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思考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资助“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y200804032)
[摘要]开展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提高资源投入绩效,既是国家政策要求,也是加快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科学的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绩效评价的基础。本文探讨了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过程和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该指标体系对高校院系进行绩效评价,能提高院系投入绩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院系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国家投入高等教育经费不断增加,但相对于高教事业发展需要,国家财政投入仍然是捉襟见肘,但即使这样,高校现有资源使用仍普遍存在闲置和浪费,产出效益不高现象,公众、媒体要求政府部门对高校资源投入加强绩效评价的呼声不绝于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则指出要:“完善高等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对部分省市或地区乃至教育部直属高校,政府已对高校整体或部分工作的资源投入开展绩效评价,并已尝试将评价结果同高校资源分配(如财政预算补助)挂钩。如中央教育科学
研究所于2009年底公布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绩效评价结果,浙江省从2008年度开始,每年对十五所省属高校的本科教学业绩进行绩效考核,对考核结果为第一名、第二至第五名和第六至第九名分别给予经常性年度预算经费额的15%、10%和5%奖励(第十名及以后没有奖励)。故不断提高高校资源投入绩效,既是国家政策要求,也是加快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规模普遍较大,各高校纷纷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院(系)是高校最重要、最根本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前提下,探讨建立合理的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该指标体系对院系绩效进行评价,及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对提高高校办学绩效,加快高教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该具有目标导向性,是院系工作的“指挥棒”,运用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能使院系的工作自觉服务于高校领导的发展战略和思想,体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2.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高校评价内部院系绩效时使用,因此,相关指标使用的数据应能通过教务处、科技处、财务处等有关部门直接或分析统计较容易获得或核实,对那些虽具有评价功能、但在实际中无法统计或难以取得数据的指标应予以剔除。
3.相关性原则。指标的设置应考虑是否同院系密切相关,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该指标是否为内部院系所能控制,有些指标虽然同院系绩效密切相关,但如果按该高校当前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该指标不是院系通过自身努力所能实现,则也不应将其列为评价指标,否则将挫伤院系积极性,影响评价效用。
4.探索性原则。由于高校产出的多样性、模糊性和复杂性,院系绩效评价时将会遇到许多精确度量有难度的内容,对于这些现象的统计,无论在指标的设计还是数值测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试验性成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要提倡和鼓励各种探索,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院系绩效的内涵是多维的,许多指标是抽象、模糊、难以定量测评的,如所培养人才的社会贡献度、社会服务效果等,更适宜通过社会调查或由专家给出主观评判,同时各院系由于发展阶段,历史投入等不同,不可能所有院系全部用一个标准定量衡量,也应鼓励特色,对特色部分也更宜采用主观定性评价。
二、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高校对院系的投入包括师资等人力资源投入,房屋、场馆、设备和家具等固定资产投入和院系运转发展的水电、耗材等流动资产的投入,这些可全部折成人民币表示。高校的产出,对外表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成果,对内则表现为教师素质的
提高,队伍结构的优化(学历、学位、职称等的优化)等高校内涵提升。高校院系绩效评价以投入与产出比值作为总评价指标来衡量,即院系绩效评价总指标p= ×wi(其中oi 为第i 项产出,wi 为第i 项产出对应的权重,n 为院系总共的产出项) 。p 值越大,表明绩效越好,反之,则说明绩效越差,评价结果用于院系绩效p的相对排序。
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中,着重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合理核算“投入”
由于高校目前仍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尚未计提折旧,未实行成本核算,所以高校“投入”指标核算主要需解决当前高校会计制度未对院系“产出”实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通过辅助管理系统或账目,正确核算各类资产损耗,包括共用资产在相应“产出”间的合理分摊,对院系实行模拟经济独立核算,合理核算评价期院系“产出”对应的“投入”,将所有“投入”全部折成人民币并汇总计算。
2.正确选择“产出”指标
院系产出分为教学产出、科研产出、社会服务产出和内涵提升四部分,经查阅相关文献,综合相关专家、职能部门、校领导意见,确定如下表的高校院系绩效评价“产出”指标体系。
高校院系绩效评价“产出”指标体系
注:表中指标对应产出原则上均应为评价期间取得,对非评价期间取得的产出,可视对评价期间继续取得此项(类)产出是否产生不利影响及在评价期间维持该原有产出是否需要投入情况,按视同评价期间取得产出的一定比例计算。
3.合理确定各“产出”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确定后,如何合理确定上述产出各指标的权重,以体现不同高校和同一高校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对指标体系的二三四级产出指标权重采用统计学上常用于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进行测定,而对于五级产出指标的权重则采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测定(即分别采用上述二种方法综合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和领导意见确定相应指标权重,限于篇幅不赘述相关方法具体运用过程)。
4.产出数值汇总的归一化处理
确定了体系各产出指标权重后,在实际运用中,由于产出指标反映的内容、形式、单位、评价标准均不一样(如毕业率以%表示,而科研经费以金额表示,重点建设专业以个数表示),故产出指标不能直接简单加成,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使不同指标数值全部转化为可以相互合成的标准再进行加成(本研究全部转化成分值表示)。
常用的归一化处理方法有:功效系数法、相对化处理法、标准化处理法、最优值距离法等。本研究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指标的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