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_邵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微表情越来越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尤其是在司法实践领域。

一、微表情的概念

人类测谎专家、微表情研究专家Ekman 早期认为“微表情(microexpression )是指极大地压缩了正常表现时间的完整的情绪性表情,尽管它完整地表现于脸上,但持续的时间仅止于一瞬,快到让人难以察觉。”[1]随着不断深入研究,Ekman 等(Ekman,

2003,2009;Ekman &Sullivan,2006)发现,“微表情既可

能包含普通表情的全部肌肉动作,也可能只包含普通表情肌肉动作的一部分;它往往在人撒谎时出现,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它是一种自发性的表情动作,表达了六大基本表情。”也有人认为“微表情是一种持续时间仅为1/25秒至1/5秒的非常快速的表情,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2]

以上观点认为,微表情是指表现在“面部”的非常快速、转瞬即逝的“肌肉运动(动作)”,具有完整性或局部性。笔者以为这仅是一种狭义的微表情(“面部微表情”或“面部微动作”),还存在一种广义的解释,即微表情是一种“情绪微表达”。完整理解微表情,首先需了解“表情”和“微”含义。

“表情”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表达感情、情意;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情感等。英文词典中“表情(expression )”的解释:表现、表示、表达;表情、脸色、态度、腔调、声调等。因此“表情”可能是通过面

部、身体姿态表达某些思想情感、感情和情意,并非单指“面部肌肉动作”,还包括肢体、声音等。

在表情的研究史中,“表情”一词较早出于1872年达尔文的名著《人类和动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此处的“expression ”被译为“表情”,这就造成部分国内研究

者时常将其狭义地理解为“面部表情”,词义缩小,认识产生了误区。该书名也有被翻译为《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达》以及《人类和动物的情感》等,从其主要描述的情绪下动物的声调、姿势、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调等内容来看,实际阐述的是“情绪表达”或“情绪表达的方式或途径”。“expression ”在一些英文著作中,有时代指“面部表情”,有时也是其他表情动作,具体理解应结合语境、背景材料。

总之,面部动作不能完全反映情绪,情绪也不仅表现在“面部”,还包括肢体、声音、语言等;表情不等同于“面部表情”,后者只是表情动作中的一部分。

“微”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小、细小;少;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等。“微(micro )”在英文词典中的解释为:细小、细微、极小的等。可以看出中、英文的解释“微”都有表示“程度、量”的含义。

在面部表情动作中,“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情动作出现和消失的速度快、持续时间短。例如,普通的悲伤表情:眉头向上提起,视线向下,嘴角

微表情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

(永寿县公安局,陕西

永寿

713400)

摘要:2013年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为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微表情是一项新的侦查技术和方法,可用于侦查实践中的测谎、甄别供(陈)述真伪等,有利于防止侦查人员先入为主,改变以往办案中过分依赖经验、直觉、感觉等主观意识的局面。调查访问、询问和讯问中运用科学、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充分保障人权,同时也对于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刑讯逼供以及冤假错案的形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侦查技术中图分类号:D6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031(2013)06-0033-06

收稿日期:2013-05-18

作者简介:邵磊(1985-),男,陕西永寿人,陕西省永寿县公安局助理工程师,从事微表情、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画像等研究。

2013年11月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Nov.2013第6期

总第170期

JOURNAL OF JIANGXI POLICE INSTITUTE

No.6

Sum.170

下拉,颏肌上推,从几秒钟到几分钟甚至时间更久;而面部微表情的速度快、时间短,一般在1/4秒到1/ 12秒内完成,甚至会更快、更短。二是身体外在表现强度低(弱)。例如,普通表情中的高兴、愉快:眼轮匝肌收缩,眉毛向下,两侧嘴角向上拉动,大颧肌向上推动下眼睑凸起,眼睛有眯起来的动作;而对应的面部微表情可能仅仅表现为两侧嘴角轻微上翘、下眼睑微微隆起。

这也是Ekman对“微表情”的定义:早期“微”指的是具有“完整性的快速表情”,后来又被赋予了“弱”的含义,也称“弱表情(subtle expression)”①。表情中的“微”与“弱”是两个词,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肌肉表现形式。笔者以为相对于“充分”的普通表情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词——

—“微弱”,因为两者并无本质区别,都属于情绪微表达。

情绪下的身体外在表现都属于情绪表达的范畴,情绪本身强度低或是其在表达的过程中受到了压抑、干扰就会出现一种“微表达”,反映在表情动作上即为强度较低或是非常快速的“微表情”。情绪(emotion),简单地说就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这种体验一般通过内隐和外显的方式表达或呈现出来,两者相伴随。内隐,包括脑电、心率、血压、皮肤电阻、胸肺部扩、收等不易被观察到的体内神经系统活动;外显,指面部表情、肢体、声音、语言等相对易被发现的身体外在表现(反应)。

综上,笔者倾向于广义上的微表情(Micro Expression),即不受个体意识控制,表达试图压抑与隐藏真正情绪的身体外显反应。其包括面部微表情(microexpression)、微动作、微语义三大组成部分。面部微表情与微动作分别是指表现在面部和肢体(身体躯干)的情绪性反应;微语义,是指语音、语言信息中个体隐藏和压抑的真实情绪、想法等。

二、微表情的发展

微表情是表情的缩影,也是建立在表情的基础之上,探讨其发展历程需从表情开始。人类和动物都有表情,可从外在的身体表现推测其情绪。如:狗“龇牙咧嘴”、“狂吠”、“虎啸”很可能就表示其愤怒的情绪或将有攻击倾向;人际交往中,即使没有任何语言,也可从对方的身体外在表现推断其一时心情或者情绪状态。如,“喜上眉梢”、“怒目圆睁”等。这些能被发现的面部表情、肢体、声音等都与肌肉运动(动作)直接相关,不同的肌肉运动产生不同的表情动作。面部表情的肌肉构成、运动最为复杂,一切有关表情的研究也首先是从其开始。以下简要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著作。

英国著名生理学家查理士·贝尔爵士(Sir Charles Bell,1774-1842),代表作《表情的解剖学和心理学》(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Expression),其从生理学的角度阐述了表情。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40年夏季,我读到了贝尔爵士论表情的名著。这就大大提高了我对这个主题的兴趣。”这本书的“贡献主要在于说明了表情动作②和呼吸动作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3]揭示了情绪引发呼吸变化,呼吸直接影响眼部的肌肉无意识地收缩,以保护眼睛。这个重要发现解释了大多数微表情动作中都有眼部肌肉参与的原因,为识别和辨别不同的微表情提供了重要依据。

面部肌肉收缩会产生表情,可以肉眼观察到表情是因为面部的皮肤发生了皱褶。哪些肌肉可以由意志控制?哪些肌肉很难由个体自由收缩?法国科学家纪尧姆·杜胥内·德·波洛(Guillaume Duchenne de Boulogne,1806-1875)博士,著作《人相机制》——

—“利用电诊法和电流刺激来研究了各种个别的肌肉收缩情形和这些收缩运动引起皮肤上发生皱纹的情形以及确定了哪一条肌肉最少受到意志的单独支配等”。

[3]其研究发现真笑与假笑的重要区别主要在于眼轮匝肌是否收缩,后人称“杜式笑容”。这对于研究微表情产生的大脑生理结构与功能、神经通路及区分伪装的微表情有着重大启发意义。

达尔文对于微表情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872年,达尔文的名著《人类和动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面世,它采用大量详实的文献资料、图片以及其长达30余年的入微观察——

—动物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声音到人类的六大基本情绪性表情、表情的基本原理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目前的情绪表达、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语义等研究基本都是以达尔文的理论作重要参考,其为微表情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之前,人们仍停留在基本表情的研究,真正进入微表情时代是近50年。Haggard和Isaacs(1966)率先发现微表情,但并未引起其他研究者的重视。三年后,Ekman和Friesen(1969)受一位精神病学的委托,在检测一段抑郁症患者撒谎以掩盖其自杀意图的录像时,发现了患者脸上一个仅仅1/12秒的强烈

①弱表情(subtle expression),强度非常低。有的研究者将“弱表情”单列为一种独立的表情,与微表情(面部微表情)相区分。

②此处的表情动作特指面部表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