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报告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简称CAD)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绘图和分析的过程。

它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机械、电子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索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具体的实验目标包括:1. 熟悉CAD软件的界面和基本工具;2. 掌握CAD软件的绘图、编辑和修改功能;3. 学会使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渲染;4. 运用CAD软件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二、实验内容1. CAD软件的安装和配置;2.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绘图、编辑、修改;3. CAD软件的高级功能:三维建模、渲染;4. CAD软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三、实验步骤1. 安装CAD软件并进行配置。

根据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安装包和教程,完成软件的安装和配置工作。

2. 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CAD软件的界面布局、工具栏功能、快捷键等基本操作技巧。

3. 进行绘图实验。

根据实验指导书提供的绘图要求,使用CAD软件进行绘图,并进行相应的编辑和修改。

4. 学习CAD软件的高级功能。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CAD软件的三维建模和渲染功能,探索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5. 进行实际设计应用实验。

根据实际设计问题,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完成了CAD软件的安装和配置,并熟练掌握了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高级功能。

通过绘图实验,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图形的绘制,并进行相应的编辑和修改。

在三维建模和渲染实验中,我们能够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模型,并进行真实感渲染,使设计更加生动、逼真。

在实际设计应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建筑设计项目作为案例。

通过CAD软件,我们能够将设计师的想法快速转化为图纸,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电路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

电路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

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过程等。

2、学习使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

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在capture环境下编辑电路,用PSPICE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存盘。

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需要强调的是,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自动”列写节点电压方程的,因此,在绘制电路图时,一定要有参考节点(即接地点)。

此外,一个元件为一条“支路”(branch),要注意支路(也就是元件)的参考方向。

对于二端元件的参考方向定义为正端子指向负端子。

三、示例实验应用PSPICE求解图1-1所示电路个节点电压和各支路电流。

图1-1 直流电路分析电路图R2图1-2 仿真结果四、选做实验1、实验电路图(1)直流工作点分析,即求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压和电流。

(2)直流扫描分析,即当电压源Us1的电压在0-12V之间变化时,求负载电阻R L中电流I RL随电压源Us1的变化曲线。

IPRINT图1-3 选做实验电路图2、仿真结果Is21Adc1.000AVs35Vdc3.200A R431.200A23.20VVs47Vdc1.200A 0VR142.800AIs32Adc 2.000A12Vdc2.800AIIPRINT3.200A10.60V 12.00V Is11Adc 1.000A18.80V 28.80V15.60V3.600VR222.800ARL13.200A18.80VVs210Vdc2.800A Is53Adc3.000AI42Adc图1-4 选做实验仿真结果3、直流扫描分析的输出波形图1-5 选做实验直流扫描分析的输出波形4、数据输出V_Vs1 I(V_PRINT2)0.000E+00 1.400E+00 1.000E+00 1.500E+00 2.000E+00 1.600E+00 3.000E+00 1.700E+00 4.000E+00 1.800E+00 5.000E+00 1.900E+00 6.000E+00 2.000E+00 7.000E+00 2.100E+00 8.000E+00 2.200E+009.000E+00 2.300E+001.000E+012.400E+001.100E+012.500E+001.200E+012.600E+00从图1-3可以得到IRL与USI的函数关系为:I RL=1.4+(1.2/12)U S1=1.4+0.1U S1 (公式1-1)五、思考题与讨论:1、根据图1-1、1-3及所得仿真结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

实验一五人表决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电路理论概念的理解3 加深计算机辅助分析及设计的概念4 了解及初步掌握对电路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过程二、实验要求制作一个五人表决器,共五个输入信号,一个输出信号。

若输入信号高电平数目多于低电平数目,则输出为高,否则为低。

三、实验原理根据设计要求可知,输入信号共有2^5=32种可能,然而输出为高则有15种可能。

对于本设计,只需一个模块就能完成任务,并采用列写真值表是最简单易懂的方法。

四、计算机辅助设计设A,B,C,D,E引脚为输入引脚,F为输出引脚。

则原理图如1所示图1.1 五人表决器原理图实验程序清单如下:MODULE VOTEA,B,C,D,E PIN;F PIN ISTYPE 'COM';TRUTH_TABLE([A,B,C,D,E]->[F])[0,0,1,1,1]->[1];[0,1,1,1,0]->[1];[0,1,0,1,1]->[1];[0,1,1,0,1]->[1];[1,0,1,1,1]->[1];[1,1,0,1,1]->[1];[1,1,1,0,1]->[1];[1,1,1,1,0]->[1];[1,1,1,0,0]->[1];[1,1,0,1,0]->[1];[1,1,1,1,1]->[1];[1,1,0,0,1]->[1];[1,0,0,1,1]->[1];[1,0,1,0,1]->[1];[1,0,1,1,0]->[1];END五、实验测试与仿真根据题目要求,可设输入分别为:0,0,0,0,0;1,1,1,1,1;1,0,1,0,0;0,1,0,1,1。

其测试程序如下所示:MODULE fivevoteA,B,C,D,E,F PIN;X=.X.;TEST_VECTORS([A,B,C,D,E]->[F])[0,0,0,0,0]->[X];[1,1,1,1,1]->[X];[1,0,1,0,0]->[X];[0,1,0,1,1]->[X];END测试仿真结果如图1.2所示:图1.2 五人表决器设计仿真图可知,设计基本符合题目要求。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线路CAD(Computer-Aided Design)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CAD软件,设计和模拟一个简单的电子线路,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实验步骤:1. 选取电子线路的设计目标和要求。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放大器电路作为示例。

设计要求包括增益、频率响应和失真等方面。

2. 使用CAD软件绘制电子线路的原理图。

在绘制原理图时,需要考虑电路的拓扑结构、元件的连接方式和电源的配置等因素。

3. 选择合适的元件并进行参数设置。

根据电子线路的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电阻、电容和晶体管等元件,并设置其参数,如阻值、容值和放大倍数等。

4. 进行电路的仿真和分析。

利用CAD软件提供的仿真功能,对设计的电子线路进行模拟运行,并记录输出信号的波形、频谱和相位等参数。

5. 评估电子线路的性能。

根据仿真结果,对电子线路的增益、频率响应和失真等性能进行评估,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CAD软件的仿真分析,我们得到了电子线路的性能数据。

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我们对电子线路的增益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该电子线路的增益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在设计频率范围内保持稳定。

此外,我们还对电子线路的频率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设计频率范围内,电子线路的响应平坦,没有明显的衰减或共振现象。

最后,我们对电子线路的失真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失真较小,符合设计要求。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CAD软件设计和模拟了一个简单的放大器电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要求范围内,该电子线路的增益、频率响应和失真等性能均符合预期。

这证明了CAD技术在电子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结语:电子线路CAD实验是电子工程专业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实践操作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和技术要点。

计算机辅助实验报告

计算机辅助实验报告

计算机辅助实验报告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机辅助实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进行实验教学的一种方法,通过将实验与计算机相结合,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2 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探讨计算机辅助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第二章: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基本原理2.1 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定义计算机辅助实验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辅助,包括实验数据采集、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等环节。

2.2 计算机辅助实验的优势与传统实验相比,计算机辅助实验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实验效率,节省实验时间;(2)提高实验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3)增强实验可重复性,方便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4)提供更多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第三章: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应用案例3.1 物理实验计算机辅助物理实验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环境、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方式,提高物理实验的效果。

例如,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可以更好地展示电路实验、力学实验等内容。

3.2 化学实验计算机辅助化学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提供实验指导、分析实验数据等方式,提高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效率。

例如,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可以更好地展示化学反应实验、测量实验等内容。

3.3 生物实验计算机辅助生物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生物实验环境、分析实验数据、提供实验指导等方式,提高生物实验的效果。

例如,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可以更好地展示细胞实验、生物鉴定实验等内容。

第四章:计算机辅助实验的效果评估4.1 实验室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对参与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学生进行实验成绩、实验报告质量、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评估,可以评估计算机辅助实验对实验教学的影响。

4.2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通过对参与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学生进行知识理解、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评估,可以评估计算机辅助实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电路CAD 实验报告

电路CAD 实验报告

电路CAD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电路 CAD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并掌握电路设计自动化(CAD)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来设计和模拟电路,提高我们的电路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实验中使用的设备为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所采用的电路 CAD 软件为 Altium Designer 20。

三、实验原理电路CAD 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电路原理图的绘制、PCB 布线以及电路的仿真分析等工作。

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和设计规则,通过软件提供的工具和功能,将电路的设计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图形和参数。

在电路原理图设计阶段,需要根据电路的功能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

软件会自动检查元件的连接是否正确,以及是否符合电气规则。

在 PCB 布线阶段,需要考虑电路板的布局、布线规则、电磁兼容性等因素,以确保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路仿真分析则是通过软件对设计好的电路进行模拟运行,获取电路的各种性能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响应等,从而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创建新的电路设计项目打开 Altium Designer 20 软件,选择“File”>“New”>“Project”,创建一个新的电路设计项目,并设置项目的保存路径和名称。

(二)绘制电路原理图1、在“Libraries”面板中选择需要的元件库,如“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和“Simulation SourcesIntLib”等。

2、从元件库中选择所需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并将它们拖放到原理图编辑区域。

3、按照电路的设计要求,使用导线将各个元件连接起来。

注意连接的正确性和电气规则,如节点的连接、电源和地的设置等。

4、为每个元件设置合适的参数,如电阻的阻值、电容的容量等。

5、对原理图进行编译检查,确保没有错误和警告。

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实验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实验报告作者: 赵朋学号:0608190255 学院(系):动力工程学院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郭新红2009 年5 月1 日实验一七节点电力系统数据库建立一实验目的(1)熟悉PSASP系统的操作环境(2)掌握在文本方式下数据建立和编辑(3) 熟悉系统单线图的编辑二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创建数据库,并完成系统单线图的绘制。

三实验原理七节点系统图如下所示:四实验步骤1 创建数据库目录进入PSASP主画面,点击“创建”,输入数据目录“D:/ZJS”,系统基准容量100兆伏安。

2 录入基础数据进入文本方式数据编辑环境,根据所给参数建立基础数据和公用参数。

根据实验指导书提示完成数据组选择,母线、交流线、两绕组变压器、直流线的相关参数的录入,发电机及其调节器数据的建立,并在PSS栏中编辑参数,然后建立区域数据。

3 系统单线图编辑进入图形方式数据编辑环境,在单线图编辑窗口中,绘制各种元件。

依照单线图的绘制方法,按以下顺序完成该系统单线图的绘制:①7条母线②4条交流线和2个电抗器③4台变压器④1条支流线⑤3台发电机⑥1个负荷实验二潮流计算一实验目的(1)理解PSASP潮流计算的流程;(2)掌握在文本和图形两种方式下潮流计算的方法;(3)掌握潮流计算结果输出方法。

二实验原理潮流计算实验是利用PSASP的潮流计算功能实现的,它的流程和结构如下:三实验步骤第一步:建立七节点系统的数据库由于在实验一中已经建立了七节点系统数据库,实验二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这里可以直接利用实验一的数据库建立潮流计算作业。

第二步:建立潮流计算作业1.定义以下2个方案:2.定义潮流作业作业1:一般方式的潮流计算作业2:具有控制功能的潮流计算3.在文本和图形方式下进行潮流计算①进行一般方式的潮流计算1②进行具有控制功能的潮流计算24.潮流计算结果输出将作业1和作业2的结果先以报表形式输出至文件保存,具体要求见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试验报告

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试验报告

附录:学生实验报告表头格式电力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开课实验室:计算中心408 2014 年 12 月 11 日legend('us','uc')%%%%%%%%%%%%%%%%%%%%%%%%%%%%%%%%%%%%%%一、讨论1、MATLAB软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答:Matlab是一个高级的矩阵/阵列语言,它包含控制语句、函数、数据结构、输入和输出和面向对象编程特点。

用户可以在命令窗口中将输入语句与执行命令同步,也可以先编写好一个较大的复杂的应用程(M文件)后再一起运行。

特点:1. 编程效率高,2. 用户使用方便,3. 扩充能力强,交互性好,4. 移植性和开放性很好,5. 语句简单,内涵丰富,6. 高效方便的矩阵和数组运算,7. 方便的绘图功能。

3. 如何获得命令或函数的帮助文档?答:MATLAB 的各个函数,不管是内建函数、M文件函数、还是MEX文件函数等,一般它们都有M文件的使用帮助和函数功能说明,各个工具箱通常情况下也具有一个与工具箱名相间的M文件用来说明工具箱的构成内容等,在MATLAB命令窗口中,可以通过指令来获取这些纯文本的帮助信息。

通常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获取帮助信息的指令有help、lookfor、which、doc、get、type等。

实验二电力系统计算中常用的数值算法及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1、用因子表法求解电路方程中的节点电压;A= [1/10+1/15 -1/10 -1/15 -1-1/10 1/10+1/50+1/30 -1/50 0-1/15 -1/50 1/15+1/50+1/30 01 0 0 0 ];B=[0 0 0 10];[n,m]=size(A);for i=1:nA(i,i)=1/A(i,i);for j=i+1:nA(i,j)=A(i,j)*A(i,i);endfor k=i+1:nfor j=i+1:nA(k,j)=A(k,j)-A(k,i)*A(i,j);endendenddisp('矩阵A的因子表为:');disp(A)for i=1:nB(i)=B(i)*A(i,i);for j=i+1:nB(j)=B(j)-A(j,i)*B(i);endendfor i=n-1:-1:1for j=i+1:-1:2B(j-1)=B(j-1)-A(j-1,i+1)*B(i+1);endenddisp('在因子表的基础上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解为:x=');disp(B)2、将图2.1中的电压源分别改为2V、4V、6V、8V时,用因子表进行求解,体会该算法带来的益处;①电压源改为2V②电压源改为4V③电压源改为6V④电压源改为8V3、上机验证课本例17.6-17.7的计算结果;①例17.6②例17.74、设计系统变更时修改导纳矩阵的函数(参考课本P.323),并调试通过,给出导纳矩阵修正函数的调用规则及其主要的实现代码。

电路cad技术实验报告

电路cad技术实验报告

电路cad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熟悉电路CAD软件的使用,理解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电路仿真分析的方法,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电路CAD技术,即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电路进行设计、仿真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通过电路CAD软件,可以快速地设计电路图,进行电路的参数设置和仿真分析,从而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

三、实验内容1. 学习电路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软件的安装、启动和界面布局。

2. 设计一个基本的电路图,如放大器电路、滤波器电路等。

3. 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包括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小信号分析等。

4. 根据仿真结果,调整电路参数,优化电路设计。

5.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1. 启动电路CAD软件,熟悉界面布局和菜单功能。

2. 根据实验要求,绘制电路原理图。

选择适当的元件符号,按照电路原理连接元件。

3. 设置仿真参数,包括仿真类型、频率范围、步长等。

4. 运行仿真,观察仿真波形,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增益等性能指标。

5. 根据仿真结果,调整电路元件参数,如电阻、电容值等,优化电路设计。

6. 重复步骤3-5,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五、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设计并仿真了一个放大器电路。

在仿真过程中,观察到电路的增益、带宽等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调整元件参数,进一步优化了电路性能。

六、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电路设计中的一些关键因素,如元件的选取、参数的设置等,对电路性能有显著影响。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直观地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为电路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电路CAD技术实验,加深了对电路设计流程的理解,掌握了电路仿真分析的方法。

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使用电路CAD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提高了电路设计的能力。

同时,也认识到了在电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线路CAD(Computer-Aided Design)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术,可以提高电子线路设计的效率和精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电子线路CAD软件进行实际设计和仿真,来加深对电子线路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理解。

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线路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 掌握电子线路CAD软件的使用技巧;3. 进行电子线路的设计和仿真实验;4.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电子线路设计的正确性。

实验内容:1. 实验前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需要下载和安装一款电子线路CAD软件。

市面上有很多种选择,如Multisim、Proteus等。

根据实验要求和个人喜好,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软件。

2. 电子线路设计:在软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电子线路设计,可以是简单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进行电路的布局和连线。

3. 电子线路仿真:在设计完成后,使用软件提供的仿真功能进行电路的仿真。

通过输入适当的信号,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和各个节点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电路的性能和特点。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可以通过改变元器件的参数或拓扑结构,来观察电路性能的变化。

同时,可以比较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差异,找出可能的原因。

5. 实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

总结电子线路CAD软件的使用经验和技巧,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对电子线路设计和仿真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思考。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电子线路CAD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

相比传统的手工设计方法,电子线路CAD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软件的仿真功能,可以直观地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指标,为后续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便利。

此外,电子线路CAD还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在实验中,我尝试了不同的电路设计和仿真方案,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找到了最优的设计方案。

电脑模拟电路实验报告(3篇)

电脑模拟电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脑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电脑模拟电路的仿真方法和技巧;3. 分析电脑模拟电路的性能指标,提高电路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脑模拟电路是指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际电路进行模拟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搭建电路模型,可以预测电路的性能,优化电路设计。

实验中主要使用到的软件是Multisim。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路搭建以一个简单的RC低通滤波器为例,搭建电路模型。

首先,在Multisim软件中创建一个新的电路,然后按照电路图添加电阻、电容和电源等元件。

将电阻和电容的参数设置为实验所需的值。

2. 仿真设置在仿真设置中,选择合适的仿真类型。

本实验选择瞬态分析,观察电路在时间域内的响应。

设置仿真时间,本实验设置时间为0-100ms。

设置仿真步长,本实验设置步长为1μs。

3. 仿真运行点击运行按钮,观察仿真结果。

在Multisim软件的波形窗口中,可以看到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4. 数据分析分析仿真结果,观察电路的频率响应、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

本实验中,观察RC 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通带增益和阻带衰减等性能指标。

5. 结果优化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优化电路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电容值来改变截止频率,通过调整电阻值来改变通带增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频率响应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RC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约为3.18kHz。

在截止频率以下,电路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在截止频率以上,电路的幅度衰减明显。

2. 幅度响应在通带内,RC低通滤波器的增益约为-20dB。

在阻带内,增益约为-40dB。

3. 相位响应在截止频率以下,电路的相位变化约为-90°;在截止频率以上,相位变化约为-180°。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电脑模拟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2. 掌握了Multisim软件在电路仿真中的应用;3. 分析了电路性能指标,提高了电路设计能力。

电子电路共射放大电路EDA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共射放大电路EDA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基础EDA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借助Pspice软件对共射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分析共射放大电路中的一些性能指标。

二、【实验目的】1 练习并熟悉OrCAD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1 加深对共射放大电路原理概念以及其放大特性的理解。

2 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及仿真分析方法。

3 通过Pspice接触和初步使用加深计算机辅助分析及设计的概念的理解与适应。

4 了解及初步掌握对电路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过程。

5 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

6 锻炼搜集资料、分析综合资料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相关知识】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左图所示为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图中的T是一个NPN型晶体管. 它具有能量转换和控制的能力,是一个有源器件. 它是整个电路的核心,起放大作用. 直流电源VCC提供了晶体管所需的能量---可以转换成输出功率的能量,没有VCC放大电路就无法工作. 电阻RC是T的集电极负载电阻,通过RC可以把晶体管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的变化送到输出端. 若没有RC,则输出端的电压始终等于直流电源VCC,就不会随输入信号变化了. 晶体管要能正常放大, 就需要有一定的基极电流IB. 直流电源VBB和基极电阻RB提供了所需要的基极电流,并把它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用^UI来表示输入的函数信号,^UI通过RB从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输入,输出信号^UO从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输出. 当信号^UI输入电路后,相当于加在RB和发射结上的电压发生了变化: 由VBB变为VBB+^UI. 于是使晶体管的基极电流发生变化: 由IB变为IB+^IB. 基极电流的变化被放大了贝达倍后成为集电极电流的变化:由IC变为IC+^IC. 集电极电流流过电阻RC,则RC上的电压也就发生变化:由URC变为URC+^URC.输出电压等于直流电源电压与RC上电压之差.电阻RC上电压随输入信号变化,则输出电压也就随之变化: 由UO变为UO+^UO.如果参数选择合适,我们就能得到比^UI大得多的^UO。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 同理推导出
Y11= Y21= Y12= Y22=
T= 称为传输参数矩阵。 = 同理推导出
A= C= B= D=
以Z参数为例:
如图,求双口网络的Z参数。
解:
= 4 + 2( + )+1
=2 +(2+3+2)
可得:Z11=7Ω,Z12=2Ω,Z21=2Ω,Z22=7Ω
三、仿真实验测试
1、验证Z11是否为10Ω:
具体步骤:
利用仿真电路观察微分和积分电路的波形,微分仿真电路如图2-8所示。
图2-8微分仿真电路图
通过示波器观察微分电路的图形如图2-9所示
图2-9微分电路波形图
积分仿真电路图如图2-10所示,
图2-10积分仿真电路图
通过用示波器观察积分电路的波形,如图2-11所示。
图2-11积分电路波形
通过观察波形图我们很容易发现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的特性。
四、结论
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测量结果有一定的误差。主要原因是:
理论计算是理想状态的分析结果,仿真电路比较接近实际测量情况。比如,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内阻存在,会对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开关观察电流值是由于开关的打开或者闭合中存在一定的时间因此误差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只要认证准备仿真试验,调整好电压电流表的内阻尽力去减小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可以得到较好的仿真结果。
p1,2 = -
uc= A1e + A2e uc(0+)=A1+A2 iL(0+)=-C(A1p1+A2p2)求出A1和A2
(2)p1和p2为相等的负实根(R=2 ,临界阻尼)
p1,2 = -
uc=(A1+A2t)e uc(0+)=A1 iL(0+)=-C(A1p+A2)求出A1和A2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2)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2)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与直流扫描分析一、实验目得(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得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得选择及其参数得赋值、分析类型得建立及其参数得设置、Probe窗口得设置与分析得运行过程等。

(2)学习使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得分析与直流扫描得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列些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与电流。

Pspice软件就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得。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得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编辑电路,用Pspice得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

存盘。

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三、实验示例1、利用Pspice绘制电路图如下2、仿真(1)点击Psipce/NewSimulation Profile,输入名称;(2)在弹出得窗口中Basic Point就是默认选中,必须进行分析得。

点击确定。

(3)点击Pspice/Run(快捷键F11)或工具栏相应按钮。

(4)如原理图无错误,则显示PspiceA/D窗口。

(5)在原理图窗口中点击V,I工具栏按钮,图形显示各节点电压与各元件电流值如下。

四、选做实验1、直流工作点分析,即求各节点电压与各元件电压与电流。

2、直流扫描分析,即当电压源得电压在0-12V之间变化时,求负载电阻Rl中电流虽电压源得变化曲线。

曲线如图:直流扫描分析得输出波形3、数据输出为:V_Vs1I(V_PRINT1)0、000E+00 1、400E+001、000E+00 1、500E+002、000E+001、600E+003、000E+001、700E+004、000E+001、800E+005、000E+00 1、900E+006、000E+002、000E+007、000E+002、100E+008、000E+00 2、200E+009、000E+00 2、300E+001、000E+012、400E+001、100E+012、500E+001、200E+012、600E+00从图中可得到IRL与US1得函数关系为:IRL=1、4+(1、2/12)US1=1、4+0、1US1五、思考与讨论1、根据仿真结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根据图1-1,R1节点:2A+2A=4A,R1,R2,R3构成得闭合回路:1*2+1*4-3*2=0,满足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数据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数据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数据《电路分析实验报告数据分析与总结》摘要:本文基于电路分析实验报告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探讨了电路分析实验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1. 引言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电路原理和性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分析不同电路的性能参数,探讨电路分析中的关键问题,并总结实验结果,为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

2. 实验数据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电路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总结:- 在电路分析中,准确的测量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测量仪器和方法来提高测量精度。

- 通过对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到电路的性能特征,为进一步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误差,如接线不良、测量仪器的误差等,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

3. 关键问题的探讨在电路分析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关键问题,如测量误差的处理、电路参数的计算和分析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 对于测量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校准仪器等方法来降低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 在计算和分析电路参数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如Matlab、Multisim等,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4.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电路分析实验,我们对电路的性能参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参考,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5. 结论通过对电路分析实验报告数据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为今后的实验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希望本文对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对本文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仿真实验报告

仿真实验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本科课程设计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院系:电力工程学院专业年级(班级):电力工程与管理2011192班学生姓名:学号:201129指导教师:杨尔滨、杨欢红成绩:2013年07 月06 日目录仿真实验一节点电压法分析直流稳态电路 (1)仿真实验二戴维宁定理的仿真设计 (5)仿真实验三叠加定理的验证 (8)仿真实验四正弦交流电路——谐振电路的仿真 (11)仿真实验五两表法测量三相电路的功率 (14)仿真实验六含受控源的RL电路响应的研究 (18)仿真实验七含有耦合互感的电路的仿真实验 (21)仿真实验八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三种状态轨迹 (27)仿真实验九二端口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32)实验一 节点电压法分析电路一、电路课程设计目的(1)通过较简易的电路设计初步接触熟悉。

(2)学会用获取某电路元件的某个参数。

(3)通过仿真实验加深对节点分析法的理解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及实例节点分析法是在电路中任意选择一个节点为非独立节点,称此节点为参考点。

其它独立节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称为该节点的节点电压。

节点分析法是以节点电压为求解电路的未知量,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欧姆定律导出(n – 1)个独立节点电压为未知量的方程,联立求解,得出各节点电压。

然后进一步求出各待求量。

下图所示是具有三个节点的电路,下面以该图为例说明用节点分析法进行的电路分析方法和求解步骤,导出节点电压方程式的一般形式。

图1—1首先选择节点③为参考节点,则u3 = 0。

设节点①的电压为u1、节点②的电压为u2,各支路电流及参考方向见图中的标示。

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节点①、节点②分别列出节点电流方程:节点①021S S =++--i i i i 21 节点② 0S =+--3232i i i i S用节点电压表示支路电流:)(G RG R 212221211111u u u u i u u i -=-===23323G R u u i ==代入节点①、节点②电流方程,得到:0R R 2211S2S1=-++--u u u i i 1 0R R 32221S =+---u u u i i S 32整理后可得:S2S122121R 1)R 1R 1(i i u u +=-+2S i i u u -=++-S323212)R 1R 1(R 1分析上述节点方程,可知:节点①方程中的(G1 + G2)是与节点①相连接的各支路的电导之和,称为节点①的自电导,用G11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4.4.2
由上表可知,从仿真结果来看,理论值与实际值相差不大,输出不随负载变化而改变。其原因是运放的输出阻抗很小只有几十欧姆,远小于负载阻抗RL,所以相对负载来说可以忽略(即RL的变化对输出无影响),但当负载取较小的值时,输出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4.个人体会与总结
(1)本次实验让我对加法器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常用运放有了一个整体上的认识。运用模电虚短、虚断的概念能够很方便的设计出加法器电路。在实验中,对数字电路中学到的DAC也进行了简单的仿真实验,对DAC的工作原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信号放大器的实验加深了我对运放的认识,同时复习了平衡电桥的相关知识,受益匪浅。
i1 =0.0140 + 0.3075i
i2 = 0.0104- 0.0338i
i3 =0.0035+ 0.3076i
i4 =0.0139- 1.1889e-06i
i5 =0.0139 + 0.3074i
各电流有效值及其初相位如表2.1所示
表2.1
2)复功率=电源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即S=0.1191 + 2.6089i
图 1.1.1
5)分别设R1、R4为自变量,列写U5关于R1、R4的方程,求他们的导数
=-0.0183 =-0.0051
(4)个人体会与总结
(1)本次实验增进了我对网络的图论的分析方法的认识,同时自己动手,验证了特勒根定理的正确性,并且在实验中学会了利用Matlab求方程的微分,还学会了用Matlab绘制简单的函数曲线,在曲线中还可以直接直观的读出参数变化中的各个量的具体数值,十分方便,可谓受益匪浅。
(2)
根据图3.1及图3.2可以列出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C
根据梯形法所得的递推公式
即可写出电路的迭代方程。
则 = =>
= ]
由上即可得出所需要的电路Matlab程序。
(3)仿真结果与分析
1)初始U=-1V,稳态值U=[1+12cos(wt)]V,按照以上迭代关系,从U=-1V开始迭代,依次求出从初始过渡到稳态时的所有数值,绘制曲线关系如图3.3所示
(2)本次实验进一步的加强了我对Matlab的使用熟练程度,尤其在循环的使用及画图函数的应用。同时我发现,在画图阶段,一定要对步长以及采样点的数量有一个较好的把握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曲线。并且,本次实验也让我对于语言准确性的把握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可谓受益匪浅。
仿真四、线性直流电路的
1.
1.了解电路仿真软件包Multisim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同时,本次实验仿真进一步帮助我更好的运用Matlab的plot()函数,在原有的Matlab运用基础上增长了经验,使我能够运用Matlab研究更多的电路,进行更多的电路仿真与实验,受益匪浅。
仿真三、线性线路暂态响应的
(1)
1.掌握微分方程数值分析法的原理。
2.掌握RC积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条件。
(a)理论输出:-1.5V 仿真输出:-1.505V
(b)理论输出:-1.1V 仿真输出:-1.105V
仿真结果与预期结果几乎一致。
2)仿真结果如下
表4.4.1
仿真结果与预期结果几乎一致。
3)该电路为前端一个平衡电桥后面接一个放大器,平衡电桥提压差,在经过放大器进行放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K=1+2*R2/R1=6.6. 输入端一端电压不变为U1=6V,另一端U2=12*Rsensor/(R+Rsensor), Uo=K*(U1-U2)。所得结果如表4.4.2所示
4)改变频率使其从1开始逐渐增加,绘制H随W的变化曲线如图2.2所示
图 2.2
截止频率为H衰减3dB的时候对应的频率,也就是峰值的0.707倍,从图中可以找出H(jw)的截止频率为2396Hz与2246Hz,则可求出相应的带宽为50Hz;
(4)个人体会与总结
(1)本次实验让我对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使我对于阻抗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借助Matlab,我很清晰直观的看到了网络函数的输出波形,对于我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帮助。通过对电路的分析,我了解了滤波电路只允许特定的频率的波通过,而当电路中输入频率不同的两种信号时,则应运用叠加原理,分别计算然后叠加。
2.掌握电压、电流的测量方法。
3.巩固线性直流电路的基本知识。
4.加深对加法放大器、仪器放大器、D/A转换器的理解。
2.
仿真任务一
如图4.1所示为加法器电路。利用虚短及虚短的概念,即同、反相输入电压相等,if=i,写出输入端节点电流方程为
i1+i2+i3=i=if
即 =-
由此可得Vo=
由次,即可实现反相加法的功能
支路电压:U =[8.1097,15.6073,9.6398,14.0771,1.5301,-23.7169];
支路电流:I =[0.0405,0.0390,0.0161,0.0176,0.0015,0.0566];
2)由W=U*I=-2.8816e-013≈0;特勒根定理成立。
3)理论上R1/R2=R3/R4时,Un2=Un4=0V;此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此时R3=400Ω。
功率因数λ=0.0456;从电源端看进去的等效复阻抗Zeq=1.2568 -27.5400i;
3)由于Us有两个频率的输入波形,需要分开来算最后叠加在一起。可采用分压的方法求出两种电源波形对应的Uo1与Uo2,由于Uo1与Uo2频率不同,求有效值Uo时是Uo1与Uo2幅值的有效值的平方和再开根号。
由MATLAB计算的Uo=10.8864V;
大连
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
课程名称: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学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1301
学号:
学生姓名:
仿真一、线性直流电路的
(1)
(1)学会运用网络的图论分析方法列写电路方程。
(2)掌握运用MATLAB语言编写电路分析程序的方法。
(2)
由题图可画出网络的图如图1.1.1所示,由图可列出关联矩阵并计算相关参量。
2.学习绘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2)
由图可知,可将电路各部分用复阻抗的形式表示出来,求出总电流,再用分流公式即可求出各支路电流
(3)仿真结果与分析
1)Ro=100000;L=0.001;C=4.7e-6;Gc=0.001;f1=1000;Rl=0.1;w1=2* *f1;us1=12/ ;
用总电压除以总阻抗即可求出总电流i1,在根据电流的分流关系,即可以此求出各支路电流。
当开关1单独作用时
图4.2.1
当开关2单独作用时
图4.2.2
可得输入电压表达式Vi=
则由左图可知电路的模拟输出电压为
图4.2.3
由于A节点前存在2R电阻,则
由上式可得题所求四种模拟量下的理论值(见表4.4)
仿真任务三
3.仿真结果与分析
1)比较器放大倍数为-10倍,即输出电压Uo=10*(u1+u2+u3);
(b)
图5.4图5.5
在不同频率时电路总电流峰峰值有所不同,但整体上相差不大,1kHz方波时电流波形图见图5.4,电流峰峰值为1.21A;10kHz时,电流波形图5.5,电流峰峰值为1.03A。
2)
a)
b)
c)
d)
e)
f)
上述各电流值见表5.2、表5.3及表5.4所示
表5.2
表5.3
表5.4
S1断开,i1A、i1C由线电流变为相电流;同理S0、S1、S2断开,i1A、i1C由线电流变为相电流。由以上结果可知,中线不仅可以检察每一相电路的故障,还可以测试三相的平衡性。当平衡遭到破坏时,中线能起到平衡电流的作用。
4.个人体会与总结
(1)本次实验让我对音频扬声器系统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与理解,波形在一定误差范围内会出现小幅度失真,并且在不同输入,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也对输出波形有一定的影响。而在三相电路的仿真中,出现了很多错误,不过在仔细的更正参数以及电路自查之后出现了满意的结果,自己对于三相电路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受益匪浅。
图3.3
整体趋势是Uc从-1V积分到+1V,在这条曲线上叠加余弦信号,所以是震荡着过度到稳态过程。(在这其中可不断调整步长以及采样点的个数,来使所得图像达到最清晰的状态,图3.3即为所求u2的比较理想的曲线)
2)这一问和第一问一样,只是初始状态不变,前0.6毫秒Us=12V,之后变为-11V,所以电容为先充电,再放电,图像先上去,在下来,最后稳定在-11V,其波形如图3.4所示:
当u1=100mv,u2=0,u3=50mv时,Vo理论值由上式可求出为-1.5v
当u1=-100mv,u2=200mv,u3=10mv时,Vo理论值由ຫໍສະໝຸດ 式可求出为-1.1v仿真任务二
为了便于分析,将开关从左至右编号为1、2、3、4,将开关1上方节点视为A节点其余依次为B、C、D)。用戴维南定理,把各位数字量单独作用在A点的等效电路推到出来,然后叠加,即可得到输出电压Vo的表达式如下图4.2.1~4.2.2所示(例举两位数字量为例)
支路源电压向量:Us=[0;0;0;0;0;-24];
支路源电流向量:Is=[0;0;0;0;0;0];
列写节点电压方程:
Yn=A*Yb*A'
Isn=A*Yb*Us-A*Is
Un=inv(Yn)*Isn
U=A'*Un
I=Yb*U-Yb*Us+Is
解得:
节点电压:Un =[9.6398,1.5301,-14.0771];
(3)仿真结果与分析
1)列出关联矩阵:A=[1 0 1 0 0 -1;-1 1 0 0 1 0;0 -1 0 -1 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