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最全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是一位历经 世事沧桑的九旬老人,是鄂温克最后一位 酋长的女人。叙述者之所以自称是鄂温克 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所暗示说明的正是 鄂温克民族与鄂温克文化的一种完全消亡 。一个以部落生存为基本特征的民族居然 连酋长都不再产生,它所预示着的当然是 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的彻底 解体。
• 生平:1981年参加高考,但是却写作跑题。 1983年开始写作,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 范学校,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 1986年因《北极村的童话》而成名,1987年 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研究生 学院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 会工作。黑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阅读思考
• 她毕竟是一位汉族作家,民族文化之间固 有的差异和隔膜不可能因作者的主观意愿 而瞬间改变,因此,小说中的鄂温克民族 必然带有“他者”的印记,是一个异族人 眼中的鄂温克。
• 在一个异族人眼中的鄂温克会是怎样的呢? 还是真正意义上的鄂温克吗?
迟子建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不利因素的客 观存在,所以在小说中,她才打破了传统 的写作思路,选取第一人称“我”作为叙 述者,而“我”又是鄂温克最后一个酋长 的女人,90岁高龄的“我”经历了鄂温克 民族近百年的历史沧桑,是鄂温克历史的 真实见证人。对于鄂温克族所经历过的百 年历史变迁,可以说,“我”应该是最有 发言权的,从“我”的口中叙述的历史当 然也就具有相当的真实性。
作品阅读
阅读《额尔古纳河右岸》,给我们留下极深印象 的既有作为游牧民族的鄂温克人对于自己赖以为 生的大自然那样一种敬若神明般的敬畏与崇拜, 也有鄂温克人而对频繁降临的死亡时那样一种达 观而超然的姿态,更有在极其艰难的生存困境中 激发出来的鄂温克人那样一种坚韧的生存意志与 生存能力。在小说中,作家对于鄂温克人复杂的 人性构成同样进行着一种堪称悉心细腻的描摹与 展示,作家那样一种格外宽厚广博的悲悯情怀足 以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世界。
三、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第七届茅盾 文学奖,我想,与当下时代正在方兴未艾 的多元文化形态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或 者,我们也可以说,迟子建这部作品的写 作本身,就与多元文化形态之间存在着密 切的关系。小说具体描写表现的是我国东 北一个差不多已经彻底消亡了的鄂温克族 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表现对象的这样 一种选择首先就充分地凸显出了作家的艺 术智慧。
写作生命存在的形式
• 主要作品 • 长篇小说:《茫茫前程》、《伪满洲国》、
《树下》、《额尔古南河右岸》、《晨钟 响彻还魂》等 • 中篇小说:《北极童话村》、《元神风 景》、《怀念时节》、《世界上所有的夜 晚》等 • 文集作品:《迟子建文集》、《迟子建散 文》
wk.baidu.com
• 荣誉:迟子建是一个高产高效的作家,至今已发表 500万字,出版著作40余部。《雾月牛栏》曾获第 一节鲁迅文学奖,《清晨洗尘》获第二届鲁迅文 学奖,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第四届鲁迅 文学(2004—200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额 尔古南河右岸》获第七届矛盾文学奖,作品有英、 法、日、意大利等海外译本。
作者描绘鄂温克文明背后的深层意义
表层目的:鄂温克人奇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为 我们展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汉族或草原游牧民族 的文化形态,使我们这些习惯于生活在工业文明 包围中的“现代人”感受到了边地原住民文化中 那种悠远、神秘的远古气息。
《额尔古纳河右岸》
靳开栋
作者简介与作品
• 一、 20世纪60年代迟子建出生于被称为北极村 的漠河,并且长期生活在黑龙江。长期以来,她 所关注的是中国这块极北地区的生态与生活在大 自然怀抱中的人们。被人们习惯于称之为东北才 女的迟子建是一位不仅创作数量巨大,而且一直 保持着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的实力派女作家,是当 下时代女作家群体中的佼佼者。此前,她已经先 后获得过两次鲁迅文学奖。迟子建可以说是长中 短篇各体兼擅的一位全能型小说家。
小说描绘的鄂温克文明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那片繁茂广阔的原始森林 中世代繁衍生息的鄂温克民族,在一次次的迁徙 和游猎中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或者 我们可以称之为“鄂温克原住民文化”。
他们住在一种叫“希楞柱”的用松木杆搭建的简 易帐篷里;有储藏食物的专门仓库“靠老宝”; 他们高兴了就跳“斡日切”舞来庆祝;部落里的 人得重病时,会请萨满诬少而来“跳神”以祛除 病魔;没到丰收时有斯特若衣查节;他们信奉“ 玛鲁”神。
二、《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由迟子建 所著,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 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曾获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 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 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 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 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作为一位擅长于表现底层普通民众生存状态的优 秀作家,同时作为一位汉族作家,能够如此地贴 近并进入鄂温克人的生存状态之中,能够如此富 有艺术智慧地将这样一个行将或者说已经消亡了 的少数民族的命运历程与文化特质鲜活灵动地呈 示于读者而前,的确突出地体现着迟子建超人卓 绝的艺术才华。迟子建始终相信:“真正的历史在 民间,编织历史的大都是小人物。因为只有从他 们身上,才能体现最日常的生活图景,而历史是 由无数的日常生活画而连缀而成的。”
迟子建
组员:刘朋辉 王升升 丹梦新 靳开栋 陈冲
迟子建20世纪中国伟大的女性作家
• 家庭情况: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 漠河县北极村,生肖龙,乳名迎灯。父亲 迟泽风曾任塔河县永安小学校长,好诗文, 因喜欢曹植《洛神赋》而起名子建 1985年 冬病逝。母亲李晓荣是五十年代漠河乡广 播站广播员。丈夫黄世君,原塔河县书记, 2002年因车祸去世。
• 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 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学奖, 一次庄重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一次矛盾文学奖的作家。
• 读出对东北黑土地长久而深情的眷恋,回 归自然温暖而诗意的精神家园
• 读出生命的脆弱,面对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的敬畏与热爱
• 读出人性的复杂与苦涩,人生的痛苦和无 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