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公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公正

前段时间,我看完了迈克尔·桑德尔主讲的《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让我对“公正”这个严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记得古罗马法学家乌尔庇安给正义下了一个经典含义: “正义乃是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的永恒不变的意志”。而作为师范生,我也知道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品质。教师公正也是我即将成为教师并且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要懂得的重要一课。

纵观我的15年寒窗岁月,或多或少也听说过或见识过教育中的不公正现象:小学时教师决定班干部的人选;初高中时对“优、差生”的区别对待;大学时论文导师挑自己喜欢的学生分到一组等等。谁都不想遭遇不公正待遇,基于同理心,我会学好“教师公正”这一课,让我以后的学生更好地学习。

首先,我必须要知道,什么是教师公正。

在古代希腊,苏格拉底一生都在探讨公正问题。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早期师生关系中公正的集中表现。亚里士多德十分明确地指出,“公正就是比例,不公正就是违反了比例,出现了多或少,这在各种活动中是经常碰到的。”我从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体会到,教师公正是建立良性师生关系,促进学生道德健康成长的重要品质。

在古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方式很好地践行了教师公正。孔子三千弟子中,既有拥有很大权力和财富的贵族子弟,又有家境贫寒的平民百姓;既有商贾之人,又有劳动者。弟子品类不齐,各色人物都有。据《史记》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这个故事说的是:子路生性粗鄙,好逞强斗勇,志气刚强直率,曾经戴着公鸡的羽毛,佩着公猪的牙齿等示强之物,侮辱过孔子。孔子就设礼乐,慢慢引导子路。子路终于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的门人请求作孔子的学生。后来子路成为了孔门弟子中的大贤人。可见,孔子的“有教无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国教育史上也因此才有了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美谈。

在近代西方,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公正应该给一个人及其周围的人们带来利益,从童年起培养儿童的公正时,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也应该是公正的。”夸美纽斯指责当时的学校只是为富人、贵人设立的,穷人、贱人被排斥在校门之外。他要求学校向全体人们敞开大门,不论富贵贫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反映了夸美纽斯从教师公正到教育公平的进一步追求。同样,在近代中国,梁启超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女学——经正女学,提出凡男子可学的,女子也可以学。孙中山更是“平人类之不平等”,主张效法西欧模式,建立普及性的、平等的学校教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现当代,平等是教师对学生公正的核心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公正不等于平等,公正有可能导致不平等的现象。我从教师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来分析。如果老师给表现好的同学一定的奖励,然而表现好的学生只是占少数,那么剩下的同学都没有奖励。在一定程度上看,这的确“不平等”。但是,若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种“不平等”的奖励却能激发其他同学积极进取,有利于整个班集体的进步。因此这种做法是有意义而且值得提倡的。在倡导“鼓励教育”的风尚下,人们往往忽略了惩罚性公正。如果有同学在课堂上捣乱或不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而没有受到一定的惩罚,这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不公正的。此外,在20 世纪80 年代,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个体的智能状况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没有理由坚持让所有的学生以相同的方法来学习同样的内容,因此有学者认为“通过多元智能而教”是实现教育过程公正的核心。在我看来,这跟“因材施教”是一个道理。

综上所述,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公正概括和反映了师德的主要特征,是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从师生关系这个层面上讲,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人正直和处理师生关系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从具体内容上讲,平等对待学生、对学生民主尊重、实事求是、赏罚分明、面向全体但又注重差异。

其次,我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现实中究竟有哪些因素导致了教师的不公正?我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的缺陷。目前,许多学校把教学课时量、教师考勤、班主任工等容易被量化的项目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虽然量化指标比较客观,有利于避免人为权利及关系干涉,但是量化考核忽视了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公正合理的考核。由于绩效考核的利益驱使,使得很多教师很少对学生真心诚意地投入关怀,只是作为机械式的教书匠。另外,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专业化的教学技能,更要求教师对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关怀。而教学效果是许多学校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他们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这就会诱导许多教师为了考核,只注重教学效果而不顾学生的真实需要,偏爱那些可以带来更好绩效的学生,从而出现了“优、差生”的观念以及对两者的区别对待。

第二,教师素质不同,对个人情感的控制能力不同。每个人都会有私心,也会有自己偏爱的人或事物。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思想和行为都不成熟的学生,他们有着自身独特的个性与发展潜力:有的学生聪明伶俐,有的学生调皮捣蛋……出于个人情感,教师自然而然地会比较喜爱那些聪明伶俐的学生,不喜欢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因此从这种程度上讲,教师偏爱某些学生也无可厚非。然而,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教师要平等对待全体同学,对每个学生负责。如果说平等对待全体学生是“理智”,偏爱某些学生是“情感”,那么教师就必须处理好“理智与情感”这对矛盾冲突。教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来关爱每一位学生。

第三,学生个体差异大,教师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目前我国实行班级教学制,一个班集体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面对的是班级群体而不是个人。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地方,他们性格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不能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那么满足全体同学的不同需求也只是一句空话。更何况一位教师通常同时承担着多个班级的教学,这会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足所有同学的不同需求,变得更加艰难。

最后是如何践行教师公正。

第一,改革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是为了充分调

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育质量。因此,我认为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应该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对新教师要利用绩效考核的过程,找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其成长进步;对于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指出其进步空间,提高他们的教学积极性,防止职业倦怠,引导他们向专家型教师转化。对于那些专家型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自身的教育资源,改革思想,锐意进取,结合本校实际搞好科研,引领教育潮流;同时给予新老师一定的交流与指导,促进他们的成长。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不是圣人,也要生活,也有物质上与精神上的追求。只有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肯定教师在专业化发展历程中的点滴进步,教师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获得幸福感。这样,教师会更加注重对学生投入真心诚意的关怀,注重每一位学生学习思维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改变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式,注重师生交流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改革并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是教育本身、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赢。

第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克服个人情感上的偏爱。用理智克服个人情感上的偏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