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与流程

合集下载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与流程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与流程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与流程的负担,因此在治疗上需要特别注意。

同时,精神科医师也应该在用药前了解患者的肝功能情况,避免用药过度或不当引起肝损伤。

三、合并心血管疾病精神科疾病患者常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这是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不规律,情绪波动大,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从而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因此,在精神科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

同时,精神科医师也应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情况,避免用药过度或不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加重。

二、风险防范预案及流程精神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患者的自杀、暴力行为,医务人员的被伤害等。

因此,精神科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预案及流程,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患者的风险防范1.建立完善的评估制度,对于患者的自杀、暴力倾向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监护、限制活动范围等。

2.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情绪,减少自杀、暴力行为的发生。

3.加强患者的家庭支持,建立家庭治疗制度,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关爱和支持。

4.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1.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如加强门禁管理、安装监控设备等。

2.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3.加强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工作压力,减少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发生。

4.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

三、风险防范流程1.建立应急预案,对于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和处理。

2.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对于风险事件进行跟踪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如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等,共同维护精神科医院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精神科疾病的并发症是一项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对于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及流程,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精神人应急预案

精神人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精神科患者由于其特殊心理和生理状态,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如自杀、自伤、逃跑等。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 提高医护人员对精神科患者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3.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确保应急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三、应急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对有自杀、自伤、逃跑等高风险患者,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加强患者病房安全管理,确保门窗、阳台等部位安全可靠。

(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2. 紧急预案(1)自杀、自伤事件1)发现患者有自杀、自伤倾向时,立即呼叫其他医护人员及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2)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区域,避免其接触危险物品。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有生命危险,立即进行抢救。

4)对自杀、自伤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逃跑事件1)发现患者逃跑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搜捕,确保患者安全。

2)通知保卫部门协助搜捕。

3)对逃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了解其逃跑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逃跑。

(3)其他突发事件1)对突发疾病、外伤等事件,立即进行抢救,并通知相关科室协助处理。

2)对突发意外事件,如火灾、地震等,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四、应急响应流程1. 紧急情况发生后,值班医护人员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护士长。

2. 科室主任、护士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应对突发事件。

3. 根据事件性质,通知相关科室、部门及上级领导。

4. 事件处理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对精神科患者突发事件的能力。

2. 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急救药品、医疗器械等。

3. 建立健全应急通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精神科安全预案范本

精神科安全预案范本

一、预案背景精神科作为医疗机构中特殊科室,承担着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诊疗和护理工作。

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2. 建立健全精神科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 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降低事故损失。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精神科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协调精神科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安全员,负责本科室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

四、安全措施1. 患者安全(1)严格执行患者入院评估制度,对有自杀、自伤、伤人倾向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控。

(2)加强患者病房安全管理,确保病房设施完好,门窗锁闭,避免患者外出。

(3)加强患者心理疏导,缓解患者情绪波动,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4)严格执行患者探视制度,防止患者家属或其他人携带危险物品进入病房。

2. 医护人员安全(1)加强医护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3)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确保工作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4)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关注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3. 环境安全(1)保持病房清洁、通风,定期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2)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3)加强电气安全管理,防止电气火灾发生。

(4)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防止过期、失效、假冒伪劣产品使用。

五、突发事件处理1. 患者自杀、自伤、伤人事件(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

(2)报告上级领导,请求支援。

(3)安抚患者情绪,防止事态扩大。

(4)调查事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医疗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

(2)报告上级领导,请求支援。

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

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
通知医生
通知患者家属
将抢救车、抢救物物推至床旁
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必要时通知医务科和院总值班
重大抢救
做好护理记录
住院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防范预案
1、为病员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做好分级护理及病房危险物品的管理工作。 2、多方面了解病员的心理需求,及时满足病员的合理要求,避免与病员发生正面冲突,减少诱发因素。 3、鼓励病员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宣泄情感。 4、加强病房的巡视工作,对有冲动倾向的病员应全面掌握其动态表现,严格在视线范围内,力争将冲动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 5、对情绪不稳,激惹性高的病员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有效控制精神症状。 6、一旦发生冲动,工作人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立即呼叫其他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尽快控制场面。 ②直接告之病员冲动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疏散围观的病员,维持周围环境的安全与安静。 ③当语言制止无效时,应及时分散病员的注意力,趁其不备夺取其手中的危险物品。 ④隔离冲动病员,适当保护,待情绪稳定时再作解释。 ⑤对极度躁动不安的病员遵医嘱用药迅速控制情绪波动。 7、当冲动发生后,对轻微受伤者,及时联系医生予以对症处理,对身体受到严重伤害者,当班护士应立即对伤情进行评估,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值班护士长、行政值班人员到场,在他们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根据情况请院内外会诊或通知伤者家属送外院治疗,对家属及受伤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安抚工作。
备齐急救物品赶赴现场
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实施现场抢救
通知家属
评估伤情
已死亡,保护现场
将患者置于安静环境,遵医嘱积极配合抢救
观察病情,详细记录
呼叫,其他工作人员
尸体护理
稳定患者情绪,专人陪护
安抚其他患者,维护病区秩序,保证常规工作
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分析、讨论,书面汇报护理部

精神科风险防范措施

精神科风险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风险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一、常见的精神科护理风险有:1.有自伤、自杀的危险。

2.有冲动、伤人、损物的危险。

3.有出走的危险。

4.有噎食的危险。

5.有窒息的危险。

6.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7.有受伤的危险。

8.有危险物品进入病房的危险。

9.有跌倒的危险。

10.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1.有异物进入体内的危险。

12.有触电的危险。

13.有工作人员在保护患者时受伤的危险。

14.有烫伤的危险。

15.有中暑的危险。

16.有感染的危险。

17.有护患纠纷的危险。

18.有护士心理压力过重的危险。

二、精神科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及征兆评估:精选范本1.自伤、自杀的危险因素:患者因抑郁、妄想、幻觉、睡眠障碍或因被家属嫌弃、亲人去世、失业、恶性肿瘤、艾滋病等因素发生自伤、自杀。

征兆评估:①有自杀史②情绪低落、无望③失眠,体重减轻,害怕夜晚来临④将自己与他人隔离⑤命令性幻听,命令患者自杀⑥负罪感⑦存在被迫害、被折磨、被惩罚的想法⑧抑郁患者突然变的开心⑨冲动、易激惹⑩询问护士“多长时间巡视一次”、“这种药吃多少才会死”等问题⑾谈论死亡,有想死意念⑿分发自己的财产、物品⒀收集危险品。

2.冲动、伤人、损物的危险因素: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或病友之间言语不当、碰撞等原因吵架;封闭的住院环境、简单粗暴的管理使患者难以适应角色;护理人员态度或言语不当激惹患者。

征兆评估:①先兆行为(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颚紧绷、呼吸增快、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②言语(威胁妄想性言语、大声喧哗、强迫他人注意);③情感(愤怒、敌意、焦虑、异常欣快)④意识水平(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

3.出走的危险因素: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自知力缺乏;不适应住院环境、思念亲人、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患者偷走工作人员钥匙、患者会客时外逃。

4.噎食的危险因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因锥体外系反应所致吞咽困难;老年人或有脑器质性疾病如帕金森综合症的患者吞咽反射迟钝、抢食或进食过急;癫痫患者在进食时抽搐发作。

精神病院突发事件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

精神病院突发事件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

精神病院突发事件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一、冲动防范预案冲动行为通常是直接伤害另一人的躯体或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给病人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性影响。

因此在平时工作中应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预防及终止冲动行为的发生。

方法归结如下:1.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做好分级护理及病房危险品的管理工作。

2.多方面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避免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减少诱发因素。

3.鼓励患者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宣泄情感,对有冲动趋势的病人应明确告之行为造成的后果,根据病人的兴趣,爱好组织适当的娱乐活动,使其旺盛的精力得到应有的疏泻,转移分散其冲动意图。

4.加强病房巡视工作,对有冲动倾向的病人应全面掌握其动态表现,严格在视线范围内,力争将冲动控制在萌芽状态。

5.对情绪不稳,激惹性增高的患者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有效控制精神症状。

冲动应急处理流程↗用简洁语言稳定病人情绪病人冲动→当班护士→呼叫其他工作人员→趁其不备夺取手中危险品→隔离约束冲动病人→↘疏散围观病人遵医嘱用药控制病人情绪→正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二、自缢防范预案精神病人由于受病态所致,常可发生一些意外,如自缢,为防此类事件的发生,特别制定本预案,旨在使其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1.护理人员应对病房内的消极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密切观察患者动态变化,防意外发生。

2.结合消极病人的病情,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以转移、分散患者的消极自杀意念,改善情绪。

3.加强病室内危险品的管理,对消极患者应重点做好安全检查,尤其是每次外出返室时应仔细检查,同时应做好家属的安全宣教。

4.夜间应加强消极病人的巡视,做好睡眠护理,对入睡困难、早醒的消极病人应密切观察,必要是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5.严重消极的病人应24小时在工作人员的视野内监护,必要时遵医嘱约束保护,或晴家属协助陪护。

6.一旦发生自缢病人:(1)即刻从其背部向上托起抱住自缢者,解松或割断套绳,然后将其平卧,快速判断有无呼吸、心跳。

精神科应急事件的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汇编

精神科应急事件的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汇编

精神科应急事件的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汇编第一节冲动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一、冲动防范预案冲动行为是指直接伤害他人的躯体或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给病人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性影响。

因此在平时工作中应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预防及终止冲动行为的发生。

其方法归纳如下:(-)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做好分级护理及病区危险品的管理工作。

(二)多方面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及时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避免与病人发生正面冲突,减少诱发因素。

(H)鼓励病人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宣泄情感,对有冲动趋势的病人应明确告之行为造成的后果,根据病人的兴趣、爱好组织适当的娱乐活动,使其旺盛的精力得到应有的疏泄,转移分散其冲动意图。

(四)加强病区的巡视工作,对有冲动倾向的病人,其动态表现应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力争将冲动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

(五)对情绪不稳、激惹性增高的病人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有效控制精神症状。

(六)一旦发生病人冲动,当班护士应立即呼叫其他工作人员协助,同时稳定病人情绪,疏散围观病人。

(七)如果病人手中有危险品,应与其他工作人员协助巧妙夺取。

(八)遵医嘱隔离、约束病人,并用药控制病人情绪,做好约束病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九)正确及时写好护理记录。

二、冲动应急处理流程图1冲动应急处理流程第二节自缢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一、自缢防范预案精神障碍病人由于受病态所致,常可发生一些意外,如自缢、自伤等,为防此类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旨在使其发生率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护理人员应对病区内的消极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密切观察病人动态变化,防意外发生。

(二)结合消极病人的病情,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以转移、分散病人的消极自杀意念,改善情绪。

(三)加强病区内危险品的管理,对消极病人应重点做好安全检查,尤其是每次外出返室时都应仔细检查,同时应做好家属的安全宣教。

(四)夜间应加强消极病人的巡视,做好睡眠护理,对入唾困难、早醒的消极病人应密切观察,必要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精神科应急事件的防治预案与处置流

精神科应急事件的防治预案与处置流

精神科应急事件的防治预案与处置流精神科应急事件是指突发的精神问题、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等紧急情况。

为了减少应急事件的影响,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制定一份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防治预案和处置流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基于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的精神科应急事件的防治预案与处置流程。

一、事件触发1. 病人出现心理异常表现,如激动、烦躁、暴躁等。

2. 突发精神病发作,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不稳定等。

3. 病人发生自杀、自伤、攻击他人等行为。

二、预案制定1. 预案编制组建:包括医师、护士、心理医师、社工等,由负责人统筹制定。

2. 预案内容:包括事件防范、应急处置、后续管理等3个部分。

三、防范措施1. 病房维持安静:防止声音、光线、气味等刺激病人。

2. 认真进行护理:提高病人的心理安慰,保持和睦的护理关系。

3. 定期检查病人情况:严密观察病人的精神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病人的安全管理,如对病人卧室、窗户、门等设置相应的安全铁釘。

5. 制定操作规范:明确职责分工及应急处置流程,让医务人员知道如何面对应急事件。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确认事件:由主管护士或医师接到报告后确认事件性质。

2. 现场处理:找到事件发生地点处理现场情况,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3. 通知相关部门:通知相关部门,如安保、心理科等立即出动前往现场支援。

4. 分析处理情况:共同商议处理方法,包括关注患者情绪、提供及时的药物治疗等。

5. 安全控制:对危险状况进行控制、处置,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6. 监护重点:密切进行患者监护,随时注意患者状况变化。

7. 治疗方案:不同精神事件遵循不同的治疗方案,配合医生给予患者应该的治疗,及时心理疏导等方法。

8. 反馈记录: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总结处置流程、经验和教训。

五、后续管理1. 重点关注:对防范措施、应急处置等情况进行复盘,查漏补缺,完善体制。

2. 值班安排:对医务人员进行值班安排,严格实施防范措施。

医院精神科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标准版)

医院精神科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标准版)

精神科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精神药物是一类较为特殊的药物,一般不良反应较多。

在治疗过程中,为确保患者安全,应遵循以下用药及处理原则。

1、过度镇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

氯丙嗪、氯氮平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奥氮平和喹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防范: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严重者应该减药或换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防范: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

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补充血容量,有助于血压恢复,或用压药物,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

防范: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风险防范与评估指南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风险防范与评估指南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风险防范与评估指南精神科疾病多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到来,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

因此,对精神科疾病及早的治疗,有效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已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常见的精神科的并发症有:一、急性肌张力障碍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

常常发生于治疗初始24小时内,男性青少年多见。

风险评估:急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表现为个别肌群的持续性痉挛如斜颈或颈后倾、动眼危象、脚弓反张、牙关紧闭等,同时伴有焦虑、烦躁及心率增快、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

容易误诊为癔症、破伤风、癫痫、脑膜炎或脑炎等疾病。

风险防范:了解患者、家属用药史,尽量避免使用患者、家属以往使用过的有明显副反应的药物;低剂量起始给药;加药过程不宜过快,给药剂量不宜太大;尽量避免有此类药物副反应的联合用药;用药过程中观察和体查。

二、静坐不能风险评估:多发生于抗精神病药物的第2-3周,表现为双腿的一种强烈的不自主感,患者感到身不由己地被驱动感,如刚躺着又想坐着、坐着又想走,往往伴有明显的焦虑或紧张情绪,容易关生自杀念头。

容易误诊为精神症状加重,致使继续加药而不良反应更加明显。

风险防范:了解患者、家属用药史,尽量避免使用患者、家属以往使用过的有明显药物副反应的药物;低剂量起始给药;加药过程不宜过快;给药剂量不宜过大;尽量避免有此类药物副反应的联合用药;用药过程中多观察和体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三、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风险评估: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是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哌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

女性和老年患者多见。

多在2周后出现,表现为肌肉僵直、肢体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动作减少或缓慢、小步态、静止性震颤、面具脸、流涎、构音困难、吞咽困难、嘴唇快速震颤(兔唇综合征),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

风险防范:了解患者、家属用药史,尽量避免使用患者、家属以往使用过的有明显药物副反应的药物;低剂量起始给药;加药过程不宜过快;给药剂量不宜过大;尽量避免有此类药物副反应的联合用药;用药过程中多观察和体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重精神科医疗风险应急预案

重精神科医疗风险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依据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精神科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重精神科医疗风险事件的处理。

三、组织架构1.成立重精神科医疗风险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理工作。

3.应急处理办公室下设以下工作组:(1)医疗救治组:负责患者救治、病情观察、病情报告等工作。

(2)护理组:负责患者护理、病情观察、护理记录等工作。

(3)心理支持组:负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环境保障、通讯保障等工作。

四、应急处理流程1.发现重精神科医疗风险事件后,立即启动本预案,报告领导小组。

2.医疗救治组立即对患者进行救治,同时通知护理组、心理支持组、后勤保障组。

3.护理组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护理记录,配合医疗救治组进行救治。

4.心理支持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

5.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环境保障、通讯保障等工作,确保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6.应急处理办公室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评估风险等级。

7.根据风险等级,采取以下措施:(1)一般风险: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风险扩大;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较大风险: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重大风险: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开展应急处置;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8.应急处理结束后,对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处理要求1.各工作组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确保应急处理工作高效、有序。

2.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规范,提高诊疗水平,降低医疗风险。

3.患者及家属要积极配合应急处理工作,共同维护医疗秩序。

4.应急处理办公室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上报事件进展。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与流程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与流程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及流程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精神科疾病多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每一次复发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大脑的永久性损伤,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复发意味着病情的恶化和多次强制性的住院治疗,必须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复发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以及最终预后的不理想。

精神科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到来,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

因此,应注意对精神科疾病及早的治疗,有效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常见的精神科的并发症有:一、并发肺结核因为精神科的病人具有生活懒散、行为退缩,饮食不主动,孤僻、少动等症状,常常导致营养状况下降及机体抵抗力差,所以容易导致并发结核病,如肺结核及肠结核等,这样的病人一定要送由有经验的医师给予治疗。

如并发肺结核,首先应该请精神科医师和结核科医师会诊,看看两个病的各自严重程度如何,如精神科病情已趋近稳定,而肺结核正处于活动期,则应到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并由精神科医师提供精神科治疗的具体方案;如果相反,则应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如果两种病都很重,则应由两个科的医师通过会诊进行协商。

一般来说,当两种病都很严重时,在治疗上甚为棘手,而且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肺结核需要充分休息,而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兴奋躁动或受幻觉妄想支配而到处乱跑,从而促使结核病病情的恶化;严重的肺结核患者躯体衰弱使精神病的治疗用药又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这样的病人一定要及时送医院,并由有经验的医师给予治疗。

目前我国较大的精神病医院都设有结核病区,可收治这一类病人。

在50年代以前,精神病患者的结核患病率很高,而近20年来随着精神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及精神医学的发展吗,精神病并发肺结核的患病率正逐年下降。

二、合并肝脏疾病肝脏是人体代谢的异物的重要器官,也是药物和毒物损害的主要靶器官。

由药物引起肝脏组织和功能的改变称为药源性肝病,这在精神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及风险防范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及风险防范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预防规范及风险防范精神科疾病多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到来,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

因此,对精神科疾病及早的治疗,有效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已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常见的精神科的并发症有:一、并发结核精神科病人具有生活懒散、行为退缩,饮食不主动,孤僻、少动等症状,常常导致营养状况下降及机体抵抗力差,所以容易导致并发结核病,如肺结核及肠结核等。

(一)预防规范:根据本地区结核病流行情况、本机构的诊疗条件等,制定本机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并确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计划的实施。

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本机构中结核病感染危险区域、危险场合的界定以及危险级别的确定。

2. 采取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 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和设备。

4. 涉及的相关工作人员及其职责。

(二)风险防范:1.开展本机构肺结核感染危险性评估。

2.制定本机构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

3.建立健全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4.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安全防护的技术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5.开展预防结核病传播的宣传教育。

二、合并肝脏疾病肝脏是人体代谢异物的找器官,也是药物和毒物损害的主要靶器官。

由药物引起肝脏组织和功能的改变称为药源性肝病,这在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

(一)预防规范:在精神科用药前需检查肝功能情况,用药时应尽量选择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造成肝功能进一步下降恶化,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一旦发现肝功受损,则应根据受损情况决定是否停药、减少药物剂量以及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

(二)风险防范:1.药物治疗是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应把药物治疗作为一个潜在的病因。

2.转氨酶水平>2000U/ L,通常提示肝严重损害或肝细胞大面积坏死。

3.轻度转氨酶升高需广泛的鉴别诊断,包括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

如果发现患者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应谨慎使用对肝有毒性的药物。

精神科应急事件的防治预案与处置流

精神科应急事件的防治预案与处置流

精神科应急事件的防治预案与处置流精神科应急事件的防治预案与处置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

在精神科门诊、急诊、住院等医疗单位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急性危急病例,如自杀、暴力、自伤等。

急性危急病例虽然发生频率较低,但危害极大,因此必须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治预案和处置流程,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一、预案制定的必要性1.措施符合规范预案的制定需要依照国家的规定和现有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符合规范的措施,以保证在实际措施中得到有效的执行。

这样,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可以从中选取符合要求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2.保障个人安全对于医疗人员而言,及时准确地处理病人的急性危急病例,不但对于病人的康复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为保证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尽可能地减少由此带来的危害。

3.促进医院管理精神科的防治预案和处置流程不但有利于医院管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医院的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二、防治预案的制定要点1.明确工作职责为了做好防治预案的制定与实施,必须明确各人员的工作职责,以便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与配合。

这样可以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以最大程度减少错误发生的机会。

2.列出事故响应计划在制定防治预案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不同急性危急症状的危急病例分类、处理流程和响应时间,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事故响应计划,以便及时处理急性危急病例。

3.建立防止事故的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是最好的事故处理方法。

制定防治预案同时,应注重防止事故的预防措施。

提高维护设备、提高维护质量、提高员工维护意识等,减少事故发生的机会。

三、精神科应急事件的处置流程1.立即报警在发生急性危急病例时,立即报警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报警可以使现场的医护人员和警方快速到达现场,将急性危急病例得到妥善处理。

2.建立现场安全带区一旦需要现场处理精神危急病例的时候,要建立安全带区来保护责任人员和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

精神科各类意外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精神科各类意外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各类意外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一、猝死1、定期检查身体:如血脂、血糖、血压、心电图等常规的检查。

2、注意有无心脏病史、血栓史等。

3、规律适当的运动,每天运动30分钟,不宜过分剧烈。

4、饮食规律,忌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抽烟。

5、不要精神过度紧张,注意劳逸结合,感觉心理压力过重时最好及时求助心理医生。

6、警惕:猝死前危险信号①心跳加剧,不规则且无缘由;呼吸短促,头晕、晕厥;;②没有胃病却胃痛恶心;③没有运动却突然出汗;④肩颈臂疼痛,疼痛会转移;⑤极度疲劳,没有做什么就特别累;⑥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

7、突发猝死:①让患者就地平卧头部后仰,下颌上抬,头部偏向一侧,使呕吐物尽量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通知医生、拨打急救电话。

②做有效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每30次心脏按压辅以2次人工呼吸。

③协同医生抢救和转院,正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二、癫痫发作:1、避免癫痫发作的促发因素:如饮酒、疲劳、暴饮暴食、睡眠、精神压抑、感染疾病、受凉发热等。

2、预防癫痫发作可使用抗癫痫药物,服药按时、规律,定期随诊。

3、预防诱因:头外伤、脑部感染、吸烟、高热。

4、营造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保持情绪稳定,不紧张、激动,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避免不良刺激。

5、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能过度劳累,避免着凉和发热,避免剧烈运动和刺激性食物。

6、一旦癫痫发作:①立即平卧,将牙垫放于患者的上下臼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②松解衣领和腰带,用手托住下颌,保护下颌和四肢,防止脱臼和骨折。

③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通知医生,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取分泌物和呕吐物。

④观察呼吸,必要时人工呼吸和给氧。

⑤遵医嘱对症处理。

⑥抽搐停止后,意识恢复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⑦详细记录患者发作的情况,抽搐部位、顺序、形式、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有无呼吸停止、面色情况、大小便失禁等。

7、癫痫发作频繁者,应限制在室内活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并加护栏,防跌伤。

第四章精神科常见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doc

第四章精神科常见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doc

第四章精神科常见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精神科危机状态指精神疾病患者突然发生的、个体无法自控的、急性疾病和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或财物的一种状态(包括暴力行为、自杀自伤、出走、噎食窒息、木僵、昏迷、谵妄状态、缄默状态、拒食、机体衰歇状态等)。

精神科危机状态常突然发生且后果十分严重,其处理也非常复杂。

因此,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和护理是精神科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对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工作有清晰的认识,时刻警惕,以高度的责任心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或在危机事件发生时立即做出有效的处理。

对精神科常见危机状态的判断是否准确,处理是否及时有效,是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的考验。

本章介绍精神科实际工作中常见危机状态中的住院病人暴力行为、自杀自伤、出走、噎食窒息、木僵状态的防范与护理。

第一节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暴力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的攻击(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或对物的攻击(破坏建筑或毁坏财产,引起轻重不等的经济损失)行为。

兴奋冲动,伤人毁物,甚至杀人放火等暴力行为亦常见于精神病人。

因此,暴力行为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精神科的暴力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酒滥用、药物依赖、癫痫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病理性激情等患者,是精神科最常见的危机状态。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除对已实施的暴力行为立即处理外,还应重视及时发现潜在的或可能的暴力行为先兆,如病人发出言语威胁或作出姿态要采取暴力行为。

对于这类患者,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则可有效防范暴力行为发生。

首先应镇静对待,及时取得在场家属的支持,必要时请出保安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协助及支持,而后根据实际情况,接触患者,保护患者及他人安全,争取相应治疗措施控制精神症状。

一、护理评估(一)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危险因素评估1、疾病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导,暴力行为与疾病诊断有明显关联,如我国第一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1987年)1214例杀伤案件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占84.6%,癫痫性精神障碍7%、癔症2.2%、反应性精神障碍1.9%、精神发育迟滞1.7%、其他精神障碍2.9%,可见精神分裂症最为多见。

精神科应急预案及流程

精神科应急预案及流程

精神科应急预案及流程在精神科医疗领域,应急预案及其相应流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团队的有效运作。

本文将介绍精神科应急预案的制定方法以及实施流程。

一、精神科应急预案的制定方法1. 定义目标和范围:明确应急预案的主要目标和应用范围。

例如,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提供紧急心理支持等。

2. 评估风险和威胁:通过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威胁,确定应对措施。

例如,患者自杀风险、患者暴力行为等。

3. 制定预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以下方面:a. 目标和任务:明确应急预案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

b. 应对措施:列出针对不同紧急情况的具体应对措施。

例如,紧急制约措施、安全隔离措施、心理干预等。

c. 人员配置:确定应急响应团队的人员构成和沟通方式。

d. 物资准备:列出在应急情况下所需的物资和设备,并确保其可用性。

e. 通讯流程:建立有效的内部和外部沟通流程,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f. 培训和演练:制定培训计划和演练方案,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响应能力。

4. 审核和更新:定期审核和更新应急预案,以适应新的风险和威胁,保持其有效性。

二、精神科应急流程1. 患者危机事件首次报告:当发生患者危机事件时,医护人员应立即向精神科应急响应团队报告。

2. 应急响应团队组织:精神科应急响应团队应迅速组织,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精神科医生、护士等。

团队成员之间应建立紧密的沟通联系。

3. 患者评估和处理: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其危险性、心理状态和症状等。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危机干预、情绪安抚等。

4. 心理支持和安抚:在处理患者紧急情况的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抚,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5. 协调与通讯:应急响应团队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如安保部门、急诊科等)进行协调和通讯,确保整个应急过程的顺利进行。

6. 文档记录:应急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评估结果、处理方案和措施、心理支持过程等。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防范流程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防范流程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防范流程
精神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为有效防范并发症的发生,和一旦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应遵循以下流程:
一、各级医师要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相关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常见并发症的表现和防范措施。

二、主管医师应严格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情况,及药物适应症,合理选用精神药物,对有心、肝、肾等躯体疾病,或老年、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更要谨慎选药。

三、治疗期间,主管医师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加药、减药、换药或停药,掌握用药剂量,避免超适应症或超剂量用药。

四、主管医师应加强用药期间观察,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五、治疗期间,应按不同药物治疗的相关规程,定期监测患者的躯体状况,及时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

六、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作出处理,防止损害加重。

对严重并发症,应立即请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及时作出相应处理,避免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害。

七、对出现严重的躯体损害、需其他学科协助治疗时,应及时请会诊,必要时转科治疗。

八、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与家属沟通,耐心解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九、对出现的并发症在医疗文书中记载,并按相关制度上报药物不良反应。

十、对严重并发症,科室组织讨论,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及流程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精神科疾病多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每一次复发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大脑的永久性损伤,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复发意味着病情的恶化和多次强制性的住院治疗,必须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复发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以及最终预后的不理想。

精神科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到来,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

因此,应注意对精神科疾病及早的治疗,有效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常见的精神科的并发症有:一、并发肺结核因为精神科的病人具有生活懒散、行为退缩,饮食不主动,孤僻、少动等症状,常常导致营养状况下降及机体抵抗力差,所以容易导致并发结核病,如肺结核及肠结核等,这样的病人一定要送由有经验的医师给予治疗。

如并发肺结核,首先应该请精神科医师和结核科医师会诊,看看两个病的各自严重程度如何,如精神科病情已趋近稳定,而肺结核正处于活动期,则应到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并由精神科医师提供精神科治疗的具体方案;如果相反,则应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如果两种病都很重,则应由两个科的医师通过会诊进行协商。

一般来说,当两种病都很严重时,在治疗上甚为棘手,而且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肺结核需要充分休息,而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兴奋躁动或受幻觉妄想支配而到处乱跑,从而促使结核病病情的恶化;严重的肺结核患者躯体衰弱使精神病的治疗用药又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这样的病人一定要及时送医院,并由有经验的医师给予治疗。

目前我国较大的精神病医院都设有结核病区,可收治这一类病人。

在50年代以前,精神病患者的结核患病率很高,而近20年来随着精神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及精神医学的发展吗,精神病并发肺结核的患病率正逐年下降。

二、合并肝脏疾病肝脏是人体代谢的异物的重要器官,也是药物和毒物损害的主要靶器官。

由药物引起肝脏组织和功能的改变称为药源性肝病,这在精神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

目前,我国较完善的精神病医院都设有收治肝炎的传染病区。

当精神科疾病合并传染性肝炎时,可到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科治疗药物与传染性肝炎在治疗上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因为所有精神科治疗药物都是通过肝脏解毒的,而在肝炎使肝功能下降或衰竭的基础上,药物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使肝功能进一步的恶化,而不治疗精神病人得兴奋症状,同样会促使肝功能的衰竭,治疗时需权衡利弊。

一般来说,在精神科用药前需检查肝功能情况,用药时应尽量选择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造成肝功能进一步下降恶化,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一旦发现肝功受损,则应根据受损情况决定是否停药、减小药物剂量以及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

三、合并循环系统疾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

这一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治疗初期,主要表现为突然改变体位如起床过快、蹲位直立时,出现头晕、眼花、心率加快、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可引起晕厥、摔伤、心脑血管意外等。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轻者立即将病人放平,取平卧或头低位即可恢复;严重或反复低血压者应立即使用有效对升压药物,并要考虑减药或者更换影响血压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告诫病人起床宜缓慢,改变体位时若感觉头晕应尽快躺下。

抗精神病药物常常可引起各种心电图的改变,往往发生在治疗剂量时,剂量过大时可使其加剧。

大部分为无症状的、良性的,通过对症处理、减药或停药后,大多数病人可以恢复,但在大剂量用药时,心电图有持续性明显异常,应警惕个别病例可因心肌复极时间延长,心脏传导功能障碍,导致心源性猝死。

总之,在精神科药物临床应用中,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既往有无心脏病史及相关症状体征,用药前应做心电图检查,权衡利弊选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心电图的监测,密切观察,必要时减药或停药。

如需要继续治疗,宜更换对心脏毒性较小的药物。

此外,某些抗精神病药物还能加重心力衰竭,反之心脏病可以使精神科疾病的治疗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应该根据心功能的情况而定。

病人住院后的治疗方案应有有经验的医师制定。

四、代谢综合症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总称。

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E)公布MS共识定义:在具备中心性肥胖基础之上,同时具有下列4中因素中任意两项:①甘油三酯(TG)升高;②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③血压升高;④空腹血糖升高。

临床常常表现为体重增加、血糖升高、血脂异常。

因此,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前要进行风险评估,需要详细询问病人及家族中有无肥胖、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史,测量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治疗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要告知病人和监护人,按照风险因素评估选择药物,用药期间注意监测和干预,对确诊2型糖尿病、显著血脂异常的病人,应请专科医师会诊协助处理。

五、合并脑萎缩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脑萎缩起病较为缓慢,呈进行性加重,多数病人的发病日期难以明确肯定。

从脑萎缩的临床表现来分析,大致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大脑机能衰退,二是痴呆等智能减退。

大脑机能的衰退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手足发麻、情绪抑郁等;智能减退表现为认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如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能力的减退,以至发生痴呆。

六、合并糖尿病与一般人群相比,高血糖症和糖尿病在精神病患者中更为常见,医生为他们用药要格外谨慎。

这是出席第三届亚太地区精神药理学研讨会专家们的忠告。

据了解,美国成年人Ⅱ型糖尿病患病率为3%,而精神病患者的患病率为前者的2~3倍。

我国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504位精神病患者调查显示,有15.1%的患者伴发糖尿病。

学者们认为,精神病患者伴发糖尿病与抗精神病药物有密切关系。

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葡萄糖调节功能异常并诱发糖尿病,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医师选用药物时尽量选用对代谢影响小的药物,定期监测血糖。

七、合并失眠精神病的病因多不清楚,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急性期多有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和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支离破碎的思维,自我障碍、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慢性期可出现情感迟钝,行为退缩,意欲减退等。

失眠症状多在急性期发生,随病情恶化即加重。

患者失眠根源,可能是由于极度不安、恐惧感、疑惑和强迫观念等造成。

失眠表现以入睡障碍为主,伴有中度易醒,早醒,使总睡眠时间缩短。

有些急性期的精神病患者,由于强烈幻觉、妄想、恐惧和不安,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以致很难入睡,几乎到凌晨才能睡着,一直到午后方醒。

形成一种昼夜颠倒的病状。

从脑电图上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表现为SWS和REM减少,睡眠呈片断状。

专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人体长期睡眠不足或处于紧张状态,会使神经-内分泌的应激调控系统被激活并逐渐衰竭而发生调节紊乱。

总之,精神科症患者和健康人一样,可以罹患各种疾病,精神科患者如患阑尾炎等外科疾病时,需到外科进行手术,必要时派精神科护士协助护理;如患口腔、耳鼻咽喉等疾病时,需进行专科会诊,由相关科治疗。

总的原则是看病人以哪种病为主,如果是以精神科疾病为主,合并的疾病很轻,就住在精神科病房;反之,如果合并躯体疾病较严重,则应住在所患疾病的病房治疗,可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提出必要的精神科治疗方案,必要时派精神科护理人员前去护理。

二、医疗风险防范预案及流程为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及医务人员的正当行医权利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提高医疗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本预案。

防范预案一、总则1 、医疗、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医疗质量保障工作建立、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 、各种抢救器械设备要处于备用状态,可随时投人使用。

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 、全体医务人员要有大局意识,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

4 、严禁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谈论同行之间对诊疗的不同意见,严禁诽谤他人,抬高自己的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5 、禁止在诊疗过程中、手术中谈论无关或不利于医疗过程的话题。

6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

7 、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自参加各种会诊。

二、加强对下列重点病人的关注与沟通:1 、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 、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 、自费患者。

4 、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5 、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或预后难以预料者。

6 、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7 、交代病情过程中表示难以理解者,情绪偏激者。

8 、发生院内感染者。

9 、病情复杂,可能发生纠纷者。

10 、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1 、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2 、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3 、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4 、经他人介绍者。

15 、患者或家属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者。

16 、艾滋病患者。

三、常规要求1、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参与决定下一步的诊治措施。

主任本人或安排专人接待病人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2 、所有“绿色通道”在开通的同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预计医疗费用,要留有充分的余地,并且要履行知情同意,由患者签字;意识障碍或病情危重者由家属签字认可。

3 、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

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包括阳性结果及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结果,应认真分析,所有资料需妥善保管。

4 、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毒副作用。

严禁滥用抗生素,三代头抱类杭生素不得预防性使用,只有经过授权的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有权决定泰能与万古霉素的使用;禁止将奎诺酮类药物用于18 岁以下人群。

5 、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各科院内感染监控小组的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报卡,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6 、输血时必须进行HIV 、HCV 、乙肝系列、梅毒血清抗体等检查。

输血后的血袋交由输血科统一保管七天后方可销毁。

7 、各医技科室在关键部位,必须配备抢救设备,并保证随时可用;在接到急诊检查申请后必须尽快安排。

急诊化验必须在接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结果(个别检查项目除外)。

8 、药剂科保证药品的正常进货渠道及质量,保证抢救药品及时到位。

四、特殊要求1 、流产手术前必须进行B 超检查,对疑似异位妊娠、不全流产更应提高警惕做相应检查。

2 、儿科对于颅内出血及早产儿必须向家属交待今后生存质量问题。

3 、各手术科室必须严格按照诊疗常规,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向患者(家属)尽充分告知义务。

4 、凡我院新开展的手术和项目,必须书面向医务科申报,批准后用于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