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媒介批评笔记

合集下载

2016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笔记

2016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笔记

传播效果含义: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以及对社会及文化造成的影响。

传播效果的内涵和层面(麦奎尔):从外在形态来看:(1)媒介的“效果”(media effects),指大众传播产生的直接后果,无论其是否符合传者的期望;(2)媒介的“效能”(media effectiveness),指大众媒介有关预期目标的功效;(3)秘诀的“效力”(meida power),指媒介在给定的条件下,可能发挥的潜在的影响,或可能产生的间接效应。

从性质来看:心理效果;政治效果;文化效果;经济效果等。

从时间来看:即时性效果;延时性效果等。

有意图的短期效果;无意图的短期效果;无意图的长期效果;有意图的长期效果。

一)枪弹论(bullet theory)(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又称皮下注射论(hypodermic needle theory),或“刺激—反应”论,S-R论,传送带理论(transmission belt theory),是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

形成的基础是“刺激-反映”机制以及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理论等。

1、认为受众像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一样,对大众传媒的力量无法抗拒。

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并会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2、理论不足: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忽视了时空、环境等因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忽视了受众的个体差异,以及在选择和接受信息时的能动性,未考虑受众所处群体的规范和压力作用,也未考虑到媒介本体特征对效果差异的作用1964年,雷蒙德.鲍尔的《顽固的受众》为枪弹论唱了最后的挽歌。

3、案例:(1)拉斯韦尔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利用大众传媒展开心理战,对战争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拉斯韦尔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中肯定了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和效果。

(2)潘恩基金委员会关于电影对儿童的影响的研究;1928年,美国电影研究评议会在民间慈善机构——潘恩基金会的协助下,邀请了一批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共同研究电影对儿童的影响。

【考研经验】18中传播音考研参考书重难点笔记解析学渣必看-20年学子

【考研经验】18中传播音考研参考书重难点笔记解析学渣必看-20年学子

【考研经验】18中传播音考研参考书重难点笔记解析学渣必看-20年学子播音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中国播音学》笔试1. 普通话语音部分(1)语音的基础(2)音位(3)元音和辅音(4)声母和韵母(5)声调(6)音节和音节结构(7)语流音变(8)轻重音和语调2. 播音发声部分(1)发声的含义(2)口语传播方式及发声特点(3)电子传播方式及对发声的影响(4)言语发音的心理过程(5)文稿播读的心理过程特点(6)声音的主要构成要素(7)人体发音器官的构成(8)声道(9)人体呼吸器官的构成(10)主要呼吸方式(11)胸腹联合式呼吸(12)人体发声器官的构成(13)发声原理(14)发音常用的音色类型(15)共鸣原理(16)人体主要共鸣腔(17)播音共鸣特点(18)吐字归音(19)吐字归音的方法(20)嗓音保护的原则和方法(21)感情、声音、气息的相互关系(22)常见发声问题及矫正方法3.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部分(1)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2)播音语言特点(3)创作准备(4)播音感受(5)调动思想感情运动的方法(6)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7)播音表达规律(8)创作观4. 播音主持业务部分(1)播音主持节目类型特点(2)节目主持艺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3)播音员主持人能力素质(4)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5)广播电视评论节目播音主持(6)广播电视社教专题节目播音主持(7)现场报道(8)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报道(9)广播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10)广播电视文艺、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5. 口语传播艺术部分(1)口语表达研究的意义和迫切性(2)口语表达的特点(3)口语表达与思维的关系(4)广播电视口语表达的要求(5)广播电视口语表达中有稿与无稿的关系(6)广播电视口语表达的基本功能样式:复述、描述、叙述(7)广播电视口语传播领域的口语表达现状中传高分咨询邓老师扣扣;三三六四三四二二八六第二部分:“播音主持作品”创作818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①《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②《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③《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④《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考试大纲:1. 语言学部分(1)对语言的认识(2)语言的社会功能(3)语言是符号系统(4)语音、语法、词义(5)语言的发展2. 新闻学部分(1)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与发展(2)新闻及新闻价值(3)新闻的真实性(4)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5)新闻自由(6)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7)新闻职业道德(8)新闻舆论(9)媒介批评3. 艺术学部分(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a. 艺术的起源b. 艺术的本质c. 艺术的功能d. 艺术的特征(2)艺术活动a. 艺术家与艺术创作b. 艺术生产与传播c. 艺术鉴赏与批评(3)艺术作品a. 艺术作品的构成b. 艺术作品的层次c. 艺术形象和意境d. 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4)艺术种类a. 音乐b. 美术(设计艺术)c. 戏剧戏曲d. 电影e. 广播电视艺术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总论》胡正荣清华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媒介功能理论研究》申凡人民出版社《新闻媒介与社会》张国良上海人民出版社《网络传播学》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传播理论与法规实用教程》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传媒法规与伦理》王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程曼丽王维佳北京大学出版社《新媒体传播》马为公罗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国际传播发展战略》王庚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本科目50%的分数为光盘分)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 传播媒介的界定2.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 效果与效果研究2. 媒介与说服3. 媒介与议程4.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 媒介产业的特点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 媒介组织的类型2. 媒介组织的结构3.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 报纸的版面设计4.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 报刊业管理规制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新闻理论】《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或《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董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史】《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或《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或《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业务】《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梁一高中国广播出版社或《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复旦大学《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编辑》谭云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王振业、李舒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或《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中传高分咨询邓老师扣扣;三三六四三四二二八六(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336艺术基础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艺术基础考试大纲:一、艺术的构成1. 艺术活动的构成要素:艺术家(artist)-艺术品(work)-观赏者(audience)-宇宙(universe)(艾布拉姆斯:四要素)2. 艺术作品的构成层次:言(语言)-象(形象)-意(意蕴)二、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1. 艺术的本质:审美的意识形态2.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3. 艺术的功能:审美娱乐、审美教育、审美认识三、艺术的分类1. 实用艺术,审美艺术2. 再现艺术,表现艺术3. 动态艺术,静态艺术4. 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综合艺术)5. 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四、艺术家1. 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2. 艺术家的修养与能力五、艺术思维1.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2. 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六、艺术的至境形态1.艺术意象2. 艺术意境3.艺术典型七、艺术的内容与形式1.艺术的内容:主题,题材、情节2.艺术的形式:语言,结构、技巧3.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八、创作方法1.现实主义2.浪漫主义3.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九、艺术风格、流派、思潮1.艺术风格2.艺术流派3. 艺术思潮十、艺术的接受1.艺术接受性质与社会环节2.艺术欣赏的性质、过程及效果3.艺术批评的观念及效用十一、艺术的起源1.摹仿说2.表现说3.游戏说4.巫术说5.劳动说十二、艺术的发展1.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3.艺术发展与传播媒介的变迁826艺术综合《艺术学基础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王次炤等(本科目50%的分数为光盘分)艺术综合考试大纲:一、各艺术门类的特征1.音乐学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2. 戏剧艺术学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3. 电影艺术学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4. 广播电视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5. 舞蹈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6. 美术学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7. 艺术设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二、各门类艺术的体裁、类型、形态1. 音乐艺术的体裁、类型、形态2. 戏剧艺术的体裁、类型、形态3. 电影艺术的体裁、类型、形态4. 广播电视艺术的体裁、类型、形态5. 舞蹈艺术的体裁、类型、形态6. 美术的体裁、类型、形态7. 艺术设计的体裁、类型、形态三、各艺术门类的主要功能1. 音乐艺术的主要功能2. 戏剧艺术的主要功能3. 电影艺术的主要功能4. 广播电视艺术的主要功能5. 舞蹈艺术的主要功能6. 美术的主要功能7. 艺术设计的主要功能四、各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1.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2. 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3.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4. 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5.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6. 美术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7. 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五、各艺术门类的重要人物(名家)、代表作品(名作)及主要流派1.音乐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2. 戏剧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3. 电影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4. 广播电视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5. 舞蹈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6.美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7.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六、各艺术门类的创作规律及特点1.音乐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2. 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3. 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4. 广播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5. 舞蹈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6. 美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7. 艺术设计的规律及特点七、各艺术门类作品的分析与读解1. 音乐艺术作品分析与读解2. 戏剧艺术作品分析与读解3. 电影艺术作品分析与读解4. 广播电视艺术作品分析与读解5. 舞蹈艺术作品分析与读解6. 美术作品分析与读解7. 艺术设计作品分析与读解复试笔试:9049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各方向必看书目:《中国播音学》(修订版)张颂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播音主持艺术论》张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第三版)张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普通话水平测试及语言发声艺术方向增加此参考书《播音发声学》徐恒北京广播学院《播音创作基础》张颂北京广播学院《播音语言通论》张颂北京广播学院《语言传播文论》张颂北京广播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考研艺术综合笔记(5)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考研艺术综合笔记(5)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考研艺术综合笔记(5)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1、艺术批评2、重要文论艺术批评艺术批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艺术作品而言艺术批评够作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揭示其审美意,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潜能得封充分释放。

(2)对艺术创作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推进。

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

能帮助艺术家更深刻地认识艺术规律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所以贺拉斯把艺术批评比之为“磨刀石”它虽不能直接切割东西却可以使刀更锋利使艺术创作更成熟。

(3对艺术鉴赏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加以正确的引导。

艺术鉴赏是一方个人的审美天地。

然而与艺术作品之间深层审美沟通的建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艺术批评却可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深层透视将一般接受者难以达到的审美层面开掘出来。

艺术批评的理性深度可似为接受者的鉴赏活动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实际的帮助。

重要文论一、中国古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方法知人就是了解作者论世就是分析时代背景。

理解作者写作的“立意”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作者在作品中透露的思想感情“逆行推理”这就叫做“以意逆志”。

思无邪★★“思无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文学创作理论上孔子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

程伊川说“思无邪者诚也。

”也就是说要“修辞立其诚”要求表现真性情也就是诗人要有真性情在庞杂的内容中实现“文以载道”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二是从思想上说“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这里要说孔子认为这句诗可以包括全部《诗经》意义。

邪和正必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

孔子所谓无邪就是指思想纯正而不歪邪政治道德标准。

孔子对诗人也罢还是读诗人也罢他的主张就是“正”而“不邪”这是不能分开的。

音乐上讲要中正平和。

文学上讲要委婉曲折而非过分直露。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媒介批评(第十二辑)》读书笔记模板

《媒介批评(第十二辑)》读书笔记模板

符号·消费·想象:论CP文化 中国“嗑CP”社群的惯习流变与场域研究
声音景观的流变与地方性知识的调适——基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 的探讨
小街故事:媒介情境中街景变迁的阐释与反思——以山西临汾鼓楼街区为例 代入、共鸣与疯传:品牌爆款营销类短视频创意传播内在理路 马克思交往异化思想下的络直播交往分析 络剧广告受众的弹幕互动行为研究
媒介批评(第十二辑)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栏目
全媒体
文化 例
网络
时代
传播
媒介
研究
偶像 媒介
作品
文化
社会
流变
想象
科幻
广告
动画电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容摘要
本期的核心话题聚焦于算法。“偶像评论”是本刊的经典栏目,也是媒介文化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本辑围 绕当代偶像文化中的新现象——CP文化——刊发了两篇文章。这一期“新媒介学理”栏目共刊发了5篇文章在 《影像批评》栏目中,桂琳的《二次元青春片:全媒体时代青年文化的电影表达》以“青年异托邦”为关键概念, 对一批“二次元青春片”展开了研究,认为它们是观察全媒体时代青年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期 《图像与视觉文化》栏目的三篇文章都各有其细腻独到之处。
读书笔记
这是《媒介批评(第十二辑)》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媒介批评(第十二辑)》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媒介批评(第十二辑)》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中传MJC专业课复习--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中传MJC专业课复习--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中传MJC专业课复习--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编辑:凯程中传考研【专业课复习】说在前面:要在书上把考纲要考的标注出来,不要自己重点背诵的是考纲里不考的就悲剧了,本次为同学介绍专业课《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这个部分的内容【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书目:第一部分,新闻传播史1. 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背诵2. 李磊:《外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背诵第二部分,新闻理论1. 雷跃捷:《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背诵2.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解记忆,与雷跃捷书目配合参考第三部分,新闻业务1. 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第二版)》背诵2. 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理解,运用3.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理解,运用4. 谭云明:《新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理解,运用5. 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写作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理解,运用6.雷跃捷:《媒介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7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章)补充阅读:1. 《现代传播》2. 《新闻与传播》3. 《新闻记者》4. 《新闻战线》【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复习:1.该背的就背不要偷懒,16年考了填空题也是没有想到,像“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这种细节题不背就玩儿完!这道题给了我信心因为我清楚地记得初中历史学过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和影响,存在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啊!所以,用最快的速度整理按照考纲来整理笔记,参考书上没有的部分补充进笔记就好,背诵吧,少年!2.新闻业务需要熟练消息、评论、采访提纲。

3.答题模板: 回答:1、先综述你的观点;2、然后对题目中提到的关键词进行名词解释及特点;3、回答题目问的问题;4、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何解决?5、总结。

关于写作,第一要掌握消息框架,倒金字塔结构中内容的排序、5w1h的叙述、导语的切入和写作是关键;第二要规避雷区,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只交代事实和消息来源,观点要通过引语表达,不能直接引用原文中作者非叙述性语言。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新闻理论(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媒介批评【分析】超纲题,属于709(现在是815)的大纲内容。

参见雷跃捷《新闻理论》最后一节和《媒介批评》一书。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分广义和狭义。

答:广义的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理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首先,媒介批评是一种活动,是人们有意识地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批评的一种特殊活动。

第二,媒介批评是人类在自觉利用大众传媒时,对这一自觉行为的道德批判和理论反思。

第三,媒介批评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精神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社会形态或阶级意识的影响。

第四,媒介批评的标准,除了受阶级意识的影响与制约,也存在着永恒的人类社会准则,如正义、人性、理性等等。

狭义的媒介批评专指人们对大众传播活动的负面影响所开展的否定性评判。

2.理论新闻学【分析】基础题,属于大纲内容。

难易程度:超纲题,属于709(现在是815)的大纲内容。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内容分类。

答:理论新闻学是指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以原理、原则和方法论为主要内涵的新闻学研究。

理论新闻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新闻学原理、新闻理论、新闻概论、新闻传播学、新闻广播电视概论等。

理论新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新闻学这门新兴学科奠定学理基础,使之避免流于技能应用与操作性的层面。

理论新闻学是新闻学研究的核心,与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共同构成广义新闻学有机的、完整的新闻学科整体。

3.新闻自由【分析】基础题。

属于大纲内容。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特征分点论述→分类。

答: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同时也包含人民群众有创办新闻机构或者接收新闻信息的权利。

新闻学每日一题|媒介批评

新闻学每日一题|媒介批评

新闻学每日一题|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
何谓媒介批评,不少论者提出了各自的定义。

按照中国传媒大学雷跃捷教授的观点,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媒介批评的对象是媒介,特指大众传播媒介,其具体内涵包括:
一是媒介产品,特指新闻作品
;二是媒介行为,媒介的一切活动都可归结于此;
三是媒介现象,现象与行为的区别在于, 现象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突出性,同时还有某种争议的意味;
四是媒介性质及其作用。

对媒介产品的批评居于微观层面,媒介现象和媒介行为是中观层面,媒介性质与作用的批评则是宏观层面。

目前至少有以下三种媒介批评类型:
其一,基于学术层面的批评;这一类批评以论文的形态出现。

其二,基于感想层面的批评;这一类型多以随笔、杂谈的形态出现。

其三,基于观察层面的批评;它应该是前面二者的一种综合,既有客观事实的推演,又有主观意向的判断。

媒介批评的代表学派有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等。

我国目前一方面要借鉴西方媒介批评的理论与经验,更要积极地结合中国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体系。

简述我国媒介批评研究的背景。

(中国传媒大学,2004)
名词解释:媒介批评(中国传媒大学,2006)。

《媒介批评(第十一辑)》读书笔记模板

《媒介批评(第十一辑)》读书笔记模板
媒介批评(第十一辑)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文化
微信
研究
研究
实证
文化
疫情
媒介
问题
内容 影像
政治
媒介
内容
视频
偶像
话语
分析
用户
内容摘要
《媒介批评》是对各类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批评的学术性出版物,意在从媒介学的角度对当前的大众文化和 时尚进行批评、读解,考察媒介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提供媒介批评的方法。《媒介批评》已出版十辑,其为 高等学校师生、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大众媒体从业者提供针对当代媒介的评论性言论和交流最xin学术资讯平台 的办刊方针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在媒介批评与研究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媒介批评》(第十一辑) 的“核心话题”是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站(简称“B站”)研究,几篇文章从传播学、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等角 度,探究“B站”这一当下热门的青年亚文化络聚集地,内容涉及B站跨年晚会、鬼畜视频、民间话语、民族乐器 热等。除核心话题外本辑仍保留传统栏目:“偶像评论”对棉花俱乐部和哈莱姆爵士乐做了介绍和研究,对当下 热门的“流量明星”问题进行探讨,对中日韩偶像团体养成产业进行比较和分析;“实证研究”讨论了互联“用 户气泡”问题、上海非物质文化传播问题、以G20元首外交为例的政治传播问题;“图像与视觉文化”从名画 《维纳斯与丘比特的寓言》展开,分析了欺骗的隐喻和拟人观念的变迁;“新媒介学理”聚焦,研究了内容的产 生以及透视了老年人的交往;“疫情之下”专题聚焦疫情时期的在线教育等。此外,还有“影像批评”“一种描 述”等栏目。内容丰富,论说精彩。

中国传媒大学MFA考研笔记-艺术综合广播电视编知识概要

中国传媒大学MFA考研笔记-艺术综合广播电视编知识概要

艺术综合广播电视编知识概要目录第一章广播电视艺术概述5第一节广播概述51.广播的定义52.广播艺术的定义53.广播艺术的特性5第二节电视艺术的特征51.综合性52.技术性53.逼真性54.假定性55.造型性56.运动性5第三节电视传播的特征51.即时性52.一次性63.大众性64.参与性65.日常性6第四节电视接受的特征61.单向倾听到亲身参与62.众声喧哗与大众狂欢63.明星崇拜与大众自我6第五节电视传播的功能61.从传播技术层面来看,电视具有以下功能:62.从传播内容层面来看,电视具有如下功能:6A.认知功能6B.宣传功能6C.舆论功能6D.教育功能7E.服务功能7F.审美功能7G.娱乐功能7第六节电视传播的责任7第七节新媒体电视概述71.新媒体的优势72.新媒体的美学特征7A.草根美学7B.互动美学7C.接受美学7D.拟真美学73.新媒体介入电视的案例7A.短信介入电视节目的特点7B.短信介入电视节目的形式7C.短信介入电视节目的功能8第八节电视大众文化81.电视大众文化兴起的原因82.电视大众文化的特点83.电视大众文化的本质8第九节电视主导文化8第十节电视技术文化81.技术驱动艺术82.艺术牵引技术9第十一节电视商业文化91.电视商业文化兴起的背景92.电视商业文化低俗的原因9A.低俗受众9B.商业机制9C.主创品位93.电视商业文化低俗的对策9A.坚持文化精神领地9B.承认电视的商业性9第十二节电视创作的趋势91.故事化92.平民化93.混合化94.参与化9第二章广播电视艺术类型10第一节电视文艺节目101.电视文学10A.电视小说10B.电视散文10C.电视诗10D.电视报告文学102.电视美术103.电视音乐104.电视舞蹈105.电视戏剧106.电视戏曲107.电视曲艺108.电视动画109.电视文艺晚会1010.电视综艺节目10第二节电视艺术片111.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112.电视文化艺术片113.电视专题艺术片114.电视文献艺术片115.电视民俗艺术片11第三节电视娱乐节目111.真人秀112.电视娱乐谈话节目113.电视综艺游戏节目114.电视娱乐资讯节目115.电视一直博彩类节目11第四节电视剧111.现实题材电视剧11A.主旋律电视剧11B.青春偶像剧11C.涉案剧11D.家庭伦理剧11E.传记类电视剧112.古装题材电视剧12A.历史剧12B.言情剧12C.武侠剧12D.神话剧12第五节广播节目类型121.广播新闻122.广播文艺12第三章广播电视艺术史12第一节中国广播艺术史121.建国17年(1949-1965):被集体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激情点燃的广播文艺。

考研资料 中传传播学本科生笔记 精心整理打印版

考研资料 中传传播学本科生笔记 精心整理打印版

考研资料中传传播学本科生笔记精心整理打印版免费精品考研资料中传传播学本科生笔记精心整理打印版传播学1、结课方式:期末考试,统一安排;提交的读书报告作为平时成绩。

2、张磊老师的联系方式:电话:65779244 Email: cool_zhang_lei@ 课程讨论区:/bbs/list.asp?boardid=80第一讲传播,与传播学I、什么是传播?傳播 Communication▲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互动关系说:“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符号说:“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

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目的、影响、反应说: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

传播的两个要素:1、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2、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

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一、传播的内容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二、传播的类型非人类传播传播人类传播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传播的形式1、符号和信号时代: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猿人的进化时期2、口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3、文字时代:开始于50____年到35____年前4、印刷时代:开始于公元450年5、大众传播时代:开始于19世纪中期6、网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3、第三次飞跃:35____年前,文字产生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5、第五次飞跃:?。

中传MJC考研专业课知识点--媒介炒作

中传MJC考研专业课知识点--媒介炒作

中传MJC考研专业课知识点--媒介炒作媒介炒作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家主流媒介对某个公众事件或者公众人物集体关注从而扩大事件或人物的影响力的一种非常规的新型传播模式。

媒介炒作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利益的驱使现代大众媒介炒作是以媒介产业化道路上的媒介之间的激烈竞争所强化了的。

媒介激烈竞争促使大众媒介炒作在当今社会大行其道。

的确,激烈的竞争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只有通过大众媒介炒作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进而视听率上升,引发诱人的广告收入,即给媒介机构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

(2)主要原因是新闻价值的嬗变只要能通过某一个点作为新闻突破点进行集中报道来引起受众的注意力,特别是传统新闻媒介通过网络新媒体的整合使得接近性、时效性已经成为不需要多加考虑的问题。

一旦发现网络民众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有集体关注的苗头,媒体工作人员就忽略对其新闻价值进行认真分析,大张旗鼓的大加渲染,反复报道,并自发对其进展跟踪报道。

(3)重要原因是被解构的社会价值观从原有的、既定的、单一的价值观念开始转向多元化、变化中的社会价值观念。

在这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取舍抉择需要一定的指导,同时公众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会不自觉的运用多元化的价值观来分析,而媒体及时运用多元化的传播视角对某事某人进行多元化的报道,也是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然而,媒体本身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个绝对客观的主体,媒介从业人员会在多元化价值观面前,有所偏差,会不可避免的带有某种程度的倾向性。

积极引导媒介炒作(1)新闻职业道德素养强化新闻敏感性能帮助我们选出可能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但是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和对新闻价值的分析判断则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能对社会具有非凡意义的事件进行反复报道,从而杜绝一些几乎没有社会价值的小事件,从而使得大众媒介炒作更多的在社会上发挥积极意义。

(2)媒体社会角色重新定位社会责任理论中提到:新闻界有权批评政府以及其他机构,但也同样有责任通过适当地让公众知晓以及回应社会的需求及利益来维护民主。

媒介批评 期中考试笔记

媒介批评 期中考试笔记

第一章媒介批评:从广义上看,媒介批评既包括对媒介现象的肯定与赞许,也包括对其弊端与危害的否定。

从狭义上看,媒介批评是一种否定思维,主要是对媒介的负面问题进行反思,指正媒介传播或媒介制度的错失。

(本书主要侧重于狭义)价值判断:这是指“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当的,什么是不应当的”等论断或看法,对媒介属性及利害同受众的需要关系作出评判。

媒介批评理论:这是对媒介批评实践和批评法则与方法的总结,不是侧重阐述传播知识和传播规律,而是总结对媒介行为、媒介作品或媒介制度及相关问题如何评价的知识和理论。

域外对象+域内对象:*媒介批评的对象明确自己的对象,就是确定批评的目标,寻求评价的客体,抓取媒介现象的是非优劣进行评价(即媒介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都应成为批评的对象,包括媒介机构、媒介现象、媒介行为、媒介从业者、媒介产品。

)其中,透视社会及其变化,以及媒体如何认识社会,是媒介批评的域外对象;若媒介批评以其反映世界的内容与形式为唯一对象,很少论及媒体与作品之外的世界,则称作媒介批评的域内对象。

媒介批评流派:杂感批评流派、学理批评流派、历史主义批评流派、西方批评理论流派媒介批评的核心是:批评者的反思与价值判断。

媒体批评包括哪些范围?答:第一,对那些优秀的或抽劣的传播内容作出评述,围绕被媒体选择或加工的事实是否合理进行分析,这下不仅是媒介批评的范围,很可能还是其他学科(媒介伦理学、媒介语言学、媒介心理学、媒介社会学)涉猎的范围。

客观事实被反映得怎么样,是各个批评流派的主要评价对象。

如果把作品视为批评对象,那么,批评的不只是内容,也包括形式。

第二,还要面对媒介的总体倾向、运作机制与效果,评价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另外,从文化视角、经济状况、意识形态及组织形式分析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从媒介的技术水平、生态变化和媒介科技的发展前景分析媒介对社会与人的心理影响,让人们全面认识没接的社会地位和历史走向,也是对媒介总体倾向剖析的一个组成部分。

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舆论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

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舆论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

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舆论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联合名校导师及考研状元联合整理2019年9月20日星期日【温馨解析】院校选择也很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考生信息有限,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联系我,我免费给大家做规划和咨询。

育明教育从2006年开始办学,校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夏教授,北京总部负责人是北京大学政管院博士,主打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在我们育明教育,每年都有成功学员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供各位考生参考。

育明教育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成功的基础保障。

我们的辅导包括前期的报考指导,中期的核心参考书的讲解、专题(真题、出题老师论文专著、最新时事)讲解、模拟考(答题技巧框架、创新点的讲解)。

后期还会有教务老师时事根据上课情况,对考生进行查缺补漏,进行答题技巧的辅导。

在我们育明教育,前期咨询师、后期教务与辅导老师三方对您的上课负责,所以每年我们的通过率一直都是有保证的。

目录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二、2020-2021年院校考研复习技巧三、2020-2021年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内容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15新闻实务参考书目:712新闻传播史论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雷跃捷:《新闻理论》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雷跃捷:《媒介批评》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当代广播电视学》石磊:《新媒体概论》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815新闻实务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刘笑盈:《国际新闻学:本体方法和功能》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刘笑盈何兰《国际传播史》江爱民、吴敏苏:《国际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刘洪潮:《国际新闻写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马胜荣:《国际新闻采编时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外期刊:《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复试参考书目:9037舆论学原理①《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工程重点教材)集体创作高等教育2009②《舆论学概论》刘建明等中国传媒大学2009③《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韩运荣、喻国明中国传媒大学2006④《公共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2002二、2020-2021年院校考研复习技巧根据育明教育大印老师(V153********)近10年艺术类考研咨询经验,建议7月之前在辅导老师的指导(在校教授与在读博士、硕士共同辅导)下一定要明确复习的重点,这个阶段不要做笔记,因为做笔记就是抄书,没有任何意义;8-10月进行背诵并整理笔记,为第二轮复习;11-12月进行第三轮复习并进行4-5次全真模拟练习。

媒介批评理论课堂笔记

媒介批评理论课堂笔记

符号学VS新闻学作者:李岩[摘要] 新闻真实吗?如果任何一则新闻事件都是被符号承载着,那么符号本身的建构原则自然会限制和引导事件意义的展开。

符号就会以遮蔽事件的方式,给事件以意义。

如果新闻不是真实的,那么我们通过媒体接触的各类信息为什么可以成为做出判断和行动的依据?当符号学与新闻学相遇的时候,符号学告诉我们符号是有遮蔽性的,所言不等于被言之物。

新闻又始终把真实、客观、中立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任何一则新闻都寄居于某种符号之中。

在符号学的视野下我们如何揭示真实与所言的关系;在新闻学的视野中,我们又该如何坚定真实的信念?正是在这一系列的追问和思考中,引出了符号学VS新闻学的一系列话语。

[关键词]符号;符号学;新闻学一、符号学的想象力对于符号学研究者来说,都会记得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1]中的一句话:“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我们称之为符号学”。

[2]从符号学研究范畴看,它以所有符号系统为研究对象,包括文字、图像、动作、音乐、物品,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仪式、或表演,在更大的范围理解,一个事件被赋予另外的所指—意义后,这个事件也成为一个符号。

因此,符号学的研究涉及到意义表达的一切领域。

在大众传播日益发展和广泛渗透到生活的所有项目的今天,大众传播媒介的符号性和用各种符号建构意义的方方面面,已引起人们的充分注视。

罗兰·巴尔特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还不敢肯定除了人类语言之外是否存在着其他具有某种广泛性的符号系统······所有的符号系统都与语言纠缠不清。

[3]1、索绪尔语言学的启示(1)语言/言语(Langue/Parole)的对应关系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切言语活动的表现准则。

语言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原则。

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种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批评一、定义:,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阶级和利益的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做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狭义的媒介批评,指人们对大众传播活动的负面影响展开的否定性批判,其批评主体是从事媒介批评的团体、组织、个人。

二、对象、标准、类别1、对象:广义:对一切与媒介有关的问题的批判,包括三个层面,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层面: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科学、人类的关系;本体层面: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也是媒介批评的基本范畴,包括传者和受众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生产的产品、传播的内容研究、传播的效果研究;现象场面:大众传播媒介生产的产品、传播给受众的给受众的各种信息,——新闻节目、广告、天气等狭义:针对大众传播媒介生产的各种产品2、标准:媒介批评离不开对批评对象的价值判断以评判作为求知的方法;以解释作为求真的方法;以批判作为求善的方法;以祛魅最为求美的方法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差别(1)对于求知、求真、求求美等价值标准的认识上,存在着根本差别资产阶级的新闻媒介理论,为受众提供的所谓知的评判认识标准,是以抽象的客观、中立这些概念作为依据的。

这种客观主义的新闻传媒标准,刻意标榜超阶级、无党性,主张对社会现实进行纯客观的报道和评述,用抽象的人性和社会受众等概念来掩饰资本主义新闻制度下只有少数人享有新闻自由的事实,用客观、中立的概念来攻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在遵守客观、公正、真实的传播原则的同时,不忌讳新闻事业的意识形态性质,公开宣称自己的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并将是否做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服务作为衡量新闻事业的最根本的标准(2)在对求知、求真、求善、求美的价值标准的实践上,存在着根本差别。

资产阶级新闻媒介在打着自由、客观、公正的旗帜,对公众进行传播的时候,为达到宣传其价值观念或意识形态的目的,往往在大众传播实践中出现了内容与形式、真与美的分离与脱节。

为了使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隐埋不张,不易察觉,大众传播媒介在文化产品的表层,往往制造了精美的包装。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根本宗旨是为社会注意服务、为人民服务,自觉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公开、鲜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只是存在着对真和善的反映程度和手段的问题,只存在美是如何去表达真和善的问题,不存在真与美脱节的问题。

(3)对于求知、求真、求善、求美的价值标准的道德判断上,存在着根本差别。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事物、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是商品生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这一矛盾面前,人的本质和人的劳动被异化。

大众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整个商品生产和消费体系的一部分,被看作异化劳动的延伸。

在社会制度下,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况、提供知识、教育、文化娱乐的手段和工具。

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产品生产以实现其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社会主义的大众传媒及传媒产品属于精神文明范畴,目的是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重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3、类别(1)哲学的批评:保守的精英派:以怀旧伤感的心情,悲念旧秩序的消逝,忧虑大众传媒的崛起激进派:把集权主义与政权的抬头,归咎于大众社会与大众媒介的出现自由的多元派:工业社会中,不同的价值与利益冲突,相互制衡,符合民主制度的精神,大众媒介报道各类观点,客观公正,促使意见流通,不但强化民主的运作,更为社会制造更好的文化品质。

共同点:以社会观点为基础来评判大众媒介,即从大众社会的本质,剖析大众媒介的优劣(2)报章的批评:影视评论、随笔、专栏缺点:不完整、受利用(3):学术的批评:学术期刊、教科书,强调理论的探讨,通常不会引起一般大众的兴趣三、内容和方法1、内容:(1)文化层面的内容:属于宏观意义的批评,关注传播制度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人类传播史批评;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大众传播与科学技术;大众传媒和意识形态问题;跨国传播过程中的控制与反控制、渗透与反渗透、扩张与反扩张问题;不同制度下的大众传播媒介之比较分析;国际传播秩序(2)本体层面的内容: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媒介批评的主要对象,属于中观的媒介批评。

问题:大众传播的传播者研究、受众研究、内容研究、工具研究、效果研究、社会功能研究、(3)现象场面的内容:大众传播生产的文化产品、传递给我们的各种信息,属于微观意义的批评内容。

对大众文化的意义和作用的批评:对新闻节目的评价和分析,对文艺节目的批评和介绍;通俗流行歌曲、时装表演、商品广告的批评研究2、方法(1)哲学的批评方法:以社会人文关怀和哲学反思的精神关注大众传媒(2)实证的批评方法:以调查统计分析和科学实验为主要手段,开展媒介批评的研究(3)艺术的批评方法:借鉴文艺批评的方法四、国外媒介批评理论简介1、在国外,媒介批评是大众传播学的另一支学派——传播批判批判学派,运用批判学派的理论对大众媒介所作的批评分析,它率先在欧洲兴起,共同特点:反对传播学中的传统学派以行为主义取向的量化传播研究,并企图从社会权力结构的运作,探讨媒介在控制与抗争之间所扮演的量化传播研究,基本上与马克思主义有所关联,或多或少援引当代各家学说。

五、法兰克福学派1、社会批判理论:(1)定义: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马克斯.霍克海默用以区别传统理论的一个专门术语,用社会历史的方法对现实社会经济文化现象作当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做的那种批判考察,主要特点是划清自身与当代其他社会研究及哲学方法的界线,尤其注重对实证主义方法的区别(2)理论特色:对当代实证主义方法论持鲜明的反对态度,理论价值取向表现为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坚持主体与客体统一的辩证法,强调主体性,在对象上关注人的意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理论,以人的实践为基础,建立起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继承和吸收了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将批判对象最终定位在束缚和统治人的异化力量或物化力量上对文化的批判尤为引人注目,以文化工业指称大众文化,揭示了大众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整合生产和消费体系的一部分(3)对媒介批评理论的影响以异化的理论作为剖析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武器,为后世的媒介批评理论提供了一种批判范式以技术理性的批判,作为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将科技进步用于迷惑被统治阶级的武器,为后世的媒介批评开展对媒介工具崇拜的批判提供了思想资源。

站在高压艺术的立场上,对大众文化给文化艺术带来的异化作经营式批判,对后世的媒介批评理论开展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影响深远。

社会批判理论发展到后期,批判指向发生了变化,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开始有中心转向边缘,为文化研究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2、法兰克福学派1923年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内部建立起的一个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社会研究所所秉持的学术观点和形成的学术流派,分三个阶段:1930年-1949年,创立时期和早期代表人物马克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1949年-20世纪60年代末,鼎盛时期或黄金时期,哈贝马斯;20世纪60年代走向解体的时期观点:以对文化工业的批判著称于世,大众媒介生产的大众文化,深受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日趋严重的异化现象的影响;批判文化工业有更深刻的意义,将批判的锋芒直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传播学研究的传统学派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代表幸福基金的知识分子对大众文化消极抵制的观点,表现出强烈的文化精英的取向。

3、文化研究思潮1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成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那里学者所持的学术观点和形成的学术流派,代表人物霍尔、霍格特、威廉斯、汤普逊,代表作品《文化的用途》《漫长的革命》《文化与社会》《、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最后一本被看作当代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

(1)观点:以一种边缘化的、批判性的立场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于文化进行分析,扩展了文化的内涵,提供一种全新的分析战略。

文化研究对于大众文化的受众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于大众文化的文化白痴的传统看法,超越文化工业的批判模式以及对大众文化的简单否定立场;广告、MTV、肥皂剧都被列入研究对象当代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分析主张,这些都把视野集中于大众文化的再阐释上。

(2)对媒介批评理论的推动a \在历史观点上,文化研究思潮与社会批判理论一样,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相矛盾,把文化问题最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矛盾,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b、在文化观上,打破了社会批判理论的精英文化统治模式,将日常生活的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等纳入其研究范围文化霸权——安东尼.葛兰西葛兰西转向资产阶级的统治依靠他们占有意识形态的霸权,依靠他们广为宣传并未大众普遍接受的世界观获取的。

文化霸权理论强调对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是斗争和协商谈判的过程,差异和矛盾是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基本方式。

霸权的获得表现为两方面的调停:统治阶级面对被统治阶级的利益作出让步;被统治阶级不会被动的承认和接受霸权,统治阶级的观念需要经过修改,符合被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经验。

媒介对高科技的依赖及其传播规范的特征,不是局限,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C、在媒介观上,打破了法兰克福理论家们认为现代传媒与科技受工具理性的支配,造成异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压迫。

媒介观更加客观、公允,采用整体的、;历史的、动态的观点,理性的、客观的批判的观点D、在方法论上,经历了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范式危机,实行了葛兰西转向,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

七、建设有中国特色媒介批评理论1、当代中国的媒介批评实践特点:形成了中国特色媒介批评体制;专业性与非专业性批评相辅相成;电视批评是热点;网络批评迅速崛起;媒介批评出现商业炒作苗头2、实践总结和理论启示媒介批评应继承批判的精神和独立的品质,不可沦为媒介炒作的寄生物建立完善的媒介批评保护机制,改建舆论环境,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1)总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根据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批评对象采取不同的批判态度;具有建设性意义(2)本体论建设:具有媒介批评的本质属性,即一种特殊的文化批评理论,和西方资本主义媒介批评理论,在理论形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上有不同程度的一致性;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批评理论的特殊属性:民族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批评理论(3)媒介批评的任务和地位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体系;建立具有中华民族本土化特点的大众文化话语体系;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素质;为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学术资源(4):方法论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兼收并蓄、自主创造的学术品格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媒介批评思想与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中孕育;在批判非无产阶级中发展;在批判资产阶级报刊中丰富列宁:建党时期围绕组建政党展开;夺权时期:围绕党性原则展开;建设时期:围绕经济工作展开九、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介批评实践1、美国: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媒介监督机制体制:行外监督组织的批评;媒体内部的批评;新闻委员会和业内专业组织的批评;个人的批评内容:媒介的兼并与垄断;广告商的影响;政府的控制;通讯政策的不合理性;党派之间的偏倚报道;新闻审查制度;媒体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媒介公关产业2、日本:(1)他律体制:《电波三法》《电波法》:包括无线广播电台在内的无线台开播许可证和无线设施运用的相关技术标准,从无线电台的物理角度对广播电台作出标准《广播法》:规定日本NHK的目的、经营、管理及商业广播的方针《电波监理委员会设置法》:对广播电视的普及、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运营状况的规定(2)自律体制:日本商业广播电视联盟,《广播基准》(3)特点:在法律的基础上实施展开;商业广播电视组织和商业广播电视同时诞生从媒介自律组织的权力来看,日本的媒介自律组织既有裁决权又有处罚权;从媒介批评的实践运作来看,其自律组织和他律组织相结合的特点,不仅展现在批判的原则和理念上,还体现在具体的运作方式上3、英国(1)法律监督机制(2)媒介自律监督机制4、评价:(1)是当代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原则,(2)和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有密切联系,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新闻自由理论转向社会责任论以后,你家婆婆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向(3)实践既有法律依据又有完备的体制支持,在发挥媒介监督的功能方面,有极大的优势(4)重视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