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药卫生]抗菌药给药方案研究的新进展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max/MIC
多数β-内酰胺类、 林可霉素类
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主要参数 T>MIC和t1/2
链阳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主要参数 T>MIC,PAE,t1/2
14
与临床疗效有关的PK/PD参数
• 决定剂量依赖性疗 效的关键参数
• 8-10
15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PK/PD)
药效动力学分类 (主要药效学参数)
代表性类别
代表性品种
时间依赖性 (T>MIC)
时间依赖性 (AUC24/MIC)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酰胺类 磺胺/甲氧苄啶 恶唑烷酮
酮内酯类类 链阳菌素类
糖肽类 四环素类 阿奇霉素
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红霉素 克林来自百度文库素
SMZ/TMP 利奈唑酮
泰利霉素 奎奴普丁/达福普丁 万古霉素 多西环素 -
了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所要求的高于MIC的
时间与MIC的量化关系。动物模型与临床研究
都证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其T>MIC必须大 于40%τ(给药间隔),才能获得更好的疗
效。
9
3、T1/2是体内药物浓度下降半量的时间,是量时 关系相结合的参数,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量时 关系,这种量时关系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的给 药方案的设定,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抗菌药药效学/药动学相结合的参数必须从两个 方面去意识:
10
效
ADR
量
时量
时
11
三、抗菌药的药效动力学分类
药效动力学分类 (主要药效学参数)
浓度依赖性 (Cmax/MIC, AUC24/MIC)
代表性类别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硝基咪唑类
代表性品种
奈替米星 环丙沙星 甲硝唑
(下接后页)
12
抗菌药的药效动力学分类(续前表)
*Ambrose PG,Grasela DM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2001;45:2793-2796
Cmax Cmax/MIC
T>MIC
时间
1、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的主要参数指标是:
C max/MIC≥8~10,或AUC/MIC ≥100~125 时可或良好疗效,亦可防止在治疗过程 中产生耐药突变株。
根据PK/PD ,抗生素可分为:
剂量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喹诺酮类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
浓
Cmax/MIC:>8-10
度
AUC24/MIC(AUIC):>100-
125(喹诺酮类对革兰氏阴性肠杆
菌与绿脓杆菌*) ,>30(左氧氟沙
星对肺炎链球菌*)
MIC
头孢类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
T>MIC: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 间
[医药卫生]抗菌药给药方案研究 的新进展
(一)概 述
临床药动学(PK)是研究在临床剂量下,体
液中浓度(C)的时间(t)过程关系。而临床
药效学(PD)则是研究体液中浓度与药效
(E)的关系。近年来将体外药效学指标MIC 和体内药动学参数结合起来,即将PD与PK结 合起来,以探讨抗感染化疗中的量-效关系 (如Cmax/MIC),和时效关系(如T>MIC), 从而来优化给药方案。
1 MIC
T
19
氨基糖苷类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效
Cmax/ MIC
PAE FEE
AUC/MIC
量
时
浓度
T 1/2约为2小时
20
21
2.量效规律:
氨基糖苷给药方案选择一日一次疗法有利于
Cmax/MIC>8~12,疗效高,防止耐药突变株
的产生。其机理为:①首次暴露效应②PAE
22
3.氨基糖苷一日多次给药(如8~12小时给药一次)是
13
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
浓度依赖性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时间依赖性
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 续时间较长
抗菌作用与 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时间依赖且 PAE或T1/2较长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 daptomycin、甲硝唑
主要参数 AUC0-24/MIC(AUIC)
25
以MIC为尺度去切割峰浓度,以求得峰浓度与MIC 的比值,其比值最好大于8~12倍,即峰浓度 最好是MIC的8~12倍。
26
氨基糖苷的给药方案
4.一天一次给药耳、肾毒性≤多次给药
Cmax/ MIC
PD
PK ADR
(1)PD是浓度依赖性 (2)ADR是时间依赖性
一次给药消除加快 dC/dt=-kC
在首次暴露效应之后恰好在“ 适应性耐药期 ”
给药,不产生杀菌作用,反而强化适应性耐药。适 应性耐药2h开始6~16小时耐药性最高,24小时药效 部分恢复。
23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给药方案与峰值
剂量
τ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1.7mg/kg
8
奈替米星
阿米卡星 5mg/kg
8
Cmax 7 μg/ml
20μg/ml
2
抗菌药可以分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两大类。 针对不同类型抗菌药,应选用不同的给药方案。 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案(即给药剂量和时间间隔) 应从药效学和药动学两方面考虑。使感染灶得 到并维持有效的血浓度及组织浓度,这是保证 治疗安全有效的关键因素。
7
二、抗菌药药效学 和药动学的结合点
为了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必须利用药效学与药动学相 结合的参数。
1、MIC是体外药效学的量化参数,是体外抗菌作用的
定量指标,将MIC与药动学参数(体内)Cmax结合起
来,则Cmax/MIC,进一步表达了对于浓度依赖性抗
菌药所要求的峰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的量化关系,动
物模型与临床研究都证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其
Cmax/MIC必须大于8~10倍,才能获得更好的
疗效。
8
2、MIC与给药间隔相结合,则T>MIC进一步表达
24
以氨基糖苷为代表的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Cmax/MIC是代表体内药效的重要指标。因为氨
基糖苷具有首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ure Efect, FEE,或首次暴露效应) 和后效应(PAE),对临床药效的关键因素
是提供药物浓度与MIC的比值。因此,把一天 分次的给药方案逐渐转向一天一次疗法。
饱和性积累,多次给药 体内积累多
27
(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氟喹诺酮
2、时间依赖型抗菌药主要参数指标是
T >MIC ≥40~50%,即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 MIC 的时间达到两次给药间期的40~50
%,细菌清除率可达85%以上。
17
(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氨基糖苷
—氨基糖苷给药方案的选择
1.药效学取决于PD和PK相结合的浓度指标
Cmax/MIC>8~12
18
C
Cmax/MIC>8~12
多数β-内酰胺类、 林可霉素类
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主要参数 T>MIC和t1/2
链阳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主要参数 T>MIC,PAE,t1/2
14
与临床疗效有关的PK/PD参数
• 决定剂量依赖性疗 效的关键参数
• 8-10
15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PK/PD)
药效动力学分类 (主要药效学参数)
代表性类别
代表性品种
时间依赖性 (T>MIC)
时间依赖性 (AUC24/MIC)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酰胺类 磺胺/甲氧苄啶 恶唑烷酮
酮内酯类类 链阳菌素类
糖肽类 四环素类 阿奇霉素
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红霉素 克林来自百度文库素
SMZ/TMP 利奈唑酮
泰利霉素 奎奴普丁/达福普丁 万古霉素 多西环素 -
了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所要求的高于MIC的
时间与MIC的量化关系。动物模型与临床研究
都证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其T>MIC必须大 于40%τ(给药间隔),才能获得更好的疗
效。
9
3、T1/2是体内药物浓度下降半量的时间,是量时 关系相结合的参数,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量时 关系,这种量时关系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的给 药方案的设定,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抗菌药药效学/药动学相结合的参数必须从两个 方面去意识:
10
效
ADR
量
时量
时
11
三、抗菌药的药效动力学分类
药效动力学分类 (主要药效学参数)
浓度依赖性 (Cmax/MIC, AUC24/MIC)
代表性类别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硝基咪唑类
代表性品种
奈替米星 环丙沙星 甲硝唑
(下接后页)
12
抗菌药的药效动力学分类(续前表)
*Ambrose PG,Grasela DM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2001;45:2793-2796
Cmax Cmax/MIC
T>MIC
时间
1、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的主要参数指标是:
C max/MIC≥8~10,或AUC/MIC ≥100~125 时可或良好疗效,亦可防止在治疗过程 中产生耐药突变株。
根据PK/PD ,抗生素可分为:
剂量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喹诺酮类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
浓
Cmax/MIC:>8-10
度
AUC24/MIC(AUIC):>100-
125(喹诺酮类对革兰氏阴性肠杆
菌与绿脓杆菌*) ,>30(左氧氟沙
星对肺炎链球菌*)
MIC
头孢类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
T>MIC: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 间
[医药卫生]抗菌药给药方案研究 的新进展
(一)概 述
临床药动学(PK)是研究在临床剂量下,体
液中浓度(C)的时间(t)过程关系。而临床
药效学(PD)则是研究体液中浓度与药效
(E)的关系。近年来将体外药效学指标MIC 和体内药动学参数结合起来,即将PD与PK结 合起来,以探讨抗感染化疗中的量-效关系 (如Cmax/MIC),和时效关系(如T>MIC), 从而来优化给药方案。
1 MIC
T
19
氨基糖苷类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效
Cmax/ MIC
PAE FEE
AUC/MIC
量
时
浓度
T 1/2约为2小时
20
21
2.量效规律:
氨基糖苷给药方案选择一日一次疗法有利于
Cmax/MIC>8~12,疗效高,防止耐药突变株
的产生。其机理为:①首次暴露效应②PAE
22
3.氨基糖苷一日多次给药(如8~12小时给药一次)是
13
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
浓度依赖性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时间依赖性
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 续时间较长
抗菌作用与 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时间依赖且 PAE或T1/2较长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 daptomycin、甲硝唑
主要参数 AUC0-24/MIC(AUIC)
25
以MIC为尺度去切割峰浓度,以求得峰浓度与MIC 的比值,其比值最好大于8~12倍,即峰浓度 最好是MIC的8~12倍。
26
氨基糖苷的给药方案
4.一天一次给药耳、肾毒性≤多次给药
Cmax/ MIC
PD
PK ADR
(1)PD是浓度依赖性 (2)ADR是时间依赖性
一次给药消除加快 dC/dt=-kC
在首次暴露效应之后恰好在“ 适应性耐药期 ”
给药,不产生杀菌作用,反而强化适应性耐药。适 应性耐药2h开始6~16小时耐药性最高,24小时药效 部分恢复。
23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给药方案与峰值
剂量
τ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1.7mg/kg
8
奈替米星
阿米卡星 5mg/kg
8
Cmax 7 μg/ml
20μg/ml
2
抗菌药可以分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两大类。 针对不同类型抗菌药,应选用不同的给药方案。 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案(即给药剂量和时间间隔) 应从药效学和药动学两方面考虑。使感染灶得 到并维持有效的血浓度及组织浓度,这是保证 治疗安全有效的关键因素。
7
二、抗菌药药效学 和药动学的结合点
为了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必须利用药效学与药动学相 结合的参数。
1、MIC是体外药效学的量化参数,是体外抗菌作用的
定量指标,将MIC与药动学参数(体内)Cmax结合起
来,则Cmax/MIC,进一步表达了对于浓度依赖性抗
菌药所要求的峰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的量化关系,动
物模型与临床研究都证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其
Cmax/MIC必须大于8~10倍,才能获得更好的
疗效。
8
2、MIC与给药间隔相结合,则T>MIC进一步表达
24
以氨基糖苷为代表的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Cmax/MIC是代表体内药效的重要指标。因为氨
基糖苷具有首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ure Efect, FEE,或首次暴露效应) 和后效应(PAE),对临床药效的关键因素
是提供药物浓度与MIC的比值。因此,把一天 分次的给药方案逐渐转向一天一次疗法。
饱和性积累,多次给药 体内积累多
27
(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氟喹诺酮
2、时间依赖型抗菌药主要参数指标是
T >MIC ≥40~50%,即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 MIC 的时间达到两次给药间期的40~50
%,细菌清除率可达85%以上。
17
(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氨基糖苷
—氨基糖苷给药方案的选择
1.药效学取决于PD和PK相结合的浓度指标
Cmax/MIC>8~12
18
C
Cmax/MIC>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