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研究综述

作者:郭冠华,李瑞风,胡安霞,杨莉,张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4期

摘要: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高低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重要影响。本文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发展现状、影响因素、相关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综述,为高校教师认识职业能力、参与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内涵;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46-03

21世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教师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内涵

由于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隶属于职业能力的研究范畴,对于职业能力的结构界定各位学者有着不同的意见,目前的研究主要代表观点有三种。职业能力两维论,即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这是基于动态职业发展观的德国职业理论的研究结果,两维论是从纵向性质结构层面划分职业能力[1]。职业能力三维论,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维论是德国职业理论从横向的内容结构层面划分职业能力,如我国学者胡伟研究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专业外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他认为专业外能力是关键能力[2]。职业能力三维论的典型划分方式还有学者陈宇将其划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3];吴晓义将其划分为特定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强调职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成功地进行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4];徐有华将其划分为职业基本素质、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5]。不同学者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界定有所区别,主要源自他们对职业能力的定义有所不同。职业能力四维论,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个性能力、社会能力。学者徐朔认为个性能力是个体在职业生涯、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判断和认清目标并发展自己聪明才智的能力和意愿,在三维论的基础上强调了个性能力[6]。对于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罗树华和李洪珍把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其中的专业能力包括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他们认为这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7]。孙玉洁的研究突出了自主学习、专业发展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性[8]。杨晓惠认为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分为业务能力、心育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9]。孙伟认为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除了教科研能力,还体现在专业知识、教育心理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10]。

二、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现状

大多高校教师主要从事的仅是单纯的教育科研工作,接触社会中的具体应用管理和实践较少。研究发现,在同等条件下,教师比其他职业享有较少的晋升、加薪机会,这意味着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通道相对狭隘。要突破种种阻碍,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除了教师个人提升职业能力,尚需高校整个大环境做出改变。职业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及时跟进,势必造成教师对职业能力全新内涵的盲视。此外,由于教师个体知识背景、主观努力的差异,也会导致职业能力片面化发展。教师职业能力建设的系统性不佳,会影响师资队伍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尽管高校教师所需的职业能力、素质结构专业性较强,但他们大多是分工有一定灵活性,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要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许多方面的工作;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也对其职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教师由狭隘的岗位技能拓展为综合职业能力,由单一的满足上岗要求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就目前状况来分析,职业能力建设顾此失彼的现象较为严重,许多教师重业绩,忽视了学生心理、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工作,职业能力结构的单一特征十分明显。此外,不少高校教师仅仅关注课堂上的四十多分钟,对于工作的效果反馈责任淡化,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重要职责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许多职责内的工作都流于形式,甚至忽视,更不必说需要扩展的工作。长期下去,教师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将会受到不良冲击,高校教师的职责泛化,己经成为制约队伍职业能力发展的瓶颈[11,12]。

三、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影响因素

对于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学者傅道春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影响因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13]。国外的研究观点有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因素论,他把影响因素分为个人环境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积极的关键事件、生活的危机、个人的性情与意向等;组织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规章、管理风格、公共信任、社会期望等。此外,还有格拉特霍恩的个体-情境论,把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他认为个人因素与教师个人相关,如认知水平、所处阶段、发展动机,情境因素与生活、工作相关,如社会与社区、学校系统、教学小组等。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异于归类方式的不同,可以首先将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分为个体因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个性心理)和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组织环境、家庭环境)[14]。人力资本体现在学历、参加培训情况、身体状况方面;社会资本体现在个人在学术界参与的学术团体、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上;个性心理体现在性情与意向、职业认知、发展动机及工作压力方面。

四、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对策

现阶段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建设之所以出现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不足等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很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职业能力建设理念。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成为自觉的活动主体,这是高等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建设的中心所在。这种理念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包括观念、思维、方法等方面,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突破,不断开创新局面。此外,关于高校教师

职业能力的发展对策,武军莉认为对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要总体把握前期目标设定、中期过程管理和最终结果评估[15];王晋鹏认为高校教师应当掌握更多的反思性策略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助其更有效地成为学者型教师[16];曾柳宁认为通过强化培训、校企合作来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制定出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框架和内涵[17];陆季春则根据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运用管理学理论探索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途径,运用压力管理方法促进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显著提高[18]。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认清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定位以制定提升方案与对策,并注意讲究提升过程中的系统性,运用合理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才能使得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更加有效,也更加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雷正光.德国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2]胡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陈宇.职业能力以及核心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3,(33).

[4]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徐有华.高职院校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制度创新[J].中国地质教育,2009,(4).

[6]徐朔.论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概念发展、理论基础与教学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7]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8]孙玉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综述[J].跨世纪,2008,(10).

[9]杨晓惠.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培养[J].文教资料,2008,(10).

[10]孙伟.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J].机械职业教育,2007,(6).

[11]杨晓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探析-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D].暨南大学,2008.

[12]孙潇.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D].长安大学,2009.

[13]李薇.高校女性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