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市区道路交通规划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的通知-湛府〔2017〕105号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的通知-湛府〔2017〕105号](https://img.taocdn.com/s3/m/6cad249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6f.png)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的通知正文:----------------------------------------------------------------------------------------------------------------------------------------------------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新修订的《湛江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湛江市人民政府2017年12月7日湛江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建立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市规划委员会指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湛江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是湛江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设立的城市规划决策议事机构。
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受市政府委托,就城市规划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向市政府提出审议意见。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经费纳入市政府公共财政预算。
第二章主要职能与构成第四条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主要职能是:(一)审议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或特定地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等。
(二)审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制定的地方性技术规则、规定等草案。
(三)审议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重大项目的选址方案、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的用地规划条件、已出让地块规划设计条件调整。
(四)审议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街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中心区、城市广场、城市主要景观大道、城市出入口、重要交通节点和景观节点等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含本数,下同)、房地产项目用地规模10公顷以上的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及规划面积25公顷以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非城市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房地产项目用地规模20公顷以上的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规划面积50公顷以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湛江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湛府办函〔2017〕128号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湛江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湛府办函〔2017〕128号](https://img.taocdn.com/s3/m/6ba55e1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3.png)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湛江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湛江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湛江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反映。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9月4日湛江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粤发〔2011〕23号)精神和《广东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和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安全畅通运行,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实际,积极推进,提高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推动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严格标准,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和工作实效;坚持试点带动,选择条件成熟的区域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分步推广实施。
(二)工作目标。
力争至2020年,全市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40.7公里,管理运营规范化,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基本解决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二、组织保障为保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协管副秘书长、市城市综合管理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坡头区政府、湛江开发区管委会、湛江奋勇高新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国资委、市城市规划局、市交通投资集团公司、市基建投资集团公司、市水务投资集团公司、市燃气集团公司、湛江供电局、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电信湛江分公司、中国移动湛江分公司、中国联通湛江市分公司分管领导担任成员。
湛江市城市规划规定
![湛江市城市规划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689ef2df111f18583d05a4e.png)
、总则 (1)2、建设用地与开发强度 (2)3、城市绿地与广场用地 (12)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19)5、建筑间距与建筑退让 (27)6、建筑单体设计控制要求 (34)7、城市景观环境控制 (40)8、用地竖向与地下空间利用 (49)9、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 (54)10、城市市政公用设施 (66)11、城市户外广告设置 (80)12、城市综合防灾 (85)13、附则 (91)附录1 计算规则 (92)附录2 名词解释 (98)附录3 用词说明 (101)建筑主体内外阳台类型示意图 (102)1 总则1.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提高湛江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
1.2 本技术规定依据国家和广东省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参考国内先进城市的同类技术规定,结合湛江城市规划发展要求和建设实际情况制定。
1.3 本技术规定尚未涵盖到的有关城市规划管理内容,应按国家和广东省现行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
1.4 为提高湛江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应贯彻落实住建部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
1.5 本技术规定作为湛江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依据,湛江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及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均应按本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
城市规划区内村民住宅(民房)的规划建设要求另行规定。
1.6 本技术规定在施行过程中如需增补或修订的,应按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
2 建设用地与开发强度2.1 建设用地分类2.1.1 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执行。
在规划图纸中同一地类的大、中、小类代码不能同时出现使用。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9fc0003f5335a8103d2203d.png)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第三章建筑容量第四章建筑间距与退让距离第五章公共设施第六章道路交通第七章市政及其它公用设施第八章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第九章户外广告设置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第十一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的规划核实第十二章附录1 总则1.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提高湛江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1.2 本《规定》以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法律、规范与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先进城市和地区的同类技术规定,结合湛江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实际制定,是湛江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依据。
1.3湛江市域城市规划区内与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有关的工作,必须执行本《规定》的要求。
湛江市原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性的规范性文件和规定,凡与本《规定》内容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1.4凡本《规定》尚未涵盖到的相关技术性规定内容,原则上按国家和广东省颁布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或就具体问题由湛江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按法定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1.5 本《规定》经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湛江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如需对本《规定》的内容作增补或修订,应按法定程序进行。
2 城市用地2.1 城市用地分类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用地统计工作。
2.1.2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53中类、81小类。
2.1.3在湛江市域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规划管理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应符合表 2-1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的要求。
2.1.4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分类,规划选址确定用地性质以中类和小类进行划分。
表2-1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2.1.5城市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定,按表2-2执行。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文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24d61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2.png)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文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文摘要] 6月19日消息,国务院原则同意《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批复指出,湛江是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北部湾城市之一。
一、总则1、规划期限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
2、规划层次与范围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和城区三个层次,其中市域总面积约1.32万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约715.7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2507.23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示意图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1、城市发展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先进城市为标杆,以包括空港、深水良港等在内的全市综合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海洋经济产业、绿色钢铁石化产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为纽带,以海湾海岛景观塑造为特色,建成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现代化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适宜人居、创业、旅游的生态型海湾城市,更具集聚力、辐射力、引领力的粤西地区城市,代表广东参与环北部湾和XXX合作竞争的区域性城市。
2、城市发展战略1)区域一体战略。
整合空间,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以湛江城区为辐射核,统筹协调周边的遂溪县、雷州市及经济、交通、生态等方面密切联系的区域,共同打造大湛江城镇圈,促进湛江与周边国家战略区域的协调对接。
量体裁衣,实现市域城镇差异化发展。
将湛江市域空间划分为城镇化指导地区、镇村协调发展区和生态控制区,针对各种地区制定响应的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2)XXX统筹战略推进海洋开发。
整合湛江海洋资源,构建海洋发展新平台,加快海洋产业发展,打造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统筹港城关系。
依托东海岛港区和宝满港区,大力发展钢铁、石化等临港工业,形成“港工互动”格局;积极发展面向港口经济的城市生产性服务职能,形成“港城互动”格局。
3)魅力引领战略以平安、温馨、愉悦的空间塑造,实现魅力引领发展。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规划(2019-2021年)的通知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规划(2019-2021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22465f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4e.png)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规划(2019-2021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湛江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0.03.31
•【字号】
•【施行日期】2020.03.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
正文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
规划(2019-2021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湛江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规划(2019-2021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反映。
附件:湛江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规划(2019-2021年)
湛江市人民政府
2020年3月31日。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71682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d.png)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的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简称城市规划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任何单位(含部队、中央、省驻湛单位)和个人在湛江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严格执行按《城市规划法》规定的程序编制并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湛江市1994~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见附件一)。
第四条湛江市规划局是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指导湛江市所属各县(市)规划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负责组织编制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详细规划和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各项专业规划,参与审批建设项目选址;负责全市规划区各项建设项目的统一规划,并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各项建设工程有关设计文件和图纸,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参加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查处违反规划用地和违法建设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第五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充分合理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提高综合开发水平,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第六条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完成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各项建设要按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房屋建设和配套基础、公共设施同步进行。
第七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对于可需要开发建设地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可由开发建设单位根据市规划局提供的规划设计要点委托有规划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局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评议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组织有关部门评议和审批。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终版)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93b22b312b3169a451a4bf.png)
.1 总则1.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提高湛江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
1.2 本技术规定依据国家和广东省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参考国内先进城市的同类技术规定,结合湛江城市规划发展要求和建设实际情况制定。
1.3 本技术规定尚未涵盖到的有关城市规划管理内容,应按国家和广东省现行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
1.4 为提高湛江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应贯彻落实住建部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
1.5 本技术规定作为湛江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依据,湛江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及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均应按本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
城市规划区内村民住宅(民房)的规划建设要求另行规定。
1.6 本技术规定在施行过程中如需增补或修订的,应按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
2 建设用地与开发强度2.1 建设用地分类2.1.1 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执行。
在规划图纸中同一地类的大、中、小类代码不能同时出现使用。
2.1.2 规划选址和规划条件确定用地性质应以用地分类中类或小类进行划分,并标注类别代码。
2.1.3 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多种性质用地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设施性质进行分类。
规划多种性质混合使用地块,其用地类别代码为各类土地用途代码并列,之间以符号“/”分隔。
2.2 建设用地管理2.2.1 应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新建项目用地应以规划道路为界限,按城市规划单元成片实施。
2.2.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应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用地兼容性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性质。
湛江市交通情况分析报告
![湛江市交通情况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4a986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c.png)
停车难问题突出
部分道路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交 通流混乱,增加了交通拥堵的风险。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成为 湛江市交通管理的一大难题,停车位紧张、 停车费用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对策建议
加强交通管理
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力度,优化 交通信号灯配时,提高道路通
行效率。
完善公共交通设施
加大公共交通设施投入,增加公 交车、出租车等数量,优化线路 布局,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交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交通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 等,这些污染物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了雾霾等 空气污染问题的发生。
改善建议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优化交通 布局,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噪音污染影响
01
噪音污染概况
随着湛江市交通流量的增加,城市噪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来源于 机动车和道路施工等噪音源。
湛江市交通情况分 析报告
目
录
• 引言 • 湛江市交通概况 • 交通运行状况分析 • 交通环境影响分析 • 未来交通发展趋势与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报告背景
湛江市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 不断增长,交通问题逐渐凸显。
交通拥堵、道路安全、公共交通设施 不足等问题对市民的出行和生活产生 了影响。
加强交通安全监管
运用智能化手段加强交通安全监管,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06
结论
主要发现
交通拥堵严重
公共交通设施不足
湛江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高 峰时段,主要道路和交叉路口经常出现拥 堵现象。
湛江市公共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公交车、 出租车等数量不足,线路布局不够合理, 影响市民出行效率。
广东湛江海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广东湛江海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https://img.taocdn.com/s3/m/2ee377d8b84ae45c3a358ca9.png)
广东湛江海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山大学二〇一三年八月目录1 规划背景 (1)2 规划方案概述 (1)3 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6)4规划合理性及与相关规划相容性分析 (8)5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 (9)6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1)7 环境风险评价 (14)8 总体评价结论 (19)附图一地理位置图 (21)附图二土地利用规划图 (22)附图三大气现状监测布点图 (23)附图四海水及地下水、土壤现状监测布点图 (24)附图五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 (25)附图六敏感点图 (26)1 规划背景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最短的口岸,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改革开放以来,湛江市的战略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足。
近年来,湛江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集聚发展、率先崛起的战略部署,提出中心城区向海湾东岸拓展,并把海东新区作为湛江推动中心城区拥湾发展、加快构建“一湾两岸”生态型海湾城市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201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海东新区列为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四个重点建设的新区之一,这对海东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加快湛江海东新区开发建设,有利于广东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联系,深度参与北部湾经济区、海南以及大西南的开发建设,促进中国南方地区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有利于南海战略的实施,促进广东探索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模式。
有利于完善广东沿海区域经济布局,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有利于湛江市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完善产业体系。
2 规划方案概述2.1规划名称和期限广东湛江海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
规划近期至2016年,中期至2020 年,远期至2030年。
2.2规划范围湛江海东新区位于湛江市区东北部,北起325国道、南至南调河、西起赤坎滨湖、东至省道S286线往东2公里,总规划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7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平方公里),包括坡头区官渡镇、龙头镇、坡头镇部分,赤坎区调顺岛,吴川市黄坡镇及遂溪县黄略镇部分。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市区中心城区违法建筑分类处理方案的通知-湛府规〔2017〕1号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市区中心城区违法建筑分类处理方案的通知-湛府规〔2017〕1号](https://img.taocdn.com/s3/m/bdd87d7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f.png)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市区中心城区违法建筑分类处理方案的通知正文:----------------------------------------------------------------------------------------------------------------------------------------------------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市区中心城区违法建筑分类处理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湛江市市区中心城区违法建筑分类处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城管执法局反映。
湛江市人民政府2017年1月26日湛江市市区中心城区违法建筑分类处理方案为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管理力度,打击违法建设,妥善处理违法建筑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建规〔2016〕142号)有关规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市区中心城区内违法建筑提出如下处理方案。
第一条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全面摸底、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分类处理”原则,摸清底数、建立台账,自本实施方案印发实施之日起,用5年时间,依法依规、分类分步完成违法建筑的清理查处工作。
第二条本方案所称违法建筑,是指1990年4月1日至2016年4月25日期间已建成或在建但已停工的违法建筑。
第三条违法建筑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将依法拆除。
(一)占用城市规划“四线”、基本农田建设的;(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但未能整改消除的;(三)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的;(四)占用高压供电走廊、公共设施和公共用地,压占地下管线,而无法采取措施改正的;(五)其他严重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依法应当拆除的。
湛江西站站改施工方案
![湛江西站站改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2dca7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6.png)
湛江西(货)站站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湛江西站作为我国南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承载着大量的客流和货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湛江西站的运输能力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为此,本次站改施工旨在提高湛江西站的运输能力,优化货运服务,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二、施工目标1.提高湛江西站的货运吞吐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
2.优化货运设施布局,提高作业效率。
3.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确保旅客运输安全。
三、施工内容1.站房改造:对现有站房进行扩建,增加候车室、售票厅等设施,提高旅客候车舒适度。
2.货运设施改造:优化货运仓库布局,提高货运作业效率。
3.线路改造:对现有线路进行升级,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
4.信号系统改造:更新信号系统,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四、施工步骤1.前期筹备:组织专业团队进行项目调研,了解现有设施状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施工准备:办理施工手续,搭建施工场地,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站房改造:拆除原有站房,建设新站房,同步进行室内装修和设备安装。
4.货运设施改造:拆除原有货运仓库,建设新仓库,优化货运设施布局。
5.线路改造:对现有线路进行升级,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
6.信号系统改造:更新信号系统,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7.竣工验收:完成各项施工内容后,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五、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1.施工期间旅客运输保障:在施工期间,要确保旅客运输安全,合理安排列车运行时刻,减少对旅客出行的影响。
应对措施:制定详细的旅客运输保障方案,优化列车运行时刻,提前告知旅客,确保旅客顺利出行。
2.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施工现场存在高空作业、电气设备安装等安全风险。
应对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配备专业安全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3.施工进度与质量保障: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
应对措施: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加强项目监理,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
六、施工效益1.提高湛江西站的货运吞吐能力,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
(城市规划)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正式版
![(城市规划)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aebd4b6f1aff00bfd51e49.png)
(城市规划)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正式版.1总则1.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提高湛江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
1.2本技术规定依据国家和广东省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参考国内先进城市的同类技术规定,结合湛江城市规划发展要求和建设实际情况制定。
1.3本技术规定尚未涵盖到的有关城市规划管理内容,应按国家和广东省现行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
1.4为提高湛江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应贯彻落实住建部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
1.5本技术规定作为湛江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依据,湛江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及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均应按本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
城市规划区内村民住宅(民房)的规划建设要求另行规定。
1.6本技术规定在施行过程中如需增补或修订的,应按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
2建设用地与开发强度2.1建设用地分类2.1.1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执行。
在规划图纸中同一地类的大、中、小类代码不能同时出现使用。
2.1.2规划选址和规划条件确定用地性质应以用地分类中类或小类进行划分,并标注类别代码。
2.1.3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多种性质用地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设施性质进行分类。
规划多种性质混合使用地块,其用地类别代码为各类土地用途代码并列,之间以符号“/”分隔。
2.2建设用地管理2.2.1应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新建项目用地应以规划道路为界限,按城市规划单元成片实施。
2.2.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应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用地兼容性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性质。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3c0071958f5f61fb636660d.png)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都市用地分类第三章建筑容量第四章建筑间距与退让距离第五章公共设施第六章道路交通第七章市政及其它公用设施第八章都市景观与环境设计第九章户外广告设置第十章都市综合防灾第十一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的规划核实第十二章附录1 总则1.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提高湛江市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治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都市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湛江市都市规划治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1.2 本《规定》以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法律、规范与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先进都市和地区的同类技术规定,结合湛江市的都市进展目标和建设实际制定,是湛江市都市规划编制和治理的技术依据。
1.3 湛江市域都市规划区内与都市规划编制和治理有关的工作,必须执行本《规定》的要求。
湛江市原制定的有关都市规划治理技术性的规范性文件和规定,凡与本《规定》内容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1.4 凡本《规定》尚未涵盖到的相关技术性规定内容,原则上按国家和广东省颁布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或就具体问题由湛江市都市规划主管部门按法定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1.5 本《规定》经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湛江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说明。
如需对本《规定》的内容作增补或修订,应按法定程序进行。
2 都市用地2.1 都市用地分类2.1.1 都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时期的都市规划和用地统计工作。
2.1.2 都市用地分类采纳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53中类、81小类。
2.1.3 在湛江市域进行都市规划编制、实施规划治理和都市用地统计工作,应符合表 2-1都市用地分类和代号的要求。
2.1.4 都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要紧性质进行划分和分类,规划选址确定用地性质以中类和小类进行划分。
表2-1 都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2.1.5 都市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定,按表2-2执行。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湛江市市区临时占道停车经营管理试行方案的通知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湛江市市区临时占道停车经营管理试行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b315b3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9.png)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湛江市市区临时占道停车经营管理试行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02•【字号】湛府[2008]21号•【施行日期】2008.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湛江市市区临时占道停车经营管理试行方案的通知(湛府〔2008〕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湛江市市区临时占道停车经营管理试行方案》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四月二日湛江市市区临时占道停车经营管理试行方案为加强对市区临时占道停车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治理市区随意占道停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并有效整合利用城市道路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412号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一)设置市区临时占道停车场遵循理顺体制、科学管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二)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各种车辆临时停放需要的原则。
(三)临时停车场不影响人行道、不占用消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的原则。
(四)实行停车场地有偿使用原则。
政府公开向社会招标、拍卖市区临时占道停车场经营权,收取经营权有偿使用费。
经营者根据市物价局的规定,向停放车辆收取停车费。
二、实施范围和内容(一)凡属市区规划区内的市政道路均为市区临时停车场的规范管理范围。
本款所称市区规划区内的市政道路,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广场、规划的道路用地以及经市规划部门审批同意作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的建筑退缩线用地等。
(二)停车管理对象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三)根据城市规划及道路管理的需要,市公安局牵头会同规划、市政园林、交通、城管执法、城资公司等相关部门单位,编制临时停车布局规划。
湛江交通情况调查和分析
![湛江交通情况调查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1fedfdf705cc17552709d5.png)
计划书负责人:***项目名称:湛江交通情况调查和分析二0一0年六月二十日湛江交通情况调查和分析-------------广东医学院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活动背景湛江市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粤桂交界要道,是大陆通往海南省的必经之路,是一个美丽迷人的沿海城市。
市居民人口707.17万人。
全市拥有公路里程总长6832.9公里,其中国道351.2公里,省道773.7公里,县道930.2公里,乡间道路4659.8公里,高速公路118公里。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434733辆,其中汽车53512辆,摩托车376989辆,其他车辆4232辆,机动车驾驶员558187人(截止2009年)。
衣食住行是人类的生存之本,而这个‘行’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催动作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也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隋朝时,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起着重要的催动作用。
在历史的今天,交通可以说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已经紧密连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湛江作为粤西的中心城市,交通已成为制约湛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湛江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交通运作相当混乱,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对于湛江的交通情况,广大市民纷纷表示政府需要加大重视,尽快改善交通现状。
在此基础上,我们成立了一个关于调查湛江交通的真实现状和收集广大市民对改善交通现状的建议以及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的小组,希望可以通过开展这次活动,以便造福广大市民。
二、活动目的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得出湛江人民对湛江交通情况的看法与改善湛江交通的建议。
2.通过跟相关部门恰谈,希望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并可以支持我们的工作,可能的话,出台一些政策,用于改善湛江交通。
3.通过后期我们发放相关的宣传知识,引起广大人民的注意与重视,认清交通问题的严重性,并提醒广大市民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见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要及时加以制止。
4. 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我们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三、活动时间(2010年6月6日~2010年7月18日)1、6月6日~6月8日:活动准备阶段,成立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方案,寻找指导老师,以及联系相关单位,取得市区政府的支持和理解、进行课题的申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湛江市市区道路交通规划湛江市市区道路交通规划(专项规划)发布时间:2009年7月25日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点击率:564次2-1 交通发展战略与目标2-1-1 战略与目标由于湛江市是多中心组团式港口城市,交通规划的重点是解决组团之间客货运需求及疏港需求,因此湛江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是:按照城市总体布局和土地使用规划,逐步形成地下、地而、高架、海上相配套,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化交通管理系统,并建立以快速交通为骨架,组团内外分流、客货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人车分流的交通网络和交通枢纽设施系统,抓住城市交通特征,处理好组团与市区。
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提高城市整体交通水平,使之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
2-1-2 规划原则(1) 根据土地利用布局,分析近期和远期的市区客运量和货运量、流向及出行次数,拟订交通运输方式。
(2) 根据车辆流量、流向,确定和推荐交通运输方式及所占的比例、机动车结构形式。
(3) 根据车辆流量、流向,确定货运交通系统、客运交通系统、自行车交通系统、步行系统。
(4)建立与路网系统相匹配的静态交通设施和现代化交通管理,达到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率、低公害的市区交通运输,为城市服务。
2-2 交通流量和车辆发展预测2-2-1 客运量预测城市居民因工作、学习、购物、文化生活等出行活动构成客运量,参照国内已有城市的居民出行调查资料和同等规模城市的人均出行次数,确定湛江市2010年居民出行次数为2.8次/人·日,则居民总出行量近期为252万人次/日,远期为364万人次/日。
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规划期内湛江市居民出行的交通结构按五种主要交通方式预测:步行、自行车、摩托车(两轮)、公共交通车(大巴、中巴、出租车、轻轨)及私人小汽车。
规划预测至2010年,居民出行仍以个体交通与步行为主占57%。
逐步限制摩托车比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业。
2-2-2 货运量预测:城市货物源主要是三大类:与工业生产相关的货物;与居民生活供应相关的货物;与城市建设相关的货物。
货运总量的计算包括市区内各设施产生的货运量X1(市区内市区内);市区外输入市区内的货运量X2(市区外市区内);市区内输出市区外货运量X3(市区内市区外);市区过境货运量X4(市区外市区外)。
则货运总量Y=X1+X2+X3+X4=32900万吨/年(2010年)2-2-3 车辆的预测:1、自行车总量:确定2010年自行车总量近期为40万辆,远期为50万辆,百人拥有率近期为44辆,远期为38.5辆。
2、摩托车总量:摩托车总量近期为6.3万辆,远期为10.4万辆。
3、社会机动车总量:近期为5.4万辆,远期为7.8万辆。
4、公交车辆总量:按照平均每辆车的年客运能力,推算规划所需公交车辆数。
计算结果,单机车运输量为30.2万人次/年,中巴车运输量为10万人次/年,出租小汽车1万人次/年。
5、货运车辆总量:货运车辆数定于货物运输的组织管理方式以及货运量和货运周转的大小。
根据货运量的预测,2010年货运总量为32900万吨/年,取平均运距为12公里,则当年货运周转量为394800万吨·公里/年,代入计算公式得出2010年货运车总量为:7.99万辆(取8.0万辆)。
6、市区机动车总量为165500辆,外来车辆预计约占市区内车辆总数的10%,16550辆。
2-2-4 交通流量分配1、交通流量的特征:市区客货流以南北向为主,东西向其次。
客流源分布在四个组团中心,货流源主要分布在沿海港口、火车站及各个工业区内。
2、路面交通流量分配:(1)分配原则:结合城市发展规模、布局特点、用地性质、道路性质、交叉口形式等因素综合分配。
(2)分配数学模型:采用“最短总行程时间分配模型”提高路网流量分配的整体程度。
(3)路段机动车最大流量集中在环状主干路上,高峰小时单向流量1700~2000辆。
(4)东西向主干路,路段高峰小时单向流量1200~1600辆。
(5)南北向主干路,路段高峰小时单向流量1200~1500辆。
(6)次干路段高峰小时单向流量1000~1400辆。
(7)交叉口一般高峰小时流量在2000~3000辆,高峰小时流量超过3500辆时设立交。
2—3 市区道路系统规划2—3—1 规划原则1、根据城市而已结构的特点,对现状建成区、规划建设区和城市发展备用地统一规划路网,强化城市各分区和功能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比较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网络。
2、明确划分城市轻轨、快速干道、交通性干道、生活性干道以综合性干道,按客货分流、机非分流、人车分流的原则规划干道网,提高干道密度。
3、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城市,将过境车辆顺畅便捷和地引出城市。
4、合理组织疏港交通,有效提高港口的吞吐量。
5、合理布置静态交通设施,在道路规划中强调广场和公共集散空间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根据规范和预测确定的指标配置交通设施,重点放在公共停车场的建设上,同时兼顾加油站,长途汽车站的设置。
6、要认真地考虑道路的现状及实施的可能性,采取近`远期结合,改线、打通、拓宽相结合,道路规划与绿地系统、管线工程、抗震防灾等专项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2—3—2 主要发展目标1、建成同海港城市发展相适应、布局结构合理、快速通畅的道路系统和完备的现代化交通设施。
2、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多种类型交通工具协调发展、换乘和联运方便、快速舒适的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3、建立以专业货运为主,大、中、小不同车种相结合的高效率的货运体系。
4、建立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对外交通系统及快速疏港系统。
5、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逐步实现交通管理现代化,保证交通安全畅通。
6、逐步引入城市轻轨交通系统。
2-3-3 道路系统规划湛江市道路系统由城市轻轨、快速干道、交通性干道、生活性干道、综合性干道及一般干道构成,其中包括局部单行道、步行街和各类平面及立体交叉口。
1、城市干道及路网结构(1)城市快捷交通为解决未来大湛江城市用地分区之间远距或较远距离的交通联系,规划设置快捷交通系统,联系距离10~40公里,红线控制80~100米,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以上,与其他快速干道、主道相交时采用立交,禁止非机动车通行。
(2)城市交通性干道湛江市由赤坎、经济技术开发区、霞山、湖光岩、坡头、南三岛、东海岛七个片区组成,规划在各片区之间布置疏港交通路线,在赤坎、霞山、坡头各片布置环状干道网络,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湖光岩区布置纵横交通性干道网络。
交通性干道红线控制50~70米之间,德国速度40~60公里/小时,60公里/小时以上车速路禁止非机动车通行。
(3)城市生活性干道城市生活性干道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需要,规划以片区为中心形成各自的网络,生活性干道红线控制在30~50米之间,有很好的绿化与步行系统。
同时规划将人民路、海滨路(赤坎、霞山片与坡头片共两片南北向长路)建设成为综合性大道,红线控制在60~80米之间,海滨路同时兼作疏港交通使用。
(4)城市广场及步行道城市广场是居民集散之地,现状共有火车南站、友谊、工农、人民、解放、南华、寸金桥等七处广场,规划将设置一系列城市广场系统,并与城市步行道有机结合。
2、道路断面(1)机动车道:主干道的机动车道为4~6车道,新规划区要求主干道的机动车道为6车道,次干道为4车道,公共汽车采用港湾式停靠站。
(2)非机动车道:在新区内,干道两侧分别布置5~7米的自行车道,在旧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布置自行车道,一般两侧分别为3~4米左右。
(3)人行道:根据道路性质和功能,交通性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每侧为5~8米,生活性干道的人行道适当加宽到8~12米,次干道两侧的人行道每侧为5~6米。
3、建筑红线不得骑压道路红线,其后退距离应视道路等级、用地性质建筑高度而定,具体办法见有关规定。
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建设路口交通量达3800辆/小时,设置立体交叉,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且车流量大的交叉口以及快速干道上人流集中地设置人行天桥。
需设置立交的路口及人行天桥的路段,建筑红线应根据立交形式满足预留要求。
立体交叉口四周应避免布置人流量大的建筑(人行天桥除外)。
2-3-4 道路交通设施1、公共交通设施据国家规定停车场面积人均0.3~0.5平方米的标准,结合湛江市现状,规划采取0.35平方米,经计算规划公共停车场总面积为45.5公顷。
以停车场面积5000~8000平方米计,共需停车场56~90个,规划设立停车场60个。
停车场的布局以城市功能布局为依据,适应多种形式不同地段的停车要求。
用地紧张地段可建立多层停车场。
2、长途汽车站根据湛江市对外交通需要及客流源的特点,规划九个长途汽车站,分别位于火车南北站、赤坎区、湖光区、坡头区及客运港等地,总用地24公顷左右。
3、加油站城市快速干道出口及各级干道的适当位置布置加油站。
4、洗车场主要分布在城市进出口处(可与加油站结合布置)。
5、货运中心站场与市区快速干道、货运道路、铁路及港口等交通设施相配合,以减少交通流量以及市区仓库和车队占地,提高运输、商业和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城市疏港及货运中转需求。
2—4 公共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主要因素是公共交通车辆、线网、场、站等方面的规划。
湛江是沿湛江港狭长水域发展的组团式城市,其南北城区总长约23公里,东西城区跨海长约16公里,因此,公共交通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运输能力,提供快速、便捷、安全和舒适的多层次客运服务,才能将城市有效地联结成一整体。
2—4—1 规划目标:(1)合理布置企业、工厂,使职工上、下班出行时耗,近期不超过40分钟,远期不超过30分钟。
(2)公交线路网密度不低于1.5km/km2。
(3)90%的规划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5。
(4)根据客流主要流向,合理确定规划线路,平衡运力与运量之间的矛盾,尽量使每条线路上的客运负荷均衡化。
2—4—2 规划原则:(1)公交线路应复盖所有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旅游区、方便出行及换乘。
(2)结合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合理布置线路与站场。
(3)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轻轨、社会中巴、计程车为辅的多层次客运服务系统。
2—4—3 2010年公交客运量为109.20万人次/日,公交车辆为1400辆(含单机车及中巴车)。
2—4—4 公共交通线网密度规划2010年市区公交线网密度取值2.9公里/平方公里。
2—4—5 公共交通线路长度线路长度在10-12公里左右时客运量、车速都比较理想。
另据一些城市的情况证实,公交线路的理想长度是城市面积的半径,也是乘客平均乘距的2-3倍。
平均线路长度为12公里。
规划2010年公共交通线路长度取值10-15公里。
2—4—6 公共交通线路条数在车辆数确定的条件下,线路条数与行车密度成反比关系。
线路越多,行车密度越稀,乘客的候车时间就要延长。
规划公交线路条数为35条(市内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