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绽放活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绽放活力

摘要:《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课程中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需要儿童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究并自己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应重视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神采飞扬,接受活的教育,闪烁创新思维,在活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活动中获得真知,展现风采。因而在品社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利用讨论、辨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焕发课堂活力,让学生积极地学习、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活动;小组合作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理念,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需要儿童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究并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神采飞扬,接受活的教育,闪烁创新思维,在活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活动中获得真知,展现风采。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利用讨论、辨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焕发课堂活力,让学生积极地学习、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那么,怎样使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绽放活力呢?一、激起兴趣,引起动手

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

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品德与生活》不同于一般课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三年级上册《我家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与整理记忆最深刻的故事,并把相关照片带入课堂。因为家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照片留下他们生活的痕迹,与他们的生活相关,学生自然热情高涨。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他们所接触到的生活内容、周围的环境、眼中的世界认真观察、发现、探究感悟,达到在做中悟、做中学的目的。

二、引导辨析,激发动脑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品社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辨析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结合生活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评议,也可以自编讨论题,让学生分清是非,明辨真伪。如,教《法律,生命的保护伞》一课时,我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自编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辨析。可以举这样的案例:有一天吃过晚饭,小强的爸爸带小强去歌厅唱歌。结果歌厅的保安不让小强进去,说:“未成年人禁止入内。”小强的爸爸不理解:“我们花钱进去唱歌,为什么不让我儿子进?”保安的做法对吗?为什么?通过讨论、辨析,激发学生动脑,在争议辨析中学生懂得学会运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社会上有很多歌舞厅、

酒吧、网吧,法律上规定禁止未成人进入,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营业场所并不适合未成年人;另一方面将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学生没有经济来源,进入消费,必将增加家长的负担。

三、利用合作,诱起动口

传统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不能主动探究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在品德与社会合作性教学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在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点、纠正,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有利于学生表达的欲望,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民风、民俗大观园》时,有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交流节庆习俗,介绍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婚丧礼仪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寻找“知音”,组成小组。有五六个学生对端午节非常感兴趣,组成小组后,从端午节的习俗说到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还对韩国的申遗成功交流自己的看法,气氛非常热烈。再看其他小组,有共同研究服饰习俗的,也有对饮食习俗感兴趣的。因为大家兴趣相同,畅所欲言,共享了资源,分享了乐趣。

四、重视评价,倡导行动

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的是学生的基础性学力、

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全面评价。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学习活动结束后,应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总结。总结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甚至还可和少先队的“雏鹰争章”紧密结合,学校、社区、家庭评价为一体,重在激励。如,教《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争“爱心章”“孝敬章”,教《问好之歌》时争“学习章”。要求学生按照争章计划开展自我训练,有条件的请家长监督,督促学生执行训练计划。通过全面评价,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规章的要求去做,逐步行动起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利用讨论、辨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并合理运用身边的教材资源,调动所有学生的热情,让品德与社会课插上“快乐”的翅膀,所有学生都活动起来,目光由课内转向课外、无边无际的社会生活中去,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生活、做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