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O (12C,
16O,32S, 28Si)--无自旋,无NMR
I=1/2 (1H,19F,31P,13C )--自旋情况简单, NMR主要研究对象 I=1 (2H,14N )81Br)
I=3/2 (11B,35Cl,79Br,
凡I≥1,I=1,2,3,……,3/2, 5/2, …
自旋情况复杂,目前NMR研究较少
与UV-Vis和红外光谱法类似,NMR也属于吸收光谱,只是研究的对 象是处于强磁场中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
什么是核磁共振?
用能量等于E的电磁波照射磁场中的磁 性核,则低能级上的某些核会被激发到高 能级上去(或核自旋由与磁场平行方向转 为反平行),同时高能级上的某些核会放 出能量返回低能级,产生能级间的转移, 此即核磁共振。 NMR利用磁场中的磁性原子核吸收电磁波时 产生的能级分裂与共振现象
3.能级分布与弛豫过程 ——Boltzman公式计算结果:
B0=1.409T 氢原子核 25℃
N高/N低=1000000/1000016 (通常UU-Vis中为1/100) 原因:能级差太小,热运动可产生跃迁 ——饱和:强射频照射,低能态原子核数减少,净吸 收减少至0,无吸收峰 ——弛豫:原子核激发态 非辐射跃迁 基态
工作方式
——扫频:B0不变, 变化——类似吸收光谱法
——扫场: 不变,B0变化——实际常用,方便,
在磁铁上加扫场线圈 ——通常扫描一张氢谱是时间是250 s ——通常试样量数-数十mg,或0.1-0.5 mol/L ——可采用重复扫描-累加平均的方式提高信噪比
二. 脉冲傅立叶变换NMR波谱仪(pulse and Fourier
能级
分裂
h E B0 2
m=+1/2
磁量子数
B0
2. 核磁共振条件
E
h B0 2
0
B0 2
外界 射频 能量
h h E B0 h 0 2
进动频率
外界射频频率 总结:
核——原子核自旋
磁——外加磁场 B0
I≠0
诱导产生自旋能级分裂
共振——外界= 0进动 共振吸收 能级跃迁
第二节 NMR的基本原理
原子核磁矩
• NMR研究的研究对象磁性核与外加磁场的 相互作用 • 磁性核:109种元素所有的核均带电荷,有 些核具有磁角动量,即其电荷可以绕自旋 轴自转(似带电的陀螺),这样的核称为磁 性核,是核磁共振研究的对象。
自旋量子数
• • 自旋角动量I是量子化的,可用自旋量子数I表 示I为整数、半整数或零 原子核组成(质子数p与中子数n)与自旋量子数I 的经验规则: 凡I值非零的原子核均可以采用NMR测定;
原因: 核外电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感应磁场 对抗外加磁场
=局部抗磁效应
=屏蔽作用效应
结果:
原子核实受磁场
B
<
外加磁场
Bo
= (1-б) ∝
——б为屏蔽常数
电子云百度文库度
—
原子核化学环境
化学位移
由于化学环境的变化引起核磁共振频率的变化,从而引起 共振吸收位置与标准吸收位置之差,称为该化学位移,用 (ppm)表示; sp st 1 06 ( p p m )
– p与n同为偶数,I = 0。如 12C, 16O, 32S等,不能用 NMR测定; – p + n =奇数,I =半整数(1/2, 3/2等) 1H, 13C, 15N, 17O, 31P等 如 – p与n同为奇数,I =整数。如2H, 6Li等
•
第二节
一.原子核的自旋
基本原理
原子核自旋情况,自旋量子数表征
仪;
1956年:Knight发现元素所处的化学环境对NMR信号有影响,而这一影 响与物质分子结构有关。 1970年:Fourier(pilsed)-NMR 开始市场化(早期多使用的是连续波 NMR 仪器)。
13位因对核磁共振的杰出贡献而获得 诺贝尔奖科学家
• • • • • • • • • • • • • 1944年 I.Rabi 1952年 F.Block 1952年 E.M.Purcell 1955年 W.E.Lamb 1955年 P.Kusch 1964年 C.H.Townes 1966年 A.Kastler 1977年 J.H.Van Vleck 1981年 N.Bloembergen 1983年 H.Taube 1989年 N.F.Ramsey 1991年 R.R.Ernst 2002年,NMR领域再一次获诺贝尔化学奖
一.连续NMR 波谱仪
组成:磁铁,射线源,样品管,射频接受器,显示记录
磁铁:最重要部件,关系到仪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永久磁铁
——电磁铁 ——超导磁铁 射频源:类似光源作用 ——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发射电磁波 射频接受器:类似检测器的作用 ——检测试样对电磁波的吸收 <2.4 T 30,60,100 MHz 10-17.5 T 400-750MHz
保证连续的核磁共振吸收信号必要条件
驰豫现象
当磁场撤掉后高能级的粒子又回到低能级这叫驰豫过程,是释放 能量的方法。
•
自旋-晶格驰豫(spin-lattice relaxation):
又叫纵向驰豫,高能级核返回低能级时失去能量,该 能量被周围分子吸收转变成热运动,称自旋-晶格驰豫。 晶格既可以是结晶晶格,也可以是溶液中待测分子的 溶剂分子群。反映体系与环境的能量交换。自旋-晶格 驰豫的常数定义为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1
下降(去屏蔽)---下降---产生共振所需磁场强度小---吸收峰向低场移动;
H H C H Cl
2)共轭效应(Conjugated):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可使吸收峰向高场或
低场移动;
H C H C H O CH3
O H C H C H C CH3
在强磁场中,原子核发生能级分裂(能级极小:在1.41T磁场中,磁能 级差约为2510-3J),当吸收外来电磁辐射(109-1010nm,4-900MHz)时, 将发生核能级的跃迁----产生所谓NMR现象。
射频辐射——原子核(强磁场下能级分裂)——吸收──能级跃迁──NMR
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HNMR──氢原子的位置、环境以及官能团和 C骨架上的H原子相对数目)
• TMS稳定,在大多数有机液体中的溶解性好,沸点低 (b.p. = 27C),蒸汽压高,可挥发除去,便于回收 样品 • TMS不溶于水,对于水溶液,有DDS和TSP-d4等钠盐替 代品
3. .使用化学位移原因
意义:吸收波谱横坐标 ——频率 数值:相对差值 ①绝对值大,△小,△表示频率方便 ② 与B0有关,不同仪器B0不同,△无可比性
奇
偶
整数
I=2 58Co I=3 10B
偶
偶
零
12
C; 16O; 32S 等
Ι
h I(I 1) 2π
I 0的核为磁性核,可以产生NMR信号 I = 0的核为非磁性核,无NMR信号
原子核为带正电粒子 原子核的自旋产生小磁场
以核磁矩μ表征
类似电流线圈 产生磁场 右手定则
二.核磁共振现象
1. 能级分裂
含水介质:三甲基丙烷磺酸钠。
高温环境:六甲基二硅醚。
TMS的优点
• 单峰:TMS中所有质子等同,只有一个吸收峰
• TMS的屏蔽系数几乎比所有其他物质的都大(电子云密 度大),化学位移定为零,则其他化合物H核的共振频 率都在左侧 • 一个分子中有12个等价H和4个等价C,故加入低含量如 1-5% v/v 的TMS可得到足够强的尖峰
——进动—绕回旋轴旋转 ( Larmor进动)
进动频率=表征常数原子核
γH=2.76×108 rad.T-1.s-1 γC13=0.672 ×108 rad.T-1.s-1
磁旋比—原子核特征常数
0 B0 2
进动频率 外加磁场强度
(4)以I=1/2的原子核为例
自旋取向有2I+1=2×1/2+1=2种, 即有两个能级=能级分裂 (B0=0) μ 顺磁 μ 抗磁 (B0≠0) m=-1/2
采用比值,消去B0影响,消除仪器因素,б具
有可比性,
试样 标准 6 6 10 (ppm) 10 ( ppm) 标准
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从前式 B B0 B0 ( 1 )B0 可知,凡是影响屏蔽常数(电子云 密度)的因素均可影响化学位移,即影响NMR吸收峰的位置。 1 )诱导效应 (Induction) :分子与高电负性基团相连 ---- 分子电子云密度
st
δ为一相对值,与仪 器所使用的磁感强度 无关;
乙醇的氢谱
二. 化学位移
1.由来:
——如以射频频率为横坐标,绘制NMR波谱图
四甲基硅烷 TMS Si(CH3)4
屏蔽效应最大,作为标准物
600 Hz
60 MHz
——不同化学环境的原子核,共振吸收频率相差很 小
2.定义:扫频模式
(常用)
试样 标准 6 6 10 (ppm) 10 ( ppm) 标准
(1)无外加磁场(B0=0)时
——原子核无序排列
——不同自旋状态能量相同 ——不存在核间能级差 (2)有外加磁场(B0≠0)时 ——原子核自旋运动受限
——表现为:自旋取向受限
相对外加磁场方向,只有2I+1种取向 量子化
(3)受限下的核运动
——原子核运动=自旋+进动 ——自旋—绕自旋轴(磁场轴)旋转
计算, 在B0=1.4092 T条件下, 1H核,
——如此,所有有机物1H核的核磁共振波谱图中, 只有一个吸收频率,一个吸收峰 ——实际并非如此
高分辨(>60MHz ) NMR仪测定结果
现象: 不同化合物中1H核,共振吸收频率有微小差别 (百万分之几)
采用高分辨NMR(>60MHz )仪可检测到
transform NMR, PFT-NMR)
——工作方式:固定磁场,施加全频脉冲射频,测
定自由感应衰减信号随时间的变化,经傅立叶交换,得
到核磁共振波谱图。
——特点:
分析速度快(数秒),灵敏度高
试样量:1 mg甚至更低
第四节 化学位移和NMR图谱
一.屏蔽作用 按 0
0 =60 MHz
B0 2
•
•
自旋-自旋驰豫(spin-spin relaxation): 横向驰豫,样品分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改变高、 低能级上核的数目,但任一选定核在高能级上的停留 时间(寿命)改变。自旋-自旋驰豫的常数定义为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
第三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
两类:连续波NMR 波谱仪 脉冲傅立叶变换NMR波谱仪
2. 发展历史
1924年:Pauli 预言了NMR 的基本理论,即,有些核同时具有自旋和磁 量子数,这些核在磁场中会发生分裂; 1946年:Harvard 大学的Purcel和Stanford大学的Bloch各自首次发现并证 实NMR现象,并于1952年分享了Nobel奖; 1953年:Varian开始商用仪器开发,并于同年制作了第一台高分辨NMR
扫场模式
B标准 B试样 6 10 (ppm) B标准
3. .常见NMR 谱图 TMS内标, 溶剂—氘代溶剂,
低场
高频
屏蔽效应 化学位移 8 7 6 5 4 3 2 1
高场
低频
10 9
0
ppm
在NMR中,通常以四甲基硅烷(TMS)作标准物,
CH3 H 3C Si CH3 CH3
因为:
a) 由于四个甲基中12 个H 核所处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因此在核磁共 振图上只出现一个尖锐的吸收峰; b) 屏蔽常数 较大,因而其吸收峰远离待研究的峰的高磁场(低频)区; c) TMS—化学惰性、溶于有机物、易被挥发除去; 此外,也可根据情况选择其它标准物。
自旋量子数与原子核的质量数及质子数关系
原子序数 Z 质量数 A 自旋量子数 I 例
I=1/2 1H; 13C; 15N;
19
F; 31P; 77Se 等
7
奇、偶
奇
半整数
I=3/2
11
Li;
9
Be;
B; 33S; 35Cl; 37Cl
等 I=5/2
27 17
O;
25
Mg;
Al; 55Mn 等
I=1 2H; 6Li; 14N 等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第一节 NMR简介 1. 一般认识 NMR是研究处于磁场中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的吸收,它是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的成分、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最强
有力的工具之一,有时亦可进行定量分析。
16O,32S, 28Si)--无自旋,无NMR
I=1/2 (1H,19F,31P,13C )--自旋情况简单, NMR主要研究对象 I=1 (2H,14N )81Br)
I=3/2 (11B,35Cl,79Br,
凡I≥1,I=1,2,3,……,3/2, 5/2, …
自旋情况复杂,目前NMR研究较少
与UV-Vis和红外光谱法类似,NMR也属于吸收光谱,只是研究的对 象是处于强磁场中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
什么是核磁共振?
用能量等于E的电磁波照射磁场中的磁 性核,则低能级上的某些核会被激发到高 能级上去(或核自旋由与磁场平行方向转 为反平行),同时高能级上的某些核会放 出能量返回低能级,产生能级间的转移, 此即核磁共振。 NMR利用磁场中的磁性原子核吸收电磁波时 产生的能级分裂与共振现象
3.能级分布与弛豫过程 ——Boltzman公式计算结果:
B0=1.409T 氢原子核 25℃
N高/N低=1000000/1000016 (通常UU-Vis中为1/100) 原因:能级差太小,热运动可产生跃迁 ——饱和:强射频照射,低能态原子核数减少,净吸 收减少至0,无吸收峰 ——弛豫:原子核激发态 非辐射跃迁 基态
工作方式
——扫频:B0不变, 变化——类似吸收光谱法
——扫场: 不变,B0变化——实际常用,方便,
在磁铁上加扫场线圈 ——通常扫描一张氢谱是时间是250 s ——通常试样量数-数十mg,或0.1-0.5 mol/L ——可采用重复扫描-累加平均的方式提高信噪比
二. 脉冲傅立叶变换NMR波谱仪(pulse and Fourier
能级
分裂
h E B0 2
m=+1/2
磁量子数
B0
2. 核磁共振条件
E
h B0 2
0
B0 2
外界 射频 能量
h h E B0 h 0 2
进动频率
外界射频频率 总结:
核——原子核自旋
磁——外加磁场 B0
I≠0
诱导产生自旋能级分裂
共振——外界= 0进动 共振吸收 能级跃迁
第二节 NMR的基本原理
原子核磁矩
• NMR研究的研究对象磁性核与外加磁场的 相互作用 • 磁性核:109种元素所有的核均带电荷,有 些核具有磁角动量,即其电荷可以绕自旋 轴自转(似带电的陀螺),这样的核称为磁 性核,是核磁共振研究的对象。
自旋量子数
• • 自旋角动量I是量子化的,可用自旋量子数I表 示I为整数、半整数或零 原子核组成(质子数p与中子数n)与自旋量子数I 的经验规则: 凡I值非零的原子核均可以采用NMR测定;
原因: 核外电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感应磁场 对抗外加磁场
=局部抗磁效应
=屏蔽作用效应
结果:
原子核实受磁场
B
<
外加磁场
Bo
= (1-б) ∝
——б为屏蔽常数
电子云百度文库度
—
原子核化学环境
化学位移
由于化学环境的变化引起核磁共振频率的变化,从而引起 共振吸收位置与标准吸收位置之差,称为该化学位移,用 (ppm)表示; sp st 1 06 ( p p m )
– p与n同为偶数,I = 0。如 12C, 16O, 32S等,不能用 NMR测定; – p + n =奇数,I =半整数(1/2, 3/2等) 1H, 13C, 15N, 17O, 31P等 如 – p与n同为奇数,I =整数。如2H, 6Li等
•
第二节
一.原子核的自旋
基本原理
原子核自旋情况,自旋量子数表征
仪;
1956年:Knight发现元素所处的化学环境对NMR信号有影响,而这一影 响与物质分子结构有关。 1970年:Fourier(pilsed)-NMR 开始市场化(早期多使用的是连续波 NMR 仪器)。
13位因对核磁共振的杰出贡献而获得 诺贝尔奖科学家
• • • • • • • • • • • • • 1944年 I.Rabi 1952年 F.Block 1952年 E.M.Purcell 1955年 W.E.Lamb 1955年 P.Kusch 1964年 C.H.Townes 1966年 A.Kastler 1977年 J.H.Van Vleck 1981年 N.Bloembergen 1983年 H.Taube 1989年 N.F.Ramsey 1991年 R.R.Ernst 2002年,NMR领域再一次获诺贝尔化学奖
一.连续NMR 波谱仪
组成:磁铁,射线源,样品管,射频接受器,显示记录
磁铁:最重要部件,关系到仪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永久磁铁
——电磁铁 ——超导磁铁 射频源:类似光源作用 ——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发射电磁波 射频接受器:类似检测器的作用 ——检测试样对电磁波的吸收 <2.4 T 30,60,100 MHz 10-17.5 T 400-750MHz
保证连续的核磁共振吸收信号必要条件
驰豫现象
当磁场撤掉后高能级的粒子又回到低能级这叫驰豫过程,是释放 能量的方法。
•
自旋-晶格驰豫(spin-lattice relaxation):
又叫纵向驰豫,高能级核返回低能级时失去能量,该 能量被周围分子吸收转变成热运动,称自旋-晶格驰豫。 晶格既可以是结晶晶格,也可以是溶液中待测分子的 溶剂分子群。反映体系与环境的能量交换。自旋-晶格 驰豫的常数定义为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1
下降(去屏蔽)---下降---产生共振所需磁场强度小---吸收峰向低场移动;
H H C H Cl
2)共轭效应(Conjugated):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可使吸收峰向高场或
低场移动;
H C H C H O CH3
O H C H C H C CH3
在强磁场中,原子核发生能级分裂(能级极小:在1.41T磁场中,磁能 级差约为2510-3J),当吸收外来电磁辐射(109-1010nm,4-900MHz)时, 将发生核能级的跃迁----产生所谓NMR现象。
射频辐射——原子核(强磁场下能级分裂)——吸收──能级跃迁──NMR
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HNMR──氢原子的位置、环境以及官能团和 C骨架上的H原子相对数目)
• TMS稳定,在大多数有机液体中的溶解性好,沸点低 (b.p. = 27C),蒸汽压高,可挥发除去,便于回收 样品 • TMS不溶于水,对于水溶液,有DDS和TSP-d4等钠盐替 代品
3. .使用化学位移原因
意义:吸收波谱横坐标 ——频率 数值:相对差值 ①绝对值大,△小,△表示频率方便 ② 与B0有关,不同仪器B0不同,△无可比性
奇
偶
整数
I=2 58Co I=3 10B
偶
偶
零
12
C; 16O; 32S 等
Ι
h I(I 1) 2π
I 0的核为磁性核,可以产生NMR信号 I = 0的核为非磁性核,无NMR信号
原子核为带正电粒子 原子核的自旋产生小磁场
以核磁矩μ表征
类似电流线圈 产生磁场 右手定则
二.核磁共振现象
1. 能级分裂
含水介质:三甲基丙烷磺酸钠。
高温环境:六甲基二硅醚。
TMS的优点
• 单峰:TMS中所有质子等同,只有一个吸收峰
• TMS的屏蔽系数几乎比所有其他物质的都大(电子云密 度大),化学位移定为零,则其他化合物H核的共振频 率都在左侧 • 一个分子中有12个等价H和4个等价C,故加入低含量如 1-5% v/v 的TMS可得到足够强的尖峰
——进动—绕回旋轴旋转 ( Larmor进动)
进动频率=表征常数原子核
γH=2.76×108 rad.T-1.s-1 γC13=0.672 ×108 rad.T-1.s-1
磁旋比—原子核特征常数
0 B0 2
进动频率 外加磁场强度
(4)以I=1/2的原子核为例
自旋取向有2I+1=2×1/2+1=2种, 即有两个能级=能级分裂 (B0=0) μ 顺磁 μ 抗磁 (B0≠0) m=-1/2
采用比值,消去B0影响,消除仪器因素,б具
有可比性,
试样 标准 6 6 10 (ppm) 10 ( ppm) 标准
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从前式 B B0 B0 ( 1 )B0 可知,凡是影响屏蔽常数(电子云 密度)的因素均可影响化学位移,即影响NMR吸收峰的位置。 1 )诱导效应 (Induction) :分子与高电负性基团相连 ---- 分子电子云密度
st
δ为一相对值,与仪 器所使用的磁感强度 无关;
乙醇的氢谱
二. 化学位移
1.由来:
——如以射频频率为横坐标,绘制NMR波谱图
四甲基硅烷 TMS Si(CH3)4
屏蔽效应最大,作为标准物
600 Hz
60 MHz
——不同化学环境的原子核,共振吸收频率相差很 小
2.定义:扫频模式
(常用)
试样 标准 6 6 10 (ppm) 10 ( ppm) 标准
(1)无外加磁场(B0=0)时
——原子核无序排列
——不同自旋状态能量相同 ——不存在核间能级差 (2)有外加磁场(B0≠0)时 ——原子核自旋运动受限
——表现为:自旋取向受限
相对外加磁场方向,只有2I+1种取向 量子化
(3)受限下的核运动
——原子核运动=自旋+进动 ——自旋—绕自旋轴(磁场轴)旋转
计算, 在B0=1.4092 T条件下, 1H核,
——如此,所有有机物1H核的核磁共振波谱图中, 只有一个吸收频率,一个吸收峰 ——实际并非如此
高分辨(>60MHz ) NMR仪测定结果
现象: 不同化合物中1H核,共振吸收频率有微小差别 (百万分之几)
采用高分辨NMR(>60MHz )仪可检测到
transform NMR, PFT-NMR)
——工作方式:固定磁场,施加全频脉冲射频,测
定自由感应衰减信号随时间的变化,经傅立叶交换,得
到核磁共振波谱图。
——特点:
分析速度快(数秒),灵敏度高
试样量:1 mg甚至更低
第四节 化学位移和NMR图谱
一.屏蔽作用 按 0
0 =60 MHz
B0 2
•
•
自旋-自旋驰豫(spin-spin relaxation): 横向驰豫,样品分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改变高、 低能级上核的数目,但任一选定核在高能级上的停留 时间(寿命)改变。自旋-自旋驰豫的常数定义为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
第三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
两类:连续波NMR 波谱仪 脉冲傅立叶变换NMR波谱仪
2. 发展历史
1924年:Pauli 预言了NMR 的基本理论,即,有些核同时具有自旋和磁 量子数,这些核在磁场中会发生分裂; 1946年:Harvard 大学的Purcel和Stanford大学的Bloch各自首次发现并证 实NMR现象,并于1952年分享了Nobel奖; 1953年:Varian开始商用仪器开发,并于同年制作了第一台高分辨NMR
扫场模式
B标准 B试样 6 10 (ppm) B标准
3. .常见NMR 谱图 TMS内标, 溶剂—氘代溶剂,
低场
高频
屏蔽效应 化学位移 8 7 6 5 4 3 2 1
高场
低频
10 9
0
ppm
在NMR中,通常以四甲基硅烷(TMS)作标准物,
CH3 H 3C Si CH3 CH3
因为:
a) 由于四个甲基中12 个H 核所处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因此在核磁共 振图上只出现一个尖锐的吸收峰; b) 屏蔽常数 较大,因而其吸收峰远离待研究的峰的高磁场(低频)区; c) TMS—化学惰性、溶于有机物、易被挥发除去; 此外,也可根据情况选择其它标准物。
自旋量子数与原子核的质量数及质子数关系
原子序数 Z 质量数 A 自旋量子数 I 例
I=1/2 1H; 13C; 15N;
19
F; 31P; 77Se 等
7
奇、偶
奇
半整数
I=3/2
11
Li;
9
Be;
B; 33S; 35Cl; 37Cl
等 I=5/2
27 17
O;
25
Mg;
Al; 55Mn 等
I=1 2H; 6Li; 14N 等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第一节 NMR简介 1. 一般认识 NMR是研究处于磁场中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的吸收,它是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的成分、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最强
有力的工具之一,有时亦可进行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