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标准答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书P4—5)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书P6—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书P13)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的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书P26-2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书P35—37)
首先,实事求是是贯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

(书P45—46)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无产阶级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2、新民主主义道路形成的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内容。

(书P56-57)
必然性:(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一方面,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2)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第一,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存在不少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可能。

第二,近代中国
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书P58)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经济成分。

(书P66)
性质:过渡性社会
经济成分: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书P70)
概括为“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书P78—82)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章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P100—101)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书P102—106)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阶段性。

(书P117—1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应有清醒的思想准备。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示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书P125)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好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第六章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书P133—134)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中突出强调解放好发展生产力在社会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书P135—13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1)高度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十八大强调如何坚持科学发展。

(书P139)
(1)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社会主义前途好命运的根本力量,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3)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涵、实现路径)。

(书P143—145)
内涵: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实现路径:首先要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要弘扬中国精神,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最后要凝聚中国力量,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书P151—152)
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如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P155—156)
(1)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完善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书P157—159)
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处理好这些关系有利于把握推进改革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1)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要坚持整体推进,统筹谋划深化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

同时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重要领域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以它们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上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3)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书P163—165)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必须实现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贸易平衡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通过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发展对外贸易、合理利用外资等,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坚持包容精神,倡导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在开放中努力实现对外开放与国家安全的有机统一,在扩大开放中动态地谋求更高层次的总体安全。

第八章
1、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书P169)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当然,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书P17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点、带来的新机遇、如何引领。

(书P177)
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机遇: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仍然乐观。

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衡,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第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改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如何引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4、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书P178-179)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对立起来。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

(书P193)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书P204-205)
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必须在全社会、全领域、全过程都加强节约,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改变。

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九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书P217-218)第一,一个中国。

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二,两制并存。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三,高度自治。

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第十章
1、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合作共赢。

(书P242)
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合作共赢。

强调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中国倡导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以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第十一章
1、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

(书P260)
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指导,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必须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努力使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达到新的团结和联合。

第十二章
1、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

(书P284—285)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试卷题型:
1.不定项选择10*2=20
2.简答题5*6=30
3.论述题2*15=30
4.材料分析题1*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