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
【精选】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经济学授课教师:xxx院系:xxxxxxxxx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班级:xxxxxxxxxxx姓名:xxxxxxx日期:xxxx年12月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产业结构的研究特别重要。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 并呈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特点。
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够仍然是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需要全面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本文首先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调整对策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总体而言,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正在向中高级阶段迈进。
虽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
但是,中国的“两基一柱”(即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
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我国当前总体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
第一产业比重偏高,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不仅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而且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大大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
2.第一产业效率仍然很低。
自动化程度低,基础不稳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抗灾能力下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
3.受传统因素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第二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务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基础产业成瓶颈,制造业比重偏高,轻纺工业生产严重过剩,加工业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不相称。
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
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一、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1. 生物质资源丰富: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如秸秆、森林木材、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等。
据统计,我国每年可利用生物质资源约10亿吨以上,其中以秸秆、木屑等农副产品为主。
2. 发展态势良好: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突破,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迅速发展。
目前,生物质能源已经在电力、热力、生物制氢、生物柴油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 技术装备不足:尽管生物质能源产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技术装备不足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生物质能源技术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导致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4. 发展环境复杂: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环境复杂,受到国际油价波动、能源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的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也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
二、战略思考1. 制定明确政策支持:为了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应当及时制定明确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明确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项目评审等方面的支持。
2. 投入科技创新:加大对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适应市场需求的领军企业和关键技术。
3. 落实产业化发展: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推动产业化发展,建设一批具备规模效应的生物质能源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4. 加强企业合作: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技术合作和项目合作,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
5. 加强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要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环保工作,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要重视生物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三、总结与展望生物质能源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加大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我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
要加强与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确保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摆在了我们面前。
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当前,我国经济仍然以制造业为主导,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内部消费升级的影响,传统制造业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
而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加强研发投入。
县级以上政府应通过支持高端人才引才和创新项目的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发掘行业领先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
其次,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发挥每个地方资源的优势,加强地区产业研究和规划,促进产业协同化发展。
对于发展有朝气的产业小镇,可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各类奖励机制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培养人才,推进国际化培养人才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国际竞争中,我们国家需要更多具有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人才,来推动企业和产业领域的发展。
同时,也要决心推进我们文化的国际化进程。
要实现这个目标,加大对高校人才的支持力度是必要的。
此外,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必须注重发掘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营造支持创新和创业的环境,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到我国留学和工作。
同时,加强对国际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全球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三、加大对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现代化基础设施应该是我们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现代化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交通网、智能物流、能源互联网、城市供水、智慧城市等。
对于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并且需要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协作。
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实力,也是吸引外资和促进区域合作的重要方法。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阐述了国内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并对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集成电路;发展历程;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前言: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政府高度重视、政策大力支持和业内企业提高研发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努力之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进一步加快技术突破,摆脱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严峻局面,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要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产业发展模式。
1.技术发展需求分析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政府高度重视、政策大力支持和业内企业提高研发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努力之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许多过去“卡脖子”的技术有了补齐替代方案,全产业链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对于设计领域,当前高端芯片的设计水平提升明显,CPU及SoC等产品水平均有较大改进;对于制造环节,14nm及以上制造工艺已经较为成熟,均已实现量产,7nm工艺制程已取得进展,7nm以下先进工艺也在有序研发中;在封装集成环节,技术水平逐步向高端演进,九成以上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于装备及材料环节,28nm以上制程能力逐步成熟,7~14nm逐步研发出来。
1.1万物互联对技术发展提出创新需求随着万物互联世界的到来,集成电路面临支撑日益发展的消费领域和工业领域智慧化要求,以及支撑智慧物联应用多个领域的重大挑战。
这就要求集成电路更低成本、更智能化,更高效化,更绿色。
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工业领域对智能制造转型实现以及生产设备智能升级都对芯片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车路协同、智能航运、智能安防等众多智慧领域应用深化拓展,也在对芯片领域扩宽提出更高要求。
1.2智能产业发展对融合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目前5G、6G、智能汽车等应用市场已逐渐成为半导体增长的下一轮重要驱动力。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第3期(总第375期)2021年3月No.3 MAR文章编号:1673-887X(2021)03-0128-02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思考吴琳1,孔慧芳1,李晓姣1,魏宁1,段春晖2(1.太原市畜牧发展中心,山西太原030027;2.太原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西太原030027)摘要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迅速,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支点。
奶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对改善国民营养结构、推进健康中国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历过低谷时期后,我国奶业市场不断完善,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了解问题的方法和意见。
关键词奶业;发展现状;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TS252.5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1.03.059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inking of Chinese Dairy IndustryWu Lin1,Kong Huifang1,Li Xiaojiao1,Wei Ning1,Duan Chunhui2(1.Taiyuan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Center,Taiyuan030027,Shanxi,China;2.Taiyu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Service Center,Taiyuan030027,Shanxi,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inese dairy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become a new fulcrum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stead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dairy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national nutrition structur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y China,and promoting the change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After the trough period,Chinese dairy market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which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This paper aims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airy industry.Key words:dairy industry,development status,improvement,measures1发展历程奶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奶业振兴关系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全局。
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新一轮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有效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
一、阐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定位
首先,要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定位,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以充分发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变革的积极作用,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定位到更具竞争力的新兴行业和新型经济领域,以促进重大产业变革,消除深度结构性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速。
二、强化政策扶持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推出一系列综合性政策措施,强大投资激励机制,加强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和研发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和改善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服务,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资助等政策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
三、创新金融服务。
我国钢结构产业现状以及发展策略探究
我国钢结构产业现状以及发展策略探究摘要: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度好、抵抗变形能力强,故在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中得到广泛应用。
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钢结构产业迎来了历史上新的发展机遇,不论是国家政策倾向还是科学信息技术发展,都为钢结构行业未来规划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本文首先阐述我国钢结构产业现状,然后分析我国刚接产业发展策略,仅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产业现状;发展策略钢结构是指用钢板、钢管、型钢等,通过焊接、螺栓、铆钉、粘接等连接方式组成房屋、桥梁、塔桅、采油平台、容器管道、装备、家具等结构。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的显著优点,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与抗震性,而且可以创造更大的建筑使用空间,同时能够实现钢材的循环利用,降低能耗和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以及碳排放量,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节能环保型社会的创建。
现阶段钢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预计未来几年钢结构行业将快速扩张。
由此可见,对我国钢结构产业现状以及发展策略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钢结构产业现状我国虽然早期在铁结构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长期停留于铁制建筑物的水平。
直到19世纪末,我国才开始采用现代化钢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钢结构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
轻钢结构的楼面由冷弯薄壁型钢架或组合梁、楼面OSB结构板,支撑、连接件等组成,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纤维板,以及胶合板。
在这些轻质楼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载。
钢结构建筑的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达程度。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显著增长,国力明显增强,钢产量成为世界大国,在建筑中提出了要“积极、合理地用钢”,从此甩掉了“限制用钢”的束缚,钢结构建筑在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增多。
特别是2008年前后,在奥运会的推动下,出现了钢结构建筑热潮,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动钢结构建筑迅猛发展,建成了一大批钢结构场馆、机场、车站和高层建筑,其中,有的钢结构建筑在制作安装技术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如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等建筑。
关于我国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深入思考
会为先导 , 什么挣钱做什 么, 成长为大型的多元化 企业 往往 集团 。与 “ 机会经营者” 同, 产品经 营者 ” 不 “ 的起 点是一个
明确 的产 品和行业。在计划 经济 向市 场经 济转轨 的 阶段 , 我 国市 场出现了大量 的空 白点 , 这些 市场 空 白点极少 存在 竞争 。最初 的短缺经济为“ 品经营 者” 过生 存 阶段 、 产 度 获 得原 始积累提供 了良好 的环境 。而随 着经济 的快 速 发展 , 原先 的空白点变成 了利润丰厚 的市场 空间 , 产 品经 营者 ” “ 由于 占据 了先发优势 , 成了强有 力的行业地位 , 形 从而成 为 大赢 家。“ 品经 营者 ” 产 的快速 成 长直接 得 益 于我 国市 场 需求 的爆 炸式发展 。较大行业 的“ 品经 营者 ” 都 是专业 产 ,
管理 ,1 2 世纪 以后 的关键 在 战略 。当前 , 业发 展 战略抉 企
经结 束 , 而行业 的竞 争却越 来越 激烈 。经 过二 十多年 的 开
拓, 越来越多 的“ 品经 营者 ” 产 发现 , 有 的核心业 务 已经 原 做到了极 限。这些企业 必须寻 找新 的主业 和新 的增长 点 ,
先的地位 , 需要更高层次 的创新能 力、 系统 的管理能 力和组
织架 构的搭建 能力 。企业 必须 真正抓 住客户 , 客户 创造 为 价值 , 才能创造属于 自己的机会并引领市场。为此 , 企业必
须具备 战略思考能力 , 出既符合 自 做 身条件 、 又适应 环境需 要的选择 。战略决策能力在新一轮 的竞争 中将起到 举足轻 重的作用 , 战略 才能帮 助企业 解决长 期发展 的根 本 问 只有
择是企 业管理的重 中之重 , 事关企业 的发展方向 , 事关企业
我国食品行业出口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
我国食品行业出口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我国食品的每年出口额都是逐年增长的,但目前食品的安全管理还存在不足,食品企业的生产水平也普遍不是很高,食品的监督和检测水平也没有达到国际上的先进水平。
所以,对于加强食品产业的质量监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再到保护生态环境,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标签:食品出口食品安全自从2001年年底,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对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商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阻力和挑战。
尤其对于我国的食品行业的出口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于食品标准和安全方面,也形成了一道台阶。
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发展,成了许多食品企业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食品行业的出口现状我国食品的每年出口额都是逐年增长的,其中农产品的出口增速更迅速,我国出口的食品主要有蔬菜、新鲜水产品、冷冻水产品、水果、畜产品、肉制品等等,但出口格局仍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畜产品、水产品、园艺类产品仍然出口增幅较大,虽然这些产品的出口受阻严重。
目前,我国食品的主要出口国家有美国、欧盟、日本等。
为了应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要求,以及国外进口国对食品的标准,我国食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行业水平和竞争力,使得食品行业的出口额不断稳步增长。
影响我国食品出口行业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国外进口国对食品的检测标准提高了,增加了进口的限制措施,比如美国及欧盟等加强了食品进口的一些规定,日本也颁布了《肯定列表制度》,这对于我国食品的出口,有了限制条件。
这属于外部因素,食品企业只能按照进口国的要求,重新制定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第二,企业自身对食品安全缺乏强有力的管理,以致我国陆续出现了一些牛奶品牌的严重问题,还有奶粉问题、速冻水饺问题、巧克力问题等,让消费者对这些食品产生畏惧心理,失去信心。
这属于企业内部因素,企业需要加强食品管理,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严格管理,如果已经出现这方面问题,则需要查出原因,停止问题产品的销售,并回收问题产品,将对社会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第三,动物发生疫情,比如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等,使得这些肉类的出口被紧急停止。
对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对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与建议I.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距离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十分广阔;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经济周期下行,向中高端技术产业转移是各国的共同选择。
从国内经济发展看,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转入高质量增长期,需要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更强调创新驱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思路,在区域经济发展、全球产业分工中具有必需性、急迫性和长期性。
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这种产业具有发展周期长、带动就业多、增长动能强等特点,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II.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和不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充分考虑我国自身优势和不足。
我国优势明显,包括政府支持力度大、科技研发实力强、市场规模庞大等。
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缺乏核心技术、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低、人才缺乏等问题。
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综合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对自身优势予以巩固和提升,对不足之处进行补齐和弥补。
III. 如何措施才能有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
具体而言,政府应制定明确规划和政策,提供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优化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合作联盟建立等。
IV.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坚持市场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坚持市场导向。
其实,市场是第一生产力,实现自我变现和可持续发展,使产业链掌握更多话语权。
因此,产业政策应更多借鉴市场机制,通过自愿联盟和产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吸引优质资源和人才,构建稳定的产业生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分担。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2017年末己经达到58.52%,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2017年末己降到10%以下,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还相对较低,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党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更是进一步指明了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走好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一、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纵观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产业融合。
凡是产业融合比较好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比较高;凡是产业比较单一,尤其是单纯依靠农业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相对落后。
日本和韩国在乡村振兴中以“六次产业”为重点,发挥产业的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推动产业融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兴起创意农业,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农村三产融合在我国总体上处于自发阶段,在覆盖领域、融合深度、惠及面等方面都很有限。
1、农村产业融合的深刻内涵产业融合始于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随着实践的发展,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逐步从技术视角拓展到产品、产业、市场视角。
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了“第六产业”的理念,他强调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产业融合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内核”已基本形成共识。
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是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与交叉重组,融合的表征是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融合的结果是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更多的是从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出发的。
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战略思考
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战略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企业都在着迷于这一地区的潜力和机遇,但是获取成功的秘诀并不容易。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提供有关如何制定战略的建议。
新兴产业的定义和发展新兴产业是指那些明显不同于传统产业的产业。
由于这些产业的技术,理念或生产方式与传统产业不同,因此它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市场空间和成长潜力。
新兴产业往往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如人工智能、智慧城市、VR/AR等等。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源于西方国家的想法和技术,随后迅速传播到发展中国家。
如今,由于技术和市场的迅速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了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和中国是最大的新兴产业市场和新兴产业领头羊。
新兴产业的挑战和机遇尽管新兴产业是一种丰富的、充满机遇的市场,在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跟随科技的发展步伐,通过不断更改和改进产品,提高产能和创新科技。
这往往会在技术周期上花费很长时间,需要许多企业做出投资并承担风险。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与传统产业竞争并占领相应的市场份额。
由于传统产业已经建立了很高的技术壁垒和资本壁垒,新兴产业很可能需要寻找自己的市场空间,并采取一系列策略来扩大市场份额。
尽管存在挑战,新兴产业的市场前景仍然非常可观。
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技术快速发展的速度,新兴产业企业应该保持战略敏捷性并开展创新思考。
这些新兴企业应在推进技术创新、扩大产品线、加强营销推广、探索新市场、建立合作关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充分利用潜力。
战略思考在谈到如何制定和推行有效的战略时,需要建立一个大局观。
大局观中的项要么是趋势、要么是驱动因素、要么是获取方式。
有了这些的基础,新兴产业企业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市场并制定适当的战略以应对这种趋势。
手段的选择是建立在大局观和市场分析基础上的。
在发展过程中,新兴企业需要利用一系列有成效的方法,包括投资、合作、技术创新和营销策略,以确保尽可能多地占有市场份额。
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战略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
而在这一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如何制定合适的产业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因此,本文将针对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发展战略。
二、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产业结构各异,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
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升级。
制造业长期占据我国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
然而,制造业在不断升级换代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国际竞争、环境污染等。
另一方面,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文化等领域的服务业,正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推进现代化,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我国产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制造业在面临国际竞争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服务业虽然增长迅猛,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也尚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农产品降价、生产环境恶化等。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不少挑战。
一方面,国际环境的变化不断影响着我国的产业发展,例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在不断挑战着产业发展,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等,也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一是来自外部的国际竞争和环境变化,二是来自内部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环境约束等。
四、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以上分析,针对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该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发展战略。
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与思考
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与思考内容提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
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内涵,深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方向,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1857年经济危机后,世界进入电气化时代;1929年经济危机后,世界进入电子时代;二战后,世界相继进入计算机、空间技术和核能时代;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将迈入物联网和低碳经济时代。
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纷纷转向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的经济科技制高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目前,各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存在不小差异。
由于认识不统一,一些地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为本地区原本没有发展、但本地区具备发展条件属于填补产业空白的产业领域,一些地方甚至将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的地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同于今后及未来一段时期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如提出高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也属于战略性新兴我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特征。
这种“战略性”主要体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支撑或带动作用的产业。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兴性”特征。
新兴产业是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应用而新出现的行业领域。
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不成熟或具有很大升级空间、产品未定型或服务模式不清晰、市场认知度比较低,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战略意义,具备重大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潜力,能够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我国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国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与创新。
同时,加强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鼓励他们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创企业,推动其快速发展和壮大。
其次,我国应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
通过制定利好政策和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形成合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给予减税或免税政策,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降低创新风险,提高企业投资的安全感。
此外,我国应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的高层次人才。
同时,鼓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他们参与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研究和项目实施中。
通过人才的积极参与,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我国应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
通过与国际先进科技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优势,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加强国际投资和金融合作,吸引国际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国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国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各行各业也在不断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了解我国各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主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技术的发展。
未来,我国制造业将朝着更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一,也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我国的电子商务、在线教育、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未来,互联网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助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金融业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血液”,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金融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金融业将更加聚焦风险管理和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新能源产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产业正成为我国经济的新亮点。
我国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
未来,我国将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包括影视、文学、艺术等领域。
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姚成强(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涪陵408100)摘要:在“三农”政策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农业产业化又快又好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状对策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
农业产业化不仅能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效应和农业的竞争质量,而且是我国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因此,对农业进行产业化开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外延-4一提起农业,人们往往就与分散、落后、封闭、低效等概念联系起来,这是我国长期传统小农意识形成的格局。
由于农业长期不被“真正”重视,而使其浅层、中层、深层的矛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迭加,形成了最终的弱质性。
因此,必须对农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创造一种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构建新的农业生产力,稳固和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
其战略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对农业进行产业化开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农业产业化,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之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改革发展的客观事物,具有科学的内涵和广泛的实践基础。
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
土地不能有效转移、农户分散经营,使得大规模的、产业化的农业生产难以开展。
同时,农民思想意识滞后,认识不足,行动迟缓,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都很弱,我国农业和千千方万的农户都在面临适应市场的竞争。
南阳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与战略思考
产业链整合策略:鼓励 企业开展深加工,开发 猕猴桃系列产品,提高 附加值;同时,拓展农 业观光、采摘等多元化 业态,提升产业综合效 益。
政策支持措施:加大对 猕猴桃产业的扶持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推动 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 高产业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以上战略思考,南 阳市猕猴桃产业将能够 实现持续、稳定、健康 的发展,为当地农业产 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做出 积极贡献。
02
南阳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
生产现状与产能分析
01 产能规模
南阳市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位于河南省 前列,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
02 生产效率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南阳市 猕猴桃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03 产地分布
南阳市的猕猴桃产地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土壤 肥沃的地区,有利于猕猴桃的生长和品质提升。
南阳市猕猴桃产业发展战略
04
思考
产业定位与目标设定
01
定位
将南阳市猕猴桃产业定位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 特色农业产业,以国内市场为主导,拓展国际市
场。
02
目标
设定为提高猕猴桃品质,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 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
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发展模式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 经营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户形成紧密 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链的优化配 置。
猕猴桃的品质与安全性
品种多样性
南阳市猕猴桃产业拥有多个优质 品种,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
品质标准
严格遵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南阳市猕猴桃在糖度、酸度、维 生素C等关键指标上表现优异。
安全监管
南阳市农业部门加强了对猕猴桃产 业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方面 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一)文化创意产业界定的五种模式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颖的学术、政策和产业范畴,最早于1994年澳大利亚政府的《创意国家》报告中被提出;1997年,英国政府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将其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并建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由此,创意产业这个新的行业类别逐渐为人所知,其内涵也在近年间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化。
创意产业强调的是人的创造力,强调产业的价值源于文化积累和科技发展所激发的创意,是创意对经济的渗透和贡献,而不是进行文化产品的简单复制;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高技术的,更是具有高文化内涵的(Lazzeretti等,2008)。
目前,世界各国对创意产业的名称和范围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基于不同的目标以及对创意产业运作模式的不同理解,主要形成了5种分类体系(见表1),其中象征性体裁模式、同心圆模式(涟漪模式)和WIPO模式均对创意产业的核心行业和外围行业进行了明确界定;WIPO模式和UNCTAD模式运用最广。
英国DCMS模式成型于20世纪90年代,源于英国政府欲将英国经济重新定义为创意和创新驱动的经济模式(DCMS,2001),故该模式所包含的13个产业多数都包括在原有“文化产业”的范围之中。
象征性体裁模式发端于传统的文化产业研究之中,它将高雅艺术和严肃艺术看做是公共部门的职责,因此将创意产业的主要关注点置于流行文化之上(Hesmondhalgh,2002),并通过象征性文本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来形成、传播和描述社会的文化。
同心圆模式主张,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最显著的区别来源于其文化产品蕴含的文化价值;因此,产品或服务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越多,则越接近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Throsby,2001)。
作为欧洲近年来相关研究所普遍采用的分类方法,同心圆模式强调,创意概念产生于核心层的创意艺术,外在表现为声音、文本和图像,并且通过一系列层级的同心圆对外传播,对外层产业产生影响,从核心到外层,文化含量逐渐下降而商业价值逐渐增加。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2019-10-152008年11⽉下旬,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融危机对我国重点产业发展影响”课题组对⼴东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为期6天的调研。
通过调研,对当前我国以珠三⾓为代表的东部地区产业发展困难现状和其原因有⼀些⽐较清晰的认识。
⼀、东部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增长速度放缓,关闭的企业数量众多⽽且关闭加速⼴东省2008年的产业增长速度⼀直呈现放缓态势,特别是进⼊2008年下半年以来,放缓进程加快。
8⽉份到11⽉份增长速度与2007年⽐较都在下降。
从单⽉看,8⽉份⽐上年同期下降了3.4个百分点,9⽉份下降了7.2个百分点,10⽉份下降了7.6个百分点,11⽉份下降了7.4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增长的下降程度在加速。
在产业增速放缓的同时,企业数量也众多⽽且关闭速度也在加快。
截⽌到2008年9⽉,⼴东省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包括关闭、停业、歇业和搬迁数)。
截⾄10⽉,已升为15661家,1个⽉就翻了⼀倍。
其中,东莞有714家企业外迁或者关停。
这些企业中绝⼤多数都是合同资⾦百万美元以下、⽤⼯⼈数⼀两百⼈的中⼩企业。
从⾏业分布看,关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塑料、电⼦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耗能⾏业。
(⼆)出⼝导向型产业、国内需求型产业的增长(投资拉动型产业和消费推动型产业)都有不同程度降速相⽐2007年前11个⽉同期增速,2008年增长速度下降快的⾏业前10位为: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属冶炼及压延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化、办公⽤机械制造业、有⾊⾦属冶炼及压延加⼯业、通⽤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油加⼯、炼焦及核燃料加⼯业、⽊材加⼯及⽊、⽵、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这些⾏业从需求⾓度看也分别属于出⼝导向型⾏业、投资推动型⾏业和消费拉动型⾏业。
⼆、当前产业发展速度下降的原因(⼀)出⼝型产业发展困难的原因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压制了出⼝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出⼝顺差的不断扩⼤,国际上加强了对我国出⼝的限制,反补贴调查、反倾销调查、政府基于监控计划⾃主启动反倾销、对纺织等消费品实施安全召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消耗
(三)产业增长“二元结构”特征
工业内部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等上游行业紧 缺、消费品等下游行业相对过剩。
工业“偏热”、服务业“偏冷”。
自2000年以来,第二产业占GDP 的比重明显提高,增长速度一直 快于第三产业,2003年第二产业12.5%的增长速度为1996年以来的最 高值,属于高速增长。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1992年达到历史最高的 34.3%后一直徘徊不前。2001年虽达到34.1%后,2002、2003两年又持 续下降,共下降了3个百分点。
截止2002年底,全国共有生产企业2077家(包括汽车、改 装汽车、摩托车、车用发动机、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其 中国有685家、集体178家、股份合作58家、联营企业21家、 有限责任公司766家、股份有限公司197家、私营企业172家、 外商投资企业266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3家。
2002年汽车行业投资主体结构
25
20
15 轻工业增速
10
重工业增速
5
0
1992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轻重工业比重
70
60
50
40
轻工业比重
30
重工业比重
20
10
0
1992 1995 2000 20001 2002 2003
即期过度重化工业化原因
启动经济与财政投资 城镇化加速 新收入水平上的消费结构升级 “重化工业局部闭合循环”放大市场需求, 导致部分行业盲目扩张,民间投资大量涌 入
❖ 制造业产业链“两端在外”,我国承接的只是发达国家转 移的低附加值产业和生产环节。
❖ 多数行业和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基本上依赖国外,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技术和技术装备。
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方式
7% 3% 14%
76%
进料加工贸易 来料加工装配 一般贸易 其他
近年来,我国产业增长机制积极变化是:投资主体进一 步多元化,非国有经济成为产业增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今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有制经济已占60%, 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已超过2/3。以汽车和钢铁行业为 例,民营、股份、中外合资合作等已成为产业增长中的突 出亮点,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重化工业领域仍然是国有企业较为集中的领域,而国有企业“大而 全”、“小而全”的体制特征,不仅抑制了专业化生产服务业的独 立形成和发展,也抑制了后勤服务等消费型服务业的社会化发展。 这也是我国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制造业“代工化”现象严重,产 业升级内在动力不足
❖ 一是OEM(委托加工,俗称“贴牌生产”)制造方式在我 国制造业中方兴未艾。
钢铁行业生产能力投资主体结构
4% 39%
30% 国有 国有控股 民营 外资
27%
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是对GDP的贡献率稳步提高。
“二元结构”特征实际上表明:我国产业发展存在着“重 化工业闭合循环”和“工业和服务业关联度弱化”两个矛 盾。
由于扩大内需的需要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政府仍然主导了相当部 分的投资,而且主要集中在对重化工业拉动作用强的基础设施投资领 域,过度依赖资本高投入带动经济增长,必然进一步带动钢铁、建材、 设备等投资品需求的扩大,并激发这些行业新一轮的投资热,进一步 扩张投资规模,这一事实与房地产、汽车等对原材料需求旺盛的消费 市场升级趋势相重合,进一步加剧需求向投资品的倾斜,从而再次促 成了“封闭式重化工业自我循环”的形成,也表现出市场机制在产业 结构演进中作用的不完整。
图1. 1980—2003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变化
60
50
40
30
20
10
0
1980
1990
1995
2000
2002
2003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学纤维
2003年产量达到1181.14万吨,比2002年同比增长19.2%, 占世界化学纤维总产量的30%以上,已超过美国、西欧、 日本化学纤维产量的总和,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粘胶纤维 和合成纤维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9.6%、17.3%。产品销 售收入同比增长27.4%,利润总额上升66.1%,亏损总额 减少25.7%,出口交货值增加28.2%,整个行业经济效益 良好。
工业总产值
投资额
3%
27%
30%
3%
101%%
10%
25%
国有 集体 股份合作 联营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 外商投资 港澳台商投资
17%
3%
30%
3%
12%
01%%
34%
国有 集体 股份合作 联营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 外商投资 港澳台商投资
钢铁行业
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钢铁生产企业871家(其中炼铁 472企业家,炼钢企业264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07家,外商独资和控股企业58家,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 高达706家。
结构升级所主导的市场需求结构变动基本相适应的。
图2. 近年来我国资本形成率变化趋势
44.00% 43.00% 42.00% 41.00% 40.00% 39.00% 38.00% 37.00% 36.00% 35.00% 34.00% 33.00%
2000
2001
2002
2003
资本形成率
这个比例水平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 的水平,也高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时 的水平(1985、1988、1993年是我国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较严 重的三个年份,当时的资本形成率分别是38.5%、37.4%、 43.5%)。
即期过度重化工业化是经济增长上升期出现过热的重要 原因--总量问题总是伴随结构矛盾,这一轮更为明显
此次重化工业特征形成的原因和增长机制与 过去的重化工业特征有着本质不同:前者是不
计客观条件的“以钢为纲”、盲目“跨越”;而后 者结构变动的趋势基本上符合产业演变的规律,是 与我国近年来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消费
医药行业
2003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876.47亿元,比上年增长 19.86%;工业增加值11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1%。 其中,新产品产值44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1%;完 成出口交货值35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0%。各主要 经济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轻重工业增长速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