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纳米乳与亚纳米乳

合集下载

第16章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亚纳米

第16章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亚纳米

(二)常用的附加剂
• 附加剂用于调节生理所需的pH值和张力。
pH调节剂:盐酸、氢氧化钠 等张调节剂:甘油 稳定剂:油酸及其钠盐、胆酸、脱氧胆酸及其钠盐
抗氧剂及还原剂:维生素E或抗坏血酸
六、质量评价 (一)乳滴粒径及其分布 1.电镜法:①透射电镜(TEM)法 ②扫 描电镜(SEM)法 ③ TEM冷冻碎裂 法 2.其他方法:光子相关光谱法和计算机调 控的 激光测定法等。
2. 脂质体的作用特点
5)药物包裹在脂质体中是非共价键结合,因此 易与载体分离,进入体内可以在指定部位完 全释放出来; 6)药物被包封于脂质体中,能够降低药物毒性, 增强药理作用。 7)脂质体制剂能够降低药物的消除速率,延长 药物作用时间,起到缓释、增加药物的体内 外稳定性的作用。
3. 脂质体的制备
2.制备纳米乳的步骤
(1)确定处方:处方中的必需成分通常是油、水、 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当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确定 了之后,可通过三相图找出纳米乳区域,从而确定 它们的用量。
(2)配制纳米乳:由相图确定处方后,将各成分按 比例混合即可制得纳米乳,且与各成分加入的次序 无关。通常制备W/O型纳米乳比O/W型纳米乳容易。
(2)温度敏感脂质体,又称热敏脂质体 由Tc稍高于体温的脂质组成的脂质体,其药物 的释放对温度具有敏感性。热敏脂质体的特点 是在受热时,可将包封药物释放至无内吞作用 的靶细胞,这种热释放取决于脂质体的Tc。 (3)pH敏感脂质体,又称为酸敏感脂质体 若干动物和人体肿瘤间质液的pH比正常组织 低,设想组成的脂质体能在低pH范围内释放 药物,因而设计了pH敏感脂质体。对pH敏感 的类脂有N-十六酰L-高半胱氨酸(PHC)和游离 的高半胱氨酸。
(4)光敏脂质体 光敏脂质体是将光敏物质的药物包裹在脂质体 内用来进行光学治疗。当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 时,脂质体膜与囊泡物质间或脂质体之间发生 融合作用而释放药物。制备了含胡萝卜素或全 反视黄醇的光敏脂质体,光照后可发生不可逆 光反应,从而影响膜的流动性,增加其通透性。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摘要:纳米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形成粒径为10 ~100 nm,具低黏度、各向同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透明的或半透明体系。

粒径100 ~ 1000 nm 的为亚微乳。

有人将二者统称为微乳。

本文综述了纳米乳的各组分组成、制备工艺、及在药剂学领域和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纳米乳;制备工艺;稳定性;应用;药剂学;食品工业Progress in applications of nanocarriers and apply inPharmaceutics and Food industry[Abstract]Nanoemulsion is organized with the oil phase, surfactant and co-surfactant which is formed by an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water, particle size 10 ~ 100 nm, with a low viscosity, isotropic and thermodynamically or kinetically stable and transparent Translucent system. Particle size of 100 ~ 1000 nm is submicroemulsion. From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watch, the nanoemulsion is a transitional thing micelles and emulsion between both micelles and emulsion properties, they have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From 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the nanoemul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oil-in-water (O / W), water-in-oil (W / O) and bi-continuous type. 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is simple, saf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can increase the solubility of poorly soluble drugs,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drug easily hydrolyzed,.Its slow release, targeting can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drug. Cyclosporine.Preparation, evaluation system, stability and in the field of pharmacy applications and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and its progress in the text summarizes the nanoemulsion. Pointed out that the use of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solubiliz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food is a very promising development, increase in food applications of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Keywords]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process; stability; application; Pharmaceutics; food industry纳米乳( nanoemulsion) 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形成粒径为10 ~100 nm,具低黏度、各向同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透明的或半透明体系。

纳米乳与亚微乳的制备技术

纳米乳与亚微乳的制备技术

19
17
制备
2015-5-22
亚微乳
粒径:0.1-1μ
m;
外观:呈浑浊或乳状; 稳定性:强于一般乳剂,但不如纳米乳,可热压
灭菌,但加热时间太长或数次加热会分层;
制法:一般采用两步高压乳匀法
2015-5-22
18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2015-5-22
7
4、稳定剂:
半亲油、半亲水、表面活性不高、能定位在界面膜 内,增大膜的强度,增大药物的溶解度,使亚微乳 的ξ 电位绝对值升高,增加亚微乳的稳定性。
常用稳定剂:油酸、油酸钠、胆酸、脱氧胆酸及其 钠盐等。
2015-5-22
8
四、亚微乳的制备 1、制法:
一般采用两步高压乳匀法,将药物与其他油溶性成 分的溶于油相中,将水溶性成分溶于水中,然后将 油相与水相分别加热到一定程度,至于组织捣碎机 活高剪切分散乳化机中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制成初 乳。初乳迅速冷却,用两步高野乳匀机进一步乳化, 滤去粗乳滴与碎片调节pH值,高温灭菌,既得。
三、常用辅料
要求:能在大范围内形成亚微乳,药物载体无毒、无刺激、
无不良药理作用及具有相容性,并对主药具有较大的增溶性, 同时不影响主药的药效和稳定性。
2015-5-22
4
1、油相:
成分较纯,化学性质稳定,对药物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形成 的乳剂毒副作用小,能与乳化剂分子之间保持渗透和联系。 常用油相:植物性的长链甘油三酯:麻油、棉籽油、豆油等
油相分子链过长不易形成微乳,现多采用中链(C8-C10)甘油
三酯(Captex335,Miglyol812等)和长链甘油三酯合用作为 油相。
2015-5-22

药剂学:纳米乳,微囊微球

药剂学:纳米乳,微囊微球

2020/11/15
纳米乳
9
三、纳米乳的制备
(一)形成条件与制备步骤
1、形成条件
(1)大量乳化剂:用量一般为油量的20%~30%,而
一般乳剂中乳化剂多低于油量的10%/因为纳米乳乳滴较 小,界面积大,需要更多的乳化剂才能乳化
(2)加入助乳化剂:助乳化剂可插入到乳化剂界面膜中,
形成复合凝聚膜,提高膜的牢固性和柔顺性 (compliance),又可增大乳化剂的溶解度,进一步降低 界面张力(interface tension),有利于纳米乳的稳定
亚 纳 米 乳 ( subnano-emulsion ) / 粒 径 在 100 ~
500nm,外观不透明,呈混浊或乳状/会分层/曾被 称为亚微乳
➢ 纳米乳形成的机理/多数科学家认为是介于普通乳和
胶束溶液之间的一种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为胶束 乳(micelle emulsion)
2020/11/15
2020/11/15
纳米乳
19
2、混合乳化剂的影响
例如:毒扁豆碱单用磷脂乳化时,其乳剂不稳
定/加入乳化剂poloxamer 即可提高毒扁豆碱 乳剂的稳定性/可能是在油-水界面形成了 poloxamer与磷脂的复合凝聚膜。
2020/11/15
纳米乳
20
(二)常用的附加剂
➢ 附加剂/用于调节生理环境所需的pH值和张力
2020/11/15
纳米乳
15
三、纳米乳的制备
(三)修饰纳米乳 (modified nanoemulsion) 用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纳米乳可增加表面的亲水性,
减少被巨噬细胞的吞噬,明显延长在血液循环系统中滞 留的时间。
例如在水相中加入经PEG修饰的磷脂酰乙醇胺(PEG-

“药剂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药剂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22010081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春学期)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

内容简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

药剂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药物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技术和新机械设备;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制剂与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知识,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各种剂型的制备原理,制剂生产中的基本单元操作及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等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学理论研究、剂型设计、开发研制新药、药物制剂的生产和管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具备制剂设计和制备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1、掌握药剂学的概念。

2、掌握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

3、熟悉药剂学的任务。

第二节药剂学的分支学科1、熟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

2、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药物剂型与DDS1、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2、掌握药剂剂型的分类。

3、熟悉药物的传递系统(DDS)的概念。

4、熟悉DDS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了解药物辅料的应用及制剂中的作用。

第五节药典与药品标准1、掌握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及沿革。

2、熟悉药品标准;了解国外药典的概况及发展。

3、熟悉处方的概念及分类。

4、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第六节 GMP、GLP与GCP1、掌握GMP、GLP与GCP的概念。

药剂学医疗主题知识宣教

药剂学医疗主题知识宣教

2.合成乳化剂
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纳米乳常 用离子型乳化剂,如脂肪酸山梨坦(亲油 性)、聚山梨酯(亲水性)、聚氧乙烯脂 肪酸酯(亲水性)、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蔗糖脂肪酸 酯类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等。非离子型旳乳 化剂口服一般没有毒性,静脉给药有一定 毒性。
合成乳化剂一般都有轻微旳溶血作用, 其溶血作用旳顺序为:聚氧乙烯脂肪醇 醚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聚山梨酯 类;聚山梨酯类中,溶血作用旳顺序为: 聚山梨酯20 >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40 >聚山梨酯80.
(三)静电作用
药物与带相反电荷旳聚合物胶束疏水区 经过静电作用结合,将药物包封在胶束内。 制备简朴,制旳胶束稳定。
聚合物胶束释药机制
1.药物经过扩散从聚合物胶束中渗 透出来;
2.聚合物胶束解离,药物随之渗出 来;
3.经过化学键连接在胶束聚合物上 旳药物因为化学键断链而释放。
七、聚合物胶束旳影响原因
(2)需要加入助乳化剂:助乳化剂可插入到乳 化剂界面膜中,形成复合凝聚膜,提升膜旳牢 固性和柔韧性,又可增大乳化剂旳溶解度,进 一步降低界面张力,有利于纳米乳旳稳定。
2.分类
(1)油包水型:微小旳水滴分散在油中,表面 覆盖一层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分子构成旳单分子 膜。
(2)水包油型:微小旳油滴分散于水相中。
(二)助乳化剂
助乳化剂旳作用: 1.使乳化剂具有超低表面张力,有利于
纳米乳旳形成和热力学稳定。 2.变化油水界面旳曲率 3.增长界面膜旳流动性,降低膜旳刚性,
有利于纳米乳旳形成。
助乳化剂应为药用短链醇或合适HLB值旳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旳有正丁醇、 乙二醇、乙醇、病儿醇、甘油、聚甘油 酯等。
3.热力学理论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要点1.缓释、控释制剂2.迟释制剂3.固体分散体4.包合物5.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微乳6.纳米粒与亚微粒7.靶向制剂8.透皮给药制剂一、缓释、控释制剂1.特点缓释:缓慢非恒速控释: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①减少给药次数,避免夜间给药,增加患者用药的顺应性②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避免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③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④减少用药总剂量,小剂量大药效2.不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制剂设计——药物选择)①剂量很大:>1.0g②半衰期很短或很长:t0.5<1h或>24h③药效激烈④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则或吸收差⑤不能在小肠下端有效吸收⑥有特定吸收部位3.缓控释制剂载体材料1)阻滞剂:脂肪类、蜡类(疏水性强)2)骨架材料①亲水凝胶:天然胶(藻琼)、纤维素衍生物(CMC-Na、MC、HPMC、HEC)、非纤维素多糖类(甲壳素、卡波姆)、高分子聚合物(PVP、PVA)——形成凝胶屏障②生物溶蚀: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甘油酯③不溶性:EC、无毒聚氯乙烯、硅橡胶3)包衣材料不溶性:醋酸纤维素(CA)、EC肠溶性:纤维醋法酯(CAP)、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R)4)增稠剂延长口服液体制剂疗效——明胶、聚维酮(PVP)、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醇(PVA)4.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溶出:溶解度↓,溶出速度↓扩散:包衣膜微囊骨架植入乳溶蚀与溶出、扩散相结合渗透泵:渗透压为动力,零级释放离子交换作用:药树脂QIAN:溶散是胜利5.缓控释制剂给药时间的设计①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12h 1次②小肠、大肠都有吸收:24h 1次③ t1/短,治疗指数小的药物:12h 1次④ t1/长,治疗指数大的药物:24h 1次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通制剂的80%~120%范围内6.体外释放度试验缓控释制剂、水溶性药物制剂:转篮法难溶性药物制剂:桨法小剂量药物:小杯法小丸剂:转瓶法微丸剂:流室法二、迟释制剂在规定释放介质中不立即释放药物1.口服定时释药系统(择时释药系统)渗透泵定时释药系统、包衣脉冲系统、柱塞型定时释药胶囊2.口服定位释药系统胃定位,小肠定位、结肠定位3.结肠定位释药系统(OCDDS)的优点①提高结肠局部药物浓度,提高药效,有利于治疗结肠局部病变;②避免首过效应;③有利于多肽、蛋白质类大分子药物的吸收,如激素类药物、疫苗、生物技术类药物等;④固体制剂在结肠中的转运时间很长,可达20~30小时。

药剂学-液体制剂第六章- 乳剂

药剂学-液体制剂第六章- 乳剂

2. 天然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亲水性强,在水中粘度大,对乳化液有较强的 稳定作用,宜新鲜配制使用或加入防腐剂。 (1)阿拉伯胶(acacia gum) : 为阿拉伯酸的钙、镁、钾等盐的混合物,适用于乳化植物油、 挥发油形成O/W型乳剂,作为内服乳剂的乳化剂,常用浓度为 5%~15%。 在pH4~10范围内乳液较稳定,单用时易分层,常与西黄蓍胶、 果胶、琼脂等合用。该胶含有氧化酶,易使其酸败,故用前 应在80℃加热30min以破坏之。
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无毒,无刺激性,可以口服、外用或注射给药;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酸、碱、辅助乳化剂等; 稳定性好。
上述条件可作为选择或评价乳化剂的标准。
(二)乳化剂的种类

1.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2. 天然高分子乳化剂
⑤复乳可作为药物超剂量或误服引起中毒的解毒系统。
根据乳滴大小分类
普通乳(emulsion):1~100m,乳白色不透明液体。 亚纳米乳(subnanoemulsion):又称亚微乳,0.1~1.0m,常 作为胃肠外给药的载体,静脉注射乳剂应为亚微乳,如环孢 菌素静脉注射脂肪乳。 纳米乳(nanoemulsion):又称微乳,10~100nm。
①单分子乳化膜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被吸附于乳滴表面,有规律地 定向排列,形成单分子乳化膜,明显降低了表面张 力,防止液滴合并,增加了乳剂的稳定性。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所形成的单分子乳化膜 是离子化的,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乳剂更加稳 定。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所形成的单分子乳化 膜,由于从溶液中吸附离子,也可以带电使乳剂更 加稳定。
复乳的特点

第三节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微乳制备技术

第三节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微乳制备技术

• • • •
六、质量评价 (一)乳滴粒径及分布 (二)药物含量 (三)稳定性
• (一)乳滴粒径及分布 以不造成毛细血管 阻塞、肺栓塞为度。 • 1.激光衍射测定法 • 2.电镜法(扫描电镜、透射电镜、TEM冷 冻碎裂法) • 3. 光子相关光谱法,计数仪计算机自动检 测粒径及粒度分布。粒度分布图:横坐标 为粒度,纵坐标为频数。
• 四、纳米乳的形成与制备
• (一)纳米乳的形成 • 1.纳米乳的形成条件 • (1)需要大量乳化剂
• 一般为油量的20%~30%。而普通 乳剂低于油量的10%。微乳乳滴小, 界面大,需要更多的乳化剂才能乳化。
• (2)需加助乳化剂:助乳化剂插入 到乳化剂的介面膜中形成复合凝聚 膜提高膜的牢固性和柔顺性,又增 加乳化剂的溶解度,进一步降低界 面张力,有利于微乳的稳定。
• 制法 将注射用卵磷脂、中链甘油三酯、 注射用甘油 及适量注射用水置高速捣 碎机中在氮气流的保护下分散,倾入 二步乳匀机中,缓慢加入90℃的大豆 油在氮气流的保护下乳化即得。
• (四)制备静脉注射用含药亚纳米乳 • 将吸入用的挥发性全身麻醉药(异氟醚 )制 备成静脉注射亚纳米乳,可减少用量,降 低费用,减少环境污染。
五、亚微乳的制备(粒径100~1000nm) (一)制备与影响因素
人体微血管的内径为4µm,亚纳米乳应﹤4µm 以免发生栓塞。制备采用两步高压乳匀法,并滤
除粗乳滴与大片。
1.稳定剂的影响
不同的乳化剂配以不同的稳定剂
• • • •
稳定剂的作用 (1)增加乳化剂膜的强度 (2)增加药物溶解度 (3)使亚微乳的电位绝对值增加,亚纳 米乳稳定。
骨架型药物系统
图 促肝细胞生长素CAP微球(扫描电镜照片×3000) 类白色粉末状,平均粒径12.7μm,载药量29.7%

第三节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微乳制备技术

第三节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微乳制备技术

• (2)配制微乳
• 从相图确定了处方后将各比例混合即 得微乳,无需作多少功,且与各比例 混合的次序无关,通常制备W/O的微 乳比制备O/W微乳容易。
• 3.自乳化
• 药物使用后遇体液后自动乳化形成微乳。
• 如:环孢菌素(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微乳 浓液胶囊口服后在消化道与体液相遇,自动乳化 形成O/W微乳,生物利用度可提高74~139%。
离心后分层
制备时不需要外力作功
制备时需要能量
长效制剂,在体内转运时间较长
可同时增溶不同脂溶性的药物
包封的药物高度分散提高生物利用度
提高一些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性
既能与油相混匀又能与水相混匀
只能与某一相混合
• 5.亚微乳(Subnanoemulsion) 又称亚纳米 乳(subnanoemulsion):
微乳
普通乳状液
粒径10—100nm之间
1~100µm且分布不均匀
组成=水相、油相、表面活性物质(必含助乳化剂)
相同
O/W和W/O型
O/W和W/O型
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粘度接近于水
乳状粘度大于水
表面活性剂含量显著高(5%~30%)
表面活性剂含量低
热力学稳定体系(不易聚集稳定)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可以长期放置经热压灭菌及离心也不分层
利用度 (2)促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吸收,可同时增溶
不同脂 溶性的药物 (3)提高一些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性 (4)近年来作为缓释和靶向给药系统应用
• 7.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因乳化剂、 助乳化剂用量大20~30%,产生 乳化剂毒性.
• 二、常用的载体材料
• (一)聚合物囊束的载体材料
常用合成的线形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其亲水 段材料一般为PEG、PEO(聚氧乙烯)、 PVP(聚维酮)、降解的壳聚糖等,疏水 段材料有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氨基酸、 聚乳酸、精胺或短链磷脂

药物制剂新技术纳米乳与亚微乳的制备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纳米乳与亚微乳的制备技术
❖ 常用的稳定剂有油酸、油酸19钠、胆酸、脱氧胆酸及其钠 盐等。
19
三、纳米乳与亚微乳的制备
(一)纳米乳的制备 1.纳米乳处方筛选
➢通常纳米乳的形成所需的外加功小,主要依靠体系中各组分的匹配, 寻找这种匹配关系的主要办法有PIT(相转换温度)、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法)和盐度扫描等方法。在制剂学中,研究纳米乳的常 用方法是HLB值法。 ➢一般而言,体系HLB值在4~7间易2形0 成W/O型纳米乳,在8~18间易 形成O/W型纳米乳。 ➢由油、水、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
14
二、常用的辅料
(பைடு நூலகம்)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白蛋白 和酪蛋白、大豆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等
合成乳化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5
15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脂肪酸山梨坦(亲油性,商品名Span)、聚山梨酯(亲 水性,商品名Tween)、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亲水性 ,商品名Myrj)、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亲水性,商品 名Brij)、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聚醚型,商品 名Poloxamer或pluronic)、单硬脂酸甘油酯及蔗糖脂 肪酸酯类等。
❖ 与油、水混溶性方面:纳米乳在一定范围内既能与油相混 匀又能与水相混匀,普通乳剂只能与外相溶剂混溶。
8
8
纳米乳技术的发展
❖ 目前已有环胞素A Cyclosporine A 、沙奎那韦Saquinavir以及利托 那韦 Ritonavir等纳米乳制剂上市;
❖ 出现了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SEDDS),即药物制剂口服后,遇体液,在胃肠蠕动下通常 37℃自发分散成O/W型纳米乳;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知识点及练习题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知识点及练习题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知识点及练习题一、缓释、控释制剂缓释:缓慢非恒速控释: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硝苯地平给药次数(日)血药浓度用药总量副作用普通片4~6次波动大40~60mg 面红、心悸、头晕等缓释片2次较平稳20mg 轻控释片1次平稳20~30mg 轻1.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①减少给药次数,避免夜间给药,增加患者用药的顺应性②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避免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③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④减少用药总剂量,小剂量大药效2.不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制剂设计——药物选择)①剂量很大:>1.0g②半衰期很短或很长:t0.5<1h或>24h③药效激烈④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则或吸收差⑤不能在小肠下端有效吸收⑥有特定吸收部位(一)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1.溶出原理再回首——Noyes-Whitney方程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因素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①↑药物的溶出面积:粉碎减小粒径②↑溶解速度常数:加强搅拌,以减少药物扩散边界层厚度或提高药物的扩散系数③↑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物k=D/Vh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式,通过减小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

2.扩散原理药物以扩散释放药物的过程:通过水不溶性膜扩散、通过含水性孔道的膜扩散、通过聚合物骨架扩散方法:3.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亲水凝胶骨架片释药过程:①骨架片遇消化液表面润湿、吸水后膨胀形成凝胶层;②表面药物向消化液中扩散;③凝胶层继续水化骨架溶胀,凝胶层增厚延缓药物释放;④骨架同时溶蚀,水分继续向片芯渗透,骨架完全溶蚀,药物全部释放。

对水溶性药物主要以药物的扩散和凝胶层的不断溶蚀为主,对难溶性药物则以骨架溶蚀为主。

4.渗透压原理单室渗透泵片:片芯:水溶性药物、水溶性聚合物(包括渗透活性物质)等包衣膜:由水不溶性聚合物,如CA、EC或EVA等组成,在胃肠液中形成半透膜;释药小孔:是用激光或其他方法在包衣膜上开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孔。

药剂学第十六章制剂新技术1

药剂学第十六章制剂新技术1
(二)溶剂法
溶剂法亦称共沉淀法是指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蒸去有机溶剂后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时析出,即可得到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而成的共沉淀物,经干燥即得。
不同的有机溶剂所得的固体的分散体的分散度也不同。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氯仿、无水乙醇、95%乙醇、丙酮等。
载体材料可选用能溶于水或多种有机溶剂、熔点高、对热不稳定的材料,如PVP类、半乳糖类、甘露醇类、胆酸类等。
(二)溶剂法
(三)溶剂熔融法
(四)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
(五)研磨法
(六)双螺旋挤压法
(重点介绍溶剂法,然后介绍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和目前正在研究中的其他方法----与溶剂法相同原理的方法)
(一)熔融法
将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加热至熔融,在剧烈搅拌下迅速冷却成固体,或将熔融物倾到在不锈钢板上成薄层,用冷空气或冰水使骤冷成固体。再将此固体在一定温度下放置变脆成易碎物,放置的温度及时间视不同的品种而定。
教案首页
章节
第十六章制剂新技术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固体分散技术
第二节 包合技术
第三节 纳米乳与亚纳米乳的制备技术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 固体分散体的概念及特点、常用载体材料;包合物概念和特点;理解固体分散体的类型,制备方法;常用的包合材料,包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才概念和特性,常用乳化剂与助乳化剂;
包合物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两组份间的Vander Waals力。
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反应。
二、包合材料
环糊精
常见的环糊精是有6、7、8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苷键连接而成,分别称为α-CYD、β-CYD、γ-CYD。
环糊精为水溶性的非还原性白色结晶性粉末,结构为中空圆筒形。孔穴的开口处呈亲水性,空穴的内部呈疏水性。对酸不太稳定,易发生酸解而破坏圆筒形结构。

药剂学课件2013-纳米乳

药剂学课件2013-纳米乳

二、常用乳化剂与助乳化剂
助乳化剂
➢ 使乳化剂具有超低表面张力,有利于纳米乳的形成和 热力学稳定。
➢ 改变油水界面的曲率 ➢ 增加界面膜的流动性,降低膜的刚性,有利于纳米乳
的形成。 小分子的醇类 2~10个碳的醇及二醇类 有机氨类 低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类 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表面活性剂 中链醇有利于纳米乳的形成 丁醇 戊醇
三、纳米乳的形成
(一)纳米乳的相图和结构 1、伪三元相图 2、分类 W/O型 W/O型 双连续相型
(二)纳米乳的形成机制 1、混合膜理论 超低界面张力 2、增溶理论 3、热力学理论
微乳主要用作药物的胶体性载体,其优点:
❖ 增大难溶于水的药物的溶解性 ❖ 提高易水解药物的稳定性 ❖ 缓释、控释,靶向
三、纳米乳的制备
自乳化 自 乳 化 药 物 传 递 系 统 ( self-emulsion
drug delivery systems) 环孢菌素纳 米乳浓液胶囊剂 修饰纳米乳 聚乙二醇修饰
四、亚纳米乳的制备
(一)亚纳米乳的制备与影响因素
两步高压匀乳机
▪ 影响亚纳米乳形成的因素 • 稳定剂的影响 油酸 油酸钠
第三节 纳米乳和亚微乳
一、概述
纳米乳(nanoemulsion)曾称微乳(microemulsion)是 粒径为10~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 散系统,其乳滴多为球形,大小比较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热力学稳定系统。 亚 纳 米 乳 ( subnanoemulsion ) 曾 称 亚 微 乳 (microemulsion) 粒径在100~1000nm之间,外观不透明, 稳定性不如纳米乳。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普通乳(emulsion) 粒径1~100㎛ 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 定系统 稳定性 纳米乳>亚纳米乳>普通乳

[医学类试卷]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制剂新技术)模拟试卷2.doc

[医学类试卷]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制剂新技术)模拟试卷2.doc
(E)4
16用β一环糊精包藏挥发油后制成的固体粉末为( )
(A)固体分散体
(B)包合物
(C)微囊
(D)脂质体
(E)微乳
17不属于水溶性β一环糊精衍生物的是( )
(A)2,6-二甲基一β—CD
(B)2,6-二乙基一β—CD
(C)2一羟丙基一β—CD
(D)6-0-α—麦芽糖基一β—CD
(E)6一葡萄糖基一β一环糊精
[医学类试卷]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制剂新技术)模拟试卷2
1纳米乳中药物的含量测定一般采用乳化法。( )
(A)正确
(B)错误
2亚微乳可提高药物稳定性,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经皮吸收速率,但不能实现药物的缓控释和靶向性。( )
(A)正确
(B)错误
3纳米乳和亚微乳均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
(A)正确
(B)错误
(D)提高表面能
(E)主体分子很不稳定
25药物与载体共融后,呈微晶状态分散者称为( )
(A)简单低共融混合物
(B)固体溶液
(C)玻璃溶液
(D)共沉淀物
(E)共蒸发物
三、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26固体分散体所用载体材料可分为( )
(A)水溶性载体
(A)分子状态
(B)亚稳定态及无定形态
(C)胶体状态
(D)微晶状态
(E)微粒状态
30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
(A)可提高药物的润湿性
(B)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
(C)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性
(D)形成高能状态
(E)减小药物的比表面积
31药物为油类时,宜用( )类分子量的PEG类作为固体分散体的载体

药剂学新技术及其在改善药物功效中的作用

药剂学新技术及其在改善药物功效中的作用

药剂学新技术及其在改善药物功效中的作用摘要:药剂学是一门为药学学科服务的技术学科,不仅是为了实现药物的给药形式,还使药物对疾病充分发挥其防治功效,使药物疗效更充分发挥,使药物毒性降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新辅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大大促进了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微球;微囊;代谢动力学性质;药物吸收;固体载体材料一、现代药剂学新技术分析1、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固体分散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剂系统,主要是通过微粉化、粉状溶液、固体分散体和溶剂沉积等技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显著增加难溶药物的溶解性能,从而提高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

近年来,发展了将固体分散体直接填充入胶囊的技术,固体分散体作为一种中间剂型,可根据需要制成软胶囊剂、硬胶囊剂等,便于临床上缓控释制剂的开发。

另外,表面活性载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由于载体对于游离性药物而言,是作为分散剂或乳化剂的,从而阻止了任何水不溶性表面层的形成,药物被分散或乳化成了极细的状态,显著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

2、包合物制备技术包合物是一种药物分子的部分或全部被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络合物。

包合物由具有空穴结构的主分子(即包合材料)与被包含于主分子间的药物(即客分子) 所组成。

主分子与客分子通常以 1:1比例形成分子囊。

目前的包合材料为环糊精 (CD) 及衍生物包合物具有增加药物溶解性、稳定性,掩盖不良气味,改善吸收效果,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

有机药物在范德华力的辅助下形成包合物后,会产生如下功效:首先,改善药物的释放速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其次,提高药物稳定性。

将遇光不稳定、易受湿、热、氧影响的药物制成环糊精包合物后,可改变其物理性质,提高稳定性。

;再次,增大药物溶解度,增强稳定性,将液体类药物粉末化;第四,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许多药物含有挥发性成分如挥发油类,将陈皮挥发油制成包合物后,可使液体药物粉末化目能防止挥发;最后,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双氯芬酸钠在制成包合物后,对胃粘膜的刺激性明显降低。

药剂学之液体制剂-乳剂相关知识

药剂学之液体制剂-乳剂相关知识

药剂学之液体制剂相关知识1药剂学:乳剂的基础理论概述乳剂(emulsions)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形成液滴的液体称为分散相(disperse phase)、内相(internal phase)或非连续相(discontinuous phase),另一相液体则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e medium)、外相(external phase)或连续相(continuous phase)。

1丨乳剂的基本组成乳剂由水相(用W表示)、油相(用O表示)和乳化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根据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相体积比(φ)形成水包油(O/W)或油包水(W/O)型。

也可制备成复乳(multiple emulsions),如W/O/W或O/W/O。

O/W与W/O型乳剂的鉴别方法见表9-2表9-2 水包油(O/W)型与油包水(W/O)型乳剂的简易鉴别法鉴别方法水包油(O/W)型油包水(W/O)型外观通常为乳白色接近油的颜色稀释性可用水稀释可用油稀释导电性导电不导电或几乎不导电水溶性染料外相染色内相染色油溶性染料内相染色外相染色2丨乳剂的分类根据乳滴的大小,乳剂可分为普通乳剂、亚微乳、纳米乳。

(1)普通乳剂(emulsions):普通乳剂液滴大小一般在1~100um之间,普通乳剂一般为乳白色、不透明液体。

(2)亚微乳(submicron emulsions):亚微乳的粒径大小一般在0.1~1um之间,常用作非胃肠道给药的载体。

如静脉注射用亚微乳的粒径一般控制在0.25~0.4um范围。

(3)纳米乳(nanoemulsions):纳米乳的粒径大小一般在10~100nm之间。

当乳滴粒子小于100nm时,其粒径小于可见光波长(380~780nm),纳米乳剂处于胶体分散系粒径范围内,此时光线通过纳米乳时不产生折射而是透过,用肉眼观察纳米乳为透明液体。

有些文献报道将纳米乳称为微乳(microemulsions)或毫微乳(millimicroemulsion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微乳(subnanoemlsion)
0.1-1 μ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μm
纳米乳( nanoemlsion)
?纳米乳 (nanoemulsion)系粒径为 10-l00nm的 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介质形成的热力学 稳定的胶体溶液。纳米乳一般在一定条件 下可自发(或轻度振摇)形成,其乳滴多为大 小比较均匀的球形。外观透明或半透明, 可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仍不分层。
?如将阿霉素与聚 -L- 乳酸(PLLA)/PEG 嵌段共聚物 一道溶于有机溶剂,搅拌后透析,得阿霉素的 pH 敏感胶束,如在 pH7.4 稳定、但在 pH7.2~6.6 释放 阿霉素。该胶束可和利用肿瘤细胞外的微酸性环 境而加速释药,提高抗癌药的药效。
?(3)乳化 -溶剂挥发法 : 将难溶药物溶于有机溶剂, 同时将材料以合适方法制成澄清的聚合物胶束水 溶液,再在剧烈搅拌下将有机溶液倒入聚合物胶 束溶液中,形成 O/W 型乳状液,继续搅拌使有机 溶剂挥发,滤去游离的药物及其他小分子后,冷 冻干燥即得。此法所得的聚合物胶束载药量比透 析法略高。
?(一)聚合物胶束的形成机理 ?表面活性剂是两亲性物质,在水中,达到
一定浓度时(CMC),会形成胶束(分子缔 和)。以两亲性嵌段聚合物为材料制得的 聚合物胶束形成的机理与此相似,但由于 其溶解度小,故 CMC低,疏水核芯更稳定, 故聚合物胶束可以经稀释而不易解聚合。 ?聚合物胶束的结构和载药机制示意图见图 16-5。
?水中自组装的过程,就是共聚物的疏水段 因受水分子的排挤,而自动缔合聚集成胶 束的疏水核芯。而共聚物的亲水段则形成 胶束的亲水外层使胶束在水中稳定。
?聚合物胶束的疏水核芯可以包载疏水性药 物,包载液体药物则成纳米乳或亚微乳, 如包载固体药物则成为纳米球或亚微球。
乳剂分几种
普通乳(emlsion)
> 1μm
?如 将 阿 霉 素 (DOX) 中 的 伯 氨 基 同 PEG-PAsp 中 PAsp( 聚天冬氨酸 )段的羧基经共价结合制成 PEGPAsp(DOX) 嵌段聚合物。 PAsp 中的羧基大约 50% 同DOX 结合,使 PAsp 的疏水性增强,使疏水核芯 的聚集力明显加强形成稳定性很高的聚合物胶束, 还有利于通过物理包载作用进一步增加对 DOX 的 载药量。用作亲水段的 PEG 具有长循环的效果。 PEG-PAsp(DOX) 的PEG 段分子量为 12000时,在小 鼠体内的循环半衰期可达 7h。
? 如用有机溶剂将阿霉素溶解,在剧烈搅拌下倒人 嵌段共聚物 PEG-PBLA( 聚β-苄基 -L- 天冬氨酸的 乙醇/水溶液中,形成 O/W 型乳状液,继续搅拌使 有机溶剂挥发,滤去游离的药物及其他小分子即 可得阿霉素的聚合物胶束,载药量 5%~18% 。
?2. 化学结合法
? 利用药物与聚合物疏水链上的活性基团发生化 学反应 ,将药物共价结合在聚合物上,所制得载 药聚合物胶束,可有效避免肾排泄及网状内皮系统 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 (二)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方法
? 1.物理包裹法
?(1)自组装浴剂蒸发法 :将两亲性聚合物材料与药 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再缓慢加入于搅拌中的水中, 形成聚合物胶束后,加热将有机溶剂蒸发除去, 即得。如将喜树碱包裹成 PEG-Paasp (聚苯甲天 冬氨酸)胶束。
?(2 )透析法 : 将材料溶解在 N,N- 二甲基甲酰胺 (DMF) 、二甲基亚砜( DMSO )或 N,N-二甲基 乙酰胺( DMAC )中,溶解后加入难溶于水的 被载药物,搅拌过夜,再将混合溶液置透析袋中, 用水透析 5~9h, 透析后冷冻干燥即得。
(二)纳米乳和亚微乳的制备材料
1.乳化剂:
分类天然乳化剂: 多糖类、蛋白类、磷脂类
合成乳化剂: 非离子型乳化剂(主要),
Span 、Tween 、Myri 、 Brij 、Pluronic F68。 助乳化剂:
作用: 成分 :短链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HLB 适宜)
三、聚合物胶束的形成机理与制备
?亚 微 乳 (submicroemulsion) 乳 滴 的 粒 径 在 100-1000nm范围。
纳米乳与亚微乳以往均称为微乳(microemulsion)。 应用实例:
环孢菌素(自乳化) 两性霉素B纳米乳 全氟碳乳剂(血浆代用品)
二、常用的载体材料
? (一)聚合物胶束的载体材料
? 通常用合成的线形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其亲水段材 料一般用聚乙二醇 (PEG) 、聚氧乙烯 (PEO) 或聚维 酮(PVP),壳聚糖 (先经过降解 )。疏水段材料主要 有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氨基酸、聚乳酸、精胺或 短链磷脂等,这两类材料可以组成各种二嵌段 (AB) 或三嵌段(ABA或BAB) 两亲性共聚物。合成时可以 控制亲水段和疏水段的长度和摩尔比,制得不同分 子段和不同亲水 -疏水平衡的共聚物,要制得稳定 的聚合物胶束, PEG 段分子量通常要求在 100015000之间。疏水段与此相当或稍小。
2. 制备纳米乳的步骤
(1)确定处方:油、水、乳化剂、助乳化剂; 用三元相图确定形成纳米乳的区域,从而确 定各组分的用量。 具体图形见课本p358 、 p359
(2)制备纳米乳: 例:O/W 型 步骤:①将亲油性乳化剂溶于油相中。 ②在搅拌下,将溶有乳化剂的油相加入到 水相中(已知助乳化剂的用量,则加入到 水相中)。 ③不知助乳化剂的用量,助乳化剂滴加到 油水混合液中,形成纳米乳。
? 本法需要有能够反应的活性基团,应用上受限。
三、纳米乳的形成与制备 (一)纳米乳的形成条件与制备步骤
1. 纳米乳的形成条件
(1)大量的乳化剂 :油量的20%~30% (2) 助乳化剂 :插入到乳化剂界面膜中,形成复合 凝聚膜,提高膜的 牢固性和柔顺性 ,又可增大 乳化 剂的溶解度 ,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有利于纳米乳 的稳定性; 对界面能和乳滴粒径也有影响 。
第十六章 制剂新技术
第三节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 纳米乳的制备技术
内容提要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纳米乳的制备 方法、质量评价。 制备的产物一般为中间体,也可作为最终剂 型。
一、概述
?聚合物胶束(Polymeric micelles)系由合成的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一 种热力学稳定的胶体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