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总体情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总体情况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伟利介绍了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总体情况。

长宁区委常委、副区长张连城,闵行区委常委、副区长张国坤,青浦区委常委、副区长华源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总体情况
开发建设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目的是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会展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 带动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促进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助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六年来, 商务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 紧紧围绕功能定位要求, 全力推进开发建设, 目前各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开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逐步朝着“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的目标推进。

一、核心区开发建设初见成效
1、规划理念特色鲜明。

商务区管委会与市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完成了虹桥商务区 86平方公里的结构规划和 27平方公里的主功能区控详规划均已确定。

按照新一代商务区的定位,以实现“形态、业态、生态、神态”有机统一为原则,确定了枢纽虹桥、贸易虹桥、低碳虹桥、智慧虹桥、商务社区、城市综合体六大开发建设理念。

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空间风貌、屋顶景观绿化、交通网络体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力争在地下空间、绿色低碳、智能智慧、全连全通等方面成为标志性区域。

2、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2015年底,商务区核心区主体项目将基本建成。

目前核心区内所有地块项目已全面开工, 352栋楼宇目前已完成结构封顶的 170栋,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到 280栋,总建筑面积约 450万平方米。

政府配套项目方面,重点推进 21个项目,包括空中廊道、地下通道、迎宾绿地、中轴线西延伸通道工程、能源管沟和能源站等项目,基本可以满足社会投资项目建成使用后的实际需要。

核心区作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区, 所有新建建筑全部达到国家星级绿色标准, 二星级以
上绿色建筑 100%, 三星级绿色建筑超过 50%。

部分项目还拥有中国绿色建筑及美国 LEED 双重认证。

主功能区内,华翔、迎宾、天麓、云霞四大绿地目前已全部建成完工,为商务区新增 56公顷公共绿地,相当于 6个陆家嘴中心绿地的面积。

3、招商引资全面启动。

商务区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和独一无二的交通优势,高起点规划和高品质开发,吸引了罗氏诊断、壳牌石油、中国平安、格兰富、基恩士、长江商学院、伊顿国际教育集团等数十家知名企业签约入驻。

首批开业的“虹桥天地” 项目商务楼宇出租率高达 83%, 商业出租率也已超过 50%。

据统计,从2014年 1月至今, 商务区核心区内新增企业 217家,注册资本 17.8亿元,合同外资4.6亿美元。

税收方面,今年上半年,核心区 3.7平方公里范围内企业上缴区级税收9.6亿元,同比增幅 191%,已超过 2014年全年税收总额,经济效益初现。

4、枢纽运行平稳有序。

虹桥交通枢纽建成运营以来,管委会与相关单位加强协调,建立联动机制,互相紧密配合,推动枢纽运营管理日益顺畅,交通设施和标志标识日臻优化, 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空铁、公铁联合售票措施取得实效,远程值机、“空铁通”等创新探索受到市场欢迎。

2014年虹桥枢纽日均客流达 78万人次,同比增长14%。

2015年上半年总客流达 1.49亿,日均客流达 82万人次,同比去年增加 8.3%,其中“五一”长假期间创造了单日旅客突破 113万人次记录。

虹桥枢纽保持了安
全、平稳、有序运营, 被国家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全国平安交通建设示范点”。

5、综合配套加快完善。

国内首个区域冷热电三联供项目成功运营。

虹桥商务区作为目
前本市最大的“三联供”区域集中供能实践区,规划建设 5座能源站,目前一、二号能源站已建成并供能。

“三联供”系统的使用,使核心区能源综合利用率达到 80%以上,每年将为商务区节省近三万吨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超 8万吨。

地下空间高强度开发和大联通是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的特色之一,核心区共规划有 20条地下通道,目前所有地下通道项目基本完工,建成后将地块项目地下空间联为一体,四通八达,面积达到 260万平方米。

6、改革增效不断推进。

商务区在复制自贸试验区政策经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商事管理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网上企业服务中心运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政策落地、促进金融创新与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设立了 20亿元的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落实了“虹桥事、虹桥办”要求,着力营造了高效便利的宜商环境。

虹桥商务区已被财政部、商务部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 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同时也是上海市低碳实践区、智慧城市示范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已经和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市经信委和市台办等多个部门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将在多个领域开展全方位的政策改革创新试点, 充分借鉴和复制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和政策举措。

二、重点片区发展明显提速
目前, 商务区几个重点片区开发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形成了聚焦重点、组团推进的良好势头。

国家会展中心作为世界最大的会展单体项目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5年将举办大型展览和会议 40余场。

其招商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综合体内首批 20余家企业租户已经进驻。

周边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1条轨道交通、 8条地面配套道路和 3个停车场建设正有序推进。

东虹桥地区,虹桥机场东片区综合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高端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 已经市政府批准, 集聚三类重点航空产业, 六大产业功能, 包括推动现有航空服务业能级提升、促进现代航空配套服务业的集聚、吸引航空服务业功能性平台机构落户、推动保税免税功能落地、推动公务机产业功能落地、推动航空要素市场化配置功能落地、推动航空专业服务功能落地、推动航空金融服务功能落地、推动航空快递功能发展。

南虹桥地区, 卫生部和上海市的部市合作项目——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已全面启动, 1期 8个医学项目和 5个国际化医疗管理集团已完成签约, 医技中心已经动工建设, 涵盖“医、教、研、养、康”的智慧医疗产业链逐步形成。

此外,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的空间载体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 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效用逐步显现, 大型国际化高端居住社区项目也在规划之中。

西虹桥地区, 会展服务、商贸流通服务、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文化创意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初具雏形,其中北斗产业园已入驻企业 55家,今年产值将达 8亿元。

中国(上海网上国际贸易中心西虹桥功能区平台、特色金融数据与信息服务平台等项目也先后落地, “一核三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基本形成。

北虹桥地区, 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老园区升级改造稳步推进, 智能制造和服饰创意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三、未来发展前景无限
经过 6年的开发建设, 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工作重点朝功能打造转移,虹桥商务区将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为引领,通过“十三五”规划编制和落实、专项资金引导、区域统筹协调等多种措施,努力打造世界知名的新一代商务区。

1、商务区将进一步完善政策配套和投资环境。

继续发挥 20亿专项发展资金引导作用, 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低碳实践区建设、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以及支持虹桥
商务区核心区商业配套建设。

加快行政审批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 出台促进沪台经济合作交流、推进特色金融服务功能配套相关政策,创造更加有利的企业发展环境。

2、商务区将进一步完善交通配套。

计划年内编制完成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完善交通配套;新辟 1路公交巴士环线,连接虹桥机场 T2航站楼、高铁虹桥站和核心区 1期主体项目; 作为国际电动汽车城市友好计划合作区域, 推进虹桥商务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 打造无人值守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的商务社区; 分步实施自行车步道项目, 并建设华翔路绿地环路步道。

3、商务区进一步优化商务配套项目。

虹桥天地城市综合体内的远程值机项目是国内首个购物中心内的“值机大厅” , 将机场服务功能与商业服务完美融合,为商务人士方便舒适快捷地办理乘机手续; 洲际酒店等 6家高端酒店相继入驻商务区, 进一步完善了商务区现有住宿、餐饮、会务服务配套功能。

此外,白领食堂、文体中心、白领公寓等配套设施也将陆续投入使用和运营。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虹桥商务区的发展, 各委办局和相关行政区也一直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商务区的开发建设工作。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加快,到 2020年,商务区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商务发展重要节点、“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综合枢纽、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新平台、上海世界展都核心功能承载区, 以及产城融合发展标志性区域。

(二相关区域情况
一、虹桥商务区机场东片区城市设计情况
虹桥商务区机场东片区四至范围为北至北翟路、东至外环线、南至沪青平公路、西至机场工作区边界线沿线所围合成的区域,面积约 4.2平方公里。

目前,由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东片区指挥部办公室、长宁区规土局三家单位组成东片区城市设计的组织编制单位。

经过网上招标、设计单位竞标、专家评标、中标公示等一系列程序,确定中规院上海分院中标成为该项目的设计单位,正展开具体设计工作。

1、深入地认识地区的定位与业态。

本次城市设计将重点研究国际特大型机场和国际独特影响力的城市机场周边新兴业态, 包括航空服务业、航空配套服务业、航空服务业功能平台等。

兼顾周边协调,对航空服务业的创新协同机制、空间模式进行研究 . 在可争取的产业优先发展策略的保障下, 突破功能组织过于扁平的瓶颈, 研究航空创新产业门类协同发展机制,发掘产业链上下游,打造良性互动的产业功能群。

2、提升地区的综合配套。

深化静态交通组织、与外环以东的交通衔接、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城市公共服务的配套等。

同时结合东片区的地块分布情况,重点突
出虹桥机场 1号航站楼周边区域, 并紧密联动东临空。

研究内部地块间地上地下的交通勾连、对外区域间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与内部停车体系建设。

3、打造地区风貌品质。

对东片区整体风貌形象进行规划设计,重点塑造东片区特色, 深化完善景观系统,创造特征鲜明的街道空间、建筑布局、建筑品质、城市天际线、开放空间系统、标识系统和环境小品等。

同时, 提出景观要素在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上的强制性控制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4、关注规划的动态性。

本次城市设计 -更关注空间演化的动态过程, 以及保证其实现的背后社会机制。

远近结合,以对地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触媒”建筑,作为近期启动的抓手。

动态跟踪,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深入各地块以及重要建筑层面的“档案”,在不同的阶段保持持续的跟踪研究与设计。

二、上海虹桥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情况
2015年 5月 29日,上海虹桥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总面积为
6.74平方公里, 主要由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和机场东片区组成 (四至范围为北起苏州河, 东临淞
虹路、外环线,南至沪青平公路,西迄虹桥机场停机坪。

未来试验区将集聚三类重点航空产业,六大产业功能, 包括推动现有航空服务业能级提升、促进现代航空配套服务业的集聚、吸引航空服务业功能性平台机构落户、推动保税免税功能落地、推动公务机产业功能落地、推动航空要素市场化配置功能落地、推动航空专业服务功能落地、推动航空金融服务功能落地、推动航空快递功能发展。

目前,东片区(长宁区部分内共有航空产业相关单位 107户,主要从事飞机维修、飞机销售、航空客运、航空货运、通用航空服务、航空货代、航空票务分销和代理服务等业务。

其中,在国内主要航空公司驻上海机构中,总部设立于上海且落户长宁的航空公司共 5户, 且以虹桥机场为主运营机场; 外省市航空公司在上海设有分公司, 且落户长宁的有 2户; 外省市航空公司在上海设有营业部,且落户长宁的有 2户。

长宁区依托凌空 SOHO 、中山国际广场、新长宁 IBP 等一批现有载体,打造“上海虹桥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启动园” 。

去年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勐马仕航空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航空服务业企业率先入驻,今年上半年又成功引进海鑫航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中航油集团旗下和东方航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下一步, 将继续协调落实航空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入驻,推动优质项目优先落户“上海虹桥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启动园”。

三、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情况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以下简称“医学中心” 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功能拓展区内, 是上海为完善虹桥商务区服务配套 , 着力打造国际大都市的医疗服务品牌,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的重点支撑项目。

医学中心的规划总面积约 100公顷,其中一期规划面积约 42公顷, 投资规模约 100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约 70万平方米。

作为“部市合作”项目, 医学中心一开始就承担了配合国家医卫体制改革, 打造社会办医高地、满足公众对医疗健康服务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发展使命。

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集约化”定位,医学中心在引入整合国内外一流医疗资源和品牌的同时, 在开展市场化投融资、探索医技服务共享模式、开辟社会办医项目与公立医院的合作等方面开展了积极实践。

2013年 12月,医学中心所在的闵行区被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四部委确定为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

一、优质医疗服务的集聚平台
医学中心一期未来有十余家医疗机构入驻, 不仅包括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上海百汇医院、上海万科儿童医院等综合性或专科医院,还有上海名医门诊、大视光中心等高端诊所。

通过合资合作、委托管理等方式, 医学中心的品牌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爱诺华医疗集团、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上海多家三甲公立医院等国内外机构将为园区导入医疗人才、管理团队和运营经验。

二、工程建设
目前, 医学中心的建设有序推进, 园区内新建的市政道路季乐路已完成建设, 医技中心、能源中心被列入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正在抓紧施工。

医技中心、能源中心预计将于 2016年下半年竣工, 届时设于医技中心内的上海名医门诊、大视光中心等高端诊所可以在年底投入运营。

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上海万科儿童医院、上海慈弘妇产科医院等其他医院将于 2016年相继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 预计在 2020年前园区内所有医院都可以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

三、园区共享的医技服务
创新地高效整合医技资源, 搭建集约化保障支持平台——医技中心, 是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一大亮点。

一方面, 专业医技单位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提供影像诊断、病理检验、药品配送、洗涤消毒等医技服务, 能有效降低医院的前期投入成本, 便于他们以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更专注于医疗服务的供给;另一方面,医技资源,尤其是核磁共振等大型影像设备,
通过向整个园区的医院开放共享, 大幅提供了医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产出。

医技中心引入了一批堪称“业界翘楚”的医技服务机构,如泰和诚医疗集团(纽交所上市企业、亚洲最大的影像诊断网络运营商、美国通用电气医疗 (影像诊断、
医疗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国药控股 (国内最大的药品流通企业、 BML 医学检验所 (日本第二大独立实验室、英国新合力集团(世界最大的医疗灭菌供应商等。

四、南虹桥区域建设情况
南虹桥区域是指虹桥商务区的闵行区部分, 四至范围是西至闵行区区界及西边界, 北至苏州河,东南部以外环路 -北青公路 -沪杭铁路 -闵行区区界作为边界,总面积约 30.22平方公里。

《虹桥商务区规划》中提出,南虹桥区域应以为虹桥商务区提供配套的中高档居住、国际医疗、国际教育、文化、体育、生态型总部办公、商业商务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展方向。

闵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南虹桥区域开发, 为实现市委市政府“将虹桥商务区打造为沪西部市中心”的目标,闵行区将南虹桥区域开发视为“十三五”期间的主战场,并全力配合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推进各项开发建设任务。

根据现有规划,该区域将重点培育城市功能, 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综合环境品质;以发展技术贸易为核心,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地区、相关省市搭建科技商务服务平台, 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突出与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的协同互补发展, 为其提供中高端居住、国际医疗、国际教育以及文化体育等生产生活配套,延伸发展相关产业链。

着力打造出一个“产业融合、贸易便利、城市智慧、创新时尚、宜居宜业” 的“国际化科技贸易新城” , 成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的产业配套区和服务配套区, 成为上海土地“二次开发” 和城市治理创新的成功示范, 成为闵行区新一轮区域功能开发的核心引擎。

五、国家会展中心相关情况
一、周边市政配套情况
1. 轨道交通工程:轨交 2号线徐泾东站改建工程 2013年 7月份完成。

轨交 17号线工程正在建设中(中博会北站和蟠龙路站, 2017年建成试运行, 2018年正式运营。

2. 配套道路、地下通道:区属 8条会展配套市政道路, 总长度 16.97公里, 其中 5条区属道路已通车, 3条道路正在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市属 S26公路入城段全长约 7.08 km , 目前正在前期工作;诸光路地下通道,全长 2.8km ,目前正在建设中。

3. 停车场:永久性停车场 3个,规划和建设工作陆续推进。

1#货运轮候区, 已完成规划设计调整。

蟠龙路 P+R停车场, 1500个停车位, 2015年内开工。

谢卫路
P+R停车场 , 谢卫路诸光路西南角,规划建设用地 37亩,规划 1200个停车位,目前开展动迁排摸。

二、保障服务情况
西虹桥商务区配备有四支保障服务队伍, 包括专业执法队伍、综合协管队伍、志愿服务队伍以及企业服务队伍,按照“前期发现、事中处置、事后监督”三大机制进行全面管理, 同时针对落户国家会展中心的相关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六、西虹桥商务区相关情况
随着国家级会展项目——国家会展中心 (上海全面投入运营, 商务区发展更加备受关注。

在未来的五年内, 商务区致力打造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面向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的汇集地, 将成为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

西虹桥商务区的产业发展导向:以会展服务业、流通服务业、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创意产业为六大主导产业, 同时全力以赴打造国家会展项目、北斗西虹桥基地、网上国际贸易功能区、金融服务集聚区四大功能平台。

西虹桥商务区制定了“一
核三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即以国家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会展中心和配套产业集聚区,以商贸和金融为重点的总部经济和金融服务业集聚区,以文化创意产业和电子商务区为中心的蟠龙文化创意休闲区和以高品质居住功能为主的南部特色居住区。

七、北斗基地开发建设相关情况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是上海市卫星导航产业重点发展的两大产业基地之一。

2013 年 12 月,北斗西虹桥基地开园,成为北斗高新技术在国内首家投入运行的产业化基地。

基地位于西虹桥商务区范围内,由创新孵化区、总部研发与商贸区和配套生产加工区三个功能互补的园区有机组成。

截止目前,今年新增登记注册企业 20 家,一年半内累计 55 家企业。

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 2.1 亿元,完成税收 1310 万元。

力争在 2015 年底前产值达 8 亿元,税收达 7000 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