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
•指南与共识•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徐俊1许樟荣2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弈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糖尿病足病科300134; 2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北京100101通信作者:徐俊,Email:xujun602@ 163. com【摘要】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版)》是按照患者-干预-比较-结局(P I C O)原则,从诊断到治疗提出了 8个临床问题,同时给出27条推荐要点,层层递进解决临床问题。
解读对每条推荐点的内涵和外延,结合临床,详细分析,着重突出临床的指导性、实用性、规范和统一性。
【关键词】糖尿病足;感染;骨髓炎;指南解读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0766)D0I:10. 3760/c m a.j. cnl21383-20200710-07077Interpret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diabetic foot infection ( 2019 Edition) by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Diabetic Foot Xu Jun , Xu Zhangrong2. 1JSHC Key Laboratory ofHormones and Development(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Metabolic Diseases 9Department of Diabetic Foot,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hu Hsien-I Memorial Hospital & Tianjin Institute ofEndocrinology,Tianjin 300134,China' - Special Medical Center of Strategic Support Forces,Bejing W0 W I,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u Jun,Email:****************【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atient-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 (P I C O),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 r oup on diabetic foo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19Edition) put forward 8 clinicalproblems from diagnosis to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and gave 27 recommendations to solve clinical problems step by step. T h 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each r e c o m m e n d e d point are interpreted. This interpreting gave detailed analysis according to daily clinical practice. T h e standardization and unity areemphasized.【Key words】Diabetic foot; Infection; Osteomyelitis; Guideline interpretingFund progra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670766)D O I:10. 3760/c m a.j. cnl21383-20200710-07077i背景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是一个专门致力于糖尿病 足诊断、治疗、护理、预防的全球性组织。
IWGDF指南:糖尿病足预防和管理指南解读
IWGDF指南:糖尿病足预防和管理指南解读糖尿病足病对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造成重大的全球负担。
自1999年以来,糖尿病足国际工作组(IWGDF)一直在以证据为基础制订预防和管理糖尿病足病的指南。
2019年,IWGDF又更新了多个相关指南,今天小编整理糖尿病足预防和管理指南,本指南分几个部分,供大家参考。
糖尿病足部溃疡的预防有五个关键因素与足溃疡预防相关:(1)识别有风险的脚。
(2)对于高危足定期检查:比如下图所示为足部溃疡高发的部位。
图1 足部溃疡易发部位(3)对患者、家属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教育:比如如何改善患者足部自我护理的知识以及自我保护的行为,比如如何适当地剪脚趾甲(图2),教会患者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图2 如何科学剪脚趾甲(4)确保日常穿着合适的鞋子:比如要保证鞋子足够宽大,避免足部皮肤受压过度(图3)。
图3 选取合适的鞋子(5)治疗溃疡的危险因素。
足部溃疡的评估和分类我们应遵循标准化和一致的策略来评估足部溃疡,因为这将指导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应解决以下问题。
1. 类型通过病史和临床检查,将溃疡分为神经性、神经性缺血性或缺血性。
保护感丧失(LOPS)是神经性溃疡的特征。
第一步需要询问患者病史和触摸足部动脉来筛查其是否存在周围动脉疾病(PAD)。
糖尿病足溃疡合并PAD的患者没有特定的症状或体征。
因此,采用踝部或者足背的多普勒动脉波形,测量双侧踝部收缩压及双侧踝肱指数(ABI)来评估PAD。
ABI指数在0.9-1.3之间或者足背动脉多普勒波形表现为三相波时,以及趾肱指数(TBI)≥0.75者可以排除大部分PAD。
然而,由于足背动脉钙化,可能引起脚踝压力和ABI指数假阳性增加。
在特定情况下,可选择其他测试,比如测量足趾压力或跨皮氧分压(T cpO2),可用于评估足部的血管状态。
2.病因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和赤脚走路往往会导致足部溃疡,甚至在完全缺血性溃疡的患者中也是如此。
因此,每一个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都需要仔细检查鞋袜。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糖尿病足是我国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
目前,我国主要参考国际足病工作者与美国糖尿病足病学组制定的指南。
但是,由于我国糖尿病足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XXX组织全国足病相关专家起草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一、糖尿病足及高危足的概念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而糖尿病高危足则是指糖尿病患者未出现足溃疡但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不管是否存在足畸形或周围动脉病变或足溃疡史或截肢(趾)史。
二、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流行病学国外资料显示,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40%~60%。
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85%是发生在足部溃疡后。
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4%~10%。
国内多中心研究资料显示,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5%。
单中心研究显示,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35.4%。
我国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8.1%,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31.6%。
三、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的神经病变表现为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脚踩棉絮感。
下肢缺血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可合并有下肢间歇跛行症状。
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静息痛,趾端出现坏疽,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部分患者可肢体感染。
四、糖尿病足的辅助检查一)神经系统检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到诊断:1.10克尼龙丝检查法:神经检测方法包括使用特制的尼龙丝来检测感觉神经,其弯曲45度能够产生10克的压力。
在检查前,应先在患者手掌或前臂试用该尼龙丝2-3次,让患者感受正常的10克尼龙丝产生的压力。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前言糖尿病在我国已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足花费巨大,约占整个糖尿病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
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足溃疡(DFU)和截肢的流行病学及医疗负担要点提示•糖尿病足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医疗费用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及早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和及早规范治疗DFU,能明显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分级管理、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的综合防治策略一、糖尿病足的危害糖尿病足的基本定义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远的皮肤及其深层组织破坏,常合并感染和(或)下肢不同程度的动脉闭塞症,严重者累及肌肉和骨组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
糖尿病足预后很差,甚至比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除肺癌、胰腺癌等)。
DFU 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
二、DFU的患病率确切的糖尿病足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数据很有限,往往被低估。
三、糖尿病足的医疗费用2017年全球糖尿病医疗费用高达7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100亿美元。
四、糖尿病足防治策略发达国家多年的糖尿病足防治经验证明,贯彻预防为主、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能够有效地降低DFU的发生、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
多学科协作的糖尿病足医疗护理专业团队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有足病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早完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血管病变和足病筛查,及早发现和管理教育这些高危患者。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五版)》(2019)要点汇总
81.《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五版)》(2019)要点2020年1月,美国足部医学协会(APMA)联合血管外科学会(SVS)以及血管内科学会(SVM)共同在《血管外科杂志》发布了糖尿病足管理实践指南,以规范糖尿病足病的筛查、诊治和预防。
中国糖尿病足细胞与介入治疗技术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根据国际、国内最新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布本指南,供广大学者参考。
1糖尿病足病理学基础1956年,Oakley等首先提出糖尿病足。
1972年,Catterall等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
糖尿病足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变。
组织缺血、周围神经病变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三大病理基础,三者通常合并存在。
周围神经病变及组织缺血作为发病的始动因素,而感染常随之发生。
1.1糖尿病足患者周围神经病变1.2糖尿病足患者缺血或神经缺血性病变1.3糖尿病足感染2糖尿病足诊断与评估2.1临床表现2.1.1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糖尿病患者间歇性跛行指其出现行走困难,在休息后可恢复,但再次行走或运动时又出现,依据程度和行走距离分为轻、中、重度。
静息痛指患者在非运功状态下,出现下肢不同程度的疼痛。
2.1.2溃疡和坏疽溃疡多数发生在重度缺血情况下,最常见部位为足跟及第1、第5跖骨。
典型溃疡外观可见无活性的边缘组织、苍白色坏死的基底部并可覆盖有纤维组织。
坏疽最早发生的部位为足趾,并可逐步向近端延伸,在重症者甚至可累及踝关节以上水平。
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及坏疽是评估糖尿病足组织缺血程度的依据。
2.1.3下肢感觉异常皮肤感觉异常是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表现,其中最常见症状为下肢麻木感及不规则刺痛感,夜间更为多见;同时可伴有下肢皮肤温觉、触觉、深部震动觉不同程度减退,上述感觉异常通过简单体格检查即可进行判断。
2.1.4皮肤营养性改变2.1.5足部畸形2.2病史病史采集的目的是评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指导患者院外治疗收集必要的信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第一章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要点提示: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 )、治疗率(32.2% )和控制率(49.2% )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 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因素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要点提示:1.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 )2.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3. 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 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糖尿病的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结果诊断糖尿病。
若无特殊提示,本章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2, 3。
表2糖代谢状态分类(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肓争脉血浆葡萄糖(mmol/L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6.1 //糖负荷后2h血糖<7.8空腹血糖受损空腹M>6.1 z <7.0//糖负荷后2h血糖v7.8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n7.8 z <11.1糖尿病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X 1.1表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n7.0mmol/L 或加上OGTT 2h 血糖>11.1 mmol/L 或加上HbAlcn 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二、糖尿病的分型采用WHO (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T1 DM )、2型糖尿病(T2DM )、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Ⅳ)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Ⅳ)糖尿病足截肢糖尿病足从足部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组织均可受累,严重者可发生局部或全足坏疽,治疗困难,为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
截肢是糖尿病足治疗的终末手段,包括小范围截肢和大范围截肢:踝关节及其以远水平的关节离断为小截肢,踝关节水平以上的截肢为大截肢。
鉴于目前糖尿病足的手术治疗缺乏专业性、适用性和标准性指导意见,一些能够保肢患者因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最后导致不同程度的截肢。
一、糖尿病足截肢的危险因素在我国,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趾)率从2010年的27.3%降至2012年的19.03%,其中大截肢率从2010年的12.1%降至2.14%,但小截肢率没有变化,分别为15.2%与16.88%,占非创伤性截肢的34.5%~39.5%[11,481],远高于国外发达国家;严重肢体缺血患者即使行血管重建手术,术后3年累积截肢或死亡率仍高达48.8%,远高于间歇性跛行患者(12.9%)[482]。
(一)糖尿病足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1.DFU患者大截肢的危险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升高和既往足溃疡史,小截肢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长、白细胞计数升高、DFI、足畸形以及血管重建手术史[11]。
2.年龄及糖尿病病程:年龄越大及糖尿病病程越长,糖尿病并发症与合并症越多越重,其住院截肢率明显增加[11,14-15,293,481]。
3.血糖水平:HbA1c越高,预后越差[483],HbA1c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15,293,481,484]。
积极控制高血糖,可缩短足溃疡愈合所需时间。
4.LEAD:糖尿病足合并LEAD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14-15,293,481,482,485],LEAD病情越重,截肢风险越高[482]。
5.糖尿病足严重程度:Wanger分级越高,截肢风险明显增加[14-15,293,481,482,484,485]。
既往截肢(趾)史也是糖尿病足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293,481]。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Ⅴ)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Ⅴ)DFU的中医药治疗一、定义(一)糖尿病足的中医定义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肢端麻木、疼痛或无感觉,发凉和/或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继续发展则出现下肢远端皮肤变黑或组织溃烂、感染、坏疽。
由于此病变多发于四肢末端,因此又称为"肢端坏疽",属中医"筋疽"、"脱疽"范畴[571]。
(二)糖尿病足的中医辩证糖尿病足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可起病,与湿、热、火毒、气血凝滞、阴虚、阳虚或气虚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
由于本病既有糖尿病和其他并发症的内科疾病表现,又有足部病变的外科情况,一旦发病,病情发展急剧,病势险恶。
故临证辨治要分清标与本,强调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注意扶正与祛邪并重。
有时全身表现与患足局部症状并不统一,虽然全身表现为一派虚象,局部表现却可能是实证,要根据正邪轻重而有主次之分,或以祛邪为主。
1.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足局部漫肿、灼热、皮色潮红或紫红,触之患足皮温高或有皮下积液、有波动感,切开可溢出大量污秽臭味脓液,周边呈实性漫肿,病变迅速,严重时可累及全足,甚至小腿,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2.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足局部红、肿、热、痛,或伴溃烂,神疲乏力,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舌质暗红或红绛,苔薄黄或灰黑,脉弦数或洪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3.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足创面腐肉已清,肉芽生长缓慢,久不收口,周围组织红肿已消或见疮口脓汁清稀较多,经久不愈,下肢麻木、疼痛,状如针刺,夜间尤甚,痛有定处,足部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皮色暗红或见紫斑,舌质淡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4.肝肾阴虚,瘀阻脉络证病变见足局部、骨和筋脉溃口色暗,肉色暗红,久不收口,腰膝酸软,双目干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肌肤甲错,口唇舌暗,或紫暗有瘀斑,舌瘦苔腻,脉沉弦。
5.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足发凉,皮温低,皮肤苍白或紫暗,冷痛,沉而无力,间歇性跛行或剧痛,夜间更甚,严重者趾端干黑,逐渐扩大,腰酸,畏寒肢凉,肌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无力或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41
(8)心理护理:肢体残疾会给人带来生活上 的不便,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些人会 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会有自杀倾向,应 细心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护 理手段,帮助患者顺利度过这一痛苦阶段。
42
(9)安全护理:在截肢初期,患者常常不能 适应新角色,忘记身体已经截肢,在没有 任何帮助的情况下欲下床活动,易发生意 外危险,尤以夜晚多见。因此夜间护士应 勤巡视病房,并指导患者行走时使用辅助 工具,同时床边加床挡,避免发生坠床。
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
1
一、糖尿病足的诊断
确诊为糖尿 病,皮肤, 感觉,运动 系统,足背 动脉减弱或 消失
2
一、糖尿病足的诊断
皮肤瘙痒,干而无汗,肢干发凉, 支端刺痛、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 丧失、下蹲起立困难、足背动脉减 弱或消失、肢端营养不良肌肉畏缩 功能差、关节易损伤、易发生病理 性骨折,可形成弓形足,肢端皮肤 干裂或水泡,糜烂、溃疡或坏疽、 坏死。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THANKS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 担。
为了规范和指导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指南的定义和重要性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是一套针对 糖尿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标
脑血管疾病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 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及早发
现并治疗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肾病
密切监测尿蛋白等指标,及早 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肾病。
特殊并发症的防治
糖尿病足
加强足部护理,预防溃疡和感染,及早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神经病变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及早发现并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06
糖尿病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
准化指导方案。
指南对于规范和改进医疗卫生机构的 糖尿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 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 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
指南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推动中国 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
普及化。
指南的范围和受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糖尿病 患者。
指南针对不同层面的医务人员、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 行全面、系统和实用的指导和建议,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预后效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
对于T2DM早期和T1DM患者,可 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如每日多次 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以控 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
依从性
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管理,包括正确使用药物、保持饮食 控制、进行适量运动等。
糖尿病足的护理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足的护理现状及进展摘要: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糖尿病足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但当前我国糖尿病足患者普遍存在对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欠缺、不重视护理等问题,导致总体护理效果不理想。
与此同时,又因为糖尿病足病程漫长,恢复慢,仅靠单一的护理方法很难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所以需要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手段。
当前我国学者们针对糖尿病足护理工作开展了大量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入手,取得了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出了糖尿病足护理的一些方案措施,希望能够对患者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糖尿病足;现状;护理手段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是在糖尿病外围血管和神经病变过程中,因为深层组织被破坏、足外伤、溃疡或者感染等而出现的下肢病变现象。
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糖尿病足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在总体糖尿病患者中,该并发症的发病率高达4%-10%。
尤其是当前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等的不断改变,糖尿病足患者的发病例数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1]报告显示糖尿病在我国已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
柯运研究中报道仅2/3的糖尿病足患者经医治后创面能够完全愈合,据估计,20%~30%的患者最终进行了截肢。
[2]而且糖尿病足患者知识缺乏、血糖控制不佳,难以按照医嘱继续用药,未重视饮食等是导致其无法快速康复的重要原因[3]。
目前我国接受正规临床护理和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比例数仍较低,而就诊延迟时间超过一周的患者就有百分之七十,甚至还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足部症状后进行了自我处理,增高了感染风险,加快病情恶化,甚至带来了截肢的危险,延误了疾病最佳临床治疗时间。
《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治疗指南》解读及进展PPT课件
探索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技术在糖尿病足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政策法规影响分析
医保政策调整
关注医保政策对糖尿病足感染诊疗的影响, 推动医保政策向更有利于患者诊疗的方向调 整。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分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糖尿病足感染诊疗的影响 ,探索在新的体制下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 务。
进创面愈术方法进
03
行治疗。
营养支持与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 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摄入足够的
热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建议患者戒烟、限酒,保持规律 作息和适当运动,以增强机体抵
抗力。
对于存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 血管病变的患者,积极控制血糖 、血压和血脂水平,改善血液循
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执行
关注与糖尿病足感染诊疗相关的法律法规制 定和执行情况,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 执行力度的加强。
THANKS。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表现为足部皮肤红肿、疼痛,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甚至 截肢。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分型
根据感染累及的组织层次和临床表现,糖尿病足感染可分为浅表型、深部型和混合型。浅表型感染主 要累及皮肤和皮下组织;深部型感染可累及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混合型感染则同时累及浅表和深 部组织。
挑战三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心理压力大,影响治疗效果。对策: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患 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7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科研方向探索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
深入研究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
糖尿病足的判断和防治
医诊通慢病【摘要】随着病情进展,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周围神经及下肢血管病变,并因此产生足部异常改变、足部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破坏等,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足的筛查主要包括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以及足部畸形的检查,患者应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关键字】糖尿病足;血管;感觉神经傅昭仪糖尿病足的判断和防治老赵确诊2型糖尿病已经十余年了,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即使到了60岁仍然经常在田间劳作。
有一天,家里人发现老赵走路怪怪的,脱下袜子一看,才发现整个小腿有点肿肿的,而且脚上还有个不小的伤口,周围已经有点发黑了。
医生询问老赵是怎么受伤的,他却丝毫没有印象,只是觉得近来双脚时有麻痛不适,关于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老赵也一问三不知。
其实,老赵这种情况便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足。
我国现有超过1亿例的糖尿病患者,长期慢性的糖尿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很多并发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会致残甚至死亡。
而我国糖尿病足的终身发病率为30%,也就是说,30%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之后有可能出现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导致周围血管和神经发生病理性改变,在这个基础上,逐步造成足部皮肤病理改变,比如溃疡破损,最后累及深部的各种组织,比如肌肉、肌腱、骨骼等。
糖尿病最基本的改变是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高血糖会导致下肢周围的血管阻塞或狭窄,从而影响下肢供血。
这种情况下,下肢部位一旦出现创面就会很难愈合。
在高糖状态下,不止血管,周围的神经也会受到侵犯,比如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受损会造成双脚麻木,感觉迟钝,患者往往无法及时意识到足部的疼痛,很容易发生危险,比如鞋里有小石子,在感觉神经良好的情况下,我们能很快发现它,但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受损,就有可能感觉不到石子的存在,更容易硌破双脚,从而导致创面。
同时感觉神经受损,对水温的感觉也会迟钝,糖尿病患者用热水洗脚,有可能感觉不到水温,引起烫伤。
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19版)
饮食调整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 ,包括减少高糖、高脂肪、高 盐、高蛋白等食物的摄入。
规律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 血糖和体重,建议进行有氧运
动,如快走、游泳等。
药物治疗
患者需要按时服用药物,包括 降糖药、降压药、降脂药等,
以控制病情。
教育内容与方法
疾病知识教育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知识,提高对 疾病的认知。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定期肾功能检查
01
02
03
监测尿白蛋白
尿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 重要标志物,需要定期检 测以评估肾脏受损情况。
监测肾功能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 尿素氮等指标,可反映肾 脏的排毒功能。
监测尿量
尿量变化可提示肾脏的浓 缩功能,如夜尿增多常提 示肾脏受损。
其他相关检查
血压监测
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重 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 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控制 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以下,以预防心
血管事件和肾脏损伤。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 剂(ARB)类药物,以降低尿蛋
白和保护肾功能。
血压控制应结合饮食调整和运动 治疗,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血脂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控制在2.5mmol/L以下,以
背景和意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逐渐增加,且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 ,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将明显加快。
糖尿病足的护理要点
糖尿病足的护理要点爱足如爱美人面 ------11.14 世界糖尿病日致广大糖尿病患者六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谢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失去了双脚,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将举步维艰。
对这一点的深刻体会,莫过于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大大影响患者自身生活质量和寿命,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近几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发病主要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三大因素有关,其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变凉,出现肿胀或紫色,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有时甚至无法愈合而截肢,因此足部护理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护理糖尿病足的要点:1、积极控制糖尿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及活动量算每日饮食量,以达到热量摄入能量消耗间的平衡,指导患者有规律的进食。
原则上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食量分配各 1/3,应避免饱餐。
1 / 5糖尿病足部坏死的患者因感染消耗大,应适当增强热量10%---20%,据患者饮食习惯,使食谱多样化。
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疾病好转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
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1)观察皮肤表现注意足部皮肤是否有水泡、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皮肤色泽及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弹性。
如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矢,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
(2)局部皮肤护理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皮肤微循环障碍使皮肤屏障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至关重要。
保持足部干净干燥。
每天用温水 39---40℃泡脚 20 分钟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皮肤,不要用力揉搓。
脚汗多的人可在足趾间抹些爽身粉;而特别干燥者适当抹护肤品,涂于足部表面皮肤(不能涂于脚趾间)。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疼痛因为爱,所以恒久;因为好,所以传递。
指南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
全身营养状况管理DFU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所有DFU患者均需营养筛查,如果出现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则需要适当的营养干预,尽量达到目标体重,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DFU患者由于机体能量消耗增加,需要适当提高每日所需热量和蛋白质,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特别强调个体化的血糖、血压、血脂及白蛋白的控制目标,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保持合适的体重,促进DFU的愈合。
心脏问题是导致DFU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近1年内的死亡原因中,心脏疾病导致死亡占比超过60%。
糖尿病足溃疡时存在很多心脏问题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或波动、低血糖、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低蛋白血症及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等,应及时预防或减少心脏问题的发作,如控制情绪,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避免使用影响QT间期的药物等。
及时筛查和治疗无痛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隐性、显性心力衰竭。
处理危险因素和治疗已经存在的心脏疾病,可以降低DFU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有慢性肾病的患者,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溃疡不愈合、大截肢和死亡风险成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进一步升高。
因此,应该加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尽量避免使用加重和影响肾功能的药物,需要使用碘造影剂时,尽量使用对肾功能影响小的造影剂,介入术中可将造影剂等倍稀释后使用以减少造影剂用量。
糖尿病和糖尿病足临床综合管理需要精神卫生服务。
焦虑、抑郁为主的精神卫生问题与糖尿病和糖尿病足关系最为密切,糖尿病足患者较非足病患者具有更重的抑郁症状、更差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更高的自杀行为,且糖尿病足的看护人员也常有轻度到中度的抑郁和焦虑,严重影响了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6]。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摘要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
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
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浅析,予以推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
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
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
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
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
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
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2019版: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Ⅲ)
2019版: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Ⅲ)一、DFI的流行病学DFI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截肢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住院和医疗费用增加的常见原因[11,405]。
足溃疡患者感染发生率高,40%~70%的足溃疡患者就医时已经发生了感染[192,406],轻度感染患者中有25%发展为严重深部感染[407]。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失调,一旦发生足部感染,病情发展迅速、创面不易愈合甚至恶化。
如果处理不当,会增加患者截肢几率,甚至死亡[407]。
但若DFI患者经过及时、规范、合理的治疗,80%~90%的非威胁肢体感染和60%的威胁肢体感染可以治愈[408]。
我国研究显示,DFI患者年截肢率为5.1%[16]。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血糖控制不佳、高龄、糖尿病史长、足溃疡分级较高、溃疡存在时间长(>30 d)、下肢血管病变严重、保护性感觉丧失、肾功能不全、赤脚步行史等[407]。
年龄>60岁是发生DFI的独立危险因素[409]。
二、临床表现(一)全身及足部表现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寒战等典型的全身炎症表现;足部皮肤红、热、肿胀、变硬、疼痛或触痛、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但约50%的DFI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这些患者大多存在严重的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以及长期的高血糖,尤其在严重缺血和长病程的老年患者。
对于面积>2 cm2、深度>3 mm的创面,如果伴有非脓性分泌物、着色异常、臭味、肉芽组织易碎和(或)易出血、伤口边缘变黑和(或)坏死、无明确诱因的伤口疼痛或触痛加剧、尽管治疗合理但未见明显好转,均有助于DFI的诊断[410,411]。
•糖尿病足感染(DFI)的诊断是以全身和局部炎症的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而不是以局部是否培养出病原菌为诊断依据(推荐,B级)••DFI诊断一旦确立,必须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分级工具推荐使用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美国感染病学会的感染分级系统(推荐,A级)••怀疑存在骨髓炎的患者均需要常规足部Χ线平片检查。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摘要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
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
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浅析,予以推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
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
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
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
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
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Ⅱ)》要点前言糖尿病在我国已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足花费巨大,约占整个糖尿病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
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足溃疡(DFU)和截肢的流行病学及医疗负担要点提示•糖尿病足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医疗费用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及早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和及早规范治疗DFU,能明显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分级管理、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的综合防治策略一、糖尿病足的危害糖尿病足的基本定义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远的皮肤及其深层组织破坏,常合并感染和(或)下肢不同程度的动脉闭塞症,严重者累及肌肉和骨组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
糖尿病足预后很差,甚至比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除肺癌、胰腺癌等)。
DFU 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
二、DFU的患病率确切的糖尿病足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数据很有限,往往被低估。
三、糖尿病足的医疗费用2017年全球糖尿病医疗费用高达7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100亿美元。
四、糖尿病足防治策略发达国家多年的糖尿病足防治经验证明,贯彻预防为主、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能够有效地降低DFU的发生、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
多学科协作的糖尿病足医疗护理专业团队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有足病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早完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血管病变和足病筛查,及早发现和管理教育这些高危患者。
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一、糖尿病足的整体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和及时有效干预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对糖尿病足的防治非常重要。
要点提示•男性、糖尿病长病程、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的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足部情况(推荐B级)•DPN、周围动脉病变、足部畸形、足溃疡病史及截肢史患者需要密切随访、早期干预(推荐,A级)•降低足底压力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DFU的发生(推荐,B级)•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定期接受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方面的教育,并将其转换为有效的行动,从而预防DFU的发生(推荐,B 级)•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DFU的发生(推荐,A级)•对于合并有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给予降压、调脂及应用阿司匹林等综合管理措施,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推荐,A级)•戒烟有助于减少高危患者足溃疡的发生,降低截肢率(推荐,B级)二、糖尿病足的局部危险因素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DPN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2.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糖尿病患者不仅出现周围动脉硬化、钙化和狭窄,还伴发微血管病变和微循环障碍,使下肢血流量减少,组织缺氧和营养成分供给不足,出现下肢发凉、疼痛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者可致溃疡、肢体坏疽。
3.截肢(趾)病史既往有足溃疡史者,再次发生足溃疡的危险是无足溃疡史者的13倍,截肢(趾)的风险是无足溃疡史者的2.0~10.5倍。
4.足底压力异常足底压力增高是DFU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高达70%~90%。
5.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与 DFU有直接相关性,但在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静脉性溃疡感染几率增加,治疗与愈合的困难性增加。
三、糖尿病足筛查1. 病史采集2. 体格检查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4. DPN的筛查5. 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筛查四、糖尿病足的预防由于高危足的筛查及管理方法不统一、耗时长,尽管大家都知道高危足筛查的重要性,但是临床实际操作性差。
(一)整体预防1. 健康宣教2. 血糖控制3. 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控制4. 戒烟5. 适度规律的运动(二)局部预防1. 每天检查足与鞋袜2. 胼胝与嵌甲的处理3. 足畸形的矫形处理参见相关章节。
4. Charcot神经骨关节病的处理参见相关章节。
5. 减压鞋与减压支具6.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处理参见相关章节7. 足真菌感染的处理8. 皮温测定糖尿病神经病变要点提示•糖尿病神经病变以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最多见,是糖尿病足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推荐,A级)•DPN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的结合,且是排它性诊断,需根据规范流程进行筛查评估,才能做出准确诊断(推荐,A级)•与足病治疗密切相关的自主神经病变包括心脏、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汗腺的自主神经病变,其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一些相应的辅助工具检查(推荐,B级)•DPN的对因治疗包括代谢控制、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抑制醛糖还原酶和神经修复等(推荐,A、B级)•DPN的对症治疗主要是改善疼痛症状,药物包括三环类、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和弱阿片类等(推荐,A、B级)•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没有共识,需要根据各脏器和系统受损表现给予相应的药物。
(可推荐,B、C级)一、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一)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的流行病学目前研究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PN患病率为8.4%~61.8%,差异主要源自于研究人群、筛查和检测方法以及诊断标准的不同所致。
(二)DPN的临床表现1.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2. 近端运动神经病变:3. 局灶性单神经病变:4. 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5. 多发神经根病变:6. 自主神经病变:7. 部分DPN患者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
二、DPN的诊断(一)DPN的诊断标准1. DPN诊断缺乏特异性,糖尿病患者可存在非糖尿病所致的神经病变,诊断应排除以下情况:其他病因所致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2. 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3. 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4. 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
5. 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 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 5项检查中任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DPN。
(二)DPN的诊断分层:1.确诊:有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症状或体征,同时存在神经传导功能异常;2.临床诊断:有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症状及1项阳性体征,或无症状但有2项或2项以上体征为阳性;3.疑似:有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症状但无体征,或无症状但有1项体征阳性;4.亚临床:无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症状和体征,仅存在神经传导功能异常。
(三)DPN的类型诊断: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为双侧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2.近端运动神经病变:累及下肢近端运动神经,可与双侧远端运动神经同时受累;3.局灶性单神经病变:累及单根颅神经或脊神经;4.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的神经病变称为多灶性单神经病变或非对称性多神经病变;5.多发神经根病变:主要为L2-L4等高腰段的神经根病变;6.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还可出现体温调节、泌汗异常及神经内分泌障碍。
(四)DPN的诊断流程三、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一)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重要部分,主要表现为静息性心动过速和直立性低血压。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疾病进展可出现心悸、站立时轻度头痛、视力障碍、晕厥等。
1.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症状和/或体格检查,包括静息性心动过速(即静息心率>100次/min),直立性低血压[由卧位、蹲位到直立位时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且心率没有代偿性增加。
心率变异性、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作为辅助诊断。
2.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流程(二)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1.胃轻瘫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或不明原因上消化道症状(早饱、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建议筛查是否存在胃轻瘫。
2.其他消化道功能紊乱小肠功能障碍:(三)膀胱自主神经病变(四)其他自主神经病变1. 排汗异常2. 无症状低血糖四、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一)病因治疗代谢控制是DPN治疗的基础,针对病因的治疗应包括综合代谢控制: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建议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戒烟(吸烟是DPN重要的风险因素,鼓励患者戒烟)、运动[长时间有氧运动可延缓DPN 发生和延缓进展,但有足部皮肤破损和(或)溃疡时,受累肢体需要制动]。
(二)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1.抗氧化应激α-硫辛酸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强抗氧化剂。
推荐用法:α-硫辛酸针剂600mg/d 静滴2~4周,其后600mg3次/d口服,疗程3个月,该药安全性良好。
2.改善微循环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类似物制剂:推荐用法:前列腺素E1 脂微球载体制剂10μg/d静滴2周,然后序贯给予贝前列腺素钠20~40μg每日2~3次口服,连续治疗 8周。
胰激肽原酶:推荐用法:胰激肽原酶每日40U,肌肉注射,连续10日,然后隔天肌肉注射一次,连续20 日作为一个疗程。
3.改善代谢紊乱常用药物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证实依帕司他对DPN有改善症状和延缓进展的疗效。
推荐用法:依帕司他片,50mg 3次/d口服,长期应用耐受性较好,副作用偶有恶心、腹痛等,长期服用应注意肝酶学的变化,其代谢产物有颜色而致眼泪和尿色变粉红。
4.营养神经及神经修复活性维生素B12制剂如甲钴胺,可明显改善DPN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且甲钴胺与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联合应用疗效更优于单药。
推荐用法:甲钴胺针剂500~1000μg/d肌注或静脉滴注,2~4周,其后给予甲钴胺片500μg 3次/d 口服。
(三)针对疼痛症状的治疗1.抗抑郁药(1)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推荐用法:起始剂量为12.5~25.0mg/d,根据病情变化逐渐增至有效剂量或患者最大耐受剂量100mg/d。
每天只需服用一次,6~8周起效,花费最低。
(2)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推荐用法:度洛西汀起始剂量为60mg/d,餐时服用,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不超过120mg/d), 7~14d起效,疗程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