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报告

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报告

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报告引言智能机器人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它能够模拟人类行为并进行智能交互,拥有自主决策和学习能力。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包括硬件选型、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方面。

设计与制作过程1. 硬件选型智能机器人的硬件选型对整个设计过程至关重要。

我们选择了一款具备强大计算能力和多传感器支持的单板计算机作为主控,如树莓派。

它的开源特性和强大的社区支持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定义功能。

同时,我们选择了高精度的摄像头、声音传感器、触摸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等来满足不同的交互需求。

2. 软件开发智能机器人的软件开发是建立在硬件选型的基础上的。

我们选择了Python 作为主要的开发语言,因为它具有简洁、易学且功能强大的特点。

我们使用Python 开发了机器人的主控程序,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主要模块。

在感知模块中,我们使用了OpenCV 来处理图像和视频流数据,并实现目标检测和人脸识别等功能。

声音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接收环境的声音和距离信息,以便机器人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机器学习算法来提高机器人的识别能力,并实现自动学习。

在决策模块中,我们使用了逻辑推理和规则引擎来解析和处理感知模块得到的数据,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我们通过编程和数据训练机器人,使其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和意图,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在执行模块中,我们使用舵机和电机等执行器来控制机器人的身体动作。

根据决策模块的结果,机器人可以进行移动、抓取、旋转和摇头等动作,以实现与环境的交互。

3. 系统集成在软件开发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将各个模块整合到一起,并进行功能测试。

我们使用Raspberry Pi 的GPIO 引脚来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以实现硬件与软件的交互。

通过调试和测试,我们最终得到了一个具备智能交互能力的机器人。

结论通过对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过程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了智能机器人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关于假人的实验报告(3篇)

关于假人的实验报告(3篇)
(2)实验设备:传感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
2. 实验方法
(1)假人运动模拟:将假人放置在运动模拟器上,进行不同运动模式的实验,如跑步、跳跃、爬坡等。
(2)生理参数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假人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3)数据采集与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利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葡萄糖等。
四、实验方法
1. 观察假人结构:了解假人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各部位功能等;
2. 操作假人:学习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测、呼吸机操作等基本技能;
3. 模拟实验:使用假人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操作;
4.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有效性。
五、实验步骤
1. 观察假人结构:认真观察假人的外观、内部结构,了解各部位的功能和特点;
七、实验结论
1. 假人是一种有效的模拟训练器材,能够提高急救技能;
2. 通过使用假人进行实验,可以降低实际操作的风险,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安全性;
3.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技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八、实验建议
1. 加强对假人结构的了解,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深入研究假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拓展实验范围;
3.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 定期对实验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 开展假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研究,为假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拓展提供理论支持。
本实验通过对假人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了其在模拟人体运动和生理反应方面的性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假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人类带来更多便利。
第3篇
一、实验目的

制作机器人实验报告二心得

制作机器人实验报告二心得

制作机器人实验报告二心得在本次机器人制作实验中,我们又探索了更多的机器人设计和制作方法。

通过与小组成员紧密合作和互相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设计与规划在设计和规划机器人时,我们必须考虑到机器人的功能和执行任务的难度。

我们要对机器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机器人的大小、形状、材料和运动部件。

并且我们还要考虑机器人使用的控制器和传感器的选择等。

在评估机器人的功能时,我们必须先确定所需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本次制作实验中,我们的机器人需要完成的任务有躲避障碍物、移动物品和搜寻特定目标等。

为了让机器人能够完成这些任务,我们需要了解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和可行性,然后才能识别所需的材料和部件。

制作和装配在制作机器人时,我们需要有详细的计划和步骤,以确保机器人组装的正确性和安全。

在制作机器人的各部分和部件时,我们需要小心地使用切削工具,并保持工作流程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在装配机器人时,我们需要认真核对各个部件的位置和连接,以确保控制器的正常操作和机械结构的可靠性。

安装传感器时,我们要确定传感器的精度和位置,以便机器人能够正确地接收和处理信息,并能够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操作。

编程和控制机器人的程序和控制系统是制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写和修改代码时,我们要注意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并且要保持相关部分的一致性和清晰性。

在测试和调试机器人控制程序时,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测试,包括模拟不同情境和环境中的机器人行为,以确保程序正常运行。

我们还需要修复任何错误,并重新测试代码,直到我们获得可靠和稳定的系统。

通过本次机器人制作实验,我对机器人的制作和运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这些技能和知识将对我日后的研究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2010)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2010)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机器人灭火一、设计目的:1、巩固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有关电工电子学、单片机、传感器等技术。

2、通过使用机器人模型,编程处理机器人运动过程,分析机器人的控制原理。

通过对其具体结构的了解,利用开发工具实现行走控制,并可以按预定的轨迹行走。

3、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设计任务:通过机器人的I/O口控制机器人在迷宫内自主行走,并且能够自主寻找火源并实施灭火。

三、设计要求:编写程序,使机器人完成给定的任务四、系统设计:1、介绍所使用的硬件情况及工作原理。

(1)MT-UROBOT概述MT-UROBOT是上海英集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大学版机器人,它是专门为大学进行课程教学、工程训练、科技创新以及研究服务的新型移动智能机器人。

(2) MT-UROBOT结构(3)控制按键(4)传感器2、编程思路和程序流程框图。

(1)编程思路:从起点开始一定角度(280,160)向右转,通过1、2、3碰撞传感器感应遇到障碍物以200速度直退0.8S在原地转一定角度,然后在前进,考虑到遇到障碍物时如果碰到直角,则直退后原地加大转动角度,在前进,通过这个程序让机器人走出一个房间进入下一个房间直到找到火源,通过3、7热源传感器感应当机器人遇到火源时暂停1S熄灭火源,然后以200速度直退1S在以(280,160)的速度前进。

(2)流程图:3、记录调试中的技术问题、记录现象,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法及效果。

(1)试验中机器人行驶速度太慢,走太对重复路线,经分析,是机器人寻径过程中车速设置过小,左右速度相差太大,通过增大前进速度,并减小左右车轮速度差,多次调试,问题得以解决。

(2)试验中机器人不能避开直角,分析知:是开始程序不具备次功能,于是添加正向碰撞后,机器人应后退一段距离,再转向,改进程序后,次问题得以解决。

(3)试验中机器人右轮不转,经检查,是机器人右轮电机的问题,于是更换机器人,程序能正常运行。

工业机器人设计实习报告

工业机器人设计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工业机器人设计实习。

通过实习,我希望能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设计流程,了解各类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习单位为XX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具备丰富的工业机器人设计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物流等行业。

三、实习内容1.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学习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工业机器人的整体架构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工业机器人设计流程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工业机器人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电气设计、软件编程等。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工业机器人设计的各个环节。

3. 机械结构设计实践在实习中期,我参与了某型号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以下工作:(1)分析机器人工作场景和负载要求,确定机器人所需的工作空间和运动范围;(2)根据工作空间和运动范围,设计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和尺寸;(3)利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完成机械臂的详细设计;(4)与电气工程师沟通,确保机械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兼容性。

4. 电气设计实践在实习后期,我参与了某型号工业机器人的电气设计。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以下工作:(1)分析机器人控制需求,确定所需的电气元件和传感器;(2)设计电气原理图,确保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根据电气原理图,绘制电气布线图,完成电气元件的安装和布线;(4)与机械工程师沟通,确保电气设计满足机械结构的要求。

5. 软件编程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某型号工业机器人的软件编程。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以下工作:(1)分析机器人控制需求,确定所需的编程语言和算法;(2)编写机器人运动控制程序,实现机器人的基本运动功能;(3)编写机器人故障诊断程序,提高机器人的可靠性;(4)与机械工程师和电气工程师沟通,确保软件编程满足机械和电气设计的要求。

制作机器人社会实践报告

制作机器人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逐渐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机器人制作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机器人制作社会实践。

在此期间,我不仅学习了机器人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能,还亲自动手实践,体验了从设计到组装的全过程。

以下是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实践目的与意义1. 目的:- 了解机器人制作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 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意义:- 机器人制作是现代科技的重要体现,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 机器人制作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通过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实践过程1. 前期准备:- 研究机器人制作的相关资料,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 收集所需的材料,如电子元件、传感器、电机等。

- 学习编程软件,如Arduino IDE等。

2. 设计阶段:- 根据需求确定机器人的功能,如移动、抓取、避障等。

- 设计机器人的结构,包括主体框架、驱动系统、传感器布局等。

- 利用CAD软件进行机器人的三维建模。

3. 制作阶段:- 根据设计图纸,切割和加工所需材料。

- 组装机器人主体框架,连接驱动系统和传感器。

- 编写控制程序,实现机器人的基本功能。

4. 调试阶段:- 对机器人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各部分工作正常。

- 调整程序,优化机器人性能。

- 进行实地测试,验证机器人的实用性。

四、实践成果1. 成功制作了一台具有基本功能的机器人:- 该机器人可以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移动、抓取和避障。

- 通过改进程序,机器人的性能得到了提升。

2. 掌握了机器人制作的基本技能:- 学会了使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

- 掌握了Arduino编程,能够编写控制机器人的程序。

- 熟悉了电子元件的选型和连接方法。

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机器人实习报告模板

机器人实习报告模板

一、实习单位简介实习单位:XX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简介:XX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机器人产品和服务。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技术实力雄厚,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二、实习岗位及时间实习岗位:机器人研发工程师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三、实习内容1. 项目背景及目标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公司一款新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款适用于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的工业机器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实习任务(1)协助研发团队进行需求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2)参与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设计与优化,包括机械臂、底座等关键部件。

(3)协助进行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开发,包括运动控制算法、传感器数据处理等。

(4)参与机器人系统集成,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5)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期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

3. 实习过程(1)需求分析在实习初期,我参与了需求分析会议,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当前工业机器人市场对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2)机械结构设计在机械结构设计阶段,我协助设计师进行三维建模,并参与关键部件的选型和优化。

在设计过程中,我学习了机器人机械结构的基本原理,了解了不同材料、结构对机器人性能的影响。

(3)控制系统软件开发在控制系统软件开发阶段,我参与了运动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学习相关算法,我掌握了PID控制、轨迹规划等基本控制方法。

同时,我还参与了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的开发,实现了对机器人姿态、速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

(4)系统集成与测试在系统集成阶段,我将机械结构、控制系统、传感器等部件进行组装,并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通过测试,我发现了一些潜在问题,并及时与团队成员沟通解决。

(5)实习总结在实习期间,我不仅学到了机器人研发的相关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机器人实训报告内容

机器人实训报告内容

机器人实训报告内容机器人实训报告本次机器人实训主要围绕机器人的设计、程序编写和操作运用进行。

通过实践,我进一步了解了机器人的原理和应用,并熟悉了机器人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在实训的第一阶段,我们学习了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部件,包括机器人的身体结构、电机和传感器等。

我们使用了Arduino 开发板,结合电机和传感器进行简单的机器人组装和调试。

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我逐渐了解了机器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为后续的程序编写和运用打下了基础。

在实训的第二阶段,我们学习了机器人的程序编写。

我们使用了Arduino IDE软件进行程序编写,并学习了Arduino语言的基础知识。

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我掌握了Arduino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函数调用,并学会了控制电机和读取传感器数据。

在这个阶段,我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算法思想,如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算法思想来控制机器人的行为。

在实训的第三阶段,我们学习了机器人的操作运用。

我们使用了蓝牙模块将机器人与移动设备连接起来,并通过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来控制机器人的行为。

通过这个实践,我深入了解了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和交互方式,并学会了如何在移动设备上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我还学习了机器人的自动避障功能,通过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前方障碍物,并通过程序控制机器人的行动,使其避开障碍物。

通过这次机器人实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践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我了解了机器人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学习了机器人的程序编写和操作运用,并与同学们进行了合作,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次实训为我将来从事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激发了我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掌握更多的机器人知识和技术,为实现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做出贡献。

人形机器人实习报告总结

人形机器人实习报告总结

实习报告总结:人形机器人实习经历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人形机器人实习机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人形机器人在科技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广泛应用。

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了各项实践活动,学到了很多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知识和技术,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总结和感悟。

一、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接受了人形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培训,了解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分类、结构和关键技术。

随后,我们参与了人形机器人的组装和编程实践。

在组装过程中,我学习了人形机器人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动手组装了一台人形机器人。

在编程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行走、转弯、捡东西等基本动作。

二、实习收获和感悟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人形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对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过程中,我掌握了人形机器人的组装技巧和编程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了一台人形机器人的组装和编程任务。

在合作中,我们学会了倾听、沟通、协调和分工合作,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创新思维的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还要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设计出人形机器人的独特动作和功能。

这让我明白了创新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对机器人技术的浓厚兴趣。

4. 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对于一个人形机器人工程师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形机器人工程师。

三、实习总结与展望这次人形机器人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深入学习人形机器人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报告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报告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报告本次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报告详细介绍了一个具有云台旋转和激光雷达测距功能的无人机机器人的设计思路与制作流程。

该机器人能够通过遥控器进行操作,同时具备自主控制能力,能够通过避障算法实现自动避障功能。

该机器人的整体设计由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组成,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一、硬件设计1.机身设计机身采用了碳纤维材料制作,具有轻巧、耐用、抗风等优点。

机身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部分安装电机和支架,下部分放置电子模块。

2.电机选型机器人采用四个高速无刷电机,频率为12V,转速高于10000转/分,保证机器人高速运动的稳定性。

3.云台旋转云台旋转由一个用于转动的平台和一个无限旋转的直流电机组成。

直流电机与一个编码器相连,能够准确测量电机的转动角度,并实现精确的角度控制。

4.激光雷达测距激光雷达选择长光HLS-LFCD2 2D激光测距传感器,能够达到最大180度的扫描角度,一次扫描所需时间不到100毫秒。

激光雷达能够准确测量距离,并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激光信号,采集数据,用于地图构建和避障。

5.电子模块选型主控板采用了树莓派4B,集成了4核CPU和4GB RAM,并配置了4个USB接口、1个千兆网口和2个微型HDMI端口。

同时还配备了5V和3A的稳压电源,保证了机器人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可靠性。

二、软件设计1.遥控器控制机器人可以使用蓝牙或Wi-Fi实现无线遥控。

在树莓派上运行了一个遥控器程序,通过蓝牙或Wi-Fi与遥控器进行通信,并通过程序对机器人进行控制。

2.自主控制机器人能够自主运行,并通过激光雷达获取数据进行地图构建和避障。

在树莓派上运行了一个运动控制程序,通过算法实现自主控制,能够进行路径规划和避障。

3.地图构建与避障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生成环境地图,并进行建图和路径规划。

机器人还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时更新地图信息。

基于环境地图和激光雷达数据进行的算法,能够在避障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总结本次机器人设计和制作中,我们通过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成功设计了一个具有云台旋转和激光雷达测距功能的无人机机器人,并通过遥控器控制和自主控制实现了机器人的移动和避障功能。

人形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

人形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
人形再来要注意 SERVO 必须把转轴的位置先置中(这部分不管品牌,所有的 PWM 控制的马达都必须这样),也就是送 1.5ms 的脉 波给 SERVO,让 SERVO 以置中的角 度来安装;如何置中,所有的控制板都有对应的功能,但笔者不喜欢用控制板来置 中, 因为每安装一个 SERVO 就要重来一次,太麻烦了;笔者的做法是自己利用单 晶作一片板子,上面只有一个按钮(没有也没关 系),控制板上有整排的 3 脚一组 的排针用来插 SERVO 的插头,通电后,单晶的讯号脚位不断的送出 1.5ms 宽度的 脉波讯 号,这样只要把 SERVO 插上去就会直接置中,再拔下来就好,可以快速的 对大量的 SERVO 作置中的处理;或是组装过程 中,不小心转动了某颗 SERVO 使它 置中的位置跑了,也可以轻易的重新置中。 这个功能使用 arduino 也可以轻易做 到,后面 我们谈机器人控制板时也来顺便谈谈直接用 arduino 控制机器人是多容
二. 人形机器人的硬件组成
1. 组装机器人所需的零件列表与选用原则
零件名称 图片
数量 规格与备注
马达转盘
16
使用任何 4*2*4cm 大小的
(2 头 SERVO(伺服机)都行,轴数也
部) 是暂定,功能越多轴数当然会
越多
L 型支架 Servo 架 U型 人形顶盖 人形脚底 人形护甲
2
1.6mm 的铝合金,这可轻易的
易。 以下我们就来看看整个组装的过程。 (一)全身共通件因为全身有很多地方会使用到类似的组装方式,称为共通件结 构,一开始得先把这些共通件需要的部分通 通先组装好,以利后续的安装。
A、 共通件 1(C1) B、共通件 2(C2) (二)头部 A、Step 1(N1) B、Step 2(N2) C、Step 3(N3) D、Step 4(N4) (三)手部 A、左手(HL1) B、右手(HR1) 这里需注意左右手其实是对称的,所以两只手不能装成一模一样。 (四)脚部 A、脚共通件 1(LC1) B 脚共通件 2(LC2) C、脚共通件 3(LC3) D、脚共通件 4(LC4) E、左脚 i、Step 1(LL1) ii、Step 2(LL2) iii、Step 3(LL3) iv、Step 4(LL4) F、右脚 i、Step 1(LR1) ii、Step 2(LR2) iii、Step 3(LR3) iv、Step 4(LR4) (五)身体 A、右半边 i、Step 1(BR1) ii、Step 2(BR2) B、左半边 i、Step 1(BL1) Ii、Step 2(BL2) C、 合并(B1) (六)整体 A、Step 1(A1) B、Step 2(A2) C、Step 3(A3)

机器人设计实训报告范文

机器人设计实训报告范文

一、绪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工业自动化到家庭服务,从医疗辅助到国防科技,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学校开设了机器人设计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机器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实训目标1. 了解机器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掌握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传感器选型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训内容1. 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包括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关节设计、驱动器选型等;2. 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控制系统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等;3. 传感器选型及应用:包括传感器原理、选型及应用等;4. 机器人调试与优化:包括机器人整体调试、性能优化等;5. 机器人设计报告撰写。

三、实训过程1. 机械结构设计:首先,我们分析了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和功能需求,确定了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接着,我们进行了关节设计和驱动器选型,以确保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SolidWork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2. 控制系统设计:我们选择了Arduino作为控制核心,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运动控制。

在软件编程过程中,我们学习了C语言编程,掌握了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3. 传感器选型及应用:根据机器人工作需求,我们选用了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通过对传感器原理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传感器的应用方法,实现了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4. 机器人调试与优化:在完成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设计后,我们对机器人进行了整体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机器人性能,使其达到预期效果。

5. 机器人设计报告撰写: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设计过程、实验数据、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机器人综合设计及实践之慧鱼机器人创意设计报告

机器人综合设计及实践之慧鱼机器人创意设计报告

.. . …机器人综合设计与实践之慧鱼机器人创意设计报告:学号:专业班级::学号:专业班级::学号:专业班级::学号:专业班级::学号:专业班级:报告提交时间:2021年12月18日1、作品名称:承载汽车停车装置2、主要材料:慧鱼创意组合模型3、设计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出行啊是越来越方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成为了热点话题,出行方面,还有限号等措施来进展限制,但一辆车,无论如何限号,停车总是一辆车要实打实的占一个车位的,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年代,停车位是越发珍惜。

我们小组就以此为契机设计了这款承载汽车停车装置,为的就是为解决停车难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我们大学生的一点思路。

而理论上我们的这个装置思路,可将停车位土地的利用提高四倍左右。

切实解决了停车位稀缺引发争抢的问题。

4、设计与制作步骤□1计构思及设计草图:我们组五个人经过剧烈的讨论后,最后选定做简易可实施的高空停车装置,并放弃了摩天轮式的传车和文具盒式的停车方式,最后选用可施行的货运传送方式。

□2根本骨架:我们组选用长条行快上下左右两层来模拟楼层,做到了简单,神似,美观的效果。

□3货运传送装置:经过一系列的的尝试失败后,我们组自制出了货运式的传送装置。

□4动力装置:动力装置方面的问题我们组才用了电机动力,可施行,具有可靠性。

□5装运车辆的框架:这对于我们组来说是个难题,屡次失败后,组长决定才用电梯式的方式将车辆运送到高空楼层进展停放。

可靠。

□6进展骨架,动力装置,传送装置的合并与组装。

□7进展局部修改,让装置高端大气上档次。

5、作品功能简述及其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我们作品是一个简易的汽车停泊装置,主要的功能是停放轿车、面包车等中小型汽车。

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一、对制作零件和安装零件的方法不熟悉。

在我们的小组当中,大多数人所在的专业与本课程的容没有联系,因此也鲜少有时机能接触到此类装置的制作,所以对它们不太熟悉。

人形机器人下肢机构设计及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形机器人下肢机构设计及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形机器人下肢机构设计及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智能机器人的代表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下肢机构的设计是人形机器人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之一。

人类的下肢结构和动作特点为其高效地行走和奔跑提供了关键支持,因此,要使人形机器人具备较高的稳定性、速度和造型美观度,下肢机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人形机器人下肢机构设计中存在的挑战很多,如要考虑到动力学、静力学、稳定性、结构刚性、运动精度等问题。

因此,开展人形机器人下肢机构的实验研究,对于推进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着重针对人形机器人下肢机构设计和实验研究,包括下肢结构设计和优化、机构学分析、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等。

2.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对下肢机构的稳定性、运动性能进行分析,设计优化方案,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1)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利用传感器、运动捕捉系统等工具获取下肢运动的数据,在Matlab等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

(2)结构设计和优化:以运动学和动力学为基础,对机器人下肢的结构进行设计和优化。

(3)仿真模拟:建立数学模型,使用ADAMS、ANSYS等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4)实验验证:利用自行设计和制作的下肢机构进行实验验证,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论文组织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人形机器人下肢机构设计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部分是人形机器人下肢结构设计,包括下肢结构设计要求、下肢结构设计方法、下肢运动学分析和下肢动力学分析等。

第三部分是下肢机构的仿真建模,包括建模方法、模型验证和仿真分析等。

第四部分是机器人下肢机构的优化设计,包括机构设计和运动学优化、动力学优化和力学优化等。

第五部分是下肢机构的实验研究,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等。

机器人设计与制造实践过程及承担任务

机器人设计与制造实践过程及承担任务

机器人设计与制造实践过程及承担任务机器人这东西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大玩具,不过这个玩具可有着大能耐呢。

咱要是想搞机器人设计与制造啊,那得先从最基础的开始。

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打地基一样,机器人的设计得先有个构思。

这构思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出来的,得了解好多东西。

比如说,你得知道这机器人是用来干啥的,是在工厂里搬运重物呢,还是在医院里照顾病人。

这就像你做饭,得先知道是做给老人吃还是小孩吃,口味肯定不一样嘛。

设计机器人的时候,你得考虑它的外形。

是要做成像人一样两条腿走路的呢,还是像个小车子一样到处跑就行。

要是在一些狭窄的空间工作,可能小车子形状的就更方便,这就像在小胡同里,自行车比汽车灵活多了。

外形确定了,还得考虑它的内部结构。

这就像人的身体,有骨架有内脏。

机器人得有一个稳固的框架来支撑各种零件,就像人的骨头支撑着身体一样。

那些电子元件、线路什么的,就相当于人的血管和神经,得把它们合理地安排好,这样机器人才能正常工作。

制造过程那就更有趣了。

你得把一个个零件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可这积木可比咱小时候玩的复杂多了。

每个零件的安装都得小心翼翼的,稍微有点差错,就像火车脱轨一样,整个机器人可能就无法正常运转了。

这时候你就得有耐心,就像钓鱼一样,不能着急。

在这个实践过程里,机器人要承担的任务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是工业机器人,那它的任务可能就是不停地重复一些动作,像拧螺丝啊,焊接啊。

这就像工厂里的工人,每天都在做着相同的工作。

只不过机器人不会累,也不会抱怨。

要是服务型机器人呢,那它的任务可能就是接待客人,给客人端茶倒水之类的。

这就像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服务员,总是能在客人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

再说说探索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了不起了。

它们就像勇敢的探险家一样,被派到一些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像深海或者火星。

它们要承担的任务就是收集信息,把那些神秘地方的情况传回来给人类。

这就像古代的信使,只不过传递的不是信件,而是各种数据和图像。

人型设计总结报告范文(3篇)

人型设计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型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人型设计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工作回顾1. 项目概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队承接了多个项目,包括但不限于:(1)智能家居人型机器人设计(2)教育辅助人型机器人设计(3)医疗护理人型机器人设计(4)服务型人型机器人设计2. 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关注人型机器人的安全性、易用性和舒适性。

(2)技术创新: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提升人型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

(3)跨界融合:将人型设计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相结合,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人型机器人。

3. 设计成果(1)智能家居人型机器人:成功研发出一款具备语音识别、智能控制、娱乐互动等功能的人型机器人,为家庭生活带来便捷。

(2)教育辅助人型机器人:设计出一款具备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情感交流等功能的人型机器人,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

(3)医疗护理人型机器人:研发出一款具备远程监控、紧急救助、康复训练等功能的人型机器人,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4)服务型人型机器人:设计出一款具备多场景应用、智能导航、任务执行等功能的人型机器人,满足不同行业的服务需求。

三、工作亮点1. 团队协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紧密协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 技术创新引入多项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提升人型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

3. 用户导向始终关注用户体验,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人型机器人。

四、工作不足1. 设计周期较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融合,导致设计周期较长。

2. 成本控制部分项目成本较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成本控制。

3. 人才培养人型设计行业对人才需求较大,但人才培养相对滞后,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

人型设计总结报告范文模板(3篇)

人型设计总结报告范文模板(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型设计(Humanoid Design)逐渐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

本报告旨在对人型设计进行总结,包括其发展历程、设计原则、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二、人型设计的发展历程1. 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型设计的概念最初源于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主要以研究人形机器人为核心。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人形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运动控制。

2. 成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人型设计开始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人形机器人的自主移动、感知和交互能力。

3. 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人型设计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人形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娱乐、服务等领域。

三、人型设计的原则1. 人性化设计:人型设计应以满足人类需求为核心,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

2. 模块化设计:人型机器人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功能扩展和升级。

3. 适应性设计:人型机器人应具备适应不同环境和任务的能力。

4. 安全性设计:人型设计应确保人机交互的安全性,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四、人型设计的关键技术1. 机械结构设计:人型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是保证其运动性能和稳定性基础。

2. 驱动控制技术:驱动控制技术是人型机器人实现运动控制的关键。

3. 感知与交互技术:人型机器人需要具备感知环境和与人交互的能力。

4.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人型机器人实现智能行为和决策的基础。

五、人型设计的应用领域1. 医疗领域:人型机器人可用于康复训练、辅助手术、护理等。

2. 教育领域:人型机器人可用于辅助教学、辅导学生学习。

3. 娱乐领域:人型机器人可用于表演、互动娱乐等。

4. 服务领域:人型机器人可用于家庭服务、酒店服务、安保等。

六、人型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1. 智能化:人型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

人形机器人研究报告

人形机器人研究报告

思 路
初始化 并保存每个 舵机的位置 执行相应 的动作
读取状 态
判断当前位置 和目标位置 是否该状态的所 有舵机都已经到 达目标位置
状态完成 后循环或 结束
舵机都到达预 定位置后,则 延时并读取下 一个状态参数
程序概述
1.舵机总数n确定的时候,依次给每个舵机一个经 过计算处理后的控制信号;每循环一圈,每个舵 机接收并执行一次。 2.每个动作都有若干个状态构成,依次执行每个 状态,完成后执行下一个动作的状态。 3.在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运动时,各个舵机转 动的幅度是不同的,在都以1度的步伐运动时, 有的到达目标位置了,有的还在继续判断执行; 到达的则等待全部执行完毕。 4.状态的完成与否是通过不停地判断当前舵机的 位置与目标位置是否相等来实现的。
简单的控制板
看了刚才的控制 板,大家就会发现我 们的电路可以说是最 简单的,为什么控制 电路板会这么简单呢?
——这是由于舵机 的控制特点所决定的
舵 机
舵 机 的 外 形
内部结构
舵机的工作原理
舵机是一种位置伺服的驱动器,适用于那些需要 角度不断变化并可以保持的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 是:控制信号由接收机的通道进入信号调制芯片, 获得直流偏置电压。它内部有一个基准电路,产生 周期为20ms,高电平宽度为1.5ms的基准信号,将获得 的直流偏置电压与电位器的电压比较,获得电压差输 出。最后,电压差的正负输出到电机驱动芯片决定电 机的正反转。当电机转速一定时,通过级联减速齿轮 带动电位器旋转,使得电压差为0,电机停止转动。
单片机输出的信号
这是在模拟示波器上观察的波形,也是我们预想的波形; 每路输出的脉冲宽度都在不停的向着目标位置缓慢变化
谢谢大家
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人形机器人的硬件组成
1. 组装机器人所需的零件列表与选用原则
零件名称 图片
数量 规格与备注
马达转盘
16
使用任何 4*2*4cm 大小的
(2 头 SERVO(伺服机)都行,轴数也
部) 是暂定,功能越多轴数当然会
越多
L 型支架 Servo 架 U型 人形顶盖 人形脚底 人形护甲
2
1.6mm 的铝合金,这可轻易的
另外的做法就是利用螺母,把机构和马达固定在一起,这样也可以很稳固,
但这样做多了螺丝和螺母的额外重量,虽然没多重,但一整台机器人可能用上一两 百颗螺丝,这种重量的增加就很明显了。
3. 组装步骤 建议得先在纸上或是绘图软体里面把机器人的概图先画好,先模拟自己的
机器人想要作出怎样的动作,需要多少维度,每个关节想要往哪个方向动多少 度,还要记得把 SERVO 能做出的运动角度考虑进去(通常 SERVO 只能中间点往 左右各移动 60~75 度),不同的 SERVO 能做出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必须先测 试清楚再来规划,免得组装好以后才发现想要的某个动作会卡到,若是干扰到 别的部分的运动空间(机构间的干涉问题),例如:脚和身体结合处最容易有 这种问题,装的靠近身体容易前进(运动时重心可以比较容易转移到不同 脚),但却相对容易卡到另外一只脚的运动。 如下图左是一只脚的侧视图,下 图右是全身组装的示意图。
人形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结课报告
姓名:钟乐乐 指导老师:罗忠文
班级:040131 学号:20131003495
一. 人形机器人简介
人形机器人:又称仿人机器人,是具有人形的机器人。现代的人形机器人一种智能化 机器人,例如 ROBOT·X 人形机器人,在机器的各活动关节配置有多达 17 个伺服器,具 有 17 个自由度,特显灵活,更能完成诸如手臂后摆 90 度的高难度动作。它还配以设计优 良的控制系统,通过自身智能编程软件便能自动地完成整套动作。人形机器人可以随音乐 起舞、行走、起卧、武术表演、翻跟斗等杂技以及各种奥运竞赛动作。人形机器人集机、 电、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和发展 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发达国家都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开发研究。日、美英等国都在 研制仿人形机器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中国的机器人事业也正 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
人形再来要注意 SERVO 必须把转轴的位置先置中(这部分不管品牌,所有的 PWM 控制的马达都必须这样),也就是送 1.5ms 的脉 波给 SERVO,让 SERVO 以置中的角 度来安装;如何置中,所有的控制板都有对应的功能,但笔者不喜欢用控制板来置 中, 因为每安装一个 SERVO 就要重来一次,太麻烦了;笔者的做法是自己利用单 晶作一片板子,上面只有一个按钮(没有也没关 系),控制板上有整排的 3 脚一组 的排针用来插 SERVO 的插头,通电后,单晶的讯号脚位不断的送出 1.5ms 宽度的 脉波讯 号,这样只要把 SERVO 插上去就会直接置中,再拔下来就好,可以快速的 对大量的 SERVO 作置中的处理;或是组装过程 中,不小心转动了某颗 SERVO 使它 置中的位置跑了,也可以轻易的重新置中。 这个功能使用 arduino 也可以轻易做 到,后面 我们谈机器人控制板时也来顺便谈谈直接用 arduino 控制机器人是多容
再来,机构部分,使用铝合金应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铝比较轻,强度对于这种 等级的机器人来说也够,一般人若是不想去工厂加工,也可以买铝板回来自己用线 锯和磨刀慢慢的加工一样做的出来;有人想用薄的白铁板作,理由是可轻易使用剪 刀去剪形状,个人比较不喜欢,因为白铁明显比铝还重,做出来的机器人重量会重 个上百甚至数百克,对于 SERVO 的负担和耗电量都是一大考验。 有些对刚性要求 不是很重要的地方,也可以考虑改用塑胶板,例如上面零件列表里面的胸部专用 件,这甚至可以利用热风枪和锅子,来轻易的制作出曲面等比较特殊的构型,然后 再裁切和打磨成想要的形状,作出个人的特色。
易。 以下我们就来看看整个组装的过程。 (一)全身共通件因为全身有很多地方会使用到类似的组装方式,称为共通件结 构,一开始得先把这些共通件需要的部分通 通先组装好,以利后续的安装。
A、 共通件 1(C1) B、共通件 2(C2) (二)头部 A、Step 1(N1) B、Step 2(N2) C、Step 3(N3) D、Step 4(N4) (三)手部 A、左手(HL1) B、右手(HR1) 这里需注意左右手其实是对称的,所以两只手不能装成一模一样。 (四)脚部 A、脚共通件 1(LC1) B 脚共通件 2(LC2) C、脚共通件 3(LC3) D、脚共通件 4(LC4) E、左脚 i、Step 1(LL1) ii、Step 2(LL2) iii、Step 3(LL3) iv、Step 4(LL4) F、右脚 i、Step 1(LR1) ii、Step 2(LR2) iii、Step 3(LR3) iv、Step 4(LR4) (五)身体 A、右半边 i、Step 1(BR1) ii、Step 2(BR2) B、左半边 i、Step 1(BL1) Ii、Step 2(BL2) C、 合并(B1) (六)整体 A、Step 1(A1) B、Step 2(A2) C、Step 3(A3)
锁螺丝还要考虑和机构间的密合问题,因为采用的机构是 1~2mm(看使用的 位置受力程度来决定厚一点或是薄一点),这种厚度的机构,若是钻孔直接攻牙, 要锁 2mm 或以下的螺丝会很不稳定,容易因为激烈运动而脱落。 解决方式有几 种,常用的方式是直接把 SERVO 的螺丝先拆下,然后把机构和 SERVO 并在一起锁 上,这种情况其实是利用到 SERVO 螺丝的攻牙孔,因为比较深(通常至少有 5mm),螺丝的抓取力会比较足够,日本的 KONDO 的 KHR 系列机器人或是台湾的 铁蛋机器人都是这样做的,如下所示:
2. Basic 编程 这种编程方法比较麻烦,且实用性比较差,我在此处就不赘余了。
四.人形机器人制作与设计课程心得与感悟
我从小对机器人比较感兴趣,所以这学期选了这门课。通过这次选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的 学习,让我对机器人的制作与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从硬件层次上,从舵机与普通电机的 区别,各种机械器件的有机组合才能使机器人能够顺利的工作;从软件层次上使我了解了 两种编程方式,即图形化编程与 basic 编程。图形化编程使机器人编程变得更加简单,而 basic 编程对机器人编程更有普遍性。因此各有各的优点与长处。虽然可能在这门课后将 再也没有机会去接触机器人了。但对机器人的兴趣不会减,我会经常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动 向,有机会自己也去做一个机器人。
三.机器人的软件编程与制作
首先安装串口驱动等程序使机器人与电脑可以进行交互。连接好之后可以打开编程软件 进行编程。编程主要分两种方式:即图形可视化编程和 basic 编程 1. 图形化编 打开编程软件后,选择 com1 端口,点击“链接”的同时打开机器人的电源,当显示“接 完成”,点击确定,然后就可以开始编辑动作了。打开一个动作然后会看到机器人每一个动 作的状态与整套动作的流程图,对每一个状态的参数与角度进行改变,看后知道每一个舵机 的调节角度与大小的含义,从而编写自己的动作。在自己动作的编写阶段,我们可以把原有 动作删掉,添加自己需要的动作,然后把这些动作用箭头连起来,点击生成,然后可以生成 整套。点击运行下载到机器人中,既可以完成整套动作。
螺丝
142 M2.5 x 6mm
螺丝
87
M3 x 8mm
螺帽
32Leabharlann M2.5螺帽87M3
培林(轴 承)
15
3x8x3
2. 材料的选用: SERVO 到底采用什么,看到底预算到哪里,当然,品质越好的 SERVO 功能就越 好,这部分使用普通有耳朵的 SERVO(如下图左)原因是—便宜,但这样会牺 牲重量,有两边耳朵的 SERVO 需要比较多的零件来固定,相对来讲重量会比较 重;使用没耳朵的 SERVO(如下图右),固定所需的零件会明显比较少,重量 会比较轻,很多表现会比较好,但相对这种 SERVO 的价格都明显比较高,如何 取舍就看的实际状况来决定了。
螺丝部分在设计时要详细的考虑,笔者特爱 2mm 或是 1.4mm 直径的螺丝, 相对比 3mm 要明显轻,但因为这种螺丝相对比较小,锁的深度不够的时候,容易 脱落。 一般的机器人比赛因为都是比较温和的行进动作,使用小又短的螺丝就差 不多能胜任;但对于机器人格斗来说,因为所实施的动作相对比较激烈,若是还使 用 2mm 以下的螺丝设计,很容易一阵激烈运动以后,发生螺丝脱落导致机器人的 零件掉落。 虽然有些组装者会想要使用螺丝胶来固定,笔者并不建议这样,因为 机器人使用的时候,SERVO 或是机构零件难免会坏,若是使用螺丝胶固定螺丝,会 容易在损坏的时候增加拆装或更换零件的困难度,反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使用钻床自己动手做
16
2mm 或是 1.6mm 的铝合金,这
(2 头 形状比较复杂,可能得让工厂
部) 制作
14
长度较短的,1.6mm 铝合金
(1 头
部)
1
胸板连接专用件,1.6mm 铝合

2
脚部专用件,1.6mm 铝合金
2
胸部专用件,1.6mm 铝合金
直条型支架
1
1.6mm 铝合金
螺丝
若干 M2.5 x 1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