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悲剧文化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论中西方悲剧文化的差异
系别: 文学与新闻系
**: ***
学号: ***********
专业: 汉语言文学
****: ***
2015年5月25日
摘要
悲剧本身是世界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先起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祀精神,慢慢的演变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领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并激发着人们的精神。中西古典悲剧存在着文化精神上差异性,不管是中国悲剧还是西方悲剧,都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与不同的文化差异性和地域差异的影响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关键词:悲剧西方悲剧中国悲剧中西悲剧文化精神
Abstract
The tragedy itself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world literature, originated in the ancient Greek god of wine sacrifice spirit, slowly evolved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literary field, which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ter literature, and inspire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Mental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tragedy culture, whether Chinese or western traged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hav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Keywords: tragedy Western tragedy Chinese tragedy The trage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pirit
目录
绪论 (1)
一、中国悲剧与文化精神 (1)
(一)中国古典悲剧的“天人合一”精神 (2)
(二)西方悲剧的“天人相分离”的矛盾冲突 (3)
二、中西悲剧的差异 (4)
(一)中国悲剧的“悲而不悲” (4)
(二)西方悲剧的“一悲悲到底” (5)
三、中西悲剧的文化价值评判 (6)
结语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论中西方悲剧文化的差异
绪论
悲剧是古希腊的一种戏剧形式,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歌剧“酒神颂”。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这样认为“悲剧这种戏剧形式和这个术语,都起源于希腊,这种文学体裁几乎世界其他各大民族都没有,无论中国人、印度人、或者希伯莱人,都没有产生过一部严格意义的悲剧。”①西方著名的悲剧有,《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油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麦克白》。中国也有很多著名的悲剧,如《雷雨》、《椅子》、《红楼梦》、《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赵氏孤儿》、《琵琶记》。中西悲剧艺术各有特点,与双方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论文主要论述的是“文化”差异,也就是精神上的差异来论述。具体论述过程为:首先,从中西悲剧与文化精神中来论述中国古典悲剧的“天人合一”,所体现出来的“主客统一”和“中庸精神”与西方悲剧的“天人相分离”所体现出的主客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的描述。其次,本论文将继续论述中西悲剧的差异性,从中国古典悲剧的“悲剧不悲”中借助各种资料来体现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再从西方悲剧中的古希腊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现实主义社会悲剧,以及现代悲剧中的生存悲剧来进行论述中西悲剧差异。最后,将从近代悲剧转型期的发展变化来论述中西悲剧的文化价值,从中国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及历史发展的变化来论述中国大团圆式的悲剧,以及西方悲剧精神对我国悲剧发展的影响。从而完成对论中西悲剧文化的差异的论文完整的撰写。
一、中国悲剧与文化精神
中国古典悲剧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是有着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观点,中国古典的悲剧创作乃至整个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传统伦理美学这一规范,使得其创作凸显出形式上的协调,审美心理上的统一。它很少像西方的悲剧一样,在矛盾冲突中表现出很强的理性或生活的逻辑。中国的悲剧深受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特点,在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里,每一部都有着差不多的结局,都以缓和的气氛和平缓的矛盾冲突来引出最后美好的结局。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愿违背人意和天意的精神,也是这种善良和朴实的悲剧结局,造就了中华民族那种坚强不屈的民族文化。究其原因,我国拥有着儒家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有着道家文化的点化和道德精神的影响,它们都提倡物极必反的教化思想,这一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和充实的。还有着不一样的影响就是中国地域宽广,地广人稀,地大物博的自然地理条件,这也形成了悲剧发展过程中物质基础上必不可少的支柱,正是这种自给自足的物质文化造就了中国人民软弱善良的性格和喜欢团圆的思想意识,为悲剧结局大团圆做了精神和文化上铺垫。由此,中国的悲剧便多以大团圆结局来展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历史的必然趋势。形成了悲剧创作过程中的天人合
①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一的文化思想,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审美方式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而西方的悲剧与中国的悲剧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的悲剧是深深地建立在希腊文明确立的西方文化基础上的。希腊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希腊人不断地向外开拓,形成了一种主客对立的文化哲学精神,从而也导致了西方悲剧强调冲突的艺术品格。西方的悲剧文化是狂野的,充满着矛盾的,它的悲剧过程和结局往往是震撼人心的和崇高的,那是一种个性,是一种对美的极度追求。然而,西方人的悲剧却是主人公自己创造的,自己把自己推向了悲剧的深坑,然后在努力挣扎和呐喊,想要挣脱灵魂的控制,却又总是被与命运和上天联系起来,总是逃脱不了命运的控制,却又不甘心被命运所缚,极力反抗,与命运做斗争,与天斗的主客对立,这种与天斗、与强大压迫势力斗的反抗精神,形成了西方悲剧毁灭性的结局,最终形成了一悲悲到底的悲剧精神文化。巧妙地把那种天人相分离的强大的矛盾冲突,在悲剧的从发展到结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也正是这种崇尚自由和反抗压迫的民族精神文化,才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悲剧大作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一)中国古典悲剧的“天人合一”精神
中国的悲剧发展受到西方悲剧的影响,却又有着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风格和悲剧意识,这种独有的悲剧意识和风格越来越走向世界,面向社会和大众。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演进,悲剧也在快速发展,明代时成为悲剧发展的高峰,一直到如今留下了广为流传的十大杰出的悲剧作品。然而,追溯中国悲剧起源应回到远古时代商朝时期的乐舞,而屈原的《九歌》正是战国时期乐舞的代表作品,在《九歌》里所出现的几位神灵并非是对偶神,而只是在寻找爱情,他们都非常渴望真爱,但最终却只是发出“爱而不得”的悲叹和呐喊。因此,可将《九歌》看作是中国古典悲剧的起源。
从《九歌》及现存广为流传的十大悲剧作品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实质是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表现出劳苦大众的意愿,反映客观现实及概括在现实生活中酝酿的理想愿望,以鼓舞来世者,这样便完整的将表现生活的、历史的必然趋势同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理想结合了起来。既然追求一种“合一”的观念,再尖锐的矛盾冲突都会在肉体的灰飞烟灭后,融合于天地的运作中,升仙也好,化蝶也罢,这是人生的追求,亦是表现人生的悲剧的追求。然而,这一悲剧所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却又与中国自身的地域文化有着极大的关系,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有着浓厚的封建礼教地侵染和洗礼,使广大人民百姓都习惯在这样一个团圆和谐的氛围下生活。这样的氛围诸如中秋团圆夜、除夕夜的团圆饭,也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讨厌战争和爱好和平的顺应自然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就随着文学的发展慢慢的融入到了作品内容之中,尤其是在悲剧的发展过程中体现最为明显,形成悲剧的结局往往是以大团圆式的结果,给人以心灵上的宽慰。还有那地大物博的自然经济模式下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依赖于土地,不喜欢征伐讨战,久而久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就形成了主客统一,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及儒家的中庸精神,进而影响悲剧的发展也顺应了人民大团圆的悲剧结局愿望。在纪君祥的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中,面对屠岸贾施加的白色恐怖,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并没有被吓破胆,而是视死如归和屠岸贾进行殊死的壮烈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生命来救出赵氏孤儿。在邪恶的势力面前,他们仍不计较个人得失,毫无畏惧的与那远远超过自己的外在强力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杀死仇人,让赵氏一族沉冤得雪,算是完美结局,从而达到大团圆的结果,也证应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能表现此种精神,能将人的精神境界引领到如此高的境界,这就是悲剧所表现的力量。由于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审美理想,与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中国的悲剧创作便呈现出表层次的喜感与深层次的悲感相结合的形式。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所渴望大团圆式的民族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