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 第4期

2005年8月

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

JO URNAL O F HUNAN BUS I NESS COLL EGE

Vo1112 No 14

Aug 12005

〔收稿日期〕20050510〔作者简介〕肖 

(1959-),女,湖南武冈人,湖南商学院学生工作处副教授。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念

及其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肖 

(湖南商学院 学生工作处,长沙 410205)

〔摘 要〕当代西方德育理念在西方道德教育危机中孕育,在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演变中生长,在当代西方道德环境变革中形成。当代西方德育理念对我国德育具有启示意义。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德育应树立全球开放德育理念、大德育理念、人本德育理念、个性化德育理念和快乐德育理念。

〔关键词〕西方道德教育;德育理念;我国德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2005)04011904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念是指从上个世纪中叶至今在西方国家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的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与现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相适应的道德教育观念和主体德育精神。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朗,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各国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同时西方各国青少年学生中的道德问题也日益严重,需要通过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以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因此,许多新的德育理念应运而生,成为引导各国道德教育的重要思想武器。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念对我国德育教育也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当代西方德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

任何一种思想观念和理论的产生既不是历史的简单延伸,也不是历史隔绝的无根的创造,它应是历史与现实统一的产物。当代西方德育理念也不能例外,它在现代西方道德教育危机中孕育,在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演变中生长,在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环境变革中形成。11当代西方道德教育危机中孕育着当代道德教育理念的萌芽。上个世纪中叶开始,全球青少年道德教育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面临巨大危机。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社会和道德危机。危机在西方发达国家表现尤为突出:第一,犯罪率上升。从1980年起,世界各国犯罪率平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美国为最,每年犯罪3500多万起。第二,毒品走私猖獗。全世界毒品交易年获利高达5000亿美元,美国、西欧最为严重。第三,失业率猛增。1995年西方主要国家的失业率:西班牙24.4%,法国12.

2%,意大利11.9%,加拿大10.2%,德国10%,英国8.2%。第四,腐败现象越来越普遍。有人估计,由腐败给各国带来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第五,青少年道德日益沦落。据统计,美国每年有100万以上10多岁的少女怀孕,其中80%是未婚女孩。第六,暴力行为、吸毒和酗

酒等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危机,引发了人们普遍的“

道德恐慌”

,使各个国家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促使各个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进行深刻反思。这种反思,使许多社会学家、教育学家认识到必须在新的理念指导下,

“让道德教育来解决道德问题”。而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道德教育中负有重要责任。在当今的美国,有许多的家庭、学校和教学已不再履行他们作为道德标准的维护者和促进者的传统职责。而是在家庭、学校、企业、政府以及

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重新提倡具有美国传统的核心道德标准,用新的眼光审视当代青少年,用新的理念指导道德教育。正如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S ・拉姆勒指出:为培养21世纪的公民,我们必须建立一种要求我们为地球上人们更好地生活负责的价值体系。

21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的发展演变推动了当代西方德育理念的形成。重视和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及现实意义,越来越多的教学理论工作者把青少年道德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人们开始逐步调整道德教育的思路与策略,探讨道德教育的新模式与新方法,促进了新的道德教育理念的形成。近代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赫尔巴特曾经断言:“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

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则强调,道德的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这些观点,将教育的惟一目的定位于个体道德的发展虽然不尽准确,但是它们表达了一个共同信息,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环节。20世纪初瑞典作家爱伦・凯发出了“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呼吁,澳大利亚的教育史学家W1F1康纳尔认识到教育要转向“人性化”,德国教育思想家布贝尔更强调“名符其实的教育在本质上是品格教育”,塑造人格远比传授知识和技能重要。从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到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学会关心”,现代德育的人文关怀精神日益显现。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将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明确提出:理想、责任感、自立精神、坚强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就是培养学生个体的独立、平等、自由意识、乐观进取精神,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品质,促进青少年个性自由、人格发展、自我完善。

31当代西方各国在人、社会、自然广阔背景下思考德育问题推动了当代西方德育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当今时代,困扰人类的全球问题向传统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机遇。所谓全球问题,是指那些决定人类的共同命运,而且只有靠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紧迫问题,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爆炸、核弹威胁、粮食匮乏、南北差距、精神贫乏、信仰危机、价值观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迫使西方各国必须重新审视青少年教育,在人、社会、自然广阔背景下思考道德教育,思考人的全面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理论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发展;维持性学习向预期性学习转变;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伴随着“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等口号把世界教育改革引向深入。1963年后,美国人又率先建立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新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第一次冲击了以单一的G NP为中心的“发展=经济”的经济学发展观。稍后,罗马俱乐部为评判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而提出了“增长的极限论”,认为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谴责技术对环境的破坏。紧接着,“可持续发展观”出台了,认为“发展=经济+社会”,强调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90年代后,持综合发展观的未来学家们又提出了“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进而将发展的内涵界定为“发展=社会+人”。把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到社会发展范畴,赋予了教育更崇高的使命。随着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各个国家开始从全球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立场、从社会、人、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形成了全球本位道德这种新的道德教育取向。人们寄希望于全球本位道德教育来重塑、重建道德教育价值坐标,唤醒生态伦理良知的自然价值,形成“全球合作精神”、“学会关心”的社会价值,培养超越精神与超越能力的个体价值,引导促进当代青少年生成全球道德意识,即“必须懂得个人的行为具有全球性后果……并能够承担人类命运中的共同职责中自己的一份责任”。这样,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崇尚人格和责任、强调非智力因素主导,客观上就成为了当代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的基本指向。

二、借鉴西方道德教育方法,树立现代德育理念

西方道德教育理念的变化既反映了当代世界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及其规律,又揭示了全球道德教育科学发展的实践动向,对新世纪我国德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当前,研究和借鉴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念的变化,必须树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德育理念。

11全球开放德育理念。树立全球德育理念,一要明确德育的全球价值取向。当今时代,困扰人类的全球问题向传统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我国道德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学校德育着眼于解决全球问题,就是要明确当前德育面临的国际大背景大舞台大环境,认识德育所要解决的人类共同的大问题,借鉴全球本位道德教育调整道德教育价值目标,把唤醒生态伦理良知的自然价值、形成“全球合作精神”和“学习关心”的社会价值,与培养超越精神和超越能力的个体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生成全球道德意识,使他们“懂得个人的行为具有全球性后果,……并能够承担人类命运中的共同职责中自己的一份责任。”二要倡导科学、社会、个人的协调统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西方国家德育导向,为我们揭示了一条很重要的规律:科学、社会、个人是三位一体的。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谁也离不开谁。我们要牢牢记住国际教育基金会总裁石峻昊博士的劝戒:“在你们追求更高的学术与科技教育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青年人的人格教育,否则,你们将会重复西方的严重错误。由于这些错误西方得到的是犯罪、道德败坏、家庭的崩溃与其他种种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是科技的失败,而是最基本的教育的失败。”三要在坚持教育学生“既要学会生存,又要学会关心”的全球德育主题,增强德育的全球性、开放性、发展性、未来性的同时,突出我们的民族性。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包括那些极力强调人权、不遗余力地挖掘人类共同的价值观的西方国家,都明确规定德育必须培养忠诚于本国的公民。世界历史证明,越强调德育要培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培养越突出的国家,德育越有成效。所以,我们的德育必须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重新审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着力培养真正富有国际意识、全球眼光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青年一代。

21大德育理念。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的全球性、开放性启示我们,必须树立将德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教育思想和方法手段的大德育观念,树立全员德育和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德育的大德育观念。大德育理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性理念。整体性理念支配下的当代德育,在目标指向上,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性提升;在实施途径上,着眼于学校主导作用与社会影响作用的整体性发挥;在实践模式上,着眼于学校各种育人资源的全面性开掘。德育与整体教育的融合,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与教学的融

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