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
秦汉的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及真题详解
⑤砖瓦、画像石 a.砖瓦、画像石成为这一时期独特的一种工艺美术。 b.大量的画像砖和画像石,既反映了汉代的具体的社会生活,也使我们看到这一时期的装饰 美术的⻛貌。 (2)汉代手工业发展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汉初期,这是手工业的恢复时期。 ②第二阶段在⻄汉中期至东汉前期。 a.汉武帝时,国势强盛,经济发展,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繁荣。 b.生产力很高,工人数量大。如采铜每年即有十万人以上。 ③第三阶段,在东汉末期,是手工业的衰落时期。汉代手工业除官营生产外,私营手工业也得 到较大发展。 (3)汉代的手工业工人 汉代的手工业工人有3种,即工、卒、徒。他们都是最无人身自由的一种工奴。 ①工人的来源有的是农⺠,有的是小市⺠。 ②卒的来源是戍边的戍卒和践更的更卒。 ③徒是奴隶,其工巧奴,是奴婢中具有工艺技巧的。 (4)汉代的装饰题材 ①题材分类装饰题材大量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图案花纹 a.有宴饮、舞乐、狩猎、攻战以及生产劳动如耕种、收获、冶炼、煮盐等。 b.有用以“成教化、助⻛俗”的一类内容。 c.神话题材如东王公、⻄王⺟,⻘⻰、白⻁、朱雀、玄武四神图案,祥瑞⻰凤和珍禽异兽等 也较流行。 ②特点 表现手法多采用平面的、剪影式的,把握物象的动态和典型特征,极富图案的装饰味。
3.陶器
(1)秦代陶器特征
①陶器的品种很多,有陶鼎、陶簋、陶甗、陶豆、陶盂、陶盆、陶罐、陶钵、陶瓮、陶釜、陶 灶以及陶蒜头瓶等。 ②陶器除一部分由铜器仿制而来,还有一部分具有陶器本身的特点。 ③在曲线的运用、宽高的比例和收敛外张等变化的处理上,都别具特色,造型十分优美。 ④秦代陶器多印有文字,以表示产地、工匠的籍贯和姓名。
(2)秦始皇陵兵⻢俑 ①概况 在陕⻄临潼的秦始皇墓附近,曾先后发掘了一、二、三号陪葬的兵⻢俑坑。武士俑7000多 件,战⻋百余辆,战⻢百余匹。 ②体态特征 a.陶俑、陶⻢,体形高大,形态生动,具有典型的古代中国人的气概。 b.他们身穿铠甲,腿挂行滕(裹腿),足登方口⻬头尖履。 c.战袍和衣裤的衣褶贴体,圆润无皱。 d.有的作按剑状,有的作持⻓武器状。 e.有轻装也有重装,轻装可以远行,重装利于近战。 f .战⻢体态劲健,似静立以待命。 ③制作特点 a.兵⻢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 b.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色彩,以体现其质感。 c.陶俑、陶⻢的头、身、腿都是分模制作,然后黏接。图5-3 将军俑(秦)
宋代的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及真题详解
宋代的工艺美术
一、概说
1.社会政治背景
(1)唐灭亡后的50多年时间里,我国处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十国之中,四川的前蜀、 江南的南唐、浙江的吴越,由于未受战争破坏,经济生产保持发展的趋势。出现了⻄蜀的丝 织、漆器和吴越“秘色瓷”等著名的工艺美术品。 (2)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北宋时期,我国有辽政 权与⻄夏政权。1125年,辽政权被金政权所灭。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宋室定都临安,形 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2.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1)宋代官方手工业管理机构比唐代更为庞大。工部所属的文思院中金、银、牙等有42作。 少府监有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掌管染织刺绣服饰的制作。造作所有81作。 (2)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部⻔。
3.宋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图8-1
宋代工艺美术生产分布图 (1)宋代工艺美术中陶瓷的成就最突出。漆器生产形成了地方中心,创造了戗金、犀皮等技 法。北宋时生产了一批制作精巧、图案优美的铜镜。 (2)宋代各⺠族间的交往,使少数⺠族吸收了汉族较高的文化以及各种工艺制作方法,取得 了出色的成就。如辽代的辽瓷、金银器等。 (3)辽代在燕云地区,建立了手工业组织“作”,其管理者称为“作头”或“都作头”。辽代的金 银工艺比较发达。 (4)辽代的染织工艺有所发展,在上京、祖州等地设有绫锦院。辽代对外赠与的物品有锦、 罗、绮、纱等。赤峰辽墓曾出土有织金的丝织品。
f .磁州窑
第一,概况 磁州窑遍布于中原地区的大河南北各地,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窑系。
第二,特点 河北彭城的磁州窑,胎质粗松,有白釉、黑釉各种瓷器。磁州窑系是运用黑白对
《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
《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工艺美术的知识,让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每次听到老师那生动的课,心里都特别开心在此感谢老师因此,我开始频繁的进图书馆,进书店,上网查询资料。
因为那份对服装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店山顶洞人距今1.9**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
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
距今约1亿年,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服装形式发生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
贯头衣和披单服等披风式服装已成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日趋繁复,并对服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在纺织品出现之后,贯头衣已发展为一种定型服式,在相当长时期、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部件衣着,成为人类服装的粗型。
新石器时代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
商周服饰由商代到西周,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绞织机的罗纱。
衣料用色厚重。
-IfVmI一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 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
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缂丝真迹的鉴赏分析宋、清两代缂丝技艺
135历史文博落宜淹留”。
诗末织圆、方朱印"乾"、"隆"各一方。
2.两幅真迹的鉴赏缂丝是一种集工艺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艺术品。
缂丝作品的鉴赏主要从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去分析鉴赏:先说纹样。
纹样系鉴定年代重要标识,宋代缂织比较细密,内容饱满,明代缂织装饰味极浓,配色较大对比,清代缂织细致优雅。
看这两件缂丝真迹都是写意花鸟画,构图优美,画面内容生动,色彩层次变化丰富,色调、风格接近,组织紧密织细,丝缕匀称显耀,立体逼真,如雕刻镶嵌。
《莲塘乳鸭图》纹样内容更加丰富,色彩变化多变。
均两面一样,其次有小的缝眼。
再说款式。
在北宋,缂丝定州技艺最高,明代苏杭为最佳,清代是苏州缂丝出类拔萃。
定州的缂丝体现北方服饰风貌,苏杭缂丝拥有江南水乡的格调。
在这两副真迹在绘画的风格上可以略微体现到这点。
细观真迹表面,最大区别在:《乾隆御制诗鹭立芦汀图轴》的特点是先缂织出物象内容,然后着色晕染,绘制白用也成了偷工取巧的途径,大大削弱了缂丝独具的工艺特色,缂丝原有的纹理之美和艺术特色消失怠尽,也同时断送了它的艺术生命。
四、结语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耗工,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缂丝以其贵重而为皇家所垄断,现存传世缂丝珍品更多主要集中在故宫博物院。
《莲塘乳鸭图》、《乾隆御制诗鹭立芦汀图轴》两幅缂丝真迹都同属缂丝传世珍品,但是从缂丝技术的不同来了解缂丝的起源与发展,分别对宋代缂丝技术与清代缂丝技术鉴赏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1]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文物出版社.2005年6月。
清代的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及真题详解
a.碗,早期有敞口碗、直口碗;中期多折腰碗;晚期创造了有盖碗,是专供 饮茶用的。 b.盘,多为大型制作。 c.瓶,式样甚多。有棒捶瓶、花觚、梅瓶、天球瓶、蒜头瓶、桶子瓶、葫芦 瓶、胆瓶、荸荠瓶、扁瓶、柳叶瓶等。 d.尊,有太白尊、观音尊、⻢蹄尊、凤尾尊、萝卜尊等。 e.壶,有茄式壶,有福字、禄字、寿字壶。 f .罐,有将军罐,罐盖似古代武将的军盔而得名。有粥罐,体形矮而圆,是 提取稀粥用的。 ③陶瓷装饰纹样 a.雉鸡牡丹。因牡丹花心出两个犄⻆,故称双犄牡丹。 b.冰纹梅花。 c.⻰凤。 d.四季景,十二月花。 e.人物。康熙时期多表现人物题材,雍正时则多采用花⻦题材的纹饰。 f .刀⻢人。即挂刀骑⻢的人物,表现两军作战,人⻢奔腾的战斗场面。 g.锦地开光。这是康熙时期用作边饰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锦地丰富多彩, 有万字流水、⻳纹、钱文、锁子、人字、⻥鳞、盘绦等。 h.戏曲故事。多以古典小说《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演 义》、《水浒》、《⻄游记》等故事题材。 i.全篇诗文。康熙时期用⻓篇的诗文作为装饰,常⻅的有《兰亭序》、《赤壁 赋》、《出师表》、《醉翁亭记》、《滕王阁序》等,多装饰在笔筒上,流行 于康熙中期。 j.耕织图。 k.渔家乐。表现渔⺠的欢快情景。 l.祈福祝寿。如“洪福⻬天”、“福禄寿三星”、“八仙庆寿”、“双螭捧寿”等,此 与康熙晚年寿辰有关。
(2)康熙时期 ①陶瓷工艺 a.红釉红釉又称宝石红,从釉色上说是最突出的,康熙红釉颜色鲜艳,特点 是挂不住口。器皿的口缘部分,红釉下淌,呈现淡⻘色。 b.古彩古彩又称硬彩,是康熙时期的重要品种。它是继承明代五彩的传统技 法而发展的彩绘。笔力健劲,多用单线平涂,色彩浓艳。与明代五彩相比,则 有深浅层次之分。 c.⻘花⻘花在康熙时期有所发展,出现了康⻘五色、素三彩:第一,康⻘五 色,是指渲染的次数加多,更富层次感。第二,素三彩是用⻩、绿、紫等色施 以彩绘,而无红色,也是这时的创造。 ②陶瓷造型 康熙时期陶瓷造型,有的沿用旧式,有的加以改造发展为新品种,有的富有独 创性。如: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在中国差不多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广绣山水渔读图【名称】:广绣山水渔读图【类别】:纺织品(广绣)【年代】:清乾隆年间【文物原属】: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纵44cm,横35cm。
山水渔读是历代画家经常选用的绘画题材。
此图以工笔将远山近景层次鲜亮地表现出来:恬适古朴的茅屋农舍,庄重肃穆的古刹,清幽的江水渔帆,迷漫的远山云蔼,天地之间,渔父书生各得其趣,表现了一派宁静安闲、典雅风流的意境。
此图景致宏富,构图繁而不乱,每一局部景色均可独立成图。
此图绣工除采纳广绣的铺针、直针、洒插针等传统针法外,还使用竹织针绣茅屋顶,以施毛针、网针绣乌篷船的篷,以方格网针绣墙面,以扭针绣云纹、水纹等,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均以最适合的专门针法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是广绣针法繁复、穷其巧变的特点。
全图以棕、褐、驼、香色为主色调,配以深绿、浅绿、蓝色等,典雅古朴而又不乏鲜丽明快,表达了广绣的配色特点。
图上方题有唐人诗句“飞泉挂碧峰”和绣工王田的题字,并绣“王田”朱文印。
粤绣《仙童献寿》粤绣(Guangdong embroidery)是指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此《仙童献寿》变为粤绣经典著作之一,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收录此幅绣画。
此绣轴以素绫为地五彩施绣,追求绘画的淡雅和细腻。
绣丫髻仙童着紫衣云裳,执双桃灵芝,引鹿前行,一只红蝠(鸿福)迎面飞来,寓“洪福齐天”的祝寿意味。
针法工整纤秀,配色散淡古雅。
清乾隆苏绣作品《福禄寿三星如意图》福禄寿三星公是众所周知喜闻乐见的吉庆图案,在绘画、织绣、瓷器及其他工艺品上都有使用。
此《福禄寿三星如意图》是清朝的乾隆时期的苏绣作品。
图正中绣的授人官禄的天神禄,他头戴如意翅冠,身着大红官袍,腰系玉带,怀抱如意;左为持杖捧仙桃的寿星,寿星即南极仙翁,以予人长寿的形象显现;右为一着道装高士,手执阴阳太极图道符极为福星。
中国工艺美术史(高度浓缩)
中国工艺美术史前言:工艺美术史的概念: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
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装饰纹样上看:商代的兽面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
艺术风格上看: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如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概说:母系氏族社会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父系氏族社会:制陶工艺的技术也更为提高,采用封窑技术和轮制是其突出的成就。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图腾原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二、石器工艺:石器的制作,先是采用打击的方法,以后发展为“作窝”的办法,使断面能更整齐,符合所需形状和用途的要求。
(旧石器时期:打制新石器时期:磨制)钻孔的技术,创造了“管钻”的方法,即运用管状工具进行钻孔,它的特点是孔眼直,加工快而且省力。
两面对钻则是石器工艺的一种技术改革。
(后来在玉器中运用多)三、陶器工艺: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小型的器皿用捏制,较大的器物用泥条盘筑。
陶器表面加工方法:压磨,压印,堆贴,刻划。
彩陶:新石器石器晚期,能够制作出非常优美的“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彩陶装饰图案产生原因:编织的模拟、劳动的节奏感、图腾的表号化、自然物的抽象化彩陶装饰图案的形式法则:对比法、分割法、开光法、双关法、多效装饰法黑陶:新石器时期晚期,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化。
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叫“龙山文化”。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解读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解读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之一,唐代仕女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细腻的描绘技巧而闻名于世。
在唐代仕女画中,服饰扮相是一个重要的元素,通过服饰的精美和细致,展现了唐代仕女的华丽和优雅。
本文将对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美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在艺术中的意义。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丰富多彩,以华丽、富丽堂皇而著称。
在唐代仕女画中,服饰的图案和色彩都表现出一种繁复和丰富的美感。
唐代仕女的发饰十分精美,一般会插上一枚金银细钗,或者用丝带束起发髻,再戴上一些装饰品,如发夹、发环等。
这些发饰的精美和华丽,展现了唐代仕女对待个人形象的重视,也体现了她们在服饰上的品味和品位。
唐代仕女的服饰多以丝绸为主要材料,而且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织法和图案,如云纹、蒲苇纹、花纹等,这些服饰图案的精美和繁复程度,展现了唐代仕女对服饰的精心设计和制作。
由于丝绸质地的柔软光滑,加上丰富的颜色和图案,使得唐代仕女的服饰显得格外华丽和优雅。
唐代仕女的服饰还采用了各种不同的配饰,如项链、手链、腰带等。
这些配饰的精美和精细,为唐代仕女的整体形象增添了许多亮点。
在唐代仕女画中,这些服饰和配饰的描绘往往非常细致,通过精美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唐代仕女在服饰上的讲究和对美的追求。
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美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的反映。
在唐代,服饰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它直接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富裕。
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美,展现了唐代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个人形象的重视。
唐代仕女的服饰美,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追求,更是对当时社会风尚和审美观念的一种体现。
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美也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唐代的丝绸制作和染色技术都非常发达,这使得唐代的服饰在质地和色彩上都十分出色。
唐代的绘画技巧也十分精湛,画家们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将唐代仕女的服饰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美,正是唐代文化和艺术水平的结晶,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再现。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全套课件
玉龙 红山文化
玉铲 大汶口文化
玉琮 良渚文化
三、彩陶与黑陶
我国境内的陶器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从器物的装饰来划分, 可以分为素陶、印纹陶、彩陶、黑陶等品种。
红陶绳纹碗 大地湾文化
彩 陶 盆 绘 五 鱼 纹
仰 韶 文 化
彩陶鱼纹盘 半坡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童年时期,确实曾经有一个以使用器物为载体 的精神产品与纯粹的实用器物相分离的过程。这种分化的趋 势应该始于许家窑人所存在的古人时期或者更早。这种分离 导致后来出现的人们对玉的特殊喜好。
返回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美术 (距今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用途并不很明确,往往是一器多用,因此, 今人根据用途不同而将工具命名为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 等;也可以根据形状而命名,如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 球状器。
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刻画艺术品
原始人在生产中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爱好。早期砾石的 使用较多,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加工能力的提高,人们很快 将目光投向其他更坚硬的材料。水晶石和玛瑙一类色彩美丽 但难于加工的石料被越来越多地加工成小石片石器。显然这 些坚韧工具的鲜艳色彩对原始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特别的 意义。
花瓣纹彩陶盆 庙底沟类型
彩 陶 缸 外 壁 绘 “ 鹳 鱼 石 斧 图 ”
庙 底 沟 类 型
彩 陶 漩 涡 纹 尖 底 瓶
马 家 窑 类 型
舞 蹈 彩 陶 纹 盆
马 家 窑 类 型
彩陶瓮 半山类型
彩 陶 蛙 纹 瓮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技术特征和精神思想等元素,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这些体会也是我学习进步的基础,为此,我在这里总结如下:首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总体上主要分为经典作品、历史研究、文化传承和发展趋势等几大部分,而这些内容不仅覆盖中国古代的各种文化,还包括特色的工艺美术种类,例如紫砂、瓷器、书法等。
因此,在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时,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掌握历史、文化、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深入理解其中精髓。
其次,《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中强调实践性,有了良好的实践训练,才能深入理解工艺美术史学科知识,练就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果。
大多数教学中,学生需要独立搜集相关材料,对几种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深刻理解历史、文化和技艺等多方面知识,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工艺美术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三,《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也注重思想建设,在一定的文化思想氛围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发挥工艺美术特有的美感,创作出更丰富多彩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自觉地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也能加强自身的文化国际化视野,增强素质和自身力量。
总之,《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着重强调实践性和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来推动工艺美术领域的发展,丰富中华文化。
在完成《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中,我收获颇丰,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也获益匪浅,希望通过教学及实践来促进中国工艺美术史这门学科的发展,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
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浅析──青釉凤首龙柄壶
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浅析──青釉凤首龙柄壶发表时间:2018-11-02T10:57:43.6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作者:苏秀荣[导读] 青釉凤瓷龙柄壶是唐代初期的作品,它体现了当时的越窑极高的制瓷技术,可谓工艺美术中的瑰宝。
安史之乱以前,唐朝帝国繁荣昌盛,国民思想开放,绝域入贡,万邦来朝。
唐朝将国势伸张到西方,与西域波斯相接,并以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摘要:青釉凤瓷龙柄壶是唐代初期的作品,它体现了当时的越窑极高的制瓷技术,可谓工艺美术中的瑰宝。
安史之乱以前,唐朝帝国繁荣昌盛,国民思想开放,绝域入贡,万邦来朝。
唐朝将国势伸张到西方,与西域波斯相接,并以吐蕃为附属国为临,直通到中印度。
丝绸之路的打开为唐朝输入了大批萨珊波斯王朝的优秀作品。
艺术家将西方文化和自南北朝以来的装饰样式巧妙的结合,创新许多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青釉凤首龙柄壶就是文化融合的产物。
通过对此作品装饰纹样的赏析,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唐代的灿烂文化。
关键词:萨珊波斯;青瓷;装饰纹样一、概述青釉凤首龙柄壶通高41.3cm,口部直径为19.3cm,底部直径为10.2cm,和现在的暖壶大小相似。
壶采用塑贴,刻画,印花等技法,纹理整洁饱满。
腹部塑贴主体纹样两层,上为6个联珠纹样圆形光环,横向整齐排列。
圆内绘有胡人舞蹈纹样,下为宝相花6朵。
青釉凤首龙柄壶通体施纹,其中有联珠纹、莲瓣、胡人舞蹈纹、弦纹、龙、凤、卷叶和垂叶纹。
各组装饰间以弦纹和联珠纹相隔,其他纹理多为填充和整齐排列。
其装饰纹样繁复,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线条粗细有致,节奏感强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十分协调极富装饰美。
二、装饰纹样被众多装饰纹样修饰的工艺美术作品浸染了唐人的吃、穿、住、行,极大的丰富了唐代人们的文化生活。
在隋、唐的陶瓷纹样有扇形棕榈、联珠、葡萄、莲、海石榴花、凤凰、雁、宝相花、卷草、胡人舞蹈纹、团花、龙等。
仅在青釉凤首龙柄壶中就出现了许多陶瓷中重要的装饰纹样,其中有联珠纹、卷草纹和垂叶纹、龙凤装饰、宝相花、莲花瓣、胡人舞蹈纹。
中国工艺美术赏析 总结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在清代更加完善 化,其品种之繁多、技艺之精湛、手法之丰富 都远远超过前代,呈现出集各历史时期之大成 的局面。在清代工艺美术生产中进一步强化, 以致一代艺术风格日趋矫饰雕琢、精致繁缛。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工艺美术的生产格 局、产品结构、工艺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呈现着 新的面貌。衰败和新生、模仿与创造、恪守与 分化构成近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景观。
元代蒙古族以其强大的军事势力统一中国后, 工艺美术有着一定的发展。染织工艺的织金锦、 陶瓷工艺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 献。来自尚武的游牧文化的影响,元代工艺美 术风格趋向粗犷、豪放和刚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时代。资本主 义因素的萌发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和科 学的产生,促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 段,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和 建筑装饰等门类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明代工 艺美术承继了宋以来的美学追求,并向程式化 和完善化发展,具有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 特点。
二、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
中国工艺美术的原始发生可追溯到远古先民的 第一件劳动工具的创造。凝聚在原始工具里的 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既确立了中国工艺美术的 初始形态,亦确立了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民族造 型艺术先导的地位。
新石器时代的石玉、牙骨、编织、缝纫,特别 是制陶工艺,已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 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意匠, 亦鲜明地显示了工匠把握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艺 的能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和运用。
陶瓷之路更是跨越中世纪东西世界的一条纽带。 瓷器的外销不仅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转化为 全人类的文明财富和世界性生产产业,而且也 影响了所到之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 20世纪中叶后,中国工艺美术更是全面地走向 世界,进一步促进了国际文化经济的交流。中 国工艺美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三节 漆器工艺
汉代的漆器,在战国时期的生产基础上,进一步发 展,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远非其他朝代可比。汉 代漆器的生产,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行业分工很 细。据漆器铭文记载,汉时漆器分工多达十余种。 秦汉漆器的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种饮食器具,也有 如博具、乐器、文具、兵器及屏风、几、案等各式家 具。在造型设计上汉代漆器不拘一格,同一种器形亦 能生出多种变体。 在汉代漆器中还出现了诸多巧妙的设计。其中具杯盒 与多子妆奁(lian)因其巧妙的设计而闻名。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二节 陶瓷工艺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车马俑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兵车俑
立射俑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跪射俑 武士俑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骑兵俑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银扣贴金箔云纹漆奁
羽人、鸟兽穿行于云气之中,形象颇生动。盒盖、 盒身各包银片三周,他们既是装饰,又在加固夹纻的 胎体。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四节 青铜工艺
秦汉时期的青铜工艺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 具发展,如灯、炉、镜、带钩、鐎斗等。汉代的青铜器 已经生活化,其制作特点是以“素”为主,不再注重 (商、周、战国时期)繁缛的花纹。汉代青铜器较有特 色的是铜灯与铜镜。造型与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工艺美术源远流长,从严格意义上说,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与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的,中华民族概莫能外。
无法否认,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传世或考古出土的实物,均证明我国古代在工艺美术方面不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除了许多精湛的艺术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研究探讨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具体内涵、理论的积淀与确立,以及时代艺术风格与特征,不仅是增强历史知识、了解中华文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而且是我们今天从事艺术创作,在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产生出标志时代文化最高水准的艺术创造的必由之路。
因此,各类文化艺术院校,尤其是美术专业院校,基本都设置了《中国工艺美术史》这门课程。
而且,史论课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通常交叉,因其理论性较强,又与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往往不佳。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做了一些探索,对于如何上好《中国工艺美术史》这门课,有一下几点思考和体会。
1)教师要熟悉相关工艺知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职责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首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如果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不求甚解,一笔带过,老师讲得稀里糊涂,学生听得云山雾罩,是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譬如商代青铜器的典型装饰纹样———饕餮纹,大部分学生连这两个字都不认识,更不必说它的含义了,如果不了解含义,是很难有深刻印象的。
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对学生解释的: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怪物,没有身体,只有很大的一个头和很大的一张嘴,非常贪吃,见什么吃什么,胃口好得不得了。
有机会我们也可以评比一下,看看谁能获得饕餮的称号。
学生们大笑,由此也对这两个字记忆深刻。
再譬如宋代哥窑瓷器的特点,教材中提到了“紫口铁足”一词,但并无相关解释。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教材配套题库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教材配套题库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2章商代的工艺美术第3章周代的工艺美术第4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第5章秦汉的工艺美术第6章六朝的工艺美术第7章隋唐的工艺美术第8章宋代的工艺美术第9章元代的工艺美术第10章明代的工艺美术第11章清代的工艺美术第12章近代的工艺美术第13章新中国的工艺美术•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彩陶[厦门大学2011年研;清华大学2006年研]答:彩陶是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图案的陶器。
它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又称“陶瓷绘画”。
它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以仰韶文化(如“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如“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厦门大学2004、2005年研]答:舞蹈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器物,属国家一级文物。
它出土于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第20号汉墓中。
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
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
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
这是一件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3鼎[厦门大学2004年研]答:鼎是用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也是最重要的青铜器物品之一。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在三代及秦汉的两千多年间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书内容梳理
《我国工艺美术史》全书内容梳理一、前言《我国工艺美术史》是我国工艺美术史的经典著作,该书由我国著名艺术史学家撰写,全书内容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流派特色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二、第一章: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1. 工艺美术的起源:介绍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工艺美术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2. 陶瓷艺术: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制作技艺、装饰风格以及代表作品,分析了不同流派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3. 刺绣艺术:探讨了我国古代刺绣艺术的特色与发展,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刺绣技法、题材特点以及艺术成就,阐述了刺绣艺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4. 玉器艺术:系统介绍了我国古代玉器艺术的历史渊源与特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形制特色以及文化意蕴,阐述了玉器艺术在古代我国的地位与影响。
5. 金银器艺术:详细考察了我国古代金银器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特色,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与风格特点,揭示了金银器艺术对我国文化的独特贡献。
三、第二章:我国工艺美术的传统与创新1. 工艺美术传统:深入剖析了我国工艺美术的传统特点与价值取向,探讨了工艺美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揭示了传统工艺美术对当代艺术的启示意义。
2. 工艺美术创新:阐述了我国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与应用,详细介绍了工艺美术创新的理念与实践,分析了工艺美术创新对当代生活与文化的影响。
四、第三章:我国工艺美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影响1. 丝绸之路与工艺美术交流:探讨了丝绸之路对我国工艺美术的交流与影响,介绍了我国工艺美术与丝绸之路沿线文化的交融与互动,阐述了丝绸之路在传播我国工艺美术方面的历史作用。
2. 中外工艺美术比较:系统比较了我国工艺美术与世界各国工艺美术的异同,分析了我国工艺美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影响,探讨了我国工艺美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图腾P5彩陶P9黑陶P25-28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征?(结语)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青铜器的装饰一青铜器图案中动物纹样并说明其艺术特点?P48-P54商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基本无重点了解)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宴乐水路攻战铜壶P87彩绘陶P99瓦当P101战国刺绣(龙凤虎纹秀衣)P104战国漆器的装饰风格?特点,种类?P105-107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画像砖P136弋射收获画像砖采莲画像砖P137瓦当P138画像石P156秦汉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青瓷P166六朝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七章隋唐的工艺美术彩瓷P193唐三彩P193-194隋唐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宋瓷P230影青P235宋瓷的艺术特点?P238宋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青花P262-263元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章明代的工艺美术顾绣P293景泰蓝P295-296明代家具工艺P298-300明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一章清代的工艺美术珐良彩P310画珐良P322铁花P323吉祥图案P330-331清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二章近代的工艺美术(了解)第十三章新中国的工艺美术(了解)此重点基本涵盖所有命题范围,答题时参考课本总结属于自己的固定答案,所以要以“重点结合课本,以书本为主”,重点的答案自己总结后熟记背熟,考试时题量很少,但是一定要多写多答,在重点的基础上发挥。
名词解释饕餮纹:也可成为兽面纹,是某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特点是: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排列,两个圆睁的眼睛永远是最具威慑力的,被着重表现,它张着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头上两只有力的大角向上或向下卷曲着。
鎏金长信宫灯|:这是一种通体鎏金的宫女跪坐形象的灯,她头部微微垂下,神情恭谨,双臂捧养灯盏,在为尊贵的主人服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_著.docx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图腾 P5彩陶 P9 黑陶 P25-28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征?(结语)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青铜器的装饰—青铜器图案中动物纹样并说明其艺术特点?P48-P54商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基本无重点了解)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宴乐水路攻战铜壶 P87 彩绘陶 P99 瓦当 P101 战国刺绣(龙凤虎纹秀衣)P104 战国漆器的装饰风格?特点,种类?P105-107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画像砖 P136 弋射收获画像砖采莲画像砖P137 瓦当 P138画像石 P156秦汉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青瓷 P166六朝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七章隋唐的工艺美术彩瓷 P193唐三彩 P193-194隋唐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宋瓷 P230影青 P235 宋瓷的艺术特点?P238 宋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青花 P262-263元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章明代的工艺美术顾绣 P293景泰蓝 P295-296明代家具工艺P298-300 明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一章清代的工艺美术珐良彩 P310画珐良 P322铁花 P323 吉祥图案 P330-331清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二章近代的工艺美术(了解)第十三章新中国的工艺美术(了解)此重点基本涵盖所有命题范围,答题时参考课本总结属于自己的固定答案,所以要以“重点结合课本,以书本为主” ,重点的答案自己总结后熟记背熟,考试时题量很少,但是一定要多写多答,在重点的基础上发挥。
名词解释饕餮纹:也可成为兽面纹,是某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特点是: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排列,两个圆睁的眼睛永远是最具威慑力的,被着重表现,它张着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头上两只有力的大角向上或向下卷曲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服饰工艺美术作品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工艺美术的知识,让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每次听到老师那生动的课,心里都特别开心在此感谢老师因此,我开始频繁的进图书馆,进书店,上网查询资料。
因为那份对服装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店山顶洞人距今1.9**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
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
距今约1亿年,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服装形式发生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
贯头衣和披单服等披风式服装已成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日趋繁复,并对服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在纺织品出现之后,贯头衣已发展为一种定型服式,在相当长时期、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部件衣着,成为人类服装的粗型。
新石器时代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
商周服饰由商代到西周,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绞织机的罗纱。
衣料用色厚重。
--ifvml--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
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服饰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
**襄邑的花锦,**齐**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
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
古人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
影响所及,上层人士不论男女,都须佩带几件或成组列的美丽雕玉。
剑,是当时的新兵器,贵族为示勇武兼用自卫,又必佩带一把镶金嵌玉的宝剑。
腰间革带还流行各种带钩,彼此争巧。
男女的帽,更引人注目,精致的用薄如蝉翼的轻纱,贵重的用黄金珠玉;形状有的如覆杯上耸。
鞋,多用小鹿皮制作,或用丝缕、细草编成;冬天皮衣极重白狐裘,价值千金。
女子爱用毛皮镶在袖口衣缘作出锋,还有半截式露指的薄质锦绣手套,无不异常美观。
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趋迥然。
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
公元前307年**武灵王颁**汉服饰胡服令,推行胡服骑射,便于骑射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款式空前丰富多样,不仅表现于深衣和胡服。
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有人还常戴鸱角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和斜露臂褶的下裳。
这些都与多彩的社会生活相关。
秦汉服饰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
**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
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
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
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
自**而汉,深衣有了一些发展和变化。
从东汉社会上层来看,通裁的袍服转入制度化。
**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深衣的基本形制。
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
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
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
足下为歧头履。
腰间束带。
**代服制,服色尚黑。
汉代有了舆服制度。
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
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在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
****南北朝服饰****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
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有折角巾、菱角巾、紫纶巾、白纶巾等。
**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
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
**代的首服除幅巾为社会沿用之外,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而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本是两汉武士之制,传之又传,不仅用于男官员,并流传民间且男女通用。
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
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
女子衣着"上俭下丰"。
东**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
--ifvml----endif----ifvml----endif----ifvml----endif----ifvml----endif--宋代服饰大致有官服、便服、遗老服等三式。
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府因五代旧制,每年要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分七宋代灵鹫球纹锦袍等不同花色。
官服服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
官服服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但首服冠帽等已是平翅乌纱帽,名直脚幞头,君臣通服,成为定制。
宋代官服又沿袭唐代章服的佩鱼制度,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官员都须在腰间佩挂"鱼袋",袋内装有金、银、铜制成的鱼,以区别官品。
"方心曲领"也是朝服的特征,即朝服项间套上圆下方的饰物。
宋代官员公服、制服之外的日常便服,主要是小袖圆领衫和帽带下垂的软翅幞头,依然唐式,脚下却改着更便于平时起居的便鞋。
宋代遗老的代表性服饰为合领交领大袖的宽身袍衫、**巾。
袍用深色材料缘边,以存古风。
**巾为方筒状高巾子,相传为大文学家苏**创制,实为古代幅巾的复兴,明代的老年士绅还常戴用。
宋代民间首服也有种种流行。
男子流行幞头、幅巾,女子则流行花冠和盖头。
妇女发式和花冠,是当时对美追求的重点,最能表现宋代装束的变化。
唐及五代的女子花冠已日趋危巧,宋代花冠再加发展变化,通常以花鸟状簪钗梳篦插于发髻之上,无奇不有。
辽、**、金分别为中国古代契丹、党项、女真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服饰反映了在与汉民族进行长期文化交流中,各自发扬民族传统的发展轨迹。
党项族妇女多着翻领胡服,领间刺绣精美。
契丹、女真族一般穿窄袖圆领齐膝外衣,足下着长统靴,宜于马上作战射猎;妇女穿窄袖交领袍衫,长齐足背,都是左衽,正与汉人相反,所习惯穿用的钓墩传到内地曾广为流行。
辽金政权考虑到与汉族杂处共存的现实,都曾设"南官"制度,以汉族治境内汉人,对汉族官员采用唐宋官服旧制。
辽代以丝绸官服上山水鸟兽刺绣纹样区分官品,影响到明清官服的等级标识,金代则以官服上花朵纹样大小定尊卑,品级最低的用无纹或小菱纹的芝麻罗。
契丹、女真男服因便于行动,也为汉人采用。
元代于延祐元年1314参酌古今蒙汉服制,对上下官民服色等作了统一规定。
汉官服式仍多为唐式圆领衣和幞头;蒙古族官员则穿合领衣,戴四方瓦楞帽;中下层为便于马上驰骋,最时兴腰间多褶的辫线袄子圆领紧袖袍,宽下摆、折褶、有辫线围腰,戴笠子帽。
元代纺织物有纳石矢金锦、浑金搭子、金段子、兜罗锦、三棱罗、大绫、小绫、南绢、北绢、木锦布、番锦布种种名目。
元代每年举行10余次大朝会,届时万千官员穿同一颜色、式样并加饰纳石矢金锦珠宝的高级礼服,称作质孙服,糜费为历朝少有。
这种服式到明代却被用作差役服装。
--ifvml----endif--封建--ifvml----endif--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
5070年代,**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ifvml----endif--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
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
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
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
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20年代前后出现**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ifvml----endif--据资料记载,最早穿袍旗的汉族妇女是**的女学生。
她们穿着宽敞的旗袍,引起了各界妇女的羡慕,并纷纷仿效。
同时,社会舆论对此也大加赞扬。
于是,旗袍竟成了当时女子最时髦的服装。
--ifvml----endif--20年代初,旗袍开始普及,其式样与清末的没有多少差别。
但不久,旗袍的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了。
20年代末,因受欧美服式的影响,旗袍式样也有了较大的改变。
此时的旗袍,衣长大大缩短,穿着比以前更称身合体,也更能衬托出女性的曲线美。
到了30年代,旗袍已很盛行。
先是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但不久,又兴起低领来,领子越低越"摩登",甚至有穿无领旗袍的。
袖子的变化也是时而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而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至于衣长,一个时期流行长的,长至下摆曳地;以后又流行短的,短过膝盖。
从40年代起,旗袍的式样趋于取消袖子,缩短衣长和减低领高,使旗袍更加轻便、适体。
新中国成立之初,妇女穿旗袍的还很普遍。
以后由于各种原因,穿旗袍的就越来越少了。
但旗袍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的民族服装,是具有一定特点的。
它线条简练而优美,造型质朴而大方,比较适合妇女穿着,在国际上也有一些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服装设计者集思广益,推陈出新,将传统的旗袍式样与现代女装式样揉合起来,使旗袍以崭新的风姿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自民国以后,拥有时装,特别是妇女时装的出现。
他是一种时髦的服装。
既和与节令,也符合时代潮流,时时变化。
有很大的流动性,创造性。
近代妇女穿着时装是中国服装史上一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