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中的称谓归类

合集下载

史上最全语文文学常识

史上最全语文文学常识

史上最全语文文学常识一、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三、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四、古代的刑罚(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07)大辟:砍头(08)炮烙:将人烧烤死(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10)汤镬:将人煮死(11)腰斩:从腰部斩簖(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13)弃市:暴尸街头,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礼俗称谓(含答案解析)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礼俗称谓(含答案解析)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礼俗称谓一、单选题1.(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

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请人告诉用“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

B.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讲求对仗,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C.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如“子瞻”“子美”“青莲居士”“六一居士”分别指苏轼、杜甫、李白、欧阳修。

D.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因农历五月称“午月”,故亦称“重五节”,主要习俗有挂艾枝、悬菖蒲、竞渡、禁火寒食等。

【答案】D【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称谓;节气;礼俗【解析】【分析】禁火寒食是清明前一两天寒食节的习俗。

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

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2.下列口语交际的情境中符合礼仪的一项是()A.舅舅春节驱车来你家,你说:“舅舅,您驾车劳顿,令尊还没回来,我为您泡上一杯白茶,代他表示歉意和欢迎。

”B.舅妈随车来你家,你说:“舅妈,清茶七分满,情意装满杯。

看您因长途颠簸面容憔悴,气色不佳,请喝杯红茶暖胃驱寒。

”C.你陪表哥去医院看病,在医院,你说:“表哥,医生说你是拉肚子,既来之则安之,祝你宾至如归。

”D.你打算送点特产给外公,你说:“外公,您今年多少岁了?我们这儿盛产天麻,吃点天麻,可以延年益寿,现惠赠给您,一点薄礼,不成敬意。

”【答案】B【知识点】其他常识;称谓;礼俗【解析】【分析】A .不得体,"令尊"应改为"家父";B .得体;C .不得体,"宾至如归"意思是:客人到此,有在家之感。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大全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大全

三一文库()〔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大全〕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古诗,古文中经常出现的人的各种称谓意思往往不同,单个查找又十分费劲,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齐全的称谓文学常识,希望能帮到大家!▲人的称谓:(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文学常识2

文学常识2

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文学常识之古代别称

文学常识之古代别称

文学常识之古代别称1.桑梓:家乡2.巾帼:妇女3.须眉:男子4.鸿雁:书信5.社稷:国家6.汗青:史册7.轩辕:祖国8.“三尺”:法律9.谦称:①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②帝王自称:孤、寡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②称太子:殿下③称将军:麾下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⑤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又称“泰水”。

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⑦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1.年龄称谓(代称):①垂髫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②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③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④束发:男子十五岁。

⑤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⑥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立:“立身”)⑦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⑧知命:是男子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⑨花甲:是六十岁。

⑩古稀:是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是一百岁。

中考复习:文学常识(一)

中考复习:文学常识(一)

课前热身
2、①古人常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你知道除此 之外,“国家”还有哪些代称吗?请例: 。 神州、四海、江山、九州…… ②科举制度起于隋唐,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 试和殿试三级。《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是参加 乡试 得中“亚元”的,这一级别考试的第一名 被称为“ 解元 ”。 ③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如用“垂髫” 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总角”代指八九岁到十三 豆蔻 四岁的少年,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用 ,男子 弱冠 而立 二十岁用 ,男子三十岁用 。
课前热身
2、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 A.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想像和夸张反映 生活,使儿童受到教育。 B.《孔乙己》、《背影》、《听潮》、《白杨礼赞》 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 C.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竞选州长》 的作者分别是莫泊桑、契诃夫、马克·吐温。 D. 茅盾、朱自清和老舍都是现代作家。
文学常识(二)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课时训练
要点、考点聚焦
在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了解有关文体知识的基础上,尝试将相关知识 前后勾连进行训练。
课前热身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孔乙己》通过对咸亨酒店各种人物及丁举人的描 写,揭示了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范进中举》通过 对胡屠户、张乡绅、邻居等一群人物的描写,揭示了范 进所处的社会环境。 B.《论雷峰塔的倒掉》选自《坟》,采用夹叙夹议的 写法,有力抨击了封建势力,表现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层层论述,得出了结 论即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捕蛇者说》、《岳阳楼记》中“说”、“记”都 是一种文体,如同现在的抒情散文。

文学常识之称谓

文学常识之称谓

文学常识之称谓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公、侯、伯、子、男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尊公、尊君、尊府尊堂尊亲尊命尊意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贤郎贤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文学常识整理

文学常识整理

文学常识整理一.古代意义类1.殿下:古代对太子,诸王地敬称(没有丞相),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2.太子: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强调要秦以后才可以称之为“皇太子”。

3.东宫(或青宫,春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或立子以贤,立子以爱),太子指皇位继承人,但是封建君主的嫡长子不一定是皇位继承人,即太子,建储指确定储君,也指确定皇位继承人。

4.王子皇孙: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5.监国:通常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是皇太子,不只是太子,还可以是亲信大臣,宰相)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

6.陛下:当臣子与帝王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

7.朕:古代第一人称词,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的自称。

8.起居注,只记录帝王言行的书籍,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9.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可用于古代君主和诸侯王的自称。

10.广平王:爵位名。

历代封爵制度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同姓封王基本一致,异姓可封为公侯伯子男,但是有些也可以封王(曹操被封为魏王)。

11.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也可作敬辞,尊称男子,如“沛公”就是尊称。

12.衣褐:比喻人外表朴素而内藏真才。

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区分科举登第和入仕为官,先要科举登第,经过又一轮考核后才可以入仕为官,两者有先后顺序)13.参乘:骖乘,古代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商周时期,将三匹马拉的车称为“骖”,四匹马拉的车称为“驷”。

14.经筵:皇帝为自己讲学习经史论而设立的御前讲席(不为哪一个官员而作),讲官由翰林学士或者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15.劾:弹劾,指官员检举官吏过失或罪行(不是皇帝裁定)。

与西方社会的“弹劾”意义不同。

16.廷诤:在朝堂上当面直谏。

17.致仕:原指辞去官职,后来指退休,古代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不是六十岁)18.陪葬:包括殉葬,陪葬除了殉葬外,还可指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者丈夫的坟墓旁边。

2015最新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知识点汇总

2015最新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知识点汇总

2015最新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知识点汇总一、人的称谓谦称: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单幼亲属,前者如塞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叫做“尊称”。

(1)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通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三种:(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

(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3)年龄的称谓。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文学常识】古代文人称呼(共五则)[修改版]

【文学常识】古代文人称呼(共五则)[修改版]

第一篇:【文学常识】古代文人称呼1.有先生之称者卧龙先生→蜀汉、诸葛亮靖节先生→东晋、陶潜五柳先生→东晋、陶潜羲皇上人→东晋、陶潜昌黎先生→唐朝、韩愈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广成先生→唐末、杜光庭逍遥先生→五代、郑遨通玄先生→五代、张荐明涑水先生→北宋、司马光南丰先生→北宋、曾巩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颐明道先生→北宋、程颢伊川先生→北宋、程颐横渠先生→北宋、张载紫阳先生→南宋、朱熹考亭先生→南宋、朱熹象山先生→南宋、陆九渊诚斋先生→南宋、杨万里潜溪先生→明朝、宋濂正学先生→明朝、方孝孺阳明先生→明朝、王守仁震川先生→明朝、归有光亭林先生→清朝、顾炎武梨洲先生→清朝、黄宗羲南雷先生→清朝、黄宗羲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谢山先生→清朝、全祖望望溪先生→清朝、方苞聊斋先生→清朝、蒲松龄随园先生→清朝、袁枚惜抱先生→清朝、姚鼐中山先生→民国、孙文2.有居士之称者青莲居士→唐朝、李白/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东坡居士→北宋、苏轼/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彦/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3.人物并称(一)孔孟→孔子、孟子/孟荀→孟轲、荀况/杨墨→杨朱、墨翟/老庄→老子、庄子/屈宋→屈原、宋玉/马班→司马迁、班固/枚马→枚乘、司马相如/曹王→曹植、王粲/徐庾→徐陵、庾信/李杜→李白、杜甫/王孟→王维、孟浩然/高岑→高适、岑参/元白→元稹、白居易/刘白→刘禹钖、白居易/刘柳→刘禹锡、柳宗元/韩柳→韩愈、柳宗元/韩欧→韩愈、欧阳修/沈宋→沉佺期、宋之问/温李→温庭筠、李商隐/欧曾→欧阳修、曾巩/苏辛→苏轼、辛弃疾/苏陆→苏轼、陆游/苏黄→苏轼、黄庭坚/张柳→张先、柳永/程朱→二程、朱熹/陆王→陆九渊、王阳明/孙洪→孙星衍、洪亮吉/康梁→康有为、梁启超/4.人物并称(二)儒家五圣→至圣:孔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大毛公、小毛公→毛亨、毛苌/大戴、小戴→戴德、戴圣/儒家、墨家→显学/晁错、贾谊→政论家/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王粲、阮瑀、孔融/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二陆→陆机、陆云/大谢、小谢→谢灵运、谢朓/南徐北廋→徐陵、廋信/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老杜、小杜→杜甫、杜牧/小李杜→李商隐、杜牧/郊寒岛瘦→孟郊、贾岛/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词中二李→李煜、李清照/唐宋古文八大→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南宋四大诗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元剧五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散曲双璧→张可久、乔吉/刘基、宋濂→明初文宗/刘基、高启→诗齐名/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清初三大师→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干隆江左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南袁北纪→袁枚、纪昀/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近三百年四大思想家(胡适)→顾炎武、/颜习斋、戴东原、吴稚晖/5.九流十家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名家→公孙龙、惠施、邓析子/阴阳家→邹衍/纵横家→苏秦、张仪、鬼谷子/杂家→吕不韦、淮南王/农家→许行/小说家→宋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人的称谓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人的称谓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人的称谓导读:【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文学常识】古代文人称呼

【文学常识】古代文人称呼

1.有先生之称者卧龙先生→蜀汉、诸葛亮靖节先生→东晋、陶潜五柳先生→东晋、陶潜羲皇上人→东晋、陶潜昌黎先生→唐朝、韩愈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广成先生→唐末、杜光庭逍遥先生→五代、郑遨通玄先生→五代、张荐明涑水先生→北宋、司马光南丰先生→北宋、曾巩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颐明道先生→北宋、程颢伊川先生→北宋、程颐横渠先生→北宋、张载紫阳先生→南宋、朱熹考亭先生→南宋、朱熹象山先生→南宋、陆九渊诚斋先生→南宋、杨万里潜溪先生→明朝、宋濂正学先生→明朝、方孝孺阳明先生→明朝、王守仁震川先生→明朝、归有光亭林先生→清朝、顾炎武梨洲先生→清朝、黄宗羲南雷先生→清朝、黄宗羲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谢山先生→清朝、全祖望望溪先生→清朝、方苞聊斋先生→清朝、蒲松龄随园先生→清朝、袁枚惜抱先生→清朝、姚鼐中山先生→民国、孙文2.有居士之称者青莲居士→唐朝、李白/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东坡居士→北宋、苏轼/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彦/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3.人物并称(一)孔孟→孔子、孟子/孟荀→孟轲、荀况/杨墨→杨朱、墨翟/老庄→老子、庄子/屈宋→屈原、宋玉/马班→司马迁、班固/枚马→枚乘、司马相如/曹王→曹植、王粲/徐庾→徐陵、庾信/李杜→李白、杜甫/王孟→王维、孟浩然/高岑→高适、岑参/元白→元稹、白居易/刘白→刘禹钖、白居易/刘柳→刘禹锡、柳宗元/韩柳→韩愈、柳宗元/韩欧→韩愈、欧阳修/沈宋→沉佺期、宋之问/温李→温庭筠、李商隐/欧曾→欧阳修、曾巩/苏辛→苏轼、辛弃疾/苏陆→苏轼、陆游/苏黄→苏轼、黄庭坚/张柳→张先、柳永/程朱→二程、朱熹/陆王→陆九渊、王阳明/孙洪→孙星衍、洪亮吉/康梁→康有为、梁启超/4.人物并称(二)儒家五圣→至圣:孔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大毛公、小毛公→毛亨、毛苌/大戴、小戴→戴德、戴圣/儒家、墨家→显学/晁错、贾谊→政论家/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王粲、阮瑀、孔融/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二陆→陆机、陆云/大谢、小谢→谢灵运、谢朓/南徐北廋→徐陵、廋信/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老杜、小杜→杜甫、杜牧/小李杜→李商隐、杜牧/郊寒岛瘦→孟郊、贾岛/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词中二李→李煜、李清照/唐宋古文八大→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南宋四大诗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元剧五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散曲双璧→张可久、乔吉/刘基、宋濂→明初文宗/刘基、高启→诗齐名/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清初三大师→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干隆江左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南袁北纪→袁枚、纪昀/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近三百年四大思想家(胡适)→顾炎武、/颜习斋、戴东原、吴稚晖/5.九流十家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名家→公孙龙、惠施、邓析子/阴阳家→邹衍/纵横家→苏秦、张仪、鬼谷子/杂家→吕不韦、淮南王/农家→许行/小说家→宋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一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其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说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说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 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初度】小儿初生之时;【襁褓】本义指婴儿的被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周晔】婴儿周岁;【孩提】2-3岁的儿童;【船靛】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垂髻】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髻是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幼学】小孩十岁;【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 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是女子十五岁〔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表示成年了〕;【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达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半百】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下寿、耳顺之年】花甲是六十岁,古稀、中寿是七十岁;【耄耋、上寿】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花甲重开】指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5〕姓名的称谓【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二十岁、女十五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 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土,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土,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土,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吴新人号我佛山人, 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鹘号洪都百炼生.【称绰号】又叫外号或浑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 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那么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那么是一种“恶谥〞.【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为“阿瞒〞.【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 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 常常改元.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管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 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由于苏氏是赵郡的望族.【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 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 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一、人的称谓谦称:1、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单幼亲属,前者如塞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2、自称:愚、敝、卑、臣、仆3、帝王自称:孤、寡人、朕4、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5、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称:妾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叫做“尊称”。

(1)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通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三种: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

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称谓_1200字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称谓_1200字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称谓_1200字称谓,是指人们在交流、礼节等方面使用的用语,用于表示对他人的尊称、姓氏、官职、称号等。

它是人们社会文化交往中的一种规范,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尊重、礼貌和认同。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称谓被视为一种示尊的方式。

在与长辈、师长、长辈朋友等交流中,会使用"阿姨"、"叔叔"、"师父"等称谓;在与上级、领导、老师等交流中,会使用"先生"、"夫人"、"同学"等称谓;在与尊贵的人物、文化名人等交流时,会使用"大师"、"先生"、"阁下"等称谓。

这些称谓既能够准确表达对对方尊敬的情感,也能够彰显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礼貌。

称谓的使用也与文化传统、社会地位等有关。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对文人士大夫常使用"生"、"公"、"卿"等称谓;对皇帝、帝王则使用"陛下"、"圣人"、"天子"等称谓。

这些称谓体现了古代社会等级观念和尊贵地位的体现。

而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普通人的称谓通常是"先生"、"女士"、"同志"等,体现了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的称谓也会有差异。

比如在南方地区,人们常称呼对方为"阿姐"、"阿哥"等;在北方地区,人们常称呼对方为"大姐"、"大哥"等。

这些称谓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人们对于家族和社区关系的看重。

在文学作品中,称谓的使用也是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示人物关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准确恰当地使用称谓,能够准确刻画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和关系,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范仲淹
D.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答案:
C
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评价:
【解答】A.正确;
B.正确;
C.《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D.正确.
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中的“称谓”归类
1.有先生之称者
卧龙先生→蜀汉、诸葛亮/靖节先生→东晋、陶潜/五柳先生→东晋、陶潜/羲皇上人→东晋、陶潜/昌黎先生→唐朝、韩愈/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广成先生→唐末、杜光庭/逍遥先生→五代、郑遨/通玄先生→五代、张荐明/涑水先生→北宋、司马光/南丰先生→北宋、曾巩/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颐/明道先生→北宋、程颢/伊川先生→北宋、程颐/横渠先生→北宋、张载/紫阳先生→南宋、朱熹/考亭先生→南宋、朱熹/象山先生→南宋、陆九渊/诚斋先生→南宋、杨万里/潜溪先生→明朝、宋濂/正学先生→明朝、方孝孺/阳明先生→明朝、王守仁/震川先生→明朝、归有光/亭林先生→清朝、顾炎武/梨洲先生→清朝、黄宗羲/南雷先生→清朝、黄宗羲/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谢山先生→清朝、全祖望/望溪先生→清朝、方苞/聊斋先生→清朝、蒲松龄/随园先生→清朝、袁枚/惜抱先生→清朝、姚鼐/中山先生→民国、孙文
2.有居士之称者
青莲居士→唐朝、李白/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东坡居士→北宋、苏轼/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彦/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
3.人物并称(一)
孔孟→孔子、孟子/孟荀→孟轲、荀况/杨墨→杨朱、墨翟/老庄→老子、庄子/屈宋→屈原、宋玉/马班→司马迁、班固/枚马→枚乘、司马相如/曹王→曹植、王粲/徐庾→徐陵、庾信/李杜→李白、杜甫/王孟→王维、孟浩然/高岑→高适、岑参/元白→元稹、白居易/刘白→刘禹钖、白居易/刘柳→刘禹锡、柳宗元/韩柳→韩愈、柳宗元/韩欧→韩愈、欧阳修/沈宋→沉佺期、宋之问/温李→温庭筠、李商隐/欧曾→欧阳修、曾巩/苏辛→苏轼、辛弃疾/苏陆→苏轼、陆游/苏黄→苏轼、黄庭坚/张柳→张先、柳永/程朱→二程、朱熹/陆王→陆九渊、王阳明/孙洪→孙星衍、洪亮吉/康梁→康有为、梁启超/
4.人物并称(二)
儒家五圣→至圣:孔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大毛公、小毛公→毛亨、毛苌/大戴、小戴→戴德、戴圣/儒家、墨家→显学/晁错、贾谊→政论家/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王粲、阮瑀、孔融/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二陆→陆机、陆云/大谢、小谢→谢灵运、谢朓/南徐北廋→徐陵、廋信/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老杜、小杜→杜甫、杜牧/小李杜→李商隐、杜牧/郊寒岛瘦→孟郊、贾岛/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词中二李→李煜、李清照/唐宋古文八大→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南宋四大诗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元剧五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
白朴、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散曲双璧→张可久、乔吉/刘基、宋濂→明初文宗/刘基、高启→诗齐名/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清初三大师→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干隆江左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南袁北纪→袁枚、纪昀/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近三百年四大思想家(胡适)→顾炎武、/颜习斋、戴东原、吴稚晖/
5.儒家圣人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思6.九流十家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名家→公孙龙、惠施、邓析子/阴阳家→邹衍/纵横家→苏秦、张仪、鬼谷子/杂家→吕不韦、淮南王/农家→许行/小说家→宋牼
7.集大成者
孔子→集我国文化之大成/孔子→集古代圣人之大成/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吕氏春秋→集先秦各家思想之大成/郑玄→集汉代经学之大成/庾信→集六朝骈文之大成/郦道元→集当时地理学之大成/杜甫→集古今诗学之大成/朱熹→集宋代经学之大成/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高明→集南曲(传奇)之大成/戴震→集清代学术之大成/聊斋志异→集志怪小说之大成/
8.双璧之称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先秦诸子→孟子、庄子/历史文学→史记、汉书/五言古诗→曹植、陶潜/五言叙事诗→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唐诗→李白、杜甫/南宋文学→陆游、辛弃疾/元散曲→张可久、乔吉/清戏曲→洪升、孔尚任/
9.著作并称
十三经→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朱熹所取)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汉之五经)
五经→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氏传(唐之五经)
风骚→国风(诗经)、离骚/左马→左传、史记(司马迁)
史汉→史记、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以魏为正统)
廿五史→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 /后汉书(范晔) /三国志(陈寿) /晋书(房乔) /宋书(沉约) /南齐书(萧子显) /梁书(姚思廉) /陈
书(姚思廉) /魏书(魏收) /北齐书(李百药) /周书(令狐德棻) /
隋书(魏征) /南史(李延寿) /北史(李延寿) /旧唐书(刘昫、张昭
远) /新唐书(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薛居正) /新五代史(欧阳
修) /宋史(脱克脱) /辽史(脱克脱) /金史(脱克脱) /元史(宋
濂) /新元史(柯劭忞) /明史(张廷玉)
四大韵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六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金圣叹)
三本说话经典→左传、战国策、世说新语
抒情文杰作→出师表(诸葛亮)、陈情表(李密)、祭十二郎文(韩愈)
哀祭文三绝→祭十二郎文(韩愈)、泷冈阡表(欧阳修)、祭妹文(袁枚)
北朝三大散文杰作→水经注(郦道元)、洛阳伽蓝记(杨衒之)、颜氏家训(颜之推) 三通→通典(唐、杜佑)、通志(宋、郑樵)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
明朝五大传奇→荆(荆钗记)、刘(白兔记)、拜(月亭)、杀(杀狗记)、琵琶记
小说界四大奇书→水浒传(盗) 、三国演义(奸)、西游记(邪) 、金瓶梅(淫) 10.体裁又名
甲骨文═卜辞═殷虚书契═契文═贞卜文字═龟甲文
孔壁古文═蝌斗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大篆═籀篆═籀书
小篆═秦篆═玉筋篆/隶书═汉隶═古隶═左书═八分
楷书═正书═真书═今隶/疏═奏═上疏═上书/序═叙═引═说
墓表═灵表═阡表/汉赋═大赋═古赋/俳赋═骈赋═小赋═物赋
文赋═散赋/古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绝句═短句═断句
唐传奇═小说/宋传奇═诸宫调/元传奇═杂剧/明传奇═南戏剧
骈文═骈俪文═四六文(唐骈文)/考据之学═朴学═汉学
理学═性理学═道学═宋学/词═填词═诗余═长短句═倚声═乐府═曲子词小令═令/中调═引═近/长调═慢/曲═词余═乐府═余音
八股文═制艺═制义═时文═时艺═四书文/散曲═清曲
套曲═散套=套数/杂剧═北曲/传奇═南曲/现代诗═新诗═白话诗11.书籍又名
易═周易═易经/书═书经═尚书/诗═毛诗═诗经
周礼═周官═周官经═周官礼(亡冬官一篇,以考工记补之)
礼═仪礼═士礼═礼/左传═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
国语═春秋外传/小戴礼═礼记/六经═六艺/四子书═四书
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南华真经/荀子═孙卿新书
孙子═孙子兵法═武经═兵经/史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
战国策═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
吕氏春秋═吕览/淮南子═鸿烈═淮南═淮南鸿烈/汉书═前汉书
说文解字═说文/世说新语═世说═世说新书
昭明文选═文选/新五代史═五代史记/三国志演义═三国演义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玉缘═情僧录═金陵十二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