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中父亲原型和母亲原型的思考
中西方神话中女性原型比较及文化解析
女性形象在东西方文化中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往往 是家庭和情感生活的代表,她们被赋予了创造生命、维系家庭和谐以及掌管家庭 事务的职责。而在西方文化中,女性常常被描绘为爱情、美貌和诱惑的象征,她 们在神话故事中往往扮演着更为感性和浪漫的角色。
尽管女性在东西方神话中的角色和形象有所不同,但她们都反映了人类对世 界的想象和理解。女性在神话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展示了她们在当时社会中的地 位和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反思现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挑战的视角。
东西方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在生命历程和角色关系方面也存在差异。东方 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更注重家庭生活,将婚姻和母性视为其主要职责。而 西方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则常常参与到冒险、战斗和英雄事迹中,展现了较强 的独立性和冒险精神。例如,在希腊神话中,女神雅典娜是战争与智慧的象征, 她既指导人们进行战斗,又是城邦的守护者。
三、社会问题的反映
神话故事作为特定时期社会文化的反映,女性原型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嫦娥与西王母的形象突出了女性在权力与地位上的弱 势。虽然她们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在社会地位上仍低于男性。这反映了当时社会 对女性地位的限制。
命运女神诺恩则揭示了命运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这反映了 希腊神话所在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与敬畏。同时,命运女神虽 掌握命运,但并不直接介入凡人生活,也传达了尊重个体命运的观念。
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东方神话传说中, 女性形象通常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基石,强调了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性。这种观念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认知和理解,体现了对母性和 家庭价值的崇敬。而在西方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更多地被描绘为勇敢、独立和 进取的象征,强调了女性在冒险、创新和英雄主义中的角色。
屈原《九歌》神话人物意象及其原型意义阐释
屈原《九歌》神话人物意象及其原型意义阐释屈原的《九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作,展现了丰富的神话人物意象。
这些神话人物具有深刻的原型意义,在它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首先,《九歌》中的神话人物意象可以分为两类:天神和人间存在的仙人。
天神是居住在天空中的神灵,代表着超凡的力量和至高的地位。
其中最重要的是歌中出现的女娲、后羿、夸父和蚩尤。
女娲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始祖,也是万物的创造者。
她是人类的母亲,具有无穷的智慧和神性。
后羿是传说中的神射手,他拥有无比的力量和技巧,象征着追求卓越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夸父则是屈原《九歌》中的主人公,他追逐太阳的脚步,代表着人类对力量和激情的追求。
最后,蚩尤是古代部落战争中的有力战士,他象征着野蛮和暴力的一面。
除了天神,屈原的《九歌》中还出现了一些人间仙人。
这些仙人具有超凡的魅力和不死之身,他们是人间与天界之间的桥梁。
比如《九歌》中的“仙游”的女子,她们姿态轻盈,唱歌舞蹈,使人陶醉其中。
还有古代的巫师,在祭祀仪式中与神灵沟通并传达民间祭祀的愿望。
这些神话人物意象展示了古代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首先,它们代表着人们对力量和智慧的追求。
夸父,后羿和蚩尤都是勇士,他们追求的是强大的力量和胜利。
女娲则代表着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她是人类的母亲,创造了万物。
其次,这些神话人物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仙人们代表着不死之身,他们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象征着长生不老的愿望。
最后,这些神话人物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后羿是神射手,他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夸父则在追逐太阳时被炎热燃烧。
这些形象都代表着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依赖。
这些神话人物的意象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特点。
《九歌》中的天神往往代表着统治者的力量和地位。
女娲是始祖,后羿是神射手,夸父是英雄,他们都是神话中人们崇敬和仰望的对象。
这种神话人物的意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高贵血统和英雄事迹的追求。
《沉香救母(一)》背景资料:沉香救母与精神分析
《沉香救母(一)》背景资料:沉香救母与精神分析动画片《宝莲灯》讲述的是沉香救母的故事。
该故事最早见于宋代戏文,后经历代艺人的加工而不断完善。
其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在民间传说中重复出现的主题或原型,它们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反映。
研究这些原型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对临床心理咨询也有裨益。
以下是对部分原型的初步分析。
一、天仙配沉香的父亲是汉代士子刘向,母亲是玉帝的外甥女、二郎神的妹妹华岳三娘,他们的结合属于神人恋爱,是民间神话的一个重要原型。
神人恋爱故事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男的是神,女的是人,多见于上古神话,产生于远古时代,完成于秦汉;第二种,男的是人,女的是神,多见于民间神话,流传于汉代以后。
学术界普遍认为,第一种神人恋爱故事属于感生神话,它反映了远古时代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尚未建立时,人们只知母不知父,而把生育想象成是某种超自然力量所为,如华胥踩上雷神足迹而生伏羲,简狄吃了神鸟蛋而生契。
关于第二种神人恋爱故事,研究得比较少,我们称之为天仙配式的爱情,在许多民间故事中都有反映,如神话剧《天仙配》中的董永和七仙女,二郎神的父母西汉书生杨天佑和玉帝的妹妹张仙姑,沉香的父母刘向和华岳三娘。
这种类型的神人恋爱神话可能来源于未婚男子的白日梦,他们正处于性饥饿或“性失业”状态,性冲动得不到发泄,只能通过性幻想来满足。
幻想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的作用就是保持心理平衡。
因此,幻想都是美好的。
在幻想中,一切事件都会被美化,性幻想对象也不例外,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子,不是外貌出众就是才智过人,不是公主就是天仙。
二、双重父母许多传说中的英雄都有两个父母,一个是亲生父母,一个是养父母。
英雄往往出生高贵,由于某种原因而被迫与亲生父母骨肉分离,被一对社会地位比较低贱的夫妇领养。
英雄长大以后,寻找亲生父母就是他的一项神圣而又艰巨的使命。
关于双重父母的现象,有人认为与矛盾情感有关。
人的情感往往是自相矛盾的,对于同一个人,常常既爱又恨。
希腊神话原型
20世纪:漫游小说,法国塞利纳《茫茫黑夜漫游》(1932) 、美国 索尔•贝娄《奥吉· 玛琪历睑记》(1953)、《雨王亨德森》(1959)。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直接继承了荷马史诗《奥德赛》海上漂流的传 统,描写商人鲁滨逊海上遇险,独自在一个荒 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回到文明社会。 小说突出人与自然的斗争,人通过劳动获 得生存的条件。
希腊神话原型
一、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是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 原型(archetype)又译为“原始模型”或 “民话雏型”,这个词出自希腊文 “archetypos”。“arche”本意为“最初 的”“原始的”,“typos”意为形式。 柏拉图最早使用这个概念来指事物的理念 本原。他认为现实是理念的影子,理念是客观 事物的“原型”。
母子冲突最终爱与恨, 妇女在遭受丈夫轻视,社会地位逐渐丧失的 情况下,遂紧紧抓住儿女,通过控制儿女来 补偿自己丧失的地位、权利、情感和尊严。 归根结底是男女地位不平等,造成了母亲对 子女的情感专制与权威意识。儿子生活在母 亲病态的感情关怀下,由过分亲昵反目成仇, 造成母子冲突。
男性文化视点
两姐弟评价母亲的眼光已是男性文化视点了, 即女子应该恪守妇道,忠于丈夫,不可移情别恋, 放纵情欲。为此,维护男性权威的太阳神阿波罗, 竭力支持俄瑞斯忒斯杀母。他在法庭为俄瑞斯忒斯 辩护说:
“这是我所保护的人,……我来援救他也是应当 的。我来替他作证,并在我姐姐雅典娜所召集的法 庭上保护他。因为正是我劝他杀了他的母亲,并告 诉他,这在诸神看来是一种虔诚的行为,可以博得 他们的欢喜。”
在主持审理俄瑞斯忒斯杀母一案时,她说: “我不是母亲所生的人。我,一个处女,是从 我的父亲宙斯的头里跳出来的。因此我拥护父亲和 儿子的权利,而反对母亲的权利。” 她把杀母无罪的一票,投给了俄瑞斯忒斯。这 关键的一票,宣告了父权制最终战胜了母权制。
《世界经典神话》读后感(21篇)
《世界经典神话》读后感(21篇)《世界经典神话》读后感 1前些天,我读了一本叫《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的书,这本书的上册主要是讲神的,下册主要是讲人的。
里面都讲了些什么呢?里面讲的知识很多,代入感很强,似乎你也身临其境。
里面讲了众神如何长寿,众神强大到什么程度,众神中的恶人,众神的仇敌,人间的险恶。
希腊神话是世界经典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希腊神话中,我感到神与人没有明显的界限,似乎神不是神,人不是人。
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能工巧匠的代达罗斯……这些人物都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代表性角色。
我要讲的是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法厄同来到父亲的宫殿向阿波罗诉苦,说有人侮辱他的母亲,有人说他吹牛说自己是阿波罗的儿子。
他想让阿波罗给他点儿证据,好向世人证明自己确实是阿波罗的儿子。
阿波罗对他说:“在世人面前我永远会承认你是我的儿子。
为了打破你的疑虑,我对冥河发誓,送你一个礼物,不管你要什么都可以。
”法厄同说要指挥一次太阳车,阿波罗悠不过他,只好答应了。
这辆车浑身上下都是纯金制造而成。
不知不觉黎明已经到来了,阿波罗开始提醒儿子各种注意事项,说完后法厄同就上路了。
他行驶了一会,马儿们开始乱跑,导致太阳车落地了。
大地都烧了起来,据说那天世界上没有阳光,但亮得不得了,因为世界上没有一处没有火焰。
法厄同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身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为大家做出贡献。
《世界经典神话》读后感 2“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
”在学习中,神话与我们不离不弃,不知不觉我交到了一位关于神话故事的好朋友——《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
这本书里有好多精彩的故事,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例如:勇敢的赫准斯托斯、机智的阿里巴巴、知错能改的洛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阿里巴巴偷了四十个大盗的财宝回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视角下的《呼肃山庄》
为文学的原型。
弗莱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包蕴着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
弗莱认为:。
西方一切文学作品都能从西方文明的两大基石一希腊神话和圣经中找到渊源。
”的《呼啸山庄》二、<呼啸山庄>及其神话原型艾米莉出生在约克郡北部的一个叫哈渥斯的边远山村,四周是一望无际的长着石楠的荒原。
偏僻、荒凉。
张峰李莉几乎与世隔绝。
艾米莉的父亲帕特里克是哈渥斯教区一位卓有才华的牧师。
出版过一些诗集和散文集。
而且,他还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
艾米莉姐妹从父亲那里摘要:本文从神话一原型批评理论的角度出发.听到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无疑对艾米莉对《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进行了原型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析,并藉此说明了该小说对于爱的主题的创造性表从宏观结构上看,<呼啸山庄>正是希腊神话中原现方式。
始人寻找自己另一半的传说与<圣经>中。
失乐园~救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救赎赎”复乐园”主题的完美结合。
根据希腊神话,原始人是圆形的,有四只手,四只艾米莉·勃郎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小说脚,一个脖子上着两张一模一样的脸,力大无穷,非常家。
<呼啸山庄》是她短暂一生留给我们的唯一一部小骄傲,甚至向众神挑战。
众神被他们的狂妄自大所激说,被称作。
现代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之谜”。
一百五十多怒,宙斯为了惩治他们,把他们劈成了两半。
被劈以后,年来,人们不断地从各种不同角度诠释着这部作品,而原始人的一半总是寻觅着自己的另一半.当终于找到且许多文学批评理论在帮助读者解读作品和了解作者自己的另一半时,他们就拥抱在一起,怎么也不分开。
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神话一原型批评不吃不喝直到死去?根据这个神话。
柏拉图认为:。
这种理论角度重新审视这部作品。
对作品中来自希腊神话原始的追求完整和合二为一的欲望和过程就是爱。
”和<圣经>的原型进行阐释。
<呼啸山庄)给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苦苦寻觅一、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自己另一半的爱情故事。
原型批评
[标签:标题]篇一:原型批评以《红楼梦》中的四春为例看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也称为神话批评、神话原型批评。
此理论来源于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以及加拿大学者弗莱,其中最主要创始人则是弗莱。
诺思洛普·弗莱与神话原型批评紧密相连,他的成名作《批评的剖析》集中阐释了神话原型批评思想,也因此奠定了他在批评界的卓越地位。
在《批评的剖析》中,弗莱指出原型就是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典型的文学现象。
也就是说,一部文学作品中通常会刻画一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通常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或某事物)为范本而塑造出来的,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这个人就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原型。
《红楼梦》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同时也是红迷最热心探究的人物原型,那么她们的人物原型是否真的存在?据刘心武《解密红楼梦》中所说,贾元春的原型极可能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并且先在胤礽、弘皙身边,后到弘历身边,成了最受弘历宠爱的一个女子,然而却在乾隆四年悲惨的死去。
贾迎春的原型极可能是贾赦的前妻所生,这个前妻原本是妾后被扶了正,成为正妻,但最后又死了,即为前妻。
因此迎春的出身虽与探春相似,但她生母却比探春强十倍。
贾惜春的原型则可能是贾母原型李煦妹妹的一个堂孙女儿。
此外,弗莱还提出了文学循环发展理论,认为文学与自然也有神秘的联系。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文学的“四时结构”,它源于大自然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的心理暗示,大自然的变化不是毫无意义的往复,它在人类精神领域留下了起承转合的心理模式。
《红楼梦》中的四春,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注意到了“原应叹息”的隐喻含义,尚不知其中的“四时结构”,元春是贾府的保护伞,是大观园的创基者,因此她是起,是始,是发源,;迎春有木丫头之称,凡事无可无不可,因此她是应,是承,是继续;探春之探与叹谐音,故她的主要性格体现在贾府处于变异时期,一展身手,因此她是叹,是变化,是转折;而惜春则是息,是合,是结尾,因此这个在前半部没有什么戏的四小姐,只在最后才真正出场,她是富于总结性的人物。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感生主题原型的女性人类学阐释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3期 J O U R N A LO FQ I N G H A I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I N S T I T U T EV O L .35 N O.32009年7月(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J u l y .2009 收稿日期:2008-11-28作者简介:卓玛(1973-),女,藏族,青海天峻人,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感生主题原型的女性人类学阐释卓 玛(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 摘 要:作为神话的一支,感生神话反映了各个民族在其童年时期对女性及其生育行为的独特认知。
中国少数民族感生神话中感生主题原型包括崇拜英雄原型和圣洁母体原型。
其中崇拜英雄的主题是一种男性自我美化的表现。
男性中心文化在将女性推向污浊化的深渊时又不遗余力地将其圣洁化,以烘托男性英雄的神圣与崇高。
关键词:少数民族;神话;感生神话;感生主题;女性人类学阐释 中图分类号:I 2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447(2009)03-0128-06 神话有诸多分类,标准各不相同。
感生神话是其中一种,它又被称为“贞洁受孕”神话。
[1]“感生”一词,指原始先民认为人的出生不一定经过男女肉体交合,可感外物而生。
因此,它又被称为“孤雌生殖”、[2]“非性交生育”、[3]“处女生殖”[4]。
感生神话就是在这种观念下形成的,是讲述一个民族或部落的首领或英雄是由其母亲感神奇的外物而孕育的神话。
对此,袁珂认为:“这些感生神话,都反映了原始氏族社会前期母系社会`民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商君书·开塞篇〉)的真实情况。
一方面`不知有父',另方面人们又要去追究那些相传曾经领导过他们对大自然进行斗争、有过创造发明的著名人物(多半是所谓`圣王')的来历,于是就不能不创造神话以为解答了:这就是感生神话的所由起。
原型批评视域下铁凝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性人 生命运 的观照为切入点 ,揭 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 灵世界,透视社会 时代 的变迁 ,其价值与意义 是多方面的 。但 从 目前的研 究成果来看 ,对铁凝 作品的研 究大多集 中于其作 品所 张扬的 女性 意识、体现的地域 民俗等方 面,不可避免 地带有一 定的重 复性。此文则从一个 新的视角 ,利用原型批评理 论对铁凝作 品进 行新的思考 ,具体解读铁 凝作品 的母 亲原型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铁凝;铁凝小说;原型 ;原型批评 ;母亲原型 中图分类号:10 .7 27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7 .0 02 0 )10 4 .3 6 32 3 (0 90 .0 20
深渊 、死者之地等 。
神 。但从 目前 的研究成果来 看 ,对 铁凝作 品的研 究大多 集 中于其作 品所 张扬 的女性意识 、体现 的地域 民俗 等方 面 ,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 的重复性 。本文对铁凝 作品的 思考 ,则试 图以新 的视 角利用原 型批评 的理论对铁 凝所 塑造的母亲形象进行解读 ,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
一
、
母亲原型意象之溯源
神 话原型批评的创始人之 一卡尔 ・ 荣格认 为,在人
类集体潜意识中, 父亲原型和母亲原型是两种比较常见
的原型 意象 。一般来 说 ,父 亲原型象 征权威 、力量和尊 严 ,母亲 原型则代表 保护 、滋养和 救助 。 根据神话一 原型批 评理论 ,母 亲原型是 “ 太初之
识 ,而且 ,在其作品 中还张扬 了具有复杂底蕴 的人 文精
义 ,源于母 亲生殖 、多育 、供养 的最 根本特 性 ,主要性 格是包容 、慈善和关怀 ,主 导品质是母性关 怀和怜悯 , 是超越理性 的智慧和精神升华 。依 荣格的观点 ,母亲原 型意象有很 多种:伟大 的母亲 、善 良的母 亲 、大地母亲
《沉香救母(二)》背景资料:沉香救母与精神分析
《沉香救母(二)》背景资料:沉香救母与精神分析动画片《宝莲灯》讲述的是沉香救母的故事。
该故事最早见于宋代戏文,后经历代艺人的加工而不断完善。
其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在民间传说中重复出现的主题或原型,它们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反映。
研究这些原型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对临床心理咨询也有裨益。
以下是对部分原型的初步分析。
一、天仙配沉香的父亲是汉代士子刘向,母亲是玉帝的外甥女、二郎神的妹妹华岳三娘,他们的结合属于神人恋爱,是民间神话的一个重要原型。
神人恋爱故事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男的是神,女的是人,多见于上古神话,产生于远古时代,完成于秦汉;第二种,男的是人,女的是神,多见于民间神话,流传于汉代以后。
学术界普遍认为,第一种神人恋爱故事属于感生神话,它反映了远古时代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尚未建立时,人们只知母不知父,而把生育想象成是某种超自然力量所为,如华胥踩上雷神足迹而生伏羲,简狄吃了神鸟蛋而生契。
关于第二种神人恋爱故事,研究得比较少,我们称之为天仙配式的爱情,在许多民间故事中都有反映,如神话剧《天仙配》中的董永和七仙女,二郎神的父母西汉书生杨天佑和玉帝的妹妹张仙姑,沉香的父母刘向和华岳三娘。
这种类型的神人恋爱神话可能来源于未婚男子的白日梦,他们正处于性饥饿或“性失业”状态,性冲动得不到发泄,只能通过性幻想来满足。
幻想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的作用就是保持心理平衡。
因此,幻想都是美好的。
在幻想中,一切事件都会被美化,性幻想对象也不例外,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子,不是外貌出众就是才智过人,不是公主就是天仙。
二、双重父母许多传说中的英雄都有两个父母,一个是亲生父母,一个是养父母。
英雄往往出生高贵,由于某种原因而被迫与亲生父母骨肉分离,被一对社会地位比较低贱的夫妇领养。
英雄长大以后,寻找亲生父母就是他的一项神圣而又艰巨的使命。
关于双重父母的现象,有人认为与矛盾情感有关。
人的情感往往是自相矛盾的,对于同一个人,常常既爱又恨。
永不枯竭的源泉_试论希腊神话原型及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_吴爱红
[收稿日期]2008-03-20[作者简介]吴爱红(1979~),女,山东省曲阜师大日照校区经济学院,教师。
永不枯竭的源泉)))试论希腊神话原型及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吴爱红(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山东日照276826)[摘 要]作为西方文学源头的古希腊神话,内容丰富、想象奇特。
许多西方作家的文学创作都从中汲取营养,这些令人心旷神怡或动人心弦的故事激发了文学家们创作的灵感,给他们的作品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神韵。
本文试图以原型理论、神话批评学、影响研究视角来阐释希腊神话原型及其西方文学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原型理论 希腊神话原型 影响研究[中图分类号]I 1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73(2008)09-0060-03一、原型理论概观原型(archetype)又译为/原始模型0或/民话雏形0,出自希腊文/archetypos 0。
柏拉图最早使用这个概念来指事物的理念本原。
他认为现实是理念的影子,理念是客观事物的/原型0。
20世纪,精神分析学家荣格重新提出了这个概念,从而使/原型0获得了新的生命。
荣格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原型概念,认为它是一种沉积于人类心理深处的原始意象,通过神话、图腾、不可理解的梦显现出来。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5金枝6也对原型理论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弗雷泽在书中追溯神话的源头,认为春夏秋冬的四季循环与古代神话和祭祀有关,原始人类从植物的一枯一荣联想到万物的生死繁衍,便创造出神死而复活的神话的仪式。
原型理论的创始人是加拿大批评家弗莱,他吸收了荣格的心理学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创立了原型理论从文学角度对原型做了新的规定。
认为原型概念有四层含义:1.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如同语言的交际单位一样。
2.原型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具有约定性的语义联想。
3.原型体现了文学传统的力量,它把孤立的作品联结起来,使文学成为一种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
4.原型的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它把文学同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二者相互作用的媒介。
沉香救母的精神分析
沉香救母的精神分析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沉香救母的精神分析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动画片《宝莲灯》讲述的是沉香救母的故事。
该故事最早见于宋代戏文,后经历代艺人的加工而不断完善。
其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在民间传说中重复出现的主题或原型,它们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反映。
研究这些原型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对临床心理咨询也有裨益。
以下是对部分原型的初步分析。
一、天仙配沉香的父亲是汉代士子刘向,母亲是玉帝的外甥女、二郎神的妹妹华岳三娘,他们的结合属于神人恋爱,是民间神话的一个重要原型。
神人恋爱故事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男的是神,女的是人,多见于上古神话,产生于远古时代,完成于秦汉;第二种,男的是人,女的是神,多见于民间神话,流传于汉代以后。
学术界普遍认为,第一种神人恋爱故事属于感生神话,它反映了远古时代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尚未建立时,人们只知母不知父,而把生育想象成是某种超自然力量所为,如华胥踩上雷神足迹而生伏羲,简狄吃了神鸟蛋而生契。
关于第二种神人恋爱故事,研究得比较少,我们称之为天仙配式的爱情,在许多民间故事中都有反映,如神话剧《天仙配》中的董永和七仙女,二郎神的父母西汉书生杨天佑和玉帝的妹妹张仙姑,沉香的父母刘向和华岳三娘。
这种类型的神人恋爱神话可能来源于未婚男子的白日梦,他们正处于性饥饿或“性失业”状态,性冲动得不到发泄,只能通过性幻想来满足。
幻想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的作用就是保持心理平衡。
因此,幻想都是美好的。
在幻想中,一切事件都会被美化,性幻想对象也不例外,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子,不是外貌出众就是才智过人,不是公主就是天仙。
二、双重父母许多传说中的英雄都有两个父母,一个是亲生父母,一个是养父母。
英雄往往出生高贵,由于某种原因而被迫与亲生父母骨肉分离,被一对社会地位比较低贱的夫妇领养。
英雄长大以后,寻找亲生父母就是他的一项神圣而又艰巨的使命。
关于双重父母的现象,有人认为与矛盾情感有关。
神话原型批评————弗莱
四种叙述模式
• 1.黎明、春天和出生方面。关于英雄出生的神
话,关于万物复苏的神话,关于创世的的神话, 以及关于黑暗、冬天和死亡这些力量的失败。从 属的人物:父亲和母亲。这是传奇故事的原型, 狂热的赞美诗和狂想诗的原型。 •
2. 正午、夏天、婚姻和胜利方面。关于成为 神仙的神话,关于进入天堂的神话。从属的人物: 伴侣和新娘。喜剧、牧歌和团圆诗的原型。
• 3.日落、秋天和死亡方面。关于战败的神话,关于 天神死亡的神话,关于暴死和牺牲的神话,关于英 雄孤军奋战的神话。从属的人物:奸细和海妖。悲 剧和挽歌的原型。
• 4.黑暗、冬天和毁灭方面。关于这些势力得胜的神 话,关于洪水和回到浑沌状态的神话,关于英雄打 败的神话,关于众神毁灭的神话。从属的人物:食 人妖魔和女巫。此为讽刺作品的原型。
移位的神话
• 神话表达了原始人的欲望和幻想,神的为所欲为 的超人性只是人类欲望的隐喻性表达。随着科学 的兴起,原始人的欲望幻想受到压抑,神话趋于 消亡,但它‚移位‛(即变形)为文学而继续存 在,神也相应变成了文学中的各类人物 • 弗莱吸收了弗雷泽人类学和荣格心理学成果,认 为神话是‚文学的结构因素,因为文学总的来说 是‘移位的’神话
随着科学的兴起原始人的欲望幻想受到压抑神话趋于消亡但它?移位?即变形为文学而继续存在神也相应变成了文学中的各类人物弗莱吸收了弗雷泽人类学和荣格心理学成果认为神话是?文学的结构因素因为文学总的来说是移位的神话弗莱把包括神话作品在内的整个文学系统分为五种模式
第三阶段、弗莱
• 弗莱的简介
• 所作出的贡献 • 神话原型批评的关键词 • 案例 分析
• 3、主人公在程度上高于他人,但并不高于他的环境, 也就是,他的力量比我们常人强大,但仍要服从自然 法则,这就是人间英雄或领袖人物,有关他的故事, 就是大多数史诗和悲剧,弗莱称之为‚高级模仿形 式‛。 • 4、主人公既不高于他人,也不高于环境,而是与我 们类似的普通人。大部分喜剧和现实主义小说讲述的 都是这类常人的故事,弗莱称之为‚低级模仿形式‛。 • 5、主人公在体力和智力上都不如我们一般读者,以 至我们读者感到自己是在居高俯视一个受束缚、受挫 折或荒诞的场面,这便是反讽文学模式。(卡夫卡的 小说《变形记》)
莫言小说中的母神原型
论莫言小说中的母神原型摘要:大母神是人类学家与心理学家公认的最重要的神话原型,而莫言的诸多作品不厌其烦地重复塑造了大量具有母神特质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既具有母神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生育力以及包容坚韧等正面特征,也同时呈现出混沌、丑陋、危险等负面特征。
究其原因,既有莫言自身经历与体验的心理、环境投射,也与乡土文化、民间文化的深深浸淫不无关联。
关键词:莫言小说大母神原型女性作为第二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男性以及自身局限的束缚、压抑乃至戕害,但女性崇拜的情结却自古至今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得以清晰地呈现。
从《红楼梦》的“女儿崇拜”到莫言的“母亲崇拜”,从《神曲》中贝阿特丽采引领但丁进入天堂到歌德在《浮士德》的结尾写道“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上升”,对女性之美与善的歌颂,古今中外从未停歇。
但只要我们稍加审视,就不难发现在众多作家的作品中莫言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所表达的母亲崇拜具有一种原始的、野性的、强大而神秘的特质。
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赞美与怜惜的是那些清净纯真的女儿,是她们的美貌、才情与诗心,而莫言从早期的《粮食》、《红高粱》到巅峰之作《丰乳肥臀》、《檀香刑》,乃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主要宣传推广的《蛙》、《生死疲劳》等作品塑造与讴歌的女性形象大多数都是历经苦难,哺育生命、坚韧顽强却低到尘埃里的“母亲”,在《丰乳肥臀》的序言中莫言更是明确表示“谨以此书献给母亲与大地”。
在人类学家与心理学家的视野中,母亲与大地恰是人类心灵深处最神秘最久远的崇拜情结,二者以或具象或抽象的形式融汇成大母神(the great mather)这一复杂深刻的原型,在作家心灵投射的作品中得到不断的演绎。
一、身体与感官的渲染所彰显的生机与活力。
尽管莫言在解释《丰乳肥臀》这一标题时曾说丰乳象征着母亲,肥臀象征着大地,而丰满与肥硕象征美好和赞美,但铺天盖地的“媚俗”、“肤浅”甚至“亵渎”的批评似乎并未因此而停止。
当我们把审视的目光放到莫言的众多小说之上时,的确可以看到作品在描写女性形象时,聚焦得最多的恰恰是她们身体中体现女性性征的部分。
中西方神话中女性原型比较及文化解析
第11卷第4期2018年8月㊀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1No.4Aug.2018收稿日期:2017-09-26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BWW015)ꎻ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GD2016007)ꎮ作者简介:周㊀莹(1979-)ꎬ女ꎬ辽宁辽阳人ꎬ讲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等方面的研究ꎮ∗本文已于2018-05-1715ʒ04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ꎮ网络出版地址:http:ʊkns.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80517.0922.034.html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8.04.15中西方神话中女性原型比较及文化解析∗周㊀莹ꎬ李田新(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ꎬ沈阳110870)摘㊀要:神话是人类文明的源头ꎬ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ꎬ成为中西方探究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ꎮ通过对比中西方神话传说中女神形象和女性地位的悬殊差异ꎬ探究不同地域与社会制度下以及价值观差异所带来的现实世界中中西方女性地位的差距ꎬ并对中西方神话女性原型背后展现的文化进行历史性透视ꎮ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原型均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烙印ꎬ是女性主义研究照古通今的一面镜子ꎬ也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指向ꎮ关㊀键㊀词:神话ꎻ女性主义ꎻ女神形象ꎻ女性地位ꎻ价值观ꎻ文化比较中图分类号:G0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0823(2018)04-0381-04㊀㊀神话是原始先民综合性意识形态的产物ꎬ包含了原始先民认识自然㊁征服自然㊁创造文明㊁传播生活经验等因素ꎻ又有宗教信仰㊁科学㊁审美等多种意识因素ꎬ当后世人追踪宗教史㊁哲学史㊁发明创造史㊁自然科学史㊁文学艺术史的源头时ꎬ总会上溯到神话这块神圣的宝地[1]ꎮ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ꎬ神话超越了时空界限与地域差异ꎬ对中西方的社会发展进程和文明文化的传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ꎮ中西方神话中纷繁各异的女性形象是远古社会世界各国女性的缩影ꎬ是远古社会历史发展的镜像反映ꎬ她们的形象㊁地位在历史长河中的变化轨迹折射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ꎮ研究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中以古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女性原型尤其是女神形象的异同及背后透视出的文化差异性ꎬ不仅有助于文学审美观的形成ꎬ更有益于重新认识女性对人类文明进程作出的贡献ꎮ认真梳理神话传说中主角的模铸因素ꎬ分析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的差异ꎬ有助于促进人类和谐与社会进步ꎬ建设一个包容性发展的新世界[2]ꎮ㊀一㊁中国和西方神话中女性原型的异同㊀㊀在女性文学研究成为学术热点与前沿问题的今天ꎬ无论是探讨经典化问题ꎬ还是开具性别视野ꎬ抑或是书写跨文化的困惑与体验ꎬ世界各地的女性文学都因多元而精彩ꎬ因融合而升华ꎬ展现出了新篇章㊁新图景ꎮ纵观历史长河中女性地位的发展和演变ꎬ神话传说作为最早记录下来的文学载体ꎬ并非出自于空想而是基于现实生活观照不同文化的精神原型ꎮ上古神话中ꎬ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ꎬ女神的地位都极其显赫ꎬ那是因为人类社会首先是从母系社会开始的ꎬ人类的祖先崇拜也是从女神开始的ꎬ人类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ꎬ再到阶级社会的发展ꎬ这中间漫长的历史ꎬ可考证的史料并不多ꎬ而唯一能佐证的就只有神话[3]ꎮ㊀㊀1 中西方神话中女神的形象对比中国的上古神话中的诸神形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人神不同形ꎬ先秦时期形象怪诞的神袛是图腾崇拜在荒蛮世界中扎根的表现ꎬ青帝太昊伏羲氏 人首蛇身 ꎬ炎帝神农氏 牛首人身 抑或 龙首人身 ꎬ黄帝轩辕氏 人面蛇身ꎬ尾交于首上 ꎬ蚩尤 人身牛蹄ꎬ四目六手ꎬ耳鬓如剑戟ꎬ头有角 ꎬ刑天 以乳为目ꎬ以脐为口 ꎮ华夏民族的创世神和始母神女娲娘娘在«山海经 大荒西经»郭璞注云: 女娲ꎬ古神女而帝者ꎬ人面蛇身ꎬ一日中七十二变ꎮ 带着不可侵犯的神秘色彩ꎬ没有平凡人的情欲ꎬ拥有通天的本领ꎬ神通广大化生世间万物ꎬ炼五色石以补苍天ꎬ斩鳌足以立四极ꎬ杀黑龙以济冀州ꎬ积芦灰以止淫水[4]ꎬ除了对其功德大加颂扬之外ꎬ对其外貌再无赘言ꎮ在中国的神话中ꎬ女娲是集合了一切美好品行的完美化身:她善第4期㊀㊀㊀慈丽妍:但丁 罗塞蒂与王维诗歌的中西文化差异探析良无私地将自己的身体幻为神ꎬ处栗广之野ꎬ横道而处[4]ꎻ她坚毅不拔ꎬ不屈地对抗大自然的险恶环境ꎻ她谦虚内敛ꎬ从不争名夺利计较个人得失ꎮ中国神话中不乏像女娲这样的神袛形象ꎬ大多拥有超脱于世人的 神性 ꎬ她们宽厚仁爱㊁慈悲为怀㊁普度众生ꎬ具有无私的献身精神和责任意识ꎬ是社会的道德楷模ꎬ体现世人所追求的最高道德标准ꎬ这种令人肃然起敬的价值取向成为支撑中华文明最中坚的力量ꎮ西方的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位像女娲一样拥有开天辟地神通的女神 盖娅ꎬ但却以人神同形的形象出现ꎬ虽然拥有无边神力和不朽之身ꎬ却拥有和凡人一样的贪㊁嗔㊁痴㊁癫㊁欲ꎬ带着极强的世俗人间烟火味ꎮ这位混沌中诞生的原始神不仅是创造生命的原始自然力ꎬ也是冲突与混乱的代言人:她与自己的儿子乌拉诺斯生下了十二个泰坦巨神及三个独眼巨人和三个百臂巨人ꎬ后由于痛心乌拉诺斯将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关到不见阳光的隐蔽处ꎬ便用灰色燧石做成一把巨大的镰刀ꎬ唆使儿子克洛诺斯阉割了父亲ꎮ盖娅的传说反映了希腊原始氏族社会的真实群居状态:在生存为第一要务的当下ꎬ人类的认识论中还没有伦理道德的观念ꎬ在崇尚个性自由的前提下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ꎮ盖娅不满孙子宙斯的领导ꎬ代表着母系氏族社会发起对父系氏族社会的反抗ꎬ在维护自己权威时体现出鲜明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ꎮ从这一角度看ꎬ盖娅既是人类的女始祖㊁坚强的世界开辟者ꎬ同时又是维护女权尊严㊁女性统治地位的勇敢战士[5]ꎮ从上古神话传说中女性的形象来看ꎬ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关系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ꎬ在险恶的环境中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一种相依为命㊁宽厚包容的可持续性结构ꎮ西方神话中的女性形象更贴近凡人却天生就带着强烈的主观性和战斗性ꎬ客观地反映出西方国家男女平等的观念拥有深厚的土壤ꎬ为十九世纪末期女权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ꎬ有利于逐步实现两性在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社会及家庭各个方面的平等ꎮ㊀㊀2 中西方神话中女神的决策权对比中国神话没有那么的脉络分明㊁谱系清晰ꎬ在历史化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断层式的落差ꎬ再没有出现一位像女娲那样具备独立人格的女神ꎬ而是与人的历史揉杂在一起ꎬ神的历史化过程成为人的历史的开端[6-7]ꎮ无论是西天的王母娘娘还是灶王奶奶ꎬ都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纲五常和五行相生的实用性伦常纲纪沦为道德统治的工具ꎬ她们不再是拥有独立人权的个体ꎬ而是以男性神袛的配偶和附属身份出现ꎬ一样遵从封建社会对女性 三从四德 的道德规范ꎬ以及普遍弥漫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意识ꎮ大禹的妻子涂山氏的文化内涵也不再是直接参与治水或参与其他社会性事业ꎬ而是传宗接代ꎬ做一个操持家务的贤妻良母ꎮ黄帝的后妻嫫母 黄帝时极丑女也ꎬ锤额戚頞ꎬ形粗色黑ꎬ今之魉头是其遗像ꎬ但有德ꎬ黄帝纳之ꎬ使训后宫ꎮ 可见从那时起女性已经与丈夫有了明显的社会分工ꎬ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时期ꎬ中国神话通过对女神的塑造已经开启了男主外㊁女主内的社会模式ꎮ与中国神话中的女神相比ꎬ希腊神话中诸女神的地位要高得多ꎬ她们几乎与男神平起平坐ꎬ在重大事件中拥有与男神一样的发言权和决策权ꎮ在古希腊作家埃斯库罗斯根据神话故事改编的«俄瑞斯忒亚»中ꎬ古希腊统帅阿伽门农在进攻特洛伊时ꎬ为了平息海神的风浪ꎬ将女儿献祭给了海神ꎮ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为了给女儿报仇ꎬ与人通奸并与情人在阿伽门农凯旋之后暗杀了他ꎮ阿伽门农的幼子俄瑞斯忒亚发誓长大之后一定要为父亲报仇雪恨ꎮ多年后俄瑞斯忒亚果真回到家乡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替父报仇ꎮ陷入弑母重罪的俄瑞斯忒亚受到母系氏族代表的复仇女神的纠缠ꎬ在父系氏族代表的阿波罗授意下请求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公正裁断ꎮ法庭上十二位投票者的表决结果居然是六比六打成平局ꎬ最终由雅典娜投下决定性的一票判定俄瑞斯忒亚无罪ꎮ女神在重大事件中的决策权实际上影射出当时社会制度中权力的分配及制衡机制ꎮ中国神话中的女神拥有强烈的使命感ꎬ极具母性光辉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ꎬ并严格遵照当时社会的秩序性和等级性ꎬ进而为人间的统治者巩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ꎬ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文化制度ꎮ西方神话中的女神却充满七情六欲的人性特征ꎬ这与西方世界推崇人本主义精神极度契合ꎬ又以自由平等作为社会秩序的准则ꎬ推动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ꎮ㊀二㊁中西方神话中女性形象差异的成因㊀㊀1 地域与社会制度的差异作为两个不同的社会制度的载体ꎬ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亘古有之ꎮ就中国和希腊而言ꎬ一个是由内陆文明孕育的农耕文化形成的 家邦 制国度ꎬ一个是发展于喜欢创新的海洋文化的 城邦283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第11卷制国度ꎮ冯友兰先生曾论述: 希腊人以城邦为中心来组成社会ꎬ而在中国的社会制度下ꎬ是通过家族来理解国家的ꎮ在一个城邦社会中ꎬ社会组织难以形成专制独裁统治 但是在一个家邦里ꎬ社会组织是按人生来的地位㊁等级形式形成的 [8]ꎮ在以农耕为特色的上古神话时期ꎬ中国古代先民主要着力于物质的生产ꎬ在恶劣的大自然和严峻的生活挑战面前ꎬ紧密团结㊁重义轻利㊁牺牲奉献等精神理念被自然地视为一种民族共同的内在精神支柱和信仰而在神话中得到了反复的突出和强化[8]ꎮ历史进程发展到封建社会时ꎬ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ꎬ中国神话中女性的地位逐渐转换为贞顺的妻子形象ꎬ七仙女㊁白素贞等主动摆脱了神性ꎬ过起了男耕女织㊁夫唱妇随的日子ꎮ古希腊文明诞生于克里特岛ꎬ航海是古希腊人的生活方式ꎬ充满了冒险和流动的因素ꎬ为了不断寻找新的生存手段ꎬ应付不断更新的生活ꎬ古希腊人形成了鼓励冒险㊁崇拜创新的思维习惯[9]ꎬ这就是为什么希腊神话中女神的形象往往健美大方且骁勇善战ꎬ地位能与男神平起平坐ꎬ并能参与到决策的最根本原因ꎮ即便是像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这样引发了十年的特洛伊战争㊁带来生灵涂炭的 罪妇 形象ꎬ在中国必然会被当作第二个妲己而横加鞭笞ꎬ但在希腊神话中却有着不同的结局ꎬ她的美貌依然被人们竞相传颂ꎬ墨涅拉俄斯依然原谅并重新接纳了她ꎮ㊀㊀2 价值观的差异神话故事不仅绚丽多彩ꎬ极具民族特色ꎬ同时也揭示出赖以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取向ꎮ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自西周以来就形成了道德至上㊁以伦理为中心㊁重群体轻个体㊁重义轻利㊁家国一体㊁知行合一的价值观ꎮ中国传统价值观跟西方价值观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责任先于自由ꎬ以天下为己任ꎬ拥有强大的责任心ꎮ因此ꎬ中国古代神话多以歌颂劳动创造世界㊁颂扬牺牲奉献精神㊁肯定社会责任为独特论调ꎮ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们几乎都是大公无私的伦理道德典范ꎬ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女娲炼石补苍天ꎬ平洪水杀猛兽ꎬ饱含着改天换地的伟大创造精神和博爱精神ꎻ炎帝的女儿溺于东海ꎬ却化作精卫ꎬ以羸弱渺小之身发誓填海ꎬ战天斗地为后人谋福利ꎮ这些神话故事中所体现出女性坚韧不拔的大无畏精神和以天下为公的博大胸襟ꎬ形成了中华民族尚德的道德伦理观ꎬ也成为几千年来触动人心的精神力量ꎬ起到深深的教化作用ꎮ西方价值观体系以 人本主义 为基石ꎬ倡导个人利益和个人欲望不容侵犯ꎮ加之希腊以海洋文明为主导的开放文化㊁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主的社会风气ꎬ都为希腊神话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空间ꎮ与中国神话故事相比ꎬ希腊神话认为个人权利高于一切ꎬ并以利己为杠杆推动故事的发展ꎮ因此ꎬ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性格大多率性真实ꎬ敢爱敢恨ꎬ从不压抑自己的欲望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嫉妒如天后赫拉ꎬ经常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惩罚情敌ꎬ甚至因为痛恨一个跟自己情敌一样名字的海岛就将瘟疫降临到全岛居民的身上ꎻ智慧女神雅典娜本是为雅典带来和平的女神ꎬ却也因在金苹果之争中败于阿芙洛狄忒而愤怒地向特洛伊人进行报复ꎬ引燃了特洛伊之战ꎮ希腊神话中将女神塑造得有血有肉ꎬ跟人一样有七情六欲ꎬ敢于争取自己的利益ꎬ活得自由洒脱ꎬ从女权主义角度看ꎬ希腊神话中饱含着争取男女平等的先声ꎬ蕴藏着现代爱情的萌芽ꎬ这就是西方女性进步的地方[10]ꎮ㊀三㊁汲取神话传说的文化历史养分ꎬ促进国际现代文化发展㊀㊀1 中西方神话中女性原型背后传统文化的历史比较㊀㊀神话是生活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现实生活的写照和缩影ꎬ神话人物的描写再现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的生存状态ꎮ人类文化也是随着人类活动在社会运动中前进聚合而成的ꎮ部落文化聚合成城邦文化ꎬ城邦文化聚合成国家文化ꎬ国家文化聚合成多国区域文化ꎬ多国区域文化聚合成人类共同的国际现代文化[11]33ꎮ从神话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ꎬ中国神话的起源要追溯到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野蛮时期ꎬ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ꎬ因此深受女性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影响ꎬ此时的女性地位相当之高ꎬ接受万人的敬仰和膜拜ꎮ中国神话在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封建社会的改编ꎬ大统于儒家文化的道德伦理观ꎬ女神的地位让位于父权制社会尊奉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ꎬ由此看来神话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变迁史ꎮ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ꎬ希腊神话历经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爱琴文明㊁公元前13世纪左右的迈锡尼文明ꎬ逐渐培育出以数学㊁哲学㊁逻辑学和自然科学为重点的西方文化ꎮ相较与发展与蒙昧时期的中国神话历史ꎬ西方神话偏重于理性思考ꎬ在知识即是美德的理念下ꎬ智慧女神雅典娜得以用和平战胜了海神波塞冬ꎬ就连古希腊的首府也是用女神的名字来命名的ꎮ后经文艺复兴和启383第4期㊀㊀㊀周㊀莹ꎬ等:中西方神话中女性原型比较及文化解析蒙运动ꎬ带来了科学革命㊁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ꎮ但是对原始欲望及本能的追求不加以节制ꎬ导致了西方世界伦理道德的缺失ꎮ纵观«伊利亚特»«奥德赛»«神谱»ꎬ其中充斥着对个人英雄主义和情欲的追求ꎮ㊀㊀2 弘扬优秀华夏文化ꎬ发展国际现代文化中西方神话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积淀ꎬ植根于普世的人类探索世界的认知观中ꎬ帮助形成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体系ꎮ无论是中国传统还是西方特色ꎬ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原型均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文化烙印ꎬ是女性主义研究照古通今的一面镜子ꎬ也为女性文学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指向ꎮ中国神话传说中女性原型所展现出来的克己为公㊁坚韧不拔㊁执着无私㊁大爱无疆的可歌可泣的精神是优秀华夏文化的忠实写照ꎮ在全球化时代来临的今天ꎬ我们应该看到人类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ꎬ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ꎬ现代文化也不属于任何一个人㊁任何一个国家ꎬ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㊁共同享有的ꎮ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相互接触㊁相互吸收ꎬ其中具有普遍价值的部分就应该融入国际现代文化[11]35ꎮ㊀四㊁结㊀语通过比较中国和希腊神话产生的不同背景ꎬ以及中国和希腊神话中塑造的女性原型的差异ꎬ探究中华民族和希腊民族文化上的异同ꎬ既是对 人从哪里来ꎬ要到哪里去 的哲学性拷问ꎬ也是对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溯源ꎮ在西学东渐时期ꎬ弘扬优秀的华夏文化ꎬ使中国融入到 共创㊁共有㊁共享 的国际现代文化进程ꎬ并逐步开展 东学西渐 的尝试ꎬ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民族才能以更加成熟的眼光去迎接全球化的新时代[12]ꎮ参考文献:[1]陶阳ꎬ钟秀.中国神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2008. [2]左丹弘ꎬ王亚光.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文化精神[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5(4):376-380.[3]刘文君.从中国和希腊神话看女性地位之差异[J].南方论刊ꎬ2011(6):36-38.[4]刘安.淮南子[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ꎬ2016:109-120.[5]邓楠.论中西不同时期女神形象的文化内涵[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01(3):29-31. [6]赵林.伦理意识与中国神话传说的演变[J].社会科学战线ꎬ1996(3):64-71.[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ꎬ2008:41-43.[8]潘世东.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㊁希神话之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ꎬ2001(3):99-103.[9]王毅.中西神话土壤与中国神话典型形态 兼论 中国神话贫乏论 的缘由[J].中华文化论坛ꎬ2005(2):140-144.[10]宋茹.中西方神话人物原型比较 以英雄㊁女神原型为例[J].名作欣赏ꎬ2014(27):55-68. [11]周有光.文化学丛谈[M].北京:语文出版社ꎬ2011. [12]王亚光.从英国教堂文化透视东西方人生意识差异[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3(3):281-283.PrototypecomparisonandculturalanalysisofwomeninChineseandWesternmythZHOUYingꎬLITian ̄xin(SchoolofForeignStudiesꎬ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Shenyang110870ꎬChina)Abstract:Mythisthesourceofhumancivilization.IthascrossedtheboundariesoftimeandspaceandbecomethespiritualheritageofexploringnationalcultureofChineseandWesterncountries.ThroughcontrastingthedisparityofgoddessimageandfemalestatusofmythsandlegendsinChineseandWesterncountriesꎬthegapoffemalestatusintherealworldinChineseandWesterncountriesisexploredofdifferentregionsꎬsocialsystemsanddifferencesinvaluesꎬandhistoricalreflectionisproducedonthebackgroundcultureoffemaleprototypeinChineseandWesternmyths.Thefemaleprototypesinmythhaveadistinctiveculturalmarkofthetimesꎬwhichisamirrorofancientandmodernfeministresearchꎬanddirectionofdevelopmentoffeminineliterature.Keywords:mythꎻfeminismꎻgoddessimageꎻfemalestatusꎻvaluesꎻculturalcomparison(责任编辑:吉海涛)483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第11卷。
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
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精神和心灵的交流。
本文旨在从神话—原型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文学翻译中失落的精神家园问题。
我们将首先概述神话与原型理论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当前文学翻译实践中精神家园失落的现象及其原因,接着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重塑和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意义。
神话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原型意象,为文学翻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运用神话—原型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结构和意义,进而指导翻译实践,实现文学作品的精神传承和文化交流。
在现实的文学翻译中,由于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导致原作中的精神内涵在翻译过程中流失或变形。
这种失落的精神家园不仅影响了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深度,也阻碍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
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包括神话—原型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翻译实践中精神家园失落的表现和原因、以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重塑和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为文学翻译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度交流和理解。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翻译家对文学翻译中精神家园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文学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神话与原型理论概述在探讨文学翻译的深度与广度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回溯到神话与原型这两个核心概念。
神话,作为人类文化的源头和基石,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集体记忆。
它不仅是远古故事的集结,更是人类心智和情感的投射,通过神话,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民族或文化的深层结构和价值观。
原型,则是神话中反复出现的元素或模式,它们跨越时空和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再现。
原型理论主张,文学作品中的这些原型元素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共享的认知结构,它们激发了读者的共鸣,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俄狄浦斯王》中的神话和父亲原型
《俄狄浦斯王》中的神话和父亲原型
朱福芳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6)004
【摘要】<俄狄浦斯王>讲的是一个"杀父娶母"的故事,它引起人类对父亲这一角色的思考."父亲"的身份是后天形成的,它是文化的产物.父亲地位的确立是和权力确立相随的.所以,父亲是强权的象征,是儿子的压迫者和制裁者."父亲"从一开始出现就具有巨大的力量,体现为父亲掌握着对儿子的生杀大权;儿子推翻父亲,但伴随儿子的将是永远忏悔和罪恶感.<俄狄浦斯王>中的"父亲"形象是隐蔽的,但他身上凝聚着人类对"父亲"原型的认识和思考,代表着"父亲"这一形象的文化意义.通过父亲原型批评,再现"父亲"这一角色所体现的人类相同的文化意识.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朱福芳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神话传说中父亲原型和母亲原型的思考 [J], 王欣
2.神话传说中父亲原型和母亲原型的思考 [J], 王欣
3.中希神话悲剧主题:抗争命运与渴望自由——以《俄狄浦斯王》与《牛郎织女》
的比较为例 [J], 郎琴芳;郭利莹
4.无法完成赎罪的“俄狄浦斯”--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女主人公的神话原型分析 [J], 李巧霞
5.浅谈电影《特洛伊》、《俄狄浦斯王》与《盗梦空间》中的古希腊神话元素(英文) [J], 孔艳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佘太君传说及其人物原型
佘太君传说及其人物原型佘太君传说是一则源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讲述了佘太君为了守护鱼群而化作仙女的故事。
本传说的人物原型主要是佘太君和她的父亲、丈夫等。
佘太君原为齐国人,相传她是齐国贵族之女,生性善良、仁爱。
佘太君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鱼群。
她常常观察着鱼儿们的生活,并用心照料它们。
为了保护鱼群不被人为破坏,佘太君不惜精力和财力,修建了一座鱼塘,养育了无数鱼儿。
齐国陷入了战乱,佘太君的家族被迫离开了家园。
佘太君心系鱼儿,决定守护鱼塘。
她化身为仙女,常常在夜晚巡视鱼塘,保护鱼群的安全。
每当有人想要捕鱼或破坏鱼塘,佘太君就会以强大的力量阻止他们,让他们不敢再靠近。
佘太君的父亲和丈夫却对此事心生疑虑,认为佘太君荒废了自己的身份和家族的尊严。
他们不理解佘太君的心意,甚至威胁要将鱼塘填平。
佘太君心灰意冷,最终选择离开了人间。
传说中,佘太君化作仙女后,她的鱼塘变成了一个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鱼群繁盛。
湖泊被人们称为佘太君湖,成为了一个有名的旅游胜地。
人们来到湖边,常常能看到美丽的鱼儿游弋感受到佘太君的守护和呵护。
这个传说中的人物原型,佘太君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美德和母爱。
她以保护鱼儿为己任,并为之奋斗,展现出了她的勇敢和智慧。
佘太君拥有超乎凡人的力量,却又对于人类的痛苦和冲突无能为力,最终选择了离开人间,成为了仙女。
佘太君的父亲和丈夫则代表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他们无法理解佘太君的追求和理想,试图以权威和暴力来限制她的行动。
佘太君选择了自己的道路,用自己的方式来守护她所珍爱的事物。
佘太君传说及其人物原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心理困境。
通过佘太君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限制,同时也见证了她们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研究
P.
226 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本文以荣格的神话原型理论、集体潜意识中常见的母亲原型和父亲原型为理论基础,对中外著名的神话故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神话故事中出现的母亲原型和父亲原型,并对他们产生的原因、表现的形式以及改变和改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母亲原型 父亲原型 集体潜意识
“集体无意识主要是由原型所组成的。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 荣格通过对病人的临床心理分析,加上对古典文学和神话的研究提出了“神话原型理论”和“集体无意识”的概念。
他曾指出,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比较常见的有父亲原型和母亲原型等。
前者象征权威、力量和尊严,后者则代表保护、滋养和救助。
二者同其它原型一样,可以表现为多样的变体。
总之,原型及其变体对人类亘古至今传递着的特别的种族记忆和情结。
正如荣格所说:“当一种原型的情境出现时,我们会突然地体会到一种极度放松的感觉,就好像被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所激动和吸引。
此时此刻,我们不再是个人,而是种族、全人类的声音在我们心中回响。
”
一、神话中的母亲
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也就是母系氏族时期,日常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尤其是后者决定了女性也就是母亲至尊地位。
种族延续是神秘的、宝贵的,它被认为是女性特有的能力和行为。
在生产力低下、重视繁衍的时代,女性地位独尊,自然而然地使具有生殖力的、神秘莫测的女性成为全社会共同崇拜的偶像。
在母系社会中,人类尚处于群婚阶段,要指认孩子的父亲都很困难,唯一能确认的是母亲,“民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现实使得社会最初只能由母系血缘来组成血缘集团。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论东西方,人类及其文明起源的发生学探讨,总是把我们的视线引向遥远古老的“大母神”或母性生殖崇拜原型。
这些内容在神话故事中表现了出来。
古希腊神话中对于世界的起源是这样说的:宇宙最先产生是一片混沌,其次便产生了“盖娅”——宽广的大地,地母盖娅生了天神乌兰诺斯为众神之父,但天父终究是地母所生,女性才是先天又高于一切的。
在东方神话中,由女性独立生养人类的人类起源故事,从中国文化史上遗传至今的女娲“拎士造人”神话,奠定了
女娲作为始祖神或大母神的至上地位。
再比如说西方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养育性的大地和保护性的花园表现了母亲原型的基本内涵。
伊甸园神话中水的意象主要有泉水与河水。
滋润遍地的伊甸之泉,也是大地母亲的乳汁,哺育了所有的生命,是“生命之水”,体现了母亲原型的抚育、滋养、促进生长与繁衍的意蕴。
在伊甸园神话各种意象所构成的母性氛围中,夏娃的性格更为突出。
神话中夏娃出自男于的肋骨,表明了她软弱、温柔的性格和“众生之母”的本质。
不难想象,在那原始的生殖崇拜阶段,母亲就成为一个原始而根本的观念和意象。
但女性神的面貌有时也呈现出矛盾性和复杂性,如希腊神话中善妒的众神之母赫拉、我国神话中拥有不老药还曾拆散牛郎织女的西王母等等,常常在外貌、性格和神职上兼有双重性,她们往往集美丽与丑陋、仁爱与专横、理智与任性等于一身,既是生命与死亡的主宰,也是创造与毁灭的源头。
母亲原型就是这些原型中的一种,她有两组性质截然相反的属性。
一方面她伟大神奇,荣格说,她体现着母亲的关爱和理解、女性不可抗拒的权威、理性难以企及的睿智和精神的升华、一切对我们有启发、有帮助的本能和冲动。
她慈祥、仁爱,抚育我们成长、结出硕果。
她主宰冥界和那儿的一切幽灵,而那是个变化神奇,能令人死而复生的地方。
另一方面,她又极为可怕。
荣格说:“在负面上,母亲原型代表着一切阴暗、隐密、不可告人的事物。
她是深渊;她是死界。
她吞噬、引诱、毒杀,既使人万分恐惧又像命运荣一般无可逃避。
”
这样矛盾的出现,也表现出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男权与女权的较量,母性形象的被颠覆与重构。
一方面男性对于女性生殖能力感到恐惧,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父系氏族开始取代母系氏族,母系氏族的辉煌在历史不断前进的车轮下结束了。
正如女娲也从先于诸神又高于诸神的始祖神地位上跌落下来,摇身一变成了男性皇权神话系统中羲皇的妻子并辅佐羲皇治理天下的“阴帝”。
二、神话中的父亲
在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传统中,都有关于父亲原型的神话。
按照荣格的观点,父亲原型是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比较常见的原型之一,它象征着权威、力量和尊严。
据有关材料记载,人类之初是没有父亲的。
最初的女神是一批“处女母亲”,是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一批神圣的生
神话传说中父亲原型和母亲原型的思考
王欣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命。
这里有一个普遍现象,创世的“圣人”都是没有父亲的。
而大母神信仰的衰落是父权制文化的确立统治地位以后的必然结果。
正如古希腊以宙斯为首的新神经过多次较量而战胜了与母系文化相联系的提坦旧神。
《圣经》中也隐约体现着父亲权威,基督教的上帝被说成是“那位原始父亲”,人们称他为天父。
他是一个以男性的身份来拯救世俗的生命的。
赫伯特•陶贝尔曾经从宗教的象征观点来解释,认为“父亲是……上帝的一个侧面”。
瓦尔特•本雅明认为:“父亲是一个惩罚者。
他像法院官吏一样……”。
而我国神话中则有开天辟地的盘古,逐日的夸父以及至死不屈的共工和刑天。
和这些神话形象连接在一起而同时闪现出来的,是一些模糊的抽象概念力量、抗争、追求等等。
在父系氏族社会关系确立后,以自我为对象的人类崇拜亦从此发生了根本位移。
在远古神话中,父亲原型以及由此演化出的国王、上帝等原型往往是力量、威权和秩序的象征,同时又代表着一种神秘莫测的限制,他始终扮演着保护者和压抑者的双重角色,体现着男权社会的核心。
父亲身兼两个角色:作为丈夫,他要求女性对自己的忠诚;作为儿子的长辈,他要求的是儿子对自己的服从。
强制和威严必遭来妻子和儿子的反抗。
也就说,父亲的地位是不稳固的,他要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
根据弗洛伊德的解释,最早的人类集体是有一个人对所有其他人的强行统治而建立并维持的,成功地统治着其他人的人就是父亲。
在精神分析学说中“父亲”是个不同寻常的概念,绝不仅仅表现了一个男人在家庭血缘中的位置,还意味着在社会文化中所拥有的一切特权:强壮、威严、荣誉、家庭的主宰,父亲象征着权威。
人类自身就隐藏着对父亲的敬畏和反抗,“父亲”的定义是经过历史的反复积淀而形成的。
例如《俄狄浦斯王》中不很明显的父亲的形象———失踪的王上的一切都成为国民们遵守的条文。
这些条文影响着人们,它是力量和权威的象征,永远是可敬而不可亲,可望而不可即,正体现了父亲这一形象的强大性和不可消除性。
追寻原型,目的在于显示人在世界里的生存及其状态。
父亲原型就负载着对命运不可捉摸的神秘感和敬畏感,追寻原型响彻着要求生存自由的权利、
要求自我独立生存的呼唤。
参考文献:
[1]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荣格. 个体无意识与超个体或集体无意识[A].1961年,据西方心理学家文论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410
[3]荣格著,冯川、苏克译.心理学与文学.三联书店,1987
[4]荣格.荣格著作精要.企鹅丛书1982年版
[5]Ibid.Volumn9,PartI,P.82
[6] 吕同六主编.[奥地利]弗洛伊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弑父[A]. 选自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M].华夏出版社,1995
2011年5月,凯洛格公司(KeyLogic)携手国际著名培训公司VitalSmarts(VitalSmarts,LC)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至此,凯洛格正式成为VitalSmarts中国唯一授权合作伙伴,并率先引进在北美乃至全球市场屡获殊荣的VitalSmarts系列课程,为本土高端培训课程树立了新标杆。
VitalSmarts公司是全美乃至世界企业培训和机构绩效的领先者。
备受业界赞誉的“关键对话”培训课程,以及《纽约时报》畅销书《关键对话》、《冲突与解决》等均出自该公司。
公司还两次被《Inc.》杂志评选为“美国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作为VitalSmarts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关键对话》课程风靡全球,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万的职业经理人接受过该课程的培训。
包括微软、强生和丰田等在内的众多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为VitalSmarts的忠诚客户。
此次Vita lSmar ts公司是在经过审慎考虑及长期考察后,在300多家候选企业中最终选中了凯洛格公司作为其在中国唯一的授权合作伙伴。
VitalSmarts CEO Andrew Shimberg表示,“在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上,我们一直在寻找中国培训市场上最具专业精神、最具影响力,同时拥有不俗业绩表现和发展潜力的公司——我们最终选择了凯洛格公司。
”
作为此次跨国合作的序幕,《关键对话》培训课程已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7月起,凯洛格公司还将陆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推出一系列活动及公开课程。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