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乐文化提升师生艺术素养的校本研究》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市“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立项课题208

《基于民乐文化提升师生艺术素养的校本研究》开题报告

主持人:高金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民乐文化浩如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有了“乐”和“音乐”这两个名词。几千年来,民族音乐一直伴随着劳动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同时记录着他们的历史,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音乐人,受到世界音乐人士的瞩目。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继承与发展会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以及民族精神的重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浏览祖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史,可以发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民族器乐更加精彩纷呈,艺术精品美不胜收,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一笔非常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近年来,我国不少中小学也充分认真和重视音乐这一特色的育人功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营造以民族音乐为主的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从校园环境的布置到民乐社团的创立、民乐教本课程的开发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民乐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内涵的营养、激发潜能、陶冶美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整体艺术素质。

我校自1993年创建以来,就提出了特色兴校的口号,着力打造以民乐为代表的艺术特色学校。二十年的发展之路,我校以民乐为代表的艺术特色已在市、区享有盛誉,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基于民乐文化提升师生艺术素养的校本研究”,旨在充分发挥音乐独特的育人功能,做到“以乐怡情,以乐养性,以乐启智”,同时将我校十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理论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使

之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充分感受中国民乐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内涵的营养、激发潜能、陶冶美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整体艺术素质。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民乐”、“民乐文化”、“艺术素养”。

1.民乐:在本课题中是指我国的民族乐器,包括打击乐器(鼓、锣等)、吹管乐器(笛、箫、笙等)、弹拨乐器(琴、筝、琵琶、扬琴等)、拉弦乐器(二胡、板胡等);

2.民乐文化:在本课题中一是指与民乐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民族器乐文化知识、民族器乐演奏技能、民族器乐经典作品赏析、民乐文化典籍的介绍与评析等);二是指民乐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历史价值和对人的精神世界及人格魅力的影响等。

3.艺术素养:从狭义的概念讲,艺术教育主要指艺术知识、艺术欣赏及艺术创作的教育。从广义的角度,它还具有深层次的内涵,即艺术教育是一种诱导人的自识、启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也是引导一个人自觉地提高全面素质,自觉地完善道德、情感、人格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发展创造力的最好的教育形式之一。而艺术素养是一个人对艺术基础知识的认知和修养,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其内涵包括艺术知识与技能、艺术学习与研究的过程及方式方法、艺术精神三个方面。艺术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人们经过不断的学习感悟才能获得的。艺术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使他们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

4.基于民乐文化提升师生艺术素养的校本研究:就是基于我校近年来在民乐艺术特色创建中所取得的成效。充分发挥民乐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高尚的艺术情趣。做到“以乐怡情,以乐养性,以乐启智”,同时将我校十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理论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使之形成浓厚的民乐艺术文化氛围,使师生充分感受中国民乐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内涵的营养、激发潜能、陶冶美的情

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整体艺术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立足于我校近二十年的器乐特色学校的建设以及民乐队近年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在周边地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结合音乐独特的育人魅力,旨在通过此研究,创设全面、和谐、个性化的育人空间和环境,充分感受中国民乐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内涵的营养,陶冶美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整体艺术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研究内容及重点:

1.理清中国民乐文化的发展史,深刻认识我国民乐文化;

2.探究如何通过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布置来实现民乐文化对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3.通过民乐社团的活动、校园艺术节、文化节以及音乐课堂教学等平台探索民乐在育人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如何实现学科间的整合;

4.探究音乐活动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乐,并在民乐的学习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精神的熏陶,从而实现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

5.探究如何开发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借助器乐特色,营造和谐高雅的艺术气场,彰显民乐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乐在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怡情、明理、启智;

6.利用学校艺术特色影响效应,探究如何寻求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互配合,共同育人的机制;

7.整合艺术教育课程,优化艺术教育内容,创编具有学校艺术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1.根据音乐独特的育人功能及易于接收等特点,引导学生听音乐、学音乐、知音乐、懂音乐,积极营造具有浓厚的民乐文化特色的艺术氛围,激发广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喜爱上音乐。

2.通过音乐课堂教学与校级民乐社团活动的有效结合,拓展音乐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丰富艺术活动中,大量接触民乐,领略民乐的魅力,促进自身的审美情操与审美情趣的提高,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整体艺术素质。

3.通过让学生学习乐器,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用艺术点亮学生的智慧之窗,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逐渐形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健康的道德情操。着力打造民乐为代表的艺术特色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实践性研究,通过反思、验证、探索出更有效的成果,加以推广。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开发利用民乐文化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中有关艺术育人功能方面的理论进行研究、挖掘、提炼,为我所用,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研究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师生的艺术素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提升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举措,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