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无形为有形:简笔画式板书在阅读教学中的妙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无形为有形:简笔画式板书在阅读教学中的妙用

发表时间:2017-12-14T15:50:35.5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1期作者:邱光军[导读] 中心意义等显示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省却了许多繁琐复杂的环节和流程,节省下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读书感悟,有力促进了学生感悟语言和想象事物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邱光军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精巧的课堂板书能给学生以视觉美感和新奇感,使学生保持对板书的兴趣,且能提纲挈领地把握住教学重点。在阅读教学中,简笔画式板书以凝练概括的图示形式把文章的重点难点、中心意义等显示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省却了许多繁琐复杂的环节和流程,节省下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读书感悟,有力促进了学生感悟语言和想象事物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简笔画板书阅读教学作用王松泉先生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 这话虽是比喻,却生动地揭示了语文板书的深刻价值。这一价值的发挥,取决于板书造型的生动和美感。如果板书能通过多样的形式变化而达到新颖别致、新鲜活泼的艺术高度,就能给学生以视觉美感和新奇感,使学生保持对板书的兴趣,且能提纲挈领地把握住教学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将简笔画融进板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境由此生,情由辞发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借助事物揭示人生哲理的小品文。课文借助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这一本领,启发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让学生领悟文中揭示的哲理自然是教学的重点,但如何突破这一重点呢?在深究教材中,我觉得指导学生感知和理解雪松在逆境中的行为和品格是关键。因为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推理,由形象感知进而指导学生联想到具体的人和事,再从具体的人和事体验哲理就很容易了。

在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雪松在逆境中的行为和品格时,我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精心设计简笔画式的板书,让学生形象感知山谷的奇异之处以及雪松逆境成长的行为与品格。

简单线条勾画出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简洁的文字显示山谷中的奇异景观,即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寥寥数笔将课文中描述的山谷中的奇异景观呈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的心灵驰骋万里,飞临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山谷之中。境由此生,学生们积极探索奇异景观的原因,得出原因有二:1.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此时顺势点画漫天飘舞的积雪)。2.雪松有着独特的本领——弯曲、反弹(板书:弯曲、反弹)。然后由此境追问:雪松是如何运用这一特殊本领和积雪作斗争的呢?将学生的思路引领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感受雪松的机智勇敢——长期遭受风雪的欺凌,但用一时的弯曲获得重生,最终苍翠挺拔地屹立在大雪纷飞的山谷中。学生面临此境,心浸此语,怎能不感受到雪松的策略与境界?由此为基础,文中揭示的哲理迎刃而解。

山谷中的谜底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

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二、彰显精神,突出主题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老人的这种精神态度隐含在他的言语行为上,抓住课文中有关老人的外貌、语言分析虽然能具体地感知,却不能给学生深刻的领悟和强烈的震撼。

思考思考再思考,确定教学思路,两个环节:1.与天游峰对话——感受天游峰的高而险。2.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自信与豁达。在第一环节中结合语言(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运用简笔画板书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受天游峰的高与险,深刻体会到扫路人工作的艰辛。

继而抛出论题:天游峰高而险,扫路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他竟说:“不累,不累!”他到底累不累?觉得苦不苦?引入第二环节的教学。学生在深刻感知天游峰的高与险的基础上再聆听老人发之肺腑的言语,强烈地感受到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自己感受后的告诉,而是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实的领悟,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

三、文形相呼,如影随形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重点描述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及其攀援的过程,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4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爬山虎的脚以及攀援的过程学生难以掌握,随着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许多老师利用录像将爬山虎脚变化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兴趣盎然,课堂上呈现一派热闹的情景。课后略一思量,就觉得这仅是一堂生物课,是一种离开语言文字的告诉,学生缺乏感悟。这样的教法只是授鱼而非授渔,一种高科技的速效法,缺乏营养的收获。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学这一课的重点段时,我尝试用读读、画画、议议、看看、背背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相关段落,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联系语言描述练习画爬山虎的脚。要想画得真切,必须理解文字。学生的领悟能力各有千秋,画好后让学生对照语言再议一议,进行修改。此时出示真的爬山虎,让学生观察、欣赏,领略那一份由自己细致分析、劳作得出的成功的“画”,随后再联系语言感受脚变化的过程。“画”与“文字”如影随形,学生学得扎实、有趣。

四、情脉相通,相互相应

《我的油布伞》一文叙述了母亲为了给我买伞辛勤劳作、熬夜织布的事,歌颂了“母爱子,子敬母”的世间真情。全篇课文叙事清晰,语言真挚,情感充沛,是一篇情真意切的好作品。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这种丰厚的情感呢?钻研教材之后,我理清了文章的情感脉络,设计了这样的板书:伞柄是故事叙述的线索,即“盼有伞、要买伞、不要伞、有了伞”。伞面是用波浪线和弧线连接成的,一头是“我”,另一头是母亲,中间是“伞”,伞尖上写一个“爱”。教学中,抓住这条线索,学生形象地感知了“我”和“母亲”之间的深爱是通过“伞”显露出来的。

这一板书形式——“一把撑开的黄油布伞”,不仅将文章的线索、情感、人物融为一体,巧妙地印合了文章的题目,而且使学生明白本课写事的叙述顺序,为今后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可以感受到简笔画式板书在语文阅读中有着诸方面的作用,它以凝练概括的图示形式把文章的重点难点、中心意义等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