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职业生涯概述
一、职业生涯的内涵
职业生涯,又称职业发展,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遵循一定道路(或途径)所从事工作的历程,是指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行为、价值、愿望等的综合。职业生涯分为外职业生涯和内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是指由接受教育开始,经工作、直至退休的活动;内职业生涯是指个人对职业追求的一种主观愿望以及期望的职业发展计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员工的工作及职业发展的设计,协调员工个人需求和企业组织需求,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成长和发展。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方法。
三、职业生涯的性质
职业生涯具有以下性质:
1.独特性。2.发展性。3.阶段性。4.终生性。5.整合性。6.互动性。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沿革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崭新的问题,有关职业发展或职业生涯的运动过程和运行规律的讨论,乃至职业研究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形成,主要是196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薛恩(E·H·Schein)教授《组织心理学》出版到1978年,其《职业动力论》出版这个阶段的事情。
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范畴
一、职业生涯的周期
职业生涯周期较为有影响的周期划分有“六分法”和“三分法”。职业生涯的“六分法”是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职业的准备期、选择期、适应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1.职业准备期:2.职业选择期:3.职业适应期:4.职业稳定期:5.职业衰退期
6.职业退出期
职业生涯的三分法是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详见表9-1。
中期职业生涯1.选择专业和决定承担义务的程度
2.确定从事的专业,并落实到工作单位
3.确定生涯发展的行程和目标等
4.在几种可供选择的生涯方案中,作出
选择(如技术工作还是管理职位)
1.开辟更宽的职业出路
2.了解如何自我评价的信息(例如工作
的成绩效果)
3.了解如何正确解决工作、家庭和其他
利益之间的矛盾
后期职业生涯1.取得更大的责任或缩减在某一点上所
承担的责任
2.培养关键性的下属和接班人
3.退休
1.扩大个人对工作的兴趣,扩大所掌握
技术的广度
2.了解工作和单位的其他综合性成果
3.了解“合理安排生活”之道,避免完
全被工作所控制
二、职业生涯系留点及其分类
职业生涯系留点理论是美国管理学家薛恩(E·H·Schein)提出的,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它反映人们在有了相当丰富的工作阅历以后,真正乐于从事某种职业,并把它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归宿的原因。
薛恩把麻省理工学院管理系毕业生的系留点划分为五种类别:
1.技术性能力,2.管理能力,3.创造力,4.安全与稳定,5.自主性
薛恩称这些不同类型的职业倾向为“职业锚”,认为从个人的实际工作经历中较难看出与其职业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但是在其选择职业的动机和原因中却包含着大量的一致性。
三、职业生涯维度
职业生涯维度也称为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运动方向。员工在组织中职业发展道路可能的运动方向,通常不外横向与纵向两种。横向运动是指跨越职能边界的调动,例如,由工程技术转到采购供应或市场销售等。纵向运动是向上的,即沿着组织的等级层系跨越等级边界,获得职务的晋升。
薛恩提出,要想透彻地考察与分析员工在组织中实际的运动态势,除了上述跨职能与跨等级的两类运动以外,还有一种虽属非正式的、但却影响颇大的运动方向,即沿“核心度”方向的运动。这指的员工虽然未获正式授职晋升,仍处于较下层级,但却通过某种获得更多的责任或上层人物的信任等方式,得于进入企业决策的核心圈层从而增大影响力。这种跨越核心圈内、外边界的运动,对员工职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薛恩以圆锥形的三维组织系统模型来表现这三种运动及其相互关系。如图4-1所示。
图9-1:职业生涯发展的三维结构图①
①〔美〕S·韦恩、T·杰克逊。组织行为学。中信出版社、西蒙与舒斯特国际出版公司,1998。162。
四、工作职业周期与生物/社会周期、家庭周期的关联
(一)人生的三大周期划分及其内容
1、生物∕社会周期。即生物和社会成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家庭周期。这个系列的问题涉及个人的家庭关系。
3、工作/职业周期。薪金制条件下的工作和职业是社会维持个人和家庭单元生存的基本手段,因此是全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三大周期运行中的里程碑、选择点、目标和终点
(三)、三大周期之间的互相作用
三大周期之间有重叠并相互影响,如一个人被预期要建立家庭之际,也正是通过工作为社会作出最大贡献的时期,势必导致与最大的性能力和精力或感情力量相联系。再如老年和退休势必导致与精力衰退和体弱多病相联系。这种相互影响对个人可能有益,也可能成为问题。
第三节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因素
(一)教育背景
1.获得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在个人职业选择与被选择时,具有不同的能量,这关系着职业生涯的开端与适应期是否良好,还关系着他(她)以后在职业发展、晋升方面是否顺利。
2.人们所接受教育的专业、职业种类,对于其职业生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为其职业生涯的前半部分以至一生的职业类别。
3.人们所接受的不同等级教育、所学的不同学科门类、所在的不同院校及其接受的不同的教育思想,会带来受教育者的不同思维模式与意识形态,从而使人们以不同的态度对待自己和社会、对待职业的选择与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家庭影响
家庭也是造就人的素质以致影响人的职业生涯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个人的需求与心理动机
人们在就业时出于对不同职业的评价和价值取向,需要从社会众多的职业中选择其一,就业后也要从若干种个人发展机会中进一步做出职业生涯的调整,从而使自身获得尽量好的归宿,取得他人与社会的承认。
(四)机会
机会,是一种随机出现的、具有偶然性的事物。这种机会,既包括社会各种就业岗位对于一个人展示的随机性的岗位,也包括一个人所在的组织给个人提供的培训机会、发展条件和向上流动的职业情境。
(五)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首先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涉及人们职业权利方面的管理体制、社会文化与习俗、职业的社会评价等大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职业岗位的数量、结构,决定着其出现的随机性与波动性,进而决定了人们对不同职业的认定和步入职业生涯、调整职业生涯的决策。
二、个人职业生涯选择原理——人职匹配
人与职业匹配的理论,可以分为“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和“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匹配”两种。与这两种理论相对应,在职业选择、职业指导及其管理中出现了不同的模式。
(一)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
所谓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理论,指的是依据人格特性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找具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