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信息技术三下第5课《整理文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信息技术三下第5课《整理文件》教案
第3课查看与整理文件
一、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广东教育出版社)第二册上,第3课查看与整理文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对文件进行排序。
(2)会以各种方式查看文件。
(3)掌握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4)了解常见的文件类型。
(5)了解文件夹的用途及结构。
(6)会根据一定条件搜索文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提问、讨论、上机探索、小组共学互教,掌握改变文件与文件夹的查看方式与排序方式的方法。
(2)通过知识比较与迁移,掌握文件与文件夹的移动、复制、删除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有条理地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整理个人文件。
(2)养成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的精神,提高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难点:根据一定分类标准整理
文件。
四、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重视教学情境和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实现创设故事情境、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本课主要通过“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学习新知—综合练习—小结,提升”四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首先通过玲玲找不到所需文件为情境带出本课所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任务驱动,学习新知”这个环节,通过教师引导与自主尝试学会查看文件与文件夹,通过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掌握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并完成简单任务;在“综合练习”环节中设置了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整理文件的两个练习,练习中分析小结了操作技巧,提升了练习的效率;最后,通过“小结,提升”环节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搜索文件的方法,也同时回顾所学的技术及其难点。在学法上,处处体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完成多层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建构。
五、教学准备
教学系统,下发练习文件到 D:\下发文件。
六、教学过程
今天,玲玲遇到一个难题,她要在里面找一张“嫦娥一号”探测器的图片,可是文件太多一下子找不到。
大家试试从盘“下发文件”文件夹中找到这张图片,会不会觉得很麻烦?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快地找到所需的文件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查看与整理文件。
板书课题看图了解任务
背景
尝试、发表想
法。
让学生的注意
力集中在
练习文件夹
上,避免出现
与本课学习主
题不相关的问
题
任务驱动,
学
习新知
(一) 查看文件与文件夹
1.选择文件的排列方式。为什么我
们觉得这些文件看起来很乱呢?因为他们
没按一定顺序排列,我们试试让计算机将
这些文件按照“类型”排列。
教师演示操作。你们看到窗口中的
文件排列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在,计算机
将同一类型的文件排在了一起,
学习操作。
顺序改变,同一样的图
标排在了一起。
看书自学。
充分利用课本
资源,指
导自学。
什么是文件类型呢?
通过课本21页的表 3-1,指导学生学习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图标与扩展名。
试着统计各种类型的文件数量,填在表 3-1中。已填完的试试将表中的文件类型及其图标与扩展名记下来。
让学生试着按不同方式排列,观察结果,思考“试一试”的第2题。
小结:不同的排列方式有各自的优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图标排列方式。现在可以从排列在一起的图片中找到我们所需的文件了。
2.选择文件查看形式。
当图片较多时,可以将查看形式改成“缩略图”方式。可快速浏览图片内容,找到所需的图片。
教师演示。
让学生试试将查看形式改为“缩略图”、“平铺”、“图标”、“列表”、了解区分文件类型的
有效方法。
统计文件数量并填
表。
尝试, 观察, 思考,汇
报。
学习操作方法。
尝试, 观察, 思考,汇
报。
阅读课本,说出文件夹
的作用。
记忆各类型文
件的特点,
为后面的进一
步练习做好准
备。
回应情境,突
出技术的实际
应用效果。
通过用自己的
话说出文件夹
的作用,
理解课本对文
件夹的说明,
增强自学能
力。
“详细信息”等方式,观察特征,完成课本
23页“试一试”的思考内容。
3.认识文件夹
通过阅读课本24页关于文件夹的介绍,同位同学之间说说文件夹有什么作用。
当要改变当前显示的文件夹,可单击工具栏“文件夹”查看按钮,从文件夹目录中选择要查看的文件夹。
注意学会看地址栏,了解当前文件夹的所在位置。
(二) 整理文件
小组竞赛:通过看书、合作、讨论完成以下任务:
1.新建文件夹:在D盘建立“图片”、“声音”、“文章”三个文件夹。了解“地址”。
了解任务要求。充分利用教
材, 引导学习
方法, 培养合
作与探究的学
习, 鼓励大胆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