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让创新点亮课堂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课题:乙烯的化学性质》一等奖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课题:乙烯的化学性质》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1b389b0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4.png)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课题:乙烯的化学性质》一等奖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课题:乙烯的化学性质》一等奖在近日举行的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中,一位来自上海的高中化学老师凭借其对乙烯的深入理解及出色的教学技巧,荣获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
这堂以《课题:乙烯的化学性质》为主题的课程,不仅在内容设计上独树一帜,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别具一格,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大赛中,该老师首先从乙烯的分子结构入手,通过对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们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
紧接着,老师通过实验演示了乙烯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等化学性质,借助实验现象让学生们对乙烯的化学性质有更直观的认识。
在讲解乙烯的加成反应时,老师利用一氧化碳与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为例,详细讲解了加成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此外,老师还通过比较和分析丙烯和乙烯分别与溴水的反应,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烯烃和烷烃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在讲解乙烯的加聚反应时,老师以实例演示了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聚乙烯的过程,并通过对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让学生们理解不同聚合条件下得到的聚合物差异。
在讲解乙烯的氧化反应时,老师采用实验演示了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的过程,并通过对环氧乙烷的性质和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们了解到乙烯氧化反应的实际应用。
本课程的设计紧扣主题,围绕乙烯的化学性质展开,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丰富的案例分析,使得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等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此次获奖的一等奖课程不仅展现了这位化学老师的教学才华,也体现了当前高中化学教育在深入探究和实验实践方面的重视。
这一以《课题:乙烯的化学性质》为主题的课程,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也引导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结起来,这堂《课题:乙烯的化学性质》课程的特点在于:首先,教学内容围绕乙烯的化学性质展开,知识点覆盖全面,实验设计精巧,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乙烯的性质和应用。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说课稿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5369d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6.png)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说课稿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化学选修4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本节课使用人教版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实验器材包括磁力搅拌器、烧杯、铁架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胶头滴管等。
实验涉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碘水、亚硫酸钠溶液、酚酞试液、淀粉溶液等试剂。
实验创新要求包括课本实验的改进和课堂形式的创新。
实验装置的改进包括使用口径较大的烧杯代替锥形瓶,利用磁力搅拌器使反应更充分快捷。
实验内容的扩展与提升包括新增实验和改进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服务生活。
课堂形式的创新通过七个环节使课堂内容充实紧凑。
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标要求。
研究方式的创新包括课内小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核心素养,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
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通过生活实例情景导入,回顾复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入滴定操作。
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讨论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小结得出误差分析的关键点。
最后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两个新增实验。
实验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操作和仪器的使用,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基础知识进行提升、扩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熟练掌握滴定的操作,提升数据处理定量分析的能力。
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研究过程中,提高研究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实验教学内容包括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计算,利用实验的改进装置,做两个新增分组实验:实验1:用0.1mol/L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溶液10mL,通过滴定实验求得草酸的浓度是多少?指示剂如何选择?实验2中使用的亚硫酸钠溶液需要选择适合的指示剂来判断滴定终点。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铜与硝酸的微型化改进实验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铜与硝酸的微型化改进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6382346561252d380eb6efb.png)
《铜与硝酸的微型化改进实验》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铜与硝酸的微型化改进实验》,我将从教材分析、创新理念、实验目标、实验重、难点、实验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反思六个角度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对于硝酸课标中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同时它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这些理论具体运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硝酸作为高中阶段学习的的三大强酸之一,它的特性氧化性是反射学生要掌握的化学核心知识。
而在不同的教材中对本节课的处理各有优缺点,我们学校使用的是人教版,它位于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且在人教版书上并没有设计演示实验,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在苏教版教材中认为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缺乏说服力,鲁教版教材中有有毒气体外溢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对环保意识不能起到重视。
综合以上的优缺点,教师需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改进实验、让学生从中领会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通过化学方法对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
二、创新理念本节课我会带领着学生一起分析鲁教版、苏教版实验设计,取长补短、让学生在教师给定的实验药品及仪器中进行自主选择,改进课堂演示实验,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设计的重点在于仪器的选择及药品的用量,让学生从绿色节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入手,仪器要简单、药品量要少;对与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它的毒性的畏惧感造成教师一演示实验,学生就捂鼻子逃避,降低了该实验的教学功能,那么我会抓住这一弱点,把危险的变成友好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有毒气体、有毒化学实验的可控性;在日常的教学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马上被空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造成现象不明显,通过本节课的改进,可以避开这些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能更好的看到实验的现象,更有说服力。
通过本节实验的改进可达到这样的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真正意义在于简单化、环境友好化、易懂化,而非单单改变,改变并非创新。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b9a730a300a6c30c229ffb.png)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一、使用教材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2单元第二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二、实验器材仪器:离心机、离心试管、锥形瓶、滴定管、滴定管夹、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试剂: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蒸馏水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实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
苏教版的教材上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只在书本P52出现的表格中有水溶性的比较,显示两者都易溶,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相同温度下,Na2(2)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溶解性差异的比较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在等量的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其二是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所需要溶剂的体积,从不同角度作比较,从定性到半定量的探究。
四、实验原理等质量(2.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4mL)水,溶解、振荡、沉降,比较剩余固体量的相对多少,判断溶解量的相对多少,从而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等质量(1.5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完全溶解所要消耗水的体积,通过比较水的体积,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并根据消耗的水量计算溶解度。
五、实验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溶解过程本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分子中,并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从微粒角度解析宏观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物质的溶解和离子的结合(结晶析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由实验现象推得结论,构建控制变量思想(单因子变量)与实践研究物质性质的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实验,促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科学原理本质,建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六、实验教学内容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探究过程设计为与学生一同探究的实验课,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掌握基本研究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的一体化微型实验》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的一体化微型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53c5b2679563c1ec5da71b1.png)
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的一体化微型实验》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的王伟。
今天我实验说课的题目《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的一体化微型实验》,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4章实验【4-7 】“二氧化硫溶于水”的方法进行实验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图1 二氧化硫溶于水1.需要课前制备二氧化硫收集并保存于试管中,制取过程中试剂用量大,二氧化硫易逸散,以致课堂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不能使品红褪色。
2. 二氧化硫的漂白实验在敞开的环境中进行,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教室环境,危害师生身体健康。
3. 教材实验只验证了二氧化硫水溶液的漂白性,酸性;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并没有涉及,而这些性质又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不利于学生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掌握。
针对上述实验存在的三个问题,有学生提出能否对上述实验进行改进我当即对学生的这种想法表示肯定,并鼓励他们积极设计,勇于探究。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具备氧化还原反应、典型非金属——氯气的相关知识,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从能力角度来看: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过渡】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三、教学目标为了落实国家对中小学生提出的学习和创新素养,我确定了本实验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物质的化学性质;2. 培养学生的逻辑与创新思维能力,规范学科实验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硫的的氧化性、还原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通过微型实验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和设计。
【教学难点】通过对实验装置的创新改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一套多功能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一套多功能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b6de120912a216147929fb.png)
一套多功能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化学选修4》、《化学选修5》和人教版初中《化学》。
二、实验器材及药品自制教具:50mL注射器3支、100mL注射器2支、医用输液三通管2个、医用输液管若干、注射针头1个、烧杯1个、酒精灯、固定板2块。
药品:浓硝酸、铜片、蒸馏水、还原铁粉、稀硫酸(1:5)、NaOH溶液(20%)。
三、实验创新和改进意义1.该系列实验装置为通用实验装置,适用于有流体参加并且不需加热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放出热量较多,可以更换成玻璃注射器。
2.该实验所用主要器材来源于生活,整套装置简洁明了,安全高效。
3.通过推拉活塞和操控控制阀,使得实验发生和停止操控自如。
4.利用该实验装置制取、收集的气体较纯净,点燃不需验纯。
5.采用该实验装置,很容易实现实验微型化,可以减少药品的用量,节约了药品,并且该实验装置不易破损,可重复使用,降低实验的成本,适用实验条件落后的学校或地区。
6.通过应用注射器组成全封闭实验装置,不仅弥补了教科书中一些实验对环境污染的不足,而且使实验步骤和操作更简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7.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8.装置由“两管”到“三管”的转变,能很好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提升了学生的思考力,引爆学生“链式思维”。
四、实验设计思路在初、高中化学教材中有流体参加的化学实验中,有些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现象不明显、实验装置复杂、药品用量较多、有毒气体排入空气造成污染等等。
鉴于此,本人对该类实验提出通用的实验改进创新方法。
具体以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高中化学实验为例,引入关于一套多功能实验装置的探究和讨论。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以前的会做单个的实验,提升为会思考、会做一类实验。
(2)过程与方法:侧重引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善于归纳、类比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驾驭情感的能力,重新认识化学实验的实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3f82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8.png)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高中化学实验是学生们探索化学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对化学原理和反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传统的实验内容往往过于枯燥,因此学生们很难保持兴趣和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创新设计,让实验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些新颖且富有创意的高中化学演示实验。
实验一:火焰颜色演示传统的火焰颜色实验通常是用不同元素溶液来烧放烟花,这样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元素在火焰中产生的颜色。
但这样的实验往往比较危险,而且学生只是被动地观察,缺乏参与性。
我们可以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和发现。
我们准备好一些常见的元素化合物溶液,如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锶等。
然后,在实验中加入一些未知的元素化合物溶液,让学生们来推测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元素。
接着,学生们可以将这些溶液挨个进行加热,并观察不同元素在火焰中产生的颜色。
学生可以用色卡来记录下每种元素在火焰中的颜色,然后和已知元素的颜色进行对比,从而推测溶液中含有哪些元素。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们不仅能够体验到火焰颜色实验的乐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实验二:化学反应博弈化学反应博弈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化学实验,其通过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会化学反应的乐趣。
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两人,然后给每组一定数量的化学试剂。
然后,教师会向每组提供一份包含不同化学反应的博弈规则,比如“在30秒内用碳酸氢钠和盐酸制备气体A”、“在10秒内制备颜色为红色的沉淀B”等等。
学生们需要根据规则中所描述的化学反应步骤,尽快地用所给的化学试剂完成化学反应,并且将反应产品展示给评委。
评委将根据反应的准确性和完成时间进行评分,获得最高分的组获胜。
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快乐,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实验三:化学游戏秀化学游戏秀是一种结合化学知识和游戏元素的创新实验设计,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将扮演真人秀选手,展示他们扎实的化学知识和突出的实验操作能力。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Na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Na](https://img.taocdn.com/s3/m/26031ff928ea81c758f578b1.png)
《Na 2 CO3和NaHCO3固体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探究与改进》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Na 2 CO3和NaHCO3固体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探究与改进》。
匆忙的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忽略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但如果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在可爱的孩子们的慧眼中,我们发现了Na 2 CO3和NaHCO3固体热稳定性的对比这个普通的实验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索探究和改进之处。
下面请跟随我一起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实验探究、实验改进、反思总结等几个方面开启我们的探究与改进之路: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知识是通过Na 2 CO3和NaHCO3固体热稳定性的对比,掌握二者之间的性质差异,从而比较全面的了解这种金属,建立钠及其化合物知识之间的网络关系,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奠定基础和提供理论模式。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Na 2 CO3和NaHCO3固体的热稳定性对比。
教学难点:Na 2 CO3和NaHCO3固体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探究与改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Na 2 CO3和NaHCO3固体的热稳定性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Na 2 CO3和NaHCO3固体热稳定性的对比实验,学生逐步提高对比、推理、归纳的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此实验的探究与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绿色化学意识,使学生在科学的进步、知识的完善中体会到成就感。
三、说学情: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Na 2 CO3和NaHCO3的物理性质、其水溶液的碱性等知识,能够用离子方程式对化学反应的本质做出正确的描述。
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比,归纳出实验结论。
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有害、有毒气体安全进课堂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有害、有毒气体安全进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9cb27be0da38376baf1faefa.png)
课稿有害、有毒气体安全进课堂---“研究氯气的性质”为例一、使用教材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二、实验器材创新实验教具:500ML空的输液袋、带尖嘴的输液管、注射器、带塞子的小药瓶。
药品:氯气(存储在输液袋中),硝酸银溶液,PH试纸、红纸、氢氧化钙溶液、碘化钾溶液等三、实验创新点创新1、利用空的输液袋收集氯气。
创新2、用注射器吸取少量氯气后再打出,闻氯气气味。
创新3、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氯气后,直接打入盛有溶液的带塞子的小药瓶中反应。
创新4、用带尖嘴的长输液管通过挤压将输液袋中的氯气导入小试管中进行反应。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设计思路:利用空输液袋有良好的气密性,将氯气收集在输液袋中可储存较长时间。
1、用注射器吸取输液袋中的少量氯气再打出闻氯气的气味。
2、用注射器吸取输液袋中的适量气体再打入盛有溶液的带塞子的小药瓶中进行反应可以防止有害、有毒气体的泄漏,可提高安全性。
3、利用输液管将输液袋中的气体通过挤压导出在小试管中也可进行气体与溶液的反应。
五、实验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
学习氯气的部分化学性质:氯气与水、氢氧化钙溶液,碘化钾溶液的反应。
2、能力目标:通过利用空的输液袋手机氯气并借助注射器、输液管导出进行氯气性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六、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分组实验:1、闻氯气的气味。
2、氯气的溶解性实验。
3、氯水与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碘化钾溶液的反应。
4、氯气与干燥、湿润的红纸的漂白比较。
七、实验教学内容引入:“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学生活动1:同学拿起放在实验台上储存氯气的输液袋,由于输液袋塑料是透明的,学生很容易观察到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结论: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让创新激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一池春水
![让创新激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一池春水](https://img.taocdn.com/s3/m/d0771ed3ce2f0066f5332285.png)
让创新激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池春水摘要:作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是化学学科特点和时代精神的呼唤。
根据自己的实践,文章对以创新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实验教学的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创新激活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已成为所有化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
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呢?我对运用创新激活化学教学、促进实验的实效性进行了如下尝试,真的激活了化学实验教学。
一、实现转变:变传统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演示实验是课堂的重要环节,但如果学生只作为观众欣赏教师的表演,印象就不会深刻,甚至可能会对实验现象产生怀疑,教学的实验效果就可想而知。
我们不妨做些改变——除危险性较大的外都让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给予必要指导,尽管只有部分学生参与,但对其他学生而言,是“自己的”同学在做实验,一定会增加信任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学生的演示可以使他们对存在的问题以主人翁姿态积极主动思考,演示方案,进而进入研究的流程。
这样,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明确互补:优生与待进生合理分工实现全员参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首先把优生与待进生合理分组,本以为这搭配会实现全员促进,但发现,分组后,优生仍然唱主角,待进生唱配角甚至做是观众——这样的参与仍然是假性的。
于是,我把组内的角色做了细化与明确:想让待进生操作,优生记录,并要求边操作边讲解,然后互换角色。
这样明确任务,所有学生都会课前下足功夫,以使自己进入操作角色,能真正起到“互补合作”,共同提高的作用。
三、趣味激发:让好奇心和探求欲急剧生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鉴于此,我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024年度高中化学说题比赛课件
![2024年度高中化学说题比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e7d49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0.png)
在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运用创新思维对实验结果进行解 释和讨论。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和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并提 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17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打破思维定势
学生需要敢于挑战传统思维模式,勇于尝试新的 思考方式和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尝试从不 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题思路和 策略。
2024/3/24
12
有机化学类题目解析
有机物命名与结构简式
通过典型例题,掌握有机物的 命名原则和结构简式的书写方 法。
2024/3/24
官能团性质与转化
深入解析各类官能团的性质、 反应类型及相互转化关系。
有机合成与推断
结合实例,探讨有机合成路线 设计、官能团转化顺序、合成 方法选择等问题。
13
物理化学类题目解析
倾听他人
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 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并 给予积极的反馈。
有效沟通
在沟通过程中保持耐心和 冷静,避免情绪化的言辞 和行为,以达到良好的沟 通效果。
21
如何建立高效的团队协作关系
明确目标
团队成员应明确共同的 目标和任务,以确保大 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
2024/3/24
建立信任
团队成员之间应建立信 任关系,相互信任和支 持,以形成良好的团队
氛围。
有效沟通
团队成员之间应保持有 效的沟通,及时交流工 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
解决方案。
22
合理分工
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和 能力进行合理分工,以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
06
备战策略与心态调整
2024/3/24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离子反应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631d127f78a6529647d53f2.png)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海南中学的邹文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属于课后说课。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教学程序和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基于初中化学已经初步了解了酸与碱相关的知识,后续还将在选修4中深入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又是选修内容中的必要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同时高中化学中的反应大多数是在溶液中进行,因此本节内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奠基石,充分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接下来看学生的情况,在知识储备方面,他们初中学过酸碱中和反应,也已经做过导电性实验;在学习特征方面,他们对实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相关的解释,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在学生基础上我预测他们可能碰到的困难是不适应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依据教材和学情,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把重点落在过程与方法上,同时落实好知识与技能,渗透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于课标内容,我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理解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能初步掌握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根据之前预测学生的困难,我设定的第二维度目标为能尝试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溶液,建立“微粒观”的思维;而第三维度目标则是充分基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设定。
为此本节课主要突出的教学重点为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也希望能通过实验探究的分析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反应微粒观,实现更深层次教学难点的突破!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以初中学过的硫酸滴加氢氧化钡实验为主线来贯穿整个内容。
我本节课采用的实验器材有LabQuest数据采集器、电导率传感器、计算机、磁力搅拌器 (含搅拌子)、铁架台、500mL烧杯、50mL 酸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平板电脑。
创新让化学课堂更高效
![创新让化学课堂更高效](https://img.taocdn.com/s3/m/de33fb0ab7360b4c2e3f64de.png)
入 高 中化 学 教 学 中 , 让 学 生 的 思 维 向 外 延
、
诱发 学生求知欲 和好奇 心 , 培 养
伸 , 时 让学 生 在 其 他 学 科 渗 透 中更 好 地
学 习化 学 知 识 , 同时 促 进 学 的 全 面 锻 炼 和发 展 . .例 如 , 在“ 制 取氯 化 氧气 体 ” 这 一 实验 中 , 除 l 『 介 绍 相 关 的 化 学 知识 , 还 可 以 渗 透 气 体 强 、温 度湿 度 等 物 理 知 识, 这 样 会 取 得更 好 的教 学 效 果 , 为此 , 教 师要 加强 化 学 与 其 他 学科 之 间 的 联 系 , 培 养 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 。 提 高学 生 学 以致 用 的 能 力 。创 新 思 维 具 有 思 维 方 式 的 求 异 性 ,
二、 开 展 形 式 多 样 的 小 活 动 对 学 生 进 行 创 新 教 育
验, 证 实 其 中确 实是 溴 。本 来 李 比希 是 可 以 早 几年 就 发 现 溴 的 , 但 他 的 疏 忽 使 他 没
能 抓 到这 一 机 会 。 所以 , 做任何事 , 特 别 是 科 学研 究 , 必 须要 严 谨 的T 作 作 风 。
四、 加 强 学 N- 之 间 的渗 透
段, 在常规的教学方式 中 有所发现 , 开拓创新。
关键词: 高中化 学; 创新
所 谓创 新 教 育 就 是 通 过 有 目的 、 有 系
统 的 创 新 教 学 与训 练 , 使 学生 树 立 创 新 意
任 何 识 之 问 都 存 在 这 样 或 那 样 的 联系 , 化学 也不例外 , 不能独. 口 : 于 其 他 学
乱
{
瓣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说课稿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d4ae1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1.png)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说课稿《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本次说课内容是一节复习课,选自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3节电化学的相关内容。
二、实验仪器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烧杯、石墨电极。
三、实验创新点1.通用性利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能够用这一套装置完成课本上所有的有关电化学的实验。
实现仪器的多功能性。
2.趣味性本装置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加入了小灯泡和音乐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简约性整个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
4.直观性指针指示电流、数字显示电压,读数非常直观。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一节复习的实验探究课,学生对于原电池、电解池的反应原理理解的不够系统,学生主要是机械的记忆。
教材上没有关于燃料电池的实验,只给了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不够直观、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本节课利用自制的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多功能。
通过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有关的电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电化学反应原理创设实验情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反应原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1.对原电池特别是燃料电池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3.通过积极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实验教学内容1.电解饱硫酸钠溶液和氢氧燃料电池。
2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和氢氯燃料电池。
3.甲醇燃料电池实验。
4.金属镁过氧化氢隔膜实验5.水果电池实验。
七教学过程1.介绍一体化学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本套装置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左侧的部分是化学反应单元,这两根石墨电极上刻上螺旋槽,便于吸附更多气体。
右侧为检测单元。
检测单元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左边的是一个电流计,右边的是两个电压表。
中间的电压表主要是电源的电压,最右边的电压表是测原电池的电压。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高中教案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高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cb0dd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a.png)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高中教案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项核心的教学理念。
特别是在科学领域,如化学这门学科,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篇文章将为大家展示一份针对高中化学的实验创新说课教案范本,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更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过程。
因此,在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实验项目。
在这份教案中,我们选取了一个典型的高中化学课题——“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这个课题不仅涉及到基础的化学反应知识,还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化学的魅力。
教案的设计分为几个部分: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视频,内容是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对比,比如铁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生锈速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理论讲解:简要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影响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进行探究,记录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
4. 结果分享与讨论:各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 拓展探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例如食品保鲜、清洁剂的选择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对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验设计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直接给出步骤。
- 注重过程评价:除了关注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更要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
- 提供即时反馈:在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深化理解。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72e1a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a.png)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摘要】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创新设计实验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的必要性、设计原则、方法及实验步骤,并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创新设计,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可视化、趣味性等方面,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
实验效果评价方面,我们可以从实验效果、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未来的化学教育提供更好的参考。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实验内容,完善设计方案,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对于化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目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效果评价、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的必要性、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的意义、展望未来、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目前高中化学实验多以传统的设计为主,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有必要对高中化学演示实验进行创新设计,使实验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创新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具体实验步骤和效果评价来展示创新设计的实际效果,希望能够为提高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创新设计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Ba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Ba](https://img.taocdn.com/s3/m/b565f461e518964bcf847cb1.png)
教师改进后装置未体现出结冰现象,思考如何改进才能更加直观地展示温度下降。迁移思考本实验改进的装置能否用于铝和稀盐酸的放热反应,应如何进行改进。
实验效果评价
选取Ba(OH)2ˑ8H2O和NH4Cl反应实验原理简单,产生的吸热现象明显,能从触觉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实验教学重点在实验装置改进部分,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代替实验仪器,激发学生对实验改进的好奇心,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验改进的过程,学会实验改进的一般方法。
在设计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其他小组设计的方案提出质疑,同时接受来自其他同学的质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发现小组改进装置存在的不足,还能了解更多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角度。
学生将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中发现设计装置的不足之处,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再次感受“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认识。
实验改进要点
1.使用生活常见物品代替实验仪器,易操作,并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增加蘸酚酞小花检验NH3的设计,体现实验趣味性
3.增加产物重金属钡离子和氨气处理设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让学生感受用化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用性
实验原理
1.Ba(OH)2·8H2O+NH4Cl=2NH3↑+BaCl2+10H2O反应吸热,制冷现象
在实验展示部分,教师将展示提前准备的装置改进成品,并演示实验效果。在展示中,冷饮塑料杯内滴加酚酞的小花会变红,杯子表面产生雾,杯内产生液体,给学生创造一种“冷饮”的效果,既能将实验效果展示,又能添加趣味性。学生可以从自己设计装置与教师的改进对比中得到启发,即改进装置能够“锦上添花”,加上一些小设计更加体现化学与生活衔接的趣味性。这一实验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创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创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60bc94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64.png)
创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李鹏瑞来源:《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11期【摘要】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创新实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化学知识。
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创新实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前言: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无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学习主动性来说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为此,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创新实验的运用手段,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为研究内容,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实验教学对于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来说具有哪些重要意义,以及教师如何运用好创新实验才能收获更佳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化学应用创新实验的意义首先,创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提高和改善作用。
实验是高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切实地体会知识、理解知识,这要比教师单纯的口述讲解要更有效。
而且,实验教学往往对于高中生的吸引力更强,他们更愿意且乐于进行动手实验。
为此,教师应该把握这一特点,通过创新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行记录实验步骤和过程、规范他们的实验操作方法,最终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
其次,创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还可以积累更多的具有实践性意义的实验方法。
在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下,将书本知识强行输出给学生,缺乏对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考量。
如此一来,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便存在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被打压和遏制。
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实验,注重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强调,促使教师打破常规、创新方法的意识与能力得以形成,从而使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思考以及相互探究与操作。
在实践中,学生的动手、思考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将得到提高,这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创新实验的应用策略创新实验在新时代高中化学教学中受到广泛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想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实验方法、过程和评价等进行全方面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学科。
第五届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学习概要
![第五届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学习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adca1e22a6c30c2259019efc.png)
第五届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学习体会高一化学组邹芳2010年4月17日-18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实验区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的学习。
感谢学校给每个老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能工作学习结合起来,能参加这次会议我感到十分庆幸。
在这个奋发向上的群体里,我很珍惜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
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这次活动中,我听了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的精彩演讲,多位教育权威的课堂评价和观摩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受益匪浅,他们的课堂上,无时不闪动教改之光,无处不洋溢和谐之氛围。
一、大力倡导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平台,不是教师个人展示的舞台。
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了这一点,通过精心备课,幽默语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熟练驾驭和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激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大面积地实施了教学,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选练习,精心组织学生课堂训练,课前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洞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全面做到不需要讲的不讲,不需要多讲的少讲,对学生出现的疑问,疑难知识重讲细讲。
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加强针对性训练,加大训练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听了北京徐敏老师的一堂课,收获颇多,整个课堂强调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探索硒家族一些化合物的性质,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方法。
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我们今后要加大力度学习的,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逐渐渗透这一教学思想,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四、强调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喜欢一门学科,用心去学习这门学科,则他一定要喜欢这个老师。
让实验点亮化学课堂
![让实验点亮化学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93a3c9f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e.png)
让实验点亮化学课堂
吴冉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师版)》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有的化学老师,觉得做实验麻烦,喜欢能省则省,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我认为做实验虽然有些麻烦,但是它带给学生的启迪和快乐是值得我们每个化学教师为之付出努力的。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化学实验应该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途径。
高中化学教材有两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实验,分散到不同的章节中,这些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成为学生热爱化学的催化剂,更是点亮化学课堂的星星之火。
【总页数】1页(P116-116)
【作者】吴冉
【作者单位】重庆市梁平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课标下如何点亮化学课堂的智慧之灯——用课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用生成教学"点亮"化学课堂——高中化学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实践探索
3.巧用趣味实验点亮化学课堂
4.巧用趣味实验点亮化学课堂
5.用创新实验点亮化学课堂——以沪教版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
一、使用教材
本次说课内容是一节复习课,选自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3节电化学的相关内容。
二、实验仪器
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烧杯、石墨电极。
三、实验创新点
1.通用性利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能够用这一套装置完成课本上所有的有关电化学的实验。
实现仪器的多功能性。
2.趣味性本装置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加入了小灯泡和音乐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简约性整个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
4.直观性指针指示电流、数字显示电压,读数非常直观。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的实验探究课,学生对于原电池、电解池的反应原理理解的不够系统,学生主要是机械的记忆。
教材上没有关于燃料电池的实验,只给了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不够直观、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本节课利用自制的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多功能。
通过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有关的电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电化学反应原理创设实验情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反应原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
1.对原电池特别是燃料电池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3.通过积极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实验教学内容
1.电解饱硫酸钠溶液和氢氧燃料电池。
2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和氢氯燃料电池。
3.甲醇燃料电池实验。
4.金属镁过氧化氢隔膜实验
5.水果电池实验。
七教学过程
1.介绍一体化学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
本套装置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左侧的部分是化学反应单元,这两根石墨电极上刻上螺旋槽,便于吸附更多气体。
右侧为检测单元。
检测单元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左边的是一个电流计,右边的是两个电压表。
中间的电压表主要是电源的电压,最右边的电压表是测原电池的电压。
最下边的两组接口分别是电源的输出端口和原电池的输出接口。
整个装置可以看作是一个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解池的整合体。
图1: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
2.激发兴趣,建构模型
在教学开始之初利用水果电池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为学生构建原电池、电解池模型。
让学生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都是外电路和电解质溶液构成的。
只要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和电解池。
从原理维度分析电子来源,电子转移、离子移动和从而研究对环境介质的影响。
3.案例再现,应用模型
让学生亲手做电解饱和硫酸钠溶液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为学生提供案例。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现象的原因,让学生利用模型来解决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应用模型。
4.深化认识,走向生活
氢氧燃料电池、氢氯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深化认识,从课本走向生活。
5.学术情境,模型解决。
最后模拟工业废水处理和解决复杂的电化学问题,为学生创设学术情境,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贴近高考,紧贴高考热点,做一些复杂的工业电化学实验。
八、实验效果评价
本次课教学效果较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电化学知识内容上的融合,对于这个实验和整个教学有以下展望,对于整套装置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争取能够完成更多的有关电化学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实验所用到的装置已经申请专利,并且我们希望它不仅能用在老师的演示实验上,还可以进一步推广,让学生的分组实验也使用这套装置。
真正意义上的做到让创新点亮课堂,让电化学实验,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