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诊疗方案及优化

合集下载

67 肛肠科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7 肛肠科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便血,色鲜红,手纸带血、滴血、射血;脱垂,便后肿物脱出肛外,轻度可自行还纳,中度需用手托回或休息后复位,重度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脱出;肛门可伴坠胀、异物感、瘙痒、疼痛,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临床主要依靠症状、体征进行诊断,要点如下:(1)症状:出血、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体征: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周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

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肛管直肠指诊:I、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

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分会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年)。

1.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西医诊疗优化方案师宗县中医医院外科2012年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一、病名中医病名:庤 ICD编码 BWG000西医病名:混合痔 ICD编码 90394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痔疮中医诊疗方案

痔疮中医诊疗方案

痔疮中医诊疗方案1. 疾病概述痔疮是指直肠周围的静脉曲张和炎症,常见的症状包括肛门疼痛、出血和肿胀。

中医可以提供多种诊疗方案来帮助患者缓解痔疮症状。

2.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相结合的方法,对痔疮进行综合诊断。

2.1 望诊医生观察肛门周围的肿胀、破溃情况,以及肛门黏膜颜色和渗出物等指标,判断病情和证型。

2.2 闻诊医生通过闻问患者的症状,如肛门出血的性质和量、排便困难程度等来了解病情。

2.3 问诊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感受、排便情况等,以了解病情和脏腑状况。

2.4 切诊医生通过肛门指检,触摸肛门周围组织,判断病变位置和程度。

3.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痔疮的原则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治法、中医针灸等。

4.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通过调理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痔疮症状和治疗病因。

常用的中药包括莪术、苦参、大黄等。

5. 外治法外治法是通过将中药药物外用于患处,直接起到治疗作用。

外治法包括痔疮洗液、药物贴敷、中药浸泡等。

6. 中医针灸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缓解痔疮症状。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扎裆穴、足三里穴等。

7.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痔疮密切相关,因此合理调节饮食也是治疗痔疮的重要方面。

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摄入蔬菜水果和纤维素。

8. 注意事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或长时间站立等致病因素。

9. 总结痔疮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综合诊断方法,并采取中药内服、外治法、中医针灸等综合治疗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饮食调理和注意事项都是重要的支持措施。

痔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痔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痔诊疗规范(手术科室)第一节内痔【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1)便血:无痛性少量便血,鲜红色,不与粪便相混杂或便后滴血,便后出血停止。

(2)痔块脱出:排便时痔团脱出肛门外,数目不等,严重者呈环状脱出或需用手托回。

(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内痔合并炎症、静脉血栓形成和脱垂、嵌顿时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瘙痒:内痔常有分泌物流出,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出现瘙痒。

2.辅助检查(1)肛门视诊可见脱出的内痔,包括大小、数量。

(2)直肠指诊无血栓或纤维化的内痔不易扪及,但需除外直肠内其他病变。

(3)肛门镜检除外直肠内其他疾患,明确痔核的部位、大小与数目。

【治疗原则】1.一般性治疗:保持大便通畅,软便,热水坐浴,肛门内使用消炎止痛栓剂。

痔脱垂并有水肿及感染者,一般先行非手术疗法,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物,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待炎症及水肿消退后,再按上述方法治疗。

2.硬化剂注射:适用于无并发症的内痔,有炎症、溃疡、血栓形成者忌用,可分为经肛门镜硬化剂注射法及局麻下扩肛后硬化剂注射疗法两种。

3.手术治疗(1)结扎法:在痔块深部贯穿结扎,使痔块缺血脱落。

(2)胶圈套扎疗法:以二期及三期的内痔最适宜,以胶圈套扎于痔核基底部,使痔缺血、坏死、脱落而痊愈。

(3)手术切除:适用于以外痔为主的混合痔及较重的环状痔。

可采用外剥内扎术,严重的环状混合痔,可采用痔环形切除术。

第二节血栓性外痔【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1)肿块:肛门周围突发暗紫色卵圆形肿块。

(2)疼痛:局部疼痛是血栓性外痔的特点,活动与排便时加剧。

2.辅助检查(1)肛门视诊:肛门部一卵圆形暗紫红色有一定张力之包块。

(2)肛门指诊:肛门周围质硬性肿块,触之压痛明显。

【治疗原则】1.急性期(1~3天之内):在局麻下切开,取血栓减压,而后每日换药并坐浴(高锰酸钾液)。

2.较轻或非急性期:以热敷、热水坐浴为主。

肛肠科常见病种诊疗方案

肛肠科常见病种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内痔、外痔)的诊疗规范肛肠科常见病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本病以便血、痔核脱落、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范畴。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症状(1)间歇性便血:排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也可表现为手纸染血。

(2)脱垂:便后痔核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回复,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时都可脱出。

(3)肛门不适:可有肛门坠胀、瘙痒、潮湿或异物感。

(4)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1)肛门视诊:需采用卧位和蹲位两种体位检查,肛缘可见皮赘或半圆形隆起或痔核脱出。

(2)直肠指检:对痔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

(3)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线上方粘膜隆起,大小不等,表面充血糜烂或呈灰白增厚。

二、痔的分类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为直肠粘膜所覆盖,常见于左侧、右前和右后位。

可分为四期。

一期内痔:以便血为主,无痔核脱出。

二期内痔:排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回纳。

三期内痔:痔核脱出肛外需用手辅助才能回纳。

四期内痔:痔核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

2、外痔位于齿线下方,表面为肛管皮肤所覆盖,可分三种。

结缔组织外痔:肛缘皮赘突起。

静脉曲张性外痔:腹压增高时,肛缘皮下静脉丛扩张淤血。

血栓性外痔:肛缘皮下有血栓形成。

3、混合痔齿线上下方内、外痔连成一个整体。

三、中医证侯分类(1)风伤肠络证侯:便血色鲜红,滴出或喷射状,量较多,肛门瘙痒,口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侯:便血色鲜红,痔核脱出肛门外或肿痛糜烂,有渗液,肛门灼热、潮湿,或伴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气滞血瘀证侯:内痔脱出嵌顿,表面紫暗糜烂,疼痛剧烈,肛门紧缩,大便密结、小便不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涩或弦。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的患者。

一、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痔病(TCD编码:BWG000)和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5)孕妇。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施治1.阴虚火旺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暗,质稀,常伴有热感、干燥、小便黄赤等。

治疗原则为滋阴清热、润燥止血。

常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配合白果桑螵蛸丸。

2.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絮状便血,色黑紫,质干结,常伴有肛门坠胀、疼痛等。

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肠止血。

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配合玄米煮芋艾丸。

3.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鲜红,质不稀不结,常伴有恶心、嗳气、纳差等。

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消食止血。

常用方剂为香砂六君丸配合舒缓口服液。

二、饮食调理1.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蒜、生姜等,以免刺激直肠黏膜,引发或加重症状。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帮助增加粪便质地,减少便秘和便血发生的机会。

3.注意饮食调理:遵循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原则,不暴饮暴食,调整膳食结构,按照“五谷为基础,畜禽鱼肉为辅,蔬菜水果为主”的比例摄取食物。

三、中药药物治疗1.杭白菊冲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肛门湿痒、出血等症状。

2.逍遥丸:具有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

3.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便血症状,尤其适用于气血淤滞、脾胃虚弱型。

四、中医外治法1.艾草灸法:选用艾叶,将其燃烧,然后放置在患处进行熏灸,可以活血祛湿,缓解痔疮症状。

2.熏洗法:将适量的药材如生薏芽、白物、黄连等煮熟,然后取煮汁熏洗患处,有助于消肿止痛,减轻病情。

3.中药痔疮坐浴:选用适量的药材如黄连、苍术、五倍子等,煮熟后加入坐盆中,患者坐于药水中进行浴疗,可以舒缓局部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以上仅是一种试行的中医诊疗方案,具体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用力排便等不利因素,有助于加速康复。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

肛瘘:肛瘘是肛门与直肠之间的异常 通道,常表现为肛门周围脓肿、疼痛 等,与痔病的脱出物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虑或症状 持续加重,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 专业建议。
03
痔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口服药
针对痔病的症状,可使用口服药来缓解疼痛、消炎、止血等 。常用的药物有止痛药、消炎药、静脉血管活性药物等。使 用药物时需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医嘱。
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是治疗痔病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 优点。常用的微创手术有激光治疗、超声刀手术等。微创手术在精确切除痔疮组 织的同时,减少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04
痔病的预防与调护
生活习惯的调整
定时排便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 免久忍大便,减少大便对 直肠和肛管的压力,降低 痔病发生的风险。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痔病诊疗研究
数据挖掘与预测模型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痔病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潜在的疾病发展规律和治疗靶点, 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智能辅助诊断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手段, 提高痔病的诊断效率和准确率。
精准治疗方案推荐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患者推荐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 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THANKS感谢您的观看 Nhomakorabea分类
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位于 肛门齿状线以上,外痔位于齿状 线以下,混合痔则是内痔和外痔 的融合。
痔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痔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成 年人中更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 率逐渐上升。

痔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

痔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

痔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制定痔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的诊疗指南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包括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MRI)来确诊痔疮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 中医诊断:通过望闻问切等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结合患者的体质、舌象、脉象等信息,判断痔疮的中医证型。

2. 治疗原则:- 西医治疗原则:根据痔疮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非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橡皮圈套扎、红外光凝固等)或手术治疗(如痔疮切除术、镜下手术等)。

- 中医治疗原则: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或结合针灸、拔罐等方法,以调和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3.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 非手术治疗:对于轻度至中度的痔疮,可以使用止痛药、抗炎药、软化大便的药物以及局部外用药膏或栓剂。

-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痔疮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 中医治疗:- 中药内服:根据中医证型选择相应的方剂,如湿热下注型可选用龙胆泻肝汤,血虚风燥型可选用四物汤等。

- 中药外用:使用中药煎剂坐浴或直接涂抹于患处,如使用五倍子、地榆等具有收敛止血、消炎止痛作用的中药。

- 针灸治疗: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如长强、承山等,以调节机体的气血平衡。

- 拔罐治疗:在特定穴位进行拔罐,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

4. 康复与预防:-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 生活习惯改善:避免长时间坐立,增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 定期复查:治疗后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预防复发。

5. 患者教育:- 向患者解释痔疮的成因、病程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减少复发的风险。

6. 跨学科合作:- 鼓励中西医结合的团队合作,以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制定诊疗指南时,应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更新和完善治疗方案。

优势病种痔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痔诊疗方案

排便功能恢复训练
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喝 水,软化粪便,减少排便 困难。
定时排便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 免长时间蹲坐和用力过度 。
肛门括约肌锻炼
进行肛门括约肌收缩和放 松训练,增强肛门控制能 力。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保持肛门清洁
便后及时清洗肛门,避免感染。
适当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 式,如散步、慢跑等,促进血液
02 微创手术治疗优势
微创手术技术特点
创伤小、痛苦轻
微创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患者痛苦轻 ,术后恢复快。
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
由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所以手术时间相对较 短,术中出血也相对较少。
住院时间短
微创手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甚至 有些患者无需住院,随治随走。
术后并发症少
微创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术后发生并 发症的几率也相对较小。
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
微创手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更小 的手术切口,减少了手术对肛周 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更轻,恢
复更快。
微创手术在术中可以更清晰地观 察病灶,手术操作更精准,能够 更彻底地清除病变组织,减少术
后复发的可能。
微创手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更高 的安全性,手术风险更低,更适
合身体状况较差或高龄患者。
加强痔疮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自 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THANKS
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如有异常 出血需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05 术后康复管理与指导
疼痛控制策略
药物镇痛
根据疼痛程度,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镇痛药物,确保疼痛得到有 效缓解。
非药物镇痛
采用冷敷、热敷、坐浴等方法,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感。

中医肛肠科优势病种优化方案及总结

中医肛肠科优势病种优化方案及总结

中医肛肠科优势病种优化方案及总结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痔疮1. 中医药调理:通过中药局部熏洗、内服药物调理,可有效减轻肛门疼痛和出血症状。

2020年中国痔病诊疗新指南

2020年中国痔病诊疗新指南

2020年中国痔病诊疗新指南前言痔病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影响着大量的中国患者。

为了提高痔病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我们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编写了2020年中国痔病诊疗新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的痔病诊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痔病的定义和分类定义痔病是指肛门和直肠末端的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改变,形成痔核、肛裂、肛周脓肿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

分类1. 内痔:发生在肛门齿线以上的痔核,分为四度:- Ⅰ度:排便时出血,痔核不脱出肛门- Ⅱ度:排便时出血,痔核脱出肛门,能自行还纳- Ⅲ度:排便、咳嗽等原因导致痔核脱出,需手动还纳- Ⅳ度:痔核长期脱出,不能还纳2. 外痔:发生在肛门齿线以下的痔核,包括结缔组织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外痔等。

3. 混合痔:内痔和外痔同时存在。

诊断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性质、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等。

体格检查1. 一般检查: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等。

2. 专科检查:- 直肠指诊:了解直肠内有无肿物、触痛、波动感等。

- 肛门镜检查:观察肛门、直肠的病变部位、程度等。

辅助检查1. 肛门镜检查:观察肛门、直肠的病变部位、程度等。

2. 肛门指诊:了解直肠内有无肿物、触痛、波动感等。

3. 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痔病的大小、形态等。

4.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

治疗保守治疗1.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2. 温水坐浴:缓解肛门疼痛、肿胀等症状。

3. 药物治疗:包括局部用药(如痔疮膏、痔疮栓)和全身用药(如止血药、消炎药)。

手术治疗1. 适应症:保守治疗无效或痔病严重者。

2. 手术方式:- 橡皮圈套扎法:适用于Ⅰ度、Ⅱ度内痔。

- 硬化剂注射法:适用于Ⅰ度、Ⅱ度内痔。

- 外痔剥离术:适用于结缔组织外痔、炎性外痔等。

- 混合痔外切内注术:适用于混合痔。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适用于Ⅱ度、Ⅲ度内痔。

痔疮怎么治疗最好 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doc

痔疮怎么治疗最好 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doc

痔疮怎么治疗最好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1、多年的临床观察表明,如果每天能进行20分钟左右的单足跳,一般半个月后痔疮就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如果能坚持10个月,就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痔疮患者应该重视运动治疗痔疮的效果,而且可以利用的时间是非常多的。

痔疮患者可在候车、乘车或打电话时,最好单足站立,一只脚站累后可用另一只脚轮换。

在走路时也可模仿跛足的姿势,或进行单足跳来治疗痔疮。

3、医学专家发现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跛足者很少患痔疮。

这是因为他们走路时,姿势很特殊,主要靠臀部肌肉用力。

而臀部肌肉的一张一弛,就可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减轻痔疮静脉丛内的压力。

这样以来,不但可以预防痔疮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治疗痔疮。

4、运动调养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减低静脉压,加强心脑血管系统的机能,消除便秘,增强肌肉的力量。

这对痔疮的防治很有作用。

提肛运动是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全身放松,臀部及大腿用力加紧,配合吸气,将肛门向上收提,稍闭一下气,然后呼气,全身放松。

这种运动可随时随地进行。

中医治疗痔疮偏方1、椿树皮、大枣各50克,加水适量,煎汤拌白糖冲服,睡前一次服下。

2、槐角茶饮:秋后摘国槐树上结的槐角(即槐豆夹),用铁锅炒熟(不要炒煳),每天取20克,沸水冲当茶饮,可以预防治疗痔疮。

此外,用槐树枝适量,煎汤,频洗患处,也能起到防治的作用。

3、蒲公英煎服:取蒲公英干品(50~100克)或鲜品(100~200克)均可,水煎服,每天1剂。

有痔血者,则需将蒲公英炒至微黄,一般使用2至4天即可止血、消肿、除痛。

4、刘寄奴、五倍子备等分。

研为细末,空心酒下,外治法仍用其药末拌匀外敷。

5、槐花、地榆各10克,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莱苋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6、无花果熏洗:取果、叶一把约200克,放入容器内加水适量,煮透。

先熏后洗,早晚各一次。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痔混合痔是指痔疮疾病中既有内痔又有外痔的病情,临床症状比较复杂。

根据中医理论,痔混合痔主要是由于脾虚湿阻导致气血瘀滞,以及肝气郁结等因素引起的。

针对这种病症的特点,中医临床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案:1.淸湿通络化瘀法病情中以湿气和瘀血为主的患者,可采用淸湿通络化瘀法来治疗。

处方选择可以使用桃仁、赤芍、当归、阿胶等药物,具有淸湿化湿、活血化瘀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大黄瓜酒汤等。

2.益气活血舒痛法痔混合痔病情中以气虚血瘀为主的患者,可采用益气活血舒痛法来治疗。

处方选择可以使用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等药物,具有益气活血、舒筋活络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四神丸、当归四逆散等。

3.脾胃调理法对于痔混合痔病情中脾胃虚弱的患者,可采用脾胃调理法来治疗。

处方选择可以使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药物,具有益气健脾、调理脾胃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六君子汤、承气汤等。

4.肝气疏通法痔混合痔病情中以肝气郁结为主的患者,可以采用肝气疏通法来治疗。

处方选择可以使用柴胡、香附、枳壳、青皮等药物,具有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柴胡疏肝汤、香砂养志丸等。

除了上述常规的中医临床方案外,还可以结合具体病情使用中药外治法,如中药熏洗、灌肠等治疗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和用力过度等不良习惯。

此外,加强运动和调整生活作息,增强身体免疫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痔混合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痔疮疾病,中医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从淸湿化湿、活血化瘀、益气活血、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等角度综合施治,同时结合中药外治法和饮食调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也需配合医生的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XXXX痔病中医诊疗方案及评估优化

XXXX痔病中医诊疗方案及评估优化

XXXX痔病中医诊疗方案及评估优化XXXX年痔疮中医诊疗方案为1,中医病名1,中医病名:痔疮2,西医病名:混合痔、内痔、外痔2,诊断(1),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疾病诊断与治疗标准》(ZY/T001.7-94)(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以排便时滴血、吐血为特征,量大,颜色鲜红,血便不混淆它也可以表现为带血的卫生纸②脱垂:排便后从肛门内出现颗粒状肿块,初期可自行恢复,后期仅可通过手撑或卧床恢复。

在严重的情况下,下蹲、行走、咳嗽或打喷嚏时可能会发生脱垂。

③肛门不适:包括肛门脱垂、异物感、瘙痒或疼痛,伴有粘液溢出(2)征状:直肠检查显示牙线上下同一位置的粘膜和皮肤隆起,连为一体,柔软,多位于3点、7点和11点。

具有(2)以上加上(1)或(2)以上,且诊断可成立。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与XXXX199肛肠外科组、中华医学会肛肠分会、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疮临床诊疗指南》。

痔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是肛门垫(肛管血管垫)、血管丛和动静脉吻合的支撑结构的病变和移位。

外痔是指远端齿状皮下血管丛扩张、瘀血、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

根据组织的病理特征,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外痔、血栓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和炎性外痔。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1)、临床表现256±199内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垂,可伴有血栓形成、嵌顿、绞窄和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级一级:大便时带血和滴血,大便后出血自动停止;没有痔疮脱垂二级:便血常见;痔疮会在排便时出现,排便后会返回患者体内。

三级:可能出现便血;当排便或长时间站立、咳嗽、疲劳和负重时会出现痔疮,需要用手来恢复。

四级:可能出现便血;痔疮在持续脱垂或接受后容易脱垂。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软组织肿块,伴有肛门不适、湿痒或异物感,血栓形成和炎症时疼痛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症状并存。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药内服治疗1.清热解毒、通淋湿热方:药物组成:黄芩、石韦、金银花、茵陈、青蒿、赤芍、白芍、车前子、地骨皮、三七、苦参。

药物作用:清热解毒、通淋湿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用法用量:以上药物配比,煎服,每日2剂。

2.元气化瘀、活血止痛方:药物组成:黄芪、桃仁、红花、皂角刺、当归、三七、穿山甲、草莓、川芎、全蝎。

药物作用:元气化瘀、活血止痛,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止痛的功效。

用法用量:以上药物配比,煎服,每日2剂。

二、中药外用治疗1.坐浴法:药物组成:盐、苦参、黄芩、白芍、苍术、川芎、薄荷。

药物作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药物外洗局部痔疮。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一同煎煮,水温控制在40-45度之间,将盐水倒入坐浴盆中,坐于盆内,每天坚持坐浴15-20分钟,每天1-2次。

2.痔疮湿敷法:药物组成:三棱、苦参、黄芩、赤芍、白芍。

药物作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湿敷局部痔疮。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细粉,加入温开水调成糊状,然后用纱布蘸药液,敷于痔疮上,每天固定时间更换敷料,每天2-3次。

三、饮食调理1.合理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油腻食物,适量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鱼汤、蔬菜等,保持大便通畅。

2.多喝水:多饮白开水,增加水分摄入,帮助消除体内湿气。

3.戒烟酒:痔疮与烟酒有一定的关系,戒烟酒有助于减少湿气侵袭。

总结:痔病混合痔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是通过中药内服和外用疗法,辅以饮食调理,综合调理体内的湿热和气滞血淤。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同时应坚持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此外,合理的生活习惯也是帮助恢复的重要因素,如节制饮食、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等。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治疗痔病混合痔的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愈合。

痔疮诊疗方案

痔疮诊疗方案
(1)适应症:病情严重,伴有并发症,如贫血、感染等。
(2)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必要时进行输血、抗感染等治疗。
四、预防与康复
1.预防: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过度劳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2.康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保守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
(2)药物治療:局部应用痔疮膏、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
(3)温水坐浴: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红外线照射:局部照射,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缓解疼痛。
2.门诊手术治疗:
(1)术后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2)加强肛门括约肌锻炼,提高肛门功能。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
五、结语
本痔疮诊疗方案旨在规范痔疮的诊断与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痛苦。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灵活运用本方案,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同时,加强预防与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2篇
痔疮诊疗方案
一、引言
痔疮是肛门、直肠部位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为了提高痔疮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实践,特制定本痔疮诊疗方案。
二、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主诉排便时肛门疼痛、出血、肛门异物感等症状。
2.体征:
肛门视诊、指诊、肛镜检查等发现以下表现:
(1)痔核:肛门缘或肛门内可见红色、柔软、表面光滑的肿物。
痔疮诊疗方案
第1篇
痔疮诊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痔疮诊疗方案及优化基本概况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痔疮按其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内痔:表面由粘膜覆盖,位于齿线上方,由痔内静脉丛形成,常见于左侧正中、右前及右后3处,常有便血及脱垂史。

内痔的病理变化和发展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常分为四期分类。

Ⅰ期,无痛苦,主要以便血、分泌物多、痒为主;Ⅱ期,有便血,痔随排便脱垂,但能自行还纳Ⅲ期(又称为晚期),内痔脱垂于肛门口外,或每次排便脱出肛门口外,不能自行还纳,必须用手托回。

Ⅳ期,内痔脱出肛门无法回纳到肛门的里面。

这种是内痔中最严重的病症。

外痔外痔:表面由皮肤覆盖,位于齿线下方,由痔外静脉丛形成,常见的有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皮垂)、静脉曲张性外痔及炎性外痔:血栓外痔:主要发病特点为起病突然,疼痛剧烈,坠胀不适感明显,偶有全身症状。

局部检查可见肛旁隆起肿物,可触及皮下硬而滑的包块,触痛明显。

炎性外痔:常由肛缘皮肤损伤和感染引起,多有肛门疼痛,在排便时疼痛加重,便血,肛门部有少量分泌物。

局部检查肛旁隆起的肿物,色红,充血明显,有触痛,有时可伴有全身不适和发热。

静脉曲张型外痔:肛门缘隆起成椭圆形,触之柔软,不痛,在大便用力时可见暗紫色肿块,排便后或休息后体积可缩小,是皮下静脉曲张引起,亦为晚期内痔发展而致。

一般只感肿胀不适,排粪时加重,发炎时才有疼痛症状。

结缔组织型外痔或皮赘外痔:系肛门缘皮肤皱襞变大,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皮赘。

混合痔混合痔:在齿线附近,为皮肤粘膜交界组织覆盖,由痔内静脉和痔外静脉丛之间彼此吻合相通的静脉形成有内痔和外痔两种特性。

混合痔各个时期的症状:早期:主要是大便时出血,血量较多,有时点滴而下,血量有时如泉喷射,没有疼痛或其他不适。

中期:大便后就会有痔核脱出肛门外。

晚期:大便后痔核脱出不能回到肛门内,需要用手推回。

严重时咳嗽、用力、工作或劳动时都会脱出肛门外,经常因分泌物增加。

嵌顿痔脱出于肛门外的内痔,受到括约肌的夹持,静脉回流受阻,而动脉血仍不断输入使痔核体积不断增大,直至动脉血管被压闭,血栓形成,出现痔核变硬、疼痛、无法送回肛门内,称为嵌顿痔。

痔核嵌顿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

痔疮的十大早期症状人们在生活中一旦出现以下“痔疮的十大早期症状”,就应及时就医:一,便血;二,疼痛;三,便时有物脱出;四,肛门瘙痒;五,坠胀不适;六,流脓;七,有分泌物;八,便秘;九,便频;十,有异物感。

因此,在早期发现痔疮症状能远离疾病的痛苦。

病因1、不好的大便习惯:上厕时下蹲位看书看报,造成下蹲和大便时间延长,容易造成肛门盲肠内瘀血而引发疾病。

大便时用力过猛,一些人不管大便感受是否强烈,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挣,只能使盲肠肛门和盆底肌肉增多不必要的负担与局部瘀血,致使疾病发生和蔓延。

2、大便异常:腹泻和大便秘结均是痔疮的重要致病原因。

大便秘结是最大的祸根,盲肠内长期滞留有毒物质不仅可引发盲肠癌,且粪便堆积,影响血液循环。

3、慢性疾病:如长期营养不好的,体质虚弱,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

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由咳喘造成腹压上升,盆腔瘀血。

慢性肝炎、肝硬变、腹泻、结肠炎等均是肛肠疾病发生的诱因。

4、饮食原因:食品质量的精粗,蔬菜种类的变化与量的增减,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等含量的多少,水分摄人情形,都能直接影响粪便成分,导致肛门盲肠疾病。

5、生理原因:结肠、盲肠为运送食品残渣,存留粪便的主要器官,而食品经体内分解吸收后,残渣中常带有大量有害物质,长期滞留在结肠盲肠中,可引发肿瘤。

6、解剖原因:肛门静脉系和腔静脉系在盲肠下端,有许多静脉丛和吻合枝,静脉壁薄弱,对压力的抵抗力减低,盲肠粘膜下组织疏松,有利于静脉扩大曲张变形,容易形成痔。

7、胚胎发育异常原因:发育过程异常,可在肛门盲肠部发生许多先天性肛肠疾病,如先天性无肛症、先天性盲肠阴道瘘、先天性巨结肠等。

8、遗传原因。

中医病因1、饮食不节:易生湿积热,湿热下注肛门,使肛门充血灼痛,引发痔疮。

2、劳累过度:久坐则血脉不行,久行则气血纵横。

瘀血流注肛门而生痔疾。

3、便秘:久忍大便,大肠积热,是痔疮发病的一个原因。

临床诊断(1)、有内痔、外痔或混合痔出血史。

(2)、大便末肛门滴血或粪便表面附着有鲜血。

(3)、可见痔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有的可见到出血点。

(4)、肛门指检指套上有血迹,并可排除直肠内癌瘤出血。

(5)、直肠镜检查可见到内痔核及出血点。

(6)、必要时做粪便细菌培养、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痔疮检查化验1、肛门视诊用双手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期内痔外,其他3期内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这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更有意义。

2、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但指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

3、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和部位。

治疗传统治疗方法1、手术疗法目的是摘除痔核或用缝扎等机械方法使之栓塞或萎陷。

电凝或激光照射也很有效。

2、超低温、超高温疗法液氮冷冻、激光、微波、电子(包括低频、射频、电容场、电离子透入以及电动振荡)等各种治疗仪器,其治疗原理是利用超低温或超高温产生冷或热效应,振荡电离子透入生物物理效应、电场电容效应等,从而起到使病灶组织蛋白凝固、血管栓塞封闭、电灼电凝止血、切割、组织变性、坏死脱落或硬化萎缩等治疗目的,仍属于硬化和枯痔疗法类型重复再现,同手术疗法结果是相似的。

3、结扎、套扎疗法会使肛门部血液循环受阻,易产生淤血水肿、疼痛、排便困难等。

4、注射疗法目前国内外好多采用注射疗法,既将药物注入痔核内治疗痔疮的方法。

临床通常使用的注射剂主要有硬化萎缩剂和枯痔坏死脱落剂两种。

5、痔疮的微创治疗——PPH痔疮的微创治疗PPH痔疮微创术即吻合器痔环切术,其原理是:保留肛垫,将部分内痔及痔上黏膜、黏膜下组织环行切除吻合的同时,进行瞬间吻合。

既阻断了痔的血液供应,又将滑脱组织悬吊固定,将病理状态的肛管直肠恢复到正常的解剖状态。

痔疮手术术前准备1、精神状态及睡眠:放松精神,解除顾虑,保持充足睡眠,有利于保持充沛的体力的精神。

2、戒酒、戒烟:吸烟及饮酒,容易导致咳嗽、引起胃肠道以及肛门部充血,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或加重肛门疼痛等故应戒烟、戒烟。

3、节制饮食:根据医生的要求控制或调整自己的饮食。

4、肠道准备:术前要求排空粪便。

5、其他准备。

如衣物、陪护等。

中医治疗【辩证论治】(一)外治法外治法是采用熏药、敷药、塞药等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表面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内痔保守疗法既包括了内治法也包括了外治法,两者结合治疗可起到相得益彰、增强疗效的效果。

常于术后给予消肿止痛汤坐盆。

拟方如下:苦参25g 芒硝30g 花椒20g 五倍子20g元胡20g 苍术15g 侧柏叶15g 冰片5g艾叶30g 乳香10g 没药10g (水煎坐盆)坐浴时间约20至30分钟。

每日1至2次。

(二)内治法(常用于门诊治疗)1、风伤肠络证:症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消痔固脱。

方药:槐角丸2、湿热下注证:症候:便血色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还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仁丸(《温病条辨》)3、气滞血淤证:症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痛疼,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郁金4、脾虚气陷证:症候: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消痔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用参林白术散5、大肠实热证:症候: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痔核脱出,糜烂不能回缩,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凉血地黄汤合槐角丸6、阴虚肠燥证:症候:头昏咽干,五心烦热,盗汗,形体消瘦,大便秘结,便时肛门疼痛,痔核下脱,滴血,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无力等。

治法:养阴润燥。

痔疮术后排便护理:(1)尽可能一次排大便。

(2)蹲厕不要过频过久:患者可根据自己平常排便的量与手术后每次排便的量来判断。

痔疮术后饮食护理:术后第1天进流质食物,第2至3天可进普食。

术后3日尚无便意者的病人应适当增加一些含植物或动物油脂的食物,如芝麻、肉汤等,经上述食疗后,一般能排出大便。

若不能排出,可用开塞露小灌肠。

术后第1天进流质食物,第2至3天可进普食。

为了保持大便通畅和营养补偿,病人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香蕉、菠菜、鱼汤等易消化少脂食物,但不能饱餐。

术后5至7天,正值切口处线头脱落期,病人不宜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精、细、软为主。

并发症1、坏死:痔核嵌顿于肛门外,由于一系列的病理改变,使局部代谢产物积聚,进一步加重了肛门局部水肿和痔核的嵌顿。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内痔嵌顿日久必然出现坏死。

2、感染:痔核嵌顿后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病人出现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明显等症状。

3、出血:若肛门盲肠内积血较多看不清出血点,可先用气囊压制止血。

如无气囊可用30号肛门,外裹凡士林纱布,两端用丝线扎紧外面再涂麻醉软膏,塞入肛门内作压制止血,一般应用此法都可止血若找到出血点,可用缝扎止血,并全身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

4、肛门狭窄:齿线处狭窄可发生于闭式痔切除术后,齿线上狭窄由于痔基底部结扎过宽,可用多个小的结扎来代替大块结扎。

肛门扩张常有效,不行则需手术矫正。

5、尿潴留:尿潴留是痔疮或其他肛门手术后最常见的合并症,一旦发现有尿潴留的现象应该尽早进行导尿术。

预防(1) 加强锻炼:①提肛运动;②举骨盆运动;③旋腹运动;④交叉起坐运动;⑤体前屈运动;⑥提重心运动(2) 预防便秘:①合理调配饮食。

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③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

(3) 注意孕期保健(4) 保持肛门周围清洁(5) 其它:腹压增高,可以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痔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