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键》说课稿
一﹑解读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键》,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把化学键的知识放在这个位置,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在高中阶段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重要时期,继初中的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之后,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之后,以“化学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进一步凸显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核心化学思想,为后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经对微观知识产生极大兴趣的同时又无法解释的基础学情上,我设置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了解离子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增进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在了解离子键的基础上,进而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学会简单离子电子式的书写。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来自于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反应为背景,通过对离子键的教学,用讨论﹑猜想的方法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的构成,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难点: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离子键形成过程的理解。
二、理论联系实际,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将采用实验法(演示钠和氯气反应的实验),探究讨论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和实验来分析讨论钠和氯气反应的实验中如何成键的过程),归纳法(在学习完离子键的基本定义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离子键在成键形式以及成键粒子,成键条件等方面的特点)等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和交替使用,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情景激发→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巩固运用”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建构自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然而然提出问题,通过观看动画、问题讨论,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学会如何去发现分析问题。
三、探究合作,说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胶水和粘勾的照片,指出胶水和粘勾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起到粘附物体的作用;请学生思考为何目前已有的一百多种元素却形成了世界上成千上万种物质,那么元素是如何结合为这么多不同的物质?通过图片和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积极的思考回答后,教师给予点评、鼓励,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立概念
让学生观看钠和氯气反应的演示实验,提出问题:
①钠和氯气的反应有什么现象?
②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么?
③它们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讨问题,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在讲述离子键概念时,可以通过问题:
①氯离子和钠离子是通过怎样的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的?
②是否仅仅是静电引力?
从而对于学生易于忽略的排斥作用加以强调。同时提出问题:
该反应是强烈的发光发热的反应,能量的变化从何而来?
对氯化钠形成过程的直观演示和具体分析,既加深了学生对离子键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明白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且初步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从微观角度重新认识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以离子键结合而成,这样的化合物是什么类型的化合物?
从而引出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在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后,继续提出问题:
①这样的化合物是不是只有氯化钠?
②还有哪些化合物也满足同样的构成形式?
③这种类型化合物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和总结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条件,哪些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通过以递进形式的问题,从简单到困难,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了解了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既然离子键的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那么能不能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表示这个反应的过程和本质?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21页的资料卡片内容和22页的方程式,自主了解电子式的概念和如何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3.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①下列各组是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C )
A.10与19 B.6与16 C.11与17 D.14与8
②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 )
A.Na
2O B.O
2
C.HCl
D.H
2
O
4.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通过讨论,回顾本节课内容,对自己所学知识做出总结。最后及时给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中评价自己,体会成功。
5.提出问题,课下再探究
在学习了离子键之后,继续提出问题:
①氢气和氯气也可以非常剧烈的发生反应,那么生成的氯化氢是否为离子化合物?
②该化合物能不能用离子键的形成来解释?
让学生在课下阅读课本并查阅相关资料,交流讨论,将学习延伸至课下,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说明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