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及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版)沥青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完整版)沥青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沥青路面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资料21.1 公路等级情况及周边情况21.2 公路2007年交通量调查情况如下表:21.3 沿线地理特征32 轴载分析32.1以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32.1.1 轴载换算32.1.2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42.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42.2.1 轴载换算42.2.2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53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53.1 路面等级53.2 面层类型53.3 结构组合与材料的选取54 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64.1 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64.2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64.2.1 确定路基的平均稠度64.2.2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75 设计指标的确定75.1 设计弯沉值75.2 各层材料的容许底层拉应力76 设计资料总结87 确定石灰土层的厚度88 计算路面结构体系的轮隙弯沉值(理论弯沉值)109 验算各层层底拉应力109.1 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的验算109.1.1 第一层地面拉应力验算119.1.2 第二层地面拉应力验算119.1.3 第三层换算129.1.4 第四层换算129.2 计算中层底面弯拉应力。

13水泥路面设计131 设计资料131.1 公路等级情况及周边情况131.2 公路1998年交通量调查情况如下表:141.3 沿线地理特征142 交通分析142.1 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142.2 交通分级,设计使用年限,和累计作用次数152.2.1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作用次数152.2.2 交通等级的确定及初估板厚163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164 确定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164.1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与计算回弹模量164.2 复合式混凝土面层的截面总刚度与相对刚度半径175 荷载应力计算175.1荷载疲劳应力计算175.2 温度疲劳应力计算186 路面接缝处理196.1 纵向接缝196.1.1 根据规范的要求纵向接缝的布设应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而定。

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范例1.1道路等级确定根据调查资料,基年交通量组成如下:由于路线为县级公路,因此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以下,则由预测年限规定: 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及二、三级公路的规划交通量应按n-1N d=N(1+8%)其中: N—规划年交通量(辆/日)15年预测,则由公式: 式1-1)0—基年平均日交通量(辆/ 日)Y—年平均增长率(%—预测年限(年)即:规划年交通量为:Nd=[(150+80+100+120) X 1.5+150 X 2.0+ (120+110)=[345+150+300+180+360+330] X (1+8%)15-1X 3.0] X (1+8%)15-1=4890辆/日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以下简称《标准》),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 辆,综合考虑选定道路等级为三级。

P —标准轴载,(KN ; P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 K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C —轴载系数,C i =1+1.2 X (m-1) , m 是轴数。

当轴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 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轴间距小于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C 2—轮组系数,单 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1.2结构设计6.2.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lOOkN 为标准轴载。

6.2.1.2.1轴载换算(基本参数见表6.1)轴载换算公式如下:f 、4.35P L f 丿式中: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 日);k河 CGN i(式 6-1 )N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 (KN ;(KN );6.2.1.2.2 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三级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取 8年,双车道系数为0.6 — 0.7, 本设计取0.7 。

式中:N e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沿一个方向通过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次);t —设计年限(年);N 1—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 /日); r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增长率(%);n —与车道有关的车辆横向分布系数,简称车道系数。

沥青路面课程设计算例

沥青路面课程设计算例

沥青路面课程设计算例
沥青路面课程设计算例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沥青路面的设计计算。

以下为一个沥青路面课程设计算例的步骤和内容:
1. 设计要求和标准的确定:根据所在地区的交通量、道路类型、设计寿命等要求,确定设计标准和要求。

2. 交通量估算:根据道路所承受的交通量,进行交通量的估算和预测。

3. 路基设计:根据设计交通量和地基条件,进行路基设计,包括路基宽度、路基厚度等。

4. 路面设计:根据路基设计和交通量要求,进行沥青路面的设计。

计算沥青面层厚度、基层厚度等。

5. 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和基层材料。

6. 施工工序设计:根据路面设计和施工要求,确定施工工序和顺序。

7. 施工工艺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8. 施工质量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和检查。

9.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工序和工艺,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10. 施工费用估算:根据施工工序和工艺,估算施工所需费用。

以上是一个沥青路面课程设计算例的大致步骤,具体的设计内容
和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确定。

沥青路课程设计

沥青路课程设计

沥青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沥青路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性能要求及施工技术,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培养学生对沥青路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掌握沥青路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性能要求。

2.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3.了解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能够熟练操作实验设备,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制和性能测试。

5.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6.能够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沥青路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道路工程行业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沟通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交通安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沥青路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1.沥青路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性能要求2.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3.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沥青路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沥青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制和性能测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沥青路面施工技术》2.参考书:《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手册》3.多媒体资料:沥青路面施工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沥青混合料配制设备、性能测试设备等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沥青在路基路面中的应用、性质和特点;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了解沥青的制备和检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沥青材料的认知和评价能力。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沥青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2.解释沥青在路基路面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分析沥青材料的制备和检测方法。

4.评价沥青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沥青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首先,介绍沥青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如粘度、软化点等;其次,讲解沥青的制备方法,如矿沥青、焦沥青等;然后,阐述沥青在路基路面中的应用,如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等;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沥青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教学大纲如下:1.沥青的性质2.沥青的制备方法3.沥青在路基路面中的应用4.沥青材料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沥青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其次,利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沥青材料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接着,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沥青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沥青材料的制备和检测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方面,选用《道路工程》等相关书籍;参考书则包括《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手册》等;多媒体资料有沥青材料制备和检测的实验视频、图片等;实验设备包括沥青粘度计、软化点测定仪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沥青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提问回答,占总评的20%;作业包括沥青性质分析报告和实践操作报告,占总评的30%;考试则是对沥青相关知识的全面考察,占总评的50%。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及典型实例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及典型实例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及典型实例1、设计理论-层状体系理论2、设计指标和要求; (1)轮隙中间路表面(A点)计算弯沉值小于或等于设计弯沉值(2)轮隙中心下(C点)或单圆荷载中心处(B点)的层底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容许拉应力3、弯沉概念(1)回弹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垂直变形,卸载后能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

(2)残余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卸载后不能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

(3)总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回弹弯沉+残余弯沉)。

(4)容许弯沉:路面设计使用期末不利季节,标准轴载作用下双轮轮隙中间容许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5)设计弯沉:是指路面交工验收时、不利季节、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标准轴载双轮轮隙中间的最大弯沉值。

4、弯沉测定;(1)贝克曼法:传统检测方法,速度慢,静态测试,试验方法成熟,目前为规范规定的标准方法。

(2)自动弯沉仪法:利用贝克曼法原理快速连续测定,属于试验范畴,但测定的是总弯沉,因此使用时应用贝克曼进行标定换算。

(3)落锤弯沉仪法:利用重锤自由落下的瞬间产生的冲击载荷测定弯沉,属于动态弯沉,并能反算路面的回弹量,快速连续测定,使用时应用贝克曼进行标定换算。

5、设计弯沉的调查与分析(1)我国把第四外观等级作为路面临界破坏状态,以第四外观等级路面的弯沉值的低限作为临界状态的划界标准,从表中所列的外观特征可知,这样的临界状态相当于路面已疲劳开裂并伴有少量永久变形的情况。

(2)对相同路面结构不同外观特征的路段进行测定后发现,外观等级数愈高,弯沉值愈大,并且外观等级同弯沉值大小有着明显的联系。

因此可以在弯沉值与不同时期的累计交通量间建立关系。

6、设计弯沉值; 设计弯沉值是路面峻工验收时、最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测得的最大(代表)回弹弯沉值。

可根椐设计年限内每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确定的路面弯沉设计值。

7、容许弯拉应力对沥青混凝土的极限劈裂强度,系指15℃时的极限劈裂强度;对水泥稳定类材料龄期为90d 的极限劈裂强度(MPa);对二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材料系指龄期为180d的极限劈裂强度(MPa),水泥粉煤灰稳定类120d的极限劈裂强度(MPa) 。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

• ①轴载换算
•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
为:
N
k i 1
C1C2ni

Pi P
8
•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轴载换算结果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
车型
Pi
C1′
C2′
前轴 58.6
1
18.5
黄河JN163 后轴 114.0
1
1
江淮HF150 后轴 101.5
• 5)设计指标的确定
• 对于一级公路,规范要求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 计指标,并进行结构层底拉应力验算。
• (1)设计弯沉值
• 路面设计弯沉值根据公式计算。该公路为一级 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取1.0,面层是沥青混凝土, 面层类型系数取1.0,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基层 类型系数取1.0。
• 设计弯沉值为:
F
1.63
Ls
2000
0.38

E0 p
0.36

1.63
23.47
0.38 40 0.36
200010.65 论弯沉系数αc
ld
1000
2 p
E1
c

F
c

ld E1
• 根据设计规范,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 限取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是0.4~0.5, 取0.45。
Ne

1


t


1

365
N1


1 0.115 1 365 2092.3 0.45
0.1
10918939.8次 1092万次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 轴次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的经验和规范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

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一)基本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二)根据交通量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 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的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事儿。

说到沥青路面,很多人脑海里第一反应肯定是“那条一直光亮平整的路”。

说实话,谁不喜欢开车的时候在这种路上飞驰,车轮都能跟着节奏跳舞。

可沥青路面背后可是有一番“玄妙”的学问呢。

你以为它就是把沥青撒在土路上就完事儿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背后得有一套完整的设计和施工流程,才能保证路面既结实又耐用。

今天咱就来聊聊这其中的玄机。

咱得从路基说起,路基的作用那就跟人的地基一样。

地基不稳,楼房肯定倒;路基不稳,路面很快也会塌。

设计沥青路面,最先得考虑的是地基的土质、承载力和稳定性。

如果你遇到软土层或者是容易沉降的地方,设计就得特别小心,得通过加固、换土、填沙或者打桩等等方式,保证路基结实。

如果这一步没做好,往后可就麻烦了,路面一开裂,车子一跑,简直是“坑坑洼洼”不说,连带着让开车的人也跟着心烦意乱。

说到沥青的选择嘛,其实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你得根据气候、使用强度、路面类型来选。

别看沥青就是一种黑乎乎的液体,它的种类可不少呢!有些地方温差大,沥青得能耐得住热胀冷缩;有些地方车流量大,路面得更耐磨;还有的地方,可能需要抗老化能力更强的沥青。

怎么选?那可得考量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图一时省事随便挑一种。

哎呀,这时候你就得扯起“听天由命”这四个字,搞不好一不小心,你铺上的沥青就成了“秒破路面”,那可得不偿失!说到铺设,沥青路面可不是随便洒上一层就行的。

温度得掌控好。

沥青必须在一个适宜的温度下才能施工,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好。

要么沥青太稀,铺上去全是油汪汪的,要么太硬,压根就无法铺展。

所以,每一次施工之前,那些技术人员可都是神秘而严谨的,几乎把温度表拿在手里,时刻盯着,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按规矩来。

压实是关键。

别看铺上去的沥青路面平平整整,谁知道下面可得压实,不能让它松松垮垮的。

每一遍压实都得控制得恰到好处,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

要是压得太轻,路面会变得松软,车一过就可能出现沉陷;要是压得太重,沥青就可能被挤出,变得坚硬无比,车轮一压就变得颠簸,谁开车都难受。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得经验与规范拟定几种可行得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得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得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得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就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得就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

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一)基本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得确定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得年平均增长率为5、0%、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得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

计算公司为:对于北京BJ130型轻型货车前轴:C1=1,C2=6、4,Pi=13、4KN,ni=260N=C1×C2×ni×(Pi/P)4、35=1×6、4×260×(13、4/100)4、35=0、3(次/d)后轴:C1=1,C2=1,Pi=27、4KN,P=100KN,ni=260N=C1×C2×ni×(Pi/P)4、35=1×1×260×(27、4/100)4、35=0、9(次/d)对于东风EQ140型中型货车前轴:N=7、9(次/d)后轴:N=133、9(次/d)对于东风SP9250型铰接挂车前轴:N=110(次/d)后轴:N=1704、3(次/d)对于黄海DD680型大客车前轴:N=129、3(次/d)后轴:N=305、8(次/d)对于黄河JN163型重型货车前轴:543、3(次/d)后轴:N=1534、8(次/d)对于江淮AL6600型中客车前轴:N=0、6(次/d)后轴:N=0、7(次/d)合计:N=4471、8(次/d)累计标准当量轴次Ne。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轴载计算 (2)1.1代表轴载见2-1表 (2)1.2轴载换算 (2)1.2.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力验算 (2)n i—各种被换算车辆的作用次(次/日) (2)1.3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5)2初拟路面结构 (5)3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和设计参数的确定 (6)3.1材料的确定 (6)3.2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6)3.2.1沥青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6)3.2.2半刚性极其他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6)3.3材料劈裂强度的测定 (7)4验算拟定方案 (7)4.1计算各方案的弯沉值 (7)4.2抗拉强度结构系数Ks及容许拉应力σR计 (7)4.3设计方案验算 (8)中湿路段E0=35MPa (8)潮湿路段E0=25MPa (14)5验算防冻层厚度 (19)6 方案比选 (19)致谢 (20)主要参考资料 (20)1轴载计算1.1代表轴载见2-1表1.2轴载换算轴载换算以弯沉值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力和半刚性材料的层底拉力为设计标准1.2.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力验算35.4211⎪⎪⎭⎫ ⎝⎛•=∑=P P n C C i i Ki N式中: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n i—各种被换算车辆的作用次(次/日)P —标准轴载(kN ) P i—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 )C 1—轴数系数C2—论组系数,双轮组为1,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当轴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此时轴系数为1,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双轴或多轴按C 1+1.2(m-1)计算,m 为轴数。

5686.291.2.2当进行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8'21'1⎪⎪⎭⎫ ⎝⎛•=∑=P P n C C i i Ki N'C1—轴数系数'C 2—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18.5,四轮组0.09 对于轴间距小于3m 的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1(11-+=m C 计算,m 为轴数N1’=314.05+7021.75=7335.81.3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N e=[(1−γ)t−1]×365γN1η合计:4618.9Ne=N1×4618.9=2.63×1072初拟路面结构结合已有工程经验与经典构造,拟定了两个结构方案,根据结构层的最小施工厚度、材料、水文、交通量以及施工机具的功能因素,初步确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各厚度如下:方案一:4cm细粒式SMA7cm 中粒式AC10cm 粗粒式AC粗粒式ATB基层18cm级配碎石以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为设计层。

案例1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案例1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案例1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沥青路面是指使用沥青混合料铺设的道路表面层,它具有良好的耐用性、耐疲劳性和耐裂纹性。

为了确保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合理确定结构层厚度。

下面将以城市的城市道路为例,介绍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的过程。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基层、底基层、基础层、面层。

每个部分的厚度计算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设计要求和实际使用条件。

首先,考虑到城市道路的使用情况和交通流量,我们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沥青路面的结构层厚度。

设计要求一般包括交通荷载、路面类型、设计寿命等。

在新建城市道路时,通常采用路面级配设计法,根据交通荷载和路面类型选择沥青混合料级配,然后根据设计交通荷载和路面类型确定沥青混合料厚度。

其次,需要根据路基条件和地理条件确定基层的厚度。

基层是支撑整个道路结构的土层,它的厚度取决于路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可承受的应力。

一般来说,基层厚度应能满足路基稳定和排水要求。

第三,底基层是为了进一步增加路面结构的承载力而设置的层次。

底基层厚度的确定通常根据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出土料的经济性来决定。

第四,基础层是为了进一步稳定路面结构并提高其耐久性而设置的层次。

基础层厚度的选择受到沥青混合料的特性、实现均匀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工程条件的影响。

最后,面层是最外层的一层,它的厚度取决于交通荷载、基础层的性能和所使用的沥青材料的性能。

面层厚度的选择还应考虑到路面抗剥离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在确定每个结构层厚度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结构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基础层的厚度可能会影响到底基层和面层的厚度选择。

总之,新建沥青路面的结构层厚度计算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路基条件和材料性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经过合理的计算和选择,才能确保沥青路面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一级公路计算书(修改稿)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一级公路计算书(修改稿)

新建一级公路计算书:一、交通量计算公路等级一级公路目标可靠指标 1.28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2400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15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年)15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6.5 %方向系数.55车道系数.5整体式货车比例35 %半挂式货车比例45 %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满载车比例.08 .34 .1 .44 .31 .54 .36 .46 .39 0初始年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660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5825484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中等交通荷载等级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1.44086E+07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9.438057E+08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1.44086E+07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2.427535E+07二、路面结构设计与验算路面结构的层数: 5设计轴载: 100 kN路面设计层层位: 4设计层起始厚度: 180 (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模量泊松比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mm) (MPa) 料弯拉强度( MPa) 永久变形量( mm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11000 .25 1.5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10000 .25 2.53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10000 .25 2.54 水泥稳定碎石? 7500 .25 1.45 水泥稳定碎石180 7500 .25 1.46 新建路基60 .4------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H( 4 )= 180 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 .8温度调整系数KT2= .979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 -.24第4 层层底拉应力σ= .077 MPa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NF2= 3.119286E+11 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2= 9.438057E+08 轴次第4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第5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H( 4 )= 180 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 .8温度调整系数KT2= .979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 -1.157第5 层层底拉应力σ= .252 MPa第5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NF2= 1.028473E+09 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2= 9.438057E+08 轴次第5 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验算------路面所在地区低温设计温度TSJ=-29 ℃表面层沥青弯曲梁流变试验蠕变劲度ST= 100 MPa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厚度HA= 140 mm路基类型参数BLJ= 2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CI= 3 条沥青面层容许低温开裂指数CIR= 3 条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值满足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TPEF= 20.2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3=1.44086E+07轴次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分层数N= 6第1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1 )= .43 mm第2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2 )= .89 mm第3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3 )= 1.26 mm第4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4 )= .99 mm第5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5 )= .67 mm第6 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 6 )= .94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RA= 5.18 mm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RAR= 15 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满足规范要求.第1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5139 次/mm第2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2 次/mm第3 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2 次/mm验算路面结构防冻厚度:路面结构最小防冻厚度500 mm验算结果表明,路面结构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 mm----------------------------------------水泥稳定碎石180 mm----------------------------------------水泥稳定碎石180 mm----------------------------------------新建路基计算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KAT= .75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LG= 233.4 (0.01mm)路表验收弯沉值LA= 26.1 (0.01mm)。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及典型实例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及典型实例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及典型实例沥青路面是目前我国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之一,它具有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和一些典型实例。

一、沥青路面设计方法1.路面层厚度设计:沥青路面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其层厚度。

根据路面的设计标准和相应的道路使用等级,可以采用经验公式、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合适的层厚。

一般情况下,沥青路面的总厚度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粗石层和面层。

2.沥青混合料设计:沥青路面的面层多采用沥青混合料,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配合比设计和级配设计两种。

配合比设计通过确定沥青、石料、骨料和填料的配合比例,保证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级配设计则是通过确定石料或骨料的级配曲线,使得混合料在不同粒径下的力学性能均能满足要求。

3.施工质量控制: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对其使用寿命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个层次的控制,包括基层的夯实度、底面的平整度、沥青混合料的铺设厚度和密实度等。

此外,还需要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加水量,以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

二、典型实例1.北京五环路改扩建工程:该工程是对北京市五环路进行改扩建的项目,施工中采用了多层沥青路面结构。

在路面设计中,根据道路使用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了各个层次的厚度,采用了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面层材料,提高了路面的耐久性和抗裂性。

2.上海市嘉定区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采用了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设计时,根据高速公路的使用要求,确定了合适的路面层厚度和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石料级配和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保证了路面的质量。

3.广州市岭南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采用了悬浮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高速公路的往返快车道和法兰带,采用了不同的路面结构和厚度。

施工中,采取了分层施工和层间养护的方式,确保了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通过上述典型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沥青路面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道路使用等级、设计标准、材料性能和施工工艺等因素,以确保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沥青路面设计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概述
本课程设计是针对沥青路面设计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对沥青路面的结构、材料、施工等方面的探讨,培养学生对于沥青路面设计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沥青路面结构
1. 沥青路面结构概述
2. 沥青路面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沥青混合料种类及其特点
4.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则
三、沥青路面材料
1. 沥青材料概述
2. 沥青材料分类及其特点
3. 沥青混合料中各组成部分的材料要求和性能指标
四、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1. 沥青路面施工流程及其要点
2. 沥青混合料生产与运输技术要点
3. 沥青混合料铺设技术要点
五、沥青路面质量控制与评估方法
1. 原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方法
2. 施工工艺控制与质量评估方法
3. 沥青路面质量检测与评估方法
六、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需自主选择一个沥青路面施工项目进行设计,包括施工方案、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施工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2. 学生需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现有沥青路面施工项目的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 学生需提交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课程设计选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步骤、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等方面的内容。

七、结语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沥青路面设计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对沥青路面结构、材料、施工等方面的探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公路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公路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设计合理性
评价学生的设计是否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设计可行性
评价学生的设计是否在实际工程中可行,并 考虑经济、环境等因素。
设计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设计报告、图纸等成果的表达是 否清晰、准确。
优秀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02 分析优秀案例的设计思路、方法、特点等,总结
06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设计成果提交要求
设计报告
包括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计结果等内容 的详细报告。
计算书
包括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材料用量计算等 。
设计图纸
包括路面结构图、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图等 。
其他相关材料
如实验数据、调研报告等。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设计创新性
评价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是否能够提出新颖的 设计思路和方法。
用优质沥青、加强路面养护等。
压实度不足
03
可能是由于压路机吨位不足、碾压遍数不够等原因造成。解决
方案包括更换合适吨位的压路机、增加碾压遍数等。
05
沥青路面养护管理与维修技术
养护管理策略制定
确定养护目标
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路面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养护目标 ,如保持路面平整度、提高抗滑性能等。
制定养护计划
02
沥青路面材料选择与性能评价
沥青材料类型及特点
01
02
03
石油沥青
由石油提炼得到,具有良 好的粘结性、塑性和温度 稳定性,是常用的沥青路 面材料。
煤沥青
由煤焦油蒸馏得到,具有 较高的软化点和良好的耐 候性,但粘结性较差。
天然沥青
由自然界中存在的沥青矿 藏开采得到,性能稳定, 但产量有限,价格较高。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课件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课件

优化设计指标的预期效果
提高路面使用寿命
降低维护成本
提高行车舒适性
减少环境污染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项目背景:某高速公路全长约100公里,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 设计指标:沥青路面厚度、抗滑性能、耐久性等 设计过程:根据设计指标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包括基层、面层等 应用效果:沥青路面设计满足使用要求,提高了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作用:沥青路面设计指 标的作用是保证路面的 强度、耐久性和舒适性, 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行 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设计指标的分类
结构层设计指标:包括厚度、强度、刚度 等
环境设计指标:包括温度、湿度、风速 等
材料设计指标:包括沥青、集料、添加 剂等
使用性能设计指标:包括抗滑、抗裂、 抗疲劳等
试验路监测:对试验路进行长 期监测,收集数据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 行分析,确定设计指标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温度:影响沥 青路面的软化、
变形和开裂
湿度:影响沥 青路面的粘结
性和抗滑性
风速:影响沥 青路面的抗风 化和抗剥落性
降雨量:影响 沥青路面的排 水性能和抗冲
刷性
交通量
影响因素:交通量 是影响沥青路面设 计指标的重要因素 之一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确定方法
力学分析法
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
计算路面结构层应力
确定路面结构层模量
确定路面结构层强度
经验法
依据过往工程经 验,确定设计指 标
考虑当地气候、 交通量等因素
参考相关规范和 标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合实际工程案 例,调整设计指 标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1.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和计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高速公路路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计算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2.1 设计范围:选择实际存在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项目,包括路基和路面的设计。

2.2 设计内容:•路基设计:包括土质分析、路基宽度、边沟设计等。

•路面设计:包括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沥青混合料设计等。

2.3 设计条件:•设计速度:120km/h•设计年限:20年•设计参考标准:根据《公路工程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进行设计。

3. 设计步骤3.1 路基设计3.1.1 土质分析在选择路段进行设计之前,对路段土质进行分析,包括土壤类型、含水量、抗压强度等参数的测定。

根据土质参数,进行土壤的分类和评价。

3.1.2 路基宽度设计根据设计速度和设计荷载,计算路基的宽度和高度。

考虑路基的横坡和纵坡设计,使路基具有合理的排水和水平功能。

3.1.3 边沟设计根据路段的纵坡和横坡情况,设计路基的边沟,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3.2 路面设计3.2.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根据设计速度、设计荷载和设计年限,确定沥青路面的结构。

包括沥青面层、基层和底基层的厚度设计。

3.2.2 沥青混合料设计根据路段的交通量和荷载情况,选择适合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和配比。

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以满足路面的工程性能要求。

3.3 设计计算根据路基和路面设计的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包括路基的稳定性计算、路面结构的强度计算等。

采用计算软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应满足相关设计标准的要求。

4. 课程设计成果4.1 设计报告撰写设计报告,包括课程设计的背景、设计目标、设计原理和方法、计算结果等内容。

设计报告应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包括文字、表格、公式、图片等内容。

4.2 设计图纸绘制设计图纸,包括路基剖面图、路面结构图等。

设计图纸应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可采用绘图工具绘制。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案例简介)地区的一条新建道路需要进行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计算。

该道路长1000米,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设计总重为1万标准车辆,道路设计年限为20年。

现需要根据给定条件进行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步骤)1.设计交通量和轴重根据道路设计年限、设计速度和设计总重,可以计算出设计交通量和轴重。

道路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总重为1万标准车辆,即每年要过1万标准车辆。

假设每天通行时间为8小时,每小时通行率为设计交通量/8、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即设计交通量=设计速度×设计交通量/8=50×1万/8=6250(辆/小时)。

2.设计轴重参数3.计算配筋系数根据设计速度和设计交通量,可以计算出设计配筋系数。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设计交通量为6250(辆/小时),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时的设计配筋系数为0.45、所以设计交通量为6250辆/小时时,设计配筋系数为0.454.计算设计厚度根据设计交通量、设计速度和设计配筋系数,可以计算出设计厚度。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设计厚度d(cm)=2.07×ln(qv)+0.61×ln(V)-3.15,其中qv为设计交通量(辆/小时/米),V为设计速度(km/h)。

所以设计厚度d=2.07×ln(6250)+0.61×ln(50)-3.15=3.48(cm)。

5.计算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根据设计厚度,可以计算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用量。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为每m2路面面积的0.055t。

假设道路宽度为6m(含路肩)。

6.结构层分配厚度根据设计厚度,可以计算出沥青面层、底面层和基层的分配厚度。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分配厚度为总设计厚度的40%;底面层分配厚度为总设计厚度的25%;基层分配厚度为总设计厚度的35%。

沥青路面设计案例1

沥青路面设计案例1

一、公路路面结构图阅读 阅读沥青路面设计说明书路面设计案例一、概述本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就沥青混泥土路面按一级公路路标准,结合规范推荐组合,综合考虑防水和耐磨性等指标,以及当地所能提供的材料综合考虑,在干燥路段:采用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及6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作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作基层,34cm 厚的级配碎石作底基层。

在中湿路段,采用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及6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作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作基层,37cm 厚的级配碎石作底基层。

二、计算步骤1.判别土基干湿类型,划分路段,确定各段土基E0。

由于缺乏有关资料,只能根据填挖值划分路段。

高填方段不易受到水流侵蚀,故划作干燥段;挖方段易受地下水影响,低填方段也易受到水流冲击,故划分为中湿段。

全线共分为7段。

土基E 0参考《设计示例》取值,干燥段为25.8MPa ,中湿段为29.3MPa 。

按标准轴载BZZ-100换算累计当量轴次。

Ⅰ)划分路段干燥:ωc=1.14,E0=25.8Mpa 中湿: ωc=0.97,E0=29.3Mpa Ⅱ)当量轴次总计:N=∑Ni=225.6867×104次 N ˊ=∑Ni ˊ=121.1912×104次 Ⅲ)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干燥:E0=34.0Mpa 中湿: E0=30.0Mpa Ⅳ)设计弯沉Ld=600×Ne-0.2 Ac×As×Ab Ne=225.6867×1040.1=c A 0.1=s A0.1=b A Ld=600×Ne-0.2Ac×As×Ad=32.17(0.01mm )Ⅴ)验算层材料容许拉应力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Ks=0.09×Aa×Ne0.22/Ac=2.25 σR=σsp/Ks=0.622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Ks=0.09×Aa×Ne0.22/Ac=2.25 σR=σsp/Ks=0.444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Ks=0.09×Aa×Ne0.22/Ac=2.474 σR=σsp/Ks=0.323水泥稳定碎石: Ks=0.35×Ne0.11/Ac 63.1=σR=σsp/Ks=0.37MPa 级配碎石:不需验算弯拉应力 Ⅵ)新建沥青路面设计:在干燥路段计算水泥稳定碎石层厚度:采用沥青路面设计程序,在输入设计弯沉及以上数据后,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
(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的经验和规范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

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
(一)基本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
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
(二)根据交通量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 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的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

计算公司为: 35
.4121)(
∑==n
i i i P
P n C C N 对于北京BJ130型轻型货车
前轴:C1=1,C2=6.4,Pi=13.4KN ,ni=260
N=C1×C2×ni ×(Pi/P )4.35=1×6.4×260×(13.4/100)4.35=0.3(次/d) 后轴:C1=1,C2=1,Pi=27.4KN ,P=100KN,ni=260
N=C1×C2×ni ×(Pi/P )4.35=1×1×260×(27.4/100)4.35
=0.9(次/d) 对于东风EQ140型中型货车 前轴:N=7.9(次/d) 后轴:N=133.9(次/d)
对于东风SP9250型铰接挂车 前轴:N=110(次/d) 后轴:N=1704.3(次/d) 对于黄海DD680型大客车 前轴:N=129.3(次/d) 后轴:N=305.8(次/d)
对于黄河JN163型重型货车 前轴:543.3(次/d) 后轴:N=1534.8(次/d) 对于江淮AL6600型中客车 前轴:N=0.6(次/d) 后轴:N=0.7(次/d) 合计:N=4471.8(次/d) 累计标准当量轴次Ne 。

沥青路面高速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以15年计,车道系数η=0.45,则累计当量轴次为:
η
γ
γ1365
]1)1[(N Ne t ⨯-+=
=[(1+0.05)15-1]×365×4471.8×0.45/0.05 =15849307(次)
累计轴次计算结果见表9-12,属于重交通等级。

表9-12 轴载换算与累计轴载
2.路面设计弯沉值的计算 1)初拟路面结构
2)根据本地区得到路用材料,结合已有工程经验与典型结构,拟定了3个结构组合方案。

方案一: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38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石灰沙砾土层,以水泥稳定沙砾为设计层。

方案二: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8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5cm 密及配沥青碎石+?水泥稳定沙砾+18cm 级配沙砾垫层,以水泥稳定沙砾为设计层。

方案三: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8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10cm 密及配沥青碎石+35cm 级配砂石。

2)计算路面设计弯沉值0.2600d e c s b l N A A A -=
l d =600Ne -0.2A C A S A b
方案一:该结构为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 A C =1.0,A S =1.0,A b =1.0
l d =600Ne -0.2×A C A S A b =600×15849307-0.2×1.0×1.0×1.0=21.78(0.01mm )
方案二:该结构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组合,根据内插法确定基层系数为1.45; A C =1.0,A S =1.0,A b =1.45
l d =600Ne -0.2×ACASAb=600×15849307-0.2×1.0×1.0×1.45=31.59(0.01mm) 方案三:该结构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柔性基层。

A C =1.0,A S =1.0,A b =1.6
l d =600Ne -0.2×ACASAb=600×15849307-0.2×1.0×1.0×1.6=34.86(0.01mm)
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的进行沥青路面的设计工作,以培养和提高对路面结构的设计计算能力,掌握路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通过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理论和实践的衔接;(2)熟悉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了解和熟悉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3)学会收集及查找相关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4)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二、设计资料
某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一)设计任务要求
某公路设计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基准年为2006年,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需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二)气象资料
该公路处于Ⅱ5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14~14.5°C,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0.2~0.4°C,7月份气温27°C左右,历史最高气温为40.5°C,历史最低气温为-17°C,年平均降水量为525.4~658.4mm,雨水多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50%。

平均初霜日在11月上旬,终霜日在次年3月中下旬,年均无霜日为220~266d.地面最大冻土深度为20cm,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在3.0m/s.
(三)地质资料与筑路材料
路线位于平原微丘区,调查及勘探中发现,该地区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坡地前和山前冲击、倾斜平原表层,具有大空隙,垂直裂缝发育,厚度变化大,承载能力低,该层具轻微湿陷性,应注意发生不均匀沉陷的可能。

未发现有影响工程稳定的其他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当地沿线碎石产量丰富,石料质量良好,可考虑用水泥稳定石屑作基层,路段所处的土基强弱悬殊,其计算回弹模量E0,有两个代表值分别为30MP和60MP.沿线有多个石灰厂,石灰产量大、质量好。


外,附近发电厂粉煤灰储量极为丰富,可用于本项目建设。

本项目所在地域较缺
乏砂砾。

(四)交通资料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得知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如表9-13所示,交通
量年增长率如表
9-14所示。

三、设计依据
高速公路全线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道路缘带、中间带、硬路肩和
土路肩。

路基宽度为0.35m,双向三车道2×3×3.75m,中间分隔带宽度为3.0m,
左侧路缘带宽度为0.75m,右侧硬肩路总宽为3.25m土路肩宽为0.75m.计算行车
速度为100km/h,全线全封闭全立交。

四、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
要求根据以上设计资料,首先确定路面的类型,然后拟定至少两个方案进行
比选,对沥青路面设计确定路面的各层厚度,并验算层底弯拉应力指标,路面材
料的设计参数详见教材和相关规范设计手册。

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路基的强
度和稳定。

本次设计最小填土高度为1.50m,填土高度平均为2.50m。

设计内容: (1)设计计算书(包括轴载换算、设计弯沉值);
(2)路面结构方案图。

五、设计要求
在规定的设计时间内认真、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提交真实的设计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