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评选指标、评选排名与四大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概述
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评选指标和评选结果分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源自2012年挪威海事展、奥斯陆海运机构联合发布的“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研究报告,报告对世界范围内30个知名海洋城市进行了排名,迄今为止共发布三期,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我国学者将“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译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被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文本采纳。
这一排名实质上是对国际海洋城市一整套较为专业、综合的评价体系,在目前世界海事界具有首创性和唯一性。
从三期报告来看,虽然评价体系的指标每一期都有所调整,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一些指标受到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还不够科学,但这些指标总体上上反映了当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主要内涵。
评价体系的指标分客观因素和专家评价两个方面。
2017年报告中客观因素包括五大类、24个指标,均为各种权威国际海事报告中可获得的统计数据。
五大类指标分别是:航运中心、海洋金融与法律、海洋科技、港口与物流、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具体来看,航运中心指标包括城市所管理的船队规模、隶属于船东的船队规模、隶属船东的船队货物价值、航运公司总部数量、航运公司市值。
海洋金融与法律指标包括城市中的法律专家数量、保费收入、海洋产业贷款规模、航运投资规模、海洋产业上市公司数量、海洋产业上市公司市值。
海洋科技指标包括船舶修建产量、船级社雇员数量、经过船级社技术检验的船队规模、船厂和技术服务公司市值。
港口与物流指标包括港口装卸集装箱数量、港口装卸的总货物量、港口运营公司的规模、邮轮停靠港口的次数。
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指标包括营商便利性、政府透明度和廉洁程度、创新创业指数、房地产价格、海关手续负担。
专家评价则是针对“你认为哪个城市排在航运中心前五名?”等22个问题面向全球250多个行业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这些专家包括海洋领域政府官员、大中型涉海企业高管、海洋领域科学家或技术人员等。
在这三期排名中,新加坡都位居第一,德国汉堡两次入选第二名,挪威奥斯陆两次入选第三名。
大连沿海: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创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
大连沿海: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创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正致力于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成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
大连的沿海资源丰富,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为大连打造国家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大连,海洋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大连拥有着辽宁沿海最大的港口和最先进的海洋科研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洋产业链条。
从渔业、海洋科研到海洋运输,大连的海洋经济正在不断壮大。
大连还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旅游也成为当地经济的新增长点。
大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成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为了打造国家海洋中心城市,大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大连加大了海洋经济产业的投入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并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大连还加强了海洋产业的规划和建设,积极推进海洋产业园区的建设,通过集聚和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大连还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和技术进入,加快海洋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上述措施的不断推进,大连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正在不断健全。
大连还积极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
目前,大连已经形成了一批以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为主导的海洋科技企业,为大连的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在海洋经济中的作用,大连还加大了对海洋科研团队的培育和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了海洋科研的创新能力。
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大连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大连建设国家海洋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现代海洋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大连的海洋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将成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连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力度,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
福建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思路和建议
作者: 赵慧[1];谢毅梅[1];王潇唯[1];王永志[1];邱祥武[1];廖荣天[1]
作者机构: [1]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发展研究
页码: 35-4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7期
主题词: 海洋城市;中心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摘要:随着全球海洋开发的逐步深入和拓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海洋城市参与海洋治理的重要平台载体和体现国家在海洋开发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在阐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由来和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上海、深圳、天津、青岛、大连、宁波、舟山等城市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应立足海洋特色和优势,对标对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以 "争创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为目标,以"特色"打造为重点,以港口和航运中心建设为基础,以海洋科技创新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港航建设、海洋创新、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海洋文化培育四个方面的工作,推进福州、厦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
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围绕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总体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示范区、海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一、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国字号海洋创新平台,加强海洋领域基础研究,突破一批前沿交叉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建立海洋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海洋高技术产业示范等机制,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增强参与全球海洋科技创新竞争的能力。
二、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优化贸易结构,建设以船舶交易为主的海洋产权交易市场和引领国际时尚的涉海消费品贸易市场。
建设跨境电商零售交易分拨中心、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特色商品进口体验交易中心。
提升与全球枢纽节点地位相匹配的航运中心综合服务功能,打造沿黄流域、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三、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统筹各类陆海资源,以及海外合作港口、产业园区等,提升海洋产业和科技创新保障支撑能力,构建近海保障、远海协同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设远洋渔业陆地保障基地、深远海科考船后勤服务基地,推进海底探测、深海采矿等重大装备保障项目,完善军地综合后勤保障体系,打造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
四、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示范区集聚海洋国际组织或机构,加强海洋公共服务、海事管理、海上搜救、海洋防灾减灾、海上综合执法等领域国际合作,创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
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建设国际海洋合作中心。
深度参与北极“冰上丝绸之路”开拓、南极治理等国际行动。
五、海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依托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海洋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
重点开展海洋装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以及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材料等潜力海洋产业协作和统筹布局。
全面深化各区域海洋科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建设海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打造胶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聚焦重点任务 聚力攻坚突破 全面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聚焦重点任务聚力攻坚突破全面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作者:宁波市发改委来源:《宁波通讯·上半月》2022年第05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宁波提出的新期望、新要求,是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已出台,重点部署十二大行动105项任务,助力宁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当前全球海洋产业发展格局加快调整,创新驱动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绿色低碳环保成为海洋产业发展新的主题,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成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正是宁波顺应全球海洋经济发展大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海洋强国建设大局的重要之举。
立足宁波优势,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要求,新时代宁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重点把握三大要求。
一是更加凸显海洋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充分挖掘海洋作为城市发展的最大空间和潜力。
与之前“以港兴市”战略一脉相承,新时代宁波发展需要“依海兴市”,真正从港口枢纽走向海洋城市。
二是全面提升海洋开放链接和资源配置能力。
海洋的最大优势在于开放链接,海洋城市的最大功能在于资源配置。
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最重要的途径和抓手就是全面提升海洋开放链接和资源配置能力,这也是通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必经之路。
三是努力实现新优势、新格局、新气派。
通过发挥海洋城市综合优势,宁波重塑海洋城市产业新优势,重构海洋城市开放发展新格局,树立海洋城市品质新气派。
基于以上三大要求,宁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五中心一城市”的功能定位由此形成,即港口航运中心、海洋经济中心、海洋科创中心、海洋金融中心、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和滨海宜居城市。
同时,围绕“五中心一城市”的功能定位,宁波将聚焦重点领域,实施十二大行动任务。
大连接发展现代海洋城市的建议
大连接发展现代海洋城市的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发展现代海洋城市的经验。
我觉得要发展现代海洋城市,那交通得先搞好。
你想啊,就像一个身体,各个器官之间得有血管连着才能运作,城市各个板块得靠交通连起来。
我之前了解一个城市,它想发展海洋相关产业,但是码头到市区的路那叫一个破破烂烂,又窄又堵。
这就导致货物运输不方便,游客想去海边玩也不方便。
所以啊,在搞大连接发展海洋城市的时候,道路啊、铁路啊、水路的运输线路规划要格外重要。
哦对了还有,海洋城市得依靠海洋资源,那海洋环境得保护吧。
这可不能瞎搞,我见过有些地方为了短期的利益,在海边大肆搞建设,垃圾也随便丢弃在海里。
结果呢,海水污染了,鱼都快死光了,哪里还有人愿意来游玩或者发展海洋渔业。
这就好像你请客人来家里做客,结果家里又脏又乱,谁愿意来啊。
我觉得一方面要治理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污染源头得好好管管。
人才也是个关键。
比如说一些高端的海洋科研,像研究海洋新能源,没有专业的人才根本搞不起来。
这方面我感觉城市得跟高校合作,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我之前经历的一个项目就是缺人才,又没有好的政策,结果那些好的科研成果只能是泡影。
所以说政府或者企业得重视人才的引进。
不过我也得承认这个建议有局限性,因为有些偏远的海洋城市确实对人才吸引力小。
那怎么办呢?可以多提供一些远程合作的机会,比如和大城市的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让他们远程指导。
还有旅游业也是现代海洋城市重要的一环。
要有特色,不能千篇一律。
拿某个海边小镇来说,以前没啥特色,后来他们推出了一种海底漫步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讲解的旅游项目,游客们可以通过特殊设备在浅海海底漫步,同时导游给讲解当地的海洋文化历史。
这一下就吸引了大量游客。
这无形之中就通过旅游加大了城市的连接性。
我觉得每个海洋城市都应该挖掘自身独特的海洋文化,然后融入到旅游项目中去。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上,要注重和周边城市或者国家的交流合作。
古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宁波舟山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探讨
2020年第07期·浙江经济/区域宁波舟山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探讨文/王志文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需要深挖独特的港口航运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分阶段分目标逐步实施2020年1月,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谋划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3月,浙江海洋强省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中明确由宁波、舟山分别启动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规划建设。
这是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大湾区建设等海洋政策后的又一重大发展举措。
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对浙江抢占新一轮海洋经济的发展高地、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极具重大战略意义。
基础优势海洋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影响力逐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浙江海洋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674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7965亿元,年均增长约8.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14%左右,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浙江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随着近年来一大批海洋经济政策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运作,两地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全球的知名度也逐步扩大。
海洋区位得天独厚,海洋资源较为丰富。
宁波、舟山具有优越的海洋区位优势,位于我国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出海通道,是紧邻亚太国际主航道的重要出口,全省可规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主要集中分布于宁波—舟山港一带,是我国建设深水港群的理想区域。
此外,还拥有海岛岸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和海洋旅游四大基础优势。
宁波舟山港优势明显,港航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2019年,宁波舟山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19亿吨,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年货物吞吐量超11亿吨的超级大港,并连续11年位居全球港口第一。
同时,全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2753万标准箱,排名蝉联全球第三。
依托港口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已经成为两地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海洋思维下的城市转型探索——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路径
海洋思维下的城市转型探索——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的建设路径
李孝娟;刘大海;古海波
【期刊名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年(卷),期】2024(37)5
【摘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我国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布局。
文章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的源头出发,通过城市分级体系概念比对及对全球知名海洋城市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及功能特征。
指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基于海洋思维,提出了寻切口、拓市场、高站位的战略发展思路和目标,并从航运、科技、产业、文化、合作治理、管理模式等不同维度提出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策略路径。
【总页数】10页(P61-70)
【作者】李孝娟;刘大海;古海波
【作者单位】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1;F113;P74
【相关文献】
1.浙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由来与路径探索
2.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背景下天津市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预测
3.“智慧海洋”视野下全球海洋中心城
市竞争力评价及舟山的建设路径研究4.新发展格局下舟山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
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强化海上应用场景,引导陆域优势产业向海发展,力争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关键项目取得突破性发展。
坚持科技驱动。
坚持通过源头创新和科技驱动,占领海洋前沿领域制高点。
探索海洋科学研究及技术发展的可为空间和突破点,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建设,推动海洋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强化科技创新的原始驱动力。
坚持绿色引领。
突出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聚焦海洋绿色低碳前沿领域,通过示范研究,探索构建绿色行业标准及制度体系,占据国际绿色发展的话语权。
坚持开放协同。
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意识,链接国内及全球海洋资源,实现自身海洋发展的重构,突出国内外的协作发展,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坚持陆海统筹。
统筹陆海资源配置,推进陆海产业经济融合,陆海资源互补协调发展。
全域布局支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为新时期城海文明提供示范样板。
1。
中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及对策研究
•海洋区域经济•中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及对策研究周乐萍*摘要i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可以看作全球海洋发展系统的中枢或世界海I洋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重要组织结点。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同时承I担着两个角色:一方面以海洋发展为核心功能参与到世界海洋I经济的发展中;另一方面以海洋经济发展为特色的区域中心带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通过界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内I涵特征与功能定位,通过分析全球中心城市、全球金融中心、I全球航运中心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发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面I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I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I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城市竟争力城市影响力全球金中心城市地理学很早就发现,城市会因自身规模大小的限制与所处网络格局的差异,与其他城市形成一个遵循位序一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的城市等级体系。
中心城市作为城市等级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往往成为较强的集聚扩散、服务和创新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1]$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经济活动能够实现在地域上的高度分离和全球范围内的高度整合,中心城市开始归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城市位次不再仅看规模,而是更多反*周乐萍(1985~),女,博士,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海洋经济$035中国海洋经济(2019年第1期总第7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在其对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控制与配置能力上$在这个城市网络体系中,位于最高阶的城市称为全球中心城市,其次为国家中心城市,最后为区域中心城市$这些城市一方面在全球网络体系中拥有关键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在区域内具有核心功能$全球化、网络化与城市化三者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信息时代城市空间最为重要的发展动力,一方面促进产生的世界级、国家级和地区级中心城市;另一方面改变着传统中心地体系具有优势的中心城市的功能$因此,在探讨中心城市的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全球中心城市发展的新规律、新特征与新因素,从全球化、全球城市网络的角度重新认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述(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内涵特征根据城市发展历程来看,最早依据城市规模形成了全球城市或者世界城市(Global or World City)的概念,其主要依随商贸活动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全球金融中心城市、全球航运中心城市,虽然随着历史变迁,发展历程多有变化,但全球金融中心、全球航运中心的界定,可以为界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参考,其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与全球航运中心城市联系更为密切$从中心城市发展历程来看,目前在全球化、网络化、城市化强作用下,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成为其融入世界城市网络,完成城市分工的重要特征。
大连沿海: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创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
大连沿海: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创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大连,中国东北地区的国际港口城市,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城市。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引导,大连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沿海城市,大连将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努力建设国家海洋中心城市,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连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为其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连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沿海地带,拥有辽东湾、黄海、渤海等重要的海洋资源.大连港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中国的海洋城市,大连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为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府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也为大连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体系。
在这一背景下,大连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建设海洋产业基地,鼓励科研机构加大海洋科技研发力度,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大连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连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有望成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
大连作为中国的海洋城市,拥有庞大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众多海洋企业,科研实力雄厚。
大连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一批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海洋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
众多海洋企业也在大连落户,并且积极投身海洋产业的开发与创新。
这些都为大连成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连在海洋产业发展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发扬。
大连已经建设成立了海洋产业园区、海洋科技城等海洋产业发展平台,形成了多个海洋产业集群。
大连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背景下,大连市加大了对海洋产业的投入和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促进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
构建现代海洋城市 驱动海洋经济繁荣
现代海洋城市体系:助力海洋经济腾飞的动力航母在21世纪的蓝色舞台上,海洋经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诱人的光芒。
而现代海洋城市体系,便是这颗明珠的托盘,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力量,助力海洋经济腾飞,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航母。
以下是笔者对这一现象的深入剖析和独特见解。
一、现代海洋城市体系的构建,如同编织一张巨网现代海洋城市体系的构建,就像是在广袤的海洋上编织一张巨网,每一个城市节点都是这张网上的关键枢纽,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海洋经济生态圈。
这张巨网,不仅涵盖了沿海城市的繁华,还延伸至内陆,辐射周边,形成了一个陆海统筹、区域协调的发展格局。
在这张网的引领下,海洋经济不再是孤立的岛屿,而是连成一片的繁荣景象。
正如蜘蛛织网捕食,现代海洋城市体系也在不断地吸纳资源、创新要素,为海洋经济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二、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犹如凤凰涅槃在海洋城市体系的推动下,海洋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凤凰涅槃般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海洋捕捞、海洋运输等产业,正在被高端、绿色、智能化的新兴产业所取代。
这些新兴产业,就像是一只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展翅高飞,引领着海洋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
比喻来说,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就像是从粗放式的“渔网”向精细化的“手术刀”转变。
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海洋的表层资源,而是深入挖掘海洋的内在价值,用科技创新的“手术刀”解剖海洋的秘密,提炼出珍贵的“蓝色宝藏”。
三、科技创新的引擎,是海洋经济的加速器在现代海洋城市体系中,科技创新无疑是那颗最璀璨的明珠。
它如同引擎一般,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从深海探测到海洋生物技术,从海洋工程到海洋环保,科技创新的火花在海洋城市体系中不断迸发,照亮了海洋经济的未来。
夸张一点说,科技创新就像是海洋经济的“涡轮增压”,让这艘巨轮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不仅行驶得更快,还能更加稳定。
没有科技创新的加持,海洋经济就像是失去了风帆的船只,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破浪前行。
海洋发展规划与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
海洋发展规划与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可将战略目标划分为全球蓝色经济引领者、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标杆、全球绿色海洋文明示范区、全球蓝色伙伴关系主平台等四个方面。
一、全球蓝色经济引领者卓越高效的国际航运中心。
高标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促进港航业多元化发展,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航道通航能力,推进港口联运和运营全球化布局,打造全球航运服务节点枢纽;推动港航业与自贸试验区融合,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港口服务和监管的深度融合,推进港口运营管理智能化建设,实现港口运作智能化、港航管理智慧化,打造全球最智慧、最绿色、最高效的国际航运中心。
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地。
发展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培育具备国际海洋市场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世界知名涉海产品品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地。
蓝色金融服务中心。
共建国际蓝色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发挥涉海金融交易、法律、仲裁等领域的优势,创新蓝色金融产品,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在蓝色金融标准制定和蓝色债券等方向率先突破,持续完善蓝色金融政策体系,打造多功能的蓝色金融服务生态圈。
二、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标杆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策源地。
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推进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海上综合试验场等重点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突出创新重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重大科技研发工程项目落地,形成源头创新持久竞争力,从需求端出发,激励自主创新,甄选“卡脖子”技术与国际前沿技术,攻坚克难,形成科技创新的原始驱动力。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
强化成果转化驱动,打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
建立国家级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速转化示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提升科技应用综合环境,形成国际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示范平台。
海洋高端与复合人才聚集地。
优化海洋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全方位打造高端海洋人才聚集地。
围绕海洋产业与人才需求,针对性引进跨行业、跨学科的海洋人才。
逐梦深蓝、向海而兴_建设海洋中心城市蓝色美丽家园
逐梦深蓝、向海而兴建设海洋中心城市蓝色美丽家园Pursue the dream of deep blue, achieve ocean-oriented prosperity, and build a blue beautiful homel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Oceanic Hub Cities■文 / 林伟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联通的纽带,承载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宁波向海而生、因海而兴,海域总面积超8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678 千米,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2022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2.6亿吨,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35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三。
近年来,在宁波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擘画“海洋经济强省”宏伟蓝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使命任务,在“一体两翼多组团、三江三湾大花园”总体框架下,不断提升“一核”辐射带动功能、强化“三湾”生态保护统筹、推动“六片”功能性开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并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始终坚持“向海图强”,致力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
作为海洋强市,宁波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海洋、港口置于城市发展的战略地位,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等实施方案,相继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国家级先行试点,并以绿色石化产业为龙头,以海洋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壮大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扶持培育涉海高能级科研平台和国家级实验室,持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迭代升级。
宁波全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60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2307亿元,年均增长14.4%。
二是始终坚持“陆海同治”,致力于高标准改善海洋环境。
海洋生态城市规划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蓝色策略
海洋生态城市规划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蓝色策略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城市化的同时保护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
海洋生态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新策略,得到了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实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海洋生态城市规划对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蓝色策略。
一、资源利用的优化海洋生态城市规划旨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先,海洋资源丰富,如海水、潮汐能等可用于城市供水和能源供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生态城市规划还注重推动循环经济,开展海洋养殖业和海洋农业,将海洋资源与农业、渔业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环境的保护海洋生态城市规划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核心目标,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与恢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与城市的和谐共存。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生态绿地和湿地保护区,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质。
同时,规划还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建立海洋保护区和海洋生态恢复区,保护珍稀物种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三、城市布局的优化海洋生态城市规划注重城市布局的优化,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实现城市发展的高效率和绿色化。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增加海洋景观带,将城市与海洋融为一体,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感。
同时,规划还强调发展多中心城市模式,减少城市空间扩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社会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城市规划不仅关注环境可持续性,还注重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规划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规划还注重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促进就业机会、收入分配的平衡,实现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海洋生态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新策略,通过优化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布局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努力,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手段。
评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评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者:秦汉来源:《宁波通讯·上半月》2022年第05期2012年,挪威船级社有限公司和梅农经济学研究所等国际机构联合发布“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研究报告,并形成了一套以航运中心、海事金融与法律、港口与物流、海洋科技、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为主要维度的国际化评价标准。
后来,我国学者将“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翻译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五年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可以说,在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关注上,国内与国外几乎是同频的。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依托城市進一步挖掘利用海洋的经济社会价值,已成为全球拥有海洋资源国家共同的行动自觉。
“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研究报告与我国国家战略所提的概念有着本质区别。
从前者的评价指标体系看,其聚焦点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金融、法律、科技、物流等内容作为配套支撑要素而存在,并且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也成为助推这些“硬实力”发展的“软实力”,总体上属于经济范畴。
而我国所提的概念,则是超越了单纯的经济范畴,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全局出发,系统涵盖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经济与社会协同、国内与国际海洋治理,是建设海洋强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依托。
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战略中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内涵,可以对其中的关键元素进行拆解。
首先是“全球”,体现的是影响范围。
全球影响力意味着强大的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包含物流、贸易、政策、制度等多个层面高度开放的发展导向。
其次是“海洋”,这是核心禀赋。
理论上,一座城市拥有海洋资源,就具备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
但在现实发展中,一座城市要成为“海洋”城市,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实现城市与海洋共同发展。
再次是“中心”,代表了功能定位。
例如,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海洋服务业中心、海洋科技中心等集中体现了发展的特色优势。
“中心”覆盖的领域越大越广,功能便越完备,整体的发展能级就越高。
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号”
,在 建设中被称为“造
岛神器”;MT系列多用途饱和潜水支 ,标志着中国深水 作业能力
身世界最先进水平阵容%友联船厂成为
国内首家LNG修 居中国各单体
,连续多年位 ,逐步巩固
了修龙头 %中集集团和招商
局重工将整合双方的海工板块组建“中
国海工”集,打造
海标
杆%
深圳规模庞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体
系,电子信息和
国家深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 洋
开发银,成立海洋科学
,打造
全 洋 智,建设国金枪鱼交
心,组建 工 头企业集团,壮大
洋 产业发基金,
建设洋
城,探索设立深圳
,规 建
设深圳,洋』 和洋科技,办好
国海洋经济览会。
深圳还将研究起草《深圳市海洋发 展规F产业发、科技 、文
化 、防
、综合管、国合
作等方面提出清晰的发展目标、评价体
区建发集团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拥有全产业链优势,推进城市综合管
廊工程、智慧停车设施、路桥智能管
养、多功能智能杆和产业园区开发,
打造全周期智慧化建设运营模式。联
成远洋渔业作为深圳规模最大的远洋
渔业企业,是国内数量最多的延绳钓
金枪鱼捕
,头企业
规
模,"
”
!
“一带三区”打造世界级绿色活力海 /带
滨海旅游资源是深圳旅游资源的
造 科技
;托 优良的
滨自然资源条件,合历史文化资源优
势,创造融文化体验、度假休闲为一体
的综合性海岸特
,大"发展滨海
体育产业,打造国家'J体育产业-
基,建设
的
旅
游
!
宝安如何打造深圳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宝安如何打造深圳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代表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机遇,而海洋经济是建成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一环。
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表示要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8年10月,深圳发布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相关决议,明确了深圳未来30年的海洋发展方向,涉及领域有海洋产业、科技、空间、生态、文化和全球治理等方面。
为此,深圳积极推进以宝安片区、大鹏片区为重点区域的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并吸引全球优质海洋企业总部入驻。
宝安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与产业大区。
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实体经济、强化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宝安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正奋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宝安承担着建设重任。
宝安具有完备的产业链,在全球制造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吸引了各类创新要素,逐渐成长为泛珠三角地区信息、物流、人才、资金流的汇聚地,宝安是粤港澳大湾区技术成果转化中心,也是我国经济在全球产业变迁中的一个缩影。
宝安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处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侧,又处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中轴线上,是未来深中通道的桥头堡,拥有宝安国际机场与大铲湾港区,已经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
宝安在创新硬环境上保持了相当的领先优势,并且不断完善创新软环境,逐步形成“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的制度安排,宝安营造了尊重科学、尊重创意、尊重人才的浓郁氛围,让各类人才、创业者对宝安有家一样的归属感。
宝安要打造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优化海洋产业空间。
海洋新城位于宝安区的大空港半岛区,规划面积为7.44平方公里,是继前海之后深圳又一次承载国家战略的稀缺性增量发展空间。
专家视点我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专家视点我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现状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打造高端海洋智库服务国家海洋事业作者:李学峰,岳奇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到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目前,已有深圳、上海、广州、天津、宁波、舟山、大连、厦门、青岛等9座城市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我国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打造国内海上支点,推进海上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海洋经济合作发展,是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
1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涵义我国在“十三五”期间首次提出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主要来源于挪威船级社有限公司(DNV GL)与挪威咨询机构梅农经济学(Menon Economics)评选的“世界领先海事之都(The Leading Maritime Capitals of the World)”。
评选体系指标分为客观评估与主观评估。
客观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航运(Shipping)”、“海事金融与法律(Maritime Finance & Law)”、“海事科技(Maritime Te chnology)”、“港口与物流(Ports and Logistics)”与“吸引力与竞争力(Attractiveness & Competitiveness)”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
主观评估是统计来自全球海洋产业前任高管的看法和评估。
新加坡在2012年、2015年、2017年与2019年连续四次被评为世界海事之都。
评选工作已形成一套综合专业的评价体系,反映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可为我国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借鉴。
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提出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是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拥有领先的海洋核心竞争力,在一定区域内起着枢纽作用且对全球经济社会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O 1 7 年 的 报 告 包括 5 大类 、2 4 小 类 指 标 , 均 为 可 获 得 的 统 计 数 据 。主 观 维
选择 ,绿 色经 济等 经济可持 续发展理
的 五 大 类 指 标 分 别 是 : 航 运 中心 、 海
济”成 为最 重要 的可持 续发展 理念 。
“ 蓝 色经 济 ” 于 1 9 9 9 -  ̄ r - 首 次提 出 ,迅
速 得 到 国 际社 会 的 广 泛 关注 和 重 视 ,
成 了我 国 明 显 的 比 较 优 势 。 城 市 的 创
济 、 贸 易等 功 能 处 于 不 断 演 变 中。 在
在这 一 大背 景 下 ,2 0 1 2 年 , 两
市 ”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现 代 海 洋 经 济 资 金 需 求 量 大 、 融 资 期 限 长 、风 险 与 回
现代 海洋经 济尚未兴起 、国际贸 易主
导 世 界 经 济 版 图的 时代 ,海 洋 中心 主 要 是我 们所熟 知的 国际航运 中心。 国 际 航 运 中心 作 为 一 个有 机 体 , 承 载 的 经 济 和 贸 易功 能 一 直 处 于发 展 与 变化 中 ; 关 于 国 际航 运 中 心 发 展 阶段 的 划
念 相 呼应 。
在 该城 市是 一个非常 重要 的考量 海
洋金 融和 法 律 指 标 下 包含 6 个子指标。
直 以 来 ,全 球 主 要 的 海 洋 中 心
海 洋 金 融 、 法 律 是 现 代 海 洋 暇 务 业 的
代 表 性 行 业 ,是 “ 全球 海 洋 中心城
郝 是 世 界 经 济 的 增 长极 ,其 承 载 的 经
分 , 以 联 合 国 贸发 会 ( U N C T A D)对 港 口发 展 的代 际 划分 最 具 影 响 力 。
家具有 较 高知名度 的 国际海洋组 织在
数年精 心准备 下,联合发 布 了 “ 全球
报 高,必须 紧 紧依 靠强大的金融 业 支
持 , 而 金 融 市 场 的 发 达 又 离 不 开 完 善
海 洋中心城 市”排名 ( 英 丈 直 译 , 应
为 “ 全 球领先 的海事之 都” ,为适合
中文 表 意 ,且 能 充 分 体 现 其 内 涵 , 张
的法律体 系。海洋科技 和教育指 标下
含4 个 子 指 标 。 海 洋 科 技 和 教 育 水 平 的 高低 决 定 了海 洋 中 心城 市 发 展 的 上 限 和 未 来 ; 术 人 员等 )进 行 问 卷 调 查 。 该报 告 定期 更 新 ,每 次 更新 都 会 调 整 和 完 善 其 指 标 体 系 , 以 顺 应 全 球 海 洋 经 济 发 展 的 新 趋 势 ; 从 最 新 的 指 标 体 系 和 调 查 问 卷 设 计 来 看 , 明 显 的 更 突 出 与 “ 蓝 色经济 ” 相 关 的特 征 和 指 标 。 从 客 观 指 标 来 看 ,最 新 报 告 包 含
新 能力 、国际吸 引力与竞争 力指 标下
含5 个子指标。 “ 全 球 海 洋 中心 城 市 ”
内 涵 和 外 延 不 断 扩 展 和 丰 富 , 逐 渐
发 展 成 为 世 界 海 洋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的 重 要 思 维 和 理 念 。 相 较 于 传 统 的 海 洋 经
的 竞 争 力体 现 在 政 策框 架 、产 业 集 群 的 开 放 度 和 信 息 共 享 度 、 营 商 便 利 度 、城 市 的 创 新 能 力和 企 业 家精 神 、 国 际 化 的优 良生 活 环 境 等 驱 动 因 素 : “ 全 球 海 洋 中 心 城 市” 作 为 不仅 有 硬 实 力 , 也 具 备 足 够 强 大 的软 实 力 ,吸
”
—
带一路”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中获 得更高端的定位 , 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 区墨巨
达 地 区和 城 市 开 始 加 速 推 动 “ 蓝 色经
功 能 ; 其 中 ,航 运 公 司 的 总 部 是 否设
什么是 “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一
济 ”发 展 , 多数 国 际航 运 中 心也 突 破 了传 统 海 洋经 济 的 范畴 ,具 备 了更 新 的特 点 ,这 些 特 点 与 “ 蓝 色 经 济 ” 理
念 纷 纷 推 出 ; 在 海 洋领 域 , “ 蓝 色经
度 则是对 全球 2 5 0 多 个 行 业 专 家 (包
传 统优 势 仍 然 明 显 ; 过 去 几 十 年 , 中
国 的 部 分 港 口发 展 十 分迅 猛 , 已 经 形
括主管 海洋领域 的政府 官员 、大中型 涉海企 业的 高管、海洋领 域的科 学家
一
全 球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 在 提 高人 类 福 祉 的 同 时 ,也 带 来 了 资 源 枯 竭 、 环 境 污 染 、 气 候 变化 等 一 系 列 的 全 球
性 问题 ; 可 持 续 发 展 成 为 人 类 必 然 的
系列的客观数据 指标 来进行评 定 ,
“ 智 慧 海 洋 ” 战 略 即符 合 这 一 发 展 大
业 的 发 展 方 向 ,要 为 海 洋 产 业 的 发 展 提 供 新 的解 决 方 案 、我 国 目前 推 进 的
春 宇及 其 团 队将 其 翻 译 为 “ 全 球 海 洋
中 心城 市 ” )。 该 报 告 通 过 主 客 观 两
个 维度 ,对 3 0 多个国际知名 的海洋 中
心 进 行 了排 名 。 客 观 维度 是 通 过设 置
・5 F a E 亡 - 开 L 5 \专 栏 -
带 一 路
如何打造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
2 0 1 7 年5 月, 国家发改委和海洋局印发了 《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 “ 十三五 ”规划》 , 提出 “ 推进深圳、上海等 城市建设全 球海洋中心城市 ”。 ” 全球海 洋中心城 市”这一概念在国 内尚属首次提 出 , 这意 味着深圳 、上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