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阅读答案及解析
浙江省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浙江省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一、“树立远大志向”主题演讲活动1.阅读演讲稿开头,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志向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基石,志向是实现梦想的阶梯,。
我们应树立远大志向,把人生梦想①____时代洪流,让péng____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国家发展②____ 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漫长而jiān ____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1)结合上文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éng勃jiān辛(2)文章①②处应分别填入哪个词?选择正确的答案( )A.汇入汇聚B.汇聚汇入(3)在画横线处续写句子,和画波浪线部分构成排比。
2.请为下面这副对联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下联( )上联:各勉日新志下联:A.雅量涵高远B.星斗焕文章C.共证岁寒心D.云山起翰墨3.根据段落的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志向有多高远,天地就有多辽阔。
在《望岳》中,杜甫以“会当凌绝顶,①”表达勇于攀登高峰的理想;在《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②”彰显舍生取义的气节;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以“③,④”抒写先忧后乐的抱负。
4.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登月,尽显中国航天科技的智慧与力量。
请任选一项,结合所选诗文内容,写一段话致敬中国航天人。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同学为演讲活动制作了一张宣传海报(见下图),你认为选用小诗《路》是否合适?请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
二、“彰显青春风采”文学阅读活动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魏巍有一天晚上,在行军中,我和一个女同志走在一起。
她个子不很高,看样子不过十六七岁,肩膀上挂着干粮袋,还有一把二胡。
两个小辫子,在军帽下垂着,悠搭悠搭的,活泼而轻快地走着,还轻轻地哼着什么歌儿。
我问:“你是文工团的吗?”“是呀!”她回答。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创新,是不竭动力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创新,是不竭动力创新,是不竭动力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再次举行,成千上万的考生将走上这场风雨兼程的征途。
作为备考人员,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更要深入思考未来国家公务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在一个日新月异、变化无常的时代,作为国家公务员,我们必须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创新能力成为了评价个人和组织绩效的重要标准。
国家公务员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石,要密切关注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引领和适应时代的节奏。
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勇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首先,创新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作为国家公务员,我们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举一个例子,在现代社会中,环保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国家公务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制定科学的环保政策、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等。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创新思维,不断挖掘新的解决方案。
其次,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作为国家公务员,我们必须关注经济发展的动态,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驱动的目标。
此外,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政府需要创新的政策和管理方式。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国内外的政策动态,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比如,在教育领域,我们可以推动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然而,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语文(一)-2024年1月新“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 (原卷+解析)解析版(1)

新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校内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教育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有明显价值。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成为研究热点。
研学旅行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明确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
但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未达到教育目的。
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研学旅行花费时间,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且容易使学生分心。
还有教师认为开展研学旅行,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
另有教师认为研学旅行类似于以往学校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用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
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
研学旅行虽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目前尚无教材,缺少连贯、系统的课程规划,研学旅行有一定随意性。
笔者对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认为研学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问题。
表1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调查存在问题人数百分比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193 63.90%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125 41.40%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55 18.20%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42 13.90%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
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的研学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
研学基地的教师以当地的导游为主,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表层,教育性不够。
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甘肃省兰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甘肃省兰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24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想象”是一个十分迷人的词汇。
这个词汇意味着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和xuàn()丽多彩……即使对科学研究还是对艺术创作来说,想象力都是弥足珍贵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②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新。
想象力绝对不会让现有的知识停滞.()不前,它是最活跃的、启发性的,是知识最有效的运动,能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进化。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思维方式,打破陈规,____束缚,____思维空间,通过思考善于去想别人所未想、求别人所未求、做别人所未做的事情,最终不断____创新发展。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xuàn丽多彩停滞.不前2.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冲击扩充推行B.冲破扩充推行C.冲破扩展推动D.冲击扩展推动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写出修改意见。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小时候读过的红色经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星火燎原》。
这本书由毛主席亲笔题写书名,由无数革命先辈用自己的热血来撰写,被誉为“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
那些化作群星的英灵们,是燎原的星火,也是击碎浪涛的礁石,被永久地封存在历史的琥珀中。
②透过文字,我们看见那一根根顶住天穹的脊梁和那一双双烛照人间苍茫的虎目,为人间定又着新的高度和广度。
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是:。
5.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①开出名为信念的花②这些文字早已生了根③深深地扎在中华大地之中④结出名为坚定的果实A.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6.想象力贵在独特。
请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表达你阅读红色经典的体验。
例句:是燎原的星火,也是击碎浪涛的礁石。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语文-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考试版)A4

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最核心技术,其发展趋势往往决定着产业的整体发展走向。
近年来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显著提升,从早期的普遍不足100W·h/kg提高到2020年的普遍在180W·h/kg左右,进入2021年之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更是进一步实现突破,宁德时代、LG、松下、比亚迪、中航锂电等动力电池企业都在积极研发高能量密度电池和固态电池。
2021年10月上市交付的美国某豪华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为832km,成为全球首款续驶里程超过800km的量产上市的纯电动汽车。
在2021年1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1年第10批)中,广汽埃安某款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05W·h/kg,续驶里程达到1008千米,2022年1月正式上市,成为全球首款能量密度超过200W·h/kg、续驶里程超过1000千米的在售纯电动汽车,此外蔚来、比亚迪、上汽等整车企业都计划在未来推出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新能源车型。
新能源汽车自燃率虽然低于燃油车,但动力电池一旦起火.极易产生爆炸,造成远高于燃油车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近年来动力电池企业除了提升电池性能之外,还积极在电池安全领域创新:2020年3月比亚迪率先发布主打新能源车辆安全的刀片电池,可以轻松完成针刺试验,首先搭载于旗下的汉车型,比亚迪汉上市以来销量节节攀升,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电池起火事故;2021年3月广汽埃安发布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并顺利通过针刺热扩散试验,实现电池包针刺不起火,旗下车型至今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2021年9月长城汽车发布大禹电池,可实现电芯化学体系全覆盖,任意位置的单个或多个电芯触发热失控的情况下保证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率先搭载在旗下沙龙汽车产品。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莱夫勒在研究白喉的早期,证明了实验动物因注射白喉杆菌而死亡时,细菌仍留在注射点的附近。
他认为动物死亡是由细菌的毒素所造成。
根据这一假说,鲁(法国细菌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企图证实细菌培养液中的这种毒素,虽做了很多努力,却都失败了。
尽管如此,鲁仍坚信这一假说,最后孤注一掷,给豚鼠注射了三十五毫升的大剂量培养液滤液。
奇怪的是,这只豚鼠在注射了如此大量的液体后居然没死。
过了一些时候,他满意地看到这只豚鼠死于白喉中毒。
确认了这点以后,鲁很快就查明,他的困难是因培养液中细菌培养时间不够,从而产生毒素不足所致。
因而,增加细菌培养的时间就能制成毒性很大的滤液,这一发现引出了预防白喉的免疫法,并使抗血清用于治疗。
贝尔纳根据神经冲动沿交感神经传导并引起化学变化从而在皮肤中生热的假说,切断了家兔颈部的交感神经,希望导致兔耳变凉。
使他吃惊的是,该侧的耳朵却变得更热了。
贝尔纳没有意识到耳血管与通常使耳血管保持适当收缩的神经作用是有联系的;结果血液流量增大,耳朵变热。
他是完全偶然地发现了动脉中的血流量是由神经控制这一事实。
这是自哈维经典性的发现以后,对血液循环认识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贝尔纳在实验过程中显示了他放弃原有推断、追踪新线索的能力。
他在叙述这次经过时写道:“我们对于正在研究的设想,绝不应过于全神贯注。
”在大不列颠和澳大利亚西部某些地方出现一种羊群的神经性疾病,叫做缺铜病,原因多年不明。
解析_精品文档

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多维细目表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答案 D B A B D DEG C B C1.D【解析】D项,曲解文意,“亦余心之所善兮,员九死其犹未悔”是作者在文中对于创新决心和豪情的表达,并非指牺牲精神。
2.B【解析】B项,偷换概念,“居安思危”的前提是如今的科技发展环境是安定、无危机的,但不代表科技从未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或灾难。
3.A【解析】第⑥段的主要内容为自强不息,强调中国的科技发展要自强自主,解决技术发展的难点、堵点、断点,与国际高水平接轨,避免被国外“卡脖子”。
B项重点强调创新思维,C项强调科研投入,D项强调引进外国技术,都不如A项切合段意。
4.①以西方“分”的文化带来的问题人手,引出中国“合”的文化;②通过引用传统经典,阐释中国文化中“合”的特性;③最后强调以“合”的价值指导科技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答出三点即得满分4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一点得1分)5.含义:①“向善”指规范科技发展方向,防范风险,避免科技发展误入歧途、危害社会;②“向上”指推动科技发展提速,从中获益,借助科技带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
关系:“向善”才能“向上”,“向善”是基础、保障、底线,“向上”是结果、日的、归宿。
(“含义”4分,每点2分,“关系”2分,共6分。
“关系”简单答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扣1分)6.B【解析】“遗憾终身错”,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对父亲来说,马是战友与伙伴,为了保家卫国与捍卫和平,父亲和战马分离,抗美援朝之前的这次离别由此变得更加动人。
7.D【解析】D项,错在“贯穿全文的线索”。
8.①家乡和平美好的图景是父亲等革命者的战斗牺牲奉献换来的,作者想告慰父亲,内心充满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②父亲去世四年了,作者尽量回避与他有关的事件和物件,看到草原上的景象,勾起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每点2分,满分4分)【解析】答案第一条针对的内容是第①段和第②段,分别涉及家乡的美好景物和可爱的人,考生答题时可以分述,也可以整合。
河南省驻马店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驻马店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1分钟,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可完成经典超级计算机1亿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被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超过7000万次……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新技术、新产业对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带动效应更加突出。
全球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突破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我们要摆脱以往依靠大量资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发展新动能;也意味着我们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而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
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发展瓶颈制约、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迫切需要以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彰显。
同时,以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也正在实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望成长为未来的新兴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温冲刺卷(一)(新高考Ⅰ卷)(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温冲刺卷(一)(新高考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网络强国建设,不断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
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56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41.5%。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5G网络建设已经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
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G套餐用户数已突破13亿户。
其中,中国移动5G套餐用户达到7.99亿户,中国电信达到3.29亿户,中国联通达到2.69亿户。
可以说,5G产业链目前已初具雏形,行业应用进入实践阶段,已在政务、金融、文旅、医疗、媒体等多个领域完成验证,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从3G到5G,我国信息通信业在十多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不断突破。
信息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积极引导。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G和千兆光网建设发展。
早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要求,“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
工信部也先后出台了《“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系列文件支持5G建设。
为何5G会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5G网络建设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在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和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5G网络的建设,如钢铁、港口、矿山、制造业等企业可以获得无人操作、远程自动超控、智能化网络办公等便利,不但节省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5G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电力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形成了多个具备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让勤奋学习成为扬帆远航的动力》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让勤奋学习成为扬帆远航的动力》含答案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勤奋学习成为扬帆远航的动力①近段时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了上夜校的生活方式。
沉浸式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夜校找到了学习本身的幸福感。
②事实上,从各地“一课难求”的夜校,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图书馆,再到24小时营业的城市书店,都折射出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热情,学习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一种精神追求、生活方式。
③如今,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使自己的思维视野、认知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④立身百行,以学为基。
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
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韧劲,在学习阶段把基石打深、打牢,才能为青春蓄满能量。
⑤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注重实践经验的学习。
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
广大青年带着理论知识寻找实践坐标,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⑥坚持富有探索精神的学习,下一番苦功夫,在学习中创新,在总结经验中提高,方能练就过硬本领。
今年1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圆满完成商业首航,背后是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型邮轮项目设计青年团队的默默付出。
团队成员王高帅说:“当时国内资料有限,每次一拿到资料,大家就分组学习,再通过交流汇报的方式进行总结。
2024年新高考Ⅱ语文(解析版)

陌生、寂静、壮丽的月球从此有了生命。
(摘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登月》,袁玮译)
材料二:
今年6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举行会议,中国科学家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将中继卫星发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个引力稳定的位置,即地-月L2点,这颗中继卫星将执行为期三年的任务。新华社的报道没有透露“嫦娥四号”发射的具体时间,只是说将在2020年之前发射。自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抵达月球之后,中国的“嫦娥三号”首次于2013年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它搭载的“玉兔一号”月球车共有6个轮子,在任务结束前共行驶了约114米。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玉兔一号”的探地雷达探测到其着陆点下方有9个明显不同的地下层,表明该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质史,这与“阿波罗号”宇航员探索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根据今年6月在联合国会议上发布的信息,“嫦娥四号”任务的主要工程目标包括进行月球背面着陆和深空数据中继。中国方面已邀请国际社会围绕“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建立合作关系。
语 文
本试卷共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含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①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
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把青春融入祖国的科技事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邓宇皓在“九章”和“九章二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的研制中作出突出贡献……青年学生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立大志、担大任,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②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要继续在“选苗”上下功夫。
近年来,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让对科学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强基计划”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拔尖计划”依托多所高水平大学建设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致力于打破培养定式,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英才计划”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选拔中学生走进大学、感受科研魅力……一大批具备创新潜质和科学素养的青年学生,秉持兴趣,茁壮成长。
③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要进一步厚植人才培养的“土壤”,让好苗子“胃”出来。
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年学子身怀爱国之心,砥砺爱国之志,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坚定理想、脚踏实地,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另一方面,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机制、国家交流合作机制、长周期评价机制等,同时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和重大科研任务,为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提供更多机会,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帮助青年学子获得更好成长。
④激发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还需要更多“阳光雨露”的普照和滋润,赋予青年学生在科研项目中担大任、当主角的机会。
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试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将资助端口前移,正是旨在培育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构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2024北京九年级二模语文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4北京初三二模语文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在今年央视元宵晚会西安分会场上,闪耀璀璨的巨型花灯,龙腾万象的舞龙舞狮,生动有趣的皮影戏,组组成了一幅热间丰富的元宵佳节图,重现了古时“盛唐上元灯会”的喜庆场景,让人不由得想起了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干树。
更吹落、星如雨”的著名词句。
①早在汉武帝时期,民间就有在正月十五元宵夜燃灯的习俗,以后逐渐演变发展成为元宵灯节、灯会。
《南史》中有“汇数万火盏,若星河灿天衢,人潮聚涌,广庭无隙也”的句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等会记载。
到了唐代,朝廷规定元夕灯会为三天。
正月十五日夜,士族庶民,家家挂灯,灯火辉煌。
宋代元夕灯会增为五天,其规模也更大,灯彩也更丰富。
明代成祖迁迁都北京后,沿袭了明太祖朱元璋关于元宵节方灯十日的定制,正月十五前后,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灯节活动。
①古代的元宵节充满一个“闹”字。
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每逢元宵佳节,人们赏花灯,放焰火,猜灯谜,观杂技,扭秧歌……“春在京华闹处多,放灯时节踏秧歌”描绘的就是灯会上百姓歌舞娱乐的盛况。
元宵灯会上这些娱乐性很强的活动,吸引了广大民众踊跃参与。
【材料二】①元宵节中的不少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客家方言中“灯”与“丁”同音,凡添新丁要在第一个元宵节悬挂灯笼庆祝,以求福佑新丁。
有的地方正月十五要到老师家拜师,家长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称为“开灯”,寓意学生前途一片光明。
①元宵灯会上观灯猜谜是最具文化特色的活动之一。
这一习俗在两宋时期开始流行,明清两朝延续,至今不衰。
据宋末《武林旧事·灯品》记载,元宵节“以绢灯翦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其中“藏头隐语”,即指谜语,也就是猜灯谜。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元春在元宵节特意制作灯谜派人送至贾府,与家人猜谜同乐。
元春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中考英语复习之阅读理解热点专项训练 专题09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是强国的基石(解析版)

专题09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强国的基石A(2022·福建福州·福州华伦中学校考三模)No technology is perfect; each innovation (创新)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the following two examples show.Many people predict that we’ll be able to take to the skies in our own personal flying car. This technology would allow total freedom of movement. We could fly at 480 km per hour, avoiding traffic lights and busy roads. However, some believe there will be problems with traffic control. If the cars become popular, there is likely to be air traffic congestion (拥堵). And what if the cars break down?Also imagine having your own Iron Man (钢铁侠) suit. Several companies are trying to build a practical robot exoskeleton (外骨骼). This is an electronic suit with robot arms and legs which follows the wearer’s movements. It allows you to lift heavy objects, walk long distances and even punch (穿洞) through walls! It will be of great help for armies, rescue workers and disabled people. The suit might help people walk again after disease or harm. However, one disadvantage at present is the cost. Even a simple exoskeleton can cost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ounds. Another problem is that a heavy suit like this needs a lot of power but battery life is short. These problems will no doubt be solved as lightweight plastic suits become available.Looking ahead, it’s not difficult to imagine a future when we will be able to fly to work, or lift a car above our heads.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o solve before all of these are possible, we can certainly dream of a world where technology makes life easier and safer for millions of people.1.We can learn that flying cars might allow us to _______.A.avoid receiving speeding tickets B.avoid traffic congestion in the air C.avoid traffic congestion on the roads D.avoid losing traffic control on busy roads 2.The underlined word “It” probably refers to “_______”.A.the robot exoskeleton B.the wearer’s movementC.the electronic Iron Man suit D.the robot with arms and legs3.The writer is sure that the robot exoskeleton will become more _________ in the future. A.uncomfortable B.expensive C.available D.impossible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medical use of robot suits?A.It allows the wearers to lift heavy things easily.B.It might help the wearer to walk long distances.C.It might be able to help disabled people walk again.D.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 wearers to punch through walls.5.The writer takes the flying car and the robot exoskeleton as examples to _________.A.offer readers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bout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B.show it’s impossible to put these two kinds of technology to practical useC.lead readers to buy the products of new technology as soon as possibleD.support his opinion that technology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答案】1.C 2.A 3.C 4.C 5.D【导语】本文主要讲述了每一个技术都有其优缺点。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温冲刺卷(二)(新高考Ⅱ卷)(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周保温冲刺卷(二)(新高考Ⅱ卷地区)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虚拟数字人(抑或称为“数智人”)概念2001年由美国科学家联盟提出。
所谓虚拟数字人.就是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
也可以说,虚拟数字人是基于语音合成、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全息投影、实时传输等数字技术设计制作出的仿真式数字形象。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动作捕捉、声音合成等技术的发展和融合,现在的数字人可以实现对人类形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高度还原,极大地扩展了人类在数字世界中的表达和交互能力。
虚拟数字人可以是现实世界里某位具体人物的数字孪生形象,例如与周杰伦同台表演的“邓丽君”、央广主持人王冠的“分身”数字人;也可以是现实世界里不存在的人物形象,并具有感知、表达、互动、娱乐等能力,例如虚拟歌手“初音未来”“洛天依”,或抖音平台上很多虚拟主播形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做出部署,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要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
如此密集的信息发布,传递出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的决心。
数字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体、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博物馆推进数字化转型,是由内而外、脱胎换骨地蜕变。
这正是我国博物馆在硬件条件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022年7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虚拟数字人“艾雯雯”通过短视频正式和观众见面。
“艾雯雯”名字寓意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展示对文明、文化、文物的喜爱,对文博工作的热爱。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为了对“自强不息”精神有更多的了解,小苏制作了一张阅读积累卡,请帮他完善卡片内容。
(17分)“自强不息”主题阅读积累卡资料摘录一“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恪(A.kèB.gé)守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之美德,不屈不挠(A.náo B.ráo),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待人接物应度量宽厚,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严,责人轻,气度雍容。
日后能以博大之襟怀,jí()取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为社会之表率,作中流之砥柱,担负起历史重任。
为此当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
”梁启超的这段演讲不仅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更激励了无数后人前pū()后继地为社会的革新进步而奋斗。
(选自梁启超《清华演讲稿》,有删改)资料摘录二____________苏州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
身体残疾的他中专毕业后却到处找不到工作。
父亲病重逝世、家庭困顿,使得他下定决心自主创业。
他靠着自强拼搏,将生意从开照相馆、做电子相册加工,逐渐发展到拥有35位员工的实体相册加工厂。
他不仅自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还为21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陆鸿的带领下,工厂202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近1400万。
如今,他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2023年3月,陆鸿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素材源自网络)(1)卡片中有两个易读错的字,请选出它们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其重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
同以往历次科技革命相比,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
面对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瞄准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统筹部署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是激活“企业实验室”的创新功能。
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是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传统企业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以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
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补创新。
国有企业具有科研人员集中、研发能力较强等特点,应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优势,努力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分工合作、协力发展的互补创新格局。
奏好政府职能“退、放、进”三部曲。
通过“退”,减少政府部门对创新资源的直接分配、对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的干预;注重“放”,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实现“进”,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资助平台、信息平台、监管平台。
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
一是促进成果转化。
要促进科技进步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
二是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创新不言败的阅读理解答案创新不言败

创新不言败的阅读理解答案创新不言败这篇《创新不言败》告诉我们:创新之路充满艰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下面由WTT为大家带来创新不言败的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创新不言败的阅读材料①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因素。
创新作为探索性实践,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要想实现创新,必须要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②对于创新者而言,要正确地看待失败。
在创新的过程中,成功是一种考验,失败更是一种考验。
沉醉于成功的辉煌,往往可能停歇前进的步伐;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就不能把握成功的机遇。
当年,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到不易烧断的灯丝,进行了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
当许多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时,爱迪生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不符合要求的东西罢了。
”经过不懈的努力,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电灯,用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③爱迪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失败与成功,总是相对的、辩证的。
有大付出,才有大收获;有大境界,才有大成就。
成功的创新者懂得成败的辩证法,懂得“___________”的深刻道理,在创新的过程中,一时一事的失败是常有的,只有不屈不挠,才能够走向胜利。
④对于创新者而言,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自强的品质。
因为创新是艰难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
⑤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
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
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
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⑥创新是创业者的追求,自信自强是创新者的选择。
自信才能鼓是从头再来的勇气;自强,才能激发上下求索的潜能。
自信不是自负,自信者有自知之明,懂得扬长避短,不会一味蛮干;自强不是逞强,自强者有清醒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不迭目的不罢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其重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
同以往历次科技革命相比,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
面对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瞄准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统筹部署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是激活“企业实验室”的创新功能。
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是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传统企业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以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
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补创新。
国有企业具有科研人员集中、研发能力较强等特点,应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优势,努力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分工合作、协力发展的互补创新格局。
奏好政府职能“退、放、进”三部曲。
通过“退”,减少政府部门对创新资源的直直接分配、对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的干预;注重“放”,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大力发展市
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实现“进”,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资助平台、信息平台、监管平台。
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
一是促进成果转化。
要促进科技进步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
二是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三是强化创新激励。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摘编自《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今中国重大颠覆性技术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科技创新进入新的阶段。
B.如果解决供给侧短板、社会发展瓶颈等问题,就一定能全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C.不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还是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都要减少干预。
D.促进成果转化、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创新激励,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有力手段。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阐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低于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水平。
C.文章着重从企业、政府职能、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方面,阐述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D.文章整体思路是先总后分,先综述创新的地位及迫切性,接着分述实现自主创新的途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
B.如果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重大科技问题,就说明我国达到领先世界的创新水平。
C.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从而达到转型发展的目的。
D.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有各自优势,要充分发挥它们在创新机制中的作用,从而形成互补。
阅读答案:
1.D【解析】A项,“当今中国重大颠覆性技术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错,根据原文,“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点;B项,“就一定能全面提高”太绝对化;C项,“政府都要减少干预”表述有误,原文是“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
2.B【解析】没有对比的手法,“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低于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水平”也于文无据。
3.B【解析】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我国科技创新……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