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因性疲乏.

合集下载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1癌因性疲乏概况Piper将CRF定义为一种主观感受、不寻常的全身性过度疲乏,与癌症有關且受到生理周期的影响。

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定,其缓解与个人的行为和努力不成比例或不相关[1]。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对肿瘤患者因性疲乏等提出明显标志,即:①患者四肢全身无力;②存在情绪反应;③患者精力难以集中;④缺乏激情、情绪低落;⑤睡眠后精力感觉没得到恢复;⑥活动困难;⑦不能完成原先能胜任的日常活动;⑧患者夜间发生睡眠或比较嗜睡;⑨短期记忆减退;⑩疲乏症状持续数小时不嫩缓解。

而从认知方面角度来说:90%以上患者认为癌因性疲乏属于中一种正常现象,患者更多的原因忍受疲乏,并且他们觉得疲乏并不会加重病情。

应对方式方面:当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后更多的患者选择原地休息或停止活动;10%患者坚持锻炼或在医师指导下锻炼[2]。

2癌因性疲乏的常用评估量表评价癌因性疲乏的方法主要是评估量表,有关生理、内分泌、代谢、血液学等的测量指标,已在国外研究中逐渐出现。

单维度量表(简短疲乏量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疲乏量表)仅能测量疲乏的严重程度,而多维度量表(Piper疲乏修订量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问卷、疲乏症状量表、癌症疲乏量表等)在评估范围方面更有优势。

由于患者所处的癌症阶段、疲乏程度、认知功能不同,量表的完成情况也不尽相同。

总体来说,晚期癌症患者的完成率普遍偏低。

研究者在选择测评量表时,可综合量表的信效度、适用人群及量表条目选择合适的量表[3]。

3癌因性疲乏的可控性影响因素3.1癌因性疲乏相关症状疼痛-原因是疼痛本身使得患者活动耐力降低、诱发抑郁或沮丧;疼痛亦影响患者的食欲和睡眠,导致患者体能下降;营养不良:肿瘤患者食物的利用率下降、机体能量消耗过多、机体的能量供给少于机体所需要的能量,造成营养不良,从而引起疲乏;睡眠障碍:研究发现,疲乏程度与睡眠效率呈负相关,与夜间觉醒时间、入睡时间、24h睡眠时间呈正相关;焦虑、抑郁癌症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反应。

癌因性疲乏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癌因性疲乏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癌因性疲乏的中西医研究现状癌因性疲乏是与癌症和癌症治疗有关的一个高发生率结果事件,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它与一般疲乏不同,癌因性疲乏起病快,持续时间长,程度重,无法通过休息得以缓解,涉及到认知、生理、情绪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日常生活。

随着对这一症状所造成后果的日益重视,人们不断在探索缓解癌因性疲乏的有效途径,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提高其生存质量。

本文从中西医不同角度来综述癌因性疲乏目前的研究现状。

1中医对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认识在中医古文献中未见有癌因性疲乏这个病名,但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虚劳相近。

中医认为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日久不复,均可成为虚劳。

即机体”阴平阳秘”的生理平衡被破坏,从而发生”阴阳失调”的一种表现。

而癌因性疲乏是一种虚弱、易累的主观感觉,是疾病性疲劳,常以虚劳论治。

1.1癌因性疲乏的病因中医认为,导致虚劳的原因甚多,《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说:”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

章璐等[1]认为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主要病机,将癌因性疲乏分为气血不足证、脏腑亏虚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火旺证、痰湿凝聚证、阴阳失调证五个证型;中医辨证常见多证相兼情况,分型以虚证多,实证少,尤以气虚为主,血虚次之,实证均为脾受湿邪之累而致。

1.2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1.2.1针灸推拿治疗李雁林等[2]对术前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疲乏综合征52例患者行推拿治疗,治疗组T1、T2和T3时间点的RPFS-CV 评分呈下降趋势,治疗组T2和T3时间点的SF-36 评分呈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中医针灸推拿对改善CRF症状确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1.2.2中药及中成药治疗陈恋春[3]运用护理干预结合补中益气汤内服治疗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30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癌因性疲乏》课件

《癌因性疲乏》课件

心理治疗与社会支持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认知 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疏导 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 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 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获得情感 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提高生活质 量,缓解疲乏感。
04
癌因性疲乏的预防与管理
预防策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睡眠管理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保 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 于恢复体力和缓解疲乏。
饮食调理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 均衡,适当增加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缓解癌因性疲乏的重 要手段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开具适当的药物,如皮 质类固醇、抗抑郁药等。
02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患者需严格遵守医嘱,不可自 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保持心理健康等。
早期筛查与预防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 疗可能导致癌因性疲乏的疾病 。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 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过度劳累 。
积极应对压力
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如通过放 松训练、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
压力。
管理方法
制定个体化的管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 案。
患者可自行评估疲乏程度 ,记录疲乏的持续时间、 程度和伴随症状。
医生面诊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 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综合评估患者的疲乏状 况。
疲乏量表
使用标准的疲乏量表对患 者进行评估,如简短疲劳 问卷(BFI)、疲劳量表11(FS-11)等。
评估工具
疲乏量表
其他评估工具

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很多成年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经历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是指癌症患者在无任何体力活动后仍然感到疲惫,失去活力和动力,影响生活质量。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疲乏症状,但在许多情况下,非药物管理方法也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疲乏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总结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非药物管理方法,并介绍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最佳证据。

一、锻炼和体力活动适当的锻炼和体力活动可以改善体力状况和心理状态。

研究显示,适当的运动可以减少疲劳感,提高患者的体力水平。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

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根据身体反应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放松和冥想放松和冥想是一种减轻疲乏的有效方法。

通过深呼吸、冥想或其他放松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压力感,进而改善疲劳症状。

研究表明,定期的冥想和放松练习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减少日间疲倦感。

三、规律饮食和水分摄入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减轻疲劳和提高体力至关重要。

患者应遵循膳食建议,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此外,适量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可以预防脱水和疲劳。

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保持适度的饮食多样性,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四、良好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是恢复体力和改善疲劳感的关键。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避免影响睡眠的刺激物,如噪音和亮光。

适当的运动、放松练习和规律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五、心理支持和社交交流癌症患者常常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困扰,需要得到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社交交流。

参加癌症康复小组、家庭支持等社交活动可以帮助患者从心理上获得支持,减轻焦虑和疲劳感。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疲劳和焦虑。

什么是癌因性疲乏

什么是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1.什么是CRF?由癌症及其相关治疗(如化疗)引起患者长期紧张和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觉,如虚弱、活动无耐力、不能集中注意、动力或兴趣减少等。

2.发生率:美国癌症联合会调查表明,接受接受放疗的癌症患者中,75%的人感到疲乏,国内60%的癌症患者感到中到重度的疲乏[4]。

癌因性疲乏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癌症患者中均有发生,且在癌症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长期存在,大量消耗患者的精力,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及功能状态。

肺癌(康艾注射液)、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有氧运动)、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喉癌、卵巢癌、急性白血病、3.特点:发病快、病情重、能量消耗大、持续时间长(一般大于等于6个月)、不可预知、不能通过休息或睡眠缓解。

4.如何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成为评估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有文献报道,以下药物参麦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

此外,健康教育、心里行为干预、运动干预、视觉影像干预、合理的营养摄入5.病因化疗后疲乏与贫血或细胞破坏后终末产物积累有关有潜在神经毒性的细胞因子可通过中枢机制引起疲乏肿瘤坏死因子可使骨骼肌蛋白的贮存减少,使患者日常活动时额外需大量能量使肌肉产生足够收缩力放疗放疗性疲乏的发生率相当高,与放射物在体内积累有关其严重程度与放疗持续时间,测量疲乏时与上次放疗的间隔时间有关生物治疗接受生物治疗时普遍主诉严重的疲乏感,与患者接受外源性或内源性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有关。

6.测评工具和评价指标疲乏量表采用Piper疲乏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PFS)对患者的疲乏状况进行评价,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C30)。

癌症相关性疲乏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癌症相关性疲乏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癌症相关性疲乏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癌症相关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又称癌因性疲乏,是一种由癌症本身或癌症相关治疗引起的包括躯体、情绪和(或)认知等方面疲乏或耗竭的主观感觉。

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症状,患病率为30%~99%。

我国关于癌症患者CRF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重度CRF发生率为52.07%。

与健康人的疲乏不同,CRF更严重、更痛苦,且不能通过休息或睡眠缓解。

有研究显示,与恶心呕吐、疼痛等其他症状相比,CRF对癌症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更显著,并很可能导致抗癌治疗中断,直接影响抗癌治疗效果。

一、C RF的定义与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CRF定义。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第1版)将CRF 定义为: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有关躯体、情感和(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或疲惫感,与近期的活动量不符,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并且妨碍日常生活。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提出的CRF诊断标准:在过去1个月内,持续两周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以下6项(或6项以上)症状,并且其中1项为明显的疲乏(A1)。

A1:明显的疲乏、精力减退或需要更多的休息,与近期活动量的改变不成比例;A2:全身无力或肢体沉重;A3:注意力不能集中;A4:对平时从事的活动的积极性或兴趣减退;A5:失眠或者嗜睡;A6:睡眠后感到精力未能恢复;A7:活动困难;A8:因疲乏引起情绪反应,如悲伤、挫折感、易怒;A9:因疲乏不能完成原先胜任的日常活动;A10:短期记忆力减退;A11:活动后疲乏持续数小时。

B: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职能领域,这些症状引起临床上严重的痛苦或障碍;C:有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表明这些症状由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D:这些症状主要不是由于共存的精神疾病引起的,如重度抑郁症、躯体化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谵妄。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癌因性疲乏是指在癌症患者中普遍出现的一种持久性疲劳状态。

疲乏与癌症疾病自身相关,也受治疗、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

然而,疲劳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本文将综述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1)免疫系统异常:研究表明,癌因性疲乏与免疫系统紊乱有关。

患者体内的炎症、细胞毒素和调节因子水平升高,特别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能量代谢和行为变化。

(2)神经内分泌紊乱:癌症患者常伴随着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性腺功能障碍等。

一些调节情绪和行为的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在癌症患者中也有所观察。

(3)细胞代谢异常:在癌症患者中,肌肉和脑组织中存在着异常的细胞代谢,并且这些改变对能量载体和产生机制有直接的影响。

患者的线粒体功能受损,ATP 生成减少,需要调节酶和底物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

2. 治疗的研究进展(1)适量的身体活动:虽然达到疲惫极限后的身体活动有时会引发疲乏,但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疲乏感。

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等跟气息与心率相匹配的身体活动。

(2)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疲乏状态,如兴奋剂(如糖皮质激素),美沙拉嗪(抗组织胺药物),以及非甾体消炎药(NSAIDs)。

此外,利用酰胺类药物可改善脂肪代谢和能量负荷。

(3)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来改善疲乏感。

CBT 帮助患者控制焦虑和疼痛,激发健康行为和正确的休息方式。

综上所述,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疾病状态和治疗方法对身体的影响的结果,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

未来,需要在遗传和环境因素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预防和治疗疲乏的有效性和效率。

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
疲劳从广义来讲分为中枢性疲劳和外周性疲劳。中枢性疲劳多由脑部各种神经束和物 质失调引起,外周性疲劳多与肌肉组织有关 中枢性疲乏多由脑部的各种神经束和物质失调引起,外周性疲乏多与肌肉组织有关。
研究表明,在癌症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中,脑内5-HT的浓度升高、5-HT的受体数量
增多,进而产生中枢性疲乏的。 5-HT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能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 功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5-HT含量、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 发病有关。动物侧脑室注射5-HT后,可引起镇静、嗜睡和一系列行为反应,并影响体 温调节和运动功能。5-羟色胺(5-HT)本身有许多功能:包括对于食欲、睡眠、记忆、 学习、体温等的调节;对于心情、行为、心血管功能、肌肉收缩、激素分泌等的控制。 有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脑内5-羟色胺(5-HT)的浓度升高、 5-HT的受体数量增多,过量的5-HT使脑部的功能活动受到抑制这可能就是产生中枢性 疲乏的原因之一。
持续时间评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都比化疗前有明显加重。,化疗过程中有恶心、呕吐症状者
化疗后疲劳程度更高,联合化疗病人比单药化疗病人的疲乏程度严重
张小芬,周利华,王维利,肿瘤治疗因素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12年8月第26卷第8期上旬版
肿瘤放射治疗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 • 放射治疗 沈婵娟等通过对72例肺癌病人分别在放疗前和放疗后第15天疲乏程度的 测评,经过比较发现,癌症病人在放疗后的疲乏程度明显高于放疗前,这与 国外Jerczek-Fos-sa等对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疲乏增 加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放疗导致病人血白细胞、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降低有关
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

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证据总结

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证据总结

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证据总结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很多人的生命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疾病本身的困扰外,许多癌症病人还面临着疲乏的问题。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是癌症治疗过程中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持续的体力和心理疲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针对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减轻疲乏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干预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和能力量身定制。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癌因性疲乏的运动干预证据。

首先,有氧运动是减轻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手段之一。

众多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增加机体的氧气摄取和运输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从而减轻疲乏感。

一项研究中,癌症病人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持续12个星期,结果显示疲乏程度明显减轻。

另一项研究发现,淋巴瘤病人进行有氧运动后,其疲乏感明显降低,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改善。

其次,力量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运动干预手段。

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体力状况,进而减轻疲乏感。

研究表明,癌症病人进行适度强度的力量训练,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可以显著降低疲乏程度和提升生活质量。

另一项研究发现,乳腺癌手术后进行力量训练的病人,其疲乏感和焦虑情绪均显著改善。

此外,伸展运动也有助于缓解癌因性疲乏。

伸展运动可以减少身体僵硬和不适感,增强肌肉柔韧性,改善身体机能。

一项研究显示,乳腺癌手术后进行伸展运动的病人,其疲乏感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另一项研究发现,结肠癌术后进行伸展运动的病人,其疲乏感和身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运动干预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来缓解癌症病人的癌因性疲乏。

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等多种形式的运动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癌症病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干预并不适用于所有癌症病人,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疲乏、治疗后期或合并其他疾病时,应谨慎进行。

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

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

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1引言癌症是目前临床危害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癌因性疲乏(CRF)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可由癌症或其治疗效果引起。

随着患者对疼痛、呕吐等症状的控制,批发问题日益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也受各界的重视。

近年来,医学界对CRF进行了大量是研究,据相关数据显示,癌症患者的疲乏发生率在35%-76%之间,相对恶心、疼痛等症状而言,疲乏持续的时间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疲乏护理效果的好坏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治疗与康复的重要因素,介于此,我将针对CRF的特点、影响、相关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系统梳理,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支撑。

2主体2.1CRF的特点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CRF定义为非特异性乏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疲劳等。

CRF 区别于健康人群经理的疲乏,与一般性疲乏相比,发生快、能量消耗大、持续时间长、不可预知,并且不能通过睡眠和休息起到缓解重用。

2.2 CRF的理论研究虽然理论界对CRF的影响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CRF起因如何,尚无准确的定论,有部分研究认为它与疾病的质量过程相关,有部分学者认为它与肿瘤本身导致的贫血、疼痛、抑郁、营养、睡眠质量、新城代谢密切相关。

虽然起因理论界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但由于CRF伴随着癌症而产生(集中表现为这种事发的概率较高),为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对之的治疗因素。

Osoba和Holley等专家的调查发现,CRF对患者和护理者在生理、情感、精神、社会活动和经济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有疲乏经理的患者中,91%认为影响正常生活,88%人认为改变了日常生活规律,65%人认为护理者承担更多的压力,平均每月需请假4-7d以缓解这种压力。

对于CRF,人们往往存在认知的误区,即认为应少活动、多休息,但学者的研究发现运动组患者的生理参数状况好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完全静息状态可导致肌肉的分解代谢,过多的休息并不利于疲乏的缓解,在化疗期间活动与疲劳呈负相关。

CRF往往伴随癌症患者治疗、化疗而存在,形式则随着患者结算治疗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往往呈现相互重叠的特征,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65%-100%的患者经历了疲乏,它是局部放疗的全身性反应,而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疲乏也越来越严重,而依据不同的患者类型,表现形式也有差异。

浅析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

浅析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

浅析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邹银水;周用【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研究》【年(卷),期】2019(011)003【总页数】3页(P162-164)【作者】邹银水;周用【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医院肿瘤科 ,武汉 430061;湖北省中医院肿瘤科 ,武汉430061【正文语种】中文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又称为癌性乏力,与癌症或癌症治疗密切相关,在癌症患者中普通存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高达6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CRF常表现为虚弱,劳累感,筋疲力尽,或行动缓慢,无力,不想做任何事情,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悲伤等。

2012年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将CRF定义为:一种与肿瘤相关或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包含生理、情感和(或)认知层面上持续的、令人厌烦的主观疲劳感,与近期活动无关,影响生活质量[2]。

与正常人的疲乏不同,CRF不能通过休息和睡眠缓解。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CRF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现本文就CRF的中医治疗浅析如下。

1 西医对CRF的认识及治疗目前CRF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发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5-羟色胺代谢改变、抑郁症、恶病质、贫血及炎性细胞因子活性升高有关[3]。

对于轻度CRF,现代医学主张进行非药物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适当运动、康复锻炼、改善睡眠、营养咨询等措施;对于中、重度CRF,除非药物干预外,还包括药物治疗。

其中主要包括:①中枢神经兴奋剂,主要包括哌醋甲酯及右哌醋甲酯,文献研究[4]表明,哌醋甲酯及右哌醋甲酯是治疗重度乏力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否改善CRF,尚需更为完善的研究加以验证;此外,中枢神经兴奋剂的不良作用如失眠、头晕、头痛、厌食等也是制约其疗效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尚未批准哌醋甲酯用于CRF的治疗;②皮质醇激素,对于癌症晚期患者,与安慰剂比较,口服地塞米松可以缓解CRF[5];但长期应用皮质醇激素毒副作用明显,如免疫抑制、感染扩散、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等,对患者康复进程造成不利影响;③美国西洋参,国外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服用美国西洋参(200 mg/d)8周以上,可以改善患者的乏力状态,但对精神、情志及体力无改善[6]。

癌因性疲乏解析

癌因性疲乏解析

多维疲乏症状量表
• 多维疲乏症状量表 • (The 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Symptom
Inventory, MFSI)用83个条目来评估癌症患者整体 的疲乏状况及疲乏的躯体、情感、认知及行为各 方面的症状。由于多维疲乏量表条目繁多,使用不 便,于是就将原来的83个条目减为30个,形成多维 疲乏症状量表-简化版(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Symptom Inventory-Short Form, MFSISF),MFSI-SF采用5级评分法(0表示一点也不, 4表 示非常严重),可以有效地测量癌症病人和其他具有 疲乏症状的慢性病患者及一般人群的疲乏状况,在 临床上应用很广。
定义
• 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fatigue,CRF)是
一种虚弱、活动无耐力、注意力不集中动力 和兴趣减少为主的一系列主观感觉,是癌症 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
•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将癌因性疲乏定义为 一种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非同寻常的、持久 的、主观的劳累感,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描述癌因性 疲乏的症状为非特异性的无力、虚弱、全身 衰退、嗜睡、疲劳。
Piper疲乏量表
• Piper疲乏量表
• (Pipers' Fatigue Scale, PFS)是第一个有效测量疲 乏的多维量表,包括40个条目,着重测量一般性疲 乏的严重程度、抑郁和疲乏对患者的影响。为了 评价癌因性疲乏的严重程度及其对情感和感知觉 的影响, 1998年Piper将PFS进行修订, Piper疲乏 修订量表( the Revised Piper 's Fatigue Scale, RPFS)是一个可视化的数字自评量表,包括22个条 目,每个条目从1~10进行评分, 0~3分提示没有疲 乏或轻度疲乏, 3~6分提示中度疲乏, 6分以上提示 重度疲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肿瘤坏死引起的吸收热:主要为低热、 持续,以下午和夜间为甚。应用解所谓失眠,包括三个方面的表现:睡眠 时间的减少:如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质 量下降;睡眠深度不够,如整晚感觉做梦, 很辛苦。总体表现在第二天感觉没有睡 够,精神不佳,情绪恶劣。
睡眠的评估
• 阿森斯失眠评定量表(AIS):
• 5、 疼痛强度评分Wong-Baker脸 对婴儿或无法交流的病人用前述方法进 行疼痛评估可能比较困难。可通过画有 不同面部表情的图画评分法来评估:无 痛、有点痛、稍痛、更痛、很痛、最痛。
疼痛的处理
• • • • 三阶梯给药 口服给药 按需给药 评估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癌因性疲乏
• (the cancer relatedfatigue)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和咨询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疼痛、疲 乏及其他症状,尤其是对于那些可能引起疲乏的 癌症治疗开始阶段特别有效。 对于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厌食、腹泻、恶 心、呕吐等引起的营养不良,咨询干预是有益的。 对癌症患者进行保持患者休息和活动的平衡 的教育和辅导,有助于减轻患者CRF。 ONS指南将节能教育分级为“可能有效”的 CRF干预措施。
恶心呕吐
• 恶心 • 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主要表现为 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 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 呕吐(vomiting) • 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 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食入胃内的有 害物质吐出,从而起反射性保护性作用。但实际上呕 吐往往并非由此引起,且频繁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失 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营养障碍等情况
• 第五大生命体征
• 、世界卫生组织(WT0)将疼痛程度划分为: O 度: 不痛; Ⅰ度: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 • II度: 中度痛, 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 止痛药; III度: 重度痛, 为持续痛,不用药不能缓 解疼痛; Ⅳ度:严重痛,为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 化。
• 2、 数字分级法(NRS): • 数字分级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 0为无痛,10为剧痛。疼痛程度分级标 准为: • 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 疼痛;7-10:重度疼痛
食欲减退
• 食欲减退是指由多种功能性障碍或器质 性疾病引起的不想进食或进食量显著减 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胃炎,消化性 溃疡、胃癌等。
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
• 处理:
• 调整饮食结构,均衡搭配饮食,充分考 虑患者的口味和感受 • 提供良好的进食环境 • 选用能够改善食欲的药物:甲地孕酮
发热的处理
• 感染引起的发热:表现为高热、反复和 迁延不愈。根据药敏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症状群: • 采用安德森症状测量表(M.D.Ander son symptom inventory, • MDASI) 测评,该自评量表包含疼痛、 疲劳、睡眠障碍等13 项癌症常见症状的严 重程度和这些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困 • 扰程度,采用0 ~10 分的分级法对症状强 度进行评价
• 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分别为疼痛、
• 6、白天情绪 0:正常1:轻微低落2:显著低 落3:严重低落 • 7、白天身体功能(体力或精神:如记忆力、 认知力和注意力等) • 0:足够1:轻微影响2:显著影响3:严 重影响 • 8、白天思睡 0:无思睡1:轻微思睡2: 显著思睡3:严重思睡
• 上述题主要是考察自我对睡眠的满意程 度,所以没有具体的数字标准,而是按 照各自的感受作答。最后,把各题分数 相加:如果总分小于4:无睡眠障碍;如 果总分在4-6:可疑失眠;如果总分在6分 以上:那么就肯定存在睡眠障碍了
上腔静脉综合征
• • • • 原因 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 非恶性疾病的压迫 如胸骨后甲状腺肿瘤、胸腺瘤、支气管囊肿等, 或慢性纤维性颈部组织炎症导致上腔静脉周围 组织压迫,如特发性硬化性纵隔炎、纵隔纤维 化等。 • 上腔静脉血栓形成
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
• 静脉回流障碍 头颈部及上肢出现水肿,指压无明显压痕,伴皮肤及口唇发绀, 平卧时加重,上半身直立后可缓解,常伴头晕、头胀、睑结膜充 血。有时可见颈胸部静脉明显扩张、胸腹壁静脉曲张等。 • 压迫症状 肿瘤等压迫周围器官、神经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进食不畅、 声音嘶哑、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面部无汗等。 • 神经功能受损 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导致的恶心、喷射性呕吐等症状。
上腔静脉综合征处理
• 病人应卧床,取头高脚低位及给氧,减 轻颜面及上部躯体水肿,吸氧可缓解暂 时性呼吸困难。限制钠盐摄入和液体摄 入,能使水肿减轻。利尿剂的使用可以 减轻阻塞所致的上部水肿缓解症状 • 输液选择下肢静脉
便秘
• 定义: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 或正常,但粪质干燥,排出困难;或粪 质不干,排出不畅。
便秘的处理
• • • • 多饮水 适当运动 膳食纤维 适当选用缓泻剂
口腔溃疡
• • • • 原因 口腔内环境改变 免疫因素 精神因素
口腔溃疡
• • • • 处理 保持口腔清洁 适量补充维生素 药物治疗
手足综合征
• 定义:手足综合症(HFSR):是手掌-足底感 觉迟钝或化疗引起的肢端红斑,是一种皮肤毒 性(中位出现时间为79天,范围从11到360天), 主要发生于受压区域。肿瘤病人在接受化疗或 分子靶向治疗的过程中可出现。
CRF的定义
• 对于CRF的概念,医学界存在有不同的 定义。美国国家癌症网在2007年发表的 《癌因性疲乏实践指南》中指出:CRF 是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乏力感 或疲惫感,与活动不成比例,与癌症或 癌症治疗相关,并常伴有功能障碍。
CRF的临床表现
• 症状为非特异性的无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疲 劳 • 诊断标准:疲乏症状反复出现,持续时间2周以上, 同时伴有如下症状中的5个或5个以上: • ① 全身无力或肢体沉重; • ② 不能集中注意力; • ③ 缺乏激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 ④ 失眠或嗜睡; • ⑤ 睡眠后感到精力仍未能恢复;
失眠的处理
• 提供良好的环境 • 鼓励患者把压抑在心中的问题说出来 • 合理应用促进睡眠的药物
上腔静脉综合征
• 定义:是一组由于通过上腔静脉回流到 右心房的血流部分或完全受阻相互影响 所致的症候群,为肿瘤常见的急症。患 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呼吸困难和面颈肿 胀。检查可见面颈、上肢和胸部淤血, 水肿,进而发展为缺氧和颅内压增高, 需要紧急处理。
CRF的相关因素
• 疾病因素:癌症引起的恶病质综合征和体重减 轻 • 癌症治疗因素: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 • 心理社会因素:癌症的诊断、癌细胞的神经毒 性作用、治疗的影响以及患者对预后的担心、 功能丧失、社会角色认同、自我形象、药物治 疗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精神心理不 良反应,如抑郁、沮丧、害怕、悲伤等负情心 理反应,促进和加重疲乏。
常见症状
• • • • • • • 疼痛 疲乏 恶心呕吐 食欲减退 便秘 腹泻 发热
常见症状
• • • • • • 失眠 口腔溃疡 心理问题:焦虑,抑郁 上腔静脉综合征 凝血功能障碍 手足综合征

以往研究更多关注单个症状,如疼 痛强度、疲劳程度、睡眠质量、饮食状 况、焦虑及抑郁等。但事实上,癌症患 者的多种症状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肿瘤患者常见症状及处理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升高,癌症患者 数量不断增多,在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的 影响下,医护人员在注重癌症治疗疗效 的同时,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日益 关注。
• 癌症患者在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往 往要经历疾病本身或治疗引起的多种症 状,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遭受严重的生 理及心理症状的困扰,症状控制直接或 间接影响癌症患者的身心状态、生存质 量及疾病的疗效
认知行为干预
多项研究表明,多元的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睡眠,减轻患者 的CRF 。这种干预方式包括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优化睡眠质量等。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呼吸训练等可以改善接受放疗患者或造血干细胞 移植患者的疲乏状况 。制定和维持患者规律睡眠觉醒时间是认知行为干 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还包括,如有利的睡眠环境、避免长时间限 制在床上、避免睡前刺激性饮食或运动等。认知行为干预被ONS指南分 级为“可能有效”的CRF干预措施。
• 阿森斯失眠评定量表对于以下列出 的八个问题,评定在过去一个月内每星 期至少发生三次,就选择

1、入睡时间(关灯后到睡着的时间)0: 没问题1:轻微延迟2:显著延迟3:延 迟严重或没有睡觉 • 2、夜间苏醒 0:没问题1:轻微影 响2:显著影响3:严重影响或没有睡觉

3、比期望的时间早醒 0:没问题1:轻微提 早2:显著提早3:严重提早或没有睡觉 • 4、总睡眠时间 0:足够1:轻微不足2: 显著不足3:严重不足或没有睡觉 • 5、总睡眠质量(无论睡多长) 0:满意1: 轻微不满2:显著不满3:严重不满或没有睡 觉
• 3、 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 • 0级:无疼痛。 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 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 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 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 动体位。
• 4、视觉模拟法(VAS划线 法) • 无痛/剧痛之间划一条长线(一般长为 100mm),线上不作标记、数字或词语, 以免影响评估结果。一端代表无痛,另 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 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
• 疲乏、胃口差及睡眠障碍,其发生率均 在85%以上
疼痛
• 疼痛的定义: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 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 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 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 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痛 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 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但另一方面,疼痛作 为报警也有其局限性(如癌症等出现疼痛时, 已为时太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