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减轻其骨髓毒性,可先用大剂量MTX,以后再用甲酰四氢
叶酸钙作为救援剂,以保护骨髓正常细胞。
-
8
2、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 氟尿嘧啶 (5-FU)
【药理作用】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而抑制脱 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dUMP)甲基化为脱氧胸苷 酸(dTMP),从而影响DNA的合成。此外,5-FU在体内转 化为5-氟尿嘧啶核苷后,也能掺入RNA 中干扰蛋白质合成, 故对其他各期细胞也有作用。
6
第二节 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 又称抗代谢药,化学结构与核酸代谢必需
物质叶酸、嘌呤碱、嘧啶碱等相似,从而 干扰核酸代谢,阻止肿瘤细胞的分裂繁殖。 它们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属细胞周期特异 性药物。
-
7
1、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
【不良反应】常见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粘膜损害;少数 病人可出现黄疸和肝功能损害。
-
10
4、核苷酸还原酶抑制药 羟基脲(HU)
【药理作用】能抑制核苷酸还原酶,阻止胞苷酸转变 为脱氧胞苷酸,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它能选择性 地杀伤S期细胞。
【临床应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确效,也可用于 急性变者。对黑色素瘤也有暂时缓解作用。用药后 可使瘤细胞集中于G1期,故常作为同步化药物以提 高肿瘤对化疗或放疗的敏感性。
可将抗恶性肿瘤药分为二类:
-
3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
➢能杀灭处于增殖周期各时相的细胞甚至包括G0期细胞的药物,如直接破坏 DNA结构以及影响其复制和转录的药物(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及铂类配合物 等)。 ➢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较强,能迅速杀死肿瘤细胞; ➢剂量反应接近直线,杀伤力随剂量的增加而成倍地增加。
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CSA)
➢仅对增殖周期的某些时相敏感而对G0期细胞不敏感的药物,如作用于S期的抗代 谢药物,作用于M期的长春碱类药物。 ➢对肿瘤细胞的作用较弱,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杀伤作用; ➢剂量反应曲线呈渐进线,达到一定剂量时效应不再增加。
-
4
㈡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
-
2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㈠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 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起到第二次分裂完成时止,
称为一个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周Baidu Nhomakorabea可分为以下四 期:
– 合成前期(G1期) – DNA合成期(S期) – 有丝分裂前期(G2期) – 分裂期(M期)
• 根据增殖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是指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恶性肿瘤药后,产生了对多种结构不同、 作用机制各异的其它抗恶性肿瘤药的耐药性。
基因突变 肿瘤细胞分裂次数越多,耐药瘤株出现的机会越大
①肿瘤细胞内活性药物减少
生化机制
(摄取减少、活性降低、灭活增加、外排增加) ②药物作用的受体或靶酶改变
③肿瘤细胞利用更多的替代代谢途径
④肿瘤细胞的DNA修复- 增加
①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甲氨蝶呤。 ②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如氟尿嘧啶。 ③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如巯嘌呤。 ④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羟基脲。 ⑤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
2、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 如烷化剂、顺铂、丝裂霉素、博莱霉素、喜树碱、鬼臼毒素等
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
如放线菌素D、多柔比星等
第四十七章 抗恶性肿瘤药
• 近年来,肿瘤化疗取得了相当的进步,肿
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特别是对白血 病、恶性淋巴瘤等的治疗有了突破,但对 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占恶性肿瘤 90%以上的实体瘤的治疗未能达到满意的 效果。
-
1
第一节 抗肿瘤药物的药理学基础
一、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㈠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 ㈡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㈢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
4、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
①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如长春碱类和紫杉醇类。 ②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药物如三尖杉生物碱类。 ③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如L-门冬酰胺酶。
5、影响激素平衡
如糖皮质激素、雄激素 、雌激素或其拮抗药
-
5
三、耐药性机制
天然耐药性 获得耐药性
多药耐药性 (MDR)
药物外排泵P-糖蛋白(P-gp) 谷胱甘肽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 蛋白激酶C(PKC) 拓扑异构酶Ⅱ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不规则,常静脉给药。分布于全身体液, 肿瘤组织中的浓度较高,易进入脑脊液内。由肝代谢灭活, 变为CO2和尿素分别由肺和尿排出。
【临床应用】对消化道癌症和乳腺癌疗效较好;对卵巢癌、宫 颈癌、绒毛膜上皮癌、膀胱癌等也有效。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毒性较大,重者血性腹泻而死; 可引起脱发、皮肤色素沉着;偶见肝、肾功能损害。
【临床应用】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 单核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对肝功 能有一定影响。
-
12
二、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
1、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也有消化道反应。肾 功能不良者慎用。可致畸胎,孕妇忌用。
-
11
5、DNA多聚酶抑制药 阿糖胞苷(AraC)
【药理作用】在体内经脱氧胞苷激酶催化成二 或三磷酸胞苷,进而抑制DNA多聚酶的活性 而影响DNA合成;也可掺入DNA中干扰其复 制,使细胞死亡。S期细胞对之最敏感。
-
9
3、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药 巯嘌呤(6-MP)
【药理作用和耐药性】在体内先经酶催化变成硫代肌 苷酸,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阻碍核 酸合成,对S期细胞及其它期细胞有效。肿瘤细胞对 6-MP可产生耐药性,因耐药性细胞中6-MP不易转 变成硫代肌苷酸或产生后迅速降解之故。
【临床应用】对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疗效好,因起 效慢,多作维持药用。大剂量用于治疗绒毛上皮癌 有一定疗效。
【药理作用】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使 脱氧胸苷酸(dTMP)合成受阻,影响DNA合成;也可阻止嘌 呤核苷酸的合成,故能干扰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
【不良反应】
• 可致口腔及胃肠道粘膜损害,如口腔炎、胃炎、腹泻、便血
甚至死亡;骨髓抑制可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以至全血象下 降;长期大剂量用药可致肝、肾损害;妊娠早期应用可致畸 胎、死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