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5G商用泛智能终端产品白皮书

合集下载

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年)

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年)

前言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平台。

在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要在“十四五”期间持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必须充分释放前沿数字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带动作用。

在众多前沿数字技术中,5G以划时代的技术能力、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及对其他技术的带动作用,有望成为启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键支点。

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一样,中国深刻认识5G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技术产业创新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9年6月,中国颁发5G牌照,成为全球第一批进行5G商用的国家。

尽管2020年遭受新冠疫情冲击,中国5G产业发展仍逆势上扬。

在一年多的商用时间里,网络建设快速推进,手机终端加速渗透,融合应用开始落地,技术产业持续创新,多方面实现“从0到1”的突破,初步展现了其庞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和助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

5G将正式开启产业互联网变革的新篇章。

我们深切感受到,5G正在切实推动ICT产业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

在疫情加速数字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一方面5G的高知名度提高了产业用户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吸引产业用户探索与之有关的行业级应用场景,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设备供应商、云服务供应商等正集结力量,以5G为驱动,推动基础设施的重构和变革,探索新的产业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构造全新的产业生态体系。

与4G 产业生态限于移动通信领域不同,5G产业生态需要促进移动通信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5G商用的进程不仅仅是应用的创新进程,还是元器件、终端、网络、平台甚至制度的联动创新进程,其创新的复杂度和难度要远高于4G,开启的创新空间广度和深度也将远远超过4G。

2020年,将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未来2-3年5G产业发展将进入关键期。

这一时期,既是5G应用生态的培育期,也是各厂商积蓄实力、加速转型成长的重要窗口期。

产业转型之风已起,需产业界同仁齐心努力。

一、5G逆势增长,商用一年成绩可观2020年中国5G正式进入规模商用时期。

中国移动网络技术白皮书(2020年)

中国移动网络技术白皮书(2020年)

中国移动网络技术白皮书(2020年)目录一、网络技术发展之势 (4)二、网络技术发展之策 (6)(一)求解最大值问题(Maximization),追求极致网络 (6)1.性能提升 (6)2.能力增强 (7)(二)求解最小值问题(Minimization),追求极简网络 (9)1.简化制式 (9)2.节能降本 (9)3.降复杂度 (10)(三)求解化学方程式(Fusion),追求融合创新 (11)1.云网融合 (11)2.网智融合 (12)3.行业融通 (13)三、结束语 (16)缩略语列表 (17)一、网络技术发展之势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爆发拐点,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造福于广大用户的日常生活。

加快推进5G 为代表的国家新基建战略,引领网络技术创新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面向近中期网络技术发展,中国移动认为以下技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性能极致化:随着移动通信每十年一代的快速发展,产业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提升通信网络速率、时延、可靠性等性能,延伸网络覆盖,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万物互联多样化通信需求。

算网一体化:从云计算、边缘计算到泛在计算发展的大趋势下,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类个性化的算力服务。

算网一体化已经成为ICT发展趋势,云和网络正在打破彼此的界限,通过云边网端链五维协同,相互融合,形成可一键式订购和智能化调度的算网一体化服务。

平台原生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5G云化的浪潮下,产业融合速度加快、网络业务迭代周期缩短。

云原生理念及其相关技术提供了极致的弹性能力和故障自愈能力,获得业界认可。

未来云平台将向云原生演进,为电信网元及应用提供更加灵活、敏捷和便捷的开发和管理能力。

网络智能化:人工智能正在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人工智能的完善成熟促使其与网络的融合不再是简单的网络智能叠加,而是实现网络智能的内生化,切实提升网络运维效率和运营智能化水平,达到降本增效的实际效果。

5G手机发展白皮书

5G手机发展白皮书

5G手机发展白皮书作者:来源:《通信产业报》2019年第14期总述5G手机是指支持第五代移动通信制式的智能手机。

根据ITU已经发布的5G的关键能力指标,其中对比4G的主要提高如下:相较于4G,在传输速率方面,5G峰值速率为10~20Gbps,提升了10~20倍,用户体验速率将达到0.1Gbps~1Gbps,提升了10~100倍。

因此,5G技术背景下,用户使用手机将从速度上直接感受到5G技术与4G技术的不同,而这种提速也将使用户在工作、娱乐、社交等多方面更具效率、便捷性。

但归根结底,5G的各种应用体验,都有赖于终端展现,没有适配的终端,就没有5G,没有5G终端的普及,就不会有5G的普及,因此,5G终端的设计及产业链成型,关乎5G成败。

5G终端有多种类型,包括CPE、手机、AR/VR、笔记本电脑、平板、无人机、智能监控设备(交通)车载终端、机器人、医疗设备、工业制造及检测设备等,本报告主要针对5G手机,聚焦5G手机的设计及产业链。

毫无疑问,目前5G无论是在技术、标准、产业生态还是网络部署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作为5G落地中消费者最关心的最后一环,5G手机的全新设计,正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随着5G脚步愈来愈近,截至2019年4月底,已经有包括OPPO、华为、vivo、小米、中兴、联想、三星、一加等诸多终端厂商发布了5G原型机(见表1)。

中国联通5G测试手机全部到位并已公布首批5G手机价格。

可以肯定的是两年后,5G手机将成为市场的绝对主角。

5G手机,正一触即发。

本报告将围绕5G手机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设计独特性,解构5G手机的发展路径和背后产业链。

5G手机设计及产业链5G手机设计具有一般手机设计的通用性,但由于5G是全新的通信技术,面临新的适配问题和技术特征,本部分将从芯片、天线、材质、摄像头、电池和其他等多方面解析5G手机设计关键及背后的产业链。

(一)5G芯片标准未定,芯片先行,只有一颗5G的芯片,才能根本定性5G手机身份。

2020年5G手机白皮书

2020年5G手机白皮书

的普及,各大厂商也在产品层展开激烈竞争,从刘海屏、水滴屏..再到升降式摄像头,新产品的消费迭代展现用户对“真正全面屏”体验的向
往。
2019年手机需求关注点变迁
蓝海需求
超感光
风口需求
升降式摄像头
快充





广角
GM
幻彩
V

夜拍
处理器/芯片
比 增 速
中位数
渐变色 珍珠屏
网红
水滴屏
高清
曲面屏
双屏 明星
屏幕指纹
55% “Z世代认同花钱是为了开心和享受”
数据来源:Kantar,《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
v
31% “Z世代已经开始使用分期付款”
5G手机消费现状盘点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已有35款手机终端获得入网许可,国内市场 5G手机出货量超过1377万部。伴随各大厂商新机频发的热潮,5G手机正式进入 群雄逐鹿的时代。
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6年6月
手机网民规模(万人)
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
v
16年12月
17年6月
17年12月
18年6月
18年12月
120.0%
100.0%
80.0%
60.0%
40.0%
19年6月
三线18-24
四-六线30-34
v
二线30-34
三线25-29
四-六线18-24
二线25-29 四-六线25-29
二线18-24
70

中国移动2021年5G手机终端白皮书

中国移动2021年5G手机终端白皮书

携手并进,再创5G终端发展新征程——中国移动2021年终端产品策略发布2021.02篇章一:2020年终端产业回顾同舟共济中国移动5G 商用稳步推进40倍手机销量:累计超过1.22亿部2020年:新增超 1.19亿部2019年:新增约300万部手机款型:累计推出191款2020年:推出162款2019年:推出29款6倍2019.10.31 5G 商用启动2020.12.315G 商用427天手机迅速向5G 切换,SA 终端实现商用突破5G 网络大规模商用,手机下探至“千元级”•5G 网络覆盖地级市、重点县城,开通5G 基站39万+•2000元以下5G 手机40余款攻坚克难,SA 终端实现从“0”到“1”突破•9月首批SA 终端在浙江商用,截止3月初,85款终端累计在31个省份337个城市打开SA ,总量超9000万部。

-40.00 80.00 120.00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咪咕视频抖音换机前换机后0.005G 用户换机前后视频使用时长对比单位:分钟5G 应用带来的用户行为变化不明显,部分应用场景下取得一定突破积极探索5G 特色业务,基础通信业务的5G 化升级提升用户体验和差异化感知2020年9月份启动商用,支持终端已达900万部,用户数超过300万。

5G 消息已商用,终端已达4.6亿部,用户达1.4亿,月播放量超60亿次。

视频彩铃2.55华为P40 Pro小米10VIVO iQOO3OPPO Find X24/5G 最高支持直播对比-MOS4G 网络5G 网络提升100%提升100%提升66.7%提升66.7%单一手机产品多个核心入口产品泛智能终端持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整合协同能力面向CHBN 提供全场景服务手机+APP多硬件互通底层软硬协同提供多样化场景服务+APP疫情和国际环境变化给终端产业带来持续冲击和不确定性需求侧:更加理性和谨慎供给侧:风险与压力并存2C :海外疫情持续加剧,对部分外向型经济板块造成了较大的冲击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2020年国内市场手机销量同步下降9.4%换机周期:2020Q2 26.7个月大于2019Q2 25.6个月消费者职业不确定心理增强消费行为更加趋于理性,选择更加趋于谨慎供应链:海外疫情常态化导致芯片、内存、电容电阻等器件供应紧张,价格上涨渠道:线下客流短期内以恢复至同期水平,线下中小渠道零售商经营压力持续增大2020年手机产品线下销量占比同比下滑3%海外疫情长期化造成居家办公,远程教育常态化,服务器、笔记本、平板等电子产品需求激增5G 行业终端丰富度提升,价格进一步下探,市场规模逐步提升疫情时手机市场遭重创,疫情后多方努力强势恢复,各方积极布局5G ,5G 手机销量已超4G2821632 1547 1376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5G 销量4G销量324818293008320019年2月20年2月20年8月19年8月中国移动网内5G 手机销量全年达1.19亿5G CPE数据接入类(5G 模组、CPE 、BOX 、网关等)行业创新型(5G 机器人、5G 无人机、5G 视频监控)15万+台15万+台1万+台5G 模组网关/CPE/DTU 视频监控类800元1500元4000元65G 行业终端扬帆计划助力全国366个示范项目2019年2020年2020年5G 行业终端销量情况3191784064438351062120213851250141718001616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单位:万单位:万篇章二:2021年终端产品发展策略2021年中国移动终端产品总体策略多模多频多形态持续丰富三多三新的产品策略内涵新新权益权益版产品服务、通信、终端多种新权益新业务5G 消息、高清视频彩铃多项特色新业务新模式研发赋能、渠道赋能、收益共享多种合作新模式•上游供应与下游需求矛盾显著•5G 手机成本下探至千元存在压力•经济逐步恢复,消费恢复疫前水平•面向高中低价位5G芯片解决方案2021年手机市场容量预判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3.5亿+有利因素不利因素预计2021年4G手机规模7000万左右,占比约20%5G手机总销量2.8亿+中国移动网内5G手机总销量2亿+已实现超1亿发展2亿2020年2021年约42%达到80%2020年2021年5G渗透率手机产品2021年实现SA 终端全面普及促进5G 端网匹配,5G 用户全面向SA网络迁移5G 终端在网超1亿,渗透率约12%建成全球最大SA 商用网络39万+ SA 基站,337城市实现SA 网络开通2021年新建5G 基站开通SA 单模SA 流量占比小于5G 终端占比•升存量:已推送升级支持SA 终端量超9000万,仍需努力。

2020年中国联通5G未来社区白皮书

2020年中国联通5G未来社区白皮书

中国联通5G智慧城市系列白皮书之---中国联通5G未来社区白皮书(2020年)中国联通2020年5月序从1G到4G,移动通信技术保持了大约每十年更新一代的节奏,随着2019年5G商用牌照发放,中国正式迎来5G时代。

5G作为最新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其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特性将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

以其为基础的泛在传感网络将实现智慧城市万物互联,人、机、物深度融合发展;同时,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催生出众多新兴的城市应用场景和创新管理模式,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更多可能性。

中国联通作为5G建设主力军,在2019年4月23日,率先发布5G品牌5Gⁿ,并积极汇聚产业生态优势资源,推动5G网络与行业应用融合,孕育新兴产品和服务,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开展了5G创新应用的试点,打造了智慧港口、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园区等多个示范标杆项目。

为持续深入研究5G为智慧城市各领域建设带来的深远影响,中国联通政企BG协同智能城市研究院,发布系列白皮书,探讨5G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园区、社区建设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为5G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引。

目前已经发布了中国联通5G超智能园区白皮书、5G赋能智慧城市白皮书,随着国家发改委《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印发,智慧城市建设将进一步下沉,以期打通社区末端、织密数据网格,本期白皮书正是在此背景下编制。

摘要未来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它是一个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智慧先进的物理和文明空间,是让城市发展更现代、政务服务更落地、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基本承载平台,是全面提升社会基层服务和综合治理能力的一场变革,是深度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载体。

随着5G时代全面到来,5G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对未来社区中人、空间、社区关系进行重构,推动未来社区新模式、新场景、新需求、新体验的发展应用。

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目录IMT-2020 (5G)推进组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1 5G融合应用发展态势2 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项目洞察3 十大重点应用领域分析4 5G融合应用的挑战与发展建议5 主要贡献单位P1 P5 P15 P46P4815G融合应用发展态势1.1 全球多个国家加速推进5G应用全球5G应用整体处于初期阶段。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监测,截至9月30日,全球135家运营商共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应用试验达到391项。

AR/VR、超高清视频传输(4K或8K)、固定无线接入是试验最多的三类应用。

在行业应用中,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受到广泛关注。

整体来看,全球5G 应用整体处于初期阶段,主要应用场景是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行业融合应用仍在验证和示范中。

美国家庭宽带成为最受关注的5G应用之一。

美国四大移动运营商全部商用5G,在若干个重点城市推出服务,覆盖城市重合度高,相继推出5G固定无线接入的服务;在工业互联网方面,AT&T正在探索基于4K视频的安全监测、AR/VR员工培训及定位服务;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尝试5G与VR/AR用于医疗领域,帮助临终患者减少慢性疼痛和焦虑等。

FCC通过采取一些举措促进5G技术向精准农业、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创新步伐,如设立204亿美元的“乡村数字机遇基金”等。

韩国出台5G战略,引领5G用户发展。

韩国“5G+”战略选定五项核心服务和十大 “5G+”战略产业,其中五项核心服务是:沉浸式内容、智慧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城市、数字健康。

在商用进展方面,韩国运营商针对VR、AR、游戏推出基于5G的内容和平台活动。

截至2019Q3,韩国5G用户数超过300万,占据全球5G商用大部分市场份额。

韩国用户发展速度快主要得益于运营商加速建网,手机高额补贴,内容应用丰富,提速不提价。

欧盟5G应用涵盖工业互联网及其他多种应用场景。

欧盟于2018年4月成立工业互联与自动化5G联盟(5G-ACIA),旨在推动5G在工业生产领域的落地。

《5G终端产业白皮书()》.doc

《5G终端产业白皮书()》.doc

《5G终端产业白皮书()》5G终端产业白皮书()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通信产业报11月前言前言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5G商用元年。

5G产业体系庞大,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5G终端设备以及相关应用三个领域,其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5G终端行业是当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长点。

5G终端作为5G应用的关键平台和控制中心,新计算、新存储、新显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集大成者,必将成为5G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

针对当前5G终端产业存在商业模式待探索等发展中问题,为加快推动我国5G终端产业化、促进5G应用快速落地,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和通信产业报编写了《5G终端产业白皮书()》。

本白皮书梳理了5G产业发展概况、5G终端新特性以及终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5G终端芯片与关键元器件、操作系统、关键配套器件、整机设计与制造以及设备应用与服务等产业链环节的创新进展与市场格局,并对一年来5G终端产业热点进行解析。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5G终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若干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5G终端产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支撑材料。

本报告内容由温晓君、陆峰、张甜甜、陈炎坤参与撰稿。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年11月月I目目录录一、5G产业整体发展概况.1二、5G终端产业综述3(一)5G终端新特性3(二)5G终端产业发展特点.5三、5G 终端产业链主要环节发展现状.15(一)芯片与关键元器件16(二)操作系统23(三)关键配套器件27(四)整机设计与制造30(五)应用与服务34四、热点事件解析36(一)我国首次5G+VR+4K 春晚直播.36(二)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36(三)《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版)》发布37(四)华为发布我国首款5G 手机38(五)5GSoc芯片“首发”之争39(六)高通推出骁龙X555G 芯片套片40五、我国5G终端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挑战40(一)基带芯片技术产业化有待完善40II(二)中高频器件发展存在滞后41(三)终端应用处于商业探索阶段41(四)行业级应用开发平台不完善42六、5G终端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42(一)突破5G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中高频器件产业化42(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产业生态体系构建43(三)加快行业应用场景挖掘,推进地方示范基地建设43(四)推动消费端多形态终端发展,加快5G终端普及441一、一、5G产业整体发展概况产业整体发展概况第五代移动通信(5G)是个人应用向行业应用跨越的转折点,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uRLLC)和海量物联(mMTC)。

中国联通-5G超智能园区白皮书(2019)

中国联通-5G超智能园区白皮书(2019)

中国联通5G超智能园区白皮书(2019年)中国联通2019年11月前言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蓬勃兴起,5G、AI(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模式、新平台、新业态持续涌现。

作为城市的重要单元和功能载体,智慧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运营管理范式、产品应用场景等正面临全时空、全方位、全要素的数字化重塑,有望成为未来构筑数字孪生城市的重要落脚点。

5G正式商用,宣布了面向未来的泛在传感连接网络走入现实。

5G将实现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泛在连接,推动连接无所不在。

万物互联的背后是数百亿的连接对象,智能设施使得物理世界的大量信息通过数字化进入数字世界,这些数据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将产生质的飞跃。

得益于大量数据的滋养,数字孪生、数据智能、机器智能等技术将呈现出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想象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面向未来,前瞻性提出超智能园区这一前沿发展概念,研发超智能园区的“中枢”,综合应用大数据、AI、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整合城市微单元空间数据与物联网感知数据,打造统一的智能运营管理平台(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IOC),并致力于推动超智能园区成为未来园区智能化变革与发展的潮流、标杆与示范。

本报告通过深入理解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充分运用5G、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IOC 的使能效应与带动作用,形成园区运营管理新模式,催生园区发展新动能,塑造园区竞争新优势,为各地政府和企业把握园区发展制高点,率先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超智能园区提供助力和指导。

目录一、5G新时代背景下的超智能园区 (1)(一)智慧园区发展趋势与特征 (1)(二)超智能园区定义 (1)(三)超智能园区特征 (2)(四)超智能园区主要支撑技术 (3)二、超智能园区价值 (5)(一)园区智慧化建设面临挑战 (5)(二)超智能园区赋能园区深度转型升级 (6)1、5G+物联网:深入推动园区万物互联 (6)2、5G+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园区智能升级 (7)3、5G+大数据:显著提升园区运行效率 (8)4、5G+云计算/边缘计算:助力园区低成本建设 (9)5、5G+IOC:着力打造数字孪生园区 (9)(三)超智能园区将成为未来园区发展主流 (10)三、超智能园区建设 (11)(一)建设理念:促产、增效、便民 (11)(二)建设目标:五位一体 (12)(三)建设思路:5G赋能、数据驱动 (13)(四)技术架构:1+1+N (14)四、超智能园区应用场景 (15)(一)5G赋能智能神经元建设,重塑园区安全、体验与效率 (15)1、5G变革园区安防 (15)2、5G升级园区交通 (20)3、5G提升园区服务 (24)4、5G助力园区产业服务 (28)(二)以IOC为核心打造园区智能中枢,实现可知、可视、可管、可控 (32)1、智能运营管理平台 (33)2、总体设计 (34)3、功能体系 (37)4、平台价值 (42)五、超智能园区建设运营模式 (43)(一)超智能园区与传统智慧园区建设运营差异的思考 (43)(二)超智能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建议 (43)六、超智能园区发展建议 (45)(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45)(二)科学选择园区特色智慧应用 (45)(三)完善园区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46)(四)构筑超智能园区完备生态链 (46)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归属中国联通,并受法律保护。

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总体技术要求白皮书(V1.0)

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总体技术要求白皮书(V1.0)

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总体技术要求白皮书(V1.0)中国联通2019年3月目录1.范围 (1)2.5G行业终端发展趋势 (1)3.5G行业终端产品分类 (2)4.5G行业终端通信功能要求 (3)4.1.网络架构要求 (3)4.2.多模要求 (3)4.3.频段和带宽要求 (3)4.4.OFDM参数要求 (5)4.5.帧结构要求 (5)4.6.调制模式要求 (6)4.7.MIMO要求 (6)4.8.功率等级要求 (7)4.9.IP协议栈要求 (7)5.5G行业终端业务能力要求 (7)5.1.语音业务要求 (7)5.2.短信业务要求 (7)5.3.定位能力要求 (8)5.4.eSIM能力要求 (8)6.5G行业终端性能要求 (8)6.1.速率性能要求 (8)7.5G行业终端功能集建议 (9)8.总结和展望 (11)1.范围本白皮书是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系列白皮书的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本白皮书规定了中国联通5G行业终端的产品分类、通信功能要求、业务能力要求和性能要求。

本白皮书所述的5G行业终端将首先面向eMBB应用场景。

根据中国联通现网部署情况及未来5G网络、业务规划,本白皮书所述的5G行业终端产品和相关要求将持续更新,以满足垂直行业5G应用需求。

2.5G行业终端发展趋势垂直行业应用是5G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行业终端作为融合5G 与垂直行业的基础硬件,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一)在个人和家庭消费行业,5G终端将优先爆发在个人和家庭消费市场中,5G将改变智能手机一枝独秀的局面,多种智能硬件共同发展、协同创新的格局正逐步形成。

移动VR/AR 设备、全互联PC、消费级无人机等新形态5G终端为消费者带来丰富的娱乐生活体验,促进人类交互方式再次升级;5G CPE作为首款5G 商用终端产品为家庭提供更高速的网络接入服务,使智能家居与移动通信深度融合。

可以预见5G终端在个人和家庭消费行业的商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二)5G终端在垂直行业中应用广泛5G与垂直行业的深入融合已成为产业共识,包括运营商在内的通信产业都在积极拓展与垂直行业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

2019年中国联通5G超智能园区白皮书

2019年中国联通5G超智能园区白皮书

中国联通5G超智能园区白皮书(2019年)中国联通2019年11月前言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蓬勃兴起,5G、AI(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模式、新平台、新业态持续涌现。

作为城市的重要单元和功能载体,智慧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运营管理范式、产品应用场景等正面临全时空、全方位、全要素的数字化重塑,有望成为未来构筑数字孪生城市的重要落脚点。

5G正式商用,宣布了面向未来的泛在传感连接网络走入现实。

5G将实现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泛在连接,推动连接无所不在。

万物互联的背后是数百亿的连接对象,智能设施使得物理世界的大量信息通过数字化进入数字世界,这些数据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将产生质的飞跃。

得益于大量数据的滋养,数字孪生、数据智能、机器智能等技术将呈现出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想象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面向未来,前瞻性提出超智能园区这一前沿发展概念,研发超智能园区的“中枢”,综合应用大数据、AI、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整合城市微单元空间数据与物联网感知数据,打造统一的智能运营管理平台(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IOC),并致力于推动超智能园区成为未来园区智能化变革与发展的潮流、标杆与示范。

本报告通过深入理解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充分运用5G、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IOC 的使能效应与带动作用,形成园区运营管理新模式,催生园区发展新动能,塑造园区竞争新优势,为各地政府和企业把握园区发展制高点,率先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超智能园区提供助力和指导。

目录一、5G新时代背景下的超智能园区 (1)(一)智慧园区发展趋势与特征 (1)(二)超智能园区定义 (1)(三)超智能园区特征 (2)(四)超智能园区主要支撑技术 (3)二、超智能园区价值 (5)(一)园区智慧化建设面临挑战 (5)(二)超智能园区赋能园区深度转型升级 (6)1、5G+物联网:深入推动园区万物互联 (6)2、5G+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园区智能升级 (7)3、5G+大数据:显著提升园区运行效率 (8)4、5G+云计算/边缘计算:助力园区低成本建设 (9)5、5G+IOC:着力打造数字孪生园区 (9)(三)超智能园区将成为未来园区发展主流 (10)三、超智能园区建设 (11)(一)建设理念:促产、增效、便民 (11)(二)建设目标:五位一体 (12)(三)建设思路:5G赋能、数据驱动 (13)(四)技术架构:1+1+N (14)四、超智能园区应用场景 (15)(一)5G赋能智能神经元建设,重塑园区安全、体验与效率 (15)1、5G变革园区安防 (15)2、5G升级园区交通 (20)3、5G提升园区服务 (24)4、5G助力园区产业服务 (28)(二)以IOC为核心打造园区智能中枢,实现可知、可视、可管、可控 (32)1、智能运营管理平台 (33)2、总体设计 (34)3、功能体系 (37)4、平台价值 (42)五、超智能园区建设运营模式 (43)(一)超智能园区与传统智慧园区建设运营差异的思考 (43)(二)超智能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建议 (43)六、超智能园区发展建议 (45)(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45)(二)科学选择园区特色智慧应用 (45)(三)完善园区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46)(四)构筑超智能园区完备生态链 (46)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归属中国联通,并受法律保护。

2019年5G考试题目汇总及答案

2019年5G考试题目汇总及答案

一.2019年11月1.单选题:1. 依据IMT-2020《5G承载需求白皮书》,5G低频基站均值/峰值带宽为() (1 分)A. 1G/4GB. 2.03G/4.65GC. 4.3G/6.5GD. 5G/13G2. 根据3GPP TR38.913,移动终端-CU(eMBB)时延要求是()(1 分)A. 4msB. 4nsC. 5msD. 5us3. 2019年9月发布《中国联通智能城域网规划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中要求:明确5G建设区域,应以建设()为主(1 分)A. IP RANB. PTNC. OTND. 智能城域网4. 5G核心网切片主要采用()网元来实现切片的选择。

(1 分)A. NEFB. NSSFC. NRFD. MANO5. 这个网元可以实现会话管理,例如会话建立、修改和释放,同时可以对UPF与AN 节点之间的通道进行维护;可实现UE的IP地址分配&管理,这里描述的是5G核心网的()网元。

(1 分)A. UPFB. SMFC. AMFD. UDM6. 3GPP R16标准主要功能为()(1 分)A. 边缘计算B. 核心网控制面网络功能云化,即SBA架构C. 完成5G核心网整体架构及基本功能的定义D. URLLC7. 5G时代,运营商需要加快用户分级的智能管道升级,实现()的流量收费模式。

(1 分)A. 阶梯式B. 差异化C. 定制化D. 智能化8. 5G行业初期,中国移动重点聚焦9大垂直领域,其中不包括()。

(1 分)A. 新媒体B. 文娱C. 农业D. 金融9. 《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0年底,5G产值超();到2022年底,5G产值超()。

(1 分)A. 2000亿,万亿元B. 5000亿,2万亿元C. 3000亿,万亿元D. 3000亿,2万亿元10. 预计到2025 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产值将达到1800亿人民币,约占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的17.5%。

中国联通5G行业专网白皮书

中国联通5G行业专网白皮书

目录引言 (2)1. 5G专网背景及需求 (3)1.1 5G专网的优势 (3)1.2 行业应用对专网需求分析 (3)1.3 5G专网是向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精准供给 (5)2. 中国联通5G专网 (6)2.1 5G虚拟专网 (6)2.2 5G混合专网 (9)2.3 5G独立专网 (12)3. 5G专网与MEC融合 (16)3.1 CT-VAS能力提供 (16)3.2 IT-VAS能力提供 (17)3.3 用户网络/VAS自服务管理能力提供 (18)4. 5G专网终端及卡号 (19)4.1专网终端及模组分类 (19)4.2 专网终端的通信能力 (20)4.3 专网终端的eSIM能力 (21)5. 5G专网安全 (23)6. 5G专网的协同能力 (25)7. 结束语 (29)引言5G万物智联时代,垂直行业生产方式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持续加速,行业用户对运营商移动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生产要素的数字化进程积聚新的动能,新型信息化应用不断涌现,业务场景在灵敏感知、智慧决策、敏捷执行多个层面不断突破和创新。

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仍将存续,其对通信网络在可管可控、安全、业务自主性方面有特殊的要求。

因此,运营商在5G时代需要提供安全可控、能力丰富且具有差异化定制能力的通信网络来满足行业用户多元化的业务场景。

本册白皮书对行业专网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中国联通5G专网产品定义并对其能力进行阐述,同时从专网终端及模组、专网安全能力、专网协同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介绍。

为行业客户部署中国联通5G专网提供参考。

1.5G专网背景及需求随着5G商用步伐加快以及新基建对5G应用的大力推进,利用5G实现生产方式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愈发显著。

传统专网技术难以满足企业网络的日新月异的信息化业务需求。

5G技术凭借通信性能指标的大幅提升,将在工厂、能源、矿山、电力、交通、医院、教育等领域,以专属网络的形态赋能行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及信息化业务演进,推动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19-2020年中国移动5G商用手机产品白皮书

2019-2020年中国移动5G商用手机产品白皮书

中国移动5G商用手机产品白皮书(2 020 年版)2019 年11月目录1.前言 (5)2.相关背景 (5)2.1.技术发展 (5)2.2.网络建设 (6)2.3.产业合作 (6)3.5G 终端发展策略 (7)4.5G 终端产品要求 (8)4.1.无线通信要求 (8)4.1.1.NSA/SA 要求 (8)4.1.2.模式要求 (8)4.1.3.频段要求 (9)4.1.4.语音方案要求 (9)4.1.5.版本要求 (10)4.1.6.支持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10)4.1.6.1.NR 模式功能要求 (10)4.1.6.2.其它模式功能要求 (11)4.1.7.支持N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11)4.1.7.1.EN-DC 组合功能要求 (11)4.1.7.2.其它模式功能要求 (12)4.1.8.NR 模式其它要求 (12)4.1.9.LTE ONLY 模式 (13)4.1.10.紧急呼叫 (13)4.1.11.短信业务 (13)4.1.12.网络切片要求 (13)4.1.13.IP 协议栈要求 (14)4.2.性能要求 (14)4.2.1.NR 模式速率要求 (14)4.2.2.时延要求 (14)4.3.硬件体验要求 (15)4.3.1.WLAN 功能要求 (15)4.3.2.机卡相关要求 (15)4.3.3.NFC 功能要求 (16)4.4.软件体验要求 (16)4.4.1.终端管理要求 (16)4.4.2.视频彩铃要求 (16)4.4.3. 5G 开关 (16)4.4.4.信号显示要求 (16)4.4.5.API 要求 (17)4.5.业务及应用要求 (17)4.6.安全能力等级要求 (17)4.7.质量要求 (17)4.7.1.协议/射频要求 (18)4.7.2.多网络端到端兼容性要求 (18)4.7.3.关键通信性能要求 (18)4.7.4.天线性能 (18)4.7.5.续航及功耗要求 (19)4.7.6.发热要求 (19)4.7.7.稳定性要求 (19)5.产品标识要求 (19)结束语 (20)附录2:终端的工作频段 (21)附录3:引用技术规范汇总 (22)附录4:版本更新记录 (22)1.前言2019 年6 月6 日,中国移动获得第五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2019 年10 月31 日,中国移动宣布 5G 商用,正式迈入 5G 商用时代。

新一代人工智能白皮书—产业智能化升级

新一代人工智能白皮书—产业智能化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既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与重塑国际经济格局的机遇,也面对传统要素红利衰减、经济增速换挡、经济结构失衡的挑战。

传统的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数量型增长动力难以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亟需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效率提升型的质量型增长。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竞争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一、全球产业智能化升级的主要表现与特征新一代人工智能与产业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加速推动数据和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人机协同成为主流生产和服务方式,跨界融合成为重要发展模式,共创分享成为经济生态的基本特征,持续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

(一)全面提升经营效益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渗透融入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和营销等核心环节,重构产业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助力产业降本增效,成为产业经营效益提升的新动力。

在降低成本方面,随着深度学习和自主智能系统对分析、控制、协调等人力工作的有效取代,员工创客化趋势加速凸显,组织架构由集中化、层级化模式向去中心化、扁平化模式转变,管理层级的精简极大缩减了管理费用,降低了产业运营成本。

在提升效率方面,通过人机协同重构产业链的价值创造方式,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有效支撑产业实现基于智能化决策的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最优运筹,促进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塑、巩固和提升,释放产业的效率红利。

(二)加速推动结构优化通过群体智能、混合智能以及人机交互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链接协同,以及跨行业、跨地域、跨时空的资源快速汇聚,产业创新成本持续降低,成果转化更为迅捷,日益从资源禀赋驱动的规模式扩张向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渐次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新形态。

中国移动5G_OpenUPF白皮书

中国移动5G_OpenUPF白皮书

目录1UPF是5G拓展行业市场的钥匙 (1)2典型应用场景 (2)2.1生活园区 (2)2.2生产制造 (2)2.3总结分析 (3)3OpenUPF愿景 (4)3.1总体目标及愿景 (4)3.2统一架构、开放接口 (4)3.3规范平台、开放设备 (7)3.4拓展行业、开放服务 (9)3.5面向演进、开放智能 (11)4OpenUPF 安全要求 (12)5产业合作与推进 (13)5.1产业推进计划 (13)5.2行业组织建议 (14)6开放合作,用好5G (16)缩略语列表 (17)编写人员 (19)1UPF是5G拓展行业市场的钥匙UPF是连接运营商和垂直行业的桥梁,是5G拓展行业市场的钥匙。

5G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众多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业界纷纷探寻5G+行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UPF作为5G核心网的重要网络功能,担负着数据流量的处理、路由等核心功能。

随着5G边缘计算的拓展,UPF 已逐渐从运营商的核心层走向行业客户的接入层。

面向行业应用场景,需要轻量化、低成本、灵活部署的UPF。

当前,UPF与控制面(SMF)的接口(N4)尚未完全开放、服务化能力尚未完全实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5G响应行业客户需求的能力。

运营商网络核心侧的UPF需要承载面向全网的业务、用户数为百万级以上、业务功能要求全、容量和性能要求高。

作为核心网的关键设备,系统级的UPF部署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N4接口的非标准化,造成UPF与SMF同厂商的绑定,无法满足边缘用户侧UPF轻量化、低成本和灵活的部署需求。

中国移动提出的OpenUPF合作伙伴计划从开放接口、开放设备、开放服务和开放智能四个方面定义可靠、可管、可信、简洁、灵活、开放的UPF。

本计划通过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以推动产业成熟、增强网络能力、助力5G服务垂直行业用户。

2典型应用场景2.1生活园区生活园区如科技园区、医院、校园、办公等,信息化改造需求较强,通过5G可以为园区提供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更便捷的服务。

2019-2020年5G商用泛智能终端产品白皮书

2019-2020年5G商用泛智能终端产品白皮书

中国移动5G商用泛智能终端产品白皮书( 2 020年版)2019 年11月中国移动 5G 终端先行者产业联盟目录前言 (7)1.总体技术要求 (7)1.1无线技术总体要求 (7)1.1.1NSA/SA 要求 (7)1.1.2模式要求 (8)1.1.3频段要求 (8)1.1.4版本要求 (8)1.2支持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9)1.2.1NR 模式功能要求 (9)1.3支持N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9)1.4NR 模式其它要求 (10)1.5LTE ONLY 模式(终端仅工作在LTE 模式时) (11)1.5.1LTE 基本功能要求 (11)1.5.2LTE-A 功能要求 (13)1.6语音方案要求 (13)1.7紧急呼叫 (13)1.8短信业务 (14)1.9机卡相关要求 (14)1.10定位能力要求 (15)1.11切片要求 (15)1.12IP 协议栈要求 (15)1.13WLAN 功能要求 (16)1.14终端管理要求 (16)1.15网络显示要求 (16)1.16产品性能要求 (17)1.16.1终端NR 峰值速率要求 (17)1.16.2时延要求 (17)1.17产品质量要求 (17)1.17.1协议/射频要求 (18)1.17.2多网络端到端兼容性要求 (18)1.17.3关键通信性能要求 (18)1.17.4天线性能 (19)1.17.5续航及功耗要求 (19)1.17.6稳定性要求 (19)2.产品品类 (20)3.5G 模组产品要求 (22)3.15G 模组设备管理要求 (22)3.1.1模组标识管理 (22)3.1.2模组设备状态管理功能 (22)3.1.3模组固件下载升级管理 (22)3.1.4模组参数预置管理 (22)3.1.5模组调试功能 (22)3.25G 模组硬件要求 (23)3.2.15G 模组推荐封装及尺寸要求 (23)3.2.25G 模组元器件选型要求 (23)3.2.3模组处理器及存储器要求 (23)3.2.45G 模组接口定义 (23)3.35G 模组软件要求 (26)3.3.1AT 指令集 (26)3.3.2模组支持的网络协议栈及设备驱动要求 (27)3.45G 模组性能要求 (27)3.4.15G 模组可靠性要求 (27)3.4.25G 模组通信要求 (27)4.CPE 产品要求 (28)4.15G CPE 产品功能描述 (28)4.25G CPE 设备管理要求 (28)4.35G CPE 硬件要求 (29)4.3.1设备接口 (29)4.3.2SIM 卡要求 (29)4.3.3设备电源 (29)4.3.4按键要求 (30)4.3.5工作状态指示 (30)4.3.6抗电磁干扰能力 (30)4.3.7过压过流保护 (30)4.45G CPE 软件要求 (31)4.4.1VPN 要求 (31)4.4.2WLAN 要求 (31)4.4.3网络协议和安全要求 (31)4.4.4SNTP 要求 (32)4.4.5日志功能要求 (32)4.4.6系统显示要求 (33)4.4.7APN 配置要求 (33)4.4.8自动连接及重建 (34)4.4.9机卡互锁要求 (34)4.4.10其它功能要求 (34)4.5其它要求 (35)4.65G CPE 通信要求 (35)5.5G BOX(5G DTU)产品要求 (36)5.15G BOX 产品功能 (36)5.25G BOX 设备管理要求 (36)5.35G BOX 硬件要求 (36)5.3.1设备接口 (37)5.3.2SIM 卡要求 (37)5.3.3天线要求 (37)5.3.4电源要求 (37)5.3.5按键要求 (38)5.3.6工作状态指示 (38)5.45G BOX 软件要求 (38)5.4.1IPV4 NAT 要求 (38)5.4.2SNTP 要求 (38)5.4.3VPN 要求 (38)5.4.4网络协议要求 (38)5.4.5WLAN 要求 (39)5.4.6日志功能要求 (39)5.4.7系统显示要求 (40)5.4.8自动连接及重建 (40)5.5其它要求 (41)5.65G BOX 通信要求 (41)6.配件类产品 (42)6.1VR 头戴显示器 (42)6.1.1VR 头戴显示器功能描述 (42)6.1.2连接要求 (42)6.1.3显示要求 (42)6.1.4交互要求 (43)6.1.5操作系统要求 (43)6.1.6音频要求 (43)6.1.7其它要求 (44)6.1.8业务及应用要求 (44)6.2AR 头戴显示器功能描述 (44)6.2.1连接要求 (44)6.2.2显示要求 (44)6.2.3交互要求 (45)6.2.4操作系统要求 (45)6.2.5音频要求 (45)6.2.6其它要求 (46)6.2.7业务及应用要求 (46)6.3超高清显示设备 (46)6.3.1通信要求 (46)6.3.2视频能力要求 (47)6.3.3音频能力要求 (47)6.3.4其他要求 (47)7.定制终端产品要求 (48)8.结束语 (49)前言5G 将驱动个人消费市场升级,拉动传统终端产品创新发展,同时也将赋能垂直行业领域,催生更多形态终端品类,促进泛智能终端蓬勃发展。

5G VoNR白皮书

5G VoNR白皮书
6 / 13
图 1 5G VoNR+系统架构示意图
3.2 5G VoNR+实时通信基础层
5G VoNR+实时通信基础层可以基于基础音视频能力网元构建,可提供传统 音视频呼叫路由、呼叫控制、媒体控制及协议适配等能力。实时通信基础层通过 Restful 接口向能力层提供原子 API,简化网络拓扑,提升网络灵活度。
3.6 5G VoNR+关键技术:交互式数据通道
为了实现上述业务场景,需引入新型交互式数据通道。实时交互式通话应用 对网络带宽、时延、可靠性及服务质量等要求很高,需要确定性保障承载的支持。 3GPP、GSMA 标准组织已对交互式数据通道技术展开研究。
8 / 13
GSMA 在 RCS 中提出了 Enriched Calling,在通话中引入增强能力。Enriched Calling 技术可应用于 VoLTE/VoNR 通话中,满足数据实时交互的一些应用场景, 如通话前文本、图片、位置等信息的传输,通话中文件共享和共享屏幕标记等。
5 / 13
通范围上,打破了原有人与人的限制,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业务 能力的多样性、用户体验的多样性、沟通范围的多样性,要求实时音视频网络具 备全新的能力。端到端 QoS 保障已经不仅仅是语音、视频两种特定的 QoS 策略 和执行,还要针对不同数据业务类型,进行定制化的 QoS 策略控制,支持根据 协商媒体 QoS 属性。同时,由于增加了新的接入方式和新的数据交互,需要针 对整个通信流程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机制,包括接入安全、传输安全、信令安全以 及网络设备等安全措施保障 5G VoNR+业务。
7 / 13
3.4 5G VoNR+实时通信使能层
5G VoNR+实时通信使能层通过开放业务能力,实现运营商网络价值最大化, 需要引入更多行业伙伴,具备更灵活的应用使能。提供可编程的管理平台,通过 编排引擎、场景化引擎、资源管理等能力实现即插即用,动态加载能力,快速构 建生态,支持更多垂直行业可使用运营商音视频能力使能人与物。同时,作为业 务应用的统一管理门户,向上支撑多用应用形态,如,运营商创新应用、多种第 三方应用及行业应用,并支持应用的接入、管理、维护及应用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5G商用泛智能终端产品白皮书( 2 020年版)2019 年11月中国移动 5G 终端先行者产业联盟目录前言 (7)1.总体技术要求 (7)1.1无线技术总体要求 (7)1.1.1NSA/SA 要求 (7)1.1.2模式要求 (8)1.1.3频段要求 (8)1.1.4版本要求 (8)1.2支持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9)1.2.1NR 模式功能要求 (9)1.3支持N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9)1.4NR 模式其它要求 (10)1.5LTE ONLY 模式(终端仅工作在LTE 模式时) (11)1.5.1LTE 基本功能要求 (11)1.5.2LTE-A 功能要求 (13)1.6语音方案要求 (13)1.7紧急呼叫 (13)1.8短信业务 (14)1.9机卡相关要求 (14)1.10定位能力要求 (15)1.11切片要求 (15)1.12IP 协议栈要求 (15)1.13WLAN 功能要求 (16)1.14终端管理要求 (16)1.15网络显示要求 (16)1.16产品性能要求 (17)1.16.1终端NR 峰值速率要求 (17)1.16.2时延要求 (17)1.17产品质量要求 (17)1.17.1协议/射频要求 (18)1.17.2多网络端到端兼容性要求 (18)1.17.3关键通信性能要求 (18)1.17.4天线性能 (19)1.17.5续航及功耗要求 (19)1.17.6稳定性要求 (19)2.产品品类 (20)3.5G 模组产品要求 (22)3.15G 模组设备管理要求 (22)3.1.1模组标识管理 (22)3.1.2模组设备状态管理功能 (22)3.1.3模组固件下载升级管理 (22)3.1.4模组参数预置管理 (22)3.1.5模组调试功能 (22)3.25G 模组硬件要求 (23)3.2.15G 模组推荐封装及尺寸要求 (23)3.2.25G 模组元器件选型要求 (23)3.2.3模组处理器及存储器要求 (23)3.2.45G 模组接口定义 (23)3.35G 模组软件要求 (26)3.3.1AT 指令集 (26)3.3.2模组支持的网络协议栈及设备驱动要求 (27)3.45G 模组性能要求 (27)3.4.15G 模组可靠性要求 (27)3.4.25G 模组通信要求 (27)4.CPE 产品要求 (28)4.15G CPE 产品功能描述 (28)4.25G CPE 设备管理要求 (28)4.35G CPE 硬件要求 (29)4.3.1设备接口 (29)4.3.2SIM 卡要求 (29)4.3.3设备电源 (29)4.3.4按键要求 (30)4.3.5工作状态指示 (30)4.3.6抗电磁干扰能力 (30)4.3.7过压过流保护 (30)4.45G CPE 软件要求 (31)4.4.1VPN 要求 (31)4.4.2WLAN 要求 (31)4.4.3网络协议和安全要求 (31)4.4.4SNTP 要求 (32)4.4.5日志功能要求 (32)4.4.6系统显示要求 (33)4.4.7APN 配置要求 (33)4.4.8自动连接及重建 (34)4.4.9机卡互锁要求 (34)4.4.10其它功能要求 (34)4.5其它要求 (35)4.65G CPE 通信要求 (35)5.5G BOX(5G DTU)产品要求 (36)5.15G BOX 产品功能 (36)5.25G BOX 设备管理要求 (36)5.35G BOX 硬件要求 (36)5.3.1设备接口 (37)5.3.2SIM 卡要求 (37)5.3.3天线要求 (37)5.3.4电源要求 (37)5.3.5按键要求 (38)5.3.6工作状态指示 (38)5.45G BOX 软件要求 (38)5.4.1IPV4 NAT 要求 (38)5.4.2SNTP 要求 (38)5.4.3VPN 要求 (38)5.4.4网络协议要求 (38)5.4.5WLAN 要求 (39)5.4.6日志功能要求 (39)5.4.7系统显示要求 (40)5.4.8自动连接及重建 (40)5.5其它要求 (41)5.65G BOX 通信要求 (41)6.配件类产品 (42)6.1VR 头戴显示器 (42)6.1.1VR 头戴显示器功能描述 (42)6.1.2连接要求 (42)6.1.3显示要求 (42)6.1.4交互要求 (43)6.1.5操作系统要求 (43)6.1.6音频要求 (43)6.1.7其它要求 (44)6.1.8业务及应用要求 (44)6.2AR 头戴显示器功能描述 (44)6.2.1连接要求 (44)6.2.2显示要求 (44)6.2.3交互要求 (45)6.2.4操作系统要求 (45)6.2.5音频要求 (45)6.2.6其它要求 (46)6.2.7业务及应用要求 (46)6.3超高清显示设备 (46)6.3.1通信要求 (46)6.3.2视频能力要求 (47)6.3.3音频能力要求 (47)6.3.4其他要求 (47)7.定制终端产品要求 (48)8.结束语 (49)前言5G 将驱动个人消费市场升级,拉动传统终端产品创新发展,同时也将赋能垂直行业领域,催生更多形态终端品类,促进泛智能终端蓬勃发展。

中国移动将坚持个人消费市场、智能家庭市场和行业垂直领域并重,实施 5G+计划,以 5G+4G、5G+AICDE、5G+Ecology、5G+X 为方向,推出满足各行各业和各种场景、业务需求的终端,推动 5G 终端产业成熟,共建开放繁荣的 5G 终端生态。

为更好地探索泛智能终端产品发展,中国移动制定本白皮书,就2020 年 5G 泛智能终端产品要求等进行说明。

1.总体技术要求1.1无线技术总体要求1.1.1NSA/SA 要求■必选支持 NSA/SA。

■必选支持 NSA/SA 模式自动切换,即终端在仅存在 NSA 覆盖的区域自动驻留 4G 网络,连接态时根据网络配置添加 5G SCG;在存在 SA 覆盖的区域优先驻留 5G 网络,依据网络配置进行IRAT 互操作。

■NSA 必选支持 Option3x,支持 Option 3x 上行分流。

■SA 必选支持 Option2。

1.1.2模式要求■5G 终端需至少支持三模(NR/TD-LTE/LTE FDD)■选网要求:使用中国移动户卡时,对于工作在 NSA/SA 模式的 5G 终端,中国大陆地区场景开机选网的优先级从高至低为 5G(SA)、5G(NSA)、4G;对于仅工作在 NSA 模式的 5G 终端,中国大陆地区场景开机选网的优先级从高至低为 5G(NSA)、4G。

1.1.3频段要求■NR 模式必选支持 n41 或n79,推荐支持 n78。

➢n41 频段必选支持 2515MHz-2675MHz➢n79 频段必选支持 4800MHz-5000MHz➢n78 频段必选支持 3400MHz-3600MHz■LTE FDD 必选支持 Band3/8。

■TD-LTE 必选支持 Band34/39/40/41,对于 TD-LTE Band41 频段必选支持 2575MHz-2675MHz。

■根据市场及用户使用需求推荐支持其它更多频段。

1.1.4版本要求■NR 模式支持 3GPP R15 2019 年6 月或以后协议版本。

■LTE 模式支持 3GPP R9 或以后协议版本,与 NR 相关的技术特性(如双连接、IRAT 互操作)必选支持 3GPP R15 2019 年6 月或以后协议版本。

1.2支持 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1.2.1NR 模式功能要求■下行功能要求:必选支持下行四流传输;必选支持下行256QAM。

■上行功能要求:必选支持上行双流传输;必选支持上行256QAM。

■必选支持 NR 频段终端最大总发射功率 26dBm,即 n41 或 n79 power class 2(HPUE)。

其中,n79 至少支持4800MHz-4900MHz频段范围内 HPUE。

■必选支持 NR 频段两端口 SRS,推荐支持两端口 SRS 在四天线间轮发。

■互操作:➢必选支持空闲态和连接态下的NR→LTE移动性过程,包括小区重选、切换和重定向。

➢必选支持空闲态和连接态下的LTE→NR移动性过程,包括小区重选、重定向;推荐支持LTE→NR切换,必选支持 LTE到NR 终端自主返回。

1.3支持 N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必选支持两载波 EN-DC 组合,即 LTE 1 载波+NR 1 载波。

■必选支持 Band3+n41、Band39+n41、Band3+n79、Band39+n79EN-DC 组合,推荐支持 Band40+n41、Band40+n79 EN-DC 组合;若支持 n78 频段,必选支持Band1+n78、Band3+n78、Band5+n78、Band8+n78 EN-DC 组合。

■对于 EN-DC 组合中 NR 频段:➢必选支持下行四流传输;必选支持下行 256QAM。

➢必选支持上行单流传输;必选支持上行 256QAM。

■必选支持 NR 频段单端口 SRS,推荐 SRS 在两天线间轮发。

■支持Band3+n41、Band39+n41、Band3+n79、Band39+n79 EN- DC 组合时,终端必选支持最大总发射功率达到 26dBm,即 LTE23dBm+NR 23dBm。

1.4NR 模式其它要求■带宽:必选支持 60MHz/80MHz/100MHz 小区带宽配置;必选支持n41 频段 160MHz(2515MHz-2675MHz)内任意起点的单载波100MHz 连续带宽。

■必选支持子载波间隔 15kHz、30kHz,推荐支持 60kHz。

■BWP 要求:支持网络配置 1-4 个上行/下行 BWP,支持通过 RRC 或者 DCI 信令动态激活 BWP。

■帧结构:支持根据网络配置下发的帧结构配置。

对于 n41 频段,支持下行/上行子帧配比 7:1:2;支持上下行转换 5ms 单周期配置。

对于 n79 频段,支持下行/上行子帧配比 1:3;支持 5ms单周期配置,支持 2.5ms 双周期配置。

■非连续接收(DRX):支持idle 态下的paging DRX;支持RRC 连接态下的 C-DRX,和长周期、短周期配置。

■NR 物理层其它要求参考附录 1.1《中国移动 5G sub-6GHz 终端总体技术规范》。

1.5LTE ONLY 模式(终端仅工作在 LTE 模式时)1.5.1LTE 基本功能要求对于 TD-LTE,下行传输模式需支持 TM1/TM2/TM3/TM4/TM7/TM8;对于 LTE FDD,下行传输模式需支持 TM1/TM2/TM3/TM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