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导论学期论文5000字】科学与人文——冲突中并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人文:冲突中并进
——科学哲学通论学习心得
简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几千年中,科学与人文似乎总是共存的一
对矛盾体。科学带来的对人文的强大冲击使得一定时期内相对强大
的人文或者说思想的势力对科学进行了强烈的抵制,在中世纪的欧
洲甚至一度出现了科学因在教会的胁迫下转而致力于用科学解释上
帝的存在而停滞不前。然而,在艰难中前行的科学逐渐发展,在近
现代在几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科学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物质主
义及实利主义渐渐取代传统的唯心主义成为了社会的主流,社会上
弥漫开一股利欲熏心的资本主义对物质和利益狂热追求的热潮。即
使是这样,人文主义任然在或多或少的调控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人
文的关怀在几千年中源远流长,从未枯竭。科学与人文,这对矛盾
的共同体在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发展中相辅相成,构成了当今人类社
会的主体。
一、人文对科学的偏见【1】
当下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是,一方面科学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
生活,渗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公众的科学素养却
没有显著的提高,伪科学、迷信、超自然论招摇过市,大行其道。
不仅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科学素养极低,就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大多数对科学的认识也极为肤浅。与此相应的是,对科学的偏见广
泛地在社会上传播,在人群中口耳相传,引以为真知灼见。
偏见之一是,认为科学不过是关于各种专门领域的知识,只有
科学家才需要去研究掌握,普通人用不着了解。
偏见之二是,认为科学不过是对世界可能的解释之一,科学并
非唯一正确的理论,宗教同样可以解释这个世界。
偏见之三是,认为科学是对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的认识,科学
是一门缺乏温情的、冷冰冰的学科,科学家是一群冷漠的、缺乏情
感的、不懂人情世故的怪人。
事实上,科学绝不仅是各种知识的综合,它还是一种世界观,
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具体来说,科学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两
个方面,而科学精神则包括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精神、理性的精神、探索的精神。拥有一些科学知识并不等于拥有科学精神。对于普通
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拥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因为正是科学精神,远
比具体的科学知识重要得多的科学精神,为愚昧的扫除和文明的进
步提供了最原初最重要的动力。
科学从不自称是唯一正确的理论,反倒是宗教喜欢这么标榜自己。但科学无疑是所有试图解释世界的理论中有最多证据支持的、
最经得起检验的、因而也是最可信的。原因就在于科学拒绝承认一
切缺乏证据支持的断言。要想让科学接纳一个事实,就必须提出证据,并且越是不同寻常的事实,越是需要强有力的证据。而宗教或
迷信从来只提出断言,不提供证据。科学的另一优越之处在于其开
放性。科学总是向那些有更多证据支持的、更经得起检验的理论敞
开怀抱。它随时准备放弃旧的理论,接纳新的理论。与此相反的是,宗教和迷信的理论几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也
不会有什么变化。
许多人呼吁理科生要多一点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却鲜有人呼
吁文科生要多一点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诚然,在欣赏世界的美的
时候,仅有科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文学和艺术曼妙的身姿;可
反过来,也应该说,在理解世界的美的时候,仅有文学和艺术也是
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科学深刻的思想。
二、人文对科学的促进
即使在历史上不乏宗教和旧思想势力阻碍、压迫科学技术的发
展的事例,然而从整个历史的发展角度看来,正是人类对大自然的
好奇激励了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探索,正是人类对自身欲
望的需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59场主题报告会上,斯坦利•普鲁西纳提出面对老年病,人类需要更多投入。
斯坦利•普鲁西纳说,人类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我们的生
命信息都记载在大脑之中,大脑之间成分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联系。
虽然人类大脑中有很多成分一样,但是每个人大脑又都不一样,如
果大脑受到损害停止工作,就会得痴呆症。
斯坦利•普鲁西纳表示,地球上现有约3000万人患老年痴呆症,到2050年预计会有1亿到5亿人患上此类疾病。随着人的寿命越来
越长,全球人口都会面临更严峻的老年痴呆以及其他老年病的挑战。在65岁到74岁这个阶段老年病发病率比较低,但是如果人活到75
岁至84岁,发病率就会增加10倍,如果活到85岁发病率则会增加40倍。
斯坦利•普鲁西纳说,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50年中国将有3300
万人患老年痴呆症,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加州人口。现在虽然有一
些药物可以减缓一些症状,但尚无有效药物去治疗这些疾病,也就
是俗称的“治标不治本”。
斯坦利•普鲁西纳表示,每年都有50万人死与癌症,现在我们
对于癌症已经有600种新药物,而且新药还在不断研发,因为在全
球治疗癌症的药物都非常赚钱。但是对于治疗老年疾病,还需要更
多投入。
对于干细胞是否可能在未来用于治疗神经元疾病,斯坦利•普鲁
西纳认为,干细胞在神经病方面的治疗非常复杂,虽然干细胞在一
些疾病治疗方面非常有效,但要把干细胞直接植入人的大脑还非常
困难。【2】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正是一次次像渴望治疗老年病的新药一
样如此迫切的需求促进了一次次科技革命和新的科研成果的发现。
科学家们都喜欢为自己的科研成果套上一层童话的色彩。他们
最喜欢说的就是自己仅仅只是坚持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可是儿时的
梦想又何尝不是对人文的追求?人类的祖先希望不再茹毛饮血,强
大的动机促使他们寻找另一种食用食物的方法,几千万次的试验之
后找到了生火的方法,从此告别原始生活,开始了辉煌的人类文明。古人渴望像鸟儿一样飞翔,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人类好奇太空中
的世界,从此人类的脚步就越走越远……
人文,英文是humanity。有了人,就有了人文;只有有了人文,才真正能够算作有了人类文明、有了人类社会,也就有了科学。
三、科学对人文的促进
科学与人文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从古至今,无论是冲突中
共同发展,还是相交相融,无一例外。
2012年谷歌CEO被邀请在波士顿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做的演讲中
提到:
“每一届毕业班都会走进一段历史……你们这一届也一样……
而且,在这一点上,你们这届毕业生将拥有比现代历史上任何一届
毕业生更伟大的机会……你们现在相互联系的方式是你们前辈人做
梦都想不到的。你们使用的这些联系方式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看不见
的纽带。这种纽带让我们更加团结,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我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