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开题报告
为了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近几年来,党中央、 国务院主要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 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政策性业务;二是成立 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 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一次性剥离和收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1.4 万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2003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按照五级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按照五级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按照五级分类统计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分类统计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分类统计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44244244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178178178这个比率与世界前这个比率与世界前这个比率与世界前202020家银行的平均水平家银行的平均水平家银行的平均水平444相去甚远就是与金融危机相去甚远就是与金融危机相去甚远就是与金融危机前的东南亚各国前的东南亚各国前的东南亚各国666的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参考借鉴国外经验,切实提出 了完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管理的一些建议。主要运用了管理学、信息经济学、新制度 经济学等学科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本论文拟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规范与实证, 文字阐述与数据图形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详细而深入的 研究。
200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 徐滇庆等。中国银行业改革远未过大关[J].体制改革,2009。
[14] 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型、方法与建议[M]。上海:上海财经大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途径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不良资产的工作,并作为银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下降”,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国有商业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痼疾,也是影响我国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一个重大隐患.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方法,以加快治理不良资产的步伐。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基本现状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仍然占据国内银行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巨额的不良资产比率,严重地影响着其经营效益.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具有余额高、占比大、消化难等特点。
截至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五级分类口径的不良资产余额高达16000亿元左右,平均比例占到25%。
各家银行分别披露其不良比例或下降比例:建设银行境内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78亿元,比年初减少了21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36%,比年初下降3.99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不良资产率25。
52%,比年初下降了4。
26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境内分行不良资产率下降4。
7%;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到22.37%,同比下降5个多百分点。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结构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人民币短期贷款中的不良资产高于中长期贷款;二是人民币贷款中的不良资产占比高于外币贷款;三是商业银行内部各地区、各行之间不平衡,普遍存在中西部地区银行不良占比高、东部沿海地区银行不良占比相对较低的状况。
按照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作出的承诺,2005年我国要完全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2006年放开金融准入和市场竞争,在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竞争,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全面提高资产质量便更为紧迫。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双降”迫在眉睫。
二、导致不良资产的主要成因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很复杂,相关因素很多,主要成因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因素.如原有投资体制的弊端,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等。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也随之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信贷项目可能会产生不良资产。
如何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识别首先,商业银行要正确地识别不良资产,并对其进行核销或处置。
不良资产是指由对方资不抵债、担保物不足、被执行或被诉讼等情形所产生的债权。
商业银行应该经常对贷款质量进行评估,识别哪些贷款已经出现了偿还能力不足、担保物不足等情况,并根据不同贷款的风险程度和特点,确定不同的处置策略。
商业银行有多种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几种:1、核销:将不良贷款在银行账户上全部核销,资产减值损失记在当期损益中。
但要注意,核销处理不良贷款只解决了资产减值问题,未解决对方的还款问题,如果对方实力较强,仍可能被继续追缴债务。
2、委外:将不良贷款转让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行处置。
委外方式好处在于银行可以将不良贷款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置,能够更好地利用市场优势,并且委外方通常有比较完整的不良贷款处置流程和有效的不良贷款催收手段。
3、追偿:该方式是银行根据担保人、主借款人等利益方不良贷款处置前提下,利用法律手段对不良贷款进行追偿。
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资产,既涉及到银行贷款收回的实际问题,也可能对银行经营、信誉、市场份额等方面造成影响。
为有效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2、十分谨慎的放贷:加强对贷款的审查和风险控制,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合法性以及可回收性。
3、加强不良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实施不良资产处理规程、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
4、加强合作:与专业催收机构合作,合理分配利益,避免双方利益冲突,实现合作互赢。
总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应指导银行避免不良资产的产生和规避不良资产对银行经营的不利影响。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一、概述不良资产是一种被金融机构所驱逐出去的资产,这些资产包括各种不良贷款、处置贴现、坏账、商业污染、股权重组等,在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定比重。
不良资产的处理,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其涉及到不同的实践问题。
本文将分析现有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并提出新的处置模式。
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目前,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委托处置模式委托处置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将无法经营的不良资产委托给专业处置机构处理。
专业机构会收集不良资产的信息,如贷款金额、借款人姓名、贷款协议等。
一旦委托协议达成,委托机构将成为不良资产的唯一处置机构。
其主要缺点是委托方对处置机构的选择需要非常谨慎。
2. 直接变卖模式直接变卖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直接将不良资产出售给有购买能力和意愿的买家,以获取一笔资金。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处置难度较大的不良资产,且处置效率较高。
但是,该模式也存在高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3. 拍卖处置模式拍卖处置模式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通过拍卖方式处理。
拍卖买家可以是资产管理公司、一般投资者或其他机构。
不良资产的拍卖原则是通过竞价来确定价格。
但是,该模式存在不稳定因素,因为拍卖买家的购买意愿和合适的价值范围都较难控制。
4. 重组模式重组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的债务重组为新的资产,以期在较长时间内实现资产价值的增值。
该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如财务重组、组织重组、管理重组等。
但是,该模式需要长时间的实施和更多的金融资源,同时,也需要强大的系统支持和专业人才。
5. 对冲模式对冲模式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通过借入外部资金和出售对冲工具等方式进行逐步减少不良资产的价值。
在该模式下,金融机构需要进行精细的市场分析和资产组合监管。
同时,也需要将外部老客户的关系维护好,以免过度依赖外部资金造成债务问题。
三、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综述目前常见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可以发现这些模式都不是完美的。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及处置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700字》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及处置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及处置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不良贷款的成因研究 (1)2关于不良贷款的影响 (2)3关于不良贷款的处置 (3)参考文献 (5)1不良贷款的成因研究国外研究方面,Minsky(1986)在“债务一通货紧缩理论”的基础上,对银行内部进行深入研究,得出内在不稳定性假说理论,该理论主要是指银行在逆向选择的影响下,贷款发放对象通常为风险较高的人群,这种情形的存在是因为存在道德风险,且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借款对象可能将贷款投向风险大的领域以获取更多的利益,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因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而进一步增加[1]。
Berger(1997)表示,银行从业者因自身能力不足,业务素质较低,不能有效识别贷款风险,贷款管理不够科学,这是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原因。
Rajan(2003)运用回归法对印度银行业不良贷款面板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宏观条件和金融环境对不良贷款有显著影响。
Foack(2001)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率、借贷环境和实际利率等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都有较大的影响[2]。
R Gong(2016)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出发,对科索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指出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银行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对于不良贷款的产生,不仅要注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要关注全球的经济发展形势[3]。
国内研究方面,尹春芳(2008)指出不良贷款的产生,外部因素起主要作用,如经济周期的变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性、政策体系不健全、司法环境不完善等外部力量增加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
陈晓珊(2009)研究表明,银行集结了社会大部分资金,经济增长也较大程度上依赖银行信用,这是导致不良贷款发生的根源。
王琴(2017)表示,农村商业银行是由信用社改制而成,服务于当地经济,[1]NV Nadham, B Nahid, Determinants of Non Performing Loans in CommercialBanks: A Studyof NBC Bank Dodoma Tanzan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 Banking Studies (ISSN: 2147- 4486) - 2016[2]Macroeconomic and bank-specific determinants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n Greec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ortgage, business and consumer loan portfolios[J]. DimitriosP. Louzis, Angelos T. Vouldis, Vasilios L. Metaxa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 2011 (4) [3]R Gong, FH Page, Shadow Banks and Systemic Risks,《Lse Research Online Documents on Economics》-2016当地政府尚不能完全转变对农商行的认识,为发展当地经济,对农商行的贷款干预较大,发放较多政策性贷款,由于该部分贷款盈利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贷款[4]。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壮大,不良贷款问题也伴随着产生并阻碍着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化解不良贷款的措施,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外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外研究中,最早的银行倒闭事件可以追溯到14世纪巴蒂家族的弗罗伦萨银行,当时,由于英吉利政府没能偿还该银行的巨额贷款,而导致其倒闭。
19世纪,英格兰两家大银行的倒闭,日本北海道拓殖银行的破产等,这些银行经营的失败案例在国际金融史上时有发生。
而导致银行破产的原因中,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银行失败的主要原因。
Sanjeev,Gunjan米(2007)认为,不良贷款已成为世界各地银行界的威胁,而形成不良贷款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比有较高的影响力。
富兰克林艾伦(2009)认为,不良贷款问题是中国持续繁荣的最重要的问题,在努力改善银行体系中,特别是减少不良贷款的主要银行数量和提高其效率的延续,是中国改革在短期内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方面。
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内研究2.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研究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的国内研究中,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举行“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论坛”上表示,虽然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总体上取得了成功,但目前有些改革还在浅层次进行,基础还不牢固,有待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特别要求商业银行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
廖远甦(2007)认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难题,任重而道远。
因为,国际上一般认为合适的不良贷款率应该在2%—5%之间。
2000年世界排名前20的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3.27%。
虽然除农业银行以外的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接近这一水平,但因为目前的不良贷款率是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短期获得的,仍然有反弹的可能。
赵洪丹、丁志国(2010)通过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降”主要归因于贷款存量增大和不良贷款的剥离。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对策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对策【摘要】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状态经营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
目前国际上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有:折价出售、不良资产剥离、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资产证券化。
通过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对于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链接与融合,拓宽金融调控空间、扩大投资者选择范围、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并联系我国实际情况研究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手段不能很好地满足快速、批量处置巨额不良资产的要求的问题,最后共同探讨我国推行商业银行不良产证券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1 资产证券化研究文献综述1.1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研究比较早。
在理论研究方面,Arrow和Debreu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以严密的数理统计研究方法,证明了经济主体可以利用各种有价证券来防范金融风险,将金融风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为金融资产证券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已经从产品设计进入到了风险预测,产品定价和证券化资产组合管理的研究阶段。
GreenBaum和Thacker(1987)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模型,预测银行将把优质资产证券化,保留不良资产,同时提出银行税务管制的增加导致了证券化的兴起。
Henderson(1988)提出证券化将融资过程分解,将融资过程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风险分散,并由能够冲抵和管理这些风险的机构承担,这样就有助于降低系统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Morris(1990)等人分别在其著作中重点阐述了资产证券化三大基本原理即资产重组原理、风险隔离原理、信用增级原理。
Carlstrom(1993)综述了证券化的动因,从微观层次上来看,是来自证券化参与各方的利益驱动以及政府的金融监管和推动;从宏观层次上来看,主要是由于它提高了经济中资产运营的分配效率和操作效率。
商业银行文献综述范文
一、网络银行文献综述电子商务构建了全新的交易模式,在改变商流、物流和信息流运行格局的同时,对货币流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上购物、网上理财等所有这些互联网金融交易和服务行为的发展都要求传统的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种基于Internet技术的开放的支付结算服务,也就是说,提供网上银行服务。
国内的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中的角色不仅仅是资金流动的中转站,而是实实在在的电子商务的主体一一企业。
但在我国由于网上银行开展的时间还不畅,在发展中主要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建立网站,而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网上银行时.受制于传统的银行的影响,使得网上银行的发展受到制约。
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网上银行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不足,进而研究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问题1传统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制约虽然我国银行开展德网上银行业务功能日趋丰富,但总体上说还普遍处于传统业务网络迁移的局面。
”以产品为导向”的战略特征依然明显,客户导向和服务导向。
二、求关于银行方面论文的参考文献银行危机内生于银行的构建,其承担的储蓄转投资的功能决定了银行的脆弱性。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银行危机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冲击和影响也加大。
中国作为一个转型国家,整个金融体系是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变革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银行仍居金融业的主导地位。
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
由于四行在我国转轨过程中,把不断增加的储蓄转投给了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亏损面扩大和增加的情况下,形成和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
东南亚危机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与发生国的诸多相似,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机构和学者主要依据四行超过20%的不良资产率和不足8%的资本充足率,纷纷预测中国很快就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有些学者甚至设计好了危机爆发的过程,就等中国实际的验证。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解决模式研究
\
.
金融与经济 2 0. 089
J l ANcE AND oNoMY N Ec
我国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的解决模式研究
■武魏巍
不 良资产是长期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 问题 ,本论文先从探讨 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 的内涵着手, 进而对 我国商业银行 的不 良资产科学地划分类别 , 然后在考虑我 国商业银行现 阶段客观情况的基础上 , 依
不 良资产 的有 效 盘 活 。
其 一 ,关于冰棍理论 的启示 。冰棍理论是商业银行 - 不 良资产领域一个比较 著名 的理论 ,指的是不 良资产就
像 拿在 手 中 的一 个 冰棍 , 个 冰 棍 在 炎 热 的天 气 中不 断 这 融 化着 ,而不 良资 产 一 旦 形 成 ,必 将像 冰棍 一 样 逐 渐 消
我 国商 业银 行 不 良资 产 的 解决 模 式研 究 国 国有 商 业 银 行 不 良资 产 问 题 的 各 种 模 式 都 有 很 好 的
有:
引导启示作用 。本论文结合这两个原理 ,根据我国国有
商 业银 行 不 良资 产 的 客 观情 况 , 到如 下 启 示 : 得
() 1对债务企业 资产重组 。有些企业 , 虽然 由于 自身 原 因拖欠 银行大 量贷款 ,从 而造成银 行不 良资产的产 生 ,但这些企业尚存在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在政府 的引 导下 , 作为债权人 的银行可以通过诸如兼并 、 企业托管、 企业 出售、企业 承包 、出售抵押 品等方式来对债务企业 进行 资产重组 ,从而达到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配置 以及
武魏巍, 郑州大学商学 院, 融工程与风险分析博士, 金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金 融工程与风 险分析。
( 南郑 州 4 0 0 ) 河 50 1 河 南省 政 府 决 策 研 究招 标 课 题 : 中小 企 业 融资 机 制研 究 , 目号 :0 6 项 B 0。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模式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1999年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政策性剥离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自行探索,对残余体内的不良资产展开特别处置探索。
因此,在目前我国不良资产特别处理体系中,实际存在着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商业银行两个主体。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银行某支行的管理经验以及其相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案例,分析总结处置经验,从而为金融体系稳定和风险控制提供借鉴。
预期目标: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
不良贷款问题的解决是当今中国金融体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从根本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彻底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银行体系,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搞好金融改革的关键。
本文通过研究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对现有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体制。
2.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Chongwoo Choe在2007年l月的”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ME financing and Japan's regional bank problems>中认为日本地区性银行正在积累不良贷款,同时缺乏多元化,缺乏有效的竞争力。
认为应解决的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
资优的政治利益可能需要区域中小企业的投资项。
William D. Miller在<Commercial Bank Valuation>一书中,基于银行兼并或收购而对银行资产评估进行了论述,并提出银行不良资产价值确定的指导性建议,“对银行不良资产的评估,更带有主观性,就必须重新考虑贷款能否收回,以及考虑抵押物的价值问题”,他认为,即使一笔贷款是银行不良贷款,也不意味着其市场价值必定低于其账而价值,如果一笔贷款是用很容易变现的物产作抵押的,则该抵押物的清算价值就可能足以抵偿这笔债务。
不良资产处置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研究
不良资产处置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研究一、引言在金融领域中,不良资产的处置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不良资产对信贷机构和债权人的风险构成了威胁。
处置不良资产是保证金融机构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举措。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处置不良资产的风险,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模型来评估风险水平。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一种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风险评估模型。
二、研究背景不良资产是指信贷机构贷款或投资项目中出现无法按期还款或违约的资产或贷款。
它们威胁着金融机构的健康和稳健。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处置不良资产的风险,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模型来帮助金融机构确定不良资产处置方法。
不良资产处置是一种涉及多种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杂过程。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评估模型,以有效地识别和管理不良资产。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
我们将深入分析现有文献中的不良资产处置数据,并与经验数据进行比较。
我们将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评估不良资产处置模型的表现,并识别因素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处置不良资产的风险。
我们将通过研究以下因素来构建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风险评估模型:1.经济环境2.行业动向3.公司财务状况4.借款人信誉度5.残余价值实现四、模型构建基于以上研究方法和因素,我们可以开始构建不良资产处置风险评估模型。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经济萎缩期间,不良资产数量通常会增加。
因此,在构建模型时,我们需要考虑不同经济环境下的不良资产处置策略。
2.行业动向不良资产处置策略可能会因不同的行业动态而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识别并考虑不同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法。
3.公司财务状况公司财务状况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和决策。
我们需要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以识别风险和机会。
4.借款人信誉度借款人信誉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和决策。
我们需要考虑借款人的信誉度和历史记录,以识别风险和机会。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模式汇总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模式汇总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是指银行对于信贷业务中出现的不良贷款或其他不良资产进行处理和清偿的过程。
处置不良资产对于维护银行的稳定运营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一、委托处置模式:此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委托给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进行处理。
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以低价购买或委托清收的方式获取不良资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债权清收、资产变现。
此模式适用于银行资金紧张、处置能力不足或对风险管理能力不确定的情况。
二、债务重组模式:商业银行与借款人协商,通过重新安排债务结构、改变还款期限、降低利率等方式,将不良贷款转化为可接受的债务水平,以达到减少不良资产和恢复信贷质量的目的。
此模式重视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合作和协商,有助于保持银行与客户关系的稳定。
三、处置转让模式:商业银行通过公开招标、协商转让、与处置机构合作等形式,将不良资产以较低价格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投资公司或地方政府等。
此模式注重有效市场竞价机制和合理定价,以便快速清理不良资产,减少风险敞口。
四、资产证券化模式: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通过转化为特定的证券或债券等金融工具,发行给投资者。
投资者购买这些资产支持证券后,商业银行会获得相应的资金,从而减少不良资产及风险敞口。
此模式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
五、资产管理公司模式: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资产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
资产管理公司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和资产处置能力,能够更好地处理不良资产并争取最大化收益。
此模式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不良资产处置和风险分担的作用。
六、自愿性委托清收模式:商业银行与借款人协商,约定借款人自愿委托给商业银行进行清收的措施。
商业银行通过委托清收资产,采取法律手段追缴欠款,恢复银行债权。
此模式注重法律手段的应用,有利于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几种常见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特点。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复杂化,不良资产证券化(Non-performing Loan Securitization,简称NPLs Securitization)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
然而,这一过程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以期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通过证券化处理不良资产,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风险,优化资产结构;另一方面,如果不当操作,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与流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将银行的不良资产(如逾期贷款、呆账等)打包成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信用增级等手段,将资产池转化为可在金融市场上销售的证券。
这一过程涉及资产的评估、组合、发行、交易等多个环节。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具体影响(一)降低资产负债表风险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从而降低资产负债表风险。
这有助于改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二)增加信用风险然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如果银行对资产池的评估和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信用风险的增加。
例如,银行可能会过度依赖外部评级机构,而忽视对资产池的内部评估和管理,从而增加信用风险。
(三)加大市场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和交易受到市场利率、信用评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市场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对银行造成损失。
(四)提高操作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善,都可能引发操作风险。
课题研究论文:国外中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和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银行管理论文国外中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和对我国的经验借鉴经济的发展,必然拉动银行的资金流转,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的资金流通更是发展的比较活跃。
近年来,不良资产问题的出现,这不仅是困扰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更好的解决不良资产带来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在掌握自身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更好的借鉴和参考国外处理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
然后将这种经验和教训应用到解决我国中小银行的实际问题中去,以便顺利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发展。
一、国外处置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给我国的启示金融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不良资产问题的出现,是困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世界性难题。
就我国而言,首先就要理清我国中小银行自身发展的障碍,再通过借鉴和吸取相关国家的经验教训来探索适合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的道路,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的进程,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保障社会的稳定。
1.解析国外处理中小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常情况下,国外对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很多地方都是相同的,具体包括:(1)中心内容的一致性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多数的情况下都给资产进行划分,也就是好坏资产的区分,对这两种资产要实行分离制,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经营方式。
换言之,对那些所谓的坏资产实行低价促销的目的无非就是尽快的给这些坏资产找到出路。
(2)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对于区分开来的好坏资产,国外都在一定范围内制定了专门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机构,其实质目的就是建立起货币资产和实物资产的互动和联系,是二者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换的重要纽带。
虽然外国在不良资产的处理上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鉴于各国的基本国情和基础条件的不同,使得西方国家在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上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①像美国、日本等一些财政实力和经济基础都比较雄厚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不良资产问题的处理上,多数采用的都是集中处理的办法。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研究
二、 我 国商业 银行 不 良资产 现 状分 析
券化的灵魂与关键 ,能够实现资产的使用效率 和保证资产证券化有效运行。 风险隔离机制能够
隔离商业银行资产所有者破产与重整的风险 , 通 过风险隔离体现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 , 可以有效提高效率。 商业银行在进行不 良资产证 券化时 , 将其基础资产池真实出售给 S P V , 也丧 失 了对基础资产池所有权益的追索权。 2 . 资产重组原理。资产重组原理是指商业 银行在进行不 良资产证券化时 ,选择分布在不 同地域 、 不 同行业 、 关联性不强的不 良贷款资产 作为基础资产, 按照成本最低 、 利润最大和经济 原则使资产支持证券达到价值最大化。 3 . 现金流原理 。单个项 目贷款一般现金流 是不确定的 , 但一组贷款 由于大数定律的作用 , 其现金流往往具有规律。只要资产池 中的资产
的重点案例 , 系统进行 了各 自的优 劣势比较 分析。针对我 国不 良资产证券化发展 的 实际局 限, 从五个方面提 出了未来在推进过 程 中需要 完善 的政 策建议。 主要 包括 : 一是进一步 完善
相 关法律法规 , 逐 步建立统一的 S P V平 台。二是加快培 育供给 主体 , 进 一步丰 富投 资者主
Z
资产处置对政府 的依赖性较大, 容易造成财政负
银行的资产加速恶化。 在此背景下 , 时隔 8 年之 后, 工行 、 建行 、 中行 、 农行 、 交行和招行 6家银 行成 为首批不 良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机构 , 近 期民生银行也加人不 良资产证券化行列。相 比 银行传统的不 良资产处置渠道 ,不 良资产证券 化优势较为明显: 可 以提高不良资产流动性 , 使 银行不 良资产快速出表 ,避免对商业银行资本 金和利润的侵蚀 , 改善银行期限错配风险 , 盘活 存量金融资产 , 有利于调整商业银行资产结构 , 分散金融体系风险 , 丰富金融产品供给 , 缓解金
商业银行毕业论文
商业银行毕业论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金融脱媒的背景下,相比之前,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遇到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商业银行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商业银行毕业论文篇1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问题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念与特征本文是论述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问题,因此首先要对银行不良资产做出包括概念、特征以及种类在内的概述:(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与特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打造出一种中国银行、农行、工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一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相互促进分工合作的金融体制。
对于商业银行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金融企业,是整个金融体制中的主体。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盈利性的组织机构,主要是通过吸收存款之后发放贷款的方式来实现盈利的。
商业银行盈利的过程其实也是资产的回笼与发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使得银行处于非正常经营的状态,导致其发放出去的贷款并没有达到银行盈利的目的,比如一些贷款没有给银行带来利息收入或者本金无回的情况,这些都是不符合贷款“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三性原则的,其本质是对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一种追加,①这些贷款被称为不良资产。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不良资产其实就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产生的不良资产中的不良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其一,不良资产的类型特殊;其二,清理不良资产的条件缺乏;其三,不良资产的资料完备性差;其四,不良资产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
(二)不良贷款的种类对于不良资产的分类,综合来看国际上目前存在三种分类制度。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在不良资产分类方面的研究较发达国家要晚一些,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种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我国所适用的不良资产分类制度在逐渐的与国际接轨。
我国不良资产的分类经历个一个从无资产分类标准到“一逾两呆”分类标准再到五级分类与“一逾两呆”并存运用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模式研究1 国外文献综述William D. Miller在<Commercial Bank Valuation>(2001)一书中,基于银行兼并或收购而对银行资产评估进行了论述,并提出银行不良资产价值确定的指导性建议,“对银行不良资产的评估,更带有主观性,就必须重新考虑贷款能否收回,以及考虑抵押物的价值问题”,他认为,即使一笔贷款是银行不良贷款,也不意味着其市场价值必定低于其账而价值,如果一笔贷款是用很容易变现的物产作抵押的,则该抵押物的清算价值就可能足以抵偿这笔债务。
除此之外,基本未涉及到专门针对具体的银行不良资产评估中方法的研究。
Sheryl Ball 和Andrew Feltenstein在2001年第2期“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es”<Bank failures and fiscal austerity :Policy prescriptions for a developing country>中选用国家的银行系统遭受了重大的不良资产困扰的孟加拉国的数据,建立了模型来分析要减少这些破坏同时可以替代政策工具的参数。
最后模拟设定削减公共开支以紧缩财政政策,从而减少预算的压力。
由此利率下降减少所有投资者违约倒闭。
认为补偿相结合的财政政策和限制性货币政策可能给银行危机提供最好的回应。
Janier Boucher Brucer在2006年第3期”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problem bank loans,connects of interest,and institutions>中对银行不良贷款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银行产生不良贷款原因在于其扮演的会产生利益冲突的服务和中介的双重角色。
并从法律、政治、社会、经济及金融机构的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Chongwoo Choe在2007年l月的“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ME financing and Japan’s regional bank problems>中认为日本地区性银行正在积累不良贷款,同时缺乏多元化,缺乏有效的竞争力。
认为应解决的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
资优的政治利益可能需要区域中小企业的投资项目,同时以资金注入来保证中小企业的存活。
尤其还款担保减少了银行审批贷款申请奖励、质量较差的机会,增加获得资助的项目,损害了其他银行加入竞争。
12 国内文献综述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最早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文章是姚建中1995年3月发表的《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初探》。
该文在否定我国传统的化解不良资产的基础上,提出了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但其所提出来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证券化。
此后还有《资产证券化——从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开始尝试》《资产证券化:化解银行不良贷款的新思路》。
等学术文章对不良资产证券化进行了研究。
系统论述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最早著作是周小川1999年出版的《重建与再生----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文章提出发展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仅应当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更应当立足我国国情,研究符合我国现有制度或者在允许条件下的制度创新条件下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模式,培养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土壤和文化土壤。
彭冰博士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背景,进行了较深入的法理分析,重点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机制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进行了点到为止的分析。
洪艳蓉博士的《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则在分析资产证券化各环节之余还探讨了与资产证券化有关的银行业务、税收、国际运作以及中国开展证券化活动的法律框架构想等问题。
赵小菊、王奇升在“上海投资”2002年第二期《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政府定价模型的讨论》中介绍了财政部下发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折扣和现值计算办法》。
文章中介绍到,在《办法》总则中明确说明了制定办法的目的:为了如实反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不良资产的真实价值,建立和强化对处置不良资产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客观公正地考核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绩,这也说明国家己经认识到制定不良资产定价方法的重要性。
张楚堂在2003年第9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基于层次分析的不良债权资产价值评估模型》中谈到,不良资产的评估是不良资产处置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不良资产的评估理论与方法却不能满足不良资产处置过程控制的需要。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及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时面临着不良资产价值评估,特别是不良资产价值的快速评估的困扰。
并探讨了不良资产快速估价的思路与评估模型。
张洪涛、杨宏略在2005年第10期“金融论坛”《浅议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估值定价模型的构建》中对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定价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建立不良资产处置估值定价模型的思路,提出了不良资产估值定价模型的参数设定、计算方法和步骤,阐述了该定价模型的可行性及不足。
马丽丽、金秀在2005年第2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基于现金净流量的不良资产定价研究》中提出不良资产定价是不良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环节。
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不良资产定价方法—基于现金净流量的不良资产定价,它是基于不良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其获利能力的基础上的,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净流量,经过折现后得到不良资产的价值,同时还考虑了非则一务因素对不良资产定价的影响,以修正不良资产的价值,使其更接近真实的内在价值。
刘华在2006年第10期“科技文汇(下半月)”《浅析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结果失实的成因及对策》中总结到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推进,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业务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资产评估行业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总结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保证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擎在2009年6月发表的《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探析》中提出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最大创新之一,由于其能够将负债表上的信贷资产表外化,从而优化了银行信贷资产机构,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营利性,故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并在一些国家取得良好的效果。
文章重点分析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特点、原理、国外经验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实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并且重点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制度障碍及成因的分析。
这一部分在找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制度障碍的同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成因分析,以求从根源上找出阻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实施资产证券化的症结所在。
3 总结提高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率一直是国内外商业银行需要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外金融机构借助现代统计技术不断地创新建立了各种专用于银行不良资产评估的模型,可以使得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评估更加高效和准确的完成。
并且实践出一系列优秀的处理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各国因为不良资产产生的危机。
而国内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正在探索建立适合国内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本身缺乏与实际相适应的制度,现有制度落后于实际需求,在实际应用经验上也比较缺乏,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创新。
参考文献[1]王思.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28).[2]李双喜.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3]唐旭英.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蕴藏的风险及法律原因[J].法制与社会,2010(7).[4]陆舒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特别处置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5]田国立.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案例精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6]王芳良.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策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8(10).[7]吴蕴韬.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胡焱.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524).[9]周芳艳.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障碍和法律对策[D].长沙:湖南大学,2007.[10]赵毅,左凤高,韩复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7.[11]刘华.浅析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结果失实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文汇(下半月),2006.[12]张凤龙.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探讨[D].长春:吉林大学,2005.[13]张洪涛,杨宏略.浅议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估值定价模型的构建[J].金融论坛,2005.[14]陈红梅.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在问题及对策[J].探索与改革,2004(11).[15]吴丽芸.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特殊性及其处理方式[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6]徐谦.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4).[17]孔晓湘.不良债权资产价值的评估基础和方法[J].中国资产评估,2001(30).[18]周小川.重建与再生——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19]Kanungo S., Sharma S., Jain P.Evaluation of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Xredit Management[J].Decision Support System,2009(30).[20]Feltenstein A.,Sarngi S.Macroeconomic Macroeconomic Stabi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alysis of Reform Policties in Tanzania[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hg Modeling,2008(24).[21]Chong woo chok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ME financial and Japan’s regional bank problems [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07(3).[22]Arzum Erken Celik,Yalecin Karatepe. Evaluating and forecasting banking crises through neural network models: An application for Turkish banking sector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7(33).[23]Janice Boucher Breuer. Problems bank loans,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institutions [J].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2006(2).[24]Leon T. Kendall and Michael J. Fishman. A primer on Securitization [J].The MIT press, London,2003(10).[25]The Bank of Korea. Financial System in Korea [J].Publications Information Centrer,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