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铈基催化剂制备及其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处理效果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铈基催化剂制备及其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处理

效果研究

【摘要】本研究主要讨论用十八胺热解金属硝酸盐得到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方法,制备二氧化铈基催化剂,并尝试掺杂了金属铜和锆,通过控制掺杂物的比例、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粒径及催化剂催化速率的影响,得到了催化速率更好的催化剂,改良了汽车尾气处理工艺。

【Abstract】This research mainly is a discussion about using the method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pyrolysised with Octadecylamine metal nitrate to prepare the Cerium oxide based catalyst.And try to doping metal Copper and Zirconium.By controlling the dopant ratio, concentration, reaction tim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other factors have effact on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catalytic rate.The catalytic rate achieved a better level and automotive exhaust treatment process has been improved.

【关键词】二氧化铈;合成催化剂;汽车尾气处理

0 引言

铈作为稀土金属之一,因其氧化物二氧化铈具有优越的氧化还原性质和高储氧能力,成为催化剂领域里研究最广范的金属氧化物之一。二氧化铈基材料,特别是掺杂了其他金属(如Cu,Zr等)的改良催化剂,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质。若能充分地将其性能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过程中,必然能对环境保护工作起到很积极的作用[1]。

本研究利用十八胺既可以做分散剂,又可以做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热解金属硝酸盐制备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以二氧化铈为主的催化剂的催化特性的研究,改良二氧化铈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将所得催化剂进行汽车尾气处理催化效率的模拟研究,探索了十八胺热解金属硝酸盐制备催化剂材料的最佳反应条件[2]。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和设备

本实验用到的实验设备主要有武汉永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SA224S型实验台秤,J02070离心机和T300玻璃管温度计,FEI公司生产的Quanta 20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中国射线仪器公司生产的Y500型X 射线衍射仪以及上海同广科教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MFC-08型汽车尾气净化实验装置。

本实验所用药剂均为分析纯,直接使用。其中十八胺、硝酸铜、硝酸锆、硝酸铈生产于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无水乙醇生产于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实验用十八胺热解金属硝酸盐的方法,其中十八胺既是大分子分散剂,也是表面活性剂[3]。该方法工艺操作简单,工业化价值较大。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2 实验过程

2.1制备

称取35.0g十八胺加入到250ml三颈烧瓶中,加热至完全熔化,加入2.5g Ce(NO3)3·6H2O,低速搅拌至完全溶解,停止搅拌,快速加热至230℃,开启搅拌,反应18min,停止加热。待温度降至80℃左右,加入适量无水乙醇摇匀后倒入250ml烧杯中静置,待沉淀完全后倾倒上层清液,用无水乙醇洗涤沉积物,至上层洗涤液无色透明,收集产物,60℃于烘箱中烘干后,马弗炉400℃煅烧30min,研细,装袋,贴上标签。

2.2产物分析

利用Y500型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了粒径和晶型变化的分析[4]。

2.2.1成份与晶型分析

1.控制温度230℃,搅拌速率400r/min,十八胺35g,反应时间18min,单独加入

2.5g Zr(NO3)3·5H2O,探究其产物晶型得结果见图1和图2。

图1

单独热解Zr(NO3)3·5H2O产物组分能谱图图2 单独热解Zr(NO3)3·5H2O产物晶型图

2.控制温度230℃,搅拌速率400r/min,十八胺35g,反应时间18min,加入1.5g Ce(NO3)3·6H2O和1.0g Cu(NO3)3,探究其产物晶型得结果见图3和图4。

图3 热解Ce(NO3)3·6H2O和Cu(NO3)3掺杂产物能谱图图4 热解Ce(NO3)3·6H2O和Cu(NO3)3掺杂产物晶型图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可以看出,掺杂后的催化剂产物表面相对粗糙,从物理角度考虑,增大了催化剂与汽车尾气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提高尾气处理效率。

2.2.2粒径影响因素分析[5]

1. 控制温度,搅拌速率400r/min,十八胺35g,反应时间20min不变,探究加药量(以铈为例)与产物粒径的关系,结果见图5。

图5 铈加药浓度与产物粒径关系图6 温度与铈纳米粉体粒径关系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加药浓度增大,产物粒径先迅速减小,然后又逐渐增大,2.5g处出现第一次最小值400nm,到4.6g处又迅速减小,但实验过程中发现,加药量超过4.5g以后反应非常剧烈,大于

7g以后,甚至会经常起火导致产物碳化。综上,最适加药量为2.5g。

2. 控制加药量2.5g,搅拌速率400r/min,十八胺35g,反应时间20min不变,探究反应温度与产物粒径的关系,结果见图6。

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增大,产物平局粒径逐渐减小,到230℃出现最小,以后基本不变。为节约能源和保证实验安全,最适实验温度定在230℃。

图7 反应时间与产物粒径关系图8 尾气流量与催化效率关系图

3.控制加药量2.5g,反应温度230℃,十八胺35g,搅拌速率400r/min不变,探究反应时间与产物粒径的关系,结果见图7。

5

10

15

20

25

30

35

050100150200250300

尾气流量ml/min

率/

%

主流量0.20L/min

主流量0.25L/min

主流量0.30L/min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012345678

加药量/g

/

n

m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050100150200250300

温度/℃

/

n

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05101520253035

反应时间/min

/

n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