汉字书写,也要重视键盘打字,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
(说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四)1.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
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3.示例1: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示例2: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围绕“责任”,紧扣论点,意近即可)
4.示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