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知识讲课教案
急救护理教案教学文案

急救护理教案教学文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急救情况下能够提供基本急救护理的能力和知识。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 研究基本的急救护理技能,如心肺复苏和止血等;3. 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步骤;4.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5.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主题:1. 急救护理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 常见急救护理情况的处理方法,如心跳骤停、窒息、伤口出血等;3. 急救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技巧;4. 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技术要点;5. 团队合作和沟通在急救护理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情景模拟演练:通过实际场景的模拟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急救护理实践;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4. 练和评估:安排学生进行急救护理技能的练,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程度,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践演练:针对实际急救场景进行模拟演练,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3. 考试测试: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考试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参考资料1. 《急救护理学教程》;2. 《急救护理实务》;3. 《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指南》。
以上是本课程的简要教学文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见急救场景下的基本急救技能;3. 熟悉急救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4. 培养应对急救情况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能力;5.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概述1.1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1.2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历程1.3 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职责2. 常见急救场景及应对措施2.1 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2.1.1 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技巧2.1.2 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2.2 中暑的急救措施2.2.1 中暑的症状和危害2.2.2 中暑的急救处理方法2.3 意外伤害的急救措施2.3.1 创伤性出血的处理方法2.3.2 骨折的紧急救治方法3. 急救器械的使用3.1 呼吸道管理器械的使用方法3.1.1 呼吸道阻塞的处理方法3.1.2 呼吸道管理器械的种类和适合场景 3.2 氧气疗法设备的操作步骤3.2.1 氧气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2.2 氧气疗法设备的维护和保养4. 急救情况的观察和判断4.1 体征观察的基本方法和要点4.2 病情判断的原则和技巧4.3 紧急情况下的团队合作和沟通5. 急救演练和摹拟实践5.1 常见急救场景的摹拟演练5.2 实际急救操作的摹拟实践5.3 急救案例分析和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 演示法:教师进行急救操作的演示,让学生观摩和摹仿。
3. 实践法:学生进行急救演练和摹拟实践,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量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预度和表现;2.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质量;4. 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急救护理学教程》;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摹拟急救设备:心肺复苏人ikin、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护理急救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护理急救二、课程目标:1. 理解护理急救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
2. 掌握常见急救技能和操作,如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3.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三、教学内容:一、导入1. 介绍护理急救的重要性。
2. 强调急救技能在临床护理中的广泛应用。
二、护理急救基本概念与原则1. 护理急救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护理急救的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等。
三、止血与包扎1. 止血的方法: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等。
2. 包扎的方法:三角巾包扎、绷带包扎、卷轴包扎等。
四、固定与搬运1. 固定的方法:绷带固定、夹板固定、支具固定等。
2. 搬运的方法:单人搬运、双人搬运、三人搬运等。
五、常见急症处理1. 心肺复苏(CPR):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2. 创伤处理:伤口清洗、消毒、包扎等。
3. 中暑、溺水、触电等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
六、急救器材的使用1. 心肺复苏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2. 急救包、止血带、夹板等急救器材的使用。
七、案例分析1.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急救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八、总结与考核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进行急救技能操作考核。
四、教学方法:一、讲授法:讲解护理急救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操作步骤。
二、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急救技能,学生观摩学习。
三、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急救技能操作练习。
四、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急救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五、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考察学生对护理急救基本概念、原则和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
二、急救技能操作水平:通过实际操作考核,评价学生的急救技能水平。
三、急救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考察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护理急救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护理急救的基本原则、常用急救技术和方法,掌握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急救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护理急救概述2. 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3. 急救技术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急救技术操作。
2. 教学难点:急救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护理急救的重要性。
(2)介绍护理急救的基本原则。
2. 讲授(1)护理急救概述:介绍护理急救的概念、目的、原则等。
(2)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讲授常见急症(如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烧伤、中毒等)的急救方法。
(3)急救技术操作:讲解急救技术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3. 实践操作(1)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常见急症的急救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模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急救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急救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急救操作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护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急救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3. 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护理急救》2. 多媒体课件3. 实用急救模型4. 模拟急救场景七、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讲授:20分钟3. 实践操作:30分钟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八、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应熟练掌握急救技术,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性。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掌握急救技术。
3. 模拟演练时,教师应营造真实场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引言概述: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学科,它涵盖了对急性病症和伤害的紧急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急救护理学教案,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急救护理学的原理和技巧。
一、急救基本原则1.1 了解急救的定义和目标: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者提供紧急医疗护理,以减轻病情和保护生命。
1.2 掌握基本的急救步骤:包括确定现场安全、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寻找专业医疗帮助、开始心肺复苏等。
1.3 熟悉急救器械的使用:如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吸囊、止血带等,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二、常见急救情况处理2.1 心脏骤停的急救处理:包括进行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措施,及时恢复心脏功能。
2.2 呼吸道堵塞的急救处理:学习正确的急救姿势,如头后仰、下颌抬起等,以清除呼吸道阻塞物。
2.3 外伤的急救处理:掌握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提高伤肢、使用止血带等,以减少出血和感染风险。
三、特殊人群急救处理3.1 儿童急救处理:了解儿童急救的特殊性,如心肺复苏时的按压力度和频率等,以提供适合儿童的急救措施。
3.2 孕妇急救处理:学习孕妇心肺复苏时的姿势调整,以确保胎儿和孕妇的安全。
3.3 老年人急救处理:注意老年人体质的脆弱性,如骨折时的移动方式和抬高头部的角度等,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四、急救心理支持4.1 建立紧急情况下的沟通技巧:学习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4.2 管理急救情况下的压力:掌握应对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心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4.3 预防和处理急救工作中的心理创伤:了解急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创伤性事件,并学会运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
五、急救培训和实践5.1 参加急救培训课程:选择合适的急救培训机构,参加相关课程,获得急救证书。
5.2 进行实践演练:参与实际急救演练,模拟各种急救情况,加强对急救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5.3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参加专业会议和讲座,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引言急救护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急救的基本原理、技能和方法。
本教案旨在为急救护理学的教学提供一个标准的格式和内容,以便教师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教学,并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常见急症的急救处理方法;3. 学习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4.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概述1.1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1.2 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职责1.3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历程2. 常见急症的急救处理方法2.1 心脏骤停的急救处理2.1.1 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技巧2.1.2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2.2 呼吸急症的急救处理2.2.1 呼吸道梗阻的处理方法2.2.2 呼吸难点的处理方法2.3 外伤急症的急救处理2.3.1 出血的止血方法2.3.2 骨折和关节脱位的紧急处理2.4 中毒急症的急救处理2.4.1 常见中毒的识别和处理方法2.4.2 中毒性蛇咬伤的急救处理3. 急救技能的学习3.1 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3.1.1 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方法3.1.2 胸外按压的正确力度和频率3.2 创口处理和止血技能的训练3.2.1 创口清洁和消毒的步骤3.2.2 止血带的正确使用方法3.3 骨折固定和关节脱位复位技能的训练 3.3.1 骨折固定的常用方法和原则3.3.2 关节脱位复位的操作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者摹拟的急症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急症的处理方法。
3. 演示法:教师进行急救技能的演示,让学生观摩和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以提高其应对急症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知识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考察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护理急救教材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护理急救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常见急救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了解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熟悉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急救操作; - 能够熟练使用急救药品;- 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冷静地应对。
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急救基本知识- 急救原则- 急救流程- 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剂量2. 常见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CPR)- 止血- 搬运伤员- 急性中毒的处理- 烧伤、烫伤的处理- 创伤的处理3. 急救药品的使用- 抗过敏药物- 止血药- 止痛药- 抗生素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救基本知识和常见急救技术的操作方法。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急救操作,学生观摩学习。
3. 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急救操作练习。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急救案例,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5.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急救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急救的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1. 讲解急救基本知识和常见急救技术的操作方法。
2. 强调注意事项和禁忌事项。
1. 教师现场演示急救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2. 学生观摩学习。
(四)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急救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五)案例分析1. 分析真实急救案例,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六)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急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急救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3.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4. 学生对急救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
急救护理学授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 了解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 熟悉急救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急救药物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和处理常见急危重症。
- 掌握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固定、搬运等。
- 培养团队合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责任感。
- 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结合实际案例,强调急救护理在抢救生命中的关键作用。
二、急救护理基本概念1. 急救护理的定义、原则和流程。
2. 急救护理的四个步骤:评估、处理、转运、后续处理。
三、常见急危重症1. 心搏骤停: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心肺复苏、除颤)。
2. 创伤: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3. 急性中毒: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排毒、支持治疗)。
四、急救设备与药物1. 常用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等。
2. 常用急救药物:肾上腺素、纳洛酮、阿托品等。
五、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急救护理的实践应用。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第二课时一、急救技能训练1. 心肺复苏:单人、双人操作流程。
2. 止血:不同类型伤口的止血方法。
3. 固定:骨折、关节脱位的固定方法。
4. 搬运:不同情况下的搬运方法。
二、分组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急救技能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急救护理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考察学生对急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操作考核:考察学生急救技能的熟练程度。
3. 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急救护理的论文或案例分析报告。
备注: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急救护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以便能够有效地教授急救护理学课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常见急救场景下的紧急处理方法。
3. 学习急救器械的使用和急救技能的实施。
4.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概述a.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价值c. 急救护理学在医疗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2. 常见急救场景处理方法a. 心脏骤停的紧急处理- 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技巧-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b. 呼吸急救- 呼吸道梗阻的处理方法- 人工呼吸的实施步骤c.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出血控制的方法- 血容量的补充和输血的原则3. 急救器械的使用和急救技能的实施a. 常见急救器械的介绍和使用方法- 手术刀、缝合针线等- 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器等b. 常见急救技能的实施- 骨折固定和石膏包扎- 创伤处理和止血方法4. 急救意识和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培养a. 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b. 急救培训和摹拟演练c. 急救心理学和沟通技巧的学习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者摹拟的急救案例,让学生学会应对急救场景的处理方法。
3. 摹拟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急救技能的实操训练,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技能实操考核:通过摹拟急救场景,评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研究任务,提高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的深入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急救护理学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引言概述:急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目,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紧急情况下的护理技能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介绍急救护理学教案的内容和结构,包括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与原则1.1 紧急情况定义:解释紧急情况的概念,如突发心脏骤停、严重创伤等,并强调时间对于紧急情况处理的重要性。
1.2 急救护理原则:介绍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生命、保持通畅、促进循环和保护伤口等。
1.3 急救护理流程:详细讲解急救护理的流程,包括观察病情、评估危险因素、实施急救措施、监测病情和记录等。
二、常见急救病症与处理2.1 心脏骤停:介绍心脏骤停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包括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等。
2.2 呼吸道阻塞:阐述呼吸道阻塞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如人工气道建立、胸外按压等。
2.3 外伤处理:详细介绍创伤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包括止血、包扎、固定伤口等。
三、药物应用与急救设备使用3.1 常用急救药物:列举常用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2 急救设备使用:介绍急救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如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吸机等,并强调正确使用的重要性。
3.3 药物与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强调药物和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四、心理支持与沟通技巧4.1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阐述心理支持在急救过程中的作用,如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4.2 沟通技巧:介绍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4.3 团队合作与协调:强调急救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提高急救效果。
五、急救护理的实践与评估5.1 实践操作:包括模拟急救情景的实践操作,如心肺复苏的实操训练等。
5.2 急救护理的评估:介绍对急救护理学生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5.3 急救护理的案例分析:提供真实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结论:急救护理学教案的内容涵盖了基本概念与原则、常见急救病症与处理、药物应用与急救设备使用、心理支持与沟通技巧以及急救护理的实践与评估。
急救护理技术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急救护理技术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步骤。
3. 学会评估和处理紧急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演示:展示急救护理的技术和操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4. 讨论:分组讨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紧急情况及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急救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步骤3. 评估和处理紧急情况4. 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操作5. 急救护理中的注意事项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急救护理的认识和兴趣,导入新课。
二、讲解(30分钟)1. 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5分钟)2. 急救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步骤(10分钟)3. 评估和处理紧急情况(10分钟)三、演示(15分钟)教师展示急救护理的技术和操作过程,包括心肺复苏、止血、伤口包扎等。
四、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10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讲解(30分钟)1. 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操作(10分钟)2. 急救护理中的注意事项(10分钟)3. 案例分析: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10分钟)三、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紧急情况及处理方法,分享经验和心得。
四、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和操作要点。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急救技术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正确熟练地操作。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引言概述:急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提供有效的医疗援助。
本文将介绍急救护理学的教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门学科。
一、基础知识1.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目标- 急救护理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一系列的医疗措施,以保护和拯救生命。
- 急救护理学的目标是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援助,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尽可能地恢复其生命体征。
1.2 掌握常见急救护理学的原则和技巧- 了解ABC原则:A代表通畅的气道,B代表呼吸,C代表循环。
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气道通畅,然后检查呼吸和循环情况。
- 掌握心肺复苏技巧: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1.3 熟悉急救护理学的常见病症和伤害- 学习如何处理心脏骤停、中风、心绞痛等急性病症。
- 了解如何应对骨折、出血、烧伤等常见伤害。
二、急救器材与药物2.1 介绍常见的急救器材- 急救箱:包括急救药品、敷料、止血带等。
-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用于心脏骤停时的电击复苏。
- 呼吸道管理器材:如气管插管、面罩等。
2.2 了解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急救箱中的药品和敷料。
- 掌握AED的正确操作步骤。
- 熟悉呼吸道管理器材的使用技巧。
2.3 掌握急救药物的使用原则- 学习各种急救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了解急救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 掌握急救药物的保存和管理方法。
三、急救团队与沟通3.1 了解急救团队的角色和职责- 急救团队由医生、护士、急救人员等组成,各自担负不同的职责。
- 学习如何协作与团队合作,以提供高效的急救服务。
3.2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 急救过程中,与患者、家属和其他急救人员的沟通至关重要。
- 掌握如何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传达关键信息。
3.3 熟悉急救团队的应急准备- 急救团队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 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的急救场景和突发事件。
四、急救护理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4.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伦理原则- 急救护理学的实践需要遵守伦理原则,如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等。
急救知识班会课教案

急救知识班会课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二、课程内容1. 知识点一:心肺复苏(CPR)内容: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示范演练:老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学生们模拟操作。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心肺复苏的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
2. 知识点二:止血救护内容:不同类型伤口的处理方法、常用的止血救护措施。
示范演练:老师演示正确的止血方法,学生们互相练习。
案例分析:学生们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
3. 知识点三:烧伤急救内容:烧伤的分类、急救措施及预防方法。
示范演练:老师演示正确的烧伤急救方法,学生们模拟操作。
小结讨论:学生们总结不同程度烧伤的应对方法,探讨预防措施。
4. 知识点四:窒息急救内容:窒息的表现、应对方法及预防措施。
演练练习:学生们自行练习窒息急救方法,并进行相互评价。
案例分享:学生们分享亲身或他人窒息急救的案例,总结有效经验。
5. 知识点五:急救常识内容:意外伤害的基本处理原则、急救箱的使用方法。
综合演练:老师设置模拟场景,学生们按步骤进行急救处理。
问答环节:通过问题答题,巩固学生对急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老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操作方法。
2. 示范演示:老师进行操作演示,示范正确的急救步骤,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升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演练练习: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加强技能应用能力。
5.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和交流,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四、课程评估1. 准确性评估:学生通过考核题目,检查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进行急救技能操作练习,实地演练评估操作准确性。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结果,评定应对危险状况的能力。
4. 总结反馈:课程结束后,老师对学生授课效果及反馈进行总结,指导提升。
急救护理技术教案

急救护理技术教案教案一:急救概述1. 目的:使学生了解急救护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 内容:a. 急救护理技术的定义和意义b. 急救护理技术的基本原则c. 急救护理技术的步骤和流程3. 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4. 学时:2学时教案二:急救物品和设备1. 目的:使学生熟悉急救物品和设备的使用,掌握其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内容:a. 急救物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b. 急救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步骤c. 急救物品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3. 方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4. 学时:2学时教案三:心肺复苏(CPR)1. 目的:使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步骤,能够独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2. 内容:a. 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b. 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步骤c. 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3. 方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模拟训练法4. 学时:3学时教案四:创伤急救1. 目的:使学生了解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创伤包扎、固定和搬运的技术。
2. 内容:a. 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b. 创伤包扎的技术和注意事项c. 骨折固定的方法和技巧d. 搬运伤者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3. 方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4. 学时:3学时教案五:常见急症的处理1. 目的:使学生了解常见急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掌握相应的急救技术。
2. 内容:a. 常见急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b. 常见急症的处理原则和急救技术c. 常见急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3. 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4. 学时:2学时急救护理技术教案教案六:止血技术1. 目的:使学生掌握各种止血技术,包括指压法、加压包扎法、止血带法,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2. 内容:a. 指压法止血的操作步骤和适用部位b. 加压包扎法止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c. 止血带法止血的操作步骤和正确使用方法d. 止血带的并发症及其预防3. 方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模拟训练法4. 学时:2学时教案七:出血性急症的处理1. 目的:使学生了解出血性急症的特点,掌握处理原则,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引言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救援和护理的学科。
它涉及到急救的基本原则、技能和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和应对各种急救事件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常见急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冷静应对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概述1.1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职责;1.3 急救护理学的相关法律法规。
2. 常见急救事件及处理方法2.1 心脏骤停的急救处理;2.2 呼吸道阻塞的急救处理;2.3 大面积烧伤的急救处理;2.4 中毒事件的急救处理;2.5 骨折和创伤的急救处理。
3. 急救技能训练3.1 心肺复苏术的实操训练;3.2 人工呼吸的实操训练;3.3 创伤包扎和止血的实操训练;3.4 骨折固定和担架运送的实操训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急救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急救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3. 实操训练:通过模拟急救场景,让学生亲自参与急救技能的训练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时进行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急救演练:组织学生参与急救演练,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况下应对急救事件的能力。
3. 期末考试: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理论和实操考试,考察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的全面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急救护理学教程》;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3. 模拟急救场景:包括人体模型、急救器械、急救箱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共计10周,每周2节课,共计20节课。
八、教学反馈与改进1. 学生反馈:每节课结束时,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评价。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引言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医疗援助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标准的教学指南,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常见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3. 了解急救场景的评估和处理方法;4.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学的概述1.1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1.2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历程1.3 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2. 常见急救技能2.1 心肺复苏技能2.1.1 判断心脏骤停的标准2.1.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2.1.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方法2.2 止血技能2.2.1 压迫止血的原则和方法2.2.2 使用止血带的技巧2.3 包扎技能2.3.1 基本包扎的方法和步骤2.3.2 不同部位包扎的特点和要点3. 急救场景的评估和处理3.1 事故现场的安全评估3.1.1 确保自身安全的原则3.1.2 评估事故现场的安全性3.2 伤员的初步评估3.2.1 意识和呼吸的评估3.2.2 血液循环和伤势的评估3.3 不同急救场景的处理方法3.3.1 窒息的急救处理3.3.2 骨折和创伤的急救处理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 演示法:教师进行急救技能的演示,学生观摩并理解操作步骤。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 讨论法:学生就急救场景的评估和处理方法展开讨论,促进思维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考察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演示:学生进行急救技能的演示,教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3. 实际应用:学生参与模拟急救场景的实际应用,教师进行评估和点评。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急救护理学教程》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3. 模拟人体、模拟器材:用于实践操作和技能演示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急救护理学的概述2. 第二课时:心肺复苏技能3. 第三课时:止血技能4. 第四课时:包扎技能5. 第五课时:急救场景的评估和处理6. 第六课时:复习和总结八、教学总结急救护理学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有效的医疗援助。
急救护理学教案范文

急救护理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熟悉急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急救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急救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00字)急救护理学是指在突发事故或急病时,通过一系列的急救措施,迅速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保护和挽救受伤或生命垂危病人的学科。
它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提高医护人员急救能力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急救护理学包括基本急救概念、生命支持、急救护理技术、急救装备和急救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急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800字)(1)意识判断与溺水救护技术意识判断是急救的第一步,学生需要学习观察病人的表情、呼吸、肤色等,判断其意识状态。
在溺水救护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寻找溺水者、援救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
(2)创伤伤口处理与止血技术创伤伤口处理主要包括止血、清创、缝合等操作技术。
学生需要学习使用止血带、止血药、压迫止血等技术,掌握止血的方法和顺序。
(3)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最常用的急救技术之一,学生需要学习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操作。
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手法和顺序,以保证复苏效果。
(4)中毒抢救学生需要学习常见中毒的抢救方法,如药物中毒、食物中毒、化学品中毒等,掌握中毒性质的判断和相应的解毒方法。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急救护理的操作技能。
3.模拟演练:通过实际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实践急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价:1.笔试:通过课后布置的问答题,检查学生对急救护理学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技能演示:要求学生进行急救护理的操作演示,评估其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五、教学资料:1.急救护理学教材2.实际急救案例3.模拟训练场地和设备六、教学时程安排:第一节课:急救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急救护理技术教案

急救护理技术教案一、急救护理技术概述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急救护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
2. 教学内容:a. 急救护理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b. 急救护理技术的原则c. 急救护理技术的程序和步骤二、急救评估和紧急情况处理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紧急情况的评估和处理能力。
2. 教学内容:a. 急救评估的步骤和技巧b. 紧急情况的分类和处理原则c. 急救护理技术在紧急情况中的应用三、心肺复苏技术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教学内容:a. 心肺复苏技术的基本步骤b. 胸外按压的正确技巧和频率c. 人工呼吸的正确技巧和频率四、创伤急救护理技术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创伤急救护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a. 创伤急救护理技术的原则和程序b. 常见创伤类型和处理方法c. 急救护理技术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五、急救药物的使用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急救药物的种类、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教学内容:a. 常见急救药物的种类和作用b. 急救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c. 急救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处理六、止血和包扎技术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止血和包扎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a. 止血的方法和适用情况b. 包扎的材料和选择c. 不同类型的包扎方法和技巧七、骨折和关节损伤的急救处理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骨折和关节损伤的急救处理能力。
2. 教学内容:a. 骨折和关节损伤的识别和评估b. 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固定方法和技巧c. 骨折和关节损伤的搬运和转送八、中毒和过敏反应的急救处理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毒和过敏反应的急救处理方法和原则。
2. 教学内容:a. 中毒和过敏反应的识别和评估b. 中毒和过敏反应的处理原则和步骤c. 解毒药物和过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九、休克和脱水的急救处理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休克和脱水的急救处理能力。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引言概述:急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急救的技能和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急救护理学的教案,包括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培训、急救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急救场景摹拟训练以及急救心理辅导。
通过这些教案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在急救情况下的应对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正文内容:1. 急救基础知识1.1 了解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急救护理学的教案应包括对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的介绍,如ABC原则(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保证患者的呼吸,维持患者的循环)以及急救的基本流程(检查现场安全、判断患者状况、呼叫急救服务、进行急救措施等)。
1.2 学习常见的急救病症和处理方法:教案还应包括对常见急救病症(如心脏骤停、窒息、中暑等)的介绍,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如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止血等。
2. 急救技能培训2.1 进行实践操作培训:急救护理学的教案应包括实践操作培训,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急救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气管插管等,熟悉急救技能的操作步骤。
2.2 摹拟急救场景:通过摹拟急救场景,让学生能够在真正的情景下进行急救操作,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3 进行团队合作训练:教案还应包括团队合作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协调性和效率。
3. 急救设备和药品的使用3.1 了解和熟悉急救设备:教案应包括对常见急救设备的介绍和使用方法,如自动体外除颤器、氧气瓶等。
3.2 学习药品的使用和剂量:教案还应包括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介绍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应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4. 急救场景摹拟训练4.1 设计真正的急救场景:教案应包括设计真正的急救场景,如交通事故、突发心脏病等,让学生能够在摹拟情景中进行急救操作。
4.2 提供真正的急救器材和设备:教案还应提供真正的急救器材和设备,让学生能够在摹拟情景中使用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 急救心理辅导5.1 学习急救心理学知识:教案应包括对急救心理学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在急救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法。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一、引言急救护理学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保护和挽救生命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应对突发紧急情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常见急救护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3. 能够正确识别和评估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的症状和情况。
4. 能够熟练运用急救技术,进行紧急救治。
5.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急救护理学基础知识a.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急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c. 急救护理学的相关法律法规2. 突发疾病的急救处理a. 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b. 中风的急救处理c. 突发性过敏反应的急救措施3. 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a. 骨折的急救处理b. 创伤性出血的急救措施c. 烧伤和烫伤的急救处理4. 急救技术的实操训练a.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演练b. 创可贴的正确使用方法c. 人工呼吸的技巧训练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突发情况下的急救处理方法。
3. 模拟演练法:通过模拟实际急救场景,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反应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急救护理学中的难题和疑惑。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考核: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急救操作演练,评估其操作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
3.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急救护理学教程》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模拟急救器材:人体模型、心肺复苏人偶、创可贴等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设10个教学小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1-2小时:急救护理学基础知识的讲授2. 第3-4小时:突发疾病的急救处理的讲授和案例分析3. 第5-6小时: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的讲授和案例分析4. 第7-8小时:急救技术的实操训练5. 第9-10小时:教学评估和总结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应对突发紧急情况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护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院外急救:指急危重症伤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2、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二、填空:1、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南丁格尔)年代。
2、急救网由(急救中心(站))、(医院急诊科(室))、(街道卫生院、红十字卫生站)组成。
三、选择:1、下列哪项不是急诊医疗体系的参与人员( D )A、急救并呼救人员B、急救医护人员C、急诊科医护人员D、病人家属2、现场救护的原则包括(ABCDE)A、立即使患者脱离危险区B、先救命后治病C、争分夺秒,就地取才D、保留离断肢体或器官E、加强途中监测并详细记录四、简答: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急救护理的研究范畴:院外急救、危重病救护(ICU)、抢险救灾、战地救护、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2、你认为急救护士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说出理由。
急诊医疗服务系统的三个部分既有各自独立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又相互密切联系,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机构的急救网络。
院前急救负责暂时的、应急性的急救;院内急诊负责完整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院内急诊需要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作为前提和保障;但没有院内诊治,院前急救的成效难以巩固,从而影响伤病员的康复。
因此,二者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
第二章院外急救一、填空:1、受伤后,伤员的最佳急救期是伤后(12小时)内。
2、现场判断一个伤员应在(1~2分钟)内完成。
3、在不影响急救的情况下,一般将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体位。
4、担架转运伤员头应在(后);飞机运送时,伤员应取(横)位,运送休克伤员时,头应朝(后)。
二、判断改错:1、急救伤员为争取时间应“抬起就跑”。
(×)2、腹腔脏器脱出体表时要回纳腹腔。
(×)3、伤员被外来异物刺入胸腹腔,在事故现场不要随意拔出异物,以免引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三、选择:1、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 C )A、2分钟B、3分钟C、4分钟D、5分钟2、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 B )A、10分钟B、30分钟C、1小时D、2小时3、当失血量达总血量的( B )以上时,可出现明显症状。
A、10%B、20%C、30%D、40%4、为受伤病人脱衣物时正确的是( C )A、先脱伤侧,后健侧B、先重伤,后轻伤C、两肢受伤时,禁止脱衣D、脱除头盔时应将其向前上方托起去除四、简答:1、简述院外急救的特点。
/简述院外急救的原则。
院外急救的特点:社会性强、随机性强;时间紧急;流动性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以对症治疗为主;体力强度大院外急救的原则:1)立即使患者脱离险区2)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3)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4)先重伤后轻伤--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5)先救治后运送--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6)急救呼救并重--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7)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安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减少死亡8)争分夺秒,就地取材9)保留离断的肢体或器官10)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11)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2、伤口初次处理应注意些什么?(1)避免加重感染(2)伤口表面禁用碘酊涂擦(3)避免深部感染(4)伤口有较长异物时要保持原状。
3、请列表总结一下不同伤情病人各应采取的怎样的体位,并简要说明原因。
4、骨折固定的原则有哪些?骨折固定的原则:1)原怀疑有骨折的按骨折处理,2)尽量就地抢救,3)大出血时先止血包扎,再固定骨折;4)先抢救生命再处理骨折; 5)不能盲目复位及将露在伤口外的骨折送回伤口内; 6)包扎松紧适当;7)夹板不与皮肤直接接触;8)夹板长度超过上下两个关节。
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一、名词解释:首诊负责制:凡第一个接待急诊患者的科室和医师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
首诊医师发现涉及其他科室患者时,应在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后,才能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不得私自涂改科别,或让患者去预检处改科别。
二、填空:1、急诊科的任务是(急诊)、(急救)、(培训)、(科研)。
2、急诊科医师必须具有( 3 )年以上临床经验,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
3、涉及法律问题的伤病员在留观期间应有(家属或公安人员)陪守。
三、判断改错:1、急危病人一般先抢救后挂号。
(√)2、急救室物品一律不得外借,保证性能良好,随时备用。
(√)3、口头医嘱一律不执行。
(×)4、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予留院观察。
(√)四、简答:1、简述急诊科的设置要求。
急诊科的设置要求:一般均建立在医院最适中的地区,以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可随时得到有关部门、科室的支援。
1)一般要求:相对独立;便于寻找;室内光亮、通风;联络通畅;设施功能完好。
2)部门设置:预检分诊处、各专科诊室、抢救室、监护室(EICU)、观察室、综合检查室。
2、简术急诊监护室工作制度。
1)监护室是抢救并监护危重病人的场所,室内需要保持清洁、素净,非有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入内。
2)监护室的急救仪器、监护设备要按操作规程使用。
操作前要熟悉仪器性能和注意事项,用后要整理并放回原处,关掉电源。
3)贵重仪器要建立使用登记卡,遇有故障速报护士长及科主任,并通知专业人员检修。
4)严格按医嘱对危重病人执行监护。
监护过程中,认真详细填写监护记录,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5)监护人员在工作时必须集中精力,不得擅离职守,如需暂时离开必须有人替换。
第四章重症监护一、名词解释:1、ICU: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2、CVP: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3、PaCO2:是指物理溶解在动脉血中的CO2所产生的张力。
4、PaO2:是指物理溶解在动脉血中的O2所产生的张力。
二、填空:1、ICU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小于(20 )平方米,以(25 )平方米为宜。
2、ICU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实行(独立)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动脉压的因素有(心排血量)、(循环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管壁的弹性)、(血液粘滞度)。
4、PaCO2的正常值为(35~45mmHg),PaO2的正常值为(90~100mmHg)。
三、选择:1、致颅内压降低的因素有( B )。
A、PaCO2↑B、PaO2↑C、血压↑D、体温↑2、下列哪项不是ICU的基本功能( D )A、有心肺复苏的能力B、有呼吸道管理及氧疗能力C、有紧急作心脏临时起搏的能力D、有对各脏器功能恢复的能力3、下列哪项不是影响CVP的因素( D )A、病理因素B、神经因素C、药物因素D、感染4、关于PaCO2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指物理溶解在动脉血中的CO2所产生的张力B、正常值是60mmHgC、PaCO2>45 mmHg示通气不足D、PaCO2>50 mmHg诊断呼吸衰竭四、判断改错:1、PSP儿童的排泄率较成人略低,老年人排泄率略高。
(×)2、PaO2可衡量有无缺氧及缺氧的程度。
(√)3、ICU有全肠道外静脉营养支持的能力。
(√)4、CCU是专科ICU,RCU是综合ICU。
(×)五、简答:1、简述心电图监测的意义。
及时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发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监测电解质改变;观察起搏器功能。
2、测CVP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可反映右心功能和血容量,指导临床治疗。
3、ICU的基本功能有哪些?有心肺复苏的能力;有呼吸道管理及氧疗能力;有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能力;有紧急作心脏临时起搏的能力;有对各种检验结果快速反应的能力;有对各脏器功能较长时间支持的能力;有全肠道外静脉营养支持的能力;病人转送过程中有生命支持的能力。
第五章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一、名词解释:1、心搏骤停:指患者心脏无重大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受严重打击,致心脏泵血突然中断而出现的循环呼吸停顿的临床死亡状态。
2、人工呼吸:是用人工的方法借外力来推动、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出肺脏,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猝死:指平素较健康的人,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
4、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不协调的颤动多为心脏停顿的先兆。
二、填空:1、(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两个征象即可诊断为心搏骤停。
2、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3、胸外心内注射不可将药液注入(心肌内)。
三、选择:1、下列哪项不属于心脏骤停( B )A、心室颤动B、房室传导阻滞C、心脏停搏D、心电机械分离2、脑复苏患者脑组织温度应降到( C )A、35℃B、32℃C、28℃D、25℃3、进一步生命支持是心搏骤停后5-10分钟第二个处理阶段,下列哪项不包括( D )A、电除颤B、机械呼吸C、药物治疗D、脑复苏四、简答:1、心肺复苏如何畅通气道?先清理口咽部异物,再可依据情况选用仰面抬颈法、仰面举颏法或托下颌法开放气道。
2、简述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1)按压部位、姿势要正确;2)按压应平稳、规律,用力要均匀、适度;3)为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气管,病人头部应适当放低;4)心脏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按压与通气比:单人15:2;双人:5:1,如此反复进行;《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为30:2 5)操作过程中,救护人员替换,可在完成一组按压、通气后的间隙中进行,不得使复苏抢救中断时间超过5~7秒。
但胸外心脏按压最好一人坚持10~15分钟,不要换人过勤;6)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
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指标是按压时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及肱动脉收缩压≥8kPa。
3、简述脑复苏降温的方法、开始时间、深度和持续时间?脑复苏降温的方法:可用物理和化学药物降温;开始时间:循环停止后最初5分钟,越早越好;深度:脑温降至28℃,体温降至32℃~35℃;持续时间2、3天至一周,听觉恢复后可停止降温。
第六章休克一、名词解释:1、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2、暖休克:因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或神经源性休克的病人因心排血量高,周围血管阻力低而在外周出现的四肢温暖型的休克。
二、填空:1、各种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有效循环血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及器官组织微循环障碍)。
2、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外周血管收缩和低灌注,末梢皮肤湿冷,故又称(冷休克)。
3、引起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梗死)。
4、休克病人最有利的体位是(中凹位),立即测生命体征,以后每(中凹位,5~10分钟)分钟重复一次。
5、休克按血液动力学可分为(高排低阻型)和(低排高阻型)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