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古诗词三首》
注释
白天渐没渐有行日人长经篱过落,无一人切过都,是那① 样〔杂安兴〕静随,兴而只写的有诗。 变长了蜻蜓和惟蝴有蝶蜻绕蜓着蛱篱蝶笆②飞飞来。飞“ ②去兴〔”。蛱,蝶这〕里蝴读蝶x的ìng一。种。
怎样理解“无人过”呢?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侧面反映 农事繁忙
初夏白日变长,庄稼蓬勃生长, 也是农民们忙碌的时候。
快乐乡村行
任务一:走进古诗里的乡村
任务二:欣赏现代作家笔下 的乡村
任务三:我为美丽乡村代言
乡村生活古诗诵读会
参加乡村风光绘画展 天窗,我的万花筒 点赞,三月桃花水
为喜欢的地方代言 转述乡村春游通知 乐园游览分享会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1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任务: 乡村生活古诗诵读会
联系整首词,说说有哪些让 人感到“喜”的地方吧!
居住环境优美 夫妻恩爱和谐 儿子懂事可爱
想象画面
再读这首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
走在溪上,我看见…… 到了溪东…… 溪头有……
你能试着为看见的画面起名字吗?
乡村美景图
翁媪对话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
惟 有 蜻 蜓 蛱 蝶 ②飞 。 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知诗人
范成大,字致能,号 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 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合 称南宋“中兴四大家”。
著有《石湖集》《吴 船录》等。
读古诗

四 时 田 园/杂 兴 ① ( 其 二 十 五 )
[宋]范成大
梅 子/金 黄/杏 子 肥 ,
麦 花/雪 白/菜 花 稀 。
知诗人
辛弃疾,字幼安,号 稼轩。南宋词人。词作以 豪放为主。他与苏轼并称 为“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
1、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2、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之《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3、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年级下册的古诗全部

四年级下册的古诗全部

四年级下册的古诗全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有六首古诗。

第1课:《古诗词三首》(1)独坐敬亭山李白(唐)鸟儿飞得无影无踪,留下孤云自在逍遥。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彼此之间,只有我和敬亭山山的眼睛。

(2)望洞庭刘禹锡(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忆江南白居易(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第23课:《古诗词三首》(1)乡村四月翁卷(宋)遍青山白河,规则之声如雨如烟。

四月的农村很少有闲人,地里只种蚕桑。

(2)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渔歌子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年级上下册古诗有哪些一、《题西林壁》:苏轼(宋朝诗人)从山峰和山谷的正面和侧面,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去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我认不出庐山的真面目,因为我在庐山。

【翻译】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二、《游山西村》:陆游(宋代诗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以后,如果你能在月光下出门,我一定随时用拐杖敲你的门。

【翻译】不要嘲笑农家腊月酿的浑酒。

在丰收年,有丰富的美食招待客人。

有山有水,在我怀疑会不会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看到眼前又是一个村庄,杨柳深绿,颜色鲜艳。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朝诗人)故人频频向我招手,告别黄鹤楼,在这柳絮缭绕、鸟语花香的美丽春天去扬州旅游。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诗意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诗意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诗意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意:好多鸟儿都高高地飞走了,一直飞到看不见为止。

天上那片孤零零的云呢,也慢悠悠地独自飘走了,就好像它很清闲,想干啥就干啥似的。

这时候啊,我看看周围,好像就只有敬亭山还在这儿陪着我呢。

我看敬亭山看不够,敬亭山看我啊,好像也看不够。

你说有趣不?就好像我和敬亭山是两个好朋友,互相看着,一点也不觉得厌烦。

这里诗人李白啊,其实是通过写山和自己的互相凝视,来表达自己的孤独感。

你想啊,鸟都飞走了,云也飘走了,就剩下他和山,多孤单呀。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你看啊,洞庭湖的湖水在秋天月光的映照下,两者搭配得那叫一个和谐。

平静的湖面就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一样。

为啥说没打磨呢?因为它虽然很平静,但是又不是那种特别光亮的感觉,就有点雾蒙蒙的。

然后远远望去啊,洞庭湖中的君山翠绿翠绿的,整个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的大盘子,而君山呢,就像盘子里的一只小小的青螺。

诗人刘禹锡把洞庭湖写得可真美啊,用了这么形象的比喻,就像给我们画了一幅画一样。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诗意:江南这个地方可好了,那里的风景我以前就特别熟悉。

你看啊,太阳出来的时候,江边的花朵红得就像火一样,比火还红呢。

春天来了,江水那叫一个绿啊,绿得就像蓝草一样。

这么美的景色,我怎么能不常常回忆起江南呢?白居易在这儿就是用特别生动的描写,把江南春天的美景给展现出来了,让我们一读就好像能看到那红红的花和绿绿的水,也难怪他这么怀念江南啦。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渔歌子》。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唐] 张志和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同步练习题一、我能把字写好。

蚕桑昼耘塞鹭绩笠二、照样子,做一做吧!例:sàisāisè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 lù lǜ绿化( ) 碧绿( ) 绿林( ) 鸭绿江( )le liǎo好了( ) 行了( ) 对了( ) 了不起( )jiě xiè未解( ) 浑身解数( ) 解释( ) 解甲归田( )ɡònɡ ɡōnɡ供给( ) 供耕织( ) 提供( ) 供词( )三、比一比,再组词,烟()闭( ) 耕( ) 膀( ) 衷( ) 观( )咽( ) 闲( ) 耘( ) 傍( ) 蓑( ) 规( )塞( ) 须( ) 若( )赛( ) 烦( ) 箬( )四、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三首一、春晓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长恨歌1.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2.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 短发垂肩肘,那是采菱东畔人家。

三、将进酒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上三首《清平乐·村居》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每一首都有着深刻的意境和富有禅意的情感。

这三首诗中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堪称我国古典诗词的精华之作。

《春晓》展现了春天的清新与活泼。

在清晨醒来,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处处听到鸟儿的啼鸣。

而夜晚的风雨声中,花儿也飘落了不少,暗示着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诗中的每个字都传达着一种清新的意境,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长恨歌》描绘了汉宫的风光和妇女的遭遇。

汉皇深思重色,却得不到真正的心灵和情感;杨家有女初长成,在深闺中无人知晓。

这一首诗在描写宫廷生活的也暗示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索,展现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深刻批判和对女性境遇的同情之情。

《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豪迈和豁达。

诗人用豪放的笔触描绘了黄河的壮丽和生命的狂放。

他在人生得意时,也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词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给人以鼓舞和启发。

这三首《清平乐·村居》古诗词无论在意境还是在情感上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力。

这些诗词在传达一种禅意的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好的愿景,展现了我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这些诗词既可以让人品味古代文化的馨香,也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一幅如同我国画般的画卷,展现着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古诗词三首》课文课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古诗词三首》课文课件

悟诗情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喜欢乡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怀着向往和希望
拓展延伸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 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解诗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 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 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自读提示
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 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劳动的辛劳 劳动的快乐
悟诗情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喜欢乡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 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 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 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 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 园词。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色彩:绿、黄
拓展延伸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导入课题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1. 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 解析。

- 先看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就好像是在拍一个小电影一样,诗人先把镜头给到了一群鸟,这些鸟啊,呼啦啦地全都往高处飞走了,一直飞到看不见为止。

然后呢,天上本来还有一片孤零零的云,这片云也特别悠闲自在地飘走了。

这里的“尽”和“闲”两个字用得特别妙。

“尽”字让我们感觉到那种空旷,鸟都没了,多冷清啊;“闲”字呢,就把云那种自由自在、慢悠悠的样子写出来了,就像一个无所事事的家伙在天上闲逛。

- 再看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时候啊,诗人周围都没啥东西了,只剩下他和敬亭山。

他就觉得啊,这山可真有意思,他看山看不够,山看他呢,好像也不会厌烦。

这就很有趣了,诗人把山当成了一个有感情的朋友。

其实啊,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有点孤独,周围的东西都离他而去了,只有山还陪着他,他就和山惺惺相惜起来了。

1.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 解析。

- 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诗人在秋天的时候看洞庭湖,湖水的光和秋天的月亮的光相互交融,那画面肯定特别美。

就像两个人配合得特别好一样,湖光和月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潭面无风镜未磨”,这一句特别形象。

你想啊,洞庭湖的湖面没有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

没打磨过的镜子是什么样的呢?就是有点模糊,不是那种特别光亮的,这个比喻特别符合洞庭湖的那种朦胧美。

- 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就更绝了。

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山水水一片翠绿。

诗人又打了个超级棒的比方,他把洞庭湖的湖面比作白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这就好像是在一个白色的大盘子里放了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特别有画面感,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渺和君山的小巧精致。

1.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2. 解析。

人教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人教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第15页/共50页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白天
除草
搓事
靠近
第16页/共50页
第24页/共50页
读过了,学过了,让我们了解一下寓意吧
第一首通过描写劳动的场景表现了农村的人们个个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 第二首通过描写初夏农村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第25页/共50页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26页/共50页
渔 歌 子

第42页/共50页
第43页/共50页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江上一位老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译文】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第44页/共50页
【词句赏析】
感情朗读
青箬笠
绿蓑衣
第45页/共50页
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
第33页/共50页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 歌 子
【唐】张志和
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俗称“花鱼”或“桂鱼”
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不想
回去,回家。
第34页/共50页
同学们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第29页/共50页
渔歌子简介: 词牌名。《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古诗词三首(共51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古诗词三首(共51张PPT)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
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 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 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 的湖水、山色相称。
想象: 将洞庭湖想象成白银的盘子,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君山想象成小巧的青螺。在诗人的想 象中,洞庭山水成了一件完美的艺术 品,给人以莫大的视觉享受。
忆江南
江南好,
熟悉。
风景旧曾谙。
江边的花朵。
颜色鲜红胜
日出江花红胜火,过火焰。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一种植物,叶蓝
绿色,可提取青
能不忆江南?
蓝色染料。
翻译: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 经是多么的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 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 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 的火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
“诗仙”“诗侠”“酒仙”等称呼,是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tínɡ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 鸟/高 飞 尽 ,
孤 云/独 去 闲 。
相 看/两 不 厌 ,
只 有/敬 亭 山 。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 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这首词,解决问题: 1.说说你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
理解。
“旧曾谙”点明这首词是回忆江南景物 所作。“江南好”则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 江南春天的赞美。
2.这两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样的表达效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花 江水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知识点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知识点一、课题详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指一年四季。

“田园”指农家的田园生活“杂兴”即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代表作品,共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本课选取了其中描写初夏农村自然景色的一首二、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与陆游、杨万里和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

著有《石湖词》《吴船录》《四时田园杂兴》等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疾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

其中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三、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四、词语解释♢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时节♢杂兴:随兴而写的诗♢梅子:梅树的果实♢肥:果实大而饱满♢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稀:事物中间距离远、空隙大♢篱落:篱笆♢惟有:只有♢蛱蝶:蝴蝶的一种五、诗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译文:梅子已经变黄,杏子的果实肥美,雪白的荞麦花铺满大地,显得油菜花稀稀落落的△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译文:夏日白天越来越长,篱笆的影子也随着太阳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短,但是路上却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六、难点1.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提到哪些植物,分别有什么特点?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2. “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农民早出晚归去农忙3.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中使用侧面烘托手法的诗句是?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4.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首诗描绘了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店铺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原文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独坐敬亭山1.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词句解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四下古诗词三首

四下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包括《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敬亭山独坐时的所见所感,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开篇,描绘出山的静谧与孤独,再通过“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达出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感。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诗中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宁静美景,以及“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细腻画面,最后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结尾,将洞庭湖的美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忆江南·江南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

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美,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语文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三首古诗词翻译

语文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三首古诗词翻译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的月光照得明亮。

似乎地上落了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

低头思念故乡。

2.《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翻译:白天山势尽头。

黄河水源汇入海洋。

欲要看遍千里景。

就要再登高一层楼。

3.《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翻译:你没有看到黄河的水是从天而降。

奔流到海洋就再也回不来了。

你没有看到那高大的宅院里明镜前悲叹白发。

早晨还如黑发,到了晚上变成雪花色。

快乐的时光要好好享受。

不要让酒杯空空对着月亮。

人生的天赋总有用处。

即便千万财富打水漂,也会再次回来。

表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 组词

表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 组词

表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组词一、《登鹳雀楼》–王之涣1.登鹳雀楼2.白日依山尽3.黄河入海流4.欲穷千里目5.更上一层楼二、《静夜思》–李白1.床前明月光2.疑是地上霜3.举头望明月4.低头思故乡三、《春望》–杜甫1.国破山河在2.城春草木深3.感时花溅泪4.恨别鸟惊心本组词共有十四个字,分别来自名家名作。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登高远望、追求更高境界的意境。

李白的《静夜思》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思乡之情。

而杜甫的《春望》则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国家沦陷、自己的遭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这三首古诗词,情感真挚,含义深刻,堪称古诗词中的精品。

学生们通过朗读、背诵、解读这些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感受诗歌之美。

这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情感。

这组词不仅可以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作为课外阅读的素材。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这组词的魅力,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和意境,让他们领略古诗词之美,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

这组古诗词也可以作为语文写作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形式,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希望学生们能够善于感受诗歌的意蕴,领略诗歌的魅力,通过这组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审美情趣,更能够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性格,使之受益终身。

数百年过去,古诗词的魅力依然深深吸引着人们的心灵。

老师们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挖掘古诗词的内涵,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让他们领略其中的艺术之美和人生哲理。

而学生则应当用心体会,努力理解和表达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词三首
教案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案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案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案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案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案重点:品味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案难点: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如:《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⑴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⑶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⑴指读全诗。

(正音)
⑵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1、熟背、默写《独坐敬亭山》。

2、课外阅读李白其它的诗文。

第二课时
教案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案重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案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案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你们了解洞庭湖吗?谁能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3、解题,了解诗人:
板书课题:望洞庭。

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二、读通古诗
1、生自由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三、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湖光秋月两相和”: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⑵“潭面无风镜未磨”: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

(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

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⑶“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

说说感受。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四、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⑴朗读、背诵。

(指名有感情读背,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⑶课后5:想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上说课后写)
五、作业
1、抄写第3题词语,并抄古诗;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案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案重点:学习想象词中意境,体验词中情感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教案难点:有感情朗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案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
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旧”“谙”与“曾”的含义(“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

“曾”:曾经。

“谙”:熟悉。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

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

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3、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
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用词来回答)
四、作业:背诵并默写《忆江南》
板书设计:
1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唐)李白(唐)刘禹锡(唐)白居易
高飞尽.孤两相和.红.胜火江南
独去闲.独镜.未磨山光绿.如蓝风景美
两不厌.寂山水翠.水色美
只有
..寞一青螺.
教案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