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质量标准制定与应用
生药质量标准
04 生药质量标准与中药现代 化
生药质量标准与中药制剂标准化
生药质量标准是中药制剂标准化的基础,通过制定统一的生 药质量标准,可以确保中药制剂的原料质量稳定、可控,进 而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生药质量标准包括对生药的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 物、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保证中药制剂的 一致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丹参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如丹参酮类化合物、丹酚 酸类化合物等。
采用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等方法对丹参进行真伪鉴 别。
丹参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 、成分含量、鉴别方法等 方面的规定。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枸杞子呈椭圆形或类纺 锤形,表面红色至暗红 色,具不规则的皱纹和 柔毛。果皮薄而皱缩, 内含多数种子。种子呈 扁肾形,黄色至紫褐色 。气微,味甜。
枸杞子含有多种活性成 分,如枸杞多糖、甜菜 碱、类胡萝卜素等。
采用显微鉴别、理化鉴 别等方法对枸杞子进行 真伪鉴别。
枸杞子的质量标准包括 性状、成分含量、鉴别 方法等方面的规定。
02
03
04
05
人参的来源和产 地
性状特征
成分含量
鉴别方法
质量标准
人参主要来源于五加科植 物,主产于中国东北地区 。
人参呈圆柱形或纺锤形,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 有顺纹或纵纹,顶端有芦 头,具稀疏的茎痕。质地 坚实,断面黄白色至淡黄 棕色,有树脂道散在。气 特异,味甘、微苦。
人参含有多种皂苷、挥发 油、多糖等成分,其中人 参皂苷为主要活性成分。
案例四:丹参的质量标准
01
02
03
04
05
丹参的来源和产 地
生药质量标准
算指纹峰的相对保留时间。
A bundance
8000000 7500000 7000000 6500000 6000000 5500000 5000000 4500000 4000000 3500000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 0 0 0 0 0 4 .6 4 5 .3 4
一、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
(七)含量测定 凡已知有效成分、毒性
成分及能反映药材内在质量的指标成分的, 均应建立含量测定项目。
▪ 1. 项目选定原则
▪ 有效成分清楚的可进行针对性定量; 大类成分清楚的可对总成分定量,如对总 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进行测定;含挥 发油成分的,可测定挥发油含量。
(七)含量测定
9
0.354 0.750 0.772 0.802 0.813 0.825 0.841 0.969 0.972 1.000 1.038 1.061
▪ 至少应对三批以上的样品进行考察。若 用新的包装材料,应注意观察直接与生药 接触的包装材料对生药稳定性的影响。
▪ 试验方法与计算同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
一、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
▪ ( 九)炮制 根据用药需要进行炮制的品 种,应制订合理的加工炮制工艺,明确辅 料用量和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 (十)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禁忌、 注意事项及贮藏等 根据该药材研究结果 制订。
2
0.354 0.750 0.772 0.802 0.813 0.825 0.841 0.968 0.972 1.000 1.038 1.061
样品共有峰保留时间(RTR)
3
4
5
6
7
0.353
0.353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的内容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的内容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命名与分类:确定生药的学名、别名,同时对生药进行分类,以便于标准的制定和管理。
2.外观与形态特征:描述生药的外观特征,如色泽、形态、大
小等,以便于鉴别和辨认。
3.理化性质:包括生药的溶解性、熔点、燃烧性质、比旋光度
等物理性质,以及酸度、碱度、折射率等化学性质。
4.含量测定:生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应符合一定的标准,这需
要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准确测定。
5.化学成分:生药的主要活性成分、次要成分和伴随物质的化
学成分应进行分析和鉴定。
6.微生物限度:生药中的微生物污染会严重影响品质和安全,
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7.毒理学评价:对于生药药材,需要进行毒理学评价,评估其
安全性和毒副作用。
8.杂质和掺假鉴定:制定生药质量标准需要对可能存在的杂质
进行鉴定和控制,以及对可能的掺假行为进行监管。
9.保存条件和贮存期:根据生药的特性,制定相应的保存条件和贮存期。
10.检验方法:根据以上各项内容,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和评价指标,以便于对生药的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价。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安全性原则:确保生药使用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避免或最小化毒副作用的发生。
2. 有效性原则:生药应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在现有疾病的预防、治疗或康复中起到预期的疗效。
3. 一致性原则:相同的生药品种、不同的生产批次或不同的制造厂家应具有相近的质量特性和疗效。
4. 可操作性原则:制定的质量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实施和监管,并能够进行定量检验和评价。
5. 可靠性原则: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基于科学和可靠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合理性原则: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兼顾生产实际和经济可行性,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并确保质量合格。
7. 可追溯性原则:生药质量标准应具有可追溯性,能够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生产加工的过程和质量控制的记录。
8. 持续改进原则:生药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要求,并根据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进行改进与更新。
4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
包装、运输与贮藏
包装前应检查、清除劣质品及异物,包 装器材(袋、盒、箱、罐等)干净、干燥、 无破损的,包装应有批包装记录,内容有: 品名(药材名)、批号、规格、重量、产地、 工号、日期。 剧毒、麻醉、珍贵药材应特殊包装,并 应贴上相应的标记,加封。 药材批量运输时,不与有毒、有害物质 混装。
药材仓库应通风、干燥、避光,最好有空 调及除湿设备,地面为混凝土或可冲洗的地面, 并具有防鼠、防虫设施。 药材包装应存放在货架上,与墙壁保持足 够距离,并定期抽查,防止虫蛀、霉变、腐烂、 泛油等现象发生。 在应用传统贮藏方法的同时,应注意选用 现代贮藏保管新技术、新设备,如冷藏气调、 辐照法及国家食品、粮食仓贮法中允许中各项的理由, 说明指定标准中各项的理由,规定各项 指标的依据、技术条件、注意事项等。 指标的依据、技术条件、注意事项等。
五、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四、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1.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1.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一级标准)2010版药典 ① 国家标准 (一级标准)2010版药典 ② 部颁标准 (二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③ 地方标准 (三级标准)
2.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杂质及相关项目 限量控制 常规项目 共性内容
GAP的根本目的:保证中药材质量符合标准, 加强中药材生产的监督管理,保证中药材 的质量。
GAP 的几项主要内容简介: 实施GAP的目的 实施GAP的目的 产地环境生态 种质和繁殖材料 栽培与饲养管理 采收与初加工 包装、运输与贮藏 质量管理 人员和设备 文件管理 附则
生药质量标准制定与应用分解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六)浸出物 • 某些生药确实无法建立含量测定项,并且证明浸 出物的指标能明显区别生药的质量优劣的,可结合用 药习惯、生药质地及已知化学成分类别等,选定适宜 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测定其浸出物时,须具有针对 性并具有控制质量的意义。 • 选择溶剂时,也可与 [ 鉴别 ] 项相结合,即采用 鉴别中提取成分的溶剂。一般要用不同溶剂测试,例 如某生药含水溶性及脂溶性有效成分,可用水、甲醇 或乙醚作溶剂测定浸出物量,经试验比较,标准正文 中可收载较为适宜的浸出物,并提供选择所用溶剂的 依据。要有多产地样品实测数据来制定限量指标(以 干燥品计)。
例:黄芪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
例:黄芪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五)检查 生药质量标准中的“检查”部分是指生 药中可能掺入的一些杂质以及与生药质量 有关的项目,根据品种不同或具体情况, 具有不同检查内容,是保证质量的重要项 目之一。 1. 杂质 指来源与规定相符,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 定不符的药材;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 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一 、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
(四)企业标准 药品生产企业自己制订并用于控制其药品质量的标准,称 为企业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它仅在本厂或本系统的管理上有约束力,属于非法定标准。 企业标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 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另一种是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 主要是增加了检验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 企业标准在企业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 本身以及严防假冒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外较大的企业 均有企业标准并对外保密。 作为产品原料的生药的质量标准是整个企业质量标准的组 成部分。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26
含量测定
• 以有效成分为对象:有效成分和总成分 • 测定方法:经典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 • 方法学验证内容有: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重现性)、
检测限、定量限和耐用性等。
A
27
• 含量限(幅)度的制定
幅度:毒剧药必须规定幅度,如《中国药典》( 2005 年版)规定马钱 子中含士的宁为 1.20 ~ 2.20 %。 限度:如《中国药典》( 2005 年版)规定黄连中含生物碱以盐酸小檗 碱计不得少于 3.6 %。
• 人参根重也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在第 4 和第 5 年间变化非常明显,根重增加了 1 倍。
A
4
• 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 UV法和 HPLC 法对在山西、新疆两个生态地区栽培的 22 个红花品种中红花总 黄酮及其中的芦丁、山柰酚 -3- O - 芸香糖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 红花品种间总黄酮及芦丁、山柰酚 -3- O - 芸香糖苷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总黄酮含量为 1.62% ~ 7.82% ,其中以合肥红花、亳州红花、鱼台红花含量 较高;山柰酚 -3- O - 芸香糖苷的含量为 0.085% ~ 0.895% ,其中以合肥 红花、亳州红花、鱼台红花含量较高。
• 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将坩埚放冷,加热水或 10 %硝
酸铵溶液 2ml ,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
渣照前法炽灼,至坩埚内容物完全灰化。
A
18
•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 取上项所得的灰分,在坩埚中小心地加入稀盐酸约 l0ml ,用表面皿覆盖坩 埚,置水浴上加热 10 分钟,表面皿用热水 5ml 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 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 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置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 计算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 ( % ) 。
2023-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应用
我国奶 粉雌激 • 素检测 标准可 望年内 出台
检测结果说明,42份圣元乳粉中未检出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 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雌激素〔17β-雌二醇和雌酮〕 和内源性孕激素〔孕酮和17α-羟孕酮〕的检出值分别为0.22.3μg/kg和13-72μg /kg,其中患儿家中存留样品雌激素和孕激素 检出值分别为0.5μg/kg和33μg/kg。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 道的含量范围。
食品补充剂的质量标准在USP中 以独立于原料药和制剂的单独章 节予以收载,其中草药及制剂的 各论20余个。
Licorice
Asian Ginseng recorded in USP
?欧洲药典?〔PhEur〕是由欧洲理事
会?欧洲条约第50号?第一条款指定的
作为在欧洲及亚洲等37个缔约国〔截
止2007年3月,尚有20个观察员国家〕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与应用
要 求:
➢ 掌握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 熟悉生药质量标准制订的方法 ➢ 了解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程序
标 准 Standard
•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 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 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根底,经 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 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 同遵守的准那么和依据。
•
维护了当时社会最优秩
序,促进了贸易最优效益,奠定了中华文化根
底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管理机构
两个系统
国家质检总局
卫生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药典委员会
除药品外的各行业国标
国家药品标准
标准的属性
➢ 权威性authority ➢ 科学性scientificalness ➢ 适用性applicability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是什么生药学简答题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其原则涉及药材的选取、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估等诸多方面。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品的疗效,防止药材的污染和混淆,确保人们服用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我们就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展开讨论。
一、根据药材的来源和用途确定标准1. 首先要根据生药材的来源和用途来确定质量标准,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栽培方式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药材,由于生长环境和气候等差异,其品质和化学成分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2. 根据药材的用途和药理特性来确定质量标准,例如不同用途的药材需要考虑其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可能存在的有害成分和微生物污染等情况。
二、制定标准应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1.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药典标准,保证药材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质量要求。
2. 同时也要参考国际上通行的标准、规范和方法,使制定的标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生药质量的贸易和国际合作。
三、严格按照科学方法和技术实现1.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药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充分考虑药材的变异性和多样性1. 药材的品质和成分受到生长环境、收获季节、处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生药质量标准时,要充分考虑药材的变异性和多样性,确保标准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2. 对于可能存在较大变异性的药材,还可以制定不同生境和类型的药材分别适用的标准。
五、全面评估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全面评估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对有害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的限量要求,以及对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品质要求等。
2. 考虑到人们对生药材的使用方式和用药习惯的多样性,制定的标准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用药情况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药学_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_61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_
6.其他检查项目 杂质
n 生药中混杂的杂质: ➢系指物种与规定相符,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 定不符的药材; ➢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 ➢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二、中药中毒性成分及其控制 1、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 2、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3、其他毒性成分的检查
二、人为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一)药用植物栽培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二)采收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三)加工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四)炮制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五)贮藏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六)掺假使杂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第二节 生药的安全性相关问题
一、生药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及其检测 1、重金属的检测(铜、铅镉、汞、砷) 2、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 3、黄曲霉毒素检测 4、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
(2)重金属
➢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 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包括铅、汞、 镉等。
➢检查时以铅为代表,采用目视法观察比较。 (3)砷盐检查
砷盐的检查 ➢用古蔡氏法 ➢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砷盐限度一般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4)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查
有的生药由于寄生于有毒植物而产生有害物质, 亦须加以检查。
有害物质的控制
n 指农药残留过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 ➢生药中有害物质的来源主要有: n生境的污染(土壤、地质背景等); n栽培和仓储过程中施用农药或驱虫剂; n加工炮制过程中辅料的污染; n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污染。
(1)农药残留量测定 ➢农药的使用对于中药材的稳产、高产有着重大 的意义,但也带来了生药的农药残留问题;
HPLC对国产 23 种 61 个样品柴胡中柴胡皂苷 a 、c 、d 的测定结果表明,19 个产地的柴胡 中柴胡皂苷 a 、c 、d 之和在 0.62 % ~3.04 % ,两个产地的狭叶柴胡为 0.86 % ~0.91 %,产 于云南会泽的多枝柴胡为 7.44% ,产于云南昆 明的韭叶柴胡为 4.39% ,产于四川汶川的汶川 柴胡为 4.45 %,产于云南会泽的川滇柴胡仅含 极少量的柴胡皂苷 a 、c 、d 。
第十四章生药质量标准课件
生药质量标准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生药质量标准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中药制 剂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涉及到原料药材、中间体和成品等多 个环节,而生药质量标准对原料药材的质量要求做出了明 确规定。只有符合生药质量标准的原料药材才能用于制剂 生产,从而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同时,生药质量 标准也是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中药 制剂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详细描述
生药的显微鉴别主要包括对细胞组织、细胞内含物等进行观察,如淀粉粒、结晶 、细胞壁等,这些特征可以用于鉴别生药的种类和真伪,对于保证生药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
理化鉴别
总结词
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的变化,对生药进行质量评估。
详细描述
理化鉴别主要包括对生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如采用显色反应、沉淀反应等化学方法,以及测定熔点、沸 点等物理性质,这些方法可以用于鉴别生药的成分和纯度, 对于保证生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02
CATALOGUE
生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外观性状
总结词
通过观察生药的外观特征,对其质量进行初步评估。
详细描述
生药的外观性状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质地、表面特征等,这些特征可以反 映生药的生长环境、采收加工情况以及存储条件等,对于判断生药的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
显微鉴别
总结词
通过显微镜观察生药的显微结构,对其质量进行评估。
生药质量标准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的生药质量标准主要是对生药的 外观、性状等方面的规定,随着人们 对生药的认识不断深入,生药质量标 准逐渐完善。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药质量标准也在 不断更新和完善,例如引入了指纹图 谱等技术手段,提高了生药质量标准 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医学专题6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
(4)非共有峰面积 中药材供试品的图谱与指纹图谱比较,
非共有峰总面积不得大于总峰面积的10%。
蜘蛛香、缬草、宽叶缬草、黑水缬草、长序缬草
缬草属药用植物极性成分的HPLC 指纹图谱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
包括药材、半成品、成品的图谱
半成品(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与原药材 的指纹图谱应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半成 品(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特征应在原药 材的指纹图谱中可以追溯,而原药材中 的某些特征在提取物指纹图谱中允许因 生产工艺而有规律的丢失。
饲养环境应清洁卫生,建立定期消毒制度。
药用动物的疫病防治, 以预防为主, 定期接 种疫苗。患病动物,应隔离;普通病患,可隔离 饲养;传染病患应立即处死火化或深埋。
药用动物饲养中,给水的时间及次数固定。
采收与初加工
对于野生或半野生药用植(动)物的采 集应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应有计划 轮采与封育,以利生物的繁衍与资源的更新。
产地环境生态:
第五条 生产基地要求选择适宜中药材 生产的基地,布局合理,要重视“地道药材” 的地理学和“原产地”概念。
第六条 生产基地应选择大气、水质、 土壤无污染的地区。周围不得有污染源,环 境生态质量:空气环境执行“大气环境”质 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灌溉水质执行“农田灌 溉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国家相 关标准二级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执行“生 活饮用水标准”。
药材批量运输时,不与有毒、有害物质 混装。
药材仓库应通风、干燥、避光,最好有空 调及除湿设备,地面为混凝土或可冲洗的地面, 并具有防鼠、防虫设施。
药材包装应存放在货架上,与墙壁保持足 够距离,并定期抽查,防止虫蛀、霉变、腐烂、 泛油等现象发生。
在应用传统贮藏方法的同时,应注意选用 现代贮藏保管新技术、新设备,如冷藏气调、 辐照法及国家食品、粮食仓贮法中允许的药剂 消毒。
生药质量标准
两个系统
国家质检总局
卫生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药典委员会
除药品外的各行业国标
国家药品标准
标准的属性
➢ 权威性authority ➢ 科学性scientificalness ➢ 适用性applicability
其它质量标准
• 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 临床试验期
间的标准
• 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 新药经临床试验或
试用后报试生产时,这时制订的药品标准叫 “暂行药品标准”。该标准执行两年后,如 果药品质量稳定、该药转为正式生产,此时 的药品标准叫“试行药品标准”。该标准执 行两年后,如果药品质量仍然稳定,经SFDA
8000 6000 4000 2000
0 0
y = 13.389x + 7.6642 R = 0.9999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浓度(μg/mL)
2、专属性(specificity) 3、检测限与定量限
(limit of detection and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4、精密度(precision)
5、重复性(repeatability)
6、准确度(accuracy) 7、耐用性(accuracy)
全国牛膝商品药材中β-蜕皮甾酮含量
3批牛膝药材样品中β-蜕皮甾酮的复核结果
样品 NX02 NX05 NX06
来源
中国药科大学 河南省药检所
结果
结果
相对偏差(%)
河南武陟
食品补充剂的质量标准在USP中 以独立于原料药和制剂的单独章 节予以收载,其中草药及制剂的 各论20余个。
第六章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
不同的植物种类要求的生态环境不同,有的以光或温度为主导因 子,有的以土壤肥力为主导因子,这些生态因子随着地理区域的不同 会发生改变,而且这些生态因子通常是综合起作用的,它们的时空变 化对药用植物产生不同的效应,影响生药的质量。
(1)光照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
在诸多环境因素中,太阳辐射是药用植物生产决定性的因素。作 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的动力,太阳辐射是植物制造有机物质的 唯一能源。光照时间、光照强度等影响各种化学成分在植物体内积累。 如:颠茄露天栽培,阿托品含量为 0.703 %,而荫蔽条件下栽培,含 量为 0.38 %。
药用植物体内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不但与其物种 的遗传基因、品种类型密切相关,也与它的生长发育特性 密切关系。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活性成分也会 发生一些变化,因而对生药的质量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掌 握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对提高药材质量和单位面积产 量、控制药材质量都有指导意义。
(1)药用植物生长年限与生药质量
类型 Ⅲ 以蛇床子素、线型和角型呋喃香豆素同时存在,属于混合的过渡 类群,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过渡地带。 过渡类群样品的香豆素成分变化还表现为量和质的变化,即从南到北, 蛇床子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直至检测不出,而角型呋喃香豆素则从无到 有且含量逐渐升高,同时形成过渡交叉类型。
3、植物生长发育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含痕量的柴胡皂苷 a 、 c 、 d 。
2、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药用植物经长期栽培,植株的遗传特性可能会发生一 定程度的变异,形成不同的类型,其次生代谢产物可能有 差异。如红花是菊科 1 ~ 2 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 2100 余年的栽培与用药历史,由于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 择,形成了适合不同气候条件栽培的人工居群或品种。
【学习课件】第十四章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
药用动物1581种;
药用矿物80种。
医学ppt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 版一部)收载的中药材534种,其 中有143种中药为多基源;
其中二基源的有92种,三基源的 38种,四基源的有8种,五基源的 有4种,六基源的有1种;
同科不同属有21种,不同科者有4 种。
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律依据;
医学ppt
10
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起着重 要作用,它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 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ppt
11
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一)国家药典
药典: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 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 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 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典) 是我们国家控制药品质量的标准, 收载使用较广、疗效较好的药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颁发的药品标准,简称局颁标准。
除《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外, 其余的品种,凡来源清楚,疗效 确切,本着“一名一物”原则, 分期分批,由药典委员会编写、 收入局颁标准。
医学ppt
21
1998年以前,药典委员会隶属卫 生部,当时该标准由卫生部批准 颁发执行,称为部颁标准。
例如:茵陈过去是春季采收幼苗, 有“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茵陈 当柴烧”的说法,说明采收期的 重要性。
医学ppt
6
经研究表明,茵陈的主要利胆活 性成分蒿属香豆精、对羟基苯乙 酮和茵陈香豆酸A和B以秋季的花 前期和至花果期含量最高。
《中国药典》因此规定有两个采 收期,春季和秋季。“绵茵陈” 及“茵陈蒿”
医学ppt
19
本版药典的附录作了较大幅度的 改进和提高,现代分析技术在本 版药典中得到进一步扩充。
生药质量标准
10 均值 RSD%
4.644 4.638 0.068 9.832 9.831 0.019 10.117 10.118 0.038 10.519 10.515 0.022 10.662 10.661 0.018 10.828 10.826 0.029 11.029 11.029 0.017 12.707 12.71 0.070 12.749 12.752 0.055 13.116 13.119 0.039 13.614 13.612 0.023 13.911 13.911 0.020
12
一、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
(七)含量测定 凡已知有效成分、毒性
成分及能反映药材内在质量的指标成分的, 均应建立含量测定项目。
1. 项目选定原则
有效成分清楚的可进行针对性定量; 大类成分清楚的可对总成分定量,如对总 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进行测定;含挥 发油成分的,可测定挥发油含量。
13
(七)含量测定
1 0 .0 0 1 1 .0 0 1 2 .0 0 1 3 .0 0
21
表1 保留时间实验结果
峰
号
化合物
1
桉油精
2 β -石竹烯
3 β -金合欢烯
4 α -姜黄烯
5 (-)-姜烯
6 β -没药烯
7 β -倍半水芹烯
8 芳姜黄酮
9
姜黄酮
10 姜黄新酮
11
未命名
12
未命名
1
4.638 9.832 10.117 10.514 10.662 10.822 11.024 12.713 12.755 13.123 13.609 13.911
(十一)有关质量标准的书写格式 参照 《中国药典》。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2.根据检查项目性质,可人为地分为限量检查 和定量检查。
●限量检查:水分、有害物质、杂质等。
●定量检查:有效成分的含量,生物活性的强 度。
(一)生药质量的限量控制 1.水分测定:是为了保证生物不因所含水分超过限度
而发霉变质。水分测定的方法常用的有烘干法和 甲苯法。供测定用的生药样品,一般先破碎成直 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3mm 以下的花类、种子类、果实类药材,可不破碎。 (1) 烘干法 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取样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 厚度不超过5mm,疏松样品不超过10mm,精密 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 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 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 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 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
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 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 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 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乙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
油。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
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便充
▲生物检定法目前仅用于一些因缺乏适当的理化分析方法来决 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或效价的中药,必须通过药理作用的观 察用效价单位来表示,如洋地黄叶含强心成分的测定等。通 常采药典》规定,每1g洋地黄叶的效价,不得少于1克洋 地黄单位。
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 后,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 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以干燥品计 算供试品中含水溶性浸出物的百分数。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二、生药中的毒性成分及其检测
1.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A) 含马兜铃酸的生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损害,表
现为肾进行性快速纤维化并伴有肾萎缩,称为“马 兜铃酸肾病”(AAN)。 HPLC 细辛按干燥品计算,含马兜铃酸Ⅰ不得过 0.001%。
规定中提到的成分用中文名,其后加括号写明分子式 。具体书写格式因测定方法不同而异,可参考《中国 药典》( 2010 年版)的相关方法。
(八)炮制 制订炮制工艺 (九)性味归经 依据研究成果制订 (十)贮藏(稳定性试验) 生药的贮藏条件是根据对其进行稳定性试验而确定
的。 生药稳定性试验包括
(六)浸出物
某些生药确实无法建立含量测定项,并且证明浸 出物的指标能明显区别生药的质量优劣的,可结合 用药习惯、生药质地及已知化学成分类别等,选定 适宜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测定其浸出物时,须具 有针对性并具有控制质量的意义。
(七)含量测定 1. 项目选定原则 有效成分清楚的可进行针对性定量; 大类成分清楚的,可对总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
四川:川芎、川牛膝、川贝母、川木香、川乌(附子 )、草乌、黄连、厚朴;
湖北:厚朴、湖北贝母;
江苏:薄荷(太仓县)、茅苍术;
吉林:人参(抚松)、鹿茸、五味子;
辽宁:细辛、五味子、石柱参、煤珀;
黑龙江:熊胆、虎骨;
云南:三七、琥珀、云木香、儿茶;
青海:大黄、冬虫夏草、麝香、马鹿茸、肉苁蓉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 制订
第一节 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
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 自然因素 生药的品种、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生长发育、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五)检查 6. 重金属和有害元素 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 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 砷、汞、铅、 镉、铜、铝等。 加强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检查是保证生 药安全性的措施之一。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五)检查 7. 农药残留 重点检查有机氯类、有机磷类和拟除虫 菊酯类。 加强农药残留的检查也是保证生 药安全性的措施之一。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七)含量测定 生药含有多种成分,现在普遍认为生药 的临床疗效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 研究选择具生理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作 为有效或指标性成分,建立含量测定项目 评价生药的内在质量,是现阶段衡量其商 品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及产品是否稳定较理 想而有效的手段。
生药本身所含的无机盐,大多可溶于稀盐 酸中,而来自泥沙等的外来杂质大部分是硅酸 盐类,在酸中不溶解,因此,测定酸不溶性灰 分能较准确地表明生药中的外来杂质。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五)检查 4. 水分 对容易吸湿发霉变质、酸败的生药一般 规定水分检查。 水分限度制定时应考虑南北气候、温湿 度差异,以及生药包装、贮运的实际情况。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六)浸出物 • 某些生药确实无法建立含量测定项,并且证明浸 出物的指标能明显区别生药的质量优劣的,可结合用 药习惯、生药质地及已知化学成分类别等,选定适宜 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测定其浸出物时,须具有针对 性并具有控制质量的意义。 • 选择溶剂时,也可与 [ 鉴别 ] 项相结合,即采用 鉴别中提取成分的溶剂。一般要用不同溶剂测试,例 如某生药含水溶性及脂溶性有效成分,可用水、甲醇 或乙醚作溶剂测定浸出物量,经试验比较,标准正文 中可收载较为适宜的浸出物,并提供选择所用溶剂的 依据。要有多产地样品实测数据来制定限量指标(以 干燥品计)。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二)来源 内容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 的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 产地加工等。矿物药包括该矿物的类、族、矿 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产地加工。 原植(动)物需经有关单位鉴定,确定原植 (动)物的科名、中文名及拉丁学名,矿物的 中文名及拉丁名。药用部位是指植(动、矿) 物经产地加工后药用的某一部分或全部。采收 季节和产地加工是指保证药材质量的最佳采收 季节和产地加工方法。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八)炮制 根据用药需求进行炮制的品种,应制定 合理的加工炮制工艺,明确辅料用量和炮 制品的的质量要求。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九)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 用法与用量、注意与贮藏等项。
二、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 • • • • 1、质量标准的可控性原则---质量可控 2、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原则---准确灵敏 3、标准制定的合理性原则---简便实用 4、标准格式的规范化原则---格式规范 5、标准持续改进原则----------持续改将生药粉碎,炭化,高温灼烧至灰化,残留的灰分。
同一种生药在无外来掺杂物时,其总灰分应在 一定范围内,故所测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有 可能有其他无机物(如泥土 沙石等)掺杂。因此, 总灰分的测定对于保证生药的品质有重要意义。
②酸不溶性灰分: 将总灰分加稀盐酸处理,使总灰分中的 钙盐等溶去,而泥土,沙石等因不溶于稀盐酸 而残留,得到酸不溶性灰分。
一 、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
(四)企业标准 药品生产企业自己制订并用于控制其药品质量的标准,称 为企业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它仅在本厂或本系统的管理上有约束力,属于非法定标准。 企业标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 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另一种是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 主要是增加了检验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 企业标准在企业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 本身以及严防假冒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外较大的企业 均有企业标准并对外保密。 作为产品原料的生药的质量标准是整个企业质量标准的组 成部分。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五)检查 8. 特殊检查项目 对某些毒性药材炮制是否得当应作检查,例如制川乌、 制草乌、附子,如炮制不当,所含有毒的双酯型生物碱会 引起中毒,故需检查并规定限度。 有的是由于寄生于有毒植物而产生有害物质,亦须加以 检查,如寄生于夹竹桃树上的桑寄生即有明显的强心苷反 应,具毒性,故应检查强心苷,以控制有毒夹竹桃寄生的 混入;如寄生于马桑上,应检查有毒成分印度防己毒素, 以控制马桑寄生的混入。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五)检查 5. 酸败度 酸败是指油脂或含油脂的种子类生药,在贮藏过程 中,与空气、光线接触,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 特异的刺激气味,即产生低分子化合物醛类、酮类和 游离脂肪酸,从而影响了生药的感观和内在质量。 本检查系通过酸值、羰 [tāng] 基值或过氧化值的测 定,以控制含油脂种子类的酸败程度。 酸败度限度制订要与种子类生药外观性状或经验鉴 别结合起来,上述各值与种子泛油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的才能制定限度。
例:黄芪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
例:黄芪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五)检查 生药质量标准中的“检查”部分是指生 药中可能掺入的一些杂质以及与生药质量 有关的项目,根据品种不同或具体情况, 具有不同检查内容,是保证质量的重要项 目之一。 1. 杂质 指来源与规定相符,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 定不符的药材;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 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三)性状 • 系指对生药的外形、颜色、表面特征、 质地、断面及气味等的描述,除必须鲜用 的按鲜品描述外,一般以完整的干生药为 主;易破碎的生药还须描述破碎部分。描 述要抓住主要特征,文字要简练,术语需 规范,描述应确切。 • 有关性状特征的书写格式参照现版药典的 类似药材进行。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四)鉴别 • 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或光谱 鉴别及其它方法的鉴别。选用方法要求专 属、灵敏。 • 1、 显微鉴别 • 为生药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组 织切片、粉末或表面制片、显微化学反应。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四)鉴别 2. 理化鉴别 • 包括呈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反应等, 属功能团的鉴别反应,凡有相同功能团的 成分均可能呈阳性反应,因此专属性不强, 一般情况下,不宜作为质量标准中最终鉴 别项目。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五)检查 2. 药用部分比例 为保证生药质量,有的生药需规定药用 部位的比例。例如2010年版《中国药典》 规定穿心莲、薄荷中叶不得少于 30 %。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五)检查 3. 灰分
灰分有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对测定生药品质, 颇为重要。根据生药的具体情况,可规定其中一项或 二项。易夹杂泥砂药材或对难以加工处理和炮制也不 易除去泥砂的生药,应规定总灰分。同一生药来源不 同,其总灰分含量也会相差悬殊。因此需多产地(或 多购进地)的产品进行测定后,再订出总灰分限度。 不易夹杂泥砂或未经涂抹而产品加工比较光洁的药材, 可不规定总灰分检查。生理灰分高、差异大的生药, 可规定酸不溶性灰分。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四)鉴别 3. 色谱鉴别 • 是利用薄层色谱( TLC )、气相色谱 (GC) 或 高效 液相色谱 (HPLC) 等对生药 进行真伪鉴定。
一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四)鉴别 • 4. 光谱鉴别 • 在生药鉴别时,由于多数药材的提取物 在 270 ~ 280nm 左右均可能有最大吸收, 因而不能构成某一药材的鉴别特征,或特 征性不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光谱直接 用于鉴别的不多。如在特定的情况下,在 与类似品或掺伪品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能 构成鉴别特征的,也可应用
生药质量标准制订与应用
生药质量标准制订与应用
• 生药质量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药材的质量 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 应、使用以及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律。 • 有两方面的内容: ①一是标准的制订,包括新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 和已有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 ②二是标准的应用(生药质量的检验),依据法 定药材质量标准,对待检样品的一项或多项质 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 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判断药材质量是否合 格。
三、生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第二节 生药质量的检验
一 、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
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就是各类生药的质 量标准。
一 、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
(一)法定药品质量标准
1. 国家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典委 员会编纂出版,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 执行。现版药典为 2010年版,分一部、二部和三部。其中一 部收载中药,包括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 和单味制剂等。 2. 局(部)颁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简称局颁标准。局颁标 准也由药典委员会编纂出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 执行。包括中药材局颁标准,蒙、藏、维药局颁标准等。 3. 地方标准。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有中药材标准,其收载的药材多为 国家标准中未收载、各省或地区性习惯用药。
一 、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
(二) 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 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已在研制的中药新药,在 进行临床试验或试用之前应先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的批准。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使临床的结论可靠,还需 有一个由新药研制单位制订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批准的临时性的质量标准,即所谓的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 标准。 该标准仅在临床试验期间有效,并且仅供研制单位与临 床试验单位使用。作为新药原料的生药的质量标准是整个 质量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 、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
(三)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 某些新药经临床试验或试用后报试生产时, 这时制订的药品标准叫 “ 暂行药品标准 ” 。
该标准执行两年后,如果药品质量稳定、 该药转为正式生产,此时的药品标准叫 “ 试 行药品标准 ” 。该标准执行两年后,如果药 品质量仍然稳定,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批准转为局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