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课件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解析
再从此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 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 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 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 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 部

编 版


文 教


ຫໍສະໝຸດ Baidu



凄 切
柳 永
目录
CONTENTS
壹贰
叁肆
教字 学词 导积 入累
诗课 句堂 赏总 析结
第教
一 章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第课
四 章



总结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 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 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画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 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 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 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 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 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画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 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 强烈的共鸣。
第诗
三 章



诗词全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 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
译文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 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 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 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 ,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蓝天,深厚广阔, 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 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 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 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 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文章综述
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 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宋词”已成为我国 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词本 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约 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 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 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课文解析
后两句中“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 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 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 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 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 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背景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 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 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 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 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 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 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 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文章综述
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 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宋词”已成为我国 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词本 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约 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 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 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课文解析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 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其成功之 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 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 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 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 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 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课文解析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 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 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 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 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字
二 章



字词积累
词句注释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 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字词积累
词句注释
总结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 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 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画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 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 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 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 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 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画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 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 强烈的共鸣。
课文解析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 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 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 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 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课文解析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
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 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字词积累
词句注释
暮霭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 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 “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