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耕作制度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作制度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目标性:
其系统性表现于它本身是一个技术系统,而这个技术系统又经常 受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左右。
其结构性体现在种植业的结构性,即可从粮、饲、经、菜等等大 处区分,也可从夏粮、秋粮;主作物、副作物等方面区分。
其目标性,总的是追求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当难 以统一时也需要兼顾这三个效益。
(二)宏观布局功能 种植业合理布局与结构调整 耕作制度结构分析和调整 耕作制度分类及区划 农业生产综合发展及技术体系构建
三、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耕作制度,从大范围讲是涉及到环境(地域性、季节性)—生物(农作 物、林畜渔及土壤微生物)的管理理论;但其着重点主要是研究种植 业的结构、布局以及实现农作物全面稳产、高产所得的用地和养地相 结合的技术体系。
一个合理的种植制度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与社会经 济资源;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稳产,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培养地力。 并能够有效地协调农户、地方与国家需求关系;从种植业角度促进养 殖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综合发展,使区域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 提高和改善。
❖ 养地制度是耕作制度的基础
一个合理的养地制度能够保障农田可持续生产能力,保护资源环 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全年日照时数
光
►华南:一般1800小时,日照百分率45%
►长江中下游:分别为2000-2200小时及40-45%
►华北:分别为2600小时与65%
►内蒙、西北各地:3000小时及60-70%
►最多的中心: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内蒙西部、宁 夏、甘肃北部、柴达木盆地和西藏西部地区,全 年日照时数达3100-330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 70%。
农业资源按其来源分类
自然资源
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下,能
够产生生态效益或经济价值,以提高 人类当前或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农业资源 包括来自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 物圈的物质。
社会资源
是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 有助于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人工资源 。
农业资源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分类
层次内容
农村产业
农业
耕
种植业
作 制
度
各种作物
管理
农
种植 制度
作物布局 种植方式 熟制
业 发 展 战
养地 制度
土壤耕作 农田培肥 农田保护
略 和 规
划
耕作制度在农业中地位示意图
体制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和 规 划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资源
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 质与能量来源。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类农业活动 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构成农业资源。
资源与环境状况决定一个区域耕作制度形成与发展
❖ 环境(enviromoment):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的或受到人类调控和影响的环境;人工
环境包括生产、加工、贮藏设备和生活设施,以间接的方式对生物产生影响。
❖恒定性资源 :这类资源不论怎样利用,都可以年 复一年地比较恒定数量被再(周而复始)利用, 能够自然更新。如太阳辐射、温度、降水等气候 资源。
❖可更新资源 :亦称再生资源,这类资源在合理经 营管理条件与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可以更新、繁衍 被人类继续利用,反之也可衰退、减少甚至灭绝。
农业资源按wenku.baidu.com是否具有可存留性分类
(一)光资源
光
1、辐射
大部分地区属中纬度地带,年总辐射量在80240kcal/cm2之间 ① 青藏高原160kcal/cm2以上(年辐射量最高) ② 西北地区年辐射量为110~130kcal/cm2 ③ 华北地区为120~140kcal/cm2 ④ 东北地区为110~130kcal/cm2 ⑤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20~130kcal/cm2 ⑥ 四川盆地80~100kcal/cm2(年辐射量最低)
第一章 耕作制度原理
❖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 我国耕作制度目标与方向 ❖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技术需求
第一节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一、耕作制度的含义、内容及目的
(一)耕作制度含义与内容
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Farming system)是指一 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 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1991)
以种植制度为中心,养地制度为基础。
❖ 种植制度(Cropping System)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 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
❖ (1)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 作物组成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配置是指作物在 区域或田地上分布。 (2)种植方式:包括复种、间作、套种、混作等多熟种植方 式;以及轮作、连作等。 (3)熟制:即同一块农田上一年之内种植作物的季数。
❖可存留性资源 :如大部分消耗性资源 ──石油、煤、化工产品、农机具等。
❖不可存留资源 :这类资源如果不及时 利用则立即流失,不能留存下来以后 使用的资源。
❖半存留资源 :这类资源兼有存流和流 失两种性质。如土壤中的水分、养分 是可以积累的,但也有一定限度。
第一节 自然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我国南北相距5500公里、东西5200公里,国 土辽阔,气候、土壤及生物多样,社会经济条件及 技术水平等差异极大,形成多种多样的耕作制度类 型。
(二)热量资源
热
热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 热量条件对作物布局、多熟种植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研究耕作制度的目的
❖ 提高土地与农作物生产力 ❖ 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能力
二、耕作制度的功能
(一)技术功能 农作物种植的合理布局技术 复种、间套作等多熟种植技术 轮作倒茬技术 农牧结合技术 土壤耕作技术 区域耕作制度优化设计技术
❖ 养地制度(soil management)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 地生产力为中心的的综合技术体系。主要包括:
(1)土壤耕作:土壤的常规耕作以及少免耕、残茬覆盖耕作
(2)农田培肥:土壤水分与养分管理、有机质平衡等;
(3)农田保护:土壤侵蚀(风蚀、水蚀)及水土流失控制、 农田防护林建设等。
❖ 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主体
其系统性表现于它本身是一个技术系统,而这个技术系统又经常 受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左右。
其结构性体现在种植业的结构性,即可从粮、饲、经、菜等等大 处区分,也可从夏粮、秋粮;主作物、副作物等方面区分。
其目标性,总的是追求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当难 以统一时也需要兼顾这三个效益。
(二)宏观布局功能 种植业合理布局与结构调整 耕作制度结构分析和调整 耕作制度分类及区划 农业生产综合发展及技术体系构建
三、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耕作制度,从大范围讲是涉及到环境(地域性、季节性)—生物(农作 物、林畜渔及土壤微生物)的管理理论;但其着重点主要是研究种植 业的结构、布局以及实现农作物全面稳产、高产所得的用地和养地相 结合的技术体系。
一个合理的种植制度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与社会经 济资源;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稳产,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培养地力。 并能够有效地协调农户、地方与国家需求关系;从种植业角度促进养 殖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综合发展,使区域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 提高和改善。
❖ 养地制度是耕作制度的基础
一个合理的养地制度能够保障农田可持续生产能力,保护资源环 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全年日照时数
光
►华南:一般1800小时,日照百分率45%
►长江中下游:分别为2000-2200小时及40-45%
►华北:分别为2600小时与65%
►内蒙、西北各地:3000小时及60-70%
►最多的中心: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内蒙西部、宁 夏、甘肃北部、柴达木盆地和西藏西部地区,全 年日照时数达3100-330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 70%。
农业资源按其来源分类
自然资源
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下,能
够产生生态效益或经济价值,以提高 人类当前或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农业资源 包括来自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 物圈的物质。
社会资源
是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 有助于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人工资源 。
农业资源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分类
层次内容
农村产业
农业
耕
种植业
作 制
度
各种作物
管理
农
种植 制度
作物布局 种植方式 熟制
业 发 展 战
养地 制度
土壤耕作 农田培肥 农田保护
略 和 规
划
耕作制度在农业中地位示意图
体制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和 规 划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资源
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 质与能量来源。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类农业活动 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构成农业资源。
资源与环境状况决定一个区域耕作制度形成与发展
❖ 环境(enviromoment):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的或受到人类调控和影响的环境;人工
环境包括生产、加工、贮藏设备和生活设施,以间接的方式对生物产生影响。
❖恒定性资源 :这类资源不论怎样利用,都可以年 复一年地比较恒定数量被再(周而复始)利用, 能够自然更新。如太阳辐射、温度、降水等气候 资源。
❖可更新资源 :亦称再生资源,这类资源在合理经 营管理条件与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可以更新、繁衍 被人类继续利用,反之也可衰退、减少甚至灭绝。
农业资源按wenku.baidu.com是否具有可存留性分类
(一)光资源
光
1、辐射
大部分地区属中纬度地带,年总辐射量在80240kcal/cm2之间 ① 青藏高原160kcal/cm2以上(年辐射量最高) ② 西北地区年辐射量为110~130kcal/cm2 ③ 华北地区为120~140kcal/cm2 ④ 东北地区为110~130kcal/cm2 ⑤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20~130kcal/cm2 ⑥ 四川盆地80~100kcal/cm2(年辐射量最低)
第一章 耕作制度原理
❖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 我国耕作制度目标与方向 ❖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技术需求
第一节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一、耕作制度的含义、内容及目的
(一)耕作制度含义与内容
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Farming system)是指一 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 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1991)
以种植制度为中心,养地制度为基础。
❖ 种植制度(Cropping System)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 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
❖ (1)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 作物组成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配置是指作物在 区域或田地上分布。 (2)种植方式:包括复种、间作、套种、混作等多熟种植方 式;以及轮作、连作等。 (3)熟制:即同一块农田上一年之内种植作物的季数。
❖可存留性资源 :如大部分消耗性资源 ──石油、煤、化工产品、农机具等。
❖不可存留资源 :这类资源如果不及时 利用则立即流失,不能留存下来以后 使用的资源。
❖半存留资源 :这类资源兼有存流和流 失两种性质。如土壤中的水分、养分 是可以积累的,但也有一定限度。
第一节 自然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我国南北相距5500公里、东西5200公里,国 土辽阔,气候、土壤及生物多样,社会经济条件及 技术水平等差异极大,形成多种多样的耕作制度类 型。
(二)热量资源
热
热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 热量条件对作物布局、多熟种植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研究耕作制度的目的
❖ 提高土地与农作物生产力 ❖ 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能力
二、耕作制度的功能
(一)技术功能 农作物种植的合理布局技术 复种、间套作等多熟种植技术 轮作倒茬技术 农牧结合技术 土壤耕作技术 区域耕作制度优化设计技术
❖ 养地制度(soil management)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 地生产力为中心的的综合技术体系。主要包括:
(1)土壤耕作:土壤的常规耕作以及少免耕、残茬覆盖耕作
(2)农田培肥:土壤水分与养分管理、有机质平衡等;
(3)农田保护:土壤侵蚀(风蚀、水蚀)及水土流失控制、 农田防护林建设等。
❖ 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